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牛跳芭蕾舞的情节。

2. 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3. 学会分享,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分享的含义,学会与人分享。

难点: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课件或图书《跳芭蕾舞的牛》。

2. 准备音乐《四小天鹅》以及芭蕾舞裙、牛角等道具。

3. 准备分享物品,如糖果、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吸引幼儿注意力。

2. 故事讲解:教师通过课件或图书讲述《跳芭蕾舞的牛》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牛跳芭蕾舞的情节。

a. 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b. 牛为什么想跳芭蕾舞?它跳芭蕾舞时的心情是怎样的?c. 故事中的其他动物是如何看待牛跳芭蕾舞的?它们有什么反应?d. 牛是否实现了它的愿望?为什么?4. 艺术活动:教师播放音乐《四小天鹅》,邀请幼儿一起跳芭蕾舞,感受芭蕾舞的优雅。

教师可以为幼儿佩戴芭蕾舞裙、牛角等道具,让幼儿充分体验角色。

5. 分享环节: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让幼儿感受分享的乐趣,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

6.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2.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是否能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芭蕾舞的兴趣?3. 幼儿在分享环节是否能主动分享自己的物品,体验分享的乐趣?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5. 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教师是否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如与兄弟姐妹、邻居小朋友分享食物、玩具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分享角”,让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放置在分享角,供其他幼儿自由选择和使用。

中班绘本教案:跳芭蕾舞的牛

中班绘本教案:跳芭蕾舞的牛

中班绘本教案:跳芭蕾舞的牛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绘本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知道牛也可以跳芭蕾舞。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艺术(芭蕾舞)的热爱,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体验到绘本中所传递的勇敢、自信、坚持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跳芭蕾舞的牛》、图片卡片、舞蹈道具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简单的舞蹈经验或对芭蕾舞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一段芭蕾舞表演视频,引导幼儿谈论对芭蕾舞的感受。

2. 分享绘本:教师讲述绘本《跳芭蕾舞的牛》,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与想象: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芭蕾舞的理解,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段舞蹈。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舞蹈创作,每组挑选一张图片卡片和舞蹈道具,根据绘本故事情节,编排一段芭蕾舞。

5. 展示与评价:邀请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其他幼儿和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幼儿对芭蕾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舞蹈创作过程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胆怯、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勇敢和自信品质,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舞蹈中找到快乐。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艺术形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舞蹈风格,丰富他们的舞蹈经验。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舞蹈创作,共同编排一段家庭芭蕾舞。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芭蕾舞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

3. 艺术体验:组织幼儿参观舞蹈表演或邀请专业舞蹈演员进行课堂教学,让幼儿亲身体验芭蕾舞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幼儿在舞蹈展示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勇敢、自信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教学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3.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跳芭蕾舞的牛的特点。

2.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跳芭蕾舞的牛》2. 故事图书:《跳芭蕾舞的牛》3. 幼儿用书:《跳芭蕾舞的牛》4. 舞蹈音乐5. 牛头饰三、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跳芭蕾舞的牛》,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故事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舞蹈活动:播放舞蹈音乐,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牛,进行舞蹈活动。

5. 分享环节: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四、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跳芭蕾舞的牛》。

2. 请幼儿家长协助,进行家庭舞蹈活动。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在故事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舞蹈活动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4. 在分享环节,教师应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5.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反应,评估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故事讨论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观察幼儿在舞蹈活动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 评估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现,了解幼儿是否学会分享。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描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理解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描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跳芭蕾舞的牛》故事课件、图片、舞蹈视频等。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向学生展示故事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students to guess the story.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朗读故事1. 以生动的语言朗读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动词、形容词等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Step 3:讨论故事情节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4:实践活动1. 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动物角色,进行舞蹈表演。

2. 引导学生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描述表演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情节,并尝试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汇描述故事中的场景。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与家长的沟通,评价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

教师也要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适用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倾听、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想象。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舞蹈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想象。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舞蹈的元素,并能够表达出来。

2. 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跳芭蕾舞的牛》2. 舞蹈视频或图片3.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4. 讨论问题清单二、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3分钟)1. 利用舞蹈视频或图片,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步骤二:故事分享(5分钟)1. 讲述故事《跳芭蕾舞的牛》,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舞蹈元素。

2. 过程中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牛为什么要跳芭蕾舞?它们跳得怎么样?”步骤三:活动讨论(5分钟)1. 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如:“你们觉得跳芭蕾舞的牛快乐吗?为什么?”步骤四:创意绘画(5分钟)1. 发给幼儿画纸和画笔,让他们根据故事内容,创作一幅舞蹈场景画。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绘画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2分钟)1. 让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舞蹈与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对舞蹈的热爱。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评价指标:1. 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幼儿在讨论中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想象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在故事分享、活动讨论、创意绘画等环节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教案及反思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内容,初步理解“嘲笑”、“坚持”的含义。

2、初步运用想象、预测的方法,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局。

3、初步萌发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初步了解芭蕾舞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小书、动物吊饰。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出示对比图,引发经验联想。

小朋友们,上次我们一起观看了芭蕾舞表演的视频,那你觉得图片中谁更适合跳芭蕾舞?为什么?2、出示记录表,引出绘本内容。

①有一头胖胖的奶牛也想跳芭蕾舞,你觉得它能成功吗?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将你的猜想贴到记录表中相对应的位置。

(成功贴在“√”的一栏、不成功贴在“×”一栏)②说一说你的猜想。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关芭蕾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阅读图画1、逐页阅读1-4页,了解故事的起因及发展过程。

第1页:①奶牛在什么?它为什么要看芭蕾舞?②已经到了深夜,奶牛还在欣赏芭蕾舞,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越看越激动,越看越喜欢。

你觉得奶牛接下来会做什么?第2页:①奶牛它跳得辛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②奶牛跳芭蕾舞被小鸭和小羊发现了,你觉得它们会怎么想?第3页:(1)根据故事人物的动作、表情、语气,模拟小动物“嘲笑”奶牛的场景。

过渡语:小鸭和小羊都不看好奶牛跳芭蕾舞,它们还把奶牛跳芭蕾舞的事情告诉了小动物们,大家都在嘲笑它。

①你觉得小鸭在说什么?小羊和驴又会说什么?②模仿小鸭,小羊和驴一起议论的场景。

(2)联系自身经验,理解“嘲笑”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什么是嘲笑?(取笑别人的缺点或对别人做的事情不满意而笑话他人)②你们有没有被别人嘲笑或者嘲笑过别人?你觉得嘲笑别人正确吗?过渡语: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那已经被嘲笑的奶牛会放弃跳芭蕾舞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4页:①胖胖的奶牛放弃了吗?它的小伙伴们看到它在跳芭蕾舞又会怎么想?②奶牛不仅被小动物们嘲笑,就连自己的同伴也不欣赏,不认可它的舞蹈。

《跳芭蕾舞的牛》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跳芭蕾舞的牛》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跳芭蕾舞的牛》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芭蕾舞的基本特点和动作。

让孩子们知道牛跳芭蕾舞是一种有趣的艺术表现。

1.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勇气。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了解芭蕾舞的基本特点和动作。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创造出有趣的牛跳芭蕾舞的场景。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跳芭蕾舞的牛的图片或视频。

ballet shoes(芭蕾舞鞋)的图片或实物。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向孩子们介绍芭蕾舞的基本特点和动作,引导他们观察跳芭蕾舞的牛的图片或视频。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芭蕾舞吗?牛为什么会跳芭蕾舞呢?4.2 主体活动:让孩子们观察跳芭蕾舞的牛的图片或视频,引导他们注意牛的动作和表情。

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是那只牛,尝试模仿它的动作和表情。

4.3 创造性活动: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牛跳芭蕾舞的场景。

鼓励孩子们用语言、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4.4 总结与反思:回顾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孩子们对芭蕾舞和牛跳芭蕾舞的理解程度。

5.2 技能评价:观察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

评价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3 情感评价: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评价孩子们的自信和勇气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室内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选出几名孩子扮演牛,其他孩子扮演芭蕾舞者。

让扮演牛的孩子学习简单的芭蕾舞动作,其他孩子则指导他们,形成有趣的互动。

6.2 室外活动: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找一个宽敞的地方。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跳芭蕾舞的牛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跳芭蕾舞的牛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跳芭蕾舞的牛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幽默与趣味。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帮助幼儿学会用普通话正确发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文学活动。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跳芭蕾舞的牛》2. 牛宝宝手偶3. 音乐:《四小天鹅》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牛宝宝手偶,引导幼儿观察牛宝宝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只小牛有什么特点?它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2. 讲述故事:教师使用课件讲述故事《跳芭蕾舞的牛》,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关注故事细节。

问题:故事里的小牛为什么要跳芭蕾舞?它跳得怎么样?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问题:你们觉得小牛跳芭蕾舞好看吗?为什么?4. 舞蹈表演:教师播放音乐《四小天鹅》,邀请幼儿一起模仿小牛跳芭蕾舞。

要求:幼儿要注意舞蹈动作的优美,感受芭蕾舞的魅力。

5.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跳芭蕾舞的小牛。

要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独特的小牛形象。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共同欣赏幼儿的创意。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让全体幼儿共同欣赏。

3. 教学内容拓展:教师可选择其他与牛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幼儿继续学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2.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掌握了舞蹈动作,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 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4.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六、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跳芭蕾舞的牛》2. 牛宝宝手偶3. 音乐:《四小天鹅》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5. 芭蕾舞裙、芭蕾舞鞋等表演道具(可选)七、活动过程1. 复习故事:教师回顾上节课讲述的故事《跳芭蕾舞的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分享阅读《跳芭蕾舞的牛》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内容,初步理解“嘲笑”、“坚持”的含义。

2、初步运用想象、预测的方法,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局。

3、初步萌发做事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初步了解芭蕾舞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小书、动物吊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对比图,引发经验联想。

小朋友们,上次我们一起观看了芭蕾舞表演的视频,那你觉得图片中谁更适合跳芭蕾舞?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引出绘本内容。

①有一头胖胖的奶牛也想跳芭蕾舞,你觉得它能成功吗?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将你的猜想贴到记录表中相对应的位置。

(成功贴在“√”的一栏、不成功贴在“×”一栏)
②说一说你的猜想。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关芭蕾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阅读图画
1、逐页阅读1-4页,了解故事的起因及发展过程。

第1页:
①奶牛在什么?它为什么要看芭蕾舞?
②已经到了深夜,奶牛还在欣赏芭蕾舞,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越看越激动,越看越喜欢。

你觉得奶牛接下来会做什么?
第2页:
①奶牛它跳得辛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奶牛跳芭蕾舞被小鸭和小羊发现了,你觉得它们会怎么想?
第3页:
(1)根据故事人物的动作、表情、语气,模拟小动物“嘲笑”奶牛的场景。

过渡语:小鸭和小羊都不看好奶牛跳芭蕾舞,它们还把奶牛跳芭蕾舞的事情告诉了小动物们,大家都在嘲笑它。

①你觉得小鸭在说什么?小羊和驴又会说什么?
②模仿小鸭,小羊和驴一起议论的场景。

(2)联系自身经验,理解“嘲笑”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什么是嘲笑?(取笑别人的缺点或对别人做的事情不满意而笑话他人)
②你们有没有被别人嘲笑或者嘲笑过别人?你觉得嘲笑别人正确吗?
过渡语: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那已经被嘲笑的奶牛会放弃跳芭蕾舞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4页:
①胖胖的奶牛放弃了吗?它的小伙伴们看到它在跳芭蕾舞又会怎么想?
②奶牛不仅被小动物们嘲笑,就连自己的同伴也不欣赏,不认可它的舞蹈。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你还会坚持吗?为什么?
③奶牛还是坚持跳、一直跳,又有谁发现了奶牛在跳芭蕾舞?(农场爷爷)
2、阅读小书5-8页,了解故事转折及结果
(1)自主阅读故事的转折与结果。

引导语:你觉得农场爷爷看到奶牛在跳芭蕾舞,会喜欢还是嘲笑它呢?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小书第5-8页。

①看完了故事,有没有小朋友想要对自己之前的猜想结果进行修改的?
②谈一谈修改的理由。

(2)集体阅读,了解故事转折与结果。

①谁来说说农场爷爷看到奶牛在跳芭蕾舞是怎么做的?
②奶牛成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封面,了解故事名称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谁来给这个的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三、音频回顾梳理
①音频回顾:我们一起来听音频回顾这个故事。

②教师小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能像奶牛一样,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认真努力、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同时,不要嘲笑别人的不足,要做一名有礼貌的孩子。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跳芭蕾舞的牛》这个绘本故事虽然短小,但情节生动曲折,层次分明,结局美好。

把轻盈妙曼的芭蕾舞和笨重的奶牛两个看似矛盾的元素联系起来,是一个非常有趣而有意味的故事。

这一题材不但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获得语言、思维上的发展,同时对孩子的现实生活也有着一定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在导入环节中,通过胖瘦对比图,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判断谁更适合跳芭蕾舞,从而引出故事主人公奶牛也想学芭蕾舞。

接着,通过记录表的形式,了解幼儿起初对奶牛跳芭蕾舞的看法。

接着,通过逐页阅读,设计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通过画面信息猜想、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与理解“嘲笑”的含义,通过模仿、表演的形式进行呈现。

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嘲笑”、“坚持”的理解,引导幼儿做一个文明有礼、懂得坚持的孩子。

同时,让幼儿学习奶牛坚持不懈的这张良好品质。

在故事结尾处,采用了小书阅读。

主要是因为中班幼儿已经具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而且故事的结尾简而易见,幼儿能够较好的了解故事的
结尾,并对自己之前的猜想进行验证。

最后,通过音频形式帮助幼儿回顾梳理故事内容,并且再次引导了解奶牛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懂得“坚持”的意义。

2、教学效果: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从奶牛的身材、服饰以及同伴的心理等方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判断。

在逐页阅读中,幼儿能够根据画面中的细节(笑、捂心口、出汗、发抖)分析、猜测奶牛对学习芭蕾舞过程中的喜欢、辛苦、坚持等感受。

在感受与理解“嘲笑”的含义,以及通过模仿、表演的形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表情、语气、语调较好的展示出自己对“嘲笑”的理解。

在阅读小书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听音乐有序传书,并根据老师所提的问题有目的进行阅读观察。

最后,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对自己的判断进行验证。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气语调生动富有感染力。

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基本上都能达到中班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

3、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引导幼儿观察第4页时,遗漏了一个环节,没有及时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去感受和理解“坚持”的含义。

在阅读小书后,教师的引导语不够明确,所以导致幼儿在进行验证时理解错误。

4、改进的措施:在阅读小书后,教师应该说:“刚刚看完故事,奶牛成功了吗?有没有小朋友对之前的猜想结果进行修改的?”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并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