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中学语文论文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刘凤琴

《葡萄月令》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它的作者是文学大师汪曾祺。我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一起品味该文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并且由文及人,探究该文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

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三月、四月、五月和八月进行诵读体验,在诵读中体味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月份我主要抓住“请葡萄上架”这一段落中的打号子扛起老藤这个细节去和学生一起感受,把口语的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尤其是劳动者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声音去传达出来。这种喜悦感在四月里也有,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学生通过诵读,能读出劳动者在观察葡萄生长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喜悦,感受到一种生命成长的愉悦。

五月份写的是喷药、掐须。“抽条”一节,抓住“瞎长”“结不结果”“劈劈啪啪”“绞”等口语,在这里,葡萄就像正在长大抽条的少年,而劳动者此刻就像是一位微笑着看它长大的母亲,所以要读出一种嗔怪的语气,一种爱多于责备的语气;“卷须”一节,特别注意“长出来就给他掐了”部分的反复,因为它能体现出葡萄的长得快、长得疯以及种葡萄人的勤劳。

八月写葡萄着色、成熟,全班齐读。重点抓住“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这一句,指导学生充分体会种葡萄人的喜悦,体味他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丰收的喜悦自豪,以及无私奉献的坦荡。

二、揣摩语言,探究写作特色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了汪曾祺的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我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揣摩以及展开分组讨论,探究汪曾祺的语言自然流畅的原因。

首先是口语的使用。所谓口语,就是指口头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汪曾祺先生对口语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端午的鸭蛋》)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让吃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就是口语的力量。《葡萄月令中》有很多口语,读起来像家常话一样,口语的使用会使文章显得特别的活泼、俏皮、亲切,一定要中心明确,结构明快,语言明朗。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读过一遍之后,就能立刻看出文章的优点和亮点,看出作者的才情和素养。

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如:标题点题,开头点题,题记点题,小标题点题,独立成段点题,段首句点题,论证点题,结尾点题等。

二、标题亮点,点题生动

“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可见标题之重要。对于高考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好的标题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标题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常言说“题好一半文”!

好标题有两个原则:一、显示题意(材料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二、生动新颖(运用修辞,巧妙化用)。

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全国卷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诚可贵?摇诚信价更高》(2001年全国卷话题作文“诚信”);《且放云帆济沧海》(2007年全国大纲卷漫画作文“出事了吧”);《新蜀道难》《“汶”世间情为何物》(2008年全国卷材料作文“汶川地震”)。

标题想出彩,就要养成修改的好习惯。例如:《爱与恨》改为《道是无晴却有晴》(2007年高考重庆卷话题作文“酸甜苦辣说高考”),《敢于模仿》改为《可爱的东施》(2006年全国大纲卷材料作文“老鹰与乌鸦”)。

三、开篇亮点,点题优美

文章的开头如果像“凤冠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高考作文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开头尤其重要。

开头常见的弊病:解释题目,多此一举;转弯抹角,故弄玄虚;照抄材料,复述啰嗦;入题太慢,主题“千呼万唤不出来”等。

好的开头具备两个特点:一、开门见山,亮明主旨;二、运用修辞,富有文采。例如2009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材料作文“发展特长与全面发展”)。《让自己的光点更亮》的开头:“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有玉兰的冰清玉洁,你也可以散发幽香;没有大树的雄伟笔直,有小草的绒绒翠绿,你也可以随风摇曳;没有月亮的明亮皎洁,有星星的点点闪光,你也可以散发光辉。找到自己的光点,

让光点闪得更亮。”(该作文得分54分)

开头结尾,道理相同。好的结尾也要具备两个特点:一、再次点题,照应开头;

二、词句优美,响亮有力。

四、语言亮点,文采彰显

要在大量立意相似,材料雷同的作文中冒出头来,语言上总要有点过人之处,或者词汇丰富,或者句式灵活,或者多用整句,或者善用修辞,或者笔端含情,总之,语言上要有亮点。富有文采、富有激情的作文总会比平淡无味、不动声色的作文得分更高。

要想在语言上提高得分点,必须在备考过程中,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比如典范语段背诵、优秀作文模仿、系列片段练习等,经过熟读成诵,模仿学习,就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上了考场,就有可能通过套用、化用,达到增添亮点、获取表达发展分的目的。

例如,考生写李白的一段文字(2009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

你生活在富贵狂放的盛唐,怒放的牡丹染红你不灭的热情和希望。你举起酒杯浇灌所有的傲慢和想象,你饮朝霞玉露,登太行天姥,你仰天大笑出门去。你乘酒捉月酣醉时,你的寂寞悲伤你的快乐豪放蓄积起来薄放出耀目的光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即便有奸人相害,即便你仕途受挫,你依然是盛世长安里万世不灭的星辰。遵循了你谪仙的天性,成就了千古的赞叹景仰。

五、结构亮点,层次井然

在考场作文中,什么样的结构是好的结构?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好的结构还应该伸缩自由驾驭自如。

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阅卷老师希望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

考场写作,怎样才能有清晰的结构?就像在醒目处点明题意一样,要在醒目处显示你清晰的构思。具体的方法就是,把用于点题的语句放在段首,或者独立成段,或者用小标题,这应该是最清晰的一种结构方式。

例如,2008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材料作文“汶川地震”):

《爱满人间》的结构“总理,谢谢你的爱……军人,谢谢你的爱……老师,谢谢你的爱……”(该作文得分52分)

《大爱千秋》的结构“大爱千秋……师生爱……母子爱……恋之爱……大爱千秋!”(该作文得分54分)

六、其他亮点,书写为先

除了上述种种,还可以打造很多亮点,如文化亮点、素材亮点、文体亮点、思想亮点、情感亮点、卷面亮点等等。其中,卷面的亮点尤为重要。

考场作文,书写与得分有着必然的联系。字写得好,有缺点可能忽略;字写得不好,有优点很难发现。卷面好,不一定得高分;卷面不好,一定得不了高分。阅卷结果显示,50分以上的,大多书写很好,整洁美观。这不是一种巧合,也不是一种偶然。

写一手好字,高考受益,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师大附中。

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师:我们今天学习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课前把课文看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两遍的举手(没有学生举手);看过一遍的请举手(少数学生举手);一遍也没看的请举手(半数以上的学生举手)。向你们的坦诚表示敬意。没有预习是正常的,很多同学学语文是不预习的。其实不预习也不是大错。我们上课一起好好学,一样能把课文学好。 师:据说,汪曾祺先生写了这篇散文后,非常得意。后来,人们一般也把它当做汪曾祺的代表作。(板书:代表作)可是它能“代表”什么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它首先能代表的是汪曾祺的“汪氏语体”(板书:汪氏语体),汪曾祺的散文和一般人不一样,这不一样首先表现在语言上。究竟是什么语体?请同学选课文的一小段,通过你的诵读,读出“汪氏语体”的特点。 【一名学生朗诵课文描写“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的选段,语气平淡,语速中等】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认为读得好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认为读得好,请一位同学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读出了汪曾祺先生语言的特点,就是平淡、朴实、自然。 师:很好。这篇文章其实不好读,那种情感比较外显的文章,是好读的,而这样一种情感比较内敛的文章很难读。因为它不能用语音的技巧,一用,就破坏了文章。就如我们这位同学归纳的,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平淡、质朴。读这样的文章,最高的技巧就是不用技巧。刚刚那位同学读得非常好,他读得很陶醉。如果我建议的话,还可以再读得慢一点,节奏还可以再舒缓一点,这种平淡的味道可能更好。 师:品味一篇文章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从语言本身入手。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就体现在好几个“多”上。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到语言的几个“多”。(板书:多)找到越多的“多”,那就读得越细、越深入了。大家发现几个“多”了?找到一个就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小声讨论】 师:找到“多”的举举手。 【有学生举手找到一个,有学生找到三个】 生:首先找到很多描写时间的词。 师:这些表现时间的词有何作用? 生:成为全文的线索。 师:这篇文章行文是什么线索? 生:他种下了葡萄,从1月到12月,是个时间过程,葡萄的生长过程。 师:这个“多”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再找找语言方面的“多” 生:文中写色彩的词语多,还有很多的语音助词。 师:举个例子看看。 生:比如说,“树枝软了”、“树绿了”、“树醒了”。 师:这位同学找得很不错,其他同学有没有找到? 生:描写多,抒情多。 师:抒情有直接有间接,那么直接抒情多还是间接抒情多?

四年级体育教学反思2篇

四年级体育教学反思2篇 范文一 本节课自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基本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并完成了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上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二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 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

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一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游戏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学生们爱进行游戏,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愿意的参加活动,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此我就自己的课堂实践总结了一些,以次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在游戏比赛的过程中,一些性格比较要强的同学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规则和方法的问题与其他组里的成员发生争吵,有的男同学甚至还会动起手来,还有就是有的组因为比赛失败就进行互相埋怨,或者一起归罪于体质较差的同学,导致部分同学不愿意参加比赛了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应该积极的进行引导,教育,而不是训斥,批评能解决的。我们应该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念,正确对待输赢的问题,告诉他们应该团结这样才能成功,同时进行总结,在以后的游戏中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实力,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乐于参加。 在体育活动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几个同学游离于集体之外,以人数多或其他一些客观原因来逃避比赛,不参加大家的活动,这部分同学我经过观察发现,他们或者是体质较差的同学或是性格孤僻与大家不合群的同学,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和他们一起游戏,鼓励他们努力,对于他们的努力及时表扬,让小组成员认识到他们的努力,这样慢慢的可以使他们喜欢运动,同时也改变他们的性格。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的发动大家动脑,和大家一起思考,改进游戏规则,创编新的玩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心理和精神、智力上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加乐于运动,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本领,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一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

葡萄月令赏析

葡萄月令赏析.txt-//自私,让我们只看见自己却容不下别人。如果发短信给你喜欢的人,他不回,不要再发。看着你的相片,我就特冲动的想P成黑白挂墙上!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我们太天真。《葡萄月令》是一篇写得十分别致的散文。汪曾祺是小说名家,他自己也这样认为。“月令”指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这里指的是“葡萄”每个月的生长和管理情况。文章从一月“葡萄藤”的冬眠开始,一直写到十二月份再次“冬眠”。展现给了读者葡萄园中一年的劳动情景,这是一系列的劳动过程。这里,劳动不再是一种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儿,而是充满了诗意。那样的美、那样富于生命的活力,使人对劳动充满了喜悦和激情……作者笔下的葡萄是拟人化的,它有生命力,充满着创造的渴望。它“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在黑暗的泥土里就“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它已经等不及了”。“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的湿土上。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它在息利索罗地成长。上了架后,“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这时的葡萄藤俨然一个正在养精蓄锐的壮劳力,又如一个即将生产的少妇。它是那样兴奋,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它正跃跃欲试,想在这大好春光里创造累累硕果。四月,浇水。葡萄渴望快快长大,它“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并且“整池子的喝”。只消几天功夫,就变成了青枝绿叶的一大片。五月,开花。“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它不想开出雪一样的苹果花,也不想开出月亮那样的梨花,因为它要快快的结果。一个月后,“下葡萄”了。它完成了创造的使命。然而,这不是葡萄的终极目标。“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这种奉献精神,才是它的最高追求。作者就这样把葡萄的活力、创造力、奉献精神形象地展现出来了。它生长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的复苏、兴盛、发光发热、创造价值的过程。我们从这如火的生命历程中,领略到了自然之美,体味到了作者对葡萄、对劳动、对人生的热爱。而这一切的创造者是谁呢?——劳动者,这就自然引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歌颂和赞美。在作者看来,劳动者是美的,因为他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而劳动更是美的,劳动本身就是一首诗。《葡萄月令》行文布局很有特色,从一二十二按月写来,看似一本豆腐帐,其实是裁剪极有章法的。以“编月体”的形式记述了葡萄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但不是从植物学的角度做客观介绍,而是从果农劳作的角度或工笔细绘或写意勾勒,展现了不同月令葡萄园里的繁忙的劳动场景。作者的笔下,果园本身就是美的。雪落时洁白安静,雪化时青翠碧绿,浇水后润泽清新,开花结果时艳丽斑斓……而那一个个劳动的场面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空间展开了。作者善于运用诗意的文笔写景、叙事、状物、抒情。因此,葡萄园里的劳动也就如诗一样动人,充满着喜悦。且看这一段文字:“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请”字把前面备料、刨坑、竖柱的活儿写得轻松有趣儿了。我们似乎看到了果农们劳动时满面笑容、精神焕发的神情。“趴”字把老藤写活了。它休养了一个冬天,出来舒展舒展筋骨吧,该干活了。“呆”以静写动,呆着赶嘛,该喝水呀,放叶呀,开花结果呀!你看,“得费一点劲”的“葡萄上架”这个劳动场景,在作者的笔下被点染得多么俏皮、轻松、愉快。劳动不是诗又是什么?“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葡萄装上车,走了。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这段“下葡萄”一节,淡淡写来,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劳动不是诗又是什么?“葡萄下架。把葡萄架拆下来。检查一下,还能再用的,搁在一边。糟朽了的,只好烧火。立柱、横梁、小棍,分别堆垛起来。剪葡萄条。干脆得很,除了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个大秃子。剪下

2017级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2017级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2017级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1.坚持改革方向,全面落实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山东省高考方案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全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把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层面组织语文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3.树立任务群教学意识。修订课标设计的15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内容与具体的学习项目,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群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4.认真探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按“课”教、按话题单元教或按知识点教的做法,树立整体设计意识和目标达成意识,在任务群的统领下,组织教学材料,创设学习情境,设计任务驱动,铺设达成路径,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5.努力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活动,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6.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衔接。 7.对现行教材进行必要而适度的调整。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大全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大全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大全1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大全2

葡萄月令

《葡萄月令》活动单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链接 1.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朝廷的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 2.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京派小说传人,散文家、戏剧家。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有“短篇圣手”之称,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师承沈从文的特点。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作品有《大淖记事》,还有《受戒》、《异秉》等。 【活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通读课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什么?(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表格)

2.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作者重点介绍葡萄哪几个月的生长情况?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呢? 明确: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 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板书: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活动二】细读文本,品读语言 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的话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了。”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语言是活的,滚动的。语言不是像盖房子似的,一块砖一块砖叠出来的。语言是树,是长出来的。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的内部的汁液是流通的。一枝动,百枝摇。”“这“活”的语言怎么来体会呢?体会语言的滋味的最佳方法是朗读和咀嚼。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读出语言的灵气。(学生自己朗读) 1.交流朗读感受 请学生朗读自己挑选的段落,总结本文语言的大致特点,主要是体会语言的平实自然、口语化。 如:“起!---起!”哎,它起来了……(三月)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四月) “它简直是瞎长!”“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五月) “一串一串剪下来……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八月)事实上,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领略了汪曾祺语言的妙处。(已学过《端午的鸭蛋》) 例如:平时吃鸭蛋“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板书:语言平实自然、口语化) 语言平实朴素,口语色彩浓厚,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不是。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说,浓妆艳抹、华冠锦服的城市女性是美丽的,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中学语文论文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刘凤琴 《葡萄月令》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它的作者是文学大师汪曾祺。我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一起品味该文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并且由文及人,探究该文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 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三月、四月、五月和八月进行诵读体验,在诵读中体味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月份我主要抓住“请葡萄上架”这一段落中的打号子扛起老藤这个细节去和学生一起感受,把口语的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尤其是劳动者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声音去传达出来。这种喜悦感在四月里也有,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学生通过诵读,能读出劳动者在观察葡萄生长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喜悦,感受到一种生命成长的愉悦。 五月份写的是喷药、掐须。“抽条”一节,抓住“瞎长”“结不结果”“劈劈啪啪”“绞”等口语,在这里,葡萄就像正在长大抽条的少年,而劳动者此刻就像是一位微笑着看它长大的母亲,所以要读出一种嗔怪的语气,一种爱多于责备的语气;“卷须”一节,特别注意“长出来就给他掐了”部分的反复,因为它能体现出葡萄的长得快、长得疯以及种葡萄人的勤劳。 八月写葡萄着色、成熟,全班齐读。重点抓住“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这一句,指导学生充分体会种葡萄人的喜悦,体味他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丰收的喜悦自豪,以及无私奉献的坦荡。 二、揣摩语言,探究写作特色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了汪曾祺的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我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揣摩以及展开分组讨论,探究汪曾祺的语言自然流畅的原因。 首先是口语的使用。所谓口语,就是指口头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汪曾祺先生对口语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端午的鸭蛋》)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让吃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就是口语的力量。《葡萄月令中》有很多口语,读起来像家常话一样,口语的使用会使文章显得特别的活泼、俏皮、亲切,一定要中心明确,结构明快,语言明朗。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读过一遍之后,就能立刻看出文章的优点和亮点,看出作者的才情和素养。 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如:标题点题,开头点题,题记点题,小标题点题,独立成段点题,段首句点题,论证点题,结尾点题等。 二、标题亮点,点题生动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1、游戏:跳绳接力 2、原地投掷垒球(投掷纸飞机)。 在这次课中,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所采用的引导、鼓励、表扬、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 、在游戏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浓厚兴 趣。在游戏中安排了复习课:前滚翻”和同学们特别喜爱的跳绳运动。 用竞技的形式,将这两项结合起来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牵引着几十位同学的心,这样让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都吸引过来。将复习课安排在游戏一是起到巩固的效果;二是辅导个体差异的学生;三是无形中形成了积极的练习作用。 二、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在游戏、学习中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相长,让学生也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在游戏和放松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们共同练习,主动参与,既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又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 练习密度加大,这样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注重学生三基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而且更要让他知道为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是直接关系到动作质量的好坏,小学体育教师的技术、技能,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至关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也不容忽视。学生对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加强:1、教师的语言应接近学生的年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每册作家篇目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主编季羡林 吉林摄影出版社 共三十三册每册作家作品名称如下: 1《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中秋的月亮》周作人《天涯处处皆芳草》曹靖华2《信心与反省》胡适《雨》刘半农《梦与现实》郭沫若 3《说中年》陈衡哲《春的林野》许地山《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 4《读书的艺术》林语堂《敦煌游记》张恨水《哀思》陈西滢 5《白杨礼赞》茅盾《水样的春愁》郁达夫《芦沟晓月》王统照 6《鬼的世界》许钦文《印度洋上的秋思》徐志摩《化作春泥更护花》丰子恺7《春的警钟》庐隐《荷塘月色》朱自清《海燕》郑振铎 8《春风》老舍《世纪末的悲哀》瞿秋白《樱花赞》冰心 9《野草》夏衍《赋得春早》俞平伯《死人复活的时候》胡风 10《谈话的艺术》梁实秋《西山的月》沈从文《西湖的雪景》钟敬文 11《寻梦》巴金《彭德怀速写》丁玲《又是一年春草绿》梁遇春 12《雨的滋味》施蛰存《毛主席向着黄河笑》臧克家《花潮》李广田 13《雨中登泰山》李健吾《春雨》缪崇群《爱晚亭》谢冰莹 14《龙年谈龙》柯灵《鉴湖魂》罗大冈《难老泉》吴伯箫 15《晨光》张中行《蝉的歌》艾青《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钱钟书 16《终身大事》萧乾《春归燕园》季羡林《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17《读书若乐》杨绛《可贵的山茶花》邓拓《秋海棠》何其芳 18《文化问题断想》金克木《夜的进行曲》叶紫《梦之歌》陈荒煤 19《书的梦》孙犁《故乡的雨》唐《茶花赋》杨朔 20《天安门之夜》叶君健《花与鸟》贾植芳《浮云》严文井 21《富春江畔》碧野《巍巍太行山》刘白羽《红叶》苏青 22《雾里峨嵋》吴祖光《秋天里的春天》陈原《雾失楼台》黄秋耘 23 《夜宿泉州》郭风《书的故事》黄裳《冬青树》林海音 24《海滩拾贝》秦牧《温馨何处》吴冠中《路标》魏巍 25《葡萄月令》汪曾祺《月夜寒箫》穆青《临江楼记》何为 26《三峡赋》峻青《赋得三十五年早春》吴小如《十月长安街》袁鹰 27《故我依然》黄宗英《重阳成都行》文洁若《霞落燕园》宗璞 28 《逍遥游》余光中《闲话鼻烟壶》邓友梅《岳阳楼远眺》林非 29《寻瀑》从维熙《大峡谷去来》邵燕祥《天涯海角》王蒙 30《乡魂》冯骥才《往事如烟》三毛《煌煌上庠》卞毓方 31 《夜雨诗意》余秋雨《领略巫山》周涛《细雨梦回》肖复兴 32《冰山之父》张承志《春秋赋》赵金光《踏雪寻梅》张抗抗 33 《诗魂》赵丽宏《黄陵柏》贾平凹《清欢》林清玄《塞上五记》王安忆

回归语文的本色──名师给我的启示

回归语文的本色 ──名师给我的启示 曾经观摩过几位全国语文教育名师的示范课,最近又读了一些他们的课堂实录,通过对名师们的课例研究,我清楚地看到了普通教师和名师的差距。名师们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能从容娴熟地驾驭课堂,独具自己的教学风格。普通教师与之相比,难以望其项背。学名师,找差距,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力争在名师的引领下,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教书匠蜕变为研究型教师。回归语文的本色,这是名师们共同的追求。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教,名师们身体力行,为我们奉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下面我就谈谈名师异于普通教师的几点教法。 一、平实的教学开端 案例1 于漪老师执教《拿来主义》,开头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师:先看第一节,请同学们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什么主义?(指定学生回答) 师:首先是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对不对?(板书:闭关主义)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看,这一节的重点是在哪里?(学生集体回答)师:重点是批判“送去主义”。(板书:送去主义) 上课伊始,开门见山,紧扣文本,直切主题。于漪老师的开场戏质朴、自然、实用,一开始就直击拿来主义的反面“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引导学生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二、细品语言的味道 案例 2 黄厚江老师执教汪曾祺的散文《葡萄月令》,有一个教学片段就是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多”: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看看能找到写了几个“多”?(板书:多)生1:找到很多描写时间的词。 师:这些表现时间的词有何作用? 生2:成为全文的线索。 师:这个“多”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

生3:文中写色彩的词语多,比如,“树绿了”。 生4:描写多,抒情多。 师:从句子长短来看,文中长句多还是短句多? 生(齐):短句多。 师:再从修辞的角度看,哪些修辞手法运用得多? 生(齐):拟人,比喻。 师:从整篇文章来看,用比喻的句子多还是不用的多? 生(齐):不用比喻的多。 师:总体来讲,这篇文章口语化的语言比较多,虽淡却淡得好。那什么样的语言淡得好呢? 生(齐):淡而有味的语言。 师:这篇文章的“味”体现在把口语的语言和文学的语言融合得天衣无缝,长句和短句又结合得这么好,也增加了语言的味道。当然,更重要的味道就像吃葡萄一样,我们还要慢慢地欣赏。因为语言的“味“不仅仅在语言本身。 黄厚江老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多”的教学环节,简洁高效。从词语所起的作用、长短句的不同效果,到文章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品味汪曾祺散文语言的“淡而有味”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 三、高效的精读训练 案例 3 余映潮老师执教杨绛的散文《老王》,通过“精读训练”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余老师的“精读训练”是通过“话题”来展开的。首先,给了学生四个话题,每位同学可以自选一个话题作为自己重点研读分析的内容:①第一段表达作用欣赏;②铺垫手法欣赏;③详写部分的语言欣赏;④最后一段的意蕴欣赏。 这四个话题,就是余映潮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明了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这四个话题,覆盖了全文的内容,覆盖了高层次阅读欣赏能力训练的不同侧面。不是随意设问,也不可简单作答,每个话题的研讨都带有训练的力度,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上升到了“文学欣赏”的层面。师生交流的过程就是在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欣赏能力的训练。 在给了学生8分钟思考的时间之后,余映潮老师又对学生提出了动笔写作的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篇一 我担任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我觉得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

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二个学生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参赛。 在室内可以做的动作练习有“起立”、“坐下”、“稍息”、“立正”,这些动作本可以在室外练习,在室内练习的目的是室内相对于室外便于组织,在学生还没有在室外的时候已经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学生长时间听讲之后,活动一下,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疲劳的作用。通过动作练习所进行的行为规范练习这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是必要的,因为体育课毕竟是教学活动,相对开放的课堂,更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另外,结合动作练习,给学生讲明哨音的意义,长音表示什么,短音表示什么,长短音结合表示什么,也可以用哨音指挥学生的动作。简单动作练习和哨音意义的讲解,将会为将要开始的室外课做好准备,因为学生已经懂得了最基本的要求和行为方法。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篇二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认清6岁孩子所具有的天性。有些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存在模式古板、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题,不能引起一年级孩子的兴趣等问题。用游戏引导,贯穿教学可避免以上缺陷,较好的完成小学一年级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8篇(优秀版)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一):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小学体育教学有十余载,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掂量出我们的分量,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我觉得课堂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应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光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思考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此刻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潜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潜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样学就怎样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资料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简单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必须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6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个性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我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xxxx中学张正平 【教学设想】 散文《葡萄月令》被公认为汪曾祺先生的代表作,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可是学生初读《葡萄月令》,往往难以领会其语言之精和人情之美。所以,本课教学安排读文、品人、明理三个环节,品读汪曾祺散文语言“苦心经营的随便”,感悟语言背后作者的寻美、仁爱之心,领会人生即便在逆境中也要执着地追寻“美”与“爱”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品读汪曾祺散文语言“苦心经营的随便”: 倾心短句、活用修辞、巧用口语、文气酣畅等语言特点。(重点) 2、感悟语言背后作者的寻美、仁爱之心与随遇而安、诗意生活的人生态度。(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默读文章一遍,熟悉内容,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茵陈蒿()园圃()铁锹()摽紧().... 泱泱()慵懒()嘬奶()一铰().....筑成垄()挺括()瘪果()沁人心肺().... 笤帚()()玛瑙()()琳琅满目()()...... 2.朗读文章一遍,划下让你心动的句子,写下你的疑惑。 月令:

《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记述每年夏历(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 疑惑: 3.阅读思考: 《葡萄月令》曾遭遇退稿: 记得当时父亲写完了这篇散文,他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说看哪家刊物运气好,谁先来就给谁!很快,一个老朋友单复先生来访,说明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约稿的意图。父亲十分郑重地将《关于葡萄》(《葡萄月令》是其中的一篇》交与他。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 ——汪明(汪曾祺之女)如果你是编辑,你会退稿吗?写一写你的理由。 二、整体感知: 我们拿到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葡萄月令》。据汪老的女儿回忆,此文投稿之初,曾遭遇退稿。 记得当时父亲写完了这篇散文,他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说看哪家刊物运气好,谁先来就给谁!很快,一个老朋友单复先生来访,说明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约稿的意图。父亲十分郑重地将《关于葡萄》(《葡萄月令》是其中的一篇》交与他。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汪明(汪曾祺之女) 如果你是编辑,你会退稿吗? (不会退稿的同学请举手请两位同学说说理由) 三、品文悟情 过渡1:正如同学们所说,这篇文章初看平常简单,一望而知,而这恰是作家汪曾祺创作上的自觉追求: 我希望文章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师生教与学活动构成的相对完整的教学系统。而如果不熟悉学情,就谈不上因材施教。经过高一学段的学习,高二学生对现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和散文的“虚”与“实”、“情”与“理”等关系有了一定认识;且学生在必修五刚刚学习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对这种意境优美、疏淡清新的语言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于以上考虑本人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品味本文富于节奏感、流动感简洁疏淡的语言。 课堂导语设计力求精彩,本人选取了汪曾祺的《我为什么写作》中的一首小诗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在这种略带诙谐而又朴实的语言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汪氏文风。 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朗读品味突出,重点探究得当。 第一步默读感知文本,学生读完文本后,先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再挑选自己最喜爱的语段朗读。读说结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把感受读出来”这样的提示语经常出现。 第二步品味语言,汪曾祺先生是一位注重语言“经营”的大家,本文的语言极具魅力。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例句,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口语化、形象化、诗意化的语言。学生在读中感悟,力争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语言风格,通过多次朗读获得多层体验,进而体会作者对葡萄的情感。 第三步因文析人,联系写作背景,学生逐步触摸到汪曾祺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 第四步感悟人生。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媒介,是起点,但不是终点。紧扣文本引导学生读书,充分感受文本的美,培养起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表达。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学生体悟到作品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的同时,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启迪;以乐观豁达的心面对挫折,感悟和热爱生命。这几个环节简单明了,环环相扣,有文本学习,有拓展学习,听说读写兼而有之,对文本的学习也是由浅入深。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全班起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很有气势,现场讨论很热烈,人人参与,并把讨论结果进行了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中间,进行了相关指导,在讨论中和学生一起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在学法指导上,本人没有硬性的施加,也没有让学生自主随意完成,而是在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进而提升、提炼,最终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却永远没有止境。如何能让平常的语文课洋溢着更多的语文味,让语文课堂真正务实高效,成为学生和教师都向往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教学思想在实践的教学中不断的改变。在教学第一线的我在这几年实践教学中也有几个疑惑,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讲的很透彻……等等?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及分解动作之后,动作反而不协调了,很难把分解动作一一连贯起来,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一直困惑着我,看看名师、专家等一些讲座后,都各有一套,我想这都是个人成功的经验之谈吧。要上好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去上,符合学校的实际。新课程期间我们有的老师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像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实际上增强体质在一堂体育课中很难体现,例如某一班级学生上课,教师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推铅球6次,立定跳远6次。应该说每个同学在一堂课练完这个数字量不能说少,但算算运动时间,每次算它7秒钟一次,6次42秒,立定跳远10秒一次,6次60秒,总共是2分钟的运动量,再加上慢跑,做操,顶多合起来10分钟,10分钟的运动时间能体现一堂课的强度吗?显然在这种课中很难体现运动强度,而且立定跳远一直从一年级开始学到四年级还有这个内容,从技术教学来说,很简单的一个内容一两个课时都学会了,所以让我们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从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我们要改变只教运动技术不教身体锻炼方法的教学,要改变正规比赛的技能不教有乡土气息与生活结合密切的身体技能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道理,学会方法,并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与同学和睦相处。 新课程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上学期我们去听了几堂教研课,整堂课的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总觉得这样的体育课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像现在的班级,每个班都有50个学生,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这样的话和一堂活动课也就差不了多少了,况且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像这样的课是不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还有待讨论!而且像现在我们很多学校的环境也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个班在场地上,人很多,学校的场地、器材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活动。常常出现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上好一堂好的体育课,是每个体育老师追求的目标。一堂好的体育课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都很彷徨、很迷茫。理论说的总是那么好,很多专家的建议也很好,但是我想很多专家都是从体育硬件设施比较好的学校为出发点来讲我们的课堂的。更多学校的设施还是跟不上现代教学的步伐的。所以不管怎样,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特点,每个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差别也很大,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只有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