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卫生学监测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2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一、概述本监测制度旨在全面提高医院环境卫生水平,保障医院环境清洁、无菌、安全,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监测内容1. 空气监测对医院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包括室内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氨气、TVOC含量等指标,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2. 水质监测对医院的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质的无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以确保医院用水安全。
3. 地面监测对医院各楼层地面进行常规监测,包括地面清洁度、无菌度等指标,以确保地面卫生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4. 表面监测对各种常用的表面进行监测,包括手术台、病床、器械等表面的细菌、病原微生物等指标,以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5. 噪音监测对医院内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包括各区域的噪音强度、频率等指标,以确保医院内的噪音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值。
三、监测方法1. 空气监测方法采用颗粒物检测仪、氨气检测仪、TVOC检测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抽样监测,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2. 水质监测方法采用采样瓶对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采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将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3. 地面监测方法采用蘑菇样菌落计数器对地面进行常规监测,确保地面的无菌情况符合标准要求。
4. 表面监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器对表面进行采样,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确保表面无菌状态符合要求。
5. 噪音监测方法采用噪音计进行定期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国家规定的噪音限制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噪音控制措施。
四、监测频率1. 空气监测每月对各区域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包括PM2.5、氨气、TVOC 含量等指标。
2. 水质监测每季度对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包括无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
3. 地面监测每周对各楼层地面进行一次清洁度和无菌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1.目的:掌握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查找各环节存在问题,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2.范围:全院科室/部门。
3.定义:无。
4.权责4.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
4.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度的培训、执行及督查。
4.3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检测及报告。
4.4各部门负责人:监督制度落实。
5.作业内容5.1监测标准5.1.1室内空气5.1.1.1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详见《洁净手术室用房的监测标准》《洁净辅助用房的监测标准》。
5.1.1.2非洁净手术室、产房、介入治疗中心、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p90皿);儿科、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急诊门诊、各类普通病区、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① 90皿)。
5.1.2物体表面: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产房、介入治疗中心、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m²;儿科、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急诊门诊、各类普通病区、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²。
5.1.3医护人员卫生手:卫生手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²,不得检出致病菌;外科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²,不得检出致病菌。
5.1.4透析机反渗水和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细菌内毒素≤0.5cu/ml。
5.1.5污水处理: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标准。
5.1.6消毒剂:使用中灭菌用消毒剂: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100CFU/ml。
最新卫生学监测须知(2013.4.26日)

最新卫生学监测须知(2013.4.26日)一、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二、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一)、采样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
(二)、采样方法用5 cm×5 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
不规则的皮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三、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一)、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二)、采样方法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2,取100 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四、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一)、采样时间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二)、监测方法1、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参照GB 50333要求进行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方法

2、使用中消毒、灭菌剂采样
⑴采样时间: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
⑵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液体,注入无菌 试管中送检。
3、医护人员手的采样
⑴采样时间:在洗手后及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⑵采样面积和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 支在双手指掌面从指跟到指尖来回擦拭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边涂擦边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 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 即中心点、两端各距墙1m处取点;室内面积≥30m2, 设东西南北中5点,四边各点均距墙1m。
⑷采样方法:
用直径9cm的普通培养皿在采样点暴露(将平皿盖打 开,扣放于平皿旁)5分钟,无菌方法盖好立即送检。
2、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⑴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⑴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 样。
⑵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 积≥100cm2棉拭子在被检物 体表面来回涂擦2次(特别是器械 关节),剪去手接 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压印法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 压贴在物体上 10~20秒,送检。
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 检测我们的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追询 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规范采样的意义 采集标本准确,无污染,培养结果准确。
一、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
包括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和医务人员手 的监测。
二、我院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部门:
手术室、监护室、产房、婴儿沐浴室、供应室无 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等重要部门进行卫生学监测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模版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模版这是一个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制度模板,将医院环境卫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的良好状态。
以下是模板内容:一、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达到卫生标准要求,提供一个洁净、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减少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房、手术室、门诊部、候诊区、洗手间、走廊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
二、基本要求1. 清洁要求:(1)医院内部环境应保持洁净无尘,地面、墙壁、天花板等不得有明显污渍和尘垢,设备器械应保持清洁无油污。
(2)医院内空气应新鲜清洁,定期对空气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2. 消毒要求:(1)医院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对各类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手术室、病房、门诊等区域。
(2)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卫生标准,消毒操作应规范、有效,并建立消毒记录。
3. 垃圾处理:(1)医院内应设立垃圾分类区域,分别收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有害垃圾。
(2)医疗垃圾应专门设立集中存放点,定期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确保不对医院内环境造成污染。
三、监测和管理措施1. 监测频次:(1)医院环境应进行日常监测,包括每日检查环境卫生清洁情况、消毒操作是否规范等。
(2)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测,如空气质量、细菌菌落总数等,检测周期不得超过半年。
2. 监测方法:(1)环境卫生日常监测可以通过巡视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清洁情况、消毒操作是否规范等。
(2)定期环境卫生检测可通过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按照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
3. 管理措施:(1)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处理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修复损坏设备、清洁污染区域等。
(2)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档案,记录监测和处理结果,建立相关问题的整改追踪机制。
四、责任和监督1. 责任:(1)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人员。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一、引言1.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规范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二、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所有监测工作都应围绕安全进行,确保监测人员的安全。
2.精细化管理:通过规范操作,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监测设备和方法的质量,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监测项目与频率1.空气监测:对医院各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包括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2.水质监测:对医院的水源、水质进行监测,包括自来水、饮用水等。
3.食品监测:对医院食品供应部门的食品质量进行监测,包括食品卫生原料、加工过程、食品贮存等。
4.设备检测:对医疗设备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包括手术室、洗消设备等。
5.废物处理监测:对医院废物处理设施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包括医疗废物、化学品、感染性废物等。
四、监测方法与设备1.空气监测:采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包括颗粒物浓度测定仪、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2.水质监测:采用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包括水样采集器、PH仪、浊度计等。
3.食品监测:采用食品微生物检测仪器进行监测,包括快速测定仪、PCR仪等。
4.设备检测:采用洗消设备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包括洗消机器、光滑度测定仪等。
5.废物处理监测:采用废物处理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包括化学品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仪等。
五、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核对监测设备和试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采样: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频率进行采样。
3.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4.测量与检测:使用相应的监测仪器进行测量和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5.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形成监测报告。
6.清理和消毒:对监测仪器和工作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的安全与准确性。
六、质量控制1.校验和标定: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验和标定,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质检比对: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比对,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1.目的:掌握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查找各环节存在问题,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2.范围:全院科室/部门。
3.定义:无。
4.权责4.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
4.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度的培训、执行及督查。
4.3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检测及报告。
4.4各部门负责人:监督制度落实。
5.作业内容5.1监测标准5.1.1室内空气5.1.1.1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详见《洁净手术室用房的监测标准》《洁净辅助用房的监测标准》。
5.1.1.2非洁净手术室、产房、介入治疗中心、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p90皿);儿科、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急诊门诊、各类普通病区、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① 90皿)。
5.1.2物体表面: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产房、介入治疗中心、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m²;儿科、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急诊门诊、各类普通病区、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²。
5.1.3医护人员卫生手:卫生手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²,不得检出致病菌;外科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²,不得检出致病菌。
5.1.4透析机反渗水和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细菌内毒素≤0.5cu/ml。
5.1.5污水处理: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标准。
5.1.6消毒剂:使用中灭菌用消毒剂: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100CFU/ml。
《医院环境卫生与消毒监测标准操作规程》2

紫外线的消毒效果监测(参照WS/T 367-2012与我院目前使用的四环牌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相关说明)1.紫外线辐照度值的测定监测方法:指示卡监测法——监测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 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 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l min。
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紫红色。
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注意事项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照射后应在监测当时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否则随时间延长,感光色块会逐渐退色,影响结果判定,且退色后的指示卡不得重复使用。
为备查,应将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结果判定新的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值≥90μW/cm 2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70μW/cm 2为合格,可继续使用,辐射强度<70μW/cm 2,应更换。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应现领现用,监测的防护用品可向急诊科、手术室或传染病区借用。
科室在平时要做好紫外线灯使用时间的累计记录,还要做好新灯管的监测辐照强度,使用中旧灯管则每隔半年监测一次辐照强度。
医院感染管理部负责审核《科室紫外线消毒登记本》软式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参照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1.采样时间内镜清洗消毒后,使用前。
2.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采样完成,用油性笔标记后及时送细菌室培养,48h后计数菌落数。
我院目前监测的软式内镜有:胃镜、肠镜、支气管镜、鼻咽镜。
3.结果判定 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血液透析的相关监测(参照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1.透析用水1.1 纯水的 pH值应维持在 5~7的正常范围。
1.2 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常用卫生学监测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操作流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用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所需时间后,送检培养。
Ⅰ类区域:暴露10分钟;Ⅱ类区域:暴露5—10分钟;Ⅲ、Ⅳ类区域:暴露5分钟。
3、布点方法:
(1)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室内面积≤30M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距墙1M处取一点
(2)室内面积>30M
·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布点部位均距墙1m处。
4、区域的划分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5:、采集后及时送检。
’
二、物体表面卫生监测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采样方法,用5x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人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4、采集后及时送检。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1、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
2、查看棉拭子及洗脱液试管的灭菌日期
3、洗手,卫生手消毒或戴无菌手套;
4、常规采样时,被检人员在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后,五指并拢,指尖朝上,掌心朝外,双手放于胸前,自然晾干
5、取带有相应标记洗脱液试管,打开。
6、取一支棉拭子浸取无菌洗脱液,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7、将棉拭子放入无菌洗脱液试管中,剪去或折断手接触部分,立即加盖。
8、填写检测单,检测单填写内容应与洗脱液试管上的信息一致,送检培养
注意事项:
(1)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不做任何处理,原状态即时采样(2)采样后必须尽快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四、消毒液卫生监测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1)采样前准备:洗手,戴口罩,无菌注射器,试管,酒精灯,打火机. (2)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使用中的消毒液1ML,置于备好的试管内及时送检,送检时间不超过4时,必要时试管中加中和剂。
(3)浸泡使用的消毒液细菌培养标准:用于灭菌的消毒液没有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用于消毒物品的消毒液其染菌量<100cfu/ml。
未检出致病菌或细菌生长均为合格;
五、无菌物品卫生监测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培养皿,二把无齿镊
(2)采样方法:在无菌操作下,按物体表面采样方法采样.
(3)采样后及时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