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现代仪器分析试验指导书

现代仪器分析试验指导书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另取4ml、5ml、6ml高锰酸钾溶液(0.001mol/L),分别加入到3个50m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按浓度从低到高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A。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样品的测定取3.5ml待测样品加入到50m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利用标准曲线求出样品浓度。

四、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1、最大吸收峰的测定(1)不同吸收波长下三种浓度的吸光:(2)根据上表作A-λ曲线(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2、待测溶液浓度的测定(标准曲线法):根据实验记录作A-c曲线(标准曲线),确定待测液X的浓度Cx。

五、思考题1、λmax在定量分析中的意义是什么?2、本实验参比溶液是什么?实验二 邻二氮菲显色法测定铁的含量一、实验原理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 32+,其lgK=21.3,κ508=1.1 × 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6μg·mL-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其吸收曲线如图1-1所示。

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有关反应如下:2Fe3++2NH2OH·HC1=2Fe2++N2↑+2H2O+4H++2C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 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

材料力学试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试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试验指导书一、引言材料力学试验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材料进行不同的试验,可以获取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材料力学试验的详细步骤和操作要点,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试验设备1. 材料力学试验机:型号XYZ-1000,最大载荷1000kN,精度等级为0.5级。

2. 试样制备设备:包括切割机、砂轮机、磨床等。

3. 试验测量设备:包括应变计、位移计、力传感器等。

三、试验准备1. 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材料,例如钢材、铝合金等。

2. 样品制备:根据试验要求,制备符合标准尺寸的试样,并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

3. 试验环境:确保试验室环境温度恒定,并消除外部干扰因素。

四、试验步骤1. 弹性模量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应变。

c. 计算弹性模量:根据施加的载荷和应变数据,计算试样的弹性模量。

2. 屈服强度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应变。

c. 确定屈服点:根据载荷-应变曲线,确定试样的屈服点。

3. 拉伸强度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应变。

c. 计算拉伸强度:根据最大载荷和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计算试样的拉伸强度。

4. 断裂韧性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位移。

c. 计算断裂韧性:根据载荷-位移曲线,计算试样的断裂韧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将试验过程中的载荷、应变、位移等数据记录下来。

2. 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参数。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的含量 (3)实验二固体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与分析 (5)实验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芳香烃的分离 (7)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的含量1.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UV757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进一步巩固郞伯-比尔定律,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苯酚含量的方法。

2.实验仪器、试剂:3.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法,当分子吸收到外来的辐射能量(光区范围在200-800 nm)时,分子外层价电子发生能级跃迁,进而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光谱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许多优点,主要应用于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为朗伯-比尔定律A= bc根据上述公式,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如已知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就可以根据吸光度值得出待测溶液的摩尔浓度。

4.实验步骤:(1) 配制苯酚标准溶液a. 精确称取苯酚0.3000 g,放入1 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摇匀,定容至1 L;b. 分别精确量取上述标准液2.0、3.0、4.0、5.0、6.0 mL,分别定容至50 mL,按序编号。

(2) 绘制苯酚的标准吸收曲线取上述3(4)号标准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不能超过比色皿容积的4/5),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绘制苯酚的标准吸收曲线,并选取270 nm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为本实验的入射波长。

(3) 绘制吸光度-浓度工作曲线分别取上述配制的5组溶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以上述选定的入射波长为测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并绘制成吸光度-浓度曲线,计算得到回归方程。

(4) 待测溶液浓度的测定取待测苯酚溶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以上述选定的入射波长为测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代入回归方程中,计算待测溶液的克浓度和摩尔浓度(mol/L);并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计算苯酚的摩尔吸光系数。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主讲:李均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主要参考书:1. 周玉主编,材料分析方法,哈工大出版社2007年版。

2. 黄新民、解挺编,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 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梁敬魁编,粉末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绪论能源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信息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用以制造有用构件、器件或其它物品的物质结构材料: 耐高温、耐高压、高强度材料等功能材料: 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体材料化学成分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结构组织形态为了了解所获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结构、组织形态及各种研究技术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需要采用相应的分析表征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一门技术性实验方法性的课程。

绪论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的含义:广义:技术路线、实验技术、数据分析狭义:测试组成和结构的仪器方法如: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表面分析热分析光谱分析(光谱和色谱-高分子方向单独开)绪论化学成分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结构组织形态本课程主要介绍研究材料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结构、组织形态的现代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1、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X-ray diffraction)主要用于物相分析和晶体结构的测定。

它所获取的所有信息都基于材料的结构。

绪论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1、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X-ray diffraction)主要用于物相分析和晶体结构的测定。

它所获取的所有信息都基于材料的结构。

绪论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ransition electron microscope)电子束透过薄膜样品,用于观察样品的形态,通过电子衍射测定材料的结构,从而确定材料的物相。

分辨率:0.34nm● 加速电压:75kV-200kV;放大倍数:25万倍● 能谱仪:EDAX -9100;扫描附件:S7010 透射电镜绪论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用于观察样品的形貌(具有立体感);通过电子束激发样品的特征X射线获取样品的成分信息。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实验实验指导书..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实验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X射线衍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操作。

3.掌握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卡片和软件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的光谱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

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

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轫致辐射和特征辐射。

(2)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过程。

就其能量转换而言,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分为三部分:散射、吸收、透过物质沿原来的方向传播,其中相干散射是产生衍射花样原因。

如图 1图1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3)晶体结构与晶体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可以用三维点阵来表示。

每个点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如离子、原子或分子等。

空间点阵可以从各个方向予以划分,而成为许多组平行的平面点阵。

因此,晶体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晶面指数的平面按一定的距离分布而形成的。

各种晶体具有不同的基本单元,晶胞大小,对称性,因此每种晶体都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特定的d值,可以用于表征不同的晶体。

X射线波长与晶面间距相近,可以产生衍射。

晶面间距d和X射线的波长的关系可以用布拉格方程来表示2dsinθ=nλ根据布拉格方程,不同的晶面,其对X射线的衍射角也不同。

因此,通过测定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就可以得到它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4)物相鉴定原理任何结晶物质均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结构类型,晶胞大小及质点种类,数目,分布)和组成元素。

一种物质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谱与之对应,多相物质的衍射谱为各个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物相衍射谱的简单叠加。

衍射方向是晶胞参数的函数—取决于晶体结构;衍射强度是结构因子函数—取决于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

任何一个物相都有一套d-I特征值及衍射谱图。

因此,可以对多相共存的体系进行全分析。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共23页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共23页
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应 用,掌握常见的测试技术所获谢谢的解释和分 析方法,最终是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材料的分 析和研究工作。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本课程主要讲授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 方法及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分 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应用及热分析的应用。
2、微观组织结构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控制其显微组织形成条 件,使其形成预期的组织结构,从而具有所希望 的性能。
例如:在加工齿轮时,预先将钢材进行退火处理, 使其硬度降低,以满足容易车、铣等加工工艺性 能要求;加工好后再进行渗碳淬火处理,使其强 度硬度提高,以满足耐磨损等使用性能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材:张锐著.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推荐参考书: 1. 周玉主编.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9 2. 来新民主编. 质量检测与控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 左演声主编.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4.杨南如主编.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5.常铁军主编.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9 6. 周玉等.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
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五、本门课程的考核
考查:以上课、回答问题、作业完成和出 勤情况为依据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者方能 参加考试。
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考查。 考试:闭卷考试,百分制计分。
A A
A
A
A
30
40
50
60
70
D iffra c tio n a n g le , 2 θ

材料综合实验指导书

材料综合实验指导书

《材料综合实验》指导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3-8-20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目录实验一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 1实验二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3实验三铸造合金残余应力的测定............................................ 6实验四锻压变形原理实验.................................................. 7实验五焊接方法综合实验.................................................. 9实验一钢的热处理综合实验1.1实验目的了解钢的热处理操作及硬度实验原理,正确设计、制定钢的淬火工艺,利用热处理炉和硬度计进行碳钢的热处理,并用硬度计检测硬度,分析硬度与热处理工艺的关联性,从而增强对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热处理的了解。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基本知识,熟练使用热处理相关仪器设备。

同时可逐步提高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实验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实验设备和仪器1)洛氏硬度计2)热处理箱式炉3)碳钢试样3)直读光谱仪1.3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内容:学生自行设计制定碳钢(9SiCr)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操作,进行硬度检测实验,分析碳钢热处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撰写完整的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碳钢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操作方法;了解钢在热处理时含碳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钢热处理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明确热处理过程中的操作注意事项;制订热处理工艺过程、设计操作步骤、确定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了解钢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下的金相组织变化和性能变化,建立金相组织、性能与热处理工艺关系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具备在指定工作条件下制定热处理工艺,以及通过热处理实践操作、硬度检测等实验过程,对相应的工艺进行初步实验、分析的能力。

材料试验指导分析

材料试验指导分析

试验一 天然砂的筛分试验 1、试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2、主要仪器设备 (1)试验筛 孔径为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底盘及盖各一只; (2)电子称、摇筛机、烘箱、浅盘、软毛刷、容器、小勺等。 3、测定步骤 (1)先筛出粒径大于9.50mm的杂质; (2)准备好套筛,称取500g砂倒入最上层,加盖后开动摇筛机,摇筛5min; (3)关闭摇筛机,从上层依次取出套筛,并手动摇筛充分; (4)分别称取每一层筛上的筛余量(精确至1g),包括底盘。 4、测定结果 (1)根据筛余量分别计算分计筛余率ia,并得出累计筛余率iA(参见课本表5.4); (2)根据累计筛余率绘制筛分曲线,参照表课本表5.5、图5.3判断式样的颗粒级配情况; (3)按课本式5.1计算细度模数xM; (4)重复做第二次,两次结果取平均值,并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试验二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 1、 试验目的 拌合物的流动性,观察其黏聚性和保水性,综合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调整配合比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依据。 2、主要仪器 电子秤、拌板(1.5m×2.0m左右)、量筒(1000ml)、拌铲、容器、抹布、坍落度筒、捣棒、装料漏斗、直尺、抹刀等。 3、测定步骤 (1)取适量石料,用4.75mm筛筛除较小颗粒后备用(每次倒入的石的平均厚度不宜超过5mm,手动筛出应充分); (2)将试验一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上筛余的砂混合,或用4.75mm筛去粗颗粒并用0.15mm筛去细颗粒后备用; (3)称取P.O 42.5级水泥2000g、砂4100g、石7300g、自来水1340g,预先用抹布润湿拌板,按照“石+砂+水泥+水”的顺序依次拌合均匀; (4)取坍落度桶,并预先润湿内壁及底部垫板,用手按住或用脚踩住踏板,将拌合好的混凝土拌合物通过装料漏斗装入筒内,整个过程分3层,每装一层用捣棒用周围向中心插捣27次;抹平坍落度筒顶部的混凝土,使之尽量不出现空洞; (5)手握把手,稍微转动坍落度筒,后垂直提起,整个过程尽量不扰动内部混凝土; (6)将坍落度筒放在堆积体一旁作为对比,锥堆积体的坍落度(mm),记录数据; (7)保水性目测 如有较多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也因失浆使骨料裸露,表示该拌合物保水性不好,反之则反; (8)黏聚性目测 用捣棒在锥体一侧轻轻敲打,锥体渐渐下沉表示黏聚性良好,若锥体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表示黏聚性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金相组织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原理。

2. 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操作。

3. 分辨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组织。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台式金相显微镜;

2. 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

三、 实验内容: 1.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标准试样的组织,调整粗调及微调手轮,掌握显微镜的聚焦方法

3. 分别调整视场光栏和孔径光栏,观察其对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规律。

4. 调整物镜与目镜的匹配,理解有效放大倍数。

5. 分别用100X及400X观察标准试祥组织,并描绘示意图。

四、 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 简述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2) 简述影响显微镜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4) 画出观察组织的示意图。示意图按统一规格画,并用箭头标明各组织 材料: 放大倍数: 实验二:金相试样制备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试样的制备原理,熟悉制备过程。

2. 初步掌握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砂轮机、抛光机、加工好的碳钢试样、砂纸、抛光膏、无水乙醇、浓硝酸。 三、实验内容 1. 每人制备一块碳钢的金相显微试样,按照下面步骤:砂轮机粗磨 T砂纸从粗到细磨

制f机械抛光f化学腐蚀。 2. 观察金相制备试样,分析所制备试样存在的缺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 简述金相试样的制备原理和过程。 (2) 分析试样制备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原因, 结合自己试样中的缺陷讨论如何制备出高质 量的显微试样

编号: 组织: 实验三:金相显微摄影及图像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 Olympus GX51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 掌握数码显微摄影技术,学会数码显微摄影方法。

3. 学会使用 DT2000 金相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Olympus GX51 金相显微镜;

2. DT2000 金相图像分析系统;

3. 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

三、实验内容: 1. 每人用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拍摄不同倍数的两张数码显微组织照片,了解不同放大倍 数、光圈、滤

色片、数码相机参数选择等因素对拍摄照片的影响。 2. 学会显微摄影放大倍数的标定方法,并在照片上进行标定。

3. 掌握数码照片的修饰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述拍摄显微照片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2)附上两张自己拍摄的显微组织照片并附上标尺和放大倍数。实验四: X 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 X 射线衍射仪的结构与使用。

2. 熟悉 X 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3. 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软件Jade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德国布鲁克D8 Advanee X-射线衍射仪;

2. Jade6.0 软件;

三、实验内容: 利用Jade6.0软件通过图形对比方式检索样品中购物相, PDF卡片检索的步骤包括: 1. 给出检索条件。检索条件主要包括检索子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元素等。

2. 计算机按照给定的检索条件对衍射线位置(角度)和强度进行匹配,计算匹配品质因

数(FOM )。匹配品质因数的定义为:完全匹配时, FOM = 0,完全不匹配时,FOM = 100。 将匹配品质因数最小的前 100 种物相列出一个表。 3. 操作者观察列表中各种物相 ( PDF 卡片) 与实测 X 射线谱的匹配情况作出判断。 检定 出一定存

在的物相。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述采用Jade6.0软件进行物相鉴定的步骤。 ( 2)说明物相鉴定的依据,多相样品的物相定性分析中存在哪些困难。实验五:扫描电镜表面形貌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 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学习FEI Inspect S50扫描电镜的操作方法; 2.通

过对不同断口形貌的分析,掌握扫描电镜分析断口形貌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FEI Inspect S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2.多种不向断裂机理下断裂的拉伸/冲击试样。

三、实验内容: 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断口形貌像观察;

2. 对不同断口形貌像进行观察,初步进行断裂机理的分析。

具体步骤: (1) 试样准备。要求断口保存得尽量完整、特征原始,尽量不产生二次损伤。对断口上 附着的腐蚀介质或污染物,还需进行适当情理。当失效件体积太大时,还需分解或切割。 (2) 断口形貌观察。将准备好的样品用导电胶粘在样品座上,抽真空,观察断口形貌。 断口形貌观察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对断口做低倍观察,全面了解和掌握断口的整体形貌和特征,确定重点观察部位。 ( 2)找出断裂起始区,并对断裂源区进行重点分析。 (3) 对断裂过程不同阶段的形貌特征逐一进行观察,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 (4) 断裂特征的识别。发现、识别和表征断裂形貌特征是断口分析的关键。在观察未知 断口时,往往是和已知的断裂形貌加以比较来进行识别。 (5) 扫描电子显微镜断口照片的获得, 一般一个断口的观察结果要用如下几部分的照片 来表述:断门的全貌照片、断裂源区照片和扩展区、瞬断区的照片。 (6) 结合断口的宏观分析确定断裂起源和扩展方向,最终确定断裂机理。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给出某个断口形貌从低倍到高倍的系列图像。 2)给出不同断裂机理断口形貌的图像,并对它们进行适当的比较分析 实验六: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像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扫描电镜成分衬度像一一背散射电子像(BSED)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材料研究 中的应用;

2•利用FEI Inspect S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样品的背散射电子像。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FEI Inspect S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2.含多种化学成分的金属试样和深浸蚀后的金属试样。

三、 实验内容: 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背散射电子像观察;

2. 金相样品深浸蚀后的高倍组织观察。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 1)说明扫描电镜成分衬度像——背散射电子像的特点,与二次电子像的异同。 ( 2)说明扫描电镜在金相组织分析中的特点及应用。实验七:能谱仪元素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能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能谱仪的操作方法; 2.对块状试样微区进行能谱定性、 定量分

析,获得有关试样所含元素种类、 浓度的数据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OXFORD X-act/INCA150 型能谱仪; 2.含多种化学成分的块状金属试样。

三、实验内容: 1.对块状试样微区进行点扫描定量分析,获得所含元素种类、浓度的数据。 2.对块状试样微区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获得元素的线分布和面分布的定性分析结果。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要说明能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原理。

(2)简述块状样品进行能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时都要扣除哪些因素的干扰。实验八:光谱仪元素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光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2.对块状试样进行光谱定量分析,获得有关试样所含元素种类、浓度的数据。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牛津 PMI-MASTER PRO 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

2.块状金属试样。

三、实验内容: 1.掌握 PMI-MASTER PRO 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的操作,会进行标准样块的校准 2.对块状试样

进行光谱定量分析,获得所含元素种类、浓度的数据。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要说明光谱仪定量分析的原理。 (2)简述牛津 PMI-MASTER PRO 移动式火花直读光谱仪的操作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