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黄山奇石的认识。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三、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对黄山奇石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详细介绍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分享自己心中的黄山奇石。

5. 朗读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黄山奇石的名称和形状。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黄山奇石,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书写课后练习,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3. 课文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表演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剧道具。

4. 相关背景音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气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气球的喜爱和美好回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何感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亲情关爱。

(2)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抄写生字词。

2. 运用生字词造句。

3. 设计气球,展示自己的创意。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同步教案五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同步教案五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同步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欢乐的泼水节》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生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仙桃”“仙人的脚踪”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和阅读,了解黄山的奇石特点。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石的奇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插图3. 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黄山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如“仙桃”“仙人的脚踪”。

(3)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了解黄山石的奇特点。

(2)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石奇特点的理解。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课文。

5. 小结与作业(2)学生回家后,用“仙桃”“仙人的脚踪”造句,并家长签字。

六、教学步骤1. 熟读成诵:学生在课堂上多次朗读,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黄山石的奇特之美,并在课后将课文熟读成诵。

2. 学习生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词,老师出示生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对一些重点生词如“仙桃”“仙人的脚踪”进行解释和造句练习。

3. 理解内容: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描述,了解黄山石的奇特点,如形状各异、神奇美丽等,学生分享自己对黄山石奇特点的理解。

4. 品词析句: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理解其意义和表达效果,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5. 有感情地朗读:老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表达出黄山石的奇特之美,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个别朗读。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风》是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

虽然全诗没有一个“风”字,但这首诗通过二十几个字就写出了,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识字4个,写字4个;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字4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先来猜个谜语。

师: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走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它是谁了吗?生:它是风。

师: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

(板书课题)(教学一开始,老师便用谜语的形式将古诗的内容展现给孩子们,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猜谜中感知了古诗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师:想读读吗?那就打开书第70页,自己读读吧。

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1:我认识了“解”,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解”。

生2:我问老师认识了“竹竿”的“竿”。

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生:想。

师: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生1:我想请老师和我一起读“解”。

师生:“解”。

师:我读得对吗?生:对。

师:谢谢你。

生2:我想请我的好朋友跟我读“斜”生2、3:“斜”。

(放手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旨在培养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进行识字。

识字中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有些学生拿着自己的书问别人,还有的主动帮助同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目标】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身的家乡。

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

(揭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请大家自身朗读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不要加字,减字)自身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身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⑴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和“环”的介音。

⑵看图识词:在同学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请4个同学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同学评议、协助正音。

⑶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局部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⑴指名读。

⑵集体评议。

⑶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在同学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同学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①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②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③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④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

(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窗前的气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和珍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合作学习法: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情景,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气球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它让主人公感到快乐?(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讨论。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公开课守株待兔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公开课守株待兔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公开课守株待兔9篇公开课守株待兔 1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6个字,会写5个字。

2、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了水滴石穿这个寓言,谁能说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两则》,看看这则寓言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字宝宝并记一记。

2、学习生字(1)小老师教读本课生字,提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小火车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抽生指出生字的大写字母、部首、剩余笔画。

(4)观察生字,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小黑板上描红。

(5)齐读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

(2)理解句子①抽生回答②出示句子: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种田了,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边等待,希望一只接一只的野兔又撞死在这里。

③齐读句子,思考“这里”指的是哪里?④“守株待兔”这四个字的意思就藏在这句话里,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请一个孩子发言。

⑤想象:农夫在这里等待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⑥感情读句子,抽读、范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1、种田人怎么会天天想捡野兔呢?这只野兔又是从哪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2自然段。

2、全班读,思考:野兔怎么来的?(1)给“窜”换词。

(2)“竟”是什么意思?3、看到这意外的收获,农夫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勾画他的内心想法。

4、抽读,出示句子:我一点力气没花就得到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要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事情,那该多好啊!(1)齐读,哪些词语该重读,为什么?(2)默读句子,想一想,农夫的心情怎样?做上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朗读
看幻灯思考问题
指名说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指名说
学生读文
在读中体会“入诗入画”
学生说
交流
复习生词
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势险峻造型奇特
绕着山峰转,清,静
入诗入画
(一)学生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
2.看幻灯片,理解“溪水环绕,弯曲回转。”
(二)学习第二段
1.请生读第二小节。(看幻灯片)
2.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什么?
(山有各种各样的)
鼓励学生用“有的像“说话,可以用书上的句子
也可以自己想像。
3.请一位同学介绍大王峰,大家说说它险在哪里?
4.指导朗读,读出险的感觉。“最险“是重点。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
美丽的武夷山
教学课时
1
备课教师
田建飞
教学目标
1、朗读,让学生感受武夷山的美,体会那种“入诗入画”的感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2、难点通过学习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第三段
1.看幻灯片(溪水绕着山、两岸山倒映在溪水中)
2.第一句:九曲溪的来历。
第二句:溪水很清,指导读得轻柔。
第三句:溪水很静,指导读出轻柔、美丽的感觉。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小节。
2.看幻灯片,想一想:为什么游武夷山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4.激趣:同学们觉得武夷山美吗?你们想不想也到武夷山去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小节,一同来感受一下吧!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昨天,老师带大家去山里玩了玩,今天我们再去一座美丽的山,就是(武夷山)。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
你们知道武夷山在哪里吗?(福建省西北部)你从哪里知道的?
四、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武夷北部小溪山势险峻造型竹笋景色古朴竹筏缓缓徐徐福建绕着通向山顶安静感觉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仔细听老师介绍
师生一起读课题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听并思考
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学生读文
学生读文理解句子
学生读文
学生仔细观察
指名说
小组讨论
指名说
指名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