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白银货币文化(2)

合集下载

白银帝国:两分钟看懂中国货币史

白银帝国:两分钟看懂中国货币史

白银帝国:两分钟看懂中国货币史小时候看古装剧,看到一个人“啪”的一声,拍下一块碎银子,豪气干云地吼上一句:“切二斤牛肉,来两坛好酒!”一般这个人肯定是个好汉。

很多年后才知道,吃牛肉这件事并不是每个古代人都能享受到的。

因为牛是农耕的重要劳动力,我国历史上不少朝代禁止杀牛吃。

最可怕的时候杀牛是死罪,最轻的也要判你坐个一年牢,或者挨上一顿板子。

除了牛肉,那买牛肉的碎银子,也不是什么朝代的人都拿得出手的——据《中国货币史》,“一直到元末,白银还算不成十足的货币”。

也就是说,明朝之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才比较多用银子了,之前千把年来民间常用的是铜钱。

直到现在,我国南方某些方言中还管钱叫“铜锭”。

关于白银如何一路打败铜钱铁钱打败黄金乃至打败纸币,最终成功上位,独占明清两朝货币鳌头近500年,其中的弯弯绕足可以拍一部宫斗戏。

青年经济学者徐瑾老师写了一本书,用普通人能读懂的语言讲述了整个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书名就叫《白银帝国》。

▲2分钟知识动画带你读懂《白银帝国》是不是看完还不过瘾?我们还准备了《白银帝国》的浓缩精华版,接着往下看吧!纸币为什么输,白银为什么赢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明朝以前,银子一直都不是主要流通的货币,经常用来做工艺品。

老百姓用的最多的是铜钱、铁钱这样的贱金属铸币。

大宗交易则用黄金。

而到了北宋时期,我国开始了领先世界的纸币尝试。

那么,白银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崭露头角的呢?正如草根出身的英雄往往在各方势力混战的年代杀出重围,白银也是在货币系统最纷繁复杂的宋朝,寻得了一个翻身的契机。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朝代。

比起我们通常印象中唐代的繁盛一时,北宋才是中国经济全面超过西方的历史顶点。

相比唐代,宋代的人口发生了爆炸式增长,商业空前蓬勃,只用一种货币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宋朝的货币系统最为热闹:金属货币有铜钱、铁钱和贵金属的金与银;纸币至少有全国通用的交子、钱引、关子、会子,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纸币在各地小范围流通。

白银货币化

白银货币化

白银货币化中国白银货币化是从唐朝(618-906)开始的。

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

它最显著特点是自信、开放、包容、博大,善于接受外来的文化,善于接受外来的技术,乃至于接受外域人在唐朝为官。

杜佑《通典·边防典》记述了与中国发生联系的国家或部族有189个;孙光宪《北梦琐言》言,唐朝时在华做官的外国人达三千余人之多,甚至有波斯人官拜宰相。

开放的唐朝是中国接受白银货币的思想文化基础。

唐朝善于接受一切外来好的东西。

当然,丝路贸易是其最重要的途径或者说平台。

尽管中国古代与外域的交往早已开始,但真正的成规模的商贸活动是从唐朝开启的。

受朝廷的重视与支持,唐朝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唐中期以后,海洋交通与贸易也得到更大发展,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扩大。

当时经由东南沿海已能通达印度洋和波斯湾。

借助海上航线,中国与南亚、中亚各国的商业活动更加密切。

至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有数十万之众。

这些外国商人带着香料、药物和珠宝,换取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

来华的外商足迹几乎遍及中国水陆交通发达的所有城市。

中西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诸国,皆用银币,难以与中国的铜钱直接互换相通,要实现贸易交换,采用以份量计值的银锭是最便利的。

唐朝的这种全方位的商贸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久了,国人必然走向接受白银货币。

当时,没有专门的国际货币,久而久之,银两自然成为了国际货币。

所以,唐朝无论是墓葬出土还是窖藏出土经常有外来银币。

此外,考虑到唐代贸易的实际情况,我们倾向于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银锭——唐朝的船形银锭,就源自海上大宗贸易。

因为,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成色和重量一样重要,高度延展的船形能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银锭没有夹杂;而服务于海上贸易的银两,选取船形便是自然而然之事。

船形银铤为什么两头经常翘得非常夸张,原因就在于此。

馆藏唐代船形银锭然而,有必要强调,虽然唐朝已经开启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但直至明代中叶之前,尚未取得本位货币的地位。

“白银货币化”抑或“货币白银化”——明清时期货币变动再探讨

“白银货币化”抑或“货币白银化”——明清时期货币变动再探讨

Voi.39 No.6Dec.202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Xi+n Ung. of Ash. & Tcch.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39卷第6期2020年12月【经济与管理】DOI:10. 15986/j. 1008 - 7192. 2020. 06. 007“白银货币化”抑或“货币白银化'----明清时期货币变动再探讨张帅奇(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明清时代货币变动的重要特征是明中期以降的白银社会化崛起&明初政府以行政手段构建宝钞为主、铜 钱为辅的社会货币体系崩溃后,非合法化货币白银逐步获得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双重认可,促使白银货币化日益加速。

但明中后期所形成的“银钱并行”或“银钱兼权”格局,很大程度上是白银作为国家财政收支体系与民间 社会交易的一种统计标准,同时承认铜钱作为社会经济中辅助性货币角色,二者共同构成国家财赋“计量白银化”标准&关键词:白银货币化;货币白银化;明清时期;货币变动;计量白银化中图分类号:F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7192(2020)06 - 0050 - 09一、弓I 言明清经济领域货币形态演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明中晚期以降的白银社会化崛起,促使明清时代货币问题研究衍生出“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之说,但关于“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的内涵因主体研究方向与阐释内容迥异而呈现出不 同的学术特征①。

“白银货币化”是白银作为一种社 会角色由商品向货币转化的长时段历史过程,“货币白银化”是白银在多元并行流通的货币中由次要货币演变成社会主要货币[1]&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明初至成、弘年间自下而上的民间促动趋势转变为成、弘以降自上而下国家法令推行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市场萌发与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历史进程,启动了晚明社会变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2]& #货币白银化”所指的是白银由非法货币甚至国家禁止作为货币的贵金属向作为货币发展的过程,也即由不合法的货币地位向合法货币直至主币地位的演变过程但是绝对不能单纯地把货币用银作为财政变革的标志,金代铸银币并广泛使用以及明代“银之用益广”的所谓白银货币化,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明清货币变革在财政意义上的关键之点是将银两作为国家财 政收支的统一统计单位,即变革的主要标志不是“白银货币化”,而是“统计银两化”⑷& 一部分经济史学研究主体对于“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概念厘定大致类同,但二者之间社会化属性表达却有显著不同甚至存在一定的逻辑矛盾,即白银化是货币形态特征表达,而货币化则是隶属社会经济系统的一定范畴内的复杂子系统&本文试以明清时期货币变动问题为研究对象,梳理“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相关概念厘定与学术研究现状,把握 “计量白银化”于国家财政收支中的发展脉络,揭示出白银与钱钞行用格局和国家社会系统的互动联系&二、“白银货币化”与明中晚期货币变动明代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货币白 银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演变是这一时期社会结构 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白银从单纯贵金属储值 商品逐 成经济流 中的一种社会 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晚期,而是存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收稿日期:2020-06-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武当山庙会(JRZ2012018)作者简介:张帅奇(1995 -),男,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 E-mail : ***************第6期张帅奇:“白银货币化”抑或“货币白银化”51演变过程。

白银货币化 高考历史题

白银货币化 高考历史题

白银货币化高考历史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

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材料二: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

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

明中叶正处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正竭力向世界开拓海外市场,明政府为获得白银开放海外贸易,凭借着对外贸易的出超优势,大量海外白银流入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纸币贬值和白银的天然属性使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其次,政府的推动和认可也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最后,海外贸易的开放和大量海外白银的流入也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商业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其次,白银货币化也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此外,白银货币化还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宗法关系,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然而,白银货币化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白银货币在中国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被大量使用实现货币化,至民国成为法定的本位货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白银;银本位;货币化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朝及民国的主要通货,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明朝之前的白银货币据《史记》记载,夏朝把金分为三品,有黄(金)、白(银)、赤(铜),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银质的铲形、版形、饼形及贝形货币文物出土,可见这时白银已经开始作为货币存在。

秦朝时期,国家规定以黄金为上币,铜(秦半两)为下币,白银主要被用来制作装饰品及餐具等,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汉武帝以资源相对丰富的贱金属铜为币材铸“五铢钱”,是两汉主要的通行货币。

此外汉武帝元狩四年为增加财政收入,曾铸造一种以银锡合金为币材的“白金币”,后因数额巨大且不足值、盗铸猖獗而被废止,“白金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获得法定地位的白银货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货币混乱,币值稳定且价值较低的银较金相比货币作用有所发挥。

在广州、河西走廊等海外贸易中心地区,金银甚至是唯一通货。

这一时期白银价值呈上涨趋势,计量单位开始由过去的斤缩小为两。

隋唐时期,钱帛是主要的货币,除岭南、西州(今新疆的吐鲁番)之外的地区,金银一般不作为流通的货币,多被制成首饰、器物用于赏赐、贮藏、馈赠等用途,到唐朝末期,白银的地位逐步提高,市场上使用白银用于交易的现象增多。

两宋时期,以铜钱、铁钱、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邻近民族的影响,白银的使用开始逐渐增多,赏赐、纳贡、军费、税负等大量使用或折成白银,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

这期间采银量虽有所扩大,但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钱荒问题依旧存在。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中国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货币制度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货币的白银化。

白银成为明代主要的货币形式,这一变化带来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1、贸易发展在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与西方的贸易。

欧洲人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需求旺盛,中国也需要西方的铜、铁、锡等原材料。

在贸易的过程中,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通用价值。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货币的白银化。

2、矿产资源丰富在明代,中国的经济非常发达,国内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中国的银山、铜山等资源产量都非常大,这为白银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中国在这个时期还迎来了大规模的银矿开发,这使得白银的产量快速增加。

矿产资源的丰富也是中国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政府政策的支持在明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货币的白银化。

明朝官方坚持实行坡顶税收制度,这使得农民需要使用更多的白银来支付税赋。

政府还通过发行银票等方式,推动白银在经济中的流通。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促使明代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银的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与商业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白银流通还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白银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国际贸易上,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社会影响白银化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导致社会上出现以白银为核心的财富积累和交换方式。

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地方豪强和商人阶层获得了更多的财富,而农民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则相对困难。

白银化还使得土地和人口等资源成为白银的直接交换对象,加剧了社会的资源流失与不平等。

3、文化影响白银化也产生了文化影响。

白银的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使得艺术和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白银货币化

白银货币化

中国当今金融领域内流通的是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制度,贵金属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主要作用是价值尺度与储备手段,极少参与流通。

中国先民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

中国古代把白银用做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

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白银货币化。

白银在明代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白银不是合法货币,那时候的法定货币开始是铜钱,然后是纸钞,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经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可是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交易活动仍习惯使用白银。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单位价值的大小应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明中叶以后,市场的发展和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铜钱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单位价值更大并且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充当交易媒介,白银便很自然地成为主要的货币.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在逐渐得到国家事实认可以后,才向全国展开的.白银货币化是有社会经济基础的。

唐代以前由于白银数量稀少,使用范围因此非常狭窄,随着白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产量的提高,白银的使用获得重要的突破.在中唐时期,白银在民间就有了普遍使用的迹象了,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商品经济发展高潮到来之际,白银的使用发展为白银货币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宋代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使白银逐步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拥有的商品。

当时政府应对白银使用采取宽容的政策,白银虽然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其货币职能已不断增强。

到了北宋时期,白银通过贸易渠道外流加剧白银短缺,银价高涨,直接制约和阻碍白银作为普通货币流通,白银发展的进程缓慢下来.明朝统一之后,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控制,长期推行海禁政策,但民间的海外贸易还是屡禁不止,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改变了当时白银不足的情况.另外,伴随着白银货币化的深入“重钱轻银”的思想开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重钱轻银”论的风行一方面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程度之深,另一方面揭示了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权力“和以铜钱等传统货币为代表的"政治权力“的冲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课件高频考点白银货币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课件高频考点白银货币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二、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 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 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①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 经济的影响力。
②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 投资的发展。
2、中国近现代货币的演变
①除白银和钱币外,还有纸币流通。 ②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实行银本位后,各种旧 银元和纸币继续流通,货币制度仍未统一。由于美国高价 向国外收购白银,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爆发了严重的货 币信用危机。在英国的支持下,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11月 4日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外汇本位制的"法币政策",以中 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来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 的纸币为"法币"。 抗日战争中,法币进入了恶性膨胀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通货膨胀导致法币严重贬值。 ③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人民币。
四、其他货币
二战后初期成立了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布雷顿森林体 系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 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实际是一种新金汇兑 本位制。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一系列制度变迁并行,比如田赋货 币化、徭役货币化等,国家财政收入的货币化,皇室、官 俸、军费、政府开支等国家财政支出的货币化以及国家财 政与白银货币化的空间分布等,能看出白银货币化一系列 制度的变迁是并行的。从人民生活的角度来看,白银货币 化与社会变迁同步,并将社会各阶层卷入市场之中,首先 影响的是农民阶层,赋役改革把农民和市场连接到了一起。 白银货币化与新的经济成分增长,社会各阶层的商业行为、 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迁,导致对白银的需求量变大。国计 和民生都需要白银,因此虽然明朝亡于内外综合因素,但 白银紧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纹”就是指成色,“纹银”“雪花银”“细 丝”“松纹”“足纹”
3.海外白银(币 材)在明代的涌

• 放开“海禁”,成就明朝“白银帝国” • 白银大量涌入后,造成银价下跌 • 常见的三种洋钱(银元)
中国金融文化
资源:动画
➢银锭在明朝的叫法
中国金融文化
常见的三种洋钱
西班牙本洋
墨西哥鹰洋
日本龙洋
中国金融文化

• 广东机铸银元为后来银本位的确立,中国货币的统一铺平了道 路
2.“废两改元”• 机器铸钱开创了我国货币铸造史先河,是一次铸钱技术上的革 命
• 机器自铸银元打击了落后的保守势力
的历史意义
• 新式银元的畅行,进一步促进了清末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金融文化
清代银元
广东机器自铸银元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短须龙
中国金融文化
洋钱的交换价值
1.请认真阅 读素材“古
为今用”
2.比较不同 时期洋钱的
交换价值
3.判断洋钱交换价 值的变化趋势
中国金融文化
3.2.2清代的银元制度文化
1.清代银元制
• 银两成色、重量的不统一限制了银两货币的发展
• 鸦片战争后,中国银两外流严重
• 光绪十六年(1889-1890年)广东钱局铸造第一批光绪元宝银 元
3.2.3民国银元制度
• 银元本位没有完全确立,币制混乱
民国成立之初
• 临时政府下令筹组币制委员会
民国元年
• 公布《币制纲要》
民国元年
• 政府公布《国币条例》13条
民国三年
中国金融文化
资源:动画
➢民国时期的银元
中国金融文化
常见的民国银元
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
袁头银元
中国金融文化中国Leabharlann 融文化专题三 中国白银货币文化
3.2 白银货币的制度文化
中国金融文化
3.2.1明代白银货币的制度文化
1.明英宗与银本 位
• 明英宗让白银成了合法货币
• 明宪宗形成了“大宗流通用银、小额买卖用钱” 的并用格局
2.银锭在明代的 习惯用语
• “元宝”“银锞”“锞儿”“碎银”“零碎纹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