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永久基本农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保护基本农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动难,特别在城镇周边,遇到的阻力大、问题多。
目前,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已有成果来之不易。
如何加快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研究探索制度化安排和长效机制,值得思考。
笔者结合湖南省工作实际,浅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演变;对策引言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
在这种情况下,也折射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势在必行。
永久基本农田是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改变用途的基本农田。
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要求后,国土部和农业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要求,对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部署。
加上“永久”两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高度重视,体现的是严格保护的态度。
1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1用地观念尚未得到扭转目前国家对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但部分基层人民政府和用地单位切实保护耕地、少占优质耕地和水田的意识不强,城市(镇)开发优先利用城市(镇)周边优质耕地,项目选址总落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的水田上,不仅影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推进,而且项目报批时也难以落实质量相当的补充耕地。
1.2管理有待完善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舍近取远,取劣舍优”现象,现在我国基本农田的保护形势是上级给下级下达保护指标,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到乡镇,然后以乡镇为单位确定保护数量指标,划定范围;基本农田的占补不够合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确保本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的现象时有发生;基本农田的分级还不够完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耕地评价体系和地力分等定级标准,使得基本农田的分级保护没有硬性依据,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出台关于耕地质量和地力分等定级的标准,使基本农田分级清晰,层次明确。
新时期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工作研屯繃馳而肺初駄农晡赫胸醐飙欄甜□贾广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已由划定落实阶段全面转向以建设、管理和保护为主的管护阶段。
当前,需要在全面梳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一、问题分析研讨(一)全方位日常监管体系和机制仍不健全1•缺乏对占用或减少情况的分类统计占用或减少的类型包括:非农建设项目占用、生态建设占用、灾毁、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临时占用侬业结构调整、违法违规占用或破坏。
需分类统计占用或减少情况,通过整合分析各类型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严格实行差别化监控。
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严格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源头上紧控保护阀门。
2•缺乏对非农建设用地占用的全流程监管当前,管控流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仍不够紧密,管控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形成管控合力。
由于项目占用和补划情况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等不同环节都会有所调整变化,因此,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监管必须贯穿项目用地审批和建设全过程,在日常工作中全面实施全程动态化跟踪监管,在各个环节合力压低占用数量和质量,并确保及时等质等量补划到位,才能将永久基本农田真正控实管靠、保牢守好。
3.缺乏对永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及时更新需在耕地保护层面通过永久基本农田日常更新和年度变更将规划、地籍相关工作衔接起来,及时准确更新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才能定量、定质、定位,实时掌控永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
同时,以日常更新和年度变更为基础,结合遥感监测和卫片执法等技术手段,可精准定位保护薄弱点,及时发现、主动查处、自行整改违法违规占用或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降低被国家督察问责的发生几率。
(二)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第三方评估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责任目标考核内容越来越广泛深入、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精准。
要通过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等一系列考核机制,加快构建起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改变过去以会议座谈、现场抽查和书面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方法,通过遥感监测、卫片检查、数据库监管等手段和途径,辅以互联网+专项工作报批报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措施,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的考核评估,大幅增加考核数据信息量、提升信息可信度,提高考核的真实可靠性。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问题描述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命脉。
然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 土地占用过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工业建设和城市扩张,这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给耕地保护带来了重大挑战。
2. 不规范用地行为:在一些地方,存在不少违法用地行为,将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甚至私搭乱建,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对耕地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3. 水土流失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当的土地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问题原因剖析1. 发展思路不够明确: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程度上“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而对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耕地被大规模占用。
2. 法律监管不力:当前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法律条款不够严格,对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 农业生产方式偏重数量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追求数量增长,忽视了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导致了过度耕作、过度施肥等不当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耗损了土地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建议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护农田耕地、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建议措施:1. 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估和规划,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明确耕地保护的范围和界限,限制非农建设用地的占用,合理划定城乡建设边界,切实提高耕地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监管,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占用耕地和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3. 推动农业转型:倡导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质量。
浅谈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谈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摘要: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
针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加强理论创新,及时采取科学对策,从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提高国民保护意识,促使保护政策落地。
本文主要对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永久性农田;面临问题;保护对策引言永久性基本农田时国家的粮食保障有重要意义,对农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农业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用地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对永久性基本农田进行划定和保护是非常十分必要的。
要在保证农田面积和质量的同时,以政府为责任主体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的保护,通过建立监督体系和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以促进永久性基本农田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1.1划定作用一是要保证农田面积。
永久性基本农田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水平来进行农田面积的划定,根据相关部门的指标对农田实行保护措施,在保证农田面积只多不少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严格保护措施;二是要保证农田质量。
一般被划分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地块都是土壤肥力最好的地块,这是划定的硬性条件,目的是保证土地的生产力。
划分时要依据一些特殊规定来进行,以保证农田质量,实现农田高产的目标。
1.2划分原则一是在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分时要以区域土地的整体作用和利益为基础,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要保证城市用地与永久性基本农田二者和谐共处,这样才能保证农田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二是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要与区域内的人口和农业发展情况为基础,划定原则要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以符合实际要求。
保护农田是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展开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所以农田的划定要以社会基本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保证农田划定在群众的生活中起到作用;三是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
在区域内进行农田划定时一定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操作,如农田的肥力、生态环境保护力、农田面积等。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耕地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基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土地承载压力加大。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在城市周边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大量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
这使得耕地承载压力加大,也无疑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环境污染对耕地造成威胁。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害,也会通过土壤污染影响耕地质量。
特别是沿海工业带和一些老工业区域,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过度积累会严重危害到周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企业或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往往会以各种手段非法占用耕地进行开发,这不仅侵犯了农民的权益,也违反了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
而一些村镇干部甚至私自出售田地,导致更多耕地被破坏。
二、耕地保护的建议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政策法规的强化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对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和项目进行审核审批,确保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并将违法行为纳入失信人员名单。
2.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耕地保护。
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耕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开展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等工作,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生产力。
3.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大对非法侵占耕地的打击力度,做到一权一责,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管理,确保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性以及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4. 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积极推动绿色、有机、循环等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并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政策问题1.缺乏长期稳定的耕地保护政策。
目前,耕地保护政策多为临时性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建议:制定长期稳定的耕地保护政策,明确政策目标和保护措施,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2.政策执行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导致耕地保护政策难以落实。
建议: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管理问题1.耕地占用审批不严格。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占用审批方面存在不严格的情况,导致耕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建议:加强耕地占用审批的管理,严格执行耕地占用审批制度,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耕地保护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监管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建议:加强耕地保护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技术问题1.耕地利用效率低。
一些地方农民在耕地利用方面存在技术不足的情况,导致耕地利用效率低下。
建议: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水平,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2.耕地保护技术不足。
一些地方在耕地保护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耕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建议:加强耕地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耕地保护技术水平,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管理和技术方面。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耕地保护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水平,加强耕地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耕地保护问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耕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持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动下,耕地面临诸多问题,如非农化、水土流失、污染等,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耕地资源。
二、问题分析1. 非农化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转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2. 水土流失问题:过度耕作、过度集约化经营和不合理的农业措施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使耕地利用率下降。
3. 污染问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土地保护管理为了保护耕地资源,需要加强土地保护管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范围,严格控制非农化行为,加大对违规开发和占用耕地的处罚力度,提高非农化土地补偿费用,以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2. 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通过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可以降低农业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提高土壤质量,保持土壤肥力。
同时,合理轮作和休耕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耕地的机械性生态破坏,保护土壤的水、肥养分。
3.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无序堆放和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还会增加土地的负荷。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保护耕地资源。
4.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科技和管理意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强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给予农民生态补偿费用,鼓励他们采取生态友好的耕种方式,保护和改善土地环境。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耕地资源的浪费、土地污染、建设用地过多等现象严重威胁着耕地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源头上保护好耕地资源。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审批、认定和登记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
要加强土地规划,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好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和监管力度。
二、推行耕地荒漠化治理耕地荒漠化是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针对荒漠化问题,应加强土地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引进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加强沙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
要加强封山育林,修复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耕地的长期稳定利用。
三、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耕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应该鼓励农民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还需要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耕地的灌溉需求。
四、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保证耕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对非农建设用地的监管,严格控制耕地转用,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加强对耕地资源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乱占乱种、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提高违法成本,确保耕地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总结回顾: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荒漠化等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推行耕地荒漠化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8-05-21T09:53:06.32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期作者:陆忠海
[导读] 永久基本农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保护基本农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动难,特别在城镇周边,遇到的阻力大、问题多。
杭州学联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永久基本农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保护基本农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动难,特别在城镇周边,遇到的阻力大、问题多。
目前,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已有成果来之不易。
如何加快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研究探索制度化安排和长效机制,值得思考。
笔者结合湖南省工作实际,浅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演变;对策
引言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
在这种情况下,也折射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势在必行。
永久基本农田是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改变用途的基本农田。
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要求后,国土部和农业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要求,对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部署。
加上“永久”两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高度重视,体现的是严格保护的态度。
1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用地观念尚未得到扭转
目前国家对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但部分基层人民政府和用地单位切实保护耕地、少占优质耕地和水田的意识不强,城市(镇)开发优先利用城市(镇)周边优质耕地,项目选址总落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的水田上,不仅影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推进,而且项目报批时也难以落实质量相当的补充耕地。
1.2管理有待完善
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舍近取远,取劣舍优”现象,现在我国基本农田的保护形势是上级给下级下达保护指标,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到乡镇,然后以乡镇为单位确定保护数量指标,划定范围;基本农田的占补不够合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确保本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的现象时有发生;基本农田的分级还不够完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耕地评价体系和地力分等定级标准,使得基本农田的分级保护没有硬性依据,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出台关于耕地质量和地力分等定级的标准,使基本农田分级清晰,层次明确。
1.3保护政策缺乏执行力
自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立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目标明确,但执行效果总是欠佳。
不论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还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都普遍暴露出“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等系列问题,反映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过程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打擦边球”心理,致使中央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另外,频繁地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使得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出现多种版本,缺失严肃性和唯一性,导致一些行为主体产生“永久基本农田可以随意进行调整”的政策幻觉。
1.4基本农田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基本农田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农作物高产,才能促进农民的积极性。
这里所提到的基本农田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就是由于对于基本农田质量保护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也没有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而且质量检测也不过关,对农田的动态质量没有一个好的把握。
2基本农田保护对策研究
2.1引入动态保护机制
完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机制,增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弹性,化解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空间矛盾。
根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综合评价结果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择适量优质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待补区,并确定优先补划顺序,为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提供补划范围。
同时,规范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的条件、程序、技术要求等,严格控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数量,不断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2.2进一步加强耕地管控性保护
一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的规定,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
二是加强基本农田日常监管,实现基本农田动态信息化管理。
对城市周边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并将监测图斑纳入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
2.3严格城镇周边基本农田的变更
对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调整,建议充分考虑城镇人口承载现状、人口增长速度、老城区改造潜力、近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地理环境特点、基本农田范围内剩余建设用地空间等因素。
如果城镇周边都是Ⅰ级基本农田,应控制该城镇的发展。
城镇周边Ⅰ、Ⅱ级基本农田原则上不能进行调整,确需调整的,应经过充分论证,并分别报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且必须严格以5年规划期为标准进行调整。
城镇周边Ⅲ级基本农田,可以3年为期,采取滚动修编的方式调整,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报省、国家审核备案,在国家、省数据库变更后运用。
2.4大力推广先进保护手段,加强技术监督保护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快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与土地利用调查相结合,结合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对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成果中有农田植树造林、发展林果、挖塘养鱼、畜禽养殖、违法非农占用、撂荒等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情况进行预警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5严格执法,制止农民擅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
一是加强动态巡查,利用遥感影像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有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及时制止。
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查处农民违法占用耕地建房的政策指引文件,明确适用的政策和处理方式,特别是明确是否允许立案查处并拆除,确保地方在制止农民擅自占用基本农田时有法可依。
2.6构建耕地保护激励机制
结合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广西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积极研究出台该区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政策,按照“谁保护、谁收益”的原则,加大耕地保护补偿力度。
建议自治区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对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前三的市进行奖励,奖励资金发放到市、县、乡三级,同时,要求市、县政府配套耕地保护基金,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给予奖补。
资金的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结果相挂钩。
结语
我国的农业正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于国内的农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本农田是国民的保命田,所以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来确保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面对现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种种问题,领导应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管理并对农田的建设作出合理的规划,并且根据农田的情况,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通过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我国的国民经济才能得到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理论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3):22-27.
[2]荆英楠.浅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措施及对策建议[J].吉林农业,2013(2):52.
[3]吴明发,欧名豪,李彦,等.规划管制下基本农田保护内在机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1(12):51-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