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整准备阶段,采取压缩工业企业生产指标、建设
1965 年)。
规模、职工人数、企业数量,关、背、并、转部分企
(1)“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由于“一 业,保留了属于全国骨干的和国民经济必需的企
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党内部分领导同志主观主 业,保证其生产所需的原料、燃料、动力的供应。
51
经济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2020年1月 第22卷第1期
设项目遍布国防、机械、电子、化学和能源工业等 总产值由1958年的414.5亿元上升至1960年的
各个方面,初步搭建起了我国工业化的骨架,因 568.2亿元,年均增长17.08%;工业占国民经济的
此也被称为“工业化奠基之役”。通过“三大改 比重由 1958 年 31.68%±升至 1960 年 38.99%,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由1952 年的119.8亿元增长至1957年的271亿元,年均 增长约17.73%;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1952 年的17.64%±升至1957年的25.34%O 156个建
[收稿日期]2019-11-28
[作者简介]喻冬冬(199(1),男,江西抚州人冲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魏超(1989—),男,河南正阳人,成都产 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综合文秘,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国企改革及党建。
关键词:工业发展;工业建设成就;工业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22( 2020 )01-51-08
doi: 10.3969/j.issn. 1009-6922.2020.01.0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业发展一直被视为关键。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

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工业建设,使得我国工业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迅猛的进步。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还非常落后,需要从美国、苏联等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

当时的中国政府利用从苏联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了电力、机器制造、钢铁、煤炭、化肥等产业的发展。

1957年,我国实现了钢铁产量突破1000万吨的历史性突破,从而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次于苏联、美国、英国的第四大钢产国。

19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国家的工业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中国政府一直保持着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1978年,邓小平启动了改革开放,我国的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工业的发展。

在21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的工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汽车、电子、机械、化工等产业都在快速成长。

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企业和产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除了制造业之外,中国的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也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网络。

此外,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

总的来说,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工业成就。

虽然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正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实力,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迈入了更加自信和坚定的步伐。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作者:韩保江杨丽来源:《改革》2019年第07期内容提要: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

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424.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7-0005-11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是一部工业化史。

工业化既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又是其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和内在基础。

梳理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客观认识我国工业化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不难发现工业化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与发展成就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工业化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和砥砺前行,我们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世界工业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工业化初期:发展工业成为“重中之重”1949~1978年,是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初期”,是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从无到有并快速发展的时期,可分为恢复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和工业化起步、工业化徘徊发展三个阶段。

1.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政治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获得自由和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状态

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从初创阶段到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了丰富的发展状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一部分:初创阶段在新我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基础比较薄弱,国内战乱和外部封锁给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工业设施和技术水平均比较低,生产能力有限,很难满足国内需求。

此时,我国在工业体系上的发展状态可以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充满了艰辛和探索。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框架,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能。

第三部分:现代化水平随着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已经逐渐达到了现代化水平。

在制造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我国的工业体系已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国正积极推进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全面实施“我国制造2025”等战略,加快推动工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新我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可以看出我国在工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初创阶段到现代化水平,我国工业体系的发展经历了艰辛探索和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之一。

可以预见,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在未来还将继续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新我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状态展现出了韧性和活力。

我国始终坚持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工业体系。

在未来,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一、近代中国工业的起步(晚清时期)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不断,外部列强侵略加剧。

-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 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例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年,主要制造轮船等军事装备)等。

这些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又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开平煤矿(1878年,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0年,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92年)等。

民用工业的创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加强了中国的海防力量。

-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外语人才)等,还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如詹天佑等就是留美幼童中的杰出代表。

2.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结构,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另一方面,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 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

精品文档.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949-2007)和成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56),第二个阶段(1956-1966),第三个阶段(1966-1976),第三个阶段(1978-2007)第一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国真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确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953年开始的这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56年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改造过于激进,粗糙留下了许多问题,但是总体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回复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取得的成就是,成立了新中国,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顺利的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度。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国力增强,主要是发展生产力,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但是在建设中出现了种种“左”的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虽然进行了改正但是不彻底。

加上当时气候的干旱不仅没有真正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反而使人民生活更加艰难。

但是凭着当时人们的强烈热情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

第三阶段:是十年的大动荡时期,由于毛泽东对于形势的判断失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国家都处于混乱之中,由于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破坏,经济发展也进入一片混乱之中,打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害,连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被打成“左派”。

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农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工业并进阶段。

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工业基础也不稳定,经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在这一阶段,农工业被视为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和工业发展政策,力求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同步发展。

第二阶段是农业和工业分离的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国农工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离趋势。

农业实行了集体化经营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而工业则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和轻工业。

这一阶段农工业分离的特点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到逐渐改变和调整。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工业协调发展阶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实施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经济发展迅猛。

同时,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重工业转向了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调整。

农工业的协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阶段是现代化农工业发展的阶段。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推动农工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阶段,农业将追求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工业将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

同时,农工业的协调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之,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农工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现代化农业和工业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历了从落后到逐步赶超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1950年代:重工业起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是工业建设的起步时期,主要依靠苏联的援助。

在这个阶段,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重工业化计划,发展了一批重化工基地,如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等。

1952年,首个五年计划实施,其中工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的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33%上升到1957年的57.9%。

1960年代:初步实现工业自主化1960年代是我国工业快速增长的阶段,开始实现工业自主化。

在国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决定独立自主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从苏联和其他国家引进技术资料,自行开发和设计。

1964年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后,工业化发展速度更快。

钢铁、石油、化肥、煤炭、机械、电子等重点工业实现了初步发展。

1970年代:继续扩大工业规模1970年代,我国继续扩大工业规模,实现了“大跃进”式的工业增长,特别是在重点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这个时期,我国也加强了技术自主创新和工业化道路的研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9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开始迈入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积极利用国外资本和市场资源,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1985年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出“标志性目标”,即到世纪之交实现40%-45%的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工业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进一步扩大。

1990年代:高技术的重大突破1990年代是我国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

199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自主研制的卫星,1997年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年,中国开展了载人航天工程,并于2003年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此外,我国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0年代:工业化向服务业转型2000年代是我国工业化向服务业转型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从几乎一无所有的殖民
地国家,到如今世界工业大国,这一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力量。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生产力水平极低,工业品的产出不足以满
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新中国领导人不顾艰难困苦,积极推进工业
化进程。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确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体方针和发展工业的基本政策。

一大批全国性的重点工业基地相继建成,电力、石油、钢铁、机械等基
础工业逐步发展起来,为后续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三大战略决策和先进经验的引进
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首先是1960年代的冶金工业立国战略决策,当时国家领导人意识到冶金工业的重要性,决定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建设。

这一决策让我国冶金工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上引人
瞩目的工业大国。

其次是1970年代的科技兴军战略决策,国家领导人大胆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推动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一系列飞跃。

再次是1990年代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让我国工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除了自主探索,我国还引进了不少
先进的经验,比如1960年代从苏联引进了纺织工业技术,70年代从美国引进了石油加工
技术,8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90年代继续从日本、德国等国引进了高新技术和新的制造工艺。

三、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可谓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从冶金、石油、电力到
汽车、电子、通讯,我国各个工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量不断攀升。

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信息
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的
现代化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新动能。

四、工业成就的国际影响
我国工业发展成就不仅惠及了中国人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

作为世
界上工业生产总值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源源不断
地为世界各国提供优质产品。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合作机制的推动下,
我国工业产品出口更加广泛,质量更加高端。

我国在一系列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强,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案例也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借鉴学习的典范。

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
挑战。

首先是资源能源问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资源和能源压力不断增加。


们必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以确保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次是技术创
新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距离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巩固和拓展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国工业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更加
注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更加注重打造国际一流的工业品牌。

我国还将积极
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工业体系。

相信在全体人民
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发展一定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