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融情共鸣,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能舒展身心,个性得到解放。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把握情感主线,因势利导体验情感情感是体验的催化剂。
如果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语文教学将变得机械、枯燥,缺少生气和乐趣,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态度和情感状态,特别是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由地、真切地表达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方法得当,因势利导,就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比如《养花》的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领略养花的乐趣;又如《小音乐家扬科》是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就可以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创设教学情境,潜移默化体验情感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用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形象的表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饱蘸情感的文学语言等,创设一个个亦真亦幻的艺术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寄予的丰富想象,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情感体验。
《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而作,全诗着重表现红军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这一点呢?靠老师的现成结论肯定不行,单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也存在很大困难。
教学时,我剪取一段影视片段制作了一个课件:在泥泞的草地上,暴雨倾泻如注,红军战士互挽着手臂,高唱《国际歌》,昂首阔步。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培养情感、提高情商的重要途径。
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抓牢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情感共鸣,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启迪。
本文将从如何抓牢学生的情感、如何设计精彩的阅读教学活动等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学。
一、抓牢学生的情感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背景故事、引入相关音频、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荷花的美丽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荷花的清新脱俗、高洁亮丽,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2.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可以通过细读文中的情节、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故事中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教学《小狗钱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狗“钱钱”和小主人小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引发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思考和体验。
3.启发情感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二、设计精彩的阅读教学活动1.配齐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要配齐各种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选取优秀的故事、文章、诗歌等方式,设计精彩的阅读教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取一些生活中的优秀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注重情感体验,设计情感体验活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激发创新思维,设计创新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创新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核指标,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如何抓住学生的情感,是我们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情感,二是如何做精语文阅读教学。
一、如何抓住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是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而抓牢学生情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创造温馨的阅读氛围,是让学生融入阅读的最佳方式。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如静谧的图书馆、温馨的教室等,营造出优美的音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专注于阅读,促进学生极大地提高。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和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教学,用鲜活的语言和趣味的内容引导学生,使他们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以便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当我们抓住学生情感后,如何实现优质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便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按照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不同的阅读训练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选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互动讨论、思维导图、图表分析等,培养学生合作、思考、创新和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3. 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原版教材和扩展材料,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比赛等,充分挖掘和展示学生的语文才华,推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和稳步提高。
总之,要想做好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必须始终抓住学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积极探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做好服务。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P
’
t am r i i
_
i
’
’
,
,
语 文 课 程标 准指 出 :在 语 文学 习过 作 业 设 计 要 考 虑分 层 ,让 不 同 程 中 ,要 提 高 文 化 品位 和审 美 情 趣 ,让 学 生受 到 高 尚情 操 与趣 味 的熏 陶 ,发展 个性 ,丰富 自己的精 神世 界 。应 该看 到 ,
给 学 习 主 体 的 空 间 ,扫 除 了语 文 教
丰富他们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 二 、激发 阅读乐趣 ,培 养学生的
学里的墨守成规 、喋喋不休 ,从而
情感
“ 兴 趣 是 最好 的老 师 。 ”怎 样 使 学 生 感 受 阅 读 的 乐趣 呢? 一 是要 阅读 形 式 多
让教学变得效应无限,余音袅袅。
r l I l I l I l I l l l l
●
I
、
●
感悟教材之美 ,丰富学生的 I I l l l l l _ I
●
l I l I I
●
_
l
情 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 自 然的 ,例如 《 三亚落 E l 》 ,作者运用清新
活泼 的语 言 ,准 确 生 动 地 描绘 了 三亚 落
作 者 简介 :江 苏 省 宜兴 市 荆 溪
小学语 文教 师 。
样 化 。如读 一读 、比一 比 、演 一 演 等 ,同 时采 用 这 节 体 育课 ,我 和 几个 小伙 伴 一 起 打 篮 球 ,还 没 现代 化 的教 学 手段 ,让 学 生聆 听美 的声 音 ,欣 赏 比赛 ,我们 就 制 订 了战 术 ,王 晖 是 牵 制人 , 吸引
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 可王 晖不 急不 躁 , 手 腕一 抖 , “ 左边 !”“ 秘密 武器 ” 这样 , 学生在阅读 中得到了知识 , 得到了美的享受, 王兴康心有灵犀一点通 ,向左接住球 ,对方猝不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意识和情感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观念,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评判文本中的情感,并在文本中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鉴赏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1. 创设情感互动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互动的方式,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学中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启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情感反应。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读文本时的感受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事件情感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情感。
比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情感动机、情感变化等,培养学生对情感分析的能力。
4. 提供情感表达的机会。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进行情感表达。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书写和情感绘画,通过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鉴赏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张扬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多元的阅读方式,多元的信息吸纳,多元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大语文阅读的广阔天地,使语文“活”起来,让个性化的阅读飞扬。
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看法:1、从学生主体的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自身的遗传素质、所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曾读《山东教育》上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深有感触,富有同感。
那4 岁的孩子向与她一起读书的妈妈提出的一连窜看似荒诞、匪易所思的问题时刻印在我的脑海,“她为什么不到房子里去呀?”“小女孩为什么会冻死?”“那她为什么不去警察局,110的叔叔会帮助她的!”“小女孩的爸爸怎么会舍得打她呢?”“她的妈妈为什么不来找她?”“妈妈,让小女孩到咱家做我的姐姐好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无时不在扰乱着我的心。
原来,孩子的心是那样的纯真无邪,善良、博爱,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多彩。
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教学再也不能对课文只做人性化、概念化、不切实际的处理了,我们再也不能扼杀孩子的“童心”“童趣”了。
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主体的“童心”“童趣”也是课程资源,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持。
况且,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已逐步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他们不再希望我们把他们当作小孩子,而应尊重他们,认可他们。
我们老师当然希望孩子们的表现都是完美的,但是孩子们并不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回答有时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们理解。
关注情感体验 促进有效阅读

关注情感体验促进有效阅读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庄爱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可见,阅读过程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阅读。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读得真切。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唤醒学生的知觉表象,使其进入相应的情感境界。
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通过放一段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古典诗词教学为例,由于时代的变迁,中学生对古典诗词总有“隔膜”。
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就很有必要。
执教《石壕吏》时,因为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对战争的感受是抽象和肤浅的,作品中的情感很难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所以我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对诗歌中的情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首先播放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战争题材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生1:看到画面中百姓流离失所、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情景,心里很难受,也很同情他们。
生2:战争中的百姓很苦。
生3:战争带给统治者的是胜或负,但带给老百姓的只有苦难!接着我们依势进入了对《石壕吏》的学习。
悲惨的画面、凄婉的音乐像锤子一样敲击着学生的心,拨动着他们的神经。
由于这个环节创设了情境中的情感生长点,学生顺利地感悟了《石壕吏》中的情境,所以整堂课学生对课文读得很投入,很真切。
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里。
”二、诱发想象,读得丰富。
想象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有了想象,才会有“天可问,凤可雌雄”,“云可养,日月可沐浴”的艺术创作与欣赏。
而阅读又是一种审美性活动,情感体验贯穿于语文阅读的全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语文教材具有强烈的情感熏陶感染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丰盈学生情感,健全学生个性和人格。
一、词语学习,生发情感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每个字符都附着着灵性。
词语蕴含着蓬勃灵动的言语生命,还包涵着丰富澎湃的真挚情感。
如《献你一束花》一文中“怕、沮丧、愧疚、茫然、失落”等词语教学,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心理的词句,在读“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大败而归”这句时,请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她的内心感受。
文中还有一段话集中描写了她的这种内心活动,请找出来仔细读读。
当学生默读完第5自然段后,教师又抛出:你想用这段话中的哪些词来形容她的种种“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她”为什么而“失落”?“茫然”的又是什么吗等问题。
这样学生所要学习的词义就得到了准确的理解,人物沮丧、愧疚的内心活动及“失落”、“茫然”的复杂情感又引发学生深切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全然被调动并迈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感世界里,自然就萌生了学习文本的情感。
二、交流互动,涌动情感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
课堂教学的“深度对话”、“互动交流”、“动态生成”得到了老师们的推崇与实施,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主体间视界得以融合、精神得以相遇、思维得以碰撞、心智得以启迪,孩子们的情感也在涌动。
如教学《七色花》一文时:师:这七个愿望都有意义吗?生:拥有健康就拥有幸福,让维佳健康这个愿望最有意义;生:花瓶摔破了,妈妈会责备,让花瓶完整这个愿望也有意义;生:那么多的玩具堆在一起会阻碍交通,让玩具回到商店这个愿望也有意义。
师:假如你有七色花最想做什么?生:我要让世界上没有战争,孩子不会失去父亲,妻子不会失去丈夫;生:我要让残疾人都健康起来,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生:我要让所有的坏人改过自新,让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生:我要让山上都长满树木,世上不再有水灾和干旱……这种直击心灵深处的情感是孩子们交流碰撞过程中自然流露的甘泉,令人叹服!三、朗读体味,升华情感朗读是对文本负载的情感的亲近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积极地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自我体验独特体验多方位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阅读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只有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面前,才可能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热火朝天的讨论、无所顾忌的见解、积极主动的学习。
为此,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可能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力求与学生平等,从语言、行为上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用
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
二、重视朗读,在朗读中获得自我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碰撞,更进一步地感受作者的心声。
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学生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这既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做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通过朗读,学生很自然进入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因此,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
二、张扬阅读个性,尊重独特体验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不一样,学生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是正常现象。
学生的独特体验应受到尊重。
因此在课堂上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允许差异、允许争论。
教师要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独特体验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有意识地设计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迸射心灵的火花。
例如在教鲁迅的《雪》一文时,我先提出:“鲁迅是喜欢南方的雪还是北方的雪?”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意,然后进一步提出:“你喜欢南方的雪还是北方的雪?”鼓励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而不要迷信权威,但一定要言之成理。
学生果然畅所欲言,有喜欢南方雪的鲜润美艳的,认为南方的雪妩媚多姿,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它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使人们对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也有喜欢北方雪的蓬勃有力的。
其中一个学生说:“我不喜欢南方的雪,南方的雪太软弱,太软弱不行。
”我不失时机地问道:“能举个例子吗?”这个学生结合实际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
学生能把文本和现实结合得如此完美,实属难得。
当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是说一味地肯定,也不是让教师含糊其辞,听之信之,而是对学生要有尊重的态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同时也要及时准确恰当地纠正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这些不同的情感感受体验,有力地显示出个性化阅
读的特点。
四、巧设舞台,展现阅读体验的情感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饱含浓厚的感情色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朗读等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之后,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所以身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就应把握时机、适时设置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教学《水调歌头》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感悟了意境、体会到了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全班同学立即动了起来,有的配调,有的唱起歌,有的拿画笔画,有的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短短的几分钟可能是他们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刻。
趁势我索性让学生演唱一遍,感觉好听,又要求跟着音乐伴奏唱一遍,有些学生还不由地做起动作。
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比较满意,关键是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五、多方位评价,使情感体验得到认可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要求学生在阅读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就要求教师多方位地评价,不要仅仅以主观认识或感悟评价别人的阅读体验、感悟,应允许“百花齐放”、“不拘一格”,这样
就会使学生体验到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促进学生更好地健康地发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特别关注学困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对他们的点滴感悟要格外珍视,多给他们一些肯定,长此下去,他们定会有进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像绵绵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只有优化了情感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才能较成功地提高情感素质,有效感受吸收课文的语言、文本的情感,从而使阅读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2]吴琴飞.初中语文的内涵与文学鉴赏.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3]朱慕荣.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熊小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及其途径.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5]林冬梅.初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新课程(教研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