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感受日本零售市场的细节和服务

感受日本零售市场的细节和服务受次贷危机影响,日本经济2021年依然处在困难之中,据当地媒体报道,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降低了15.2%,是自二战以来日本最大的降幅。
本次考察我们了解到,除药妆店在日本还处在扩张阶段外,不少企业都停止了在本土的新开门店计划,jusco5月初便宣布,停止在日开设新的门店,将新开门店重点转向中国和东南亚。
日本零售业以其服务和细节管理而闻名。
我们在这项调查中也有丰富的经验。
然而,日本零售企业的细节管理和服务也注定了其高昂的运营成本。
据了解,它们的运营费用平均约为欧美企业的两倍。
第一部分:日本零售市场总体状况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的零售业极为发达。
二战结束半个多世纪后,日本零售业在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得到重建、发展、繁荣和成熟。
1.日本流通业基本情况日本是世界上流通业发达的国家,流通业在国内各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498万亿日元)中,批发零售业的比重为13.7%。
根据2021年igd全球零售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2021年人均零售额为1095000日元,排世界第一位,日本人均为867000日元,排世界第二位,在2021年的零售总额上,美国和日本也分别列第一和第二。
从企业营业场所数量来看,635个营业场所中,批发零售营业场所181万个,占28.5%。
在6016万从业人员中,1332万人从事批发和零售,占22.2%。
批发零售业的营业场所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仅次于服务业,所占比例较高。
虽然日本零售业的总体规模受到景气低迷带来的消费减少及价格下降的影响,从1999年开始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无论是批发业还是零售业,日本企业的规模都在扩大,特别在零售业表现的尤为突出。
据统计,在日本零售业内,不同规模的企业营业场所总数中,1962年2个人以下的企业占7成以上,2002年则大幅度减少至50%以下。
在全部企业中,3个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比重上升了。
日本大阪的购物中心

日本大阪的购物中心Rinku Premium Outlets是日本第二大Premium 畅货中心。
它于2002年三月扩建,现在是日本最大的畅货中心。
它可以容纳119个小店铺,包括 Bally, Coach, Fulra, Brooks Brothers等专卖。
该中心的建筑模仿了美国卡罗莱纳州历史名城查尔斯顿的风格。
Rinku Premium Outlets位于大阪以南30英里,是日本第二大城市。
它座落在大阪海岸,位于通往Kansai国际机场的大桥边。
购物中心附近30英里圈内有一千二百万人口。
Rinku有一流的交通枢纽,购物者可以通过公路、铁路及飞机到达。
其中还包括了从韩国、台湾和香港来的购物者。
DIAMOR OSAKA 是一个由七个地铁站环绕的地下购物中心。
它的建筑思想是为了缓解路面交通压力而为行人修建的。
Diamor Osaka由四个街道构成,名为流行街,休闲街、购物街和多功能街。
每条街道有风格炯异的以二十岁左右时尚女性为购物目标群的时装,手饰,化妆品,鲜花,家居,C D等。
它营造了一种欧洲街道的氛围:自然的日光,绿色植物,Diamor Osaka于1995年十月建成,总共有70个商店,占地7200平方米。
每天客流量为了350000人。
HERBIS PLAZA位于190米高的世界著名的Herbis Osaka综合功能大厦的地下室至三层。
Herbis Plaza总占地约14800平方米,占整个大厦面积的11%。
位于拥有众多酒店,写字楼和便利交通设施的新商业中心,此购物中心的目标人群为时尚的城市消费者。
它拥有70个商店,包括世界顶级品牌,如:Gucci, Lanvin, Yves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等。
饮食区可提供购物者和公司白领世界各地风味不同的食品。
它还拥有能为世界各地游客服务的旅行社,美容院等设施。
在购物中心的第一层,10米宽的走道两旁是各旗舰店。
HEP FIVE 位于 Umeda/大阪区, 是一个由 Hankyu/Toho 集团长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商业区。
日本商业地产发展历史轨迹及特征

日本商业地产发展历史轨迹及特征发布日期:08年11月06日来源:原创作者:成都商业地产网访问:752次摘要: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虽然都有着自己厚重的商业传统,但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的商业发达城市,却依然有着不小的距离。
邻邦日本,商业地产已走向成功和成熟,并以精致商业文明而著称。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虽然都有着自己厚重的商业传统,但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的商业发达城市,却依然有着不小的距离。
邻邦日本,商业地产已走向成功和成熟,并以精致商业文明而著称。
有的百货店每当下雨时,会专门播放一种音乐,营业员一听就会给顾客递上遮雨包装物,以免商品受损,心细之处,可见一斑。
因此,了解日本商业地产的发展轨迹,应该会给中国日渐蓬勃的商业地产,提供很多借鉴。
进入二十一世纪,日本的商业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复合型商业出现,并成为商业发展主流。
注重业态细分复合型商业的出现,使得商业中的“业态”开始受到日本商业关注。
实际上,“业态”是一个外来语,它的分类形式涉及到三方面,第一是商品的结构。
不同业态出售的商品,结构是不一样的。
例如,适合超市销售的毛巾、牙刷、肥皂等商品,在百货商店销售就没有了竞争优势。
因为这种日用生活品,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就是追求低价!而超市的特征正是低成本、低价位;另外一种商品叫做选购品,消费者要比较它们的价格、款式、品牌,把它放在超市销售就不适合了,消费者无法将很多商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比较挑选。
因此,不同的业态所经营商品的结构是不一样的。
业态的划分形式还涉及到目标顾客。
正是基于这点,在超市无限风光的同时,一种日后风靡全球的全新商业形态随后诞生,那就是便利店。
超市和便利店经营的商品差不多,但满足的需求却是不一样的。
便利商店满足的是突然之间产生的及时需求,而超级市场满足的是有计划的需求,无法满足临时的需求。
7-11,这个著名的便利店品牌其实发源于美国。
美国人认为一个人从早上7点钟到晚上11点,甚至24小时都在活动并会产生及时需求,所以便利店取名为7-11,执行24小时营业,这个名字和便利店的特征很吻合。
本购物中心变化趋势分析

另外 ,2 0 0 1 —2 0 1 0年 1 O年间有 6个年份
新开S C的平均店铺面积超过 2 0 0 0 0 m2 , 其
S C数 ( 家)
2 3 4 0
2 4 4 7
2 4 4 5
2 5 5 1
2 6 5 8
2 8 D 3
中2 0 0 8年 高达 2 7 7 9 1 m 。参见表 1 。 不仅如此 , 日本S C占整个零售业 的市
场份额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 ,2 0 0 2 年 日本 S C销售 总额 为 2 6 1 1 5 8亿 日元 ,而 同期 的
S C增数 ( 家) S C总体平均 面积
新开 S C平均面积
1 0 7 1 1 7 4 6
1 47 4 2
- 2 1 2 9 5 8
1 7 9 4 9
郊 外 立 地 的大 型 S C 经 营 水
中 心 家 庭 时 装 业 态 核 心 店
平 迅 速 提 高
按 立地 不 同 ,日本 S C分 为中心立地
型 、周 边立地型 和郊外立地 型。中心 立地 型S C指 在市 、町 、村商业功 能集聚的 中
心街 区设立 的S C;周 边 立 地 型 S C指 邻 近
断 上 升 、 以 定 位 战 略 为核 心 的 竞 争 愈 演 愈 烈 、 郊 外 立 地 型 心 店 的 选 择 模
式 趋 于 多元 化 等 。 日本 购 物 中 心 的 发
展 变化 对 处 于 购 物 中心 开发 热 潮 中 的 我 国具 有 启 示 和 借 鉴 意 义 。 关键 词 :购 物 中 心 郊 外 立 地 型 购 物
都 市功能 的地域开 设的 S C;郊外 立地型 S C指在都 市郊外 住宅地 和农 地等地 域展
日本百货店的发展史

日本百货店的发展史百货店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之一,在完善城市功能,营造良好商务环境,促进综合消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亚洲现代意义上百货店的发祥地和成熟地。
深入了解和分析日本百货店走过的历程和新的趋势,无疑对我国百货店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百货店的由来日本百货店起源可以追溯至1904年三越吴服店发表的“百货店宣言”。
1914年,三越百货店正式在东京都内开张,标志着作为实体形态百货店的诞生。
三越百货店坐落于一幢颇具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内,配备了自动扶梯等当时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并设置了“音乐堂”等文化和娱乐设施。
三越吴服店转向现代意义上百货店的直接背景是,明治维新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富裕阶层需求不断上升,商业设施供给却明显滞后;原有销售方式落后,店员与顾客席地而坐交易谈判的“座卖型”销售方式已经过时,从巴黎传入的可挑选商品的“陈列式”销售方式方兴未艾;当时众多吴服店由于主要顾主高级武士阶层的衰落而陷入经营困难。
三越百货店当时主要向欧洲百货店特别是英国哈罗兹(Harrods)百货店学习经营经验,以此为基础结合日本传统文化和民众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
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百货店基本保持着这些经典百货店的核心元素:重视店铺豪华风格。
三越百货店最早的经营者从伦敦哈罗兹那里了解到店铺豪华是“为了给顾客以充实感”,归国后便开始着手创造走在时代前沿和亚洲领先的豪华型百货店。
尽管“豪华”和“引领时尚”的概念因时代而异,但豪华店铺体现出时尚至今仍是日本百货店经营的必备元素。
重视诚信和服务。
三越百货店经营之初,就确立了“士魂商才”的经营理念,根据这一理念,要求员工以“十二分热忱接待顾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货店重诚信的准则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百货店赢得顾客信赖度普遍高于其他零售店。
重视文化事业。
三越百货店发展初期就十分重视文化,将文化事业确立为新的事业内容。
1909年三越利用店铺旁的空地举办了“儿童博览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综合体案例调研分析

国外城市综合体案例—东京六本木
六本木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设计 --美国JERDE建筑事务
毛利庭园/屋顶绿化
六本木新城内不仅有大面积的地上公园,也把绿化引入了一些建筑的 屋顶,形成立体的绿意空间,毛利庭园由原地块既有的公园改建而成, 总面积4300平方米,是一个非常地道的日本传统庭园,是一次在完全 现代感的环境中将花园与建筑形体充分结合的尝试。榉树坡综合设施 的屋顶上种植了稻米等作物那里成为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接触自然的生 动课堂。通过为顾客提供里了参与的空间,使他们获得了体验的感受, 销售了新的生活方式。
概念设计-应用洋流理论
• 充分考虑构思环形布 局,留住顾客的好奇 心。
总体布局效果图
• 充分考虑打 造体验式空 间,详细考 虑顾客的感 受
人流动线的构思
• 在货流动 线合理的 同时,在 人流动线 方面精心 构思。
建筑设计特点
• • • • • • • • • • ■■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特点: 内部中庭设计很有特色,采用 内部地面盆景绿化,而且中庭内 部立面设置空中绿化花池和水幕 处理,增加中庭空间的动态特征 中庭上空采用透明的天棚处理, 同时适度遮挡阳光直射,创造出 通透宜人的空间。 ■中庭主要通道采用曲线方式布 置,让顾客在中庭中方便购物。
秋天的六本木 新城
• 秋天到了,稻田中间 插着的老鹰吓跑了偷 吃水稻的麻雀,成熟 的水稻在微风中摇曳。 老师带着小学生来空 中花园劳动,看到成 熟的水稻,感受秋天 收获的喜悦。
不寂寞的冬天
• 冬天到了,周边 的树叶开始飘落, 六本木新城精心 选择的鲜花依旧 开放,让严冬里 的人们看到春天 的希望。
森大厦俱乐部
• 森大厦俱乐部位于森 大厦51层,目前拥有 2500名会员,汇聚了 各个领域的精英,从 欣赏音乐到葡萄酒会, 形式多样丰富了人们 的文化生活,增加了 六本木新城的活力。
日本购物中心产业研究报告4

日本购物中心产业研究报告日本购物中心产业沿革车站大楼、地下街的兴起符合日本购物中心协会定义的购物中心,包括有车站大楼、地下街。
这是日本独特的购物中心,事实上此类型购物中心正是日本购物中心先驱性的存在。
第一家车站大楼是购物中心产业发展的1950年,美国百货公司首次到郊外的购物中心出店,开始展开购物中心的「丰桥车站大楼」,当初被称为民众车站的的这个设施,在都市改造的意义下,有札幌、水户、京都、金泽、小仓等约60处,1971年以后由日本国铁出资的约有60家,光是1971年新设的部分,楼地板面积已达150万㎡。
民营化后为了消除国铁时代的亏损及扩张事业,活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铁路用地型购物中心开发持续在进行。
第一家地下街是1952年开发的「东京车站名店街(52家店)」,接着1957年「数寄屋桥中心」开幕,1963年「梅田地下街」在拥有260家专柜店铺下开店,现在有「全国地下街联合会」的组织,在与东京八重洲、新宿、横滨车站东、西口,名古屋车站前,荣、大阪梅田、难波、神户三之宫、福冈天神等周边设施之整体关连性上,发挥了转运站特有的功能。
郊外型购物中心的起源郊外型购物中心的起源要溯至1968年3月泉屋(IZUMIYA)在南海高野线的MOZU车站前开了「百舌鸟购物中心」,同年11月DAIEI也在寝屋川市开了DAIEI香里SHOPPER PLAZA ,两者虽在规模、内容等方面,并未引起全国性的关心,但却成为关西地方社区型购物中心急速发展的契机。
当时已经有以国内为对象的行销构想来规划购物中心开发的动向,1969年11 月,以正统专业开发商为志向的东神开发,在世田谷国道246号旁的多摩川边所开设的「玉川高岛屋购物中心」即为其例,也就是说,在事前进行周密的调查,决定一个符合地区的购物中心概念,配合汽车化的购物中心构造,首次以百货公司为核心店,追求都市感觉的高品味等意义上,被称为是「真正的购物中心时代的开幕」。
特别是藉斜坡道跨越国道,让车子停到别栋立体停车场的控制交通技法,以及在中庭设置装饰阶梯,可在活动时使用的构想,皆为过去购物中心所没有划期性尝试,可以说是后来带动日本购物中心发展的契机。
日本流通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日本流通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1.结构多元化:日本流通业结构多元化,包括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店、便利店、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
大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占据主导地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2.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流通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进行价格战、促销活动等以吸引消费者,但也导致利润下降。
传统商店数量减少,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3.人口结构变化: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家庭规模缩小,对商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对于食品和日用品等常规消费品需求相对稳定,而对于体验性产品和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
4.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本的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的便利性和价格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1.跨界合作: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各类企业开始进行跨界合作,加强市场竞争力。
例如,超市与便利店合作开设小型超市,百货商店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开设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中心。
2.强调创新与体验: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日本流通业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提供丰富的购物体验。
一些零售商会提供特色的购物活动,如体验式购物、娱乐设施等,以吸引消费者。
3.路边商店的回归:虽然大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但一些传统的路边商店也在逐渐回归。
这些小型商店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商品为特点,满足了一些消费者对于传统购物方式的需求。
4.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在日本流通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将更加便捷高效,消费者对于网购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总的来说,日本流通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个性化需求和新技术的影响。
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和合作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虽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传统商店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商品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日本流通业将继续朝着创新、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购物中心是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在商业领域的体现,这一业态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购物中心在其国内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
中日两国虽然在国土面积、收入水平方面相差较大,但在人口密度、城市发展及消费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务实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分析
日本的购物中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即二战之后的经济复苏期。
60年代末,从事食品和耐用商品销售的日用品卖场(General Merchandised Store)开始形成分支,从事购物中心的开发工作。
1969年,日本第一座大型的以百货公司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玉川高岛屋(Tamagawa Takashimaya)购物中心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开业。
以玉川高岛屋为代表,日本开始发展大型购物中心。
不过当时的购物中心理念仍未摆脱百货公司的思路,所提供的服务也较为有限并且集中。
在日本,城市中的火车站是货物储运中心和公众聚集场,而早期的购物中心大都以火车站为中心进行开发,因此在当时的购物中心是以市区内的购物中心为主。
20世纪70年代,伴随经济的腾飞,日本的购物中心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整个70年代日本新建的购物中心有502家,在80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626家。
从70年代开始,一些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将欧美购物中心的模式引入日本,而且此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小汽车,郊区住宅也发展起来,借助这个时机,日本郊区购物中心开始兴起。
日本购物中心阶段发展情况如图1-2所示。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以现存购物中心的数目为基础,有将近40%的购物中心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
90年代平均每年都有100多家购物中心兴建,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
2000年6月日本开始实行“大规模零售店选址法”(large-scale retail store location law),尽管大多数关于大型零售商店开设的限制性规定都已经取消,但在交通阻塞、交通安全、停车、噪声、废弃物、废气排放等环境品质方面却对购物中心进行了规范。
大型购物中心新开张数量在这个法律颁布实施之后较前几年有所减少。
2001年日本新开张的购物中心数只有37家,直到2004年以后,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才恢复到先前较为正常的水平。
从1992~2006年的具体情况如图1-3所示。
截至2006年末,日本全国共有购物中心2 759个,购物中心总面积为44 919 370平方米,其中总店铺面积为36 538 400平方米。
平均每个单体购物中心进驻商铺总数为48个,平均面积为16 281平方米。
可见,日本的购物中心主要还是以小型购物中心为主。
以2006年为例,当年日本新开业的购物中心一共有79家,其中体量小于10 00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有22家,10 000~30 000平方米之间的有33家,而体量超过30 000平方米的只有24家。
2006年日本购物中心的概况如表1-1所示。
从销售额水平分析,自1979年起日本购物中心的年销售总额就开始超过了一直保持强势地位的百货店。
此后,购物中心年销售额占当年零售总额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近些年来这一比例一直维持在20%左右。
具体情况如图1-4、图1-5所示。
表1-1 2006年日本购物中心的概况
购物中心总数
2 759
购物中心总面积
44 919 370平方米
购物中心总店铺面积
36 538 400平方米
单个购物中心平均面积
16 281平方米
单个购物中心平均店铺面积
13 243平方米
单个购物中心平均租户数
48
购物中心总销售额
268 306亿日元
单个购物中心平均销售额
97.25亿日元
平均每坪销售额
2 506千日元
此外,从2002年开始,都市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在日本开始有所回归。
尤其是在东京,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经济持续不景气,东京的地价开始下跌,因而吸引了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在市区兴建购物中心。
二、现状特征
与美国相比,日本地少人多,土地资源昂贵,因此土地利用率较高,购物中心也以多层为主,停车场配置率低,而美国则以大面积停车场和二层建筑为主。
但相对而言,日本公共交通便利,到购物中心的消费者也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从购物中心的地理位置分布分析,日本有超过一半的购物中心分布在郊外地域,此外还有26%的购物中心集中在中心地域,即市、区等商业机构比较集中的中心市、街地,包括大都市、中都市、小都市等,还有23%的购物中心分布在与中心区域相邻接的周边区域。
如图1-6所示。
从主力店的情况分析,日本购物中心的主力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百货商场、日用品卖场、超级市场、家居中心、折扣店和药店。
在日本,60%以上的购物中心只有一个主力店,主要是日用品卖场(GMS)或者从事食品销售的超级市场(SM)。
还有25%的购物中心没有主力店。
百货商场这一美国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在日本的购物中心却并不多,2004年日本2660家购物中心中只有112个购物中心有百货商场,所占比例为4.2%。
如图1-7所示。
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优势不仅体现在硬件设计上,其软件即公共服务也在细微之处体现着人性化。
号称代表日本商业地产新潮流的六本木新城为消费者提供的是家庭妇孺式的服务:医
疗设施、休息区、配钥匙、宠物寄存、免费托儿、妈妈俱乐部影院、为残疾人服务的轮椅电梯等,一应俱全。
此外,有些购物中心甚至连小小的试衣间里都能体现出服务的细致周到。
比如在试衣间里铺上厚厚的地毯,让顾客放心光脚进入,将鞋子摆放在试衣间门外,以防试穿裤子时裤子拖在地上弄脏。
还有的购物中心在下雨时会专门播放一种音乐,营业员一听就知道外面下雨了,就会给顾客递上一件遮雨的包装物,以免商品受损。
三、趋势表现
近些年来,日本部分购物中心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中获得发展优势,开始走主题特色的道路,主要表现在购物中心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与众不同的设计特点。
以Garden Walk为例,该购物中心是东京郊外的一个露天零售广场,其特色是以花为主题。
从它的花瓣形的商店屋顶到郁金香喷泉以及向日葵形的表演舞台,这个160 000平方英尺、设有56家商店的露天零售广场展示着华美的花的主题。
此外,在人行道上还有花形设计,而遍布整
个购物中心的是鲜花和山茱萸。
近些年来,日本的购物中心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进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其中定位为NSC(Neighborhood Shopping Center)的小区型购物中心正快速增加,成为近几年购物中心产业发展的主流之一。
其出现的原因在于早期因竞争关系,日本购物中心都走美式大型化路线,但由于投资和经营成本比较高,难以达到损益平衡,加上近年来大型店(GMS)的营运开始走下坡路,业者纷纷转型开设新形态的、规模较小的购物中心以贴近市场需求。
2005年,日本Chain Store Age杂志7月号公布了最佳十大购物中心名单,其中小区性的小型购物中心由于有地方特色、能满足商圈消费者需求,所占比例多达六成。
相对表现最差的十大购物中心排名中,多半是区域型大型购物中心。
鉴于此,日本伊藤荣堂宣布在未来五年内要盖60个NSC。
由此也可看出,日本的小区型购物中心方兴未艾。
此外,体现购物中心新型发展模式的lifestyle centers 近些年在日本也开始有了发展,该模式源于美国,一般位于市内(downtown),定位中高端,相比较大型的Mall而言,其市场半径要小,但是其服务的大都是较为富裕的人口,其建筑设计不再是封闭型的,而是低密度开放式的,以营造体验式的更加休闲、娱乐的消费环境。
在日本,Mitsui Fudosan已经开发了两家基于lifestyle centers概念的购物中心,分别是LALA Garden Tsukuba和LALA Terrace Minami Senju.,体现了购物中心这一业态在日本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