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第三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二、科普教育功能 三、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运动功能 四、文化旅游功能
第三节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国家分类标准:5亚类,37个基本类型: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7个基本类型) AB 沉积与构造 (7个基本类型)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 14个基本类型) AD 自然变动遗迹 (7个基本类型) AE 岛礁 (2个基本类型)
2、内用力作用:内力作用,地球内部能量如: 热能、压力等所产生的作用。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的热能、地球 自转的旋转能、重力能。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 地震。
(例如:喜马拉雅山、腾冲火山、叠溪地震湖)
3、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太阳能所引起。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引起地壳表面的的物质(矿物、岩石)不断破碎、分解、 迁移、沉积。 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成岩作用。(喀斯特地貌)
3、孤峰:
孤峰是耸立在溶蚀平原上的孤 立石灰岩山峰,是喀斯特地貌发 育晚期的产物。
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热带峰林景 观。
峰丛、峰林、孤峰形成示意图
桂林山水—峰丛、峰林
平地涌千峰
象鼻山
4、天生桥: 天生桥是古地下河道随地壳上升后崩塌所残存的遗迹,看起来像一
座跨越峡谷的石桥。
5、边石堤: 边石堤是指发育在溶洞底部或山坡、谷底的堤状石灰华,由碳酸钙沉积所形成。 香格里拉白水台
第三节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一、地质过程形迹:断层景观旅游资源、节理与褶皱景观旅 游资源等。
二、山体、石体与峡谷: 1、山体: 名山特点: 1)名山是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实体; 2)名山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3)名山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 4)名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体;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一)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则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地文景观物象.(二)地文景观形成与地质作用地文景观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地球自形成以来,从未停止其变化和发展,今天所看到的地球,不过是它的全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地壳,既受到地球自身发展的作用而引起变化,又受到地球以外的力量作用而引起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讲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其实,所谓"稳"和"坚"都是相对的,不稳和不坚才是绝对的.可以说,地球上没有一种岩石,构造,地貌是固定不变而仍然保持其形成时的面貌.所谓"沧海桑田"正是对这种巨大变化的描述.这种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两种: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1,内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1)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可相互转化.大地从来没有安静过,但人们平时却并不感觉到这点.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说:"地球的变化同我们短暂的生命相比,是很缓慢的,因此,简直注意不到它的变化."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我们有可能依靠精密的仪器,测量出地面起伏的微小变化.测量的结果证实了地壳既有升降运动,还存在着大规模的水平方向的运动.例如从晚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山从古地中海升起,上升幅度达七八千米,而同一时间,江汉平原地区却表现为缓慢下降,沉积了近一千米厚的沉积层.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红海和亚丁湾两侧的海岸极其相似,简直可以吻合起来.据测量,红海正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加宽着.从东非大裂谷在2500万年前形成至今,裂谷的宽度平均已扩展了65千米.如果我们把东非大裂谷加宽的速度定为每年1厘米的话,再过5000万年以后,裂谷的宽度就是565千米.裂谷以东的大片土地,就跟非洲大陆分离了.(2)岩浆活动岩浆是地壳深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硅酸岩熔融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岩浆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称为岩浆侵入活动.岩浆上升到地壳一定位置未达地表就冷凝成岩,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地面,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3)变质作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当所处的环境改变时,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以建立新环境下新的平衡,这样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中,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矿物重结晶,使颗粒变粗和增强物质的活动性,也使原来的矿物发生分解或化合,形成新的矿物.除温度外,压力也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由岩浆中分泌出来的气水溶液(热液),当其在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渗流时,可将某些组分带入或带出,从而形成新矿物,使岩石发生变质.当然,温度,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均属外因,原岩的成分和性质则是变质的内在因素.人们喜爱的首饰中的红宝石和蓝宝石,是色彩美丽而透明的刚玉矿物,它主要是在高温和富铝缺硅条件下形成的变质矿物.(4)地震地震是大地的快速震动,属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2,外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所引起.它使地壳表面各种物质成分不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地壳表面削高填低趋于夷平.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十分普遍,地表的岩石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这种作用.即使像花岗岩,大理岩等算是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仍然不免遭到破坏.不同种类的岩石,风化速率各不相同.岩性常是造成风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矿物成分复杂的岩石,因各矿物的抗风化力强弱不一,所以比矿物成分单一的岩石易风化;通常深色的矿物吸热多且快,因此含深色矿物多的岩石也相对易风化;矿物颗粒细小且呈等粒状结构的岩石,比粗粒状的和斑状的岩石抗风化的能力要强.除岩性外,岩石所处环境温度条件和水分状况是影响风化强度的基本控制因子.据记载,我国汉朝的虞翊,在甘肃南部疏竣河道时,曾将堵塞江中的礁石用柴烧得滚烫,后再"以水灌之,石皆罅裂."说明古人对岩石因冷热变化而破裂是早有认识的.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等的破坏作用,称为剥蚀作用.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在自然界的各种剥蚀动力中,河流的侵蚀作用是一种最广泛,最强烈的作用.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变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一般地说,大的石块,流水不易搬运,往往堆积在河流上游或就地堆积,小的砂粒就远离"家乡",沉积到河流下游.因此在一条没有支流或没有较大支流汇入的河流中,从上游到下游,会出现沉积物按大小,轻重不同呈带状分布的现象.在同一地点,沉积物从下到上也会出现不同大小和轻重颗粒的分选现象.同样的道理,一般在海洋近岸带沉积较粗粒碎屑,一些较细颗粒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离海岸较远的地区.在近岸带沉积的砾和砂,经海浪的长期作用及颗粒间的互相摩擦和碰撞,亦具有良好的磨圆度.风力搬运的沉积物,也具明显的分选性,在顺风方向上的分布具有粗细明显的分带现象.至于可溶物质及肢体物质的搬运,在一定条件下(浓度达到过饱和,不同电荷的中和等)会沉淀析出,形成盐类沉积物或铁,锰,硅等胶体物质的沉积.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当达到过饱和状态时,会析离出来形成地下水化学沉积物.3,地质作用与地文景观的形成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及起伏状况,也称地形.而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是在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共同塑造而成的.内营力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大的基本构造形态,增加了地表的高差起伏.而外营力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过程对高起的地表进行夷平,对凹陷的盆地进行填高,总的趋势是削高填低,减少地表的起伏,使地表趋于和缓.伴随着地貌起伏形态的形成,其他的地文景观现象也随之出现.如隆起的山脉地区往往出现断裂,节理,褶曲等地质构造形迹,并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发生;而相对沉陷地区堆积深厚的地层,富含动植物化石.沉陷作用甚至可以导致海侵现象,使原来的沿海丘陵变为岸外岛屿.风,水流等外营力的侵蚀,堆积作用可形成独特的蚀余地貌(残留下的地貌),沙石堆积地貌,在一定岩石岩性的配合下可形成独特的象形山石地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岩溶作用,重力崩塌以及地面塌陷作用下,可发育成各种洞穴,天坑等自然奇观.因此,内力的隆起和外力的剥蚀,内力的下沉和外力的堆积,总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协调发展的.二,地质地貌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一)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除气象气候等自然旅游资源之外,绝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均有赖于地质地貌条件与环境.例如:若没有构造节理强烈发育的花岗岩及其地貌,也就没有黄山的怪石和温泉;如没有地壳变动的断块隆起,就无法形成雄伟,奇险的泰山,华山,庐山等山地景观;假使没有地壳变动的构造断陷,也就不可能产生青海湖,鄱阳湖,贝加尔湖等断陷湖泊旅游区.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武陵峰林,长江三峡,天涯海角,黄果瀑布,钱塘涌潮,济南泉水,五大连池等我国誉满全球的旅游区,都与该地的地质地貌条件联系在一起. (二)地质地貌条件直接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随着科学文化的提高与发展,旅游者已不光满足单纯的观赏与游览,以求知,科学考察等为目标的旅游活动日益增多.大量地质,地貌现象吸引着众多游客,为旅游业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如云南路南的石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还有西岳华山,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四川自贡的恐龙博物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等均是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它们都以地质,地貌特征见长.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巫山大宁河小三峡都是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类地貌景观,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吉林长白山天池,古代生物掩埋形成的山东临朐山旺化石,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云南腾冲温泉,现代活动着的甘肃祁连山七一冰川等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地貌不仅是风景的基础和骨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主景的作用.另外,在一些景区内,作为主景的并不是地质地貌的物质形象和造型,但由于有了这些地文景观的合理搭配,却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强化了主景的美学特征,使林更秀,水更美,园林更自然和谐.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三)地质地貌条件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其地域分布规律人文旅游资源虽然是古今人类文化活动而产生的事象,但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切人文旅游资源都植根于地表,莫不与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赋存地域特征有关.例如:古人类遗址(岩洞)的选址要求是近水,干燥,洞口背寒风;古建筑中凡高台,楼阁,宫殿,庙宇,园林的选址,均考虑到地质,地貌,地下水等问题.人们常说的"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地质,地貌,气候,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判断,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风水学"在阳宅的应用,剔除其封建糟粕外,确实有其科学合理的部分.(四)地质地貌条件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在地质营力的作用下,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作为自然景观当然也不例外,都有其各自的演化过程与规律.那些"摇摆石","一线天", "万笏朝天"等自然景观,都是岩石风化过程中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作用的加深,这种自然景观就会随之毁坏与消失.而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垦利县,黄河水流所搬运泥沙日以继夜的堆积,滩涂面积不断扩大,滩涂上芦苇丛生,候鸟集聚,已初步开发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地.(五)地质地貌条件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在自然景观的构成中,地质地貌作为风景的骨架和载体而存在,而植被,水文,气象等要素往往起到附加修饰的作用.地质地貌要素一般体量大,视觉敏感性高,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所形成的旅游空间和景观构图,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据研究,在海岸型,湖川型,山岳型等自然风景类型中,地质地貌条件对风景质量具有较高的贡献率.独特的地质地貌往往可形成优良的自然景观,并体现风景的总体特征.如西岳华山的"险".峨眉山以"巍峨奇秀"著称,"叠叠雄峦,高插云天,奇峰挺拔"的地貌特点加以翠绿植被决定了这一特征的形成.清代学者魏源描述我国五岳的总特征为:"恒山如行,岱山如座,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南岳独如飞",这实际上是从大尺度地貌形态上对五岳特征进行的概括.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沉积包括3类:冰川冰沉积,冰川冰与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触沉积,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积。
遵义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保护建议

遵义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保护建议引言遵义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在遵义市具有丰富的特征,包括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
本文章将就遵义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保护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希望能够为遵义市的旅游业发展和地域文化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特征1. 自然地理景观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多变,山川起伏。
著名的自然景点有百里杜鹃、红石林、九龙洞等,这些景点以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
遵义市拥有丰富的地下溶洞资源,如舟溶溶洞、黑虎洞溶洞等,这些溶洞以其奇特的地质构造和多样的地下景观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2. 人文历史景观作为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拥有丰富的人文遗产资源。
长征纪念馆、茅台镇、英雄烈士陵园等景点见证了我国革命历史的光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寻访革命遗迹。
遵义市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如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村落和节庆活动,让游客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之美。
二、开发保护建议1. 科学规划开发遵义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景点和旅游线路。
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景区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停车场、厕所、餐饮和住宿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弘扬地域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充分体现遵义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当地传统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文化项目的挖掘和保护。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推广当地特色美食等方式,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地域文化。
4. 创新营销手段在旅游资源推广和营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评台,提升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加强与旅行社、景区合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遵义市旅游观光。
枣庄市旅游资源评述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资源及旅游业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第一节主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一、旅游资源概况枣庄市旅游资源的详细资料见《枣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组的实地调查,枣庄市有形的旅游资源点(含已开发的景区、景点)70处,其中:以人文资源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点38处,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点32处;另有12种旅游节庆活动和地方主题旅游活动。
除有形的资源外,枣庄市还有许多无形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人、文学艺术和民间传说等。
(一)地文类旅游资源枣庄市属于丘陵地带,山岭众多,地文类旅游景观资源主要包括抱犊崮、熊耳山大裂谷、莲青山等。
(二)水文类旅游资源枣庄市属于富水区,水资源和水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岩马湖等。
(三)生物及农林类旅游资源有万亩石榴园、万亩梨园、阴平枣园、青檀林、抱犊崮国家级森林公园、洪门葡萄村、坛山森林公园、木石省级森林公园等;古树名木有千年古檀、银杏树、厚壳树、朴树、白肘、文冠果等。
(四)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古文化遗址、墓葬类包括汉画像石馆、红土埠遗址、二疏城遗址、薛国故城遗址、北辛遗址、匡衡墓、邹坞古汉墓群、权妃墓、毛遂墓、孟尝君墓等。
博物馆、纪念馆类包括枣庄市博物馆、墨子纪念馆、滕州市博物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王学仲艺术馆等。
宗教建筑包括甘泉寺、青檀寺、南清真寺、北清真寺、天主教堂等。
台儿庄古城重建台儿庄月河(古运河城区航道)边上的明清古街区具有“遗产村庄”的性质,是省内唯一保存基本完好的运河古码头。
枣庄市还有许多无形类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名人,如墨子、荀子、鲁班、滕文公、匡衡、奚仲、毛遂、孟尝君、叔孙通、贾三近、孙美瑶等;历史事件有著名的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民国大劫案等。
二、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标准:A级:具有国际或海外市场吸引力。
B级:具有国内市场(远程或远距离)吸引力。
C级:具有区域(短程或近距离)吸引力。
枣庄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资源名称等级资源名称等级石榴园/青檀寺B 古运河古码头A/B抱犊崮B 薛国故城遗址B熊耳山大裂谷B 北辛遗址B薛城石海C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A/B岩马湖C 李宗仁史料馆A/B万亩梨园C 清真寺A/B洪门葡萄村B 滕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A/B铁道游击队B 墨子A/B甘泉寺C 奚仲/匡衡/贾三近等B微山湖红荷旅游区B台儿庄古城A A/B总体上看,对枣庄市的旅游资源,可以作如下概括:(一)自然、人文浑然一体,历史、现代遥相呼应枣庄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人类在此的活动可上溯到七千年之前。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 (2)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则是指能对旅游者 产生吸引力的大峡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
蚀作用的写照。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 地质旅游资源概念 地球表面的具有观赏 价值和科研价值的 地质体(包括构造、 岩性、地层、矿床等)形成的景观、体现 某一地域风景总体特征的基本格局统称为 地质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 赏
2020/11/10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一、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概述
• 1、概念 • (1)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
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 的总称。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 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 部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 转产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 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 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 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 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 霞奇峰的总称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 “喀斯特”一词源于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喀斯特地
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
• (1)山岳峡谷
• 一般称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上坡度较大、有主峰 的称为山或山岳。
地文景观旅游

地文景观旅游地文景观旅游•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空间栏目:〖接近地面〗•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分享到圈子全屏发表时间:2012-3-7 13:56:45浏览:912评论:0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表各种地文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它包括五小类。
(1)山岳形胜:主要指风景名山、历史文化名山和冰雪山峰。
中国的五岳名山:东岳山东泰山(五岳独尊,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西岳陕西华山(为五岳最高,华山天下险)、北岳山西恒山(道教圣地)、中岳河南嵩山(佛教少林寺之地),南岳湖南衡山(五岳独秀)。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有“清凉佛国”之称)、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三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峨眉天下秀”“雄秀西南”)、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称“莲花佛国”“佛国仙城”)、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称“海天佛国”)。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道教第一名山)、四川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安徽齐云山(乾隆誉为江南第一名山)、江西龙虎山(道教正一派发源地)。
还有闻名于天下的山东崂山(道教名山);安徽省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和天柱山;浙江省雁荡山(东南第一山、有“寰中绝胜”之称)、天台山(佛教天台宗发源地)和天目山;江苏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福建武夷山(三三秀水清为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江西省著名避暑胜地庐山(四大奇观:瀑布、奇峰、云海、植被)、鄱阳口锁湖插江的石钟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朱德题名“天下第一山”);湖北“神农架”;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包括张家界、索西峪、天子山)、岳麓山(岳麓书院,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和毛泽东故乡韶山;四川乐山(乐山大佛);重庆缙云山;贵州梵净山;广西桂林山水;广东省四大名山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西樵山、鼎湖山(有“北回归线绿宝石”之称)和罗浮山;海南五指山;台湾阿里山;吉林长白山;辽宁千山和医巫闾山;天津盘山(京东第一名山);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等。
旅游资源开发第三章重点——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第一章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14客)1、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2、地质作用:按照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两种: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1)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水平挤压)(2)岩浆运动:侵入岩、喷出岩、温泉以及矿泉水(3)变质作用:变质岩(4)地震外营力作用:(1)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分化以及生物分化(2)剥蚀作用:风化侵蚀以及流水侵蚀(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5)成岩作用3、地文景观对旅游活动的影响:(1)决定旅游活动开展的难易程度:地文景观是地理空间的物质基础(地质、地貌条件构成了旅游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2)造就重要的构景要素: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云南路南的石林——“天下第一奇观”(喀斯特地貌景观)、西岳华山、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四川自贡的恐龙博物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河谷类地貌景观:长江三峡、巫山大宁河小三峡(3)体现旅游地的总体特征及观赏效果:西岳华山:“险”四川峨眉山:“巍峨奇秀”五岳的总特征“恒山如行,岱山如座,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南岳独如飞”4、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1)审美功能:形态美和色彩美形态美:雄、奇、险、幽、旷色彩美:以山色叫绝的丹霞山(2)科普教育功能(3)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运动功能(4)文化旅游功能:我国的山川名胜,往往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使得山地成为宗教文化的聚集地。
武当山和华山:道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和河南嵩山:佛教名山泰山:自然崇拜、祭祀的场所5、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1)地质过程形迹:断层景观旅游资源、节理与褶皱景观旅游资源、地层剖面旅游资源、生物化石旅游资源(2)山体、石体与峡谷(3)蚀余地貌景观(4)自然灾变遗迹景观(5)沙石地地貌景观(6)岛礁(7)洞穴地貌。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02
CHAPTER
地文景观的构成要素
地质地貌
• 总结词:地质地貌是地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岩石、土壤和地形等元 素展现出自然之美。
• 详细描述:地质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各种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 风化侵蚀等。这些作用形成了壮丽的山脉、峡谷、溶洞等景观,为旅游者提供 了丰富的自然奇观。
天象景观
01 总结词
天象景观是地文景观中最为宏 大和神秘的要素,它以天文现 象和气象现象为主要特征。
02
详细描述
天象景观包括星空、日出、日 落、极光等自然现象,这些现 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 以及太阳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天象景观以其神秘的天文现 象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 多旅游者。
03
总结词
04
在观赏天象景观时,应注意其天 文和气象现象的形成原理,以及 它们所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
详细描述
例如,在远离城市光害的地区, 可以观赏到清晰璀璨的星空;在 高纬度地区则可以观赏到壮丽的 极光现象。这些天象景观不仅具 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还对研究天 文学和气象学具有重要意义。
03
CHAPTER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目录
CONTENTS
•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概述 • 地文景观的构成要素 • 地文景观的鉴赏方法 • 地文景观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 地文景观鉴赏案例分析
01
CHAPTER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部力量作用下 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山岳、峡谷、 岩溶、风蚀等形态。
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 地文景观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联 系。
思考与领悟
01
分析地文景观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和规律,理解 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海岸
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基岩海岸
沙岩海岸
生物海岸
四、岩溶地貌
岩
溶 地 貌
(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 所产生的化学作用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械作用
过程中(重力崩塌、堆积等)共同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的广
旅东 游代 胜表
阳春凌霄岩、乐昌古佛岩、英德宝晶宫、 肇庆七星岩、云浮潘龙洞、怀集燕岩等。
广东省第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三)垂虹洞(又称连环洞) ♪ 垂虹洞被称为“天下第一花岗岩奇
洞”
莲 花 峰
岩
五、花岗岩地貌
♪ (一)罗浮山
♪
又名东樵山,是我国的道教
名山,道教称之为第七洞天,第三十
二福地,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 罗浮山的三大名泉:冲虚古观内的 “长生井”,宝积寺背后的“卓锡 泉”,酥 观旁的“酿 泉”。
罗 浮 山
五、花岗岩地貌
♪ (二)莲花峰 ♪ 莲花峰是潮汕久负盛名的胜迹,为
地性
(一)凌霄岩
♪ 1、其是广东省颁布的 首批风景名胜区之一, 被誉为“南国第一洞 府”。
♪ 2、其分为正岩、东岩、 西岩三大洞。
视频欣赏
请点击以(三)宝晶宫(欣赏视频)
♪
其拥有全国最大的溶洞倒影,素有
“岭南第一洞”的美誉。钟乳石千姿百态,
有着“洞中洞、楼上楼、河上河”的特色,
雄伟美
幽静美
险峻美
敞旷美
奇特美
一、旅游功能
♪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开展求 知、科学考察旅游
学习科学知识,满足求知需求
举例
一、旅游功能
♪ (三)具有一定的空间载体特征,可 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
相对高度的山地,可开展?
♪ 思考 一定起伏的地形,可开展?
♪
大的喀斯特溶洞,可开展?
二、丹霞地貌
具有极高的地质价值和考古价值。
♪ (四)七星岩(又名星湖)
♪
(欣赏视频)
请欣赏宝晶宫
请欣赏七星岩
五、花岗岩地貌
地 貌
花 岗 岩
是一种酸性岩浆侵入岩。它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结晶 矿物组成,镶嵌结构良好,质地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强。
广
风 景 区
东 的 花 岗
惠州的罗浮山、潮阳的莲花峰、 汕头礐石的垂虹洞、龙泉洞和珠海的“濂泉洞”。
丹霞 地貌
其属于红层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 或缓倾的厚层红色砂砾之一,沿岩层的垂直节理受水 流侵蚀及风化剥落和崩塌后退,形成顶平、身陡、麓 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地貌”
“假岩溶”
同学们,你知 道丹霞地貌是 怎样形成的吗?
基岩海岸
沙岸海 滩地带
三、海岸地貌
最适宜开展“三S”工程
第一节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思考
♪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地文景观吗?我国 的地文景观有哪些呢?(欣赏图片并思考)
地
文 景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统称为地文景观。
观
丹霞地貌
海岸地貌
岩溶地貌
花岗岩 地貌
一、旅游功能
♪请大家思考这些地文景观 有哪些旅游功能呢?
一、旅游功能
♪ (一)具有形态美,可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