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合集下载

糖尿病治疗,病人存在哪些误区?

糖尿病治疗,病人存在哪些误区?

糖尿病治疗,病人存在哪些误区?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

糖尿病防治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糖尿病仍是一种慢性疾病,血糖达标需坚持终身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的糖尿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认知误区。

光吃药就能控制血糖?宁光:大部分老百姓认为得了糖尿病只要认真服药,就可以完全控制血糖。

其实,生活方式干预(理想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才是降糖治疗的基石,光靠降糖药物往往达不到长期和理想的血糖控制没症状了就可以停药?宁光:很多病人认为已经没有血糖高、口干等症状就可以不再治疗;服药也是短期行为,医生开给的药用完了,也没症状了,就可以停药。

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原因有二,其一,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已经升高,但未必会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的治疗达标与否是根据血糖水平来衡量,而不是以症状来衡量。

其二,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控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眼底、肾脏的慢性损坏和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因此血糖控制好,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

不吃药靠严格节食治疗?宁光:有些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又不愿接受药物治疗,就开始过度节食,试图通过严格饮食控制让自己摘掉“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的“帽子”。

过度饮食控制往往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甚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合理饮食不等于过度节食,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可取的。

打了胰岛素就再也停不了?宁光:很多病人认为胰岛素是“激素”,一旦注射了胰岛素,就不能停,胰岛素治疗会有依赖性。

其实,除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实际诊疗中,医生也有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胰岛素。

这是在充分评价了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后作出的决定。

甚至有些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有可能被建议使用胰岛素。

这也并不意味着今后就要终身胰岛素治疗。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胰岛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胰岛素注射是有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减量,甚至停用而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的。

走出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

走出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

走出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作者:胡云朱大龙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第02期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迅速,对人们健康危害巨大。

但是通过科学治疗糖尿病,避免并发症,患者是完全可以享受与常人一样的高质量生活的。

不过我们也提醒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治疗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可不察。

1听信广告,病友而不信医生糖尿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号称“包治糖尿病”的中药,其实是夸大其词。

有的中药能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能有效降低血糖的中药。

更危险的是,在中药中加入某些降血糖的西药,反而会因成分的不确定性带来用药安全性等问题。

有些患者正在接受医生的正规治疗方案时,却因听到病友推荐的“特效药”或“新技术”而放弃了原来的治疗。

须知,只有专业医生才能掌握最新的治疗技术和新药信息,而病友的信息却往往来自于小道消息或不可信的广告。

这些患者往往成了假劣药品和广告的牺牲品而延误了治疗。

2饮食治疗中心存在的误区饭吃得越少越好。

这一错误认识的存在使得有的患者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需要,造成营养不良;有的患者不吃主食,却对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不加控制,导致热量摄入过高,同样不利于血糖控制。

不吃甜的血糖就不会升高。

市面上出售的咸面包、咸饼干以及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设计的专用甜味剂食品,虽然都不含蔗糖,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吃这些食品也应计入总热量之中。

进食增加只要多吃药就可控制血糖。

其实,这样做非但使饮食治疗形同虚设,更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同时增加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或者造成肥胖,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

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基本达标,可以适量进食水果。

不过,最好选择热量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梨、柚子等。

进食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或睡觉之前。

另一种极端的做法是长期用水果代替正餐,这样做会无法保证必要的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造成营养不良,也是不可取的。

糖尿病诊治小心四个误区

糖尿病诊治小心四个误区

糖尿病诊治小心四个误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很多糖尿病病友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片面认识:*一、诊断误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得病几年或几十年,只做过空腹血糖、尿糖的检查,就认为糖尿病已经确诊,开始服用降糖药,其实这是错误的。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糖、脂纺和蛋白质代谢失常。

血糖、尿糖增高只是糖尿病的标,其根本在胰岛功能低下。

所以诊断糖尿病的客观指标是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有条件的还可以检查胰岛素受体结合率。

通过以上的试验可以确定糖尿病1型还是2型,病情稳定与否,病情属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对于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一定要同时做。

这样便于诊断对照观察,确切了解病情,避免误诊、误治。

此外,尿糖的多少受肾糖阈控制,病理情况下尿糖与血糖常不成正比。

有些病人根据检查尿糖+号多少作为调整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剂量的依据是十分危险的。

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孙勤国*二、治疗误区糖尿病患者都在寻找有效的降糖药物,一听说哪种药物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降低血糖就认为是好药。

殊不知,血糖高是胰岛功能障碍,单纯用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而不能从根本上恢复胰岛功能。

降糖药物的使用只是一种治标之法。

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等四种。

磺脲类药(常用药物有优降糖、美吡哒、克糖利、达美康、糖适平等)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可暂时使空腹血糖下降。

而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所以有些患者看到空腹血糖正常了,就误以为病情已得到控制,其实胰岛的功能并末改善。

双胍类降糖药(常用药物有立克糖、二甲双胍、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对轻度肥胖型的糖尿病降低餐后血糖有效。

但其机理是抑制体内糖分的吸收,如同节食。

人体各脏腑的营养源于食物,如果摄入体内的食物不能为人体吸收利用,长此以往,则会导致体能下降,胰腺分泌功能降低,甚至衰竭。

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饮食越少越好? 粗粮不限制? 用胰岛素可以不限制饮食? 2、口服药物:5类降糖药物如何个体选择? 并发其他疾病时如何选择口服药物? 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方法及副作用 3、胰岛素: 用胰岛素能导致依赖吗? 各科疾病应用胰岛素的适应症 如何确定胰岛素的种类、剂量和方法 1、饮食: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优缺点 5、二甲双胍不会发生低血糖;肾 功不全者禁 用(由于 其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肾 功不全者易在体内 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严重心肺疾患, 机体缺氧状态慎用(易致无氧糖孝解,诱发乳酸性酸中 毒) 二甲双胍缓释片(卜可)作用时间长、服用方 便、治疗依从性好 6、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卡博平、 倍欣片)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手术后、胃 肠功能障碍,孕妇及哺乳期不宜用
胰岛素类型
RI与PZI混合比例和活力百分率
混合液中的比例 RI PZI 1 3 1 2 1 1 百分率(%) RI PZI 10 90 15 85 25 75
3
2 3 4
2
1 1 1
40
50 65 70
60
50 35 30
如何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初始用量: 1、参照以往胰岛素的日用量 2、从小量用起:20~30u/日 3、据三餐前尿糖定性估算药量:即“+”4u、 “++”8u、 “+++”12u…… 4、检测24小时尿糖定量估算:即1克糖需0、5u胰岛素 5、全天用量三餐前分配:早>晚>午,早用量占总量的 1/2或2/3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注意点
1、口服用药时间: 磺脲类:餐前20~30分钟口服(消渴丸餐前服) 双胍类:餐后口服,肠溶片餐前服(在小肠崩解)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中服或嚼服,与主食同进 2、联合用药,减少副作用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尽量不用口服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分依赖中药而忽视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改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忽视西医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发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

过分迷信偏方和秘方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寻求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偏方和秘方,如用草药、敷脐疗法等。

然而,这些偏方和秘方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疗效无法保证。

盲目迷信偏方和秘方,可能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

第四,定期检查的重要性被忽视。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忽视定期检查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

糖尿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第五,药物治疗的不合理使用。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的情况。

如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病情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遵循用药原则,保持血糖稳定。

在探索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存在的一些误区,它们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我将以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详细阐述这些误区,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我曾过分依赖中药而忽视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改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忽视西医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发并发症。

因此,我应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

我曾过分迷信偏方和秘方。

在寻求治疗过程中,我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偏方和秘方,如用草药、敷脐疗法等。

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避免在空腹或餐后立即运动,最好在餐后1 小时左右开始运动。
及时调整运动计划
如出现身体不适或血糖波动较大时,应及时 调整运动计划或暂停运动。
05 误区五:血糖正常就可以 停药
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即使 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也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停 药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反弹,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 响。
长期治疗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持续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 生活质量。
血糖正常不等于治愈
血糖正常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目标,并不 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糖尿病的病因和病 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 的方法。
即使血糖水平得到控制,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和管理,以维护身体健康。停药可能会导致 血糖水平升高,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控制体重
运动能够消耗热量,减少脂肪 堆积,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
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能够 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适合糖尿病患 者。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能够 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也适合糖尿病患者。
柔韧性训练
年轻人患糖尿病的案例并不罕惯、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而患上糖尿 病。
年轻人患糖尿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 疗,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心 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有助于降低血糖、减轻胰岛负担 ,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一疾病。

然而,由于对糖尿病的了解不足,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揭示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希望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

误区一:只需要服用药物即可控制糖尿病。

事实上,药物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运动同样重要。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误区二:完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

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必要的,但患者需要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

误区三:跳餐可以减少卡路里摄入。

跳餐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并使患者更容易感到饥饿,进而摄入更多卡路里。

糖尿病患者应该采用小而频繁的餐食,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误区四:糖尿病患者不需要锻炼。

适度的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锻炼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但是,患者在进行锻炼前应咨询医生,并制定适合自己状况的锻炼计划。

误区五:低脂饮食一定是好的。

低脂饮食对于控制体重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然而,人体需要一定的脂肪来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并提供能量。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健康的脂肪,如鱼油、坚果和橄榄油。

误区六:自行停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严格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指标。

自行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会导致血糖不稳定,加重病情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误区七:只注意血糖控制,忽视其他影响因素。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视力问题、肾病等并发症相关。

患者应综合考虑全身健康,包括控制血压、血脂、体重以及进行定期眼科和肾脏检查。

误区八:完全依赖血糖仪。

血糖仪是监测血糖的有效工具,但它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误差。

定期测量血糖很重要,但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症状、运动、饮食等因素。

误区九:不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糖尿病诊治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诊治中的几个误区-

总结词
糖尿病蜜月期是指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 的一段时间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 炼等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 控制,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的状态。一些 患者可能因此认为不需要继续治疗。
VS
பைடு நூலகம்
详细描述
尽管患者在蜜月期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蜜月 期只是暂时的缓解状态,如果停止治疗和 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水平很可能会再次升 高。因此,即使在蜜月期,患者仍需继续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并 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忽视体重的管理
总结词
体重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至 关重要的,但常常被忽视。
详细描述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时 也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医生应 该指导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 控制体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结词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但往往被患 者忽视。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 在糖尿病诊治过程中,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通过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 险。
忽视肾脏疾病的预防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并发症是常见的, 且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详细描述
专业医生的建议更具可靠性
专业医生经过系统的医学培训,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 或偏方。
04 误区四:忽视长期并发症 的预防
忽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优缺点 1、优降糖 优降糖:降糖效果好,价格低;90%从肾脏排泄,肾功 优降糖 不全者代谢 产物易在体内产生蓄积,发生低 血糖,60岁以上不宜用(消渴丸) 2、达美康 达美康:防止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达美康缓释片:持续释放,24 : 达美康 小时控制血糖 3、糖适平 糖适平:95%从肠道排泄, 5%从肾脏排泄,适用于合并肾脏疾患 糖适平 的病人 4、苯乙双胍 降糖灵): 苯乙双胍(降糖灵):促进无氧糖孝解,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临 苯乙双胍 降糖灵): 床已不用。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AGI)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作用: 作用: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 水化合物的 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降低餐后高血糖。 降低餐后高血糖 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型,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 阿卡波糖(拜糖苹 卡博平)制剂50mg/片,每日100—300mg, 拜糖苹、 ①阿卡波糖 拜糖苹、卡博平 分三餐中服用。 伏格列波糖(倍欣片)制剂0.2mg/片,每日0.4—0.8mg,分三餐 ②伏格列波糖(倍欣片 中服用。不良反应有腹胀、胃胀、上腹部灼痛、腹泻或便秘, 如从小量用起,可逐渐缓解。忌用于胃肠功能障碍者。不宜用于孕 妇、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儿童。
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1、饮食: 、饮食: 饮食越少越好? 粗粮不限制? 用胰岛素可以不限制饮食? 2、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5类降糖药物如何个体选择? 并发其他疾病时如何选择口服药物? 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方法及副作用 3、胰岛素 、胰岛素: 用胰岛素能导致依赖吗? 各科疾病应用胰岛素的适应症 如何确定胰岛素的种类、剂量和方法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5)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作用: 作用 : 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降血糖作用快而短, 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瑞格列奈(孚来迪、诺和龙) 1、瑞格列奈(孚来迪、诺和龙):为苯甲酸衍生 物,餐前或进餐时口服,不进餐不服药。每次 0.5-4mg,据病情调整用药, 2、那格列奈(唐力):D-苯丙氨甲酸衍生物,其 那格列奈(唐力) 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有赖于血糖水平,故低 血糖发生率低。
如何应用胰岛素
常用胰岛素治疗方式: 常用胰岛素治疗方式: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手术、分娩或伴发其他急危重疾病时,需 静脉滴注胰岛素,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检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 静脉滴注胰岛素 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2、血糖水平较高时,应强化胰岛素治疗 强化胰岛素治疗,一日三次应用胰岛 素 强化胰岛素治疗 (早-速效、午-速效、晚-预混)或 一日四次(早-速效、午速效、晚-速效、睡前-中效) 3、胰岛素可与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同时用 4、胰岛素泵是目前最适宜于长期应用胰岛素或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 强化胰岛素治疗 的病人
速(短)效:RI—起效快,高峰时间2~4h,供皮下和 静脉应用, 主要控制1餐 后高血糖 制剂:中性胰岛素(普通、正规)-动物胰岛素, 胰岛素原 制剂: 含量<10ppm 诺和灵R、甘舒霖R、优泌林R—人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门冬胰岛素)—100u/ml 优泌乐(赖脯胰岛素) 速秀霖(赖脯胰岛素)—国产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注意点
1、口服用药时间: 、口服用药时间 磺脲类: 磺脲类:餐前20~30分钟口服(消渴丸餐前服) 双胍类:餐后口服,肠溶片餐前服(在小肠崩解)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中服或嚼服,与主食同进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联合用药,减少副作用 、联合用药,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尽量不用口服药 、
糖尿病饮食 健康 合理 均衡
糖尿病饮食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成年人所需总热量/日/kg: 休息 105~125.5kJ(25~30kcal)/kg.d 轻体力劳动 125.5~146kJ(30~35kcal) /kg.d 中度体力劳动 145~167kJ(35~40kcal) /kg.d 重度体力劳动 167kJ(40kcal) /kg.d以上 以上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热量可适当增加 10%~20%。肥胖者可酌减(20%)。 ) 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脂肪占30%
胰岛素类型
常用预混型胰岛素: 常用预混型胰岛素: 甘舒霖30R、诺和灵30R、优泌林30/70—30%短效加 70%中效 诺和灵50R、甘舒霖50R—50%短效加50%中效 胰岛素新剂型的研制: 胰岛素新剂型的研制: 口服胰岛素—胶囊 吸入胰岛素—干粉剂和可溶性液态两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胰岛素类型
自混胰岛素: 自混胰岛素: RI与NPH混合 混合—可以用任何比例混合,因NPH中不含 与 混合 有多余的鱼精蛋白,混合后仍各自保持原 有的效能,但必须在用时配制。 RI与PZI混合 混合—由于PZI含有多余的鱼精蛋白,大约1 与 混合 单位PZI中多余的鱼精蛋白可以结合1单位 RI,使其变成PZI。
糖尿病饮食 三餐总热量分配: 三餐总热量分配 1/5、2/5、2/5或1/3、1/3、1/3 四餐总热量分配: 四餐总热量分配 1/7、2/7、2/7、2/7 根据伴发疾病的需要分配一日总热量
糖尿病饮食
原则: 原则:
1、定时、定量、定餐 2、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3、每日摄入食物品种应多样化(血糖过高时应限制高 含糖食品) 4、粗细搭配,干、稀不限 5、不能进食时,每日补充葡萄糖100~150g,以防产生 “饥饿性酮症” 6、餐后血糖过高可“少食多餐”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4)
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 : 噻唑烷二酮类(TZD)又称格列酮类 )
作用: 作用: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适用于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 适用 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SU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罗格列酮( 瑞彤) 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Avandia 文迪雅 、瑞彤) 制剂2mg、 4mg、8mg/片,每日2~8mg,分1~2次口服。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Actose 顿灵、 艾汀、艾可拓 制剂 艾汀、艾可拓) ②吡格列酮 15mg/片,每次15mg,每日2~3次口服。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①不宜用于T1DM、孕妇、哺乳期和儿童及酮症酸中 毒病人 ②有心衰或肝病者不用或慎用。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优缺点 二甲双胍不会发生低血糖;肾 功不全者禁 5、二甲双胍 用(由于 其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肾 功不全者易在体内 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严重心肺疾患, 机体缺氧状态慎用(易致无氧糖孝解,诱发乳酸性酸中 毒) 二甲双胍缓释片(卜可)作用时间长、 二甲双胍缓释片(卜可)作用时间长、服用方 便、治疗依从性好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卡博平、 6、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倍欣片)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手术后、胃 肠功能障碍,孕妇及哺乳期不宜用
苯乙双胍( 1 、 苯乙双胍 ( 降糖灵) 由于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现很 ) 少 应用。 二甲双胍(降糖片、甲福明、美迪康、迪化糖锭、 2、二甲双胍 格化止、泰白、众氏得、二甲双胍肠溶 片、二甲双胍缓释片) 制剂:250mg/片,一般每日0.5-1.5g,分2~3次 服用。 副作用:常见胃肠道 少见乳酸性酸中毒(苯乙双胍) 苯乙双胍) 苯乙双胍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2)
双胍类: 双胍类 ①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 ②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 ③抑制肝糖元(HGO)输出。 ④降低脂肪酸氧化率。 ⑤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 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2)
如何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剂量调整: 胰岛素剂量调整 1、病情较稳定病人可每2~3天调整一次药量,每次调 整药量不超过原剂量的20%,以免引起血糖大波动 2、病情不稳定病人可一日 次(空腹、三餐后)或一日 一日4次 一日7 一日 一日 次(三餐前后、睡前)检测,及时调整药量。 3、手术、分娩和急危重病人应每1~2小时 小时检测一次, 每 小时 及时调整胰岛素液体浓度或滴速。 4、每日用量20~30u时可考虑改为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类型
中 效: NPH—低精蛋白胰岛素、中性精蛋白锌胰岛,起效 1~3h,高峰6~12h。仅供皮下注射,主要控制2 餐 后高血糖。 制剂:万苏林—动物胰岛素 制剂 诺和灵N、甘舒霖N、优泌林N—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型
长(慢)效 ; PZI—精蛋白锌胰岛素、特慢胰岛素。起效 3~8 h,高 峰14~24h。仅供皮下注射,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 制剂: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来得时 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无明显作用高峰,无低血糖发 生
胰岛素类型
RI与PZI混合比例和活力百分率 与 混合比例和活力百分率
混合液中的比例 RI PZI 1 3 1 2 1 1 3 2 3 4 2 1 1 1 百分率(%) RI PZI 10 90 15 85 25 75 40 50 65 70 60 50 35 30
如何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初始用量: 胰岛素初始用量 1、参照以往胰岛素的日用量 2、从小量用起:20~30u/日 3、据三餐前尿糖定性估算药量:即“+”4u、 “++”8u、 “+++”12u…… 4、检测24小时尿糖定量估算:即1克糖需0、5u胰岛素 5、全天用量三餐前分配:早>晚>午,早用量占总量的 1/2或2/3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①T1DM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 ③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 病变脑卒中 ④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 ⑤妊娠和分娩 ⑥T2DM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能良好控 制者; 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