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基本操作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板

1
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2
试剂的纯度足够高
3
性质稳定
4
试剂参加滴定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进行,没有 副反应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2.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法
标定法
第2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4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2.4.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和常用的公式
其通式为:
第2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2.2 滴定度
在生产单位的例行分析中 ,为了方便计算 ,常用滴定度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滴定度和浓度之间互算:
第2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2.3.1 基准物质
(2)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同之处是,曲线下面一定区间内的积分面积 ,就是该区间内随 机误差出现的概率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2 总体平均值的估计
(2)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3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5 显著性检验
(2)F检验法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6 回归分析法
(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 回归直线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回归直线与所有实验点的总误差即为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4.6 回归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又称为容量分析法 ,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即标准溶液滴 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 应完为止 , 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 ,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分析化学课件: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5
• 3.EDTA:结构式
• 水溶液:
• 从结构上看EDTA为四元酸,常用H4Y表示,在 水溶液中,两个羧基上的氢原子转移到氮原子 上,形成双偶极离子。它的六个配位原子,能 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6
• EDTA一般用H4Y表示,当它溶于水时,若溶液 的酸度很高,可形成H6Y2+,相当于六元酸,有 六级解离平衡。记录时省略电荷:H6Y, H5Y,…,Y。
金属离子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其
影响程度可用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来表示:
Y
H
=
Y'
Y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17
• 酸效应系数表示在一定酸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未参加配位反应的EDTA总浓度[Y´]与能参加配 位反应的Y4-离子的平衡浓度[Y4-](有效浓度) 之比。
• 酸效应系数等于Y4-的分布系数δY的倒数:
H+ 4
+
Ka6
K K K K K K K K K a6 a5
a6 a5 a4
a6 a5 a4 a3
H+ 5
+
H+ 6
K K K K K K K K K K K a6 a5 a4 a3 a2
a6 a5 a4 a3 a2 a1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19
• 由上式可知,溶液的H+浓度越大,酸效应系数αY(H)
• ③反应必须迅速。
• ④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 ⑤反应产物最好是可溶的。
分析化学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2
三、配合物分类
《分析化学》课件——3 酸碱滴定法

30
缓冲溶液
[H ]
Ka
c HA cA
取负对数,得:
最简式
pH
pKa
lg
cA cHA
可见,当cHA cA时,pH pKa
31
例6
计算 0.10 mol·L-1 NH4Cl 和 0.20 mol·L-1 NH3缓冲溶液的 pH?
解:Kb=1.8×10-5,Ka=5.6×10-10,浓度较大, 用最简式计算得:
24
例3
计算 0.10 mol·L-1 NH3 溶液的 pH?
解: Kb = 1.80×10-5,用最简式计算:
弱碱
[OH ] cKb 1.3 103 mol L1 pOH 2.89 pH 11.11
25
3. 多元酸(碱)溶液
二元酸 H2B 质子条件:
[H+] = [HB-] + 2[B2-] + [OH-]
PBE不含原始物质,质子转移多个时存在系数
17
例1
HAc NaCN
[H+] = [Ac-] + [OH-] [H+] + [HCN] = [OH-]]
H2O作零 水准
Na2S
[H+] + [HS-] + 2[H2S] = [OH-]
NaHCO3 [H+] + [H2CO3] = [CO32-] + [OH-]
NaH2PO4 [H+] + [H3PO4] = [HPO42-] + 2[PO43-] + [OH-]
(NH4)2HPO4 [H+]+[H2PO4-]+2[H3PO4]=[NH3]+[PO43-]+[OH-]
缓冲溶液
[H ]
Ka
c HA cA
取负对数,得:
最简式
pH
pKa
lg
cA cHA
可见,当cHA cA时,pH pKa
31
例6
计算 0.10 mol·L-1 NH4Cl 和 0.20 mol·L-1 NH3缓冲溶液的 pH?
解:Kb=1.8×10-5,Ka=5.6×10-10,浓度较大, 用最简式计算得:
24
例3
计算 0.10 mol·L-1 NH3 溶液的 pH?
解: Kb = 1.80×10-5,用最简式计算:
弱碱
[OH ] cKb 1.3 103 mol L1 pOH 2.89 pH 11.11
25
3. 多元酸(碱)溶液
二元酸 H2B 质子条件:
[H+] = [HB-] + 2[B2-] + [OH-]
PBE不含原始物质,质子转移多个时存在系数
17
例1
HAc NaCN
[H+] = [Ac-] + [OH-] [H+] + [HCN] = [OH-]]
H2O作零 水准
Na2S
[H+] + [HS-] + 2[H2S] = [OH-]
NaHCO3 [H+] + [H2CO3] = [CO32-] + [OH-]
NaH2PO4 [H+] + [H3PO4] = [HPO42-] + 2[PO43-] + [OH-]
(NH4)2HPO4 [H+]+[H2PO4-]+2[H3PO4]=[NH3]+[PO43-]+[OH-]
《分析化学》-图文课件-第四章

将 代入PBE式并整理得
如果cKa2≥10Kw,c/Ka1≥10,即[HCO3-]≈cHCO3-,则水解 离的H+忽略,Ka1与[HCO3-]相加时可忽略,则上式可简化为
(4-7)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例4-5】
计算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值。 解:已知H2CO3的Ka1=4.12×10-7,Ka2=5.62×10-11,符合cKa2≥10Kw, c/Ka1≥10。 根据式(4-7)得
因此,同浓度的NH3和CO3-2的碱性:CO3-2>NH3。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一、 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活度,常用 pH、pOH表示。它与溶液的浓度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但当溶 液浓度不太大时,可用浓度近似地代替活度。溶液酸碱度的表达 式为
(4-3) 当温度为25 ℃时,水溶液Kw=[H+]·[OH-]=10-14,所 以 pH+pOH=pKw=14。 由此可见,pH值越小,酸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 大,酸度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同理,pOH越小,碱度越大, 溶液碱性越强;pOH越大,碱度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实际上,酸碱半反应在水溶液中并不能单独进行,一种酸给 出质子的同时,溶液中必须有一种碱来接受。这是因为质子的半 径很小,电荷的密度比较高,游离的质子在水溶液中很难单独存 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各种酸碱反应实质上是共轭酸碱对之间 水合质子的转移过程。例如: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概述
在上述的反应中,溶剂水接受HAc所给出的质子,形成水合质 子H3O+,溶剂水也就起到碱的作用。同样,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也必须有溶剂水参加。以NH3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为例,NH3分 子中的氮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可接受质子形成NH4+,这时,H2O 便起到酸的作用给出质子。具体反应如下:
如果cKa2≥10Kw,c/Ka1≥10,即[HCO3-]≈cHCO3-,则水解 离的H+忽略,Ka1与[HCO3-]相加时可忽略,则上式可简化为
(4-7)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例4-5】
计算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值。 解:已知H2CO3的Ka1=4.12×10-7,Ka2=5.62×10-11,符合cKa2≥10Kw, c/Ka1≥10。 根据式(4-7)得
因此,同浓度的NH3和CO3-2的碱性:CO3-2>NH3。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一、 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活度,常用 pH、pOH表示。它与溶液的浓度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但当溶 液浓度不太大时,可用浓度近似地代替活度。溶液酸碱度的表达 式为
(4-3) 当温度为25 ℃时,水溶液Kw=[H+]·[OH-]=10-14,所 以 pH+pOH=pKw=14。 由此可见,pH值越小,酸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 大,酸度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同理,pOH越小,碱度越大, 溶液碱性越强;pOH越大,碱度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实际上,酸碱半反应在水溶液中并不能单独进行,一种酸给 出质子的同时,溶液中必须有一种碱来接受。这是因为质子的半 径很小,电荷的密度比较高,游离的质子在水溶液中很难单独存 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各种酸碱反应实质上是共轭酸碱对之间 水合质子的转移过程。例如: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概述
在上述的反应中,溶剂水接受HAc所给出的质子,形成水合质 子H3O+,溶剂水也就起到碱的作用。同样,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也必须有溶剂水参加。以NH3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为例,NH3分 子中的氮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可接受质子形成NH4+,这时,H2O 便起到酸的作用给出质子。具体反应如下:
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x-
x> 为正误差,x< 为负误差 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100%
例题:某人称量真实值为0.0020g 和0.5000g 的 两个样品,称量结 果分别为0.0021g和0.5001g。计算 绝对和相对误差。
•对化学物质的测定 化学和生物活 性物质瞬时跟踪监测和过程控制
•解析型分析策略 整体型综合分 析策略(分析完整的生物体内的基因、 蛋白质、代谢物、通道等各类生物元 素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和相互关联, 获取复杂体系的多维综合信息)
•提高选择性、灵敏度和智能化水平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1. 按照分析任务分类
4.10(-0.02) 0.0050(+0.0001)/1.97(-0.04)
解:R=4.10×0.0050/1.97=0.0104 SR/R=[(-
0.02/4.10)2+(0.0001/0.00500)2 + (-0.04/1.97)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方法选择 减小测量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 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小结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定义特点来源等精密度的表示方式以及相互间的运算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有效数字的判断有效数字的修约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统计概念回顾正态分布t分布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数据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相关与回归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anintroductiontotitrimetricanalysis滴定分析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分析化学ppt课件

定分析。
配位指示剂的选择
根据配位反应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 指示剂,如EDTA、铬黑T等。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适用于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如钙 、镁等。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利用沉淀反应中生成难溶化合物 的原理进行滴定分析。
沉淀指示剂的选择
根据沉淀反应的溶解度选择合适 的指示剂,如银量法中的铬酸钾
指示剂等。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适用于某些特定离子或化合物的 含量测定,如氯离子、硫酸根离
子等。
04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概述
定义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
原理
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测量反 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分类
直接法、间接法、差减法。
挥发法
定义
利用待测组分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挥发性,通过加热等方法使其挥 发并测量挥发前后质量差来计算含量。
数据处理的方法
有效数字运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1 2
分析方法的建立
明确分析目的、选择分析方法、制定分析步骤等 。
分析方法的评价
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
3
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样品分析。
03 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ppt课件
目录
• 分析化学概述 •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 • 滴定分析法 • 重量分析法 • 光谱分析法 • 色谱分析法 •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
01 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构、含量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 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任务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 的化学组成、测定有关组分的含 量以及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存 在形态等。
配位指示剂的选择
根据配位反应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 指示剂,如EDTA、铬黑T等。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适用于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如钙 、镁等。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利用沉淀反应中生成难溶化合物 的原理进行滴定分析。
沉淀指示剂的选择
根据沉淀反应的溶解度选择合适 的指示剂,如银量法中的铬酸钾
指示剂等。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适用于某些特定离子或化合物的 含量测定,如氯离子、硫酸根离
子等。
04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概述
定义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
原理
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测量反 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分类
直接法、间接法、差减法。
挥发法
定义
利用待测组分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挥发性,通过加热等方法使其挥 发并测量挥发前后质量差来计算含量。
数据处理的方法
有效数字运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1 2
分析方法的建立
明确分析目的、选择分析方法、制定分析步骤等 。
分析方法的评价
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
3
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样品分析。
03 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ppt课件
目录
• 分析化学概述 •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 • 滴定分析法 • 重量分析法 • 光谱分析法 • 色谱分析法 •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
01 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
定义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构、含量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 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任务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 的化学组成、测定有关组分的含 量以及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存 在形态等。
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红棕色 费歇尔试剂
2PyH+I- + PyH+CH3OSO3-
淡黄色
22
第22页
测酸酐 (RCO)2O+H2O BF3 滴定过量水,
2RCOOH
测醇或羧酸 ROH+CH3COOH BF3 CH3COOR+H2O 脂化反应,滴定生成水。
23
第23页
应用4: 间接碘量法
测定Ba2+ 或 Pb2+:
S2O32-
第26页
氧化剂 KMnO4 还原剂 HCOOH
Na2S2O3
MnO4- +5e
HCOOH -2e 2S2O32- -2e
Mn2+ 1/5MnO4-
CO2 1/2HCOOH S4O62- S2O32-
依据等物质量规则:
n(1/5KMnO4)=n(Na2S2O3)+n(1/2HCOOH)
则:
w
COOH
贮于棕色 玻璃瓶
避光→光催化空气氧化 克制细菌生长 维持溶液碱性 酸性 不稳定
杀菌 →分解 赶 →氧化 赶 →酸性 不稳定→
CO2 O2
S2O32-
S2O32- S2O32- S2O32-
↓↓ (SO42- , (SO32- )
S↓)
HSO3-,S↓
标定
18
第18页
标定Na2S2O3
间接碘量法 典型反应
MnO4-
+
3H2P2O72-
+
8H+
+
4e
=(MIIIn) (H2P2O7)33-
+ 4H2O
1.7
Mn(H2P2O7)33- + e = Mn2+ + 3H2P2O72- 1.15
2PyH+I- + PyH+CH3OSO3-
淡黄色
22
第22页
测酸酐 (RCO)2O+H2O BF3 滴定过量水,
2RCOOH
测醇或羧酸 ROH+CH3COOH BF3 CH3COOR+H2O 脂化反应,滴定生成水。
23
第23页
应用4: 间接碘量法
测定Ba2+ 或 Pb2+:
S2O32-
第26页
氧化剂 KMnO4 还原剂 HCOOH
Na2S2O3
MnO4- +5e
HCOOH -2e 2S2O32- -2e
Mn2+ 1/5MnO4-
CO2 1/2HCOOH S4O62- S2O32-
依据等物质量规则:
n(1/5KMnO4)=n(Na2S2O3)+n(1/2HCOOH)
则:
w
COOH
贮于棕色 玻璃瓶
避光→光催化空气氧化 克制细菌生长 维持溶液碱性 酸性 不稳定
杀菌 →分解 赶 →氧化 赶 →酸性 不稳定→
CO2 O2
S2O32-
S2O32- S2O32- S2O32-
↓↓ (SO42- , (SO32- )
S↓)
HSO3-,S↓
标定
18
第18页
标定Na2S2O3
间接碘量法 典型反应
MnO4-
+
3H2P2O72-
+
8H+
+
4e
=(MIIIn) (H2P2O7)33-
+ 4H2O
1.7
Mn(H2P2O7)33- + e = Mn2+ + 3H2P2O72- 1.15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递减称量法
又称减量法。此法用于称量一定范 围内的样品和试剂。主要针对易挥 发、易吸水、易氧化和易与二氧化 碳反应的物质。
递减称量法的操作
用滤纸条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瓶, 用纸片夹住瓶盖柄打开瓶盖,用牛 角匙加入适量试样(多于所需总量, 如称取三份0.3g试样,则需加入1g左 右试样),盖上瓶盖,置入天平中, 按TAR键清零。
开机
关好天平门,轻按ON键,LTD指示灯全亮,松 开手,天平先显示型号,稍后显示为0.0000g, 即可开始使用。
直接称量
在LTD指示灯显示为0.0000g时,打 开天平侧门,将被测物小心置于秤 盘上,关闭天平门,待数字不再变 动后即得被测物的质量。打开天平 门,取出被测物,关闭天平门。
去皮称量
固定质量称量法的要求
固定质量称量法要求称量精度在0.1mg以内。 如称取0.5000g石英砂,则允许质量的范围是 0.4990g~0.5010g。超出这个范围的样品均不合 格。 若加入量超出,则需重称试样,已用试样 必须弃去,不能放回到试剂瓶中。 操作中不能 将试剂撒落到容器以外的地方。称好的试剂必 须定量的转入接收器中,不能有遗漏。
电子天平
电子天平是最新一代的天平,它是根据电 磁力平衡原理,直接称量,全量程不需要 砝码,放上被测物质后,在几秒钟内达到 平衡,直接显示读数,具有称量速度快, 精度高的特点。 它的支撑点采取弹性簧片 代替机械天平的的玛瑙刀口,用差动变压 器取代升降枢装置,用数字显示代替指针 刻度。因此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性 能稳定、操作简便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前言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 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对 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熟练掌 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形成规 范的操作习惯,有利于减少实验错误,为 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分析基本操作优秀课件
量器
一、移液管
二、吸量管
一、移液管
▪ 移液管是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出式玻 璃量器,正规名称是“单标线吸量管”,习惯称 为移液管。
▪ 它的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管颈上部刻有一标线, 用来控制所吸取溶液的体积。
▪ 移液管的容积单位为毫升(mL),其容量为在 20℃时按规定方式排空后所流出纯水的体积。
▪ 当管中液面上升至刻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 食指堵住管口(食指最好是潮而不湿),用 滤纸擦去管尖外部的溶液,将移液管的流液 口靠着容量瓶颈的内壁,左手拿容量瓶,并 使其倾斜30o。
▪ 稍松食指,用拇指及中指轻轻捻转管身,使 液面缓慢下降,直到调定零点。按紧食指, 使溶液不再流出,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溶 液的容器中,仍使其流液口接触倾斜的器壁。 松开食指,使溶液自由地沿壁流下,待下降 的液面静止后,再等待15s,然后拿出移液管。
用移液管移取溶液的方法
▪ 用移液管自容量瓶中移取溶液时,右手拇 指及中指拿住管颈刻线以上的地方(后面 二指依次靠拢中指),将移液管插入容量 瓶内液面以下1~2cm深度。
▪ 不要插入太深,以免外壁沾带溶液过多; 也不要插人太浅,以免液面下降时吸空。 左手拿洗耳球,排除空气后紧按在移液管 口上,借吸力使液面慢慢上升,移液管应 随容量瓶中液面的下降而下降。
▪ 把装好旋塞的滴定管平放在桌面上,让旋塞的小 头朝上,然后在小头上套一个小橡皮圈(可以从 橡皮管上剪下一小圈)以防旋塞脱落。
▪ 在涂凡士林过程中特别要小心,切莫让旋塞芯跌 落在地上,造成整支滴定管报废。
3、检漏
▪ 检漏的方法是将滴定管用水充满至“0”, 刻度附近,然后夹在滴定管夹上,用吸 水纸将滴定管外擦干,静置1min,检查 管尖或旋塞周围有无水渗出,然后将旋 塞转动180°,重新检查。如有漏水,必 须重新涂油。
▪ 然后分别在旋塞的大头表面上和旋塞槽小 口内壁沿圆周均匀地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 (也可将凡士林用同法涂在旋塞芯的两 头),在旋塞孔的两侧,小心地涂上一细 薄层,以免堵塞旋塞孔。
▪ 将涂好凡士林的旋塞芯插进旋塞槽内,向 同一方向旋转旋塞,直到旋塞芯与旋塞槽 接触处全部呈透明而没有纹路为止。
▪ 涂士林要适量,过多,可能会堵塞旋塞孔,过 少则起不到润滑的作用,甚至造成漏水。
▪ 如有气泡,应将其排出。排出气 泡时,对酸式滴定管是用右手拿 住滴定管使它倾斜约30°,左手 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冲下将气 泡赶掉;对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 管向上弯曲,捏住玻璃珠的右上 方,气泡即被溶液压出。
4.2.3 滴定管的操作方法
▪ 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滴定管应垂直地夹 在滴定管架上。
▪ 使用酸式滴定管滴定时,左手无名指和 小指弯向手心,用其余三指控制旋塞旋 转不要将旋塞向外顶,也不要太向里紧 扣,以免使旋塞转动不灵。
4.2 滴定管
▪ 滴定管是可放出不固定量液体 的量出式玻璃量器,主要用于 滴定分析中对滴定剂体积的测 量。
▪ 滴定管的全容量最小的为1 mL,最大的为100 mL,常用 的是10、25、50 mL容量的滴 定管。
▪ 在教学和科研中广泛使用的是 普通滴定管 。
4.2.1 滴定管的准备
▪ 新拿到一支滴定管,用前应先作一些初步检查, 初步检查合格后,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洗涤 2. 涂凡士林 3. 检漏 4. 滴定剂溶液的加入
▪ 吸量管的使用方法与移液管大致 相同。
强调几点:
(1)由于吸量管的容量精度低于移液管, 所以在移取2 ml以上固定量溶液时,应尽 可能使用移液管。
(2)使用吸量管时,尽量在最高标线调整 零点。
(3)吸量管的种类较多,要根据所做实验 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用吸量管。
(4)如果实验精度要求很高,最好经容量 校准后再使用。
注意:
▪ 在调整零点和排放溶液过程中,移液管都 要保持垂直,其流液口要接触倾斜的器壁 (不可接触下面的溶液)并保持不动;
▪ 等待15s后,流液口内残留的一点溶液绝 对不可用外力使其被震出或吹出;
▪ 移液管用完应放在管架上,不要随便放在 实验台上,尤其要防止管颈下端被沾污。
二、吸量管
▪ 吸量管的全称是“分度吸量管”, 它是带有分度的量出式量器,用 于移取非固定量的溶液。
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1)用铬酸洗液将其洗净,使其内壁及下端的外壁 均不挂水珠。用滤纸片将流液口内外残留的水擦 掉。
(2)移取溶液之前,先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三次。 (3)用移液管自容量瓶中移取溶液 。
涮洗移液管的方法
用洗净并烘干的小烧杯倒出一部分欲移取的 溶液,用移液管吸取溶液5~10mL,立即用右 手食指按住管口(尽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 释),将管横过来,用两手的拇指及食指分别 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溶液布满 全管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2~3cm时,将管 直立,使溶液由尖嘴(流液口)放出,弃去。
1、洗涤
▪ 滴定管可用自来水冲洗或用细长的刷 子蘸洗衣粉液洗刷,但不能用去污粉, 也不要用铁丝做的毛刷刷洗。
▪ 如果经过刷洗后内壁仍有油脂(主要 来自于旋塞润滑剂)或其他能用铬酸 洗液洗去的污垢,可用铬酸洗液荡洗 或浸泡。
1、洗涤
▪ 对于酸式滴定管,可直接在管中加人洗液 浸泡,而碱式滴定管则要先拔去乳胶管, 换上一小段塞有短玻璃棒的橡皮管,然后 用洗液浸泡。
▪ 无论用哪种方法洗,最后都要用自来水充 分洗涤,继而用蒸馏水荡洗三次。
▪ 洗净的滴定管在水流去后内壁应均匀地润 上一薄层水,若管壁上还挂有水珠,说明 未洗净,必须重洗。
2、涂凡士林
▪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为使旋塞旋转灵活而又不致 漏水,一般需将旋塞涂一薄层凡士林。
方法
▪ 将滴定管平放在实验台上,取下旋塞芯, 用吸水纸将旋塞芯和旋塞槽内擦干。
4、滴定剂溶液的加入
▪ 加入滴定剂溶液前,先用蒸馏水荡洗滴 定管三次,每次约10mL。
▪ 荡洗时,两手平端滴定管,慢慢旋转, 让水遍及全管内壁,然后从两端放出。 再用待装溶液荡洗三次,用量依次为10、 5、5 mL.荡洗方法与用蒸馏水荡洗时相 同。
▪ 荡洗完毕,装人滴定液至“0”刻 度以上,检查旋塞附近(或橡皮 管内)及管端有无气泡。
量器
一、移液管
二、吸量管
一、移液管
▪ 移液管是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出式玻 璃量器,正规名称是“单标线吸量管”,习惯称 为移液管。
▪ 它的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管颈上部刻有一标线, 用来控制所吸取溶液的体积。
▪ 移液管的容积单位为毫升(mL),其容量为在 20℃时按规定方式排空后所流出纯水的体积。
▪ 当管中液面上升至刻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 食指堵住管口(食指最好是潮而不湿),用 滤纸擦去管尖外部的溶液,将移液管的流液 口靠着容量瓶颈的内壁,左手拿容量瓶,并 使其倾斜30o。
▪ 稍松食指,用拇指及中指轻轻捻转管身,使 液面缓慢下降,直到调定零点。按紧食指, 使溶液不再流出,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溶 液的容器中,仍使其流液口接触倾斜的器壁。 松开食指,使溶液自由地沿壁流下,待下降 的液面静止后,再等待15s,然后拿出移液管。
用移液管移取溶液的方法
▪ 用移液管自容量瓶中移取溶液时,右手拇 指及中指拿住管颈刻线以上的地方(后面 二指依次靠拢中指),将移液管插入容量 瓶内液面以下1~2cm深度。
▪ 不要插入太深,以免外壁沾带溶液过多; 也不要插人太浅,以免液面下降时吸空。 左手拿洗耳球,排除空气后紧按在移液管 口上,借吸力使液面慢慢上升,移液管应 随容量瓶中液面的下降而下降。
▪ 把装好旋塞的滴定管平放在桌面上,让旋塞的小 头朝上,然后在小头上套一个小橡皮圈(可以从 橡皮管上剪下一小圈)以防旋塞脱落。
▪ 在涂凡士林过程中特别要小心,切莫让旋塞芯跌 落在地上,造成整支滴定管报废。
3、检漏
▪ 检漏的方法是将滴定管用水充满至“0”, 刻度附近,然后夹在滴定管夹上,用吸 水纸将滴定管外擦干,静置1min,检查 管尖或旋塞周围有无水渗出,然后将旋 塞转动180°,重新检查。如有漏水,必 须重新涂油。
▪ 然后分别在旋塞的大头表面上和旋塞槽小 口内壁沿圆周均匀地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 (也可将凡士林用同法涂在旋塞芯的两 头),在旋塞孔的两侧,小心地涂上一细 薄层,以免堵塞旋塞孔。
▪ 将涂好凡士林的旋塞芯插进旋塞槽内,向 同一方向旋转旋塞,直到旋塞芯与旋塞槽 接触处全部呈透明而没有纹路为止。
▪ 涂士林要适量,过多,可能会堵塞旋塞孔,过 少则起不到润滑的作用,甚至造成漏水。
▪ 如有气泡,应将其排出。排出气 泡时,对酸式滴定管是用右手拿 住滴定管使它倾斜约30°,左手 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冲下将气 泡赶掉;对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 管向上弯曲,捏住玻璃珠的右上 方,气泡即被溶液压出。
4.2.3 滴定管的操作方法
▪ 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滴定管应垂直地夹 在滴定管架上。
▪ 使用酸式滴定管滴定时,左手无名指和 小指弯向手心,用其余三指控制旋塞旋 转不要将旋塞向外顶,也不要太向里紧 扣,以免使旋塞转动不灵。
4.2 滴定管
▪ 滴定管是可放出不固定量液体 的量出式玻璃量器,主要用于 滴定分析中对滴定剂体积的测 量。
▪ 滴定管的全容量最小的为1 mL,最大的为100 mL,常用 的是10、25、50 mL容量的滴 定管。
▪ 在教学和科研中广泛使用的是 普通滴定管 。
4.2.1 滴定管的准备
▪ 新拿到一支滴定管,用前应先作一些初步检查, 初步检查合格后,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洗涤 2. 涂凡士林 3. 检漏 4. 滴定剂溶液的加入
▪ 吸量管的使用方法与移液管大致 相同。
强调几点:
(1)由于吸量管的容量精度低于移液管, 所以在移取2 ml以上固定量溶液时,应尽 可能使用移液管。
(2)使用吸量管时,尽量在最高标线调整 零点。
(3)吸量管的种类较多,要根据所做实验 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用吸量管。
(4)如果实验精度要求很高,最好经容量 校准后再使用。
注意:
▪ 在调整零点和排放溶液过程中,移液管都 要保持垂直,其流液口要接触倾斜的器壁 (不可接触下面的溶液)并保持不动;
▪ 等待15s后,流液口内残留的一点溶液绝 对不可用外力使其被震出或吹出;
▪ 移液管用完应放在管架上,不要随便放在 实验台上,尤其要防止管颈下端被沾污。
二、吸量管
▪ 吸量管的全称是“分度吸量管”, 它是带有分度的量出式量器,用 于移取非固定量的溶液。
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
(1)用铬酸洗液将其洗净,使其内壁及下端的外壁 均不挂水珠。用滤纸片将流液口内外残留的水擦 掉。
(2)移取溶液之前,先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三次。 (3)用移液管自容量瓶中移取溶液 。
涮洗移液管的方法
用洗净并烘干的小烧杯倒出一部分欲移取的 溶液,用移液管吸取溶液5~10mL,立即用右 手食指按住管口(尽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 释),将管横过来,用两手的拇指及食指分别 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溶液布满 全管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2~3cm时,将管 直立,使溶液由尖嘴(流液口)放出,弃去。
1、洗涤
▪ 滴定管可用自来水冲洗或用细长的刷 子蘸洗衣粉液洗刷,但不能用去污粉, 也不要用铁丝做的毛刷刷洗。
▪ 如果经过刷洗后内壁仍有油脂(主要 来自于旋塞润滑剂)或其他能用铬酸 洗液洗去的污垢,可用铬酸洗液荡洗 或浸泡。
1、洗涤
▪ 对于酸式滴定管,可直接在管中加人洗液 浸泡,而碱式滴定管则要先拔去乳胶管, 换上一小段塞有短玻璃棒的橡皮管,然后 用洗液浸泡。
▪ 无论用哪种方法洗,最后都要用自来水充 分洗涤,继而用蒸馏水荡洗三次。
▪ 洗净的滴定管在水流去后内壁应均匀地润 上一薄层水,若管壁上还挂有水珠,说明 未洗净,必须重洗。
2、涂凡士林
▪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为使旋塞旋转灵活而又不致 漏水,一般需将旋塞涂一薄层凡士林。
方法
▪ 将滴定管平放在实验台上,取下旋塞芯, 用吸水纸将旋塞芯和旋塞槽内擦干。
4、滴定剂溶液的加入
▪ 加入滴定剂溶液前,先用蒸馏水荡洗滴 定管三次,每次约10mL。
▪ 荡洗时,两手平端滴定管,慢慢旋转, 让水遍及全管内壁,然后从两端放出。 再用待装溶液荡洗三次,用量依次为10、 5、5 mL.荡洗方法与用蒸馏水荡洗时相 同。
▪ 荡洗完毕,装人滴定液至“0”刻 度以上,检查旋塞附近(或橡皮 管内)及管端有无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