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糖类(知识点归纳+例题)

合集下载

化学糖类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糖类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糖类的知识点总结一、糖类的基本概念糖类是一类含有可溶性羟基的碳水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一般为(CH2O)n,其中 n 为大于或等于 3 的整数。

糖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蜂蜜、水果、蔬菜、奶制品等食物中,在生物体内则广泛存在于细胞膜、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中。

根据其分子结构和性质,糖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单糖:是由一个具有多个羟基的碳链所组成的糖类,最简单的单糖是三碳的甘油醛(Glyceraldehyde)和四碳的醣醇(Erythrose);2.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如蔗糖(麦芽糖、大葡萄糖)、乳糖等;3.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在糖类中,单糖是最基本的单位,其他复杂的糖类都是由单糖经过酶催化反应而形成。

同时,单糖也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糖类之一,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它们是细胞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基本结构单元。

二、糖类的结构特点糖类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碳骨架、立体构型和环结构上。

1. 碳骨架:糖类的碳骨架通常是由连续的碳原子所组成的,每个碳原子上都含有一个羟基和一个醛基或酮基,由于羟基和醛基/酮基的特性,糖类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可以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环状结构。

2. 立体构型:糖类分子的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醛基或酮基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糖类分子具有不同的立体构型,常见的有 D 型和 L 型两种构型,它们之间的转化是通过酶的催化反应来完成的。

3. 环结构:糖类在水溶液中通常以环状结构存在,环状结构常见的有六元环和五元环两种类型,其中六元环的糖称为吡喃糖,五元环的糖称为呋喃糖。

糖类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化学性质,同时也为糖类的合成、分离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糖类的代谢途径糖类在生物体内主要通过糖酵解、糖异生和糖原合成三种途径进行代谢。

高二化学《糖类》知识点归纳+典例导析

高二化学《糖类》知识点归纳+典例导析

糖类【学习目标】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以及糖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方法应用和重要意义;2、掌握糖类中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糖类的组成。

(1)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糖类的分子组成可用通式C m(H2O)n来表示(m、n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注意:对糖类的通式的理解应注意两点:①该通式只表明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并未反映糖类的结构特点。

②有些属于糖类的物质不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C5H10O4;而有些符合该通式的物质却不属于糖类。

如乙酸CH3COOH、乳酸。

(2)从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能够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2、糖类的分类。

(1)依照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一般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低聚糖是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mol~10mol单糖的糖类。

其中以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等。

多糖是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特别多摩尔单糖的糖类。

如淀粉、纤维素等、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单糖、低聚糖、多糖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为:(3)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要点二、糖类的结构和性质1、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单糖,主要存在于葡萄及其他带有甜味的水果、蜂蜜中,植物的种子、叶、根、花中,动物的血液、脑脊液和淋巴液中、(1)分子结构。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它是一种多羟基醛、(2)物理性质、葡萄糖是无色晶体,熔点为146℃,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糖类知识点总结

糖类知识点总结

糖类知识点总结一、糖类的分类糖类主要分为简单糖和复杂糖两大类。

1. 简单糖简单糖又称单糖,是由一个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简单糖可以迅速被人体吸收并转化为能量,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2. 复杂糖复杂糖是由多个简单糖分子组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复杂糖需要经过消化吸收后才能转化为能量,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二、糖类的作用糖类在人体中起着多种重要作用。

1. 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和动力,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2. 调节血糖适量摄入糖类能够帮助维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维持生命活动糖类不仅是能量的来源,还是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

4. 促进吸收糖类能够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 增加食品口感糖类能够增加食品的甜味,改善食品口感,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6. 饱腹感适量的糖类摄入能够产生饱腹感,避免过度进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重和身体健康。

三、糖类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天应摄入总能量的55%~75%来自碳水化合物,而糖类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活动量的不同,人体对糖类的摄入量也有一定的需求。

1. 成年人成年人每天对糖类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0%左右,其中简单糖和复杂糖各占一半。

2. 儿童儿童的活动量相对较大,对能量的需求也较高,因此每天应保证适量的糖类摄入,以满足其日常生长发育和活动的能量需求。

3. 运动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能量消耗很大,对糖类的需求也较高,为确保身体能量的充足,他们应保证摄入足够的糖类。

四、糖类的营养价值糖类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维持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促进吸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1. 热量高糖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1克糖类产生4千卡热量,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热量和动力。

有机化学基础-糖类

有机化学基础-糖类

1 有下列物质:①碘水;②银氨溶液;③NaOH 溶液;④稀硫酸;⑤浓硫酸。 在进行淀粉的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及水解是否完全)时,除淀粉外, 还需使用上述试剂或其中一部分,判断使用的试剂及其先后次序为( A.④①③② C.⑤①③② B.①④②③ D.①⑤②③ )。
解析:淀粉的水解需要稀酸溶液作催化剂,要判断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时,应 先检验淀粉是否存在,因为所加碘水溶液也呈酸性。然后将上述溶液用 NaOH 溶液中和,使溶液呈碱性,最后加入银氨溶液,若有 Ag 析出则证明水 解产物为葡萄糖。所以所加试剂的顺序为④①③②。 答案:A
C12 H22 O11 +H2O
麦芽糖
2C6 H12 O6 。
葡萄糖
四、淀粉和纤维素
1.淀粉 (1)组成。 通式为(C6H10O5)n,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性质。 ①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淀粉糊。 ②水解反应: (3)用途。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葡萄糖转化为 酒精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 。
第二节 糖类
你知道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我们平常用的作业本中含有 什么? 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 开发上的应用。 2.通过单糖、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探究 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 力。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物质的是( A.CH2OH—CHOH—CHO B.CH2OH—CHOH—CHOH—CH2—CHO C.CH2OH—CHO D.CH2OH—(CHOH)3CO—CH2OH 答案:C
)。
3 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A.银氨溶液 C.石蕊试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D.碳酸钠溶液

糖类知识点总结化学

糖类知识点总结化学

糖类知识点总结化学一、糖的种类1. 单糖单糖是由3至7个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分子,最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单糖按照分子构造可以分为直链式单糖和环状单糖两类,其中环状单糖又可分为葡萄糖型和果糖型两类。

单糖还可以根据光学活性分为D-型和L-型两类。

2. 双糖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双糖的生成是通过两个单糖分子的缩合反应形成的。

3. 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经过缩合反应形成的大分子,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多糖的结构复杂,可以分为直链多糖和支链多糖两类。

多糖在生物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二、糖的性质1. 化学性质糖类化合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具有醇、醛或酮官能团。

单糖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产生醛糖和酮糖,而双糖和多糖则不具有还原性。

2. 物理性质糖类化合物大多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溶解于水后呈甜味。

双糖和多糖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旋光性,而单糖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将直链构象转变为环状构象。

三、糖的结构1. 单糖的结构单糖的一般式为(CH2O)n,n为3至7之间的整数。

单糖的结构中含有羟基和半乳糖基,不同的单糖之间在立体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它们会呈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作用。

2. 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双糖和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大分子,它们的结构复杂,包括直链式和支链式两类。

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

四、糖的生物作用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代谢过程,葡萄糖可以被分解为丙酮酸和丙酸,产生大量的ATP分子,为细胞提供能量。

2. 糖原和淀粉的储存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主要能量储备物质,存储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当体内需要能量时,糖原可以迅速被分解为葡萄糖进行能量代谢。

而淀粉是植物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质,主要储存在种子、根茎和果实等部位。

3. 结构组成糖类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它赋予植物细胞壁良好的稳定性和结构支撑。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

糖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知识概念1、糖类概述糖是一类碳水化合物,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也是维持生活和保持健康的重要物质。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类型。

其中,单糖是由单一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最简单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和乳糖。

多糖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2、糖类的分类根据单糖的不同,糖类可以分为葡萄糖类、果糖类、半乳糖类和氨基葡萄糖类四大类。

其中,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葡萄糖,它是动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单糖。

果糖类主要包括果糖和蔗糖,它们在水果和甘蔗中含量较高。

半乳糖类主要包括半乳糖和乳糖,它们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

氨基葡萄糖类的代表物质是氨基葡萄糖,它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3、糖的生物学功能糖是细胞内外能量储备和供应的主要物质,它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此外,糖还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温、维持酸碱平衡、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等。

二、糖类的代谢1、糖的吸收和消化体内的糖类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的,消化道主要吸收三种糖类: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糖在消化道内主要经过淀粉酶和蔗糖酶的作用而变成葡萄糖,再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运输蛋白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肝脏和其他组织细胞所利用。

此外,糖类还可以经过代谢过程,被储存为糖原。

2、糖的利用和合成糖类被摄入后,主要是被细胞利用,转化成ATP分子为人体提供能量。

糖的代谢主要分为糖酵解和糖酵解两大过程。

糖酵解是指糖分子被分解成丙酮酸和磷酸酯化合物,再转化成乳酸或乙酸,最终转化成ATP分子。

糖异生是指糖分子通过多道途被合成成脂肪和蛋白质。

3、糖的储存体内的糖类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储存:一种是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另一种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肝脏和肌肉组织可以通过糖原来合成葡萄糖,进而供给身体需要的能量。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2节 糖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2节 糖类知识点

第二节糖类一、糖的组成和分类1.定义: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2、糖的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糖类的组成通常用通式Cm(H2O)n表示,因而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3、糖的分类根据糖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如葡萄糖、果糖二糖:每摩尔二糖可水解成两摩尔单糖,如蔗糖、麦芽糖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二、葡萄糖与果糖1、结构(1)葡萄糖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单糖,因最初是从葡萄汁中分离得到而得名。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是白色晶体,熔点为146℃,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分子式:C6H12O6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实验式:CH2O官能团:醛基(—CHO)、羟基(—OH)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属醛糖。

(2)果糖果糖是最甜的糖,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分子式:C6H12O6结构简式:CH2OH(CHOH)3COCH2OH官能团:酮基(CO)、羟基(—OH)果糖是一种多羟基酮,属酮糖。

总结: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化学性质(1)葡萄糖与氢气反应CH2OH(CHOH)4CHO+H2 → 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2)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H2O+3NH3。

(3)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3、用途(1)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在酶的催化下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
糖类是生物体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并可充当生物体的结构材料。糖类还能辅助脂肪 的氧化,防止酸中毒,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正 常功能,促进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C6H10O5)n+nH2O
H+

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
1.淀粉的存在: 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根里。 其中谷类中含淀粉较多。 如:大米,约含淀粉80% 小麦,约含淀粉70% 马铃薯,约含淀粉20%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
2、属于糖类物质不一定符合通式,(如鼠李糖: C6H12O5)少数物质符合通式不一定是糖类。(如 HCHO,CH3COOH)
下一页
(二)糖类的分类 (依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单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类
低聚糖 (能水解成二、三、四 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能水解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
返回
种六碳醛糖。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
应等。葡萄糖分子中的羟基和醛基还可以相互作
用,生成环状半缩醛。
(一)葡萄糖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官能团:-OH,-CHO) 还原性 a、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 2Ag(NH3)2OH → 2Ag↓ +3NH3↑ + H2O + CH2OH(CHOH)4COONH4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
糖类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 糖类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一)糖类的组成
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 )是由C、H、O三种元素组 成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Cn(H2O)m,(m,n可以相同也 可以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糖类(知识点归纳+例题)[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学会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2.明白常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淀粉的检验方法。

1.糖类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能够用通式Cm(H2O)n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依照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1)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低聚糖:1 mol低聚糖水解后能产生2~10_mol单糖,若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 mol多糖水解后能产生专门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3.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探究点一葡萄糖与果糖1.实验探究葡萄糖分子组成和结构,试将下列各步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填在横线上:(1)取1.80 g葡萄糖完全燃烧后,只得到2.64 g CO2和1.08 g H2O,其结论是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且最简式为CH2O。

(2)用质谱法测定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运算得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3)在一定条件下1.80 g葡萄糖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3.90 g,由此可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

(4)葡萄糖与氢气加成,生成直链化合物己六醇,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分子内含有碳氧双键。

(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4CHO。

2.依照下列要求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支洁净试管中配制2 mL银氨溶液,加入1 mL 10%葡萄糖溶液,振荡并在水浴中加热。

观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反应的△CH2OH(CHO化学方程式是CH2OH(CHOH)4CHO+2Ag(NH3)2OH――→H)4COONH4+2Ag↓+3NH3+H2O。

(2)在试管中配制Cu(OH)2悬浊液,加入2 mL 10%葡萄糖溶液,加热。

观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H(CHO△CH2OH(CHOH)4COONa+Cu2O↓+3 H)4CHO+2Cu(OH)2+NaOH――→H2O。

3.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s)+6O2(g)―→6CO2(g)+6 H2O(l)。

4.果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结构简式是,含有的官能团是—OH、,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纯洁的果糖为无色晶体,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归纳总结]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活学活用]1.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1)银镜反应时,生成Ag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反应后葡萄糖变为________,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理论上完全酯化需要________g乙酸。

(3)若使之完全转化为CO2和H2O,所需氧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葡萄糖酸铵CH2OH(CHOH)4COONH4(2)300(3)134.4C6H12O6+6O2点燃,6CO2+6H2O解析该题由葡萄糖的结构和组成入手,结合其性质即可进行解答。

由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知,1 mol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生成2 mol银,反应后变为葡萄糖酸铵;1 mol葡萄糖完全酯化需5 mol乙酸,质量为300 g;葡萄糖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6O2点燃,6CO2+6 H2O,1 mol葡萄糖燃烧需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6 mol×22.4 L·mol-1=134.4 L。

探究点二蔗糖与麦芽糖1.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还原性实验探究(1)在盛有新制Cu(OH)2悬浊液的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麦芽糖溶液,分别加热。

实验中的现象是加蔗糖溶液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加入麦芽糖的试管有红色沉淀生成。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蔗糖分子中无醛基;麦芽糖分子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2.蔗糖水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探究(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0%蔗糖溶液5 mL,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然后用NaOH溶液中和呈弱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观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是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还原性糖;。

(2)蔗糖和麦芽糖都能够水解,写出其水解方程式:[归纳总结](1)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差不多上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都能水解生成两分子的单糖,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生成。

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2)鉴别蔗糖和麦芽糖的方法是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

[活学活用]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①甲酸甲酯②蔗糖③葡萄糖④麦芽糖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 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机物结构中含有醛基;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卤代烃、酯及低聚糖或多糖等。

甲酸甲酯中有—CHO 和—COO —,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蔗糖能发生水解反应,但无—CHO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

明白得感悟 (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必含有—CHO ,但不一定属于醛类。

目前已学过的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2)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要紧有卤代烃、酯、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

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水解,其中碱性条件下水解趋于完全,蔗糖、麦芽糖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能水解。

此外可溶性的酚盐、羧酸盐等也可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例如:CH3COONa +H2O CH3COOH +NaOH 。

探究点三 淀粉与纤维素1.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分子式均为(C6H10O5)n ,每个葡萄糖单元仍有三个羟基,其分子式也可写成[C6H7O2(OH)3]n ,由于n 值不同,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它们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淀粉是无嗅、无味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或形成胶状淀粉糊)。

(1)淀粉遇碘(I2)显蓝色。

(2)淀粉在酸或酶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 ――→淀粉酶n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酿酒的反应为C6H12O6――→酒化酶2C2H5O H +2CO2。

3.纤维素是白色、无嗅、无味的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一样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1)纤维素与淀粉一样,没有还原性,但在强酸中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2)纤维素含有羟基,能够与硝酸、醋酸等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硝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

[归纳总结]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实验步骤如下:(1)(2)实验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稀硫酸。

[活学活用]3.某同学称取9 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水解的百分率,其程序如下:提示:少量溶液运算时忽略不计。

则:(1)各步所加试剂为A________,B________。

(2)只加A,不加B是否能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当析出2.16 g金属单质时,淀粉的水解百分率是________。

答案(1)稀硫酸NaOH溶液(2)不能够,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3)18%解析(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故A可选稀硫酸,加热条件下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单质银。

但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B为NaOH溶液。

(2)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混合液加碘水溶液变蓝,说明其中还有淀粉存在;混合液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则证明淀粉差不多部分水解生成葡萄糖。

(3)2.16 g 银的物质的量为 2.16 g 108 g ·mol -1=0.02 mol ,由~2A g ,可知淀粉水解生成0.01 mol 的葡萄糖,即发生水解的淀粉的质量为0.01 mol ×162 g ·mol -1=1.62 g 。

故淀粉水解的百分率为1.62 g 9 g ×100%=18%。

明白得感悟 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时,第一要加入NaOH 溶液调至碱性,再进行实验。

要验证混合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应直截了当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 溶液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与NaOH 溶液反应。

糖类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关于糖类化合物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B .是碳和水的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C .有甜味的物质D .一样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答案 D解析 含有C 、H 、O 三种元素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糖类,A 选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糖类都能够写成Cm(H2O)n 的形式,B 选项错误;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C 选项错误。

2.用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缘故是( )A .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B .蔗糖被还原C .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D .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答案 D解析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其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它有部分发生了水解。

3.下列化学物质与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要紧成分相对应的是()A.液化气—乙酸—菜子油—亚硝酸钠B.木炭(或液化气)—淀粉—油脂—氯化钠C.水煤气—玉米—乙醇—硫酸镁D.汽油—大米—酱油—氯化钠答案B4.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共热,观看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C.与醋酸和浓H2SO4共热,观看是否有果香味物质生成D.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答案B解析检验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将其与新制的Cu(O H)2悬浊液混合后共热,看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来判定,因此也可借助银镜反应来检验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