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之表达特色

合集下载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技巧考点阐释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二个要求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应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三个要求则表述为“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中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通常在考查了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就考查了文体特征。

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一)小说小说是在语言文学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其基本特征也是围绕三要素而言:(1)人物刻画丰富、细致。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却不同于真实人物,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作者就是想刻画这样典型的人物去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其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不小的作用。

2.小说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鲁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鲁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鲁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1.简洁直接:鲁迅的语言简练,直接表达思想,不喜欢冗长的修
辞和华丽的辞藻。

2.锐利批判:鲁迅的语言充满了批判精神,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
丑恶进行尖锐的揭露和批评。

3.原汁原味:鲁迅的语言风格独特,充满了地道的中国味道,融
入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4.独特的幽默感:鲁迅的作品中常常穿插着一些幽默的插科打诨,
通过幽默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讽刺。

5.反叛精神:鲁迅的语言中透露出强烈的反叛精神,他对传统观
念和权威进行了挑战,呼吁人们独立思考和解放思想。

6.感人肺腑:鲁迅的语言往往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引起共鸣,
他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出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社会的关切。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表达特色类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表达特色类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 ⑤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⑥引用——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涵;证明观点,使更具说 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的语气。 ⑨对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其特点。 ⑩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感情,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⑾反语——表示感情的亲昵;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风趣,使文 章富有战斗性。 ⑿顶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⒀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种感觉。 ⒁双关——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表达方式
2、抒 情
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自然成了考查重点。尤其是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感染读者, 引起共鸣,坦率真挚,朴质诚恳。
间接抒情:借助景或物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给读者 留下想象的空间。
3、议论 能起到强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4、夹叙夹议 “记叙”是 “议论”的基础, “议论”是 “记叙”的深化、升华, 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写法上灵活多变,生动活泼,有助于作者自由 自在的表情达意。
2、要特别注意提问用语。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 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 了答题的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要各个角度去考虑。 如只问“修辞手法”,只能答“修辞手法”。
运用提示
3、切记使用专业术语。一定要熟记各种表达技巧及 其表达效果的术语名称,呈现答案时最好用术语,这样 能更多的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再者,熟练地使用术语 能给人专业、严谨的感觉,自然可以赢得高分。例如: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 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 抒情”等。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表达特色题解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表达特色题解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表达特色题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表达特色题解题技巧阅读文学类文本是许多学生和爱好者所喜爱的事情,阅读深入,感悟无穷。

而在阅读文学类文本的时候,有一种题目经常出现,那就是语言表达特色题。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如何解答语言表达特色题目。

一、语言表达特色的定义语言表达特色是文学作品所特有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问题。

不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这也就是说,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理解意思,而且还需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特色。

例如,在阅读小说《红楼梦》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部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诗词,如“草/木/花/果/鸟/兽/鱼/虫”等等等等。

这些词汇的描述通过了曹雪芹的笔触,让读者能够很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凄美与哀怨。

这就是语言表达特色的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

二、语言表达特色题的解答步骤1、读懂文本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

只有了解了文本的大意,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这个文本中的语言表达特色。

2、理清表述方式然而,就算我们理解了文本的含义,我们也不一定就能够摸清语言表达特色。

在这里,我们应该从以下的角度看待文学作品。

(1)使用的辞藻和造诣(如古文使用的文坛雅致字眼、现代文使用的俚俗俏皮措语等等)(2)句子的结构(是短简的口语化句子,还是略带文矫的宏亮语句)(3)描写手法(如各种形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等)3、研究文本题眼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特色主要体现在文本的题目之中,所以在研究文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着文本的题目,分析一下所要表达的意思。

通过题目来分析文本也是解决语言表达特色的一个好的入手点。

4、重读文本由于文学类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非常多样,所以在研究时,我们也应该多读文本,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阅读和理解是解答语言表达特色题的重要环节。

只有理解深入文本中的语言特点,我们才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

三、总结解答语言表达特色题是非常重要的。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其他方面偶有涉及。

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1.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

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2.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分)(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

(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1)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3.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6分)(1)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

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2)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

2014高考二轮复习:表达特色题解题思路

2014高考二轮复习:表达特色题解题思路

(三)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主要从象征、衬托、 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 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 烘托、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对比、 讽刺、等角度考虑。
《故乡》12、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 析它的表达特色。
• ③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 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 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 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 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有潇潇春夜 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 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 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 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 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四)语言特色:
(1)用词的角度: 叠词:①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②强调作用 书面语:典雅,有文学韵味 俗语歇后语:通俗形象,质朴生动。 拟声词:生动形象 (2)造句的角度: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 语言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 引用诗文:增强文学韵味。 (3)风格的角度:从平实、生动、简洁明快、 含蓄深沉、幽默诙谐等方面考虑。
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 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 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 、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 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 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 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 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 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 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 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7: (09年南通二模)《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⑤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 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 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 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 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 步:胳膊摆起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 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 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 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 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 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 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 17.请多角度赏析第⑤段的表达特色。 飘逸使我终于感到了我自己。

文本艺术特征

文本艺术特征

文本艺术特征文本艺术特征文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

而这些不同形式的文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下面将从语言、结构和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文本的艺术特征。

一、语言语言是文本艺术的基础,它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

在文本中,语言的运用可以达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创造美感的目的。

1. 词汇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单位,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使用的词汇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会使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绘人物和环境;而在科技论文中,则会使用更加专业化和准确性强的词汇。

此外,作者也会通过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汇表达力度。

比如,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名字就隐喻着她美丽高贵却无情冷漠这一性格特点。

2. 句法句法是语言表达的结构,它包括句子长度、语序、语气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文本中,句法也有所不同。

在小说中,作者通常会运用较为复杂的句式来表达情感和描绘环境。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了大量的长句和并列句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复杂的家族关系。

而在新闻报道中,则需要使用简洁明了、语义清晰的句子来传递信息。

例如,“今天下午,一名男子在地铁站内持刀行凶,已被警方控制。

”3. 修辞修辞是指通过一些特殊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力度和美感。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生动活泼地被描绘成一个有着人性化特点的猴子;而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则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

二、结构文本结构是指文本整体组织方式以及分章节、段落等层次结构。

不同类型的文本,其结构也有所不同。

1. 故事结构故事结构是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

它通常分为起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通过情节的推进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被困荒岛后开始了一段孤独而又充满挑战的生活,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逃离荒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之表达特色一、提问方式: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变式提问: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其作赏析。

二、真题体验1.(2010 江苏)本文划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5分)(1)关键词:描写(数序,感官)峡谷(立足点)特色(具体分析)(2)解析:对描写性语句、段落的语言表现方法,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使用了什么修辞、从哪些视角观察,按什么顺序描写、从哪些感官的角度描写、具体使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对比、衬托、虚实、动静等)本段文字站在“绝壁”顶上,先远眺后俯瞰,由远及近的描写,视角多变;使用了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等多种感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3)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身临其境。

2.(2009·江苏)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1)关键词:非描写,哪些,特色(2)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从大处着眼,显然是托物言志,古今对比。

还可以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角度考虑。

答题时不要只说概念术语,要结合内容分析说明,即说对比要说明谁与谁对比,说托物言志要说托何物言何志。

(3)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3.(2007·江苏)“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1)关键词:收麦情景,特色(2)解析:此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句话是关于关中麦收的描写,写了收割机的颜色、声音,还写了麦秸香,从不同感官写起。

“突突突地吼个不停”则运用拟人手法,写收割机不停地工作。

(3)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4.(2006·江苏)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1)关键词:各有,更喜欢,修辞(2)解析:第一问能断定为一动一静。

第二问首先要判断用了哪些修辞,其次要分析修辞的作用。

而作用分析要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回答。

(3)答案第①自然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

第②自然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示例:喜欢第①自然段。

第①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在雨中的状态。

喜欢第②自然段。

第②自然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5.(2010·上海)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3分)(1)关键词:表现手法,角度(2)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鉴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

此题考察的属于“鉴赏与评价”的能力。

(3)答案: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6.(2010·天津)概括说明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具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1)关键词:生命,修辞(2)解析:本文考察归纳文学类文本内容要点、判断形象描写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和B.把握文学形象的特点是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此题要求从文学形象的具象中抽象出特点来,既考察文学鉴赏的基本能力,又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分析描写植物的修辞手法,从作者将所写的植物赋予人的特征的角度即可判断。

(3)答案:生命短暂声明顽强拟人7.(2010·山东)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1)关键词:修辞,表达效果(2)解析:重点考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语言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要求写出划线句子的语言特色,答案肯定在划线的句子中,但要学会提炼。

这些句子口语方言浓郁,自然形象。

(3)答案:第1句,拟人。

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

第2句,反问。

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

第3句,排比,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

8.(2010·湖北)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赏析。

(6分)(1)关键词:切入的角度,语言的运用(2)解析:本题设置的欣赏点有两方面:描写景物的切入点,描写景物运用的语言特征。

思考的范围在第四、五两段中的景物描写方面。

整句与散句的交互使用,诗句的引用等都是语言上的明显特点。

(3)答案:①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

②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文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三、真题探究1、《考试说明》:对表达特色(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技巧等)鉴赏的考查,是浙江卷的必考点。

《考试说明》一直不变的要求是: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

在鉴赏评价中还要求“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纵观几年的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1).命题角度,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

(2).鉴赏要求侧重于多角度切入,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

(3).考查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

2、整合与点拨:对于这个高考必考点的复习,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一”,指必须构建一套关于各类表达技巧的名称、特征和表达效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络。

“二”,指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三”,指三个步骤:确认所用的技巧→具体解释→简述好处(作用)。

“五”,指五个切入,在“确认所用技巧”中大致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表达。

3、阅读点拨: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一)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

(略)2.描写。

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那么,考查描写的什么呢?主要是关于描写景物方法的考查。

描写方法主要有: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c.动静结合;d.正侧描写;e.虚实结合;f.细节描写。

写人散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这些方法是写人散文的考查重点。

3.议论。

(略)4.抒情。

因为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自然成了考查重点。

尤其是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显得很含蓄,这是常考点。

(二)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三)修辞手法它是命题者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特色赏析的重要方面。

因为技巧、特色均依附于语言,鉴赏时特别要与揣摩、品析语言相结合。

平时应储备考纲规定的七种修辞方法方面的知识。

(1)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动人。

(3)排比:增加文章气势。

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恻。

(4)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5)夸张: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6)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或句意。

(7)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四)语言角度鉴赏语言角度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上述几个角度在具体题目切入时,一般先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考虑,其次是表达方式。

而从“结构技巧”和“语言表达”两个角度切入时一般会在题干中有提示。

四、技法总结1.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了答题的方向。

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只是要求分析“表现手法”时,答题思路应先“狭”后“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

如问“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只能答“修辞手法”。

2.多角度切入和分析。

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不止一种角度,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尽的,在没有字数的限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的更全面详尽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题目时,一定要设置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广度和深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解答的点可以多一些,以增加保险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