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积弊

合集下载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合理分配权力,实现权力制衡
明确校长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校长有足够的权力来管理学校 建立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加强监督机制,确保校长的权力不被滥用 建立校长考核评价体系,对校长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加强民主参与,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 设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建立校长与教师、家长定期沟通机制,听取意见和建议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正性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 在的问题与完善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 完善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措施
完善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意义
校长负责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校长权力过大,缺乏制约
校长决策过程不透明,容易产 生腐败
校长对学校事务的干预过多, 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校长对学校资源的分配不公, 容易引发矛盾
提高校长管理能力:校长负责制可 以激发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 高其管理能力和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校长负责制可以促 使校长更加关注教育教学质量,提 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校长负责制可以 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 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自主发展。
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校长负责制可以更好地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校长负责制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长负责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校长负责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推进行之中,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校长负责制的实行也是不断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已被多数地区所推行。

而在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其所带来的利弊影响也是备受讨论的问题。

本文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及适用条件,以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二、校长负责制的理论校长负责制是指由校长对本校管理工作全权负责的一种管理体制,其核心思想是“校长负责,全员治校”。

推行校长负责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1.校长负责制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对学校进行全面的管理与领导,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实现全员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保证学校教学质量。

此外,在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有利于学校管理层的选拔和晋升,也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

2.校长负责制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实行校长负责制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校长负责制鼓励校长主动担负起积极推进学校发展的职责,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也将积极响应,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虽然推行校长负责制在教育教学领域上有很多优势和益处,但是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校长的能力和素质受到重视,但却忽略了其他教育管理人员的作用实行校长负责制降低了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地位和促使其追求更高素质的倾向。

但事实上,在一个学校中正常的发展需要多种角色的共同合作共同发挥作用。

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专业性极强,对于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特长的要求也非常高。

2.可能会导致校长垄断学校的管理权力推行校长负责制后,很可能会出现“校长不问教务、教务不问师资、师资不问学生”的现象,而校长会独揽大部分的权力,导致学校管理层的内部分离,垃圾分配与问题解决能力不足。

3.学生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下,学生的权益保障机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完整)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完整)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问题,甚至与实施的初衷相违背,大大影响了学校管理质量、教育教学及学校的声誉。

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校长负责制的弊端分析 1.校长无责可负一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没有真正放权,校长负责制只流于形式。

以校长决策权为例,校长拥有决策权是指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校长有最后的决定权。

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会越俎代庖,千方百计地制衡校长决策权。

长期以往,必将导致相当一部分校长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切以上级部门的安排为准。

2.校长负责的异化校长负责制的异化现象是指校长专权制、家长制,在学校里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导致一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

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认为这就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只要在听命于他的范围内行事即可。

也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明知存在这种情况,但是碍于“是否违反政策”、“是否会影响校长积极性的发挥”等问题而听之任之,所有这一切实质上助长了校长的独断专行。

3.校长负不起责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制度,校长拥有与责任想对应的较大的权力,同时校长必须有相对应的较高的素质。

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在急剧变化的今日,校长往往还处在一种茫然、无动于衷的状态,校本管理难以实现,课程改革难以进行,素质教育难以展开,无不与校长自身的素质有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校长专业知识缺乏;(2)校长管理模式还处在经验型阶段;(3)校长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薄弱;(4)由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责任不明确,导致校长忙于具体事务,忙于会议,同时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处于松散状态,校长很难在培训中有质的飞跃;(5)由于工作压力过重,校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动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现校长倦怠现象。

浅析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缺陷及对策分析1

浅析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缺陷及对策分析1

浅析我国现行校长负责制的缺陷及对策姓名:杨明瑞学号:20085153029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班指导教师:张莉娜职称:讲师摘要:校长负责制是目前我国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的实行克服了以往校内领导体制的诸多弊端,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由于教育法制的缺失、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僵化、以及经济方面的制约,校长负责制陷入了困境。

要让校长的责权利相对应,就需要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保证校长的权力,促进校长负责制的落实。

关键词:校长负责制;缺陷;对策分析Abstract: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s the leading system of campus, the Preside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previous school leadership to overcome the defects in the system but with practice, becaus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education, the lack of educati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economic rigid restriction, the Presid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was in trouble. To let the headmaster's ZeQuanLi corresponds, needs to transform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to speed up the education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guarantee the power of the President,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sident responsibility.KeyWords:The principal of the system; Defect; Countermeasure analysis一、校长负责制的含义与内容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心机制。

浅谈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浅谈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浅谈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彭援援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逐渐实行了校长负责制。

这一举措大大地提高了中小学的办学效益。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校长负责制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部分校长素养不高、校长责任与权力界定不明确、民主监督制度不完善等等。

我们只有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问题对策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作为学校行政的总负责人,需要对学校的工作全面负责。

校长一方面需要处理好同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处理好“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和教职工民主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体而言,校长负责制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1.少数中小学校长个人自身的问题。

这主要指校长在办学观念、工作重点等方面出现错位。

有些中小学校长事业心不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有些中小学校长对学校工作管得过细,忙于应付各种繁锁的事务,不能将精力集中在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上。

2.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和教职工民主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尽合理。

例如,一些中小学出现校长专权的局面。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校长手中无权的状况。

从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所赋予的管理权限看,校长可以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目标,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并承担全面的职责。

但是,由于党组织的政治作用发挥不力、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等原因,使得校长的权力缺乏有力的监督,从而导致有些学校的校长负责制演变为校长专制,学校大小事务由校长一人说了算,从而歪曲了“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内涵,制约着校长负责制优势的发挥。

3.关于校长负责制具体内容的相关界定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为校长的权力、责__________任和利益具有模糊性。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摘要】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对于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权力过于集中、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

建立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在于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加强对校长的评价制度,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为了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可以从规范权力运行、健全评价机制、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着手。

加强对校长的评价制度也是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

未来我们期待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能够不断进步,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建立,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必要性,不足之处,路径,提升,水平,途径,加强,评价制度,意义,推动,教育发展,展望。

1. 引言1.1 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运行和发展方向。

一个优秀的校长能够带领学校迅速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建立健全的校长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机制,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对提升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长管理制度的健全也能够有效规范校长的行为,提升其责任心和使命感,避免出现不当行为和管理失误,确保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良好的校长管理制度也能够激励校长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2 国内外校长管理制度的比较国内外校长管理制度的比较是本文引言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比较国内外校长管理制度的不同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完善我国校长管理制度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6页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6页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问题,甚至与实施的初衷相违背,大大影响了学校管理质量、教育教学及学校的声誉。

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校长负责制的弊端分析1.校长无责可负一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没有真正放权,校长负责制只流于形式。

以校长决策权为例,校长拥有决策权是指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校长有最后的决定权。

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会越俎代庖,千方百计地制衡校长决策权。

长期以往,必将导致相当一部分校长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切以上级部门的安排为准。

2.校长负责的异化校长负责制的异化现象是指校长专权制、家长制,在学校里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导致一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

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认为这就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只要在听命于他的范围内行事即可。

也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明知存在这种情况,但是碍于“是否违反政策”、“是否会影响校长积极性的发挥”等问题而听之任之,所有这一切实质上助长了校长的独断专行。

3.校长负不起责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制度,校长拥有与责任想对应的较大的权力,同时校长必须有相对应的较高的素质。

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在急剧变化的今日,校长往往还处在一种茫然、无动于衷的状态,校本管理难以实现,课程改革难以进行,素质教育难以展开,无不与校长自身的素质有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校长专业知识缺乏;(2)校长管理模式还处在经验型阶段;(3)校长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薄弱;(4)由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责任不明确,导致校长忙于具体事务,忙于会议,同时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处于松散状态,校长很难在培训中有质的飞跃;(5)由于工作压力过重,校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动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现校长倦怠现象。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越来越广泛地被提出并实施。

此举旨在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教学进步和学校经济自主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这种模式也面临一系列利弊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校长负责制的利与弊,并分析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校长负责制的利:1.提升管理效率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好处之一是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校长将成为学校的最高领导,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并担负起贯彻执行教育部门政策的责任。

由于校长在校园工作中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其行动、决策和指示将会更为高效。

2.促进教学进步校长负责制还能够促进教学进步。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校长将会有更多的自由度来制定学校的教育目标,并通过合理分配资源以最大化学校的教育效能。

此外,由于校长是学校最高领导,他们有权威地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多多实践教学探索,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学校经济自主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校长负责制也允许学校在经济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该管理模式可以为学校企业化经营提供支持,使学校拥有更大的财务和人员自主决策权。

此外,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效益。

校长负责制的弊:1.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弊端之一是可能造成资源分配不均现象。

校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制定学校目标和教育管理计划,会导致学校资源优先分配给他们所重视的领域。

这使刚入职的老师和其它教育管理人员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最终会导致内部矛盾的加剧。

2.加大了校长的压力校长负责制还会给校长带来更大的压力。

同时承担学校的全面领导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责任需要校长具备高度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这个责任的扛起和工作的重担是非常巨大的,同时,这也会给校长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不利于学校长期稳定发展实行校长负责制还可能使学校无法长期稳定发展。

校长作为学校最高领导,如果他们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一系列影响,从而影响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改造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积弊
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

”校长负责制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

1995年9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从法律上确立了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和内容
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明确校长在学校的法人代表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应具有以下权力:(1)决策指挥权。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对本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进行决策和统一指挥。

(2)干部任免权。

在认真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与学校党组织共同考察、讨论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可提名、任免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经党组织讨论研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

(3)学校改革权。

校长有权根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等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但改革方案和措施需经过学校党组织的讨论,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由校长组织实施。

(4)教职工奖惩权。

校长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教职工进行奖惩。

对教职工的重大奖励或行政处分需听取学校党组织和工会的意见,按有关规定,报上级教育部门批准。

(5)经费和固定资产使用权。

校长有权按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合理支配、使用教学经费、校舍和仪器设备。

保证校长实施以上权力,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前提。

二、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积极作用
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利于推行岗位责任制。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管理学校的责任及相应的职权集于校长一身,有利于学校行政工作的统一指挥,有利于建立层层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人浮于事、职责不清、赏罚不明、效率低下的状况,从而提高学校行政工作的效能。

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由校长主持,按照程序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决策方案,经校长办公会或行政办公会认真讨论研究,再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最后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

在决策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党组织的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

三、实行校长负责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总体规划,重视内部改革,忽视外部环境改革,因此形成校长负责制难以推行的尴尬局面。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做到内外结合,综合配套。

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是政府行为,只有强化政府改革意识,政府简政放权,扩大学校自主权,才能取代显著成效。

例如学校教师严重超编、经济利益平均分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来源于国家的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要改革必须从政府着手,内外结合,方能奏效。

2.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党政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首先要强调分工,明确划分党政职能,这是
理顺党政关系的前提。

其次注重合作,党政虽职能不同,但目标都是办好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必须保证党组织下列权力的有效实施:(1)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2)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系,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领导;(4)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学校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5)加强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众团体的领导;(6)做好统战和知识分子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

3.正确处理校长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高度的集中制,如果缺乏坚实的民主基础,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和健全学校的民主制。

实践证明,教代会是教职员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是教职工发扬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

为此实行校长负责制,必须保证教代会行使如下职权:(1)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学年财政预决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重大改革方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2)审查通过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学校岗位责任制改革方案、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教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3)审议决定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4)评议监督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并提出奖惩建议。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更须真心实意倚靠教代会,使教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管理,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处理好校长和教代会的关键所在。

4.切实建立制约机制
各地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改革过程中,十分重视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校长,但是对于切实建立制约机制重视不够。

对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必须实行内外双重制约机制。

外部制约机制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政策法规制约,即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强化执行执法功能,规范和约束学校行为;二是宏观调控制约,即上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全面规划教育发展规模,调整教育结构,调配人力、财力、物力,使学校纳入到教育宏观运行的轨道;三是督导评价制约,即上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方针制定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进行单项或综合性评价,以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全面贯彻执行。

学校内部制约机制是学校自主精神的体现,对自身行为制约更为直接、及时、有效。

完善学校内部制约机制的途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组织监督机制;二是教代会民主制约;三是责任制约;四是考评与奖惩制约;五是校长自律制约。

只有将这些做法形成制度,才能形成内外结合的制约机制。

这是校长负责制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5.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实行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管理学校的权力,这对校长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校长应努力做到:(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2)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力量;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3)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求实精神,勇于将自己的办学思想付诸实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4)有创新意识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抓住机遇,并勇于承担风险;(5)善于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获取、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6)有自觉培养公正廉洁、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尊重他人、虚心学习的优良作风。

因此,实行校长负责制只有形成内外结合、综合配套、强化制约、总体设计的改革体制,才能将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