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志物引领下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

合集下载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标志物来选择和应用特定的治疗药物,以实现更精确、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这种治疗方法的发展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存机会。

肿瘤是一种复杂、异质性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往往不能完全根除肿瘤细胞,而且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副作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标志物,选择性地作用于这些标志物,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无法生存或增殖。

目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肿瘤发病机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标志物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可以作为治疗靶点的分子标志物,并研发了相应的靶向药物。

例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由于BCR-ABL融合基因的激活导致的肿瘤。

通过对BCR-ABL特异性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研发与应用,CML患者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一例子充分展示了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优势和独特性。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它可以更精确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作用,该治疗方法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可以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特定分子标志物选择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最后,由于肿瘤分子标志物通常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所以靶向治疗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肿瘤本身,还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然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某些标志物可能在不同患者中表达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找到更为普适的靶向标志物。

其次,药物的耐药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能力,一些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耐药现象。

肿瘤病理学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

肿瘤病理学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

肿瘤病理学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疾病的病因、发展机制和诊断治疗的科学。

在肿瘤病理学中,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子标志物分子标志物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基因、DNA 等物质,在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针对肿瘤病理学的分子标志物,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导致人体发生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与许多肿瘤相关的基因都有突变。

例如,P53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都有突变。

另外,EGFR基因的突变也与肺部癌症的发生有关。

2.表观遗传学变化表观遗传学变化是指不改变DNA序列但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的遗传学变化。

例如,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变化,许多癌症病人的基因组中都存在甲基化现象。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检测甲基化位点来预测肿瘤发生的风险。

3.蛋白质表达肿瘤病理学的研究人员也关注肿瘤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例如,在结直肠癌中,有一种叫做KRAS的蛋白质常常异常表达。

此外,HER2也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相关蛋白质。

通过对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确定肿瘤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内部或外部分子机制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不同,靶向治疗只对肿瘤细胞产生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靶向治疗方法:1.靶向蛋白质靶向蛋白质是指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的治疗方式。

例如,Herceptin就是一种常见的靶向蛋白质,能针对HER2蛋白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小分子靶向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是指体积小于1000道尔顿的化学药物,大部分可以靶向特定的蛋白酶或受体。

例如,吉非替尼就是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通过抑制BCR-ABL蛋白酶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法,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的PD-1和PD-L1信号通路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肺癌分子诊断标志物与个体化治疗

肺癌分子诊断标志物与个体化治疗

肺癌分子诊断标志物与个体化治疗一、肺癌分子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并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此去世。

由于早期肺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往往在晚期才发现罹患该病,导致治愈率大幅下降。

因此,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对于改善肺癌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是一类能够降解胶原纤维和其他基质组分的酶类蛋白,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MPs家族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一项新颖而可靠的肺癌诊断标志物。

MMPs家族成员主要包括MMP-1、MMP-2、MMP-9等,并且它们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

因此,检测患者血液和组织中MMPs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2. 微小RNA(microRNAs)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关键的基因调控分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s与肺癌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并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例如,某些特定miRNAs(如miR-21、miR-125b等)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被认为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而其他miRNAs(如let-7、miR-34家族等)则被发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因此,通过监测这些miRNAs在体液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以实现肺癌早期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

二、个体化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随着对肺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个体化治疗不断受到重视,并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

根据个体基因组分析结果,医生可以针对特定变异基因或蛋白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特异性作用于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课题申报书一、课题背景和意义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它的高发率和复发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且其治疗效果有限。

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难题,如高复发率、轻微效果以及有害的副作用等。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标志物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有望找到更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并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鉴于此,本课题旨在探索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内容和目标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膀胱癌的常见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情况,探究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2. 探索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发新的早期诊断方法。

3. 研究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机制,并分析其对膀胱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4. 验证膀胱癌分子标志物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该课题的目标是:1. 筛选出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深入研究其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建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模型,并验证其对膀胱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3. 发现膀胱癌分子标志物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样本收集与分析:收集大量膀胱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检测常见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情况。

2. 分子标志物筛选和验证:通过高通量技术如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筛选出可能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异常表达。

3. 多组学综合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筛选出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多组学综合分析,确定其与膀胱癌的关联性。

4. 靶向治疗机制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机制,探究其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癌症治疗的新视野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

癌症治疗的新视野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

癌症治疗的新视野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癌症治疗的新视野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癌症治疗的新视野逐渐展现。

针对恶性肿瘤,研究者们不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最新进展,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带来一丝曙光。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几个重要进展。

一、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是近年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最为突出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如PD-1和CTLA-4等抑制剂。

这些抑制剂能够阻断免疫检查点的信号通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增强抗癌效果。

此外,在免疫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CAR-T 细胞疗法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其携带靶向癌细胞的受体,再将其输注回患者体内,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杀死。

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诞生,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一技术能够准确修改细胞中的基因序列,修复或剔除致病基因,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针对癌细胞中的关键基因进行编辑,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特异性。

通过编辑免疫细胞上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肿瘤效果。

三、靶向治疗的发展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药物靶向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法。

在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许多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特定的突变或异常表达。

根据这些异常表达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者们可以设计出相应的靶向药物,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例如,靶向治疗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针对其他恶性肿瘤领域,研究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靶点,并研制相应的靶向药物,以提高疗效。

四、液体活检的应用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产生着严重的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对肺癌的治愈率却并不理想。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展,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一些与肺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不仅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还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许多基因和信号通路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失控增殖、转移和耐药等病理特征。

这些异常变化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标志物来实现。

分子标志物是指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具体分子,在肺癌中,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包括EGFR、ALK、ROS1、KRAS等。

EGFR是肺癌中最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它的过度活化与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

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肺癌临床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奥妙曲星(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通过抑制EGFR的活化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但是,EGFR突变及抑制剂的耐药性依然是限制该治疗策略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比之下,ALK、ROS1基因的突变在肺癌中较为罕见,但其作为靶向治疗的第二候选标志物备受关注。

针对ALK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和阿雷替尼(Alectinib)以及针对ROS1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盖洛替尼(Entrectinib)等已经在治疗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并已经获得了肺癌患者的广泛应用。

此外,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KRAS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侵袭和耐药性密切相关。

然而,KRAS基因突变的药物靶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肺癌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难题。

虽然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KRAS抑制剂,但研究者们通过寻找KRAS突变介导的下游靶向信号通路,如MEK和PI3K等,已取得某种程度上的治疗效果。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研究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研究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研究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这些方法并不总是有效,且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了一些肺癌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并通过靶向治疗来对这些分子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肺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肺癌的分子标志物可以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患者的疗效。

通过对肺癌组织或体液中的分子进行检测,可以筛查出一些与肺癌相关的特异性分子。

例如,肺癌特异性抗原(LCAM)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肺癌标志物,其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判断肺癌的存在与否。

除了肿瘤细胞自身的分子标志物外,一些影响肺癌进展和转移的分子,如血管生成因子、转移相关蛋白等,也成为研究热点。

二、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药物来干预肿瘤的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靶向作用,选择性地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在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中,EGFR靶向药物是最广泛研究的一类。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与肺癌高度相关的膜受体,其激活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靶向EGFR 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和埃洛替尼,可以选择性地与EGFR结合,抑制其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蔓延。

三、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的关系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存在密切的联系。

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采用能够识别EGFR突变的分子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是否对EGFR靶向药物敏感,从而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一些耐药相关基因,如KRAS、BRAF等,可以帮助预测患者对靶向治疗的耐药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治疗反应不良。

四、肺癌的挑战与前景尽管通过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91% 的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和 69% 的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表达 B7-H4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更有意义的是高级别浆液性癌 中 B7-H4 蛋白的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肿 瘤 转 移 密 切 相 关(均 P<0.05)[13,15]。 但 是 B7-H4 在 浆 液 性、子 宫 内膜样和透明细胞卵巢癌中的一致过表达,在粘液性卵巢癌中呈 现出低表达或者不表达 [15]。据临床经验,B7-H4 联合 CA125 使 用时,检测疾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显著增加,预示着联合使用肿 瘤标志物的必要性 [16]。 1.5 其他标志物
值 <90.7 表现出高特异性,可能为卵巢粘液癌提供优越的标记,特 别是对于晚期(II-V)疾病 [10]。 1.4 共 刺 激 分 子 B7 同 源 体 4(B7 homologous body 4,B7H4)
共刺激分子 B7 同源体 4(B7-H4)是一组细胞膜结合蛋白, 与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应答 [13]。其被认为是通过抑制 T
细胞和 NK 细胞的活化来介导“免疫逃逸”,经常在各种肿瘤细胞 内过表达,其中就包括卵巢癌细胞 [14]。Liang L 等学者研究表明,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7KY050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郭俊英(1994-),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 :免疫学,桂林医学院。 通讯作者 * :廖沁园(1987-),女,江西宜春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 究方向 :免疫学,桂林医学院。
对原发性卵巢粘液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卵 巢粘液癌的 67-85% 为 CEA 阳性 [10]。由于 CEA 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 38.78% 和 88.5%,因此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有更 佳效果 [11]。先前已有人提出 CA125/CEA 比值(CCR)可能区分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ndetanib (2006 MTC )
Sunitinib(Sutent ) (2006 Rcc GIST)
Rituximab(1996 NHL) Zavalin(2002 NHL) Baxxar(2003)
4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找到正常细胞与 癌细胞之间的生 化与分子差异作 为靶点
癌基因、抑癌基因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肿瘤血管生成因子 蛋白激酶及信号传导通路 法尼基蛋白转移酶 端粒及端粒酶 DNA 拓扑异构酶 泛素化途径调控因子 DNA引物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
2
细胞毒药物: 依赖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生长、修复、死
亡的动力学间的差异来杀伤肿瘤细胞,选择性差。
靶向治疗:具有针对致癌机制,直接攻击致癌病 因,选择性强。
protein Cytoplasm DNA mRNA Antisense DNA
3
分子靶点药物与实体瘤(已上市)
靶点
Angiogenesis
EGFR/ HER2
8
小分子靶向药物
作用于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或蛋白质的化 合物; 目前于肿瘤治疗的小分子化合物多数是一些酶的抑制剂, 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抑制剂、分裂激酶 功能域受体酪氨酸激酶亚群抑制剂、多重亚群的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等。 小分子化合物是在细胞膜内发生作用,通过抑制酪氨酸酶 磷酸化,阻断信号传道,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67
66
34
(Blanke et al)
GIST的突变类型与 患者对格列卫治疗的反应
(1)KIT外显子11突变患者:受益 率(SD+PR)>90%, 其中PR为 87%
分子标志物引领下的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
2012
WHO 2000年
全球新诊断癌症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1000万人 530万人 470万人
预计2020年
全球癌症生存者 全球年新发病率
发展中国家占 全球年死亡患者
发展中国家占
3000万人 1530万人 930万人(61%) 980万人 670万人(68%)
激酶区
PATP PPP
伊马替尼
表达
10
GIST中 KIT 和 PDGFRA 突变
KIT
PDGFRA
外显子 9 (11%)
外显子 11 (67.5%) 外显子 13 (0.9%)
外显子 17 (0.5%)
79.9%Kit突变, 7.5%PDGFRA突变。 总突变率: 87.4%
细胞膜 外显子 12 (0.9%) 外显子 14 (0.3%)
5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设计理想的靶向抗肿瘤药物 *与靶分子高特异结合; *高亲合力; *分子量小易在瘤组织内通透; *稳定的分子化学结构,有利用于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与治疗对象有生物同源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宿主的异种蛋白反应等。
由于大部分分子靶向药物仅是使肿瘤处于控制状态,并不根治肿瘤,这就 更要求靶向药物必须联合各种不同疗法,取长补短,用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Demetri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7:472.
von Mehren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2002;21:403a. Abstract 16081.2
Blanke et al. ASCO 2004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 Abstract 2.
9
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作用机制
伊马替尼占据了ATP在 KIT激酶区的结合位点 从而阻止了底物磷酸 化及信号转导 信号缺失抑制了细胞 的增殖和存活
Savage and Antman. N Engl J Med. 2002;346:683. Scheijen and Griffin. Oncogene. 2002;21:3314.
6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类
按药物本身性质特点主要分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 合物。
单抗类分子靶向药物常用的有:Rituximab、Herceptin、 IMC-Erbitux和Avastin等
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Glivec、Iressa、Tarceva、 sorafenib、sutent等
7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面临的挑战
Bcr-Abl RAF/MEK/ERK /VEGF /PDGF EGFR/VEGFR/RET
VEGF-R1-/PDGFR-β /KIT/FLT-3/RET MEK CD20
药物
Endostatin (2006 NSCLC CHN) Bevacizumab (2004 CRC) Gefitinib (2003 NSCLC)Erlotinib (2004 NSCLC ) Trastuzumab(1998 bc) Cetuximab ( 2004 CRC 06 SCCHN ) Glivec(2002 CML, GIST) Sorafenib (2005 RCC)
细胞质 外显子 18 (6.3%)
Heinrich et al. Hum Pathol. 2002;33:484.
11
Corless et al. Proc Am Assoc Cancer Res. 2003;44. Abstract R4447.
伊马替尼治疗GIST:
随着时间的进展肿瘤缓解的不断改善
确认的客观缓解率
400 mg/d (n=73)
% 患者
70
600 mg/d (n=74)源自626560
58
50
49 43
40
33
30
20
10
0
7
9
15
(Imatinib mesylate
(Demetri et al)
(von Mehren et al)
处方信息)
格列卫® (伊马替尼) 处方信息
中位随访时间 (月)
如何提高现有分子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并挖掘已有的分子靶向 药物的潜能? 如何建立精确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降低治疗临床费用? 肿瘤组织一开始可能源于单一基因突变,但随着肿瘤生长, 可能带来新的基因突变。而单一靶向药物仅能阻止一小部分 肿瘤细胞增殖,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时去除多种关键的异常基 因。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源性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 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的HAM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 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