立磨中控操作要点

立磨中控操作知识要点

我厂立磨为丹麦史密斯(F.L.Smidth)公司生产的ATOX50立磨,共有3个圆柱形墨辊,相互成120°分布,相对磨盘垂直安装,三个磨辊由中心架上三个法兰与辊轴法兰相连为一体,再由三个液力拉伸杆分别通过与三个辊轴另一端部相连,将液压力向磨盘与料层传递.

立磨系统主要控制参数及意义:

1.主电机电流:主电机电流大小反映了磨盘上物料的多少,喂料量大或循环料多则主电机

电流变大

2.压差:磨机压差是磨机管道入口与中上部两测点之间的静压差,是反映系统工况变化较

为敏感的参数。压差的稳定对对磨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是立磨操作的核心参数,压差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喂料理和物料粒度的变化,压差稳定标志着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趋于平衡,当压差上升说明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增加,此时的现象为主电机电流升高,选粉机效率上升,整个系统的通风阻力增大,外循环量也同时增加,此时可考虑适当减料操作。当压差下降,说明入磨物料量小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降低,料层厚度变薄。当压差急剧下降时,出磨物料过多,导致磨内物料减少,料层急剧下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及时增加喷水,使料层变厚,稳定料层,也可以直接抬辊)以避免振动太大而跳磨。影响压差的因素包括喂料理,研磨压力,系统风量,选粉机转速,磨内喷水,原料粒度等。

3.料层厚度:立磨是应用料床粉磨的原理进行物料的粉磨,料层其实是夹在磨辊和磨盘之

间的缓冲垫,当料层过薄时,它的缓冲作用就会减弱,振动就会加大,所以说合适的料层厚度,稳定的料层是立磨粉磨的基础,也是立磨操作的关键。料层厚度应为磨辊直径的2%±20mm,如ATOX50磨,磨辊直径3000mm,因此60±20mm是适宜的料层厚度。

4.研磨压力:研磨压力是稳定磨机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立磨主电机功率、产量和粉

磨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研磨压力与磨机产量成正比,当磨机电流增加、循环量增加、压差过大、料层过厚,可适当增加研磨压力,从而降低料层,稳定磨况。5.磨机振动:磨机振动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振动过大则会造成磨盘和磨辊衬板及附

属设备的机械损坏,引起磨机振动大的原因:入磨物料粒度变大,磨辊和磨盘衬板磨损严重;风量及风温的波动;研磨压力太高或太低;磨内有异物(如铁块);料层过薄或过厚;喂料波动大;风量分布不均等

6.产品细度:生料越细,越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同时会使磨机产量降低,增加电耗和成本。

在粉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细度主要取决于选粉机的转速,操作中切忌频繁调整选粉装置转自的转速,增加或降低,只能逐步进行,每次可增加或减少1%的设定值,调节过快可能导致磨机振动加剧甚至振停。

7.外循环量:当循环提升机电流升高或下降时,应分析器变化的原因,做出相应调整,是

提升机电流稳定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稳定磨况。

8.磨内喷水:喷水主要用来稳定料层,调节出磨温度

生料立磨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

一立磨生产能力低的原因及处理:

1.喂料量小,研磨压力低,系统风量控制较小,风机电流低,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加大研磨压力,拉大系统风量。

2..产品太细,选粉机的内循环量较大,功率较正常值高,磨内料层不问,磨机的振动偏高,此时应降低选粉机转速,增加拉风,将合格的细粉及时抽出。

3.风机电流较低,调节阀门效果不明显,系统风量不足,压力较低,此时应检查阀门位置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正常,系统有无漏风点

4..配料中石灰石配比较高,原料的粒度大,易磨性差,此时应增加研磨压力,适当增加喷水,主电机电流控制相应较高

5.磨辊、磨盘衬板磨损严重

6.计量装置不准确,实际下料量大于较大,研磨压、压差相应较高,生料入库提升机电流较高

二立磨振动大的原因及处理

1.磨盘料层过薄,磨辊和磨盘之间缺乏缓冲垫层,振动相应较大,压差、选粉机功率和料层厚度较低,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减小研磨压力或减小拉风,加料以后再把研磨压力加上去

2.喷水量较小时,由于磨内物料不易形成稳定的料层而导致振动增大

3.研磨压力过高,主电机电流较高,磨机振动较大,系统拉风不变的情况下,磨内料层逐渐变薄,压差变低,磨机振动有增加的趋势,此时应相应地降低研磨压力

4.磨内压差过小,说明磨内物料较少,料层厚度较薄,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减小抽风;磨内压差过高,说明磨内物料较多,料层较厚,此时应密切注意压差,防止因塌料而导致振动大跳停

5.喂料波动大,原料粒度较大,料层不稳定,磨机振动偏高

6.旋风机功率较正常值偏高,内循环量高,细粉较多,磨内料层不稳,磨机的振动偏高,此时应降低选粉机转速,增加拉风,将合格的细粉及时抽出

7.系统风量不足或不稳定,导致料层不稳,振动增大

8.入磨温度过高或过低,出磨温度波动较大,应及时调整磨内喷水,增湿塔喷水或循环风量,稳定磨机出、入口温度

9.挡料环过高或过低,料层厚度过高或过低,磨机振动偏高

10.氮气蘘压力过高或高低,预加载压力不平衡,个拉杆的缓冲力不同,墨迹的减震效果不好,振动偏高

11.有异物或金属件进入磨机,磨机振动突然增大,严重时在磨机参数正常的情况下突然振停

12.磨辊或磨盘衬板脱落或松动

13.入磨回转下料器堵塞,无物料入磨,造成空磨产生大的振动

14.振动检测仪器故障

三磨内压差高的原因及调整

1.研磨压力低,磨内物料逐渐增多,料层变厚压差上升,选粉机的功率上升,此时应增加研磨压力,增大抽风,降低喂料量,严重时可止料一段时间,等磨内物料不多时再喂料

2.喂料量多,料层变厚压差上升

3.选粉机转速过大,内循环量升高,料层变厚压差变大

4.系统风量小,出磨物料较少,磨内料层变厚

5.入磨物料易磨性差且粒度大,应根据物料特性调整喂料量

四产品细度大的原因

1.选粉机转速低

2.系统拉风量过大

3.入磨物料易磨性差,应根据物料提悟性调整喂料量和系统通风量

4.喂料波动大,忽大忽小,造成磨机工况紊乱,造成间断跑粗

5.设备磨损严重。选粉机装置叶片,磨辊衬板,磨盘衬板,喷口环等收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磨机细度跑粗

五主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调整

1.喂料量多,料层变厚时应降低喂料量

2.循环风机电流偏低,压差上升时,增大系统风量

3.研磨压力高,料层逐渐变薄,压差先升后降时应及时降低研磨压力

4.刮料腔内积料增多,致使阻力增大,电流升高,此时要立即增大抽风,降低喂料量

5.系统参数正常时检查电气,机械方面是否正常

六磨内吐渣量偏多的原因及处理

1.喂料量多大,根据压差,入口负压调整喂料量

2.入磨物料易磨性差且粒度大

3.系统通风量不足

4.研磨压力过低

5.选粉机转速过高

6.立磨系统漏风严重

7.磨内料层不稳,应调整喷水稳定料层

8.挡料圈,喷口环,磨盘和磨辊衬板磨损严重,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立磨中控操作知识要点

立磨中控操作知识要点 丹麦史密斯(F.L.Smidth)公司生产的ATOX50立磨,共有3个圆柱形磨辊,相互成120°分布,相对磨盘垂直安装,三个磨辊由中心架上三个法兰与辊轴法兰相连为一体,再由三个液力拉伸杆分别通过与三个辊轴另一端部相连,将液压力向磨盘与料层传递。 一、立磨系统主要控制参数及意义 1. 主电机电流:主电机电流大小反映了磨盘上物料的多少,喂料量大或循环料多则主电机电流变大。 2. 压差:磨机压差是磨机管道入口与中上部两测点之间的静压差,是反映系统工况变化较为敏感的参数。压差的稳定对磨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是立磨操作的核心参数,压差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喂料量和物料粒度的变化,压差稳定标志着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趋于平衡,当压差上升说明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增加,此时的现象为主电机电流升高,选粉机效率上升,整个系统的通风阻力增大,外循环量也同时增加,此时可考虑适当减料操作。当压差下降,说明入磨物料量小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降低,料层厚度变薄。当压差急剧下降时,出磨物料过多,导致磨内物料减少,料层急剧下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及时增加喷水,使料层变厚,稳定料层,也可以直接抬辊)以避免振动太大而跳磨。影响压差的因素包括喂料量,研磨压力,系统风量,选粉机转速,磨内喷水,原料粒度等。 3. 料层厚度:立磨是应用料床粉磨的原理进行物料的粉磨,料层其实是夹在磨辊和磨盘之间的缓冲垫,当料层过薄时,它的缓冲作用就会减弱,振动就会加大,所以说合适的料层厚度,稳定的料层是立磨粉磨的基础,也是立磨操作的关键。料层厚

度应为磨辊直径的%±20mm,如ATOX50磨,磨辊直径3000mm,因此60±20mm 是适宜的料层厚度。 4. 研磨压力:研磨压力是稳定磨机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立磨主电机功率、产量和粉磨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研磨压力与磨机产量成正比,当磨机电流增加、循环量增加、压差过大、料层过厚,可适当增加研磨压力,从而降低料层,稳定磨况。 5. 磨机振动:磨机振动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振动过大则会造成磨盘和磨辊衬板及附属设备的机械损坏,引起磨机振动大的原因:入磨物料粒度变大,磨辊和磨盘衬板磨损严重;风量及风温的波动;研磨压力太高或太低;磨内有异物(如铁块);料层过薄或过厚;喂料波动大;风量分布不均等。 6. 产品细度:生料越细,越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同时会使磨机产量降低,增加电耗和成本。在粉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细度主要取决于选粉机的转速,操作中切忌频繁调整选粉装置的转速,增加或降低,只能逐步进行,每次可增加或减少1%的设定值,调节过快可能导致磨机振动加剧甚至振停。 7. 外循环量:当循环提升机电流升高或下降时,应分析变化的原因,做出相应调整,使提升机电流稳定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稳定磨况。 8. 磨内喷水:喷水主要用来稳定料层,调节出磨温度。 二、生料立磨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 (一)立磨生产能力低的原因及处理: 1.喂料量小,研磨压力低,系统风量控制较小,风机电流低,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加大研磨压力,拉大系统风量。

矿渣立磨系统中控操作工艺要求

辛集市钢信水泥有限公司 矿 渣 立 磨 中 控 操 作 要 求 一、对中控操作员的基本要求: 1、中控操作人员在下达指令时,语言要表达准确、清晰不能使现场人员产生 歧义;在准备开启某台设备时首先要让现场人员确定此台设备具备开机条件,设备内部没有人员,设备的开启不会危及人员的安全,在收到现场人员允许开机信号或指令时方可开机。时效为5分钟。5分钟内未开启要重新确认。 2、开机顺序:原则上“逆流”(逆着工艺流程)开机,“顺流”(顺着工艺流程) 停机。大功率的设备(在不影响系统顺畅的情况下)可以最后开机。 3、牢记主机设备的额定电流 记住它们的目的是:在中控操作的过程中,避免设备过负荷而“烧坏”电机,在发挥设备最大能力时,有自己的“心理底线”。

4、牢记设备运行时的空载电流 记住它们的目的是:在中控操作的过程中,判断设备内物料的多少。例如:记住入库提升机的空载电流,可以避免带料停机等。 5、正常生产时,设备的运行电流 记住它们的目的是:在中控操作的过程中,判断设备负荷的多少;设备是否正常;系统是否正常。 6、熟练掌握工艺流程 中控操作人员和工艺管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系统工艺流程,清楚“风路” 和“料路”的方向,即要知道“风”和“料”从哪儿进,从哪儿出,清楚管道和设备上关键阀门对“风”和“料”的调节作用。 二.正常生产控制工艺参数 根据正常生产的压力、温度、阀门开度,判断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A.主要参考参数 1.出磨温度控制:100℃±5℃ 2.磨机压差控制:2.3±0.1 KPa(粗颗粒多时可意偏大) 3.入口温度控制:300℃±20 ℃ 4.产品的比表面积> 420 m2/kg 0.045mm筛余< 4 % 5.除尘器压差< 1.4 MPa 6.主辊压力≤11.5 MPa 辅辊压力≤8.5 MPa 7.主电机平均电流≤200 A B.调整幅度

立磨操作流程和知识

立磨操作流程和知识 一、磨机基本操作知识 生料粉磨不过将大颗粒的物料研磨成粉末状的物料,在整个生料粉磨的工序过程中不过发生了物理变化。所以磨机的操作及调整比较简单。 在磨机操作过程中主要控制以下参数: (一)磨机振动 (二)主电机电流 (三)磨机压差 (四)出磨温度 (五)喂料量 (六)研磨压力 (七)各设施的监控参数 (八)生料质量控制指标 (一)磨机的振动 立磨操作中不论从稳固操作仍是保护设施的角度来说都力争磨机的振动小,磨机的振动越小越好。 自然磨机的振动和居多因数有关,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机械磨机在初始设计及安装过程中因为基础设计强度不够及安装找正出现问题后磨机的振动都会较大,假如磨机内部构造制作过程中出现尺寸不符等现象后磨机的振动也会偏大,如磨辊的安装角度不合要求、排渣仓底板不平坦、磨盘衬板高低不一样等。 ②电气假如测振仪表出现故障或磨机电气设施安装过程中障蔽电缆选择 不对也会造成磨机的振动误报,磨机振动值大。 ③工艺操作若是在磨机操作过程中出现喂料量过大或过小、出磨温度过 高或过低、磨内进入大块或进入铁质资料等都会惹起磨机的振动大。总之立 磨振动是由诸多因数影响造成的,在平时的操作保护过程中要正确的判断振动的原由一定联合磨机的运行参数及现场设施的运行状况来综合判断剖析。立磨操作过程中力争振动值越小越好。 (二)主电机电流

磨机主电机电流反应的是磨机运行过程中做功的大小,立磨操作过程中力争主电机电流适合稳固,防止出现电流过大造成磨机过载跳停现象出现。要控制磨

机的电流在适合的范围以内,一定综合考虑喂料量、出磨温度、研磨压力等参数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以内。 假如喂料不均衡、出磨温度过低、研磨压力过多数会造成磨机的电流过大影响主电机的稳固运行,同时造成系统的工序电耗高,造成不用要的能源浪费。假如磨机主电机电流屡次颠簸大体惹起注意,一方面要在操作中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通知机械专业检查液压系统蓄能器的工作状况,假如蓄能器出现破坏现象没有缓冲作用也会出现主电机电流颠簸大。 (三)磨机压差 磨机的差压反响的是磨内整个物料的悬浮程度,在磨机的工艺操作中力争差压稳固并在适合的范围以内。磨机的差压与磨机的喂料量、物料的易磨性、研磨压力的大小、磨内耐磨件的磨损程度、磨机的出口温度等因数有关。在磨机的操作过程中要控制适合的磨机差压要综合以上参数考虑调整。 (四)出磨温度 在磨机的工艺操作中控制合理的出磨温度一方面有益于出磨生料的输送和 储藏,另一方面对与稳固磨机的操作和提高磨机的产量有很大的关系。在干法生产线的立磨操作中一般磨机的出口温度控制在80~90℃比较适合。尽人皆知当磨机的出口温度控制越高时磨内烘干的成效越好,物料的悬浮程度越高,磨机的产能发挥越好。但其实不是磨机的出口温度越高越好,假如出磨温度过高会造成磨机的料层不稳固,选粉机轴承和磨辊轴承的工作环境温度高,磨内风速降低造成磨机的排渣量变大等状况出现。在磨机的工艺操作中要联合磨机的工况、系统设施的运行状况、出磨生料的质量等综合考虑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以内。 (五)喂料量 合理的喂料量对提高磨机的产能,稳固磨机的操作,降低系统的耗费等方面有很大的利处。在立磨操作中,在保护设施的前提下力争磨机的产能越高越好。但在实质操作过程中要依据磨机的运行工况,联合物料的易磨性等确立合理的喂料量。立磨操作过程中力争喂料量稳固均匀,尽量防止大幅加减喂料量。 (六)研磨压力 控制适合的研磨压力关于提高磨机的产能,降低系统的各项耗费,保证出磨生料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平时操作过程中要联合出磨生料的细度、物料的易磨性、磨机的差压、振动及主 电机电流的大小来综合考虑。控制研磨压力在适合的控制范围以内要联合磨机的工况来综合考 虑设定。

立磨操作规程

1.立式磨 1.1设备规格、参数 1.2 开停机顺序及注意事项 磨机开机顺序: 1.打开张紧装置液压站球阀门,接通电源,开启液压站循环系 统; 2.接通减速器,张紧装置和三道闸门三个液压站的电加热器, 在减速机液压站油箱油温达到31℃之前,接通电阻温度计。 张紧装置液压站和三道闸门液压站油温达到20℃之前,接通 电加热器。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应用热气对减速机和液压站加 温,直到泵可以工作为止。当上述减速机液压站油箱油温超过 35℃,张紧装置液压站和三道闸门液压站油温超过35℃时, 断开各加热器; 3.在立磨系统通热风前十分钟,即应接通密封风机电机。 4.接通选粉机电机的冷却风机和选粉机电机。 5.当减速机液压站温度传感器超过15℃时,接通低压泵电机; 6.当减速机液压站低压泵电机接通2分钟后,接通高压泵电机; 7.接通张紧装置液压站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当双金属温度计温度 超过20℃时,才接通油泵电机。当智能压力变送器压力小于 8Mpa时,才允许接通油泵电机,磨机运行中,压力低于此值 即自动接通,当智能压力变送器压力P≥14Mpa时,油泵电机 停止,系统处于保压状态。 8.当电接点温度计温度超过20℃时,接通三道闸门油泵电机, 同时接通电液换向阀。电液换向阀共三件,按以下顺序接通: 电液换向阀1#拉,1.5秒后电液换向阀1#断开;在经过1/6 秒后接通电液换向阀2#, 1.5秒后, 2#断开,再经过1/6 秒, 3#接通,1.5秒断开,再经过1/6秒,接通1#……按 此顺序周期动作,动作周期为5秒。 9.接通超越离合器。当减速机液压站高压泵电机接通两分钟后, 使气缸动作,离合器啮合,压迫限位开关1/1接通。 10.在减速机中轴承德电阻温度计温度值大于20℃小于75℃的 前提下,并且超越离合器限位开关1/1接通40秒后,接通辅 助电机。

立磨操作规程 (1)

立磨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 (1)、首先检查磨机各转动部件能否正常运转;各润滑点是否已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如上所述)。 (2)、其次调整限位装置使磨盘与磨辊的间隙为5~10毫米(应转动磨盘来检查)。 (3)、最后对蓄能器充气,其压力大小应为主油缸工作压力的60~70%。将液压系统置于工作状态。 2、开车顺序: 启动:开启稀油站油泵(油压0.25Mpa时间5~10分钟)→开启液压站油泵→开分离器调至工作转速→开启风机→开启换向阀→抬磨辊(高度约10-30mm)→开启主电机→下料(先开星型卸料器,后开皮带秤)→落辊加压,停机顺序正好与开机顺序相反。 3、磨机的操作及其说明 磨机按开车顺序启动后,物料以设定值喂入,操作液压系统落下磨辊,开启液压站油泵电机,调整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使系统达到平衡,同时应调节分离器转子转速,使产品的细度满足要求(具体方法是先将分离器调至较高转速,根据产品取样分析结果来调节转子转速,得到所需细度)。目前选粉机电机调到25HZ,转子转速215r/min,煤粉细度达到200目90%以上通过率;如果选粉机选粉机电机调到30HZ转子转速260r/min,煤粉细度达到200目94%以上通过率;选粉机电机在25HZ-30HZ之间调整,煤粉细度即可满足要求。 在上述操作时,应注意磨机主电机电流的变化;主减速机轴瓦及磨辊轴承温度的变化,在磨机正常运转时主减速机轴瓦温度应在70℃以下,磨辊轴承温度应在100℃以下。同时还应仔细观察磨机有无异常声响或现象发生,如有应及时排除,必要时应停机处理,处理完毕后再按开机顺序重新启动磨机。 操作中还应根据物料的水份,调节进出磨气体的温度,物料的水份越大,进出磨气体的温度也应越高,但进磨气体的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00℃。 磨机喂料量的多少,粉磨压力的大小,•磨内通风量的多少及分离器转速的高低等因素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直接影响磨机的生产能力,只有它们之间处于最佳配合状态时,磨机的技术性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磨机必须经过调试,对各因素进行调整,才能找到最佳配合,才能使磨机充分发挥电耗低、产量高的特性。 磨机自试运转到正常生产前,其喂料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相应各量也应随之变化。

立磨操作规程

原料立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本工种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其它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 2.进入设备内部时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 3.进入立磨前,必须检查确认热风挡板已经关闭,磨入口负压不得大于-1mbar, 否则严禁打开磨门。 4.进入立磨下刮料板内部检查时,应将立磨主电机断电开关打闭锁,按紧停, 并至少有一人负责监护。 5.进入选粉机检查设备时,应将选粉机电机断电,开关打闭锁,按紧停。并至 少有一人负责监护。 6.进入立磨选粉机刮料板层前,岗位人员必须通知中控操作员,得到允许后方 能进入。有人在立磨选粉机、刮料板层内部作业和检查时,操作员严禁调整各档板,一旦窑系统需调风时,中控操作员必须事先通知现场岗位,直到所有作业人员出来,并得到岗位人员允许后,方可进行风的调整。 7.立磨进行升、降辊操作时,磨内不能有人,以免发生危险。 8.进入主减速机内部前,必须将主机断电,开关打闭锁,按紧停开关。并将主 减速机高、低压油泵停好,并通知中控室操作员。 9.进入循环风机内部检查、清扫设备时,必须将风机电机断电,开关打闭锁, 按下紧停开关;必须先确认风机挡板是否关闭,必须提前通知中控室操作员,得到允许后方能进行作业;作业时必须至少有一人监护。 10.更换泵站油泵滤芯时,必须将相应油泵停下,将相应的阀门关闭好,才可进行 更换。 11.进入锁风阀内部时,必须将锁风阀电机断电,将锁风阀及小档板转换开关打到 闭锁位置。 12.立磨、选粉机、刮料板、锁风阀检修完后,岗位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检查 有无检修废弃物,工具尤其是应将金属物清理出来。 13.进入旋风筒内部检查作业时,应提前通知中控室操作员,并将循环风机断电 开关打闭锁,按紧停。严禁在未得到作业人员和岗位人员同意的情况下,调

水泥厂立磨立磨操作与控制

2. 1喂料量与研磨压力 当磨辊衬板与磨盘衬板无磨损或磨损很小时,稳定喂料量就成了磨内压差稳定的重要条件。若入磨物料时多时少,则磨内料层时厚时薄,粉磨压力也随料层的变化时大时小。当研磨压力过高,则能耗大,振动大,料层变薄,压差下降;而研磨压力过小,则压差上升,细度不合格,吐渣多。这些都不利于磨机稳定运行,生产中根据磨机产量与物料情况,稳定一定的喂料量,并在130~240×105Pa范围内合理调节研磨压力。我们的经验是:喂料180t/h 时,研磨压力控制在130~150 ×105Pa;喂料190t/ h时,研磨压力控制在140~ 180×105 Pa。 2. 2入磨物料的性质 入磨物料的性质主要包括物料的易磨性、物料粒度和水分。易磨性好的物料容易裂解形成小颗粒,磨机的效率高,能耗低。若物料易磨性差则难磨,产量下降,磨盘和磨辊磨损大,使用寿命短,磨机的振动大,运行不平稳,偶尔会出现跳停。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除铁设备正常,决不能使铁渣,铁块等金属或硬杂物进入磨内,进而损坏磨辊和衬板。 我厂物料的石灰石中含SiO2 5%左右,易磨性居中,砂岩较难磨,而粉煤灰易磨,通过配料站对物料的搭配后,能够保证磨机运行正常。进磨物料的水分控制在<5%,水分过高,粉磨过程中的物料粘度大,物料流速下降,粉磨效率低。但考虑到窑尾废气温度入立式磨时在230~ 330℃左右,在通风正常时易将水分在5%的物料烘干。而水分过低,磨内物料过干,物料在磨内扬尘大,循环量多,造成料层不稳定,同时物料出口温度过高,易造成密封系统的损坏、电收尘器的收尘效率下降等。生产中出现温度过高时,启动磨内喷水系统,喷出雾状水气,来降低出磨气体温度。我厂进磨物料粒度分布为:< 25mm的占85% ; 25~75mm的占15%左右;若物料粒度>75mm,则振动明显增大;物料粒度过细会压一层物料在磨辊与磨盘面上,不利于研磨。为此,来料中需要有颗粒较大些的物料,像楔子一样去松动物料,便于研磨。 2. 3磨内通风 良好的磨内通风是确保磨内物料顺利出磨的主要条件之一。若风量过少,磨内通风不足,不利于物料的烘十与粉磨;风量过人,则通风过剩,冷风调节阀与吐渣口处有间歇性排气现象(微正压),不利于现场巡检与工业场地卫生。磨内通风量的中控操作,主要是通过调节风门开度实现。 2. 4选粉机 M PS立磨配有鼠笼式动态选粉机,其转速范围是。一120r/ m in,操作中通过调节动态选粉机的转速,可控制产品的细度,稳定或降低磨内料层厚度。 我厂M PS磨内料层厚度一般控制在5070m m,若料层高于100m m或低于40mm,立磨运行振动人。刚启动立磨时选粉机转速可设在90r/m in,减少磨内细粉物料,便于磨机启动时的稳定运行;当磨机运行3~Smin、振动稳定后,可将选粉机转速逐步提高至98r/ min o 2. 5磨辊衬板 MPS立磨磨辊衬板为“鼓形”,经2年运行,鼓形己磨损至接近平形,使得磨辊衬板时而会碰到磨盘挡料圈卜,振动增人,吐渣多,主电机功率上升,研磨效率下降,产量比正常时下降5~10t/ h,不利于中控操作控制,且会增加生料粉磨成本。此时应采取措施:将立磨三个磨辊衬板进行调头使用,衬板调头后磨和L振动明显减小。一般振动值波动在1~2. 0mm/s。若磨和L振动值人于4. 0mm/ s, 3s内,M PS立磨联锁自动跳停;若连续2~3次振动跳停,必须扫‘开磨门仔细检查,看磨内是否有异物(主要是指除铁器未收集下来的铁件等)。 2. 6磨盘挡料圈 若挡料圈脱落,则无法稳住磨内料层,吐渣较多,振动变大,难于操作与控制,时常会造成磨机振

立磨操作

水泥厂磨机节电措施 在水泥厂中,粉磨是水泥生产的重要工艺过程,也是水泥生产的主要耗电工 序,以下从工艺、电气、设备、运行等多角度谈一下,降低磨机电耗的措施。 1从工艺角度降低电耗的措施 1)磨机的设计与选择是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以大磨机取代小磨机,可以增产节电,用效率高的粉磨机取代效 率低的球磨机,也可收到显著的节能效果,如立磨、辊压磨、挤压磨、高细磨等,它们的效率都比球磨机高。 2)降低入磨物料粒度,可降低单位产品电耗,据统计破碎机电能的有效利 用率为30%左右,而球磨机电能有效利用率为5%左右,因此采用“多碎少磨” 工艺改造可降低粉磨电耗系统。但入磨物料粒度不宜过小,因随着破碎产品粒度的减少,破碎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功率在增长。对于一定的矿石而言,进入磨机的粒度存在一个最佳值,在这一点矿石的碎、磨能耗最低,根据经验,最佳入磨粒度一般为0.005D(D为磨机筒体有效内径)。 3)强化物料烘干,使入磨物料平均水分在0.5%~1.5%。 人磨水分偏大时,在运转过程中易出现糊球现象,但偏低时易出现静电效应,从而影响磨机产量,这也是大型水泥磨机粉磨回转窑熟料时,在磨内喷水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入磨物料平均水分在1.0%左右为好。 4)强化磨内通风 加强磨内通风,可减少磨内缓冲垫现象,有利于加快磨内流速,可起到提高 磨机产量,另一方面可达到收集细粉尘量的目的,因提高产量相应地降低了磨机电耗,但通风量过大将使收尘颗粒增大,从而影响粉磨产品细度,对质量不利,当通风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粉磨单位产品电耗增加,实践证明磨机最大产量与粉磨系统最小电耗范围内存在一最佳通风量。 5)在生产中合理确定粉磨物料的细度目标值 在实际生产中,无论对于生料还是对于水泥而言,如果确定的粉磨产品细度 值偏低,可抵消其它措施的作用,从而制约着磨机产量的提高,对降低电耗不利。 6)磨内结构的变化对电耗的影响 对磨机衬板而言,当入磨粒度偏小时,磨机一仓宜选择沟糟衬板,这可充分

生料立磨中控作业指导书

生料立磨中控作业指导书 5000T/D 熟料生产线 水泥事业部干法生产线 试行版 2022年 11 月 1 日发布 2022 年 11 月 1 日实施 5000T/D 熟料生产线 一、目的 本规程制定了原料立磨工艺的各项技术指标,使操作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2.合用范围 本规程合用于 5000t/d 熟料生产线原料磨岗位设备操作。二、原料立磨系统工艺流程简述 生料粉磨采用石灰石、砂岩、铜渣、粉煤灰四部份进行配料由电子皮带称计量后,落到混合皮带输送至生料立磨,入磨前要通过除铁器进行除铁,由金属探测仪检测有无金属,如有金属就将气动双翻板打到外排仓位置,将含金属物料排到外排仓,如无金属就直接通过回转窑下料器,下料溜子落到立磨磨盘上,通过磨盘的旋转,使得物料沿着粉磨轨迹在磨辊下被粉碎。碾磨力由液压加载系统产生,窑尾热风由两个方向进入到刮板腔,通过喷嘴环均匀进入磨环周围,将经过碾磨的通过挡料环的物料烘干并输送到磨机上部的选粉机,部份物料穿过喷嘴环进入外循环系统,在选粉机中,粗粉被分离出来返回磨盘重磨,合格的细粉被一次风带出选粉机,在电收尘器进行采集,采集的生料粉通过绞刀、斜槽输送到生料均化库,完成生料制备的全过程。三、原料立磨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3.1 通知岗位工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所有人孔门、检修门都要严格进行密封,防止漏风、漏料、漏油。 3.2 确认系统内所有电动阀门开关动作是否灵便,确认中控与现场阀门开度的一致性。带有开关限位的阀门,需核对限位是否正确。 3.3 确认内所有电动阀门开到适当位置,保证料、气畅通。 3.4 确认磨机储能器内的氮气压力符合启动条件。 3.5 确认所有设备在中控画面上都有妥备信号。 3.6 确认现场所有测温。测压及料位检测等仪表电源已供上,现场与中控均有显示并确认信号的准确性。 3.7 确认各用气点的压缩空气空气管路是否畅通,压缩空气压力达到设备的要求,管路内部清理干净。 3.8 查看所有润滑站的油压、油温,如油温、压力不够及时通知岗位工调整,必要时提前加热稀油站。 2 5000T/D 熟料生产线 煤灰,保证下料通畅。四、原料立磨开、停车顺序 4.1 开车顺序 生料入库启动→立磨油站加热器→密封风机组→尾排风机启动→ 电收尘启动→磨辊润滑站→主减速机油站→立磨液压站→选粉机组→原料入磨收尘组→立磨吐渣组(外循环皮带、斗提、混合皮带) →原料磨主机电油站→原料磨主机电组→原料配料站组(回转窑锁风下料器、电子皮带称)

立磨操作规程4篇2023年

立磨操作规程4篇 【第1篇】原料立磨岗位:平安操作规程 一、目的 规范员工行为,实现设备操作标准化,确保人身和设备平安。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原料立磨岗位。 三、本岗位危急有害因素有: 1、危急因素:物体打击、机械损害、起重损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其他损害 2、有害因素:粉尘、噪声、振动、高温。 四、必需按规定进行劳动爱护着装(平安帽、工作服、手套、劳保鞋)。 五、本岗位操作规程: 1、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2、进立磨检修必需两人以上,并与中控随时保持联系,磨外要留有专人进行平安监护; 3、进立磨要使用36v低压照明灯; 4、在大窑运行中必需进磨检查时,要做好平安防范措施,与中控保持亲密联系,支配专人负责平安工作,同时加大窑尾高温风机抽风,磨进口热风挡扳要关闭,同时要确保系统负压稳定; 5、进磨前,要切断磨进出口挡板、进料设备、立磨主电机、选粉

机电源,并将开关小车拉出,现场掌握盒打至“检修”位置; 6、确认磨体已充分冷却状况下,探明磨机积灰深度和温度,如磨内过热、负压过大、积灰过多,严禁入内,同时必需留意入磨溜子是否有积料,以防滑落伤人; 7、更换磨辊衬板及部件,留意碰撞、防止伤人; 8、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作业必需系好平安带,并保证工具完好; 9、关闭人孔门前要确认磨内无人或遗留物; 六、处理故障防范措施: 1、检修时,必需两人以上才能处理故障。 2、必需有完备的平安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查。 七、本岗位发生平安责任事故将按全责、主责、次责担当相应惩罚。 【第2篇】原料立磨平安操作规程 1.正确穿戴劳动爱护用品; 2.进磨机内检修必需两人以上,并与中控随时保持联系,磨外要留有专人进行平安监护; 3.进磨要使用低压照明灯; 开(关)磨门、高空作业应配戴好平安带,并检查手锤、锤头和锤 把不能染有油脂,以防打滑伤人,高空作业禁止向下扔杂物; 5.进磨前切断磨主电机、排风机、进料设备电源,并将现场掌握

生料立磨中控操作规程

生料磨中控操作规程 1 目的本规程旨在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统一操作,生产合格生料,力求达到优质、稳定、高产、低耗的目的。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RMR57/28/555 于立磨中控操作,即从石灰石取料机联合储库至生料库顶。 3 指导思想 3.1 树立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观念,做到收尘设备达标准排放; 3.2 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杜绝违章、精心操作; 3.3 整定RMR57/28/555 磨机最佳操作参数,做到优质、稳产、高效、低耗,努力做到系统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生料库料位,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4 工艺流程简介 4.1 原料调配站设有四个调配库,分别储存石灰石、砂岩、硫酸渣和粉煤灰。粉煤灰由罐车运输进厂并气力输送进库。石灰石经石灰石取料机取料后,通过胶带送入石灰石库,每个库下均设有原料计量喂料装置,供原料磨喂料。四种原料经各自调配库下定量给料机按化验室给定的比例进行定量给料,经胶带输送机送进原料粉磨系统粉磨。 4.2 原料粉磨采用立磨,入磨的物料在磨内进行烘干和研磨,研磨后的物料被来自窑尾的热风(或热风炉提供)分级后,进入选粉机内选粉,粗颗粒重新入磨粉磨,合格细粉经旋风筒收集,由空气斜槽送至生料库提升机。选粉机排出的废气,经磨系统徘风机后,一部分作为循环风补充选粉机的工作风量,剩余部分送至窑尾袋收尘器处理后排入大气。 当原料磨运行时,从预热器排出的废气经增湿塔引至原料磨,剩 余部分进入窑尾袋收尘器处理,再排入大气。当磨机不运行时,窑尾废气经增湿塔喷水降温至200 度后,直接进入窑尾袋收尘器处理,再排入大气。

窑尾袋收尘器与增湿塔收集的窑灰,经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送至生料输送系统,与生料混合后送入生料均化库。当增湿塔收集的粉尘水分过大时,增湿塔下的螺旋输送机反转,将收集的湿窑灰排出系统。 4.3 出库生料经库底的卸料口卸至生料计量仓,生料计量带有荷重传感器、充气装置,仓下设有流量控制阀和流量计,经计量后的生料经过空气输送斜槽、提升机喂入舀尾预热器系统。 5 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生料操作员在启动前应检查确认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1 所有选择开关控制模式是否处于正确状态: 5.2 所有风机阀门、下料闸板是否处于正确状态: 5.3润滑系、水冷系统工作正常,各点压力、温度、流量正常; 5.4 各阀门开度指示应做到现场、中控指示与机械装置自身位置三者一致,且运转灵活: 5.5 与生料岗位联系,确认是否具备开车条件; 5.6 通知化验室,按照配料通知单确定入磨物料的比例 5.7 通知调度; 6 设备的启动停车操作顺序 6.1 回转窑单独运行时废气处理部分的操作 6.1.1 确认开车范围,做好启动前的设备检查工作,确认压缩空气站工作状态正常,管道畅通: 6.1.2 启动库顶收尘组、生料输送及入库组; 6.1.3确认生料磨风管阀门全关,生料磨循环风机出口阀门全关; 6.1.4 启动窑灰输送组、窑尾袋收尘组,逐渐打开排风机进口阀门调整高温风机出口气体压力微呈负压后,通知窑尾高温风机可以启动; 6.1.5选择增湿塔排灰操作方式: 6.1.6 确认增湿塔喷嘴阀门全开,水泵阀门全开,启动增湿塔喷水组,当废气温度达到250C,且废气量较大时,逐渐打开水泵出口阀门,同时逐渐打开回水阀,调节喷水量,控制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在180土15C(以现场增时塔不湿低 为原则),一旦出现湿底,及时选择排湿方式。 6.2. 窑系统正常运行时,生料制备系统的启动: 6.2.1 按4.1 的要求作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6.2.2 启动立磨减速机润滑站、磨主电机润滑站、及磨辊液压站组,冬季低温 时,要现场提前启动油站电加热器; 6.2.3 启动密封风机组; 6.2.4 启动循环风机组,注意调整袋收尘尾排风机进口阀门,保持袋收尘进口负压稳定; 6.2.5 启动选粉机组,设定合适的选粉机启动转速; 6.2.6 启动回转下料器;

立磨操作培训

立磨的操作参数限制要点 1、限制合适的料层厚度 立磨是料床粉碎设备,在设备已定型的条件下,粉碎效果取决于物料的易磨性及所施加的拉紧力和承受这些挤压力的物料量。拉紧力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假如物料难磨,新生单位表面积消耗能量较大,此时若料层较厚,汲取这些能量的物料量增多,造成粉碎过程产生的粗粉多而达到细度要求的削减,致使产量低、能耗高、循环负荷大、压差不易限制,使工况恶化。因此,在物料难磨的状况下,应适当减薄料层厚度,以求增加在经过挤压的物料中合格颗粒的比例。反之,假如物料易磨,在较厚的料层时也能产生大量的合格颗粒,应适当加厚料层,相应地提高产量。否则会产生过粉碎和能源奢侈。 限制合适的料层厚度、稳定的料层是立磨料床粉磨的基础,是磨机正常运转的关键。料层太厚,粉磨效率降低;料层太薄引起猛烈振动。料层的厚度受各操作参数的影响:如研磨压力过高,产生粉料多,料层变薄;研磨压力过低,磨盘物料变粗,相应的吐渣较多,料层变厚。磨内风速提高,增加内循环,料层变厚,降低风速,削减内部循环,料层变薄。磨盘上的料层稳定,磨机才能稳定运行,才能高产。料层变薄时可以实行以下措施:适当降低研磨压力,适当的增加喂料量,提高选粉机的转速,增加内部循环量;依据磨机出口温度适当限制磨内喷水量,以增加物料的内磨擦系数,从而增加料层的厚度。

磨机料层厚度反应磨机工况的一个重要参数,料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有:物料、选粉机、用风(风量与风温)、磨机喷水、研磨压力、喷口环、挡料环等。一般状况下,对一个立磨系统,肯定的物料、研磨压力对应肯定的料层厚度。理论上说,料层厚度应为磨辊直径的2%±20mm,一般系统用风越大,风温越低,磨内喷水越多,喂料量越多,研磨压力越低,所对应的料层越厚,反之依旧。在中控操作中,可以通过这些操作方法对料层厚度进行调整,但是,这些调整是小范围内的调整,假如中控操作上无法对料层得到有效的调整、限制,可以进行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调整挡料环高度和喷口环面积,挡料环越高,料层越厚;挡料环越低,料层越薄;挡料环对料层的影响是特别大的,并且调整工作量相对较大,一般状况下不采纳这种方法调整料层厚度。而是调整喷口环面积来调整料层厚度,一般喷口环面积越大,料层越薄;喷口环面积越小,料层厚度越厚。 2、限制合适的研磨压力: 研磨压力的大小,干脆影响磨机的产量和设备的性能。压力太小,则不能压碎物料、粉磨效率低、产量低、吐渣量也大。压力大产量高,主电机功率消耗也增大。因此,研磨压力是立磨特别重要的参数之一。确定其大小时,既要考虑粉磨的物料性能,又要考虑产品单位电耗、耐磨件耗等诸多因素。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要依据入磨物料特性,选定最终的合适的液压研磨压力,立磨的研磨力主要来源于液压拉紧装置。通常状况下,拉紧压力的选用和物料特性及磨盘料层厚度有关,因为立磨是料床粉碎,挤压力通过颗粒间相互传递,当超过物料的强度时

中控室操作规程

中控室操作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水泥粉磨系统中央控制室的控制方法和要求。适用于中央控制室水泥粉磨系统的起动、运转监护、参数控制及停机的操作。 1. 开车前的准备 1.1接到开车指令后,按照化验室质量控制指标,确认物料配比,否则不准开车。 1.2通知电器控制室,高、低压及各种仪表送电。 1.3通知现场巡检、磨机工、维修人员做好开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人身及设备安全。 1.4根据化验室质量通知单,确认水泥入库及质量控制指标,做好各种物料的比例设定值,并检查各种仪表是否在启动位置和灵活状态。 1.5如长时间(24小时以上)停机时,磨机启动前,操作员通知现场必须启动慢转15 一20分钟,无误后方可启动磨机 1.6根据现场人员的回话,检查系统备妥状况,当具备启动条件后方可开车 2. 开车程序 2.1水泥入库输送系统 2.1.1根据质量控制单,正确选择水泥库 2.1.2启动库顶收尘机组 2.1.3启动输送机组 2.2水泥磨系统

2.2.1分别启动磨主电机、主减速机及主轴承的稀油站机组2.2.2启动磨机收尘机组

2.2.4启动磨机机组2.3熟料预粉碎及输送系统 2.3.1启动立磨收尘机组 2.3.2启动立磨输送机组 2.3.3启动立磨稀油站组 2.3.4启动立磨控制箱组 2.4原料库下配料输送系统 2.4.1启动收尘机组 2.4.2启动输送机组 2.4.3启动配料机组皮带秤、粉煤灰较刀 3. 运转中的监护 3.1本系统操作时,要掌握好系统各种参数变化,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3.2本统启动后,设备运转正常投料时要做好第一次各种运行参数的记录,以后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各种的变化 3.3在操作中应以安全、优质、低耗为原则,均衡生产。运转中要随时监视各种仪表的指示变化,听取巡检人员反馈的意见,对异常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及时调整不合理参数,始终保持正常生产状态 3.4生产中出现机械或人身事故时,必须按下“紧急停车按钮”,然后逐级汇报并妥善处理 3.5根据系统报警显示,中控复位并及时与巡检人员联系。现场确认设备具备启动条件后方可恢复正常生产状态

开、停磨注意事项

磨机开、停机及运行注意事项 公司立磨运行至今已有近一年时间,现将这段时间在磨机开、停机方面的经验及运行中中控操作员需注意的事项整理如下: 一、开磨 1、磨机开机启动设备组顺序按中控画面右边排列顺序依次启动。 2、密封风机组只要是主排风机运行或磨里粉料尚未落定就不能停止,以防粉料进入磨辊。 3、减速机运行信号需在润滑油站运行10分钟后才能发出。 4、液压系统运行信号必须在磨辊平衡后才能发出,停机再次启动时应注意磨辊是否平衡。如需铺料转辅传时间应久一点(辅传100%转速,两分钟磨机转一圈),以使料床尽量平整,避免起磨时振动及主电机电流过大。 5、开磨时应同时启动喷水系统(流量1-2t/h依磨内温度及烘磨时间长短确定),以避免因磨内料太干启动时振动过大及甩出太多料引致循环斗提电流高,待磨机转顺后如不是磨内温度太高、料太干尽量不要喷水,可选择开热风炉出口冷风阀调节磨内温度,这样也利于降低热风炉负压以让煤充分燃烧。 6、同样为避免刚启动时因压力过大引起振动及将料压出太多以致循环斗提电流高。开磨时液压系统压力应设为60-70bar,待磨机转顺循环斗提电流降低1-2分钟后再逐渐加至工作压力。 7、初始喂料量依辅传运行时的料层厚度高低设定60-80t/h,开机后根据磨机振动大小及循环斗提电流大小及时调整。注意循环斗提电流大时减料必须果断,应一步到位(直接减为30-40t/h或更小),此时应继续保持喷水及不要加压。 8、待磨机运行平稳后,主电机(电流大于140A)、主排风机(开度大于80%)

再去进相。 二、停磨步骤(指停磨时间2小时以上的计划停机) 1、热风炉系统停止喷煤; 2、中控根据磨内温度降低情况逐渐降低喂料量至80t/h,同时研磨压力也相应降低60-70bar; 3、停主电机,打开热风炉风帽及关闭热风闸阀,根据出磨温度调整磨出口冷风阀控制入收尘温度小于115摄氏度; 4、待主电机停稳后,停主电机油站、磨液压系统、润滑系统、主排风机、选粉机、两台锅炉引风机; 5、观察循环斗提电流确认循环系统无料后停循环系统; 6、同样观察入库斗提电流确认无料后依顺序停收尘、矿粉输送及入库系统; 7、如停磨时间在一天之内可不停密封风机; 三、运行 1、磨机正常运行时磨机动端压力应高于定端,操作员应经常注意观察。正常运行时主画面左边的“液压系统允许磨机启动”灯应不亮,如亮说明液压系统已停,需重启液压系统。 2、矿渣入磨系统定量给料机如有故障停机,磨机在15秒内不会停(震停除外)。此时应立即按主画面弹出的“重启喂料”按钮(两次,第一次故障复位;第二次重启)重启入磨系统。故如是巡检发现故障拉拉绳开关停机,应及时与中控联系或保持15秒钟。 3、中控程序有可能会因一些原因如通讯错误、雷击等引起程序停止或PLC 的CPU停止,判断方法为:中控画面的压力、温度、电流、料层厚度等模拟量

立磨中控操作培训教程

立磨中控操作培训教程 ■■一・ 一、刖言 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研制出第一台立式磨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粉磨原理克服了球磨机粉磨的诸多缺陷。由于立式磨具有粉磨效率高、电耗低(比球磨机节电20~30%)、烘干能力大、允许入磨物料粒度大、粉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土建费用低、噪音低、磨损小、寿命长、操作容易等优点,吸引着世界各国许多粉体工程研究人员和设备制造厂商。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立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国内外十多家公司相继研制了各种类型的立式磨,均取得了成功。立磨技术在我国水泥新型干法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立磨以ATOX立磨,伯力鸠斯型(Po1ysius)立磨,莱歇型(1oesche)、海螺川崎CK-450立磨等国内外品牌为主,这些立磨在我国主要应用于生料制备和煤粉制备。在日产6000吨以下的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中,基本上是一台原料立磨配一条旋窑的形式。因此,原料立磨是否正常运行,台产的高低,直接影响窑的运行。原料立磨的运转率、台时产量、能耗等参数,对生产工序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成本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探讨如何在低能耗下获得高产量是企业努力的方向。 二、立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控制参数 立磨的工作原理: 经过搭配的物料经进料溜子落到磨盘上,磨盘在主电机的驱动下转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物料向边缘移动,被嵌入磨掘与磨盘之间,在磨馄的重力和施加研磨压力的作用下,物料因受到碾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而被粉碎,经粉磨后的细小颗粒被喷口环的高速热风

瞬时烘干并提升至选粉机进行粗细分离,合格细粉被热风带至收尘器收集入库,不合格的粗粉经回粉内筒落入磨盘重新粉磨。粉磨后不能被热风带起的粗颗粒经喷口环落入刮板腔,经磨机外部提升机构回到入磨皮带重新入磨粉磨。 立磨操作主要控制参数: 1差压:是反映磨内喂料量大小,磨内通风阻力的大小,差压波动会导致系统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差压高时,磨内悬浮物料多,系统通风不稳定,内外循环增大,引起振动(料层厚度太大,减速机电流增大,轴承振动波动较大)。可以通过降低喂料量,调整通风量,增加研磨压力来缓解差压波动。只有稳定的差压才有利于喂料量提高。 2、磨机振动:是影响喂料量和运转率的主导因素,主要表现有:料层不稳定(过高或过低),入磨物料粒度大,研磨压力过大,有铁件进入磨盘,N2预充压力不平衡,出磨温度骤然变化等会造成磨机振动。一般通过调节冷风阀开度、磨内喷水、降低研磨压力等稳定料层,或通过升降轻来予以缓解振动。 3、出磨温度:出口温度变化是反映物料在磨内滞留时间(在同一喂料量的情况下),主要表现在:当磨出口温度过低时,磨盘料层增厚,磨主电机功率消耗大,同时料层过厚也会引起振动,差压波动,不利于喂料提高;出口温度较高时,导致料层厚度变薄,研磨料层给破坏,也会引起磨机振动。一般通过调整循环风或冷风挡板开度以及磨内喷水来控制磨出口温度。 4、研磨压力:对喂料量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研磨压力过低时,物料在磨盘上不能够有效粉磨,许多的粗颗粒因研磨压力小,未能碾碎,吐渣多,差压上升,喂料量提不上,提高研磨压力,生料成品率上升,吐渣量减少,有利于喂料量的提高。但研磨压力也不能够设置过高,设置过高会导致磨幅、磨盘磨损加剧、磨机振动、增加磨机负荷等负面影响。

立磨操作控制参数

立磨操作控制参数 立磨主要控制参数为:磨内通风量、料层厚度、振动值、研磨压力、压差。 一.磨机通风量; 立磨也是一种风扫磨,通风量要适当。风量不足,合格的生料不能及时带出,料层增厚,排渣量增多,设备负荷高,产量降低;风量过大,料层过薄,影响磨机稳定运转。因此,磨机通风量一定与产量相匹配,不宜时大时小,应保稳定。原则上,操作员选择的通风量,应以更有利于保持磨机负荷相对稳定值,并力求振动最小,排渣料最少,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在实际操作中,操作员根据风机转速、电流、压差、喂料量、进出口负压、温度等变化的趋势,了解磨机运行情况,并结合磨机振动、排渣量、产品质量等进行调整,一般是通过调整循环风机的速度和风门的开度以求迖到最佳通风量。 二、料层厚度; 立磨稳定运转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料层稳定。料层稳定,风量、风压和喂料量才能稳定,否则就要通过调节风量和喂料量来维持料层厚度。若调节不及时就会引起震动加剧,电机负荷上升或跳停等问题。理论上讲,料层厚度应为磨辊直径的百分之二正负二十毫米,这就要求操作员密切注意料层变化,尽量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以保证磨机稳定运行。 三、振动值: 振动是立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合理的振动是允许的,

但震动过大,则会造成磨盘和磨辊以及衬板的机械损坏。所以应当严格控制振动在2.0mm/s以下。 四、研磨压力: 研磨压力大,研磨作用增强,产量高;反之则产量低。但研磨圧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主电机负荷,同时容易使磨机震动加剧,损坏衬板及其它设备。 五、压差; 压差是指风环处的压力损失,它也是立磨操作中最为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在立磨运行中,磨内负荷量的变化不仅从磨电流,料层厚度、震动值等参数上反应出来,而且压差更能反映磨内情况。压差增大,磨内负荷加大;压差变小,说明磨内物料少,研磨层迅速减薄,磨内负荷下降。这两种情况,都会因料层不稳,使震动加剧,粉磨阻力增大,磨机输入功率增加,磨机电流也忽高怱低大幅摆动,直到磨机震动停或稳定下来为止。 开机前控制参数: 一.如果是冷磨,开机前须烘磨预热,保持入磨温度在110--120度,烘磨120分钟。保证出磨温度要达到80度。 正常运行时控制参数: 1、磨机主电流:280±10A 2、出磨温度:80±5℃ 3、窑尾电收尘入口温度:<100℃ 4、增湿塔出口温度:<120℃

立磨与水泥磨的操作要领

论窑操还是磨操,首先要明确系统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就要求操作员对系统工艺和设备的特性清楚了解。把握好定性与定量的辨证关系。 接班时首先要向前一个班人员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哪些设备存在隐患,产、质量情况如何。看全分析报告单,了解物料的易磨性,这样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控制。既要熟悉中控操作界面,又要对现场设备十分了解,所以要经常到现场了解设备的情况。特别是当现场设备发生故障时,要知道发生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故障的方法。 1 立磨 立磨是利用磨辊在磨盘上的相对碾压来粉磨物料的设备。对立磨正常运行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 (1)磨机的料层。合适的料层厚度和稳定的料层,是立磨稳定运行的基础。料层太厚,粉磨效率降低,当磨机的压差达到极限时会塌料,对主电机和外排系统都将产生影响;料层太薄,磨机的推动力增加,对磨辊磨盘和液压系统都有损伤。 (2)磨机的振动。磨机的振动过大,不仅会直接造成机械破坏,并且影响产、质量。产生振动的因素有:磨机的基础、研磨压力、料层的厚度、风量及风温、蓄能器压力、辊面或磨盘的磨损状况等。 物料对磨机振动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物料对磨机振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料粒度、易

磨性及水分。在立磨运行过程中,要形成稳定的料层,就要求入磨物料具有适宜的级配,要有95%以上的粒度小于辊径的3%。喂料粒度过大将导致易磨性变差。由于大块物料之间空隙没有足够多的细颗粒物料填充,料床的缓冲性能差,物料碾碎时的冲击力难以吸收,导致磨机的振动增加。喂料粒度过小,特别是粉状料多时,由于小颗粒物料摩擦力小,流动性好。缺乏大块物料构成支撑骨架,不易形成稳定的料床。磨辊不能有效地压料碾压,大量的粉状物料会使磨内气流粉尘浓度和通风阻力增大,当达到极限时会产生塌料,导致磨机振动增加。当操作员发现物料过细,尤其是立磨内压差已明显上升时,应及时调整喂料,降低研磨压力和出口温度并加大喷水量,适当降低选粉机转速。在保证压差稳定和料层厚度的前提下加大研磨压力。 物料的易磨性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当物料的易磨性变差时,立磨对物料的粉磨循环次数明显增多。由于大部分物料被碾成细粉,但又不能达到成品的要求,无法被气流带出磨机,随着磨盘上细颗粒物料不断增加又会出现类似于喂料粒度过细的情况,立磨压差加大,通风不畅,外循环和内循环量都大幅度增加。这时,料层会变得极其不稳定,选粉机负荷增大,料层增厚,磨机负荷增大,倘若不及时处理,立磨的振动会进一步加剧,同时导致主电机超电流。 物料水分对磨机振动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果物料水份过低,干燥的物料难以可靠地在磨盘上形成稳定的料床,必然使磨机产生振动。当水份过高,磨盘上的料层过低时,容易结成料饼,使磨机振动增加。如为了满足物料烘干要求,需提供更大的风量和更高的风温,将使磨内风速偏高,本应沉降下落的物料被强制悬浮,外循环减少而内循环量增大。同时,由于高水份物料粘附力大使磨盘上料层厚度增厚,这些都增加了塌料、导致料床平衡破坏的机会。 蓄能器主要为磨辊组的升降提供缓冲。蓄能器的压力过高或其中的氮气囊破损时,将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