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袁枚《浙西三瀑布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①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注释】①负:背。

①成就:轮廓。

①:弯曲,绕弯。

①信宿:连住两夜,两个晚上。

再宿叫信。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绝 .多生怪柏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语段【甲】三峡是长江中的一段水域,作者在描写这段江水的时候为什么要从群山开始写起?4.【甲】【乙】两文中,作者在最后都用了歌谣,各自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B.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C.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D.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先写山,后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1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③良多趣味()④哀转久绝()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逆流而上(2)即使(3)确实,实在(4)断绝,消失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意对即可)4.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答案不唯一)5.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言之有理即可)郦道元《三峡》阅读习题及答案2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

《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三峡》阅读附答案1[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峡》与《入蜀记》阅读答案:1.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2.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峡》阅读附答案2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

《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15篇《三峡》阅读附答案1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襄:②虽:③奔:④湍:【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小题3】.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3分)答:所写景物有:;其特点:。

【小题4】、翻译句子: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小题1】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马④快⑤急流的水⑥确实【小题1】夏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小题1】山、水、树、草清荣峻茂【小题1】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三峡》阅读附答案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目。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所著______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素湍绿潭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引凄异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三峡》阅读练习(解析版)

《三峡》阅读练习(解析版)

比较阅读1 三峡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飞漱..其间()(2)自非..亭午夜分()(3)或.王命急宣()(4)至于夏水襄.陵()【答案】(1)飞速地向下冲荡(2)如果不是(3)有时(4)漫上【解析】①句意为: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冲荡。

飞漱:飞速地向下冲荡;②句意为: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自非:如果不是;③句意为: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急速传达。

或:有时;④句意为: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

襄:漫上。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1)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解析】①句中的重点词有:襄,漫上;沿溯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绝,断;句子翻译为: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虽,即使;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句子翻译为: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答案】描绘了猿猴啼鸣的凄异,突出三峡山高水长,衬托出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

本文寓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也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仍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而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解析】引用的诗句中写到猿猴的鸣声,而猿鸣足以使人掉泪,可见猿鸣的凄异,营造出三峡秋天的悲凉;在三峡的秋天渔人的歌声中唱出这样的歌,歌由心生,从侧面也传达出了当时三峡渔民和船夫的悲惨生活。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作文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作文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分)浙西三瀑布记[清]袁枚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崔嵬,重者凝立,皆环梁遮囿。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华顶,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推挡,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荡之大龙湫。

未到三里许,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

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

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

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

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

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

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

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

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蛟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

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

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则飞沫溅顶顶:山顶及前谛视谛:仔细飘散无着着:着落或逼视而衣无沾逼:靠近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同一自高而下之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遂两宿焉置杯焉则胶为群磥砢所推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如考钟鼓于瓮内室西连于中闺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一段总领全文。

(完整版)《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完整版)《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有删改)注:①壬寅岁: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的样子。

④挡:阻挡推击。

⑤拗怒:抑制怒火。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3.甲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夏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
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
③所挡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瀑上寺曰上
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有删改)注:①壬寅岁: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的样子。

④挡:阻挡推击。

⑤拗怒:抑制怒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阙: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
(3)沿溯.阻绝溯:______
(4)良.多趣味良:______
(5)林寒涧肃.肃: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3.甲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夏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浩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文第四段中“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1.(1)同“缺”,空隙,缺口(2)漫上,冲上(3)逆流而上(4)很,甚(5)肃杀,凄寒
2.(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我因为喜欢这个瀑布的原因,就在两座寺都住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4.侧面描写。

烘托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