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八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答案【六篇】

【导语】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
做到这⼀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
下⾯是为您整理的⼈教版⼋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答案【六篇】,仅供⼤家查阅。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知识要点 巴黎和会1919年5⽉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始1921上海⽑泽东董必武*资产阶级政权,建⽴⽆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领导⼯⼈运动陈独秀开天辟地焕然⼀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基础训练 1.C(课本P.46)2.B(课本P.46) 3.C(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4.C(课本P.47) 5.B(废除⼆⼗⼀条和收回⼭东权益没有实现) 6.C(课本P.47,A项为新⽂化运动;B项说法不正确,五四运动时尚未进⾏社会主义⾰命;D项前⾯半句与1917年俄国⼗⽉⾰命有关,后⾯半句则与1953年三⼤改造完成有关) 7.C(题⼲中的“青岛问题之⼒争”体现外争主权,“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受夷伤”体现的是反封建) 8.B(题⼲中“青岛回归、国贼罢黜”都指向五四运动)9.D(孙中⼭担任中华民国⼤总统是1912年) 12 10.C(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11.C(课本P.47,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 12.D(制定党在民主⾰命时期的⾰命纲领是在中共“⼆⼤”)13.D(课本P.48)14.B(课本P.49) 15.D(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16.A(课本P.49) 17.A(该图为中共“⼀⼤”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18.问题⼀:五四运动;反映了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问题⼆: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19.问题⼀:中共“⼀⼤”;标志着中共诞⽣。
问题⼆:中共“⼆⼤”制定的民主⾰命纲领;依据:中国国情,即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与探究 思考⼀:提⽰:地处偏僻乡村,不易被敌⼈发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努⼒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名师导航》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随堂训练知识点一:1.D 2.C知识点二:1. D 2.B知识点三:1.A 2.A拓展训练一、选择题 1.D 2.D 3.C 4.A 5.D 6.A 7.B 8.B二、填空题1.林则徐 2.1840 南京条约 3.香港岛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税款4.第一个三、材料阅读题1.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东南沿海(或长江口以南的沿海)2.(1)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抗英斗争,目睹侵略者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的长处。
(2)这是一部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
(3)意思是说,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4)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5)地方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
3.赞成:看到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比之中国的进步;不赞成:没有看到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领先。
只学习这些是不能救国的。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随堂训练知识点一:1.B 2.B知识点二:1.D知识点三:1.D 2.A知识点四:1.A 2.C一、选择题1.D 2.D 3.C 4.B 5.B 6.C 7.D二、填空题1.圆明园 2. 沙俄 150多 3.华尔 4. 新疆行省三、材料阅读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2)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一再的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3)列强的侵略暴行能够一再得逞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练好本领,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祖国的富强、尽到自己的力量。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随堂训练知识点一:1.D 2.B知识点二:1.C 2.D拓展训练一、选择题1.C 2.D 3.D 4.C 5.C 6.C 7.A 8.B 9.D二、填空题1.日本甲午 2. 邓世昌 3. 李鸿章马关条约4.台湾重庆、苏州、杭州工厂5.半殖民地化三、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南京条约》;材料二:《马关条约》。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习题答案第1课鸦片战争【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P4)答:白银外流,威胁政府的财政;摧残人们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
【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P6)答: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失败的具体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课后活动】 1.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P7)答: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略。
(P7)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问题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P9)答: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法等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对中国开战的借口,即使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也会找其他借口开战。
【材料研读】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P10)答: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径之一。
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愤英法联军的暴行,恨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叹一百五十年的积聚随火而逝,再也无法恢复。
【课后活动】 1.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P12)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表2.略。
(P12)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材料研读】这段话说明了什么?(P14)答: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清政府猝不及防;清政府的腐朽,官员遇有民变,纷纷逃走。
【材料研读】《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P15)答: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课后活动】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这么顺利。
(P18) 答:军事进军路线较为正确(沿江东下);领导集团团结一致;广大战士革命热情高涨;广大人民的拥护;清军传统军事力量(八旗、绿营等)的腐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解答

想一想:1.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以推销产品和掠夺原料。
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地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
因为鸦片走私能牟得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
3.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提出“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非常进步的。
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上。
在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夷之长技”是不可能“制夷”的。
材料阅读: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名为清政府“给予”,实质上是英国建立在侵占基础上的强行割让。
自我测评: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五口通商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想一想: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
圆明园内藏有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说一说:新疆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重要的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材料阅读:这段话讲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想一想:不畏强暴,勇于抗争,不怕牺牲。
材料阅读:不对。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如战前不做认真准备、战时极力“避战自保”,有些官兵贪生怕死,慈嬉太后大搞万寿庆典、挪用海军军费等。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想一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海关税被当做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受制于洋人;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的划分,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还要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材料阅读:材料的表述是《时局图》中描绘的情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社会状况;清王朝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教材问题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4)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②腐蚀统治机构;③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2.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6)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统治者战和不定。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3.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7)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4.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后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7)不再享有完整的主权,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这段话说明了什么?(14)清军丧失斗志,太平军勇猛无敌。
6.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15)7.《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8.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22)①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②洋务运动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
9.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3)洋务运动在中国已经落后之时,大胆迈出自强求富的第一步,他改变了一个民族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等等的落后意识。
10.你如何看待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清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触动封建制度。
11.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29)宣传变法救国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12.戊戌变法给我们的教训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必须进行革命。
13.这些揭帖宣传了什么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32)宣传了反抗列强侵略的主张。
反映了义和团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表现出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但也表现出了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将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混为一谈。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点梳理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思维导图】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思想转变: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拒后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革命团体: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3.武装斗争: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因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中国同盟会(1)思想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2)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如华兴会、光复会。
(3)组建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4)政党成立: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5)政治纲领及机关刊物: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6)政党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历史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1)内涵: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时间、人物: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发动。
(2)评价: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 徐锡麟发动,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最终失败。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最终失败。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动脑筋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主要有: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
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
由原来的1000文抵l两到1500文抵1两,再到2 000文抵1两。
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是通过卖粮食换铜钱,再由铜钱折成白银交税。
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1两白银的税。
现在却需要200斤稻谷才能完税。
)三是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四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活动与探究1.小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提出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庞大的清王朝呢?然后在原有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
相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英国,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
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全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测验题(答案随附)

【全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测验题(答案随附)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测验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验题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答案: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答案: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测验题1. 中共八大提出了什么任务?答案:中共八大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 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期发生的?答案: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的。
答案1. 中共八大提出了什么任务?答案:中共八大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 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期发生的?答案: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的。
第四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验题1. 邓小平在哪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答案:邓小平在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习题答案第1课鸦片战争【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P4)答:白银外流,威胁政府的财政;摧残人们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
【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P6)答: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失败的具体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课后活动】1.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P7) 答: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略。
(P7)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问题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P9)答: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法等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对中国开战的借口,即使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也会找其他借口开战。
【材料研读】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P10)答: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径之一。
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愤英法联军的暴行,恨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叹一百五十年的积聚随火而逝,再也无法恢复。
【课后活动】1.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P12)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表2.略。
(P12)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材料研读】这段话说明了什么?(P14)答: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清政府猝不及防;清政府的腐朽,官员遇有民变,纷纷逃走。
【材料研读】《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P15)答: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课后活动】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这么顺利。
(P18)答:军事进军路线较为正确(沿江东下);领导集团团结一致;广大战士革命热情高涨;广大人民的拥护;清军传统军事力量(八旗、绿营等)的腐朽。
第4课洋务运动【材料研读】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P23)答:观点:洋务运动仅仅单纯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制度,就像是纸糊的老虎,无法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最终难免破产。
评价:在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一些近代化的改革,试图以此维护封建统治,自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其改革也不可能取得质的飞跃。
李鸿章似乎也深知这一点,故此一说,是有其道理的。
但洋务运动毕竟走出了中国近代化的实质性的第一步,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推动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等很多方面还是具有许多“开拓性”的地方。
【课后活动】1.A(P23)2.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P23)答: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变革生产力;在变革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变革生产关系,要进行全面的革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材料研读】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P26) 答:日本帝国主义凶残、野蛮,它已经加入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帝国主义阵营。
日本所进行的明治维新固然取得了国富兵强的成绩,但军国主义特点极其浓厚,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在这一点上,它和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是有明显区别的。
【问题思考】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P26)答:无论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是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来侵略中国的。
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陆防,不重视海防,列强的侵华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伤痛。
因此,我国要加强海军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
【课后活动】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P27)答:有本质不同。
前者是中国在已经丧失主权的前提下,被迫让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帝国主义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破坏或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后者是中国在主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
第6课戊戌变法【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P29)答:观点:变法图存。
影响: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变法图存的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即将到来的戊戌变法造势。
【课后活动】1.略。
2.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P31)答:同意第一种观点。
戊戌变法的目的就是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因此,C观点不对。
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地学习技术,戊戌变法是变革制度,二者虽然都是学习西方,但学习的方向不一样。
因此B 观点片面。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材料研读】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P32)答:扶清灭洋,笼统排外等。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问题思考】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P35)答:《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界内是禁止中国人居住的。
而且列强可以派兵驻扎,可以控制北京、天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毫无主权可言。
这时的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控制中国的工具。
【课后活动】1.填充。
(P36)答:《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P36)答: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原因: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看到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当成“祸首”惩办,电告李鸿章对条约全部接受,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实质反映了清政府的媚外,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材料研读】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P40)答: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于1894年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继续发展革命组织,不断进行革命斗争,逐渐树立了威望,其主张也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课后活动】1.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P41) 答: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P41)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第9课辛亥革命【材料研读】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P43)答:进一步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它与武昌首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课后活动】答:1.B。
(P45)2.略。
(P45)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材料研读】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P47)答:中国与各国平等友好;要洗刷清朝时代的辱国措施和国人排外的思想;维持列强在华现状,专心整理内政。
认识: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反对外国侵略,但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没有看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实质,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P49)答:(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理论,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6)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的亚洲各国当中,是第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课后活动】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P49)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略。
3.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P49)答: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材料研读】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P53)答: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
【材料研读】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P53第二处)答: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摧残和掠夺。
【课后活动】1.B(P54)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P54)答: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