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引导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引导一、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内涵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特点决定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情感体验,是指对作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通过以情感人的原则,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二、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引导的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作品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并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营造春天的氛围。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从而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2.角色扮演,深入情感体验角色扮演是一种引导学生深入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更好地理解作品情感内涵。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价值观等,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授《哈姆雷特》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通过扮演哈姆雷特这一角色,深入了解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悲剧色彩和主题思想。
3.讨论交流,丰富情感体验讨论交流是引导学生深入情感体验的教学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作品中的某些问题或情感主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授鲁迅的《祝福》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和社会背景。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

6 2
学们, 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生日时, 父 母都为你做了什么呀? " 等等, 这样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 来, 学生也会情绪高涨, 下面的感悟阅读也将顺利开展 . 在上课伊始, 教师就创设情境, 唤醒了学生对语言文字体 验的热情, 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从而使学生怀着浓 厚的兴趣, 投身学习活动, 把积极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 结合了起来 . 二, 在朗读激励中促进体验 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让学生 心有所动, 才会情有所动, 才能辞有所发 .教育家赞可夫 指出: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 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由于 学生知识基础 , 认识能力 , 生活积累的差别, 在阅读中又 大多立于文外,难以真切地感受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朗读激励能促使学生与作者 , 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对 话, 促使学生与作者或文中人物走到一起, 想到一起, 以 产生心灵共振, 情感共鸣, 此时才能让学生的朗读真正进 入情境, 充当角色, 深切体会含于语言文字的情感. 在教 学 �葡萄沟� 时, 让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问: "你喜欢葡萄沟 的什么, 美美地读一读这一部分. " 一名学生读了这一句: " 到了秋季,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 有红的 , 白的, 紫的, 暗红的 , 淡绿的, 五光十色, 美丽极了 ." 学生 读得很流利, 但没有感情 . 我说: "你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 而且读得正确流利 .想想看, 此时, 你就站在这五光十色 的葡萄沟里, 看到这里的葡萄颜色这么多, 这么美, 你一 定能把葡萄沟的美读出来." 我又请这位学生朗读, 当学 生读到 "红的 , 白的 , 紫的 , 暗红的 , 淡绿的" 时, 我也随着 学生的朗读, 适时点头赞许. 学生读完, 我满怀深情地说: " 葡萄沟的葡萄真美啊! 我都陶醉了 . 谁再来读一读? " 我 的激励, 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体验的激情, 从而使朗读入境 入情, 声情并茂, 真切地体会到葡萄沟的美丽, 进而体会 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使领悟课文与培养朗读能力融为 一体.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作者:李敏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6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取得的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批文以入情”,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情感体验的过程。
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呢?一、通过音像视听,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生活阅历不同,所处年代不同,所处地域差异,往往会成为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越这一障碍的最好方法是凭借音像,如《梅雨潭》,作者以清新活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作者运用不少比喻句写景,虽然十分形象贴切,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其中一些喻体感到陌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诸如“苍蝇展着翅膀”、“飞花碎玉”、“白梅”、“杨花”等。
教学中如播放教学录像片,化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生动直观的画面,辅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让学生感受到梅雨潭幽深朦胧的意境美,从而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通过“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爱或者恨,是悲或者喜面对这种整体化的情感表现,我们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应有目的地通过“读”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或者抒发了什么,譬如我在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惊叹与赞美,设计了三次自读:1、浏览。
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默读。
用笔划出能说明大榕树的奇特美丽的词句,准备交流。
3、朗读。
了解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这是情感体验的第一步,即“动情”阶段。
在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后,应启发学生“潜心学文”,从总体上去把握文章的情感流程:即情感是如何变化和逐步深化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意识和情感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观念,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评判文本中的情感,并在文本中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鉴赏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1. 创设情感互动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互动的方式,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学中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启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情感反应。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读文本时的感受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事件情感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情感。
比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情感动机、情感变化等,培养学生对情感分析的能力。
4. 提供情感表达的机会。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进行情感表达。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书写和情感绘画,通过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鉴赏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而且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
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
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又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文中优美的草原风光图:蔚蓝的天空,茫茫的绿色草原,洁白的羊群,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场面,充满着诗情画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方法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引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们是如何对待你们的朋友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回忆起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情境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参与,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二、情感标注激发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标注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学生阅读一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文本中标注自己感受到的美好、宏伟或者神秘之处。
这种情感标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感。
三、角色扮演培养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生阅读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这种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情感分享促进情感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分享,以促进情感交流。
例如,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故事或者感受。
通过情感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倾听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
这种情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情感引导融入评价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感引导融入到评价环节中。
例如,在学生完成一篇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文本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21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文/张丽《课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着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注重情感体验,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按以下三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1 导——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内心渴望为所有的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条件,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里,有着美好的乐读的心境,从而由内而发的主动地去阅读,那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乐在其中。
当然最理想状况,应该是孩子可以随时找到他们想看的书,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地拿到想要的书。
那么在校时间我们如何给孩子营造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呢?学校的阅读氛围在学生的阅读生活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
如:校园里学生能在楼梯角落中、院子里的树荫下、花朵旁去读自己喜爱的图书,感觉肯定就会不一样。
全校人人都在安安静静地读书,那轻轻地翻书声是校园里最美的乐章。
每个教室里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角,孩子们可以随时去取书去阅读,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图书室就在身边”的感觉。
学校里,我们每天都有午读时间,每周都会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保证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
在这个时候老师的态度也需要明确,老师应该避免利用这个时间批改作业本,老师也应该利用这段时间阅读自己想看的书!同时我们鼓励孩子放假在家时,可以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也可以将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一写,记录下来。
于是,我们学校就给孩子们建立了阅读卡,便于学生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
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学生爱上阅读。
一位诗人说: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有浪漫到精确,有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
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就会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而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用心打造孩子们喜欢的阅读环境,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如何进行小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如何进行小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与书籍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的共鸣,感受到各种情绪和情感体验。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了帮助小学生进行阅读情感体验,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这包括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适当的光线,确保安静的学习空间。
此外,可以在角落里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角,为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图书选择,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2. 给予小学生情感的引导在小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或家长可以给予他们情感的引导。
例如,在阅读一本有关友情的书籍时,可以与小学生一起讨论书中人物之间的友谊是如何建立的,以及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友谊的力量的。
通过与小学生的交流,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 组织阅读分享活动组织阅读分享活动是培养小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还可以让他们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4.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书籍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权利是培养阅读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在图书角或者图书馆中,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自主选择适合的书籍。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增加小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这包括文学类书籍、绘本、漫画、报纸、杂志等等。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总结起来,要进行小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我们需要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给予小学生情感的引导,组织阅读分享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书籍,并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是个高频用词,是教学中的重要理念。
成功学研究表明,促使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有智商的因素,而且还有情商的因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可以表示为:20%的智商+80%的情商=成功。
而情商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情感体验来培养。
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课堂氛围。
建设开放性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一点是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正是说明和谐的作用,有了其乐融融的氛围也就有了“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必然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为,才能对阅读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
如果课堂沉闷,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学生的思维被禁锢,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又哪里来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
二、注重多元化解读。
品味文本。
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当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有时候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很肤浅,甚至怪异。
甚至有时我们老师说,开放了让学生干什么他不干什么,说的都是没用的,其实这一点我们按辩证法来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是学生放开了,二是学生的认识不一定到位,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不能泼冷水,应该尊重他们对课文的独特性感悟,然后平等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在互相交流中逐渐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这一点是学生对课文的初步认识,也是让学生逐步学习交流的一个过程。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的引导,出现了窘事也正是锻炼我们机智的时候,也正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时候。
三、注重情景调动。
这一点可从音乐调动和氛围调动等方面来说。
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用关于乡愁的音乐入手,调动学生的感观,又如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有一大段关于圆明圆美丽的描写,我就运用轻音乐《情人的眼泪》配合,让学生闭目细听朗读,这样会引发学生对圆明园的无限依恋之情。
其实对于情境教学还有很多的方式,一个故事,一句幽默,生动的讲解都是我们调动学生思维的技巧方式。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教师也要敢于下水,比如通过我们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以及内心世界,也许我们朗诵的不够好,但至少是我们在学生面前的一种情感表露,让学生相信自己也行,我们走近了文本,学生也就走近了文本。
领会的也就更深了。
比如我对《黄河颂》《雷电颂》等文章的朗读,我们不一定要找朗诵带,我们配上音乐同样会让学生兴奋,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这也是我们的一种教学体验,一种换位。
四、重视换位体验,贴近文本。
这一点是最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和解读文本的方式。
比如我鼓励学生充当文中的角色,要么进行角色朗读,如《皇帝的新装》;要么通过换位后,感受人物心情,比如有一课《猫》,我们就可以通过学生养小宠物的感受,让他们谈出自己的心情,这其实也就是让他们的生活溶入到文本的解读中去,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独具的匠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要想别人做到,先要自己做到。
只有我们努力了,学生才会更加的努力。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的教学,
这是提升学生情感素质的教学,也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我们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这样才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