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活菌数及芽孢数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饲料中细菌cfu统计方法(饶正华)

饲料中细菌cfu统计方法(饶正华)

饲料中细菌cfu统计方法(饶正华)| [<<][>>]CFU即为菌落形成单位,是平板计数法的常用单位。

平板计数法是检测饲料中细菌总数、活酵母数、芽孢杆菌数及乳酸菌数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CFU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好坏。

微生物平板计数的通常方法为每个样品用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常做3个重复,但如何对平板菌落进行正确计数、3个稀释度以哪一个稀释度进行计数以及微生物检测允许误差等问题,在饲料标准中并未有所规定,而这些问题与CFU统计值的准确性是密切相关的。

1 菌落统计方法1.1 平板选择细菌常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计数标准。

每一稀释度采用两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如两个平板其中一个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另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以代表全板菌落数。

1.2 计数方法作平板菌落计数时,一般无用肉眼观察,用钢笔或蜡笔在平板上进行点数,必要时可借助于放大镜检查有无遗漏的微小菌落。

在计数出各平板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菌落的平均数。

表1 平板上菌落数对应的标准差平板上菌落数(个/皿)30≤x≤50x≤99100≤x≤300标准差(±)10.020.050.0如三个重复分别为43、32、46,则平均值为40.3,(x-x)2分别为72.9、68.89、32.49,δ=± 7.37,写成±7.4(一)。

将检验所得的标准差作修约处理,与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作比较,只要越出规定的极限数值都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示例见表2。

表2 菌数的测定误差与判定示例稀释平板菌落数(个/皿)检测中允许的误差(δn-1)平板菌落数测定值(个/皿)是否符合要求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标准差(δn-1)30 ≤x≤50 ±1 0.042614750.0±0.0(-)符合40605050.0±10.0符合40605150.3±0.0不符(+) 37635050.0±13.0不符51≤x≤99 ±2 0.061868276.3±3.4(+)符合57554953.7±4.2(-)符合906310285.0±0.0(-)符合915910585.0±3.6(-)不符100≤x≤300 ±50.010*********.7±4.0(+)符合298206286263.3±0.0(+)不符297206287263.3±0.0(-)符合300174286253.3±9.1(-)不符3 菌落计数①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②如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视两稀释液测定值之比来决定,如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如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③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 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④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⑤如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①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⑥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02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

02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的测定操作规程文件编号HC-SOP-002编制人编制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印制份数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产部目的:建立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的地衣芽孢杆菌活芽孢的测定责任人:QC内容:1.仪器与工具:电子天平、生物显微镜、摇床、18×180mm试管、500ml三角瓶、10ml刻度吸管、1ml刻度吸管2.试剂与试液: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葡萄糖、无菌蒸馏水、吐温80等。

3.检测培养基配方:牛肉膏3g、蛋白胨10g、琼脂16g、葡萄糖5g、蒸馏水1000ml,调至PH7.2,121℃灭菌30min。

4.检测步骤:4.1 菌液制备:采样量不少于500g,从所采的样品中精确称取10.00g试样,加入已灭菌的带玻璃珠(玻璃珠在70个左右)的500ml锥形瓶中,再加入30ml已灭菌的无菌水,在摇床上200r/min摇动30min,再补加60mL已灭菌的无菌水,在摇床上200r/min摇动30min,即成母液的菌悬液。

4.2 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ml上述母液的菌悬液,加入9ml无菌水混匀成1:1×101稀释的菌悬液,这样依此稀释,直至得到1:106;1:107;1:108;1:109等浓度(每个稀释度必须更换无菌吸管)。

4.3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不同稀释浓度菌悬液1ml,加至已灭菌的平皿中,再加入50℃左右的培养基,向每个培养平皿中倒入约12ml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凝固后,倒置于38℃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6h—42h。

每个样品取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重复3次,同时加入无菌水的空白对照,每个稀释度取5个到10个菌落的菌体,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识别后计数菌落。

5.菌落计数: 5.1 以平板上出现30个——300个菌落数的稀释度平板为记数标准,并确定为稀释倍数。

5.2 当只有一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30个——300个之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摘要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存在于人和畜禽肠道内,分类归属于梭菌属,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是一种益生菌。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本身能形成内生芽孢,具有耐高温、耐酸、耐胆盐、耐部分抗生素等特性,目前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肠胃的整肠类药品,能大幅降低肠炎的发病率,对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抗生素相关的肠炎,便秘等均有良好疗效,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此外酪酸梭状芽孢杆菌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比非芽孢类活菌制剂有显著的优势。

由于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制剂有以上的诸多优良特点,本论文采用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做为研究对象。

与此同时,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重,资源枯竭,节约资源迫在眉睫。

为了节约电能,节约成本,避免用离心的方法沉降微生物,寻找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絮凝的最佳物质,最佳浓度有着重要及实际意义。

本实验根据各种物质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机理不同,以寻找最适合的絮凝剂。

主要对比微生物自身沉降,三种不同的壳聚糖絮凝,生物絮凝制剂,硅藻土,沸石粉及碳酸钙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效果,采用梯度对比实验,进行单因素浓度分析,通过絮凝后对上清液中活菌体浓度的来比较絮凝的效果,以优化出合适的絮凝剂及其最适使用浓度。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壳聚糖(DAC≥90%)在其浓度为0.1%时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效果最好,代替离心沉降微生物的方法,并达到节约能源节约时间,人力的目的。

关键词: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微生物絮凝;最适浓度Abstract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a kind of probiotics. It is Attributed to Clostridium, a Gram-positive anaerobic bacillus. It can generate endogenous spore. Clostridium butyricum has strong ability to resist high temperatures, low pH and some antibiotics.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widely used in human health as gastrointestinal medicine.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litis caused by diarrhea, 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 constipation, etc. So this paper adopts the butyric acid clostridium as research object.At the same time, as the requi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resource depletion, save resources is imminent.In order to save power, save costs, avoid to use the method of 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microbes, looking for butyric acid clostridium flocculation of best material, the best concentration has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various substances of butyric acid clostridium flocculation mechanism is different,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flocculant. Microbial subsidence of main contrast,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hitosan flocculation, biological flocculating agents, diatomite, zeolite powder and calcium carbonate of butyric acid clostridium flocculation effect, gradient is used to contrast experim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through after flocculation of live bacteria concentration in the supernatant flui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flocculati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uitable concentration of flocculating agent and its optimal use.After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chitosan (DAC 90% or higher)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butyric acid was 0.1% of clostridium flocculation effect is best, instead of the microbial centrifugal sedimentation method, and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to save time and manpower.Key words: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crobial flocculatio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目录序言 ................................................................................................................................................... - 1 -第1章实验材料 (4)1.1菌种来源 (4)1.2主要原材料 (4)1.3主要实验仪器 (5)1.4培养基 (5)第2章实验方法 (6)2.1培养方法 (6)2.2溶液的配制及浓度 (6)2.3检测方式 (6)2.3.1原始菌液,上清液中活菌数及芽孢数的检测方法 (6)2.3.2数据的处理 (7)2.4实验方法 (7)2.4.1壳聚糖(DAC≥90%)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7)2.4.2壳聚糖(DAC≥85%)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7)2.4.3水溶性壳聚糖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7)2.4.4生物絮凝剂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8)2.4.5硅藻土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8)2.4.6沸石粉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8)2.4.7碳酸钙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8)2.4.8离心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实验 (9)2.4.9絮凝剂的优化实验 (9)第3章结果与讨论 (10)3.1有机絮凝剂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效果 (10)3.1.1壳聚糖(DAC≥90%)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0)3.1.2壳聚糖(DAC≥85%)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1)3.1.3水溶性壳聚糖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2)3.1.4生物絮凝剂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3)3.1.5离心絮凝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14)3.1.6絮凝剂的优化—壳聚糖(DAC≥90%)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4)3.2无机絮凝剂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效果 (15)3.2.1硅藻土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5)3.2.2沸石粉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6)3.2.3碳酸钙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7)3.2.4絮凝剂的优化—硅藻土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絮凝 (18)第4章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序言1.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简介酪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即丁酸梭状芽孢杆菌。

活菌培养计数检验方法

活菌培养计数检验方法
编号
1
2
3
4
5
6
……
稀释级别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
3.2.5用无菌刻度吸管从 管内吸取1ml混匀后的菌液样本,加至 管内。
3.2.6将 管依照前面方法在手掌上用力振敲80次混匀,再吸取出1ml加入 管内,依照此方法,直至最后一管。
3.2.7选择适稀释度试管,以吸取其中混合均匀的菌液1ml加入无菌平皿中,每一稀释度接种3个平皿,需接种3个不同稀释度,平皿加样前,应先按组编号,以免弄混。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号
A.0
活菌计数检验方法
页次
生效日期
2020/01/02
3.3.3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但不得超过24小时。
3.3.4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
3.3.4.1若有两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应以二者的比值(比值为高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除以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以两个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均值报告菌数;比值大于2但不超过5时,以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当出现比值大于5时或高稀释级的菌落数大于或等于低稀释级的菌落数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再行检查。
3.2.8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基倒入已加入样液的平皿中,每平皿15~20ml。
3.2.9将平皿盖好立刻轻轻摇动均匀,平放于台上,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朝上,置35±2℃恒温箱内培养。
3.3观察、计数和报告
3.3.1每日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培养至48小时计算最终结果的菌落数。

【doc】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培养实验

【doc】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培养实验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培养实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培养实验吴俊罡张秉胜刘吉华秦贵江王梅雪张红霞庚涛(大连翔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针对生产用菌种,通过对培养基碳源,氮源等的选择及配比的正交实验,得出最适培养基.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率活菌数培养基前言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是我国农业部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两种芽孢杆菌之一.其已被越来越多地研制成饲用微生态制剂.因其制剂是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添加剂,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已在畜牧业,饲料行业广泛应用,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活性,能产生抗菌素,在动物肠道内具有较强生物夺氧能力.这些特性对促进动物营养的消化吸收,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率和防病促进生长起到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工业化生产中,常存在着发酵周期长,芽孢形成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对此我们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实验,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材料与方法材料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翔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保存.主要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淀粉,硫酸锰,葡萄糖等.主要设备P270普通摇床,303AB一3隔水式培养箱,1600倍微生物显微镜,PHS一25G型酸度计,50升高级发酵罐,电热干燥箱等.检测方法活菌计数采用平皿活菌计数法,芽孢率采用芽孢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比较.检测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1%,葡萄糖1%,氯化钠0.5%,琼脂2%菌种处理安培管菌种活化:用无菌吸管吸取0.3--0.5毫升无菌水滴入安培管,轻轻震荡使冻干菌体溶解成悬浮状,取0.1--0.2毫升菌悬液涂于上肉汤培养基平皿上,37℃培养36小时.菌种筛选:挑取少许活化后菌落划线于促芽孢形成培养基(土壤浸出液1000毫升,牛肉膏6可克, 蛋白胨5克,琼脂20克,pH7.0~7.2)平皿上,37℃培养20小时左右取出,选大菌落挑到装有4.5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震荡均匀后置120oC干燥箱中加热20分钟,再涂布于促芽孢形成培养基的平皿上培养,反复多次.最后选取平皿上的大菌落转接到促芽孢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37℃培养箱培养l3~15 小时拿出放入4~C冰箱保存备用.筛选前后种子作对比:从冰箱中拿出筛选前后的种子斜面各1支,分别接入装有肉汤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37℃,每分钟195转的摇床上振动培养,每3小时涂片观察一次,培养36小时记录活菌数和芽孢率. 此过程重复3次.培养基选择首先选择四种不同培养基进行摇瓶培养比较,观察菌数和芽孢形成情况.培养基的配制:①号培养基:淀粉0.15%+葡萄糖0.5%+尿素0.1%+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碳酸钙0.01%+大豆粕1%;②号培养基:淀粉0.15%+葡萄糖0.5%+尿素0.1%+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第23卷第3期2003年5月?31'+碳酸钙0.01%+大豆粕1%+淀粉0.3%+3.08%浓度的硫酸锰溶液0.1%.③号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1%+葡萄糖1%+氯化钠0.5%;④号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1%+葡萄糖1%+氯化钠0.5%+淀粉0.3%+3.08%浓度的硫酸锰溶液0.1%;以上所有各种培养基的pH均调为7.0~7.2.以上每种培基各做三瓶,装液量100毫升/500毫升三角瓶,用四层纱布和牛皮纸包扎置立式压力蒸汽消毒器中于121℃灭菌20分钟,取出备用.摇瓶种子制备:将在冰箱保存的种子在无菌室内接入肉汤培养基中,在37℃,每分钟195转的摇床上振荡培养12小时.接种和培养:培养好的种子液以10%接种量分别接入四种不同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每隔12小时检测一次,36小时结束培养.此过程重复3 次.正交实验:我们将上述摇瓶结果相对较好的②号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了四个因素,三个水平的正交实验,以进一步优化培养基配比(培养36 小时测活菌数).正交实验设计见表1(所用培养基中其它营养成分不变).表1正交实验设计简表发酵罐实验以摇床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培养基进行50升发酵罐培养,并与肉汤培养基进行对比.发酵罐培养的有关条件如下:定容30升,加消泡剂3‰,用NaOH溶液调pH值到7.5~8.0(注:因为灭菌后pH约下降0.5~1.0),培养121'112灭菌20分钟,培养温度37'112,搅拌转速200转/分钟,起始气流量比1:0.5.当芽孢率达到80%以上时,发酵结束.此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和讨论菌种处理结果从菌种优化的三次结果看:经优化后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36小时)芽孢形成率由原先的约38% 提高到约96%,活菌数也由17.7亿/毫升提高到28.6亿/毫升.菌种处理结果见图1.处理前芽孢形成率(%)菌种处理结果处理后臼活菌数(亿/毫升)摇床实验的结果摇床实验所确定的四种培养配方依据是:①号培养基为普遍应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配方,③号培养基为经验配方,②号和④号培养基配方是在①,③号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的淀粉和添加30.8ppm浓度的硫酸锰而成.通过本试验证明锰离子,淀粉对芽孢形成有促进作用.②号培养基配比要明显优于其它三种培养基配比,培养到36小时芽孢率可达到95%以上,活菌数可达到27亿/毫升,故我们选择②号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正交实验.摇床实验的结果见表2.表2摇床实验的结果培养基和检测项目培养时间(小时)122436培养基①芽孢率(%)活菌数(亿魔升)培养基②芽孢率(%)活菌数(亿魔升)培养基③芽孢率(%)活菌数(亿魔升)培养基④芽孢率(%)活菌数(亿魔升)个别芽孢约40约8026.2518.615.4个别芽孢约50约10027.1528.4526.2个别芽孢约50约8015.7519.112.25个别芽孢个别芽孢约2514.3619.2511.75正交实验结果表3显示了正交实验的结果.由表可见,影响因素为:MnSO4&gt;豆粕&gt;淀粉&gt;葡萄糖;适宜条件为:葡萄糖1.5%,淀粉0.2%,豆粕3%,Mn-SO40.1%,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32.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第23卷第3期2003年5月∞∞∞∞加0目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碳酸钙0.01%.表3正交实验的结果发酵罐实验结果以摇床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培养基进行50升发酵罐培养,与肉汤培养基培养的两次比较实验,结果基本稳定.采用优化培养基的培养结果比肉汤培养基有很大提高,主要体现在:①发酵周期缩短了24~26小时,在发酵生产中降低了能耗,且可提高年产量;②最终活菌数提高了约54.7%.芽孢形成比率高,菌体死亡率较优化前低24.7%.图2显示了两种培养基两次培养结果的对比.结论适合该菌株发酵的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1.5%,淀粉0.2%,豆粕3%,MnS040.1%,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酵母膏0.02%,氯化铁0.01%,碳酸钙0.01%.(参考文献7篇略)一◆l:了||I::||l:||.一-.一一./'一■——一一'———◆..-,一t一▲v..一.一二'.一一一.~.?:::!::,6l014182226303438424648培养时间,时)注:芽孢率1,活茵数1,芽孢率2,活茵数2代表两次肉汤培养基配方发酵培养结果;芽孢率3,活茵数3,芽孢率4,活茵数4代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发酵培养结果.图2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果的对比代邮:257000鲁东营IZl区河滨路东营力大王农畜产公司于勇510000广州天河广汕路高唐科技产业园廖益平我们已将你们买的书寄出,但被邮局退回了,原因是"原写地址不详",希望你们见此通知后速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编辑部联系.谢谢!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第23卷第3期2003年5月?33?∞舳∞∞∞∞加m0晕。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计数方法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计数方法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计数法
1.实验器材
培养箱,超净台,灭菌锅
90mm培养皿,玻璃涂布棒,三角瓶,5ml、1ml、100µl移液枪及枪头,试管架,试管,无菌水(器具耗材均需提前高温高压灭菌)。

2.实验方法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蛋白胨1%
牛肉膏0.3%
氯化钠0.5%
葡萄糖1%
琼脂2%
121℃高压灭菌20分钟。

2)接种
a)将已灭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已干灭好的培养皿中,约25mL/90mm培养皿,待凝固后备用。

b)以准确称取检样0.1g(或1.00mL)放入含有100mL无菌水的玻璃三角瓶中,充分溶解,即配制成1:1000的稀释液。

c)取0.1mL 1:1000的稀释液注入含有9.9mL无菌水离心管中,涡旋混匀,此为10-5的稀释液。

d)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个1mL无菌吸头,根据对样品菌落生长情况的预实验,选择合适的稀释
度,最终选择10-7,10-8,10-9 三个稀释梯度。

e)吸取0.25mL稀释液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皿,倒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后取出,计算平板内枯草芽孢杆菌总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试样所含枯草芽孢杆菌总数。

3 计数
计算平板内枯草芽孢杆菌总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试样所含枯草芽孢杆菌总数。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检测标准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检测标准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检测标准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应呈浅黄色颗粒状,无明显杂质。

2. 微生物限度:每克颗粒中应含有不少于亿个地衣芽孢杆菌活菌。

3. 安全性检测:如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等,以确保产品安全。

4. 稳定性检测:检查产品在不同温度、湿度等条件下的稳定性。

5. 卫生指标:如铅、砷、汞等有毒物质含量,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6. 质量标准研究:确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颗粒大小、水分、pH值、干燥失重等指标。

7. 药效学研究:研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的药效学性质,以评估其治疗效果。

8. 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

9. 临床试验: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请注意,这些标准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检测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生产商、产品类型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说明书,以确保准确、安全地检测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

芽孢的理化性质、芽孢率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

芽孢的理化性质、芽孢率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

芽孢杆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调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深入,我国现在已经允许使用的安全微生物有很多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因具有稳定性好、抗性强、复活率高等自身优势,成为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菌种之一。

它在目标动物肠道中,通过生物夺氧作用,拮抗致病微生物,并产生多种消化酶和多种营养物质,调节消化道健康,增强动物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促进目标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的转化率的目的。

在微生态制剂检测中芽孢杆菌的数量以及芽孢率是衡量微生态制剂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介绍芽孢杆菌的特点及其快速、简便的定性、定量检测芽孢杆菌的方法。

一、枯草芽孢杆的理化性质枯草芽孢杆菌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见图1),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褶。

需氧菌。

单个细胞微米、着色均匀。

无荚膜,全身鞭毛能活动。

革兰氏阳性菌,芽孢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显微形态见图2)。

图1 枯草芽孢杆菌平板菌落图2 枯草芽孢杆菌显微形态二、芽孢孢子的定性检测1、染色基本方法如下:(1)取微生态制剂样品1g,加入99mL无菌水,充分摇匀,37℃ 20-30min;(2)用接种环,取菌液,涂于载玻片,风干固定;(3)在涂菌液加入%孔雀绿饱和水溶液,染色10分钟后,用水冲洗至无绿色即可,再用%品红液染色1min,水冲洗、风干后镜检(100倍油镜加香柏油1滴)。

2、结果判断:芽孢孢子呈绿色,营养体呈红色。

三、芽孢孢子的定量检测1、血球计数板法(1)原理:利用血球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查出芽孢个数,再用公式计算出1克样品中含芽孢个数。

(2)仪器:血球计数板(25×16格),光学显微镜,刻度吸管,三角瓶,振荡器和玻璃球。

(3)方法和步骤:?a、取样及样品制备:称取待测样品1克(精确到克)装入盛有99毫升水的三角瓶中,然后用振荡器或加玻璃球摇匀,使菌液均匀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芽孢杆菌活菌数及芽孢数检测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芽孢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微生物制剂中芽孢杆菌总数。

2方法提要
芽孢杆菌总数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

按本方法规定所得结果只包含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的需氧的芽孢杆菌菌落总数。

3 培养基与试剂
3.1 营养琼脂成分
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l 10g,琼脂20g,水1000mL。

3.2 制法: 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溶解,调整pH为7.2,分装于玻璃容器中(如用国产含杂质较多的琼脂时,应先过滤),经121℃灭菌20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3.3生理盐水的制备:按总体积的0.9%称量NaCl并混合均匀,然后用移液枪或移液管吸取9ml生理盐水加入到试管中,并在121℃灭菌20min备用。

4 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箱,培养箱,36±1℃,电炉,天平,冰箱,pH计,灭菌试管,平皿(直经9cm)、刻度吸管等。

5活菌计数方法
5.1 取固体样品5.0g,溶于95mL蒸馏水(此时稀释20倍),加入适量已灭菌玻璃珠,于200rpm摇床中振荡20min。

5.2 用移液枪从锥形瓶取1ml样品液至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逐步稀释至适当梯度。

5.3 吸取0.2mL适当稀释梯度的菌液放入对应平板中,用已灭菌的涂布棒来回涂匀。

5.4 涂匀的平板置于30℃培养箱中培养20~30h,待长出清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

6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作平皿菌落计数时,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应求出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应用。

在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发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平皿计数后乘2 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然后再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7 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计数方法
7.1 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者进行计算,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7.2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

若大于2 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总数。

若等于2亦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数。

7.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7.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以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7.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以最接近30或300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7.6 若所有稀释度的均无菌落生长,则以〈1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7.7 菌落计数的报告: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