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生态环保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环保教案()

六年级环保教案()
(2)中新浙江网7月27日电号称“蓄电池之乡”的浙江长兴县,正在为其“支柱产业”付出惨重代价:由于违规排污,数百名儿童出现铅中毒。尽管违规企业已被勒令停产,但对于污染整治的前景仍让人无法乐观。
(二.)确定研究课题
由重金属污染引出主课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解成小课题
1、本主题活动具体实施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调查:(1)蓄电池的历史(2)蓄电池的种类;(3)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4)蓄电池的原理;(5)了解废旧蓄电池的危害(6)蓄电池的回收利用。
2、让同学们知道生命可贵,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自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准备仪式
1、中队长集合队伍,宣布:404中队《还给大地一片绿色》主题队会准备开始!
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2、小队长:稍息,立正,报数。(转身跑到中队长面前互相敬礼,报告)报告小队长:第XX小队应到XX人,实到XX人,报告完毕。
陈村镇中心小学






环保教育
第1课
教学内容
野生动物,我们永远的朋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社会的财富,要爱护它们。
2、懂得保护珍稀动物是国家的政策,保护它们人人有责。
情感:
1、喜爱动植物。愿意为保护动植物尽力。
2、对伤害动物的行为感到气愤。
教学
重难点
1、自觉爱护动植物。注意保护珍稀动物,不伤害它们。
2、见到有人伤害动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重要性2. 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3. 交通安全常识4. 火灾逃生与自救5. 防范溺水事故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重要性。

2. 讲授:讲解生态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交通安全、火灾逃生、防范溺水等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珍爱生命。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的可贵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或口号。

2.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安全知识,提高全家人的安全意识。

3. 观察身边的环境,发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让学生了解环保工作的具体实施。

2. 邀请消防员、警察等专业人士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开展生命生态安全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组织一次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竞赛或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篇一: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迷失的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分析这种特征。

2、通过分析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图表的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数量特征。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这一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解]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况[板书][提问] 请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在经济中有什么作用?回答课本“想一想”中的问题。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二、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板书][教师归纳] 在经济建设中,自然资源可以为工农业提供原料和动力,还可以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品种齐全,总量丰富[板书][教师讲解] 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物质,用于生产和生活,这些物质被我们称为自然资源。

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呢?[演示] 我国主要资源总量在世界的位置:[提问] 分析演示后,回答:我国自然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有何特征? [教师归纳] 品种齐全,总量丰富。

[教师归纳]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至使人均占有量极少,使得我国在资源的利用上出现了危机。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极少[板书][展示演示] “中国与世界资源人占有量”比较表,指导学生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一特点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环境教案(中国环保教育出版社.201507版)

六年级上册环境教案(中国环保教育出版社.201507版)

1.我家买新房了(3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家居装修材料中的健康隐患。

2、认识何为环保家居建材。

3、了解环保家居建材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环保建材与一般建材的区别,以及如何选择适合家居的建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代生活中,人们不禁要吃得健康,还要住的健康。

人们每天约有1/3的时间待在家中,吃饭、睡觉、学习等活动都在居室内活动,家居环境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具中的健康隐患装修污染、不合理的家居格局、不良的居家生活环境……其实,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很可能就藏在我们身边。

一个新房子入住前我们总要对它进行一番精心装扮,为了让我们住的更加舒适,更加方便。

那么新家的装修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从装修建材这方面开始探讨。

二、了解装修材料播放装修不慎引发的相关案例。

1、你对家庭装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有什么看法?列出你的十个想法,完成第2页表格。

并在你认为能研究的内容后打钩。

2、你所了解的环保建材有哪些优点?什么是“绿色建材”?3、对于你所列出的想法我们该怎样解决。

(小组讨论做出详细计划)4、建材中有哪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们主要有哪些危害?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把自己的家装扮得越来越漂亮了。

然而,就在我们亲手建设的家园里,却隐藏着一个名叫“甲醛”的“杀手”,它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调查发现,油漆、涂料、夹板等装修材料所挥发的300多种有害物质中,甲醛、苯、氡等是导致癌症、白血病、胎儿畸形、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在对就诊的白血病患儿所进行的家庭调查中,人们发现有90%的患儿家中半年之内曾经装修过,而且大都装饰豪华。

全国每年仅因建筑涂料引起的急性中毒就约有400起,1500余人中毒,350人死亡。

三、环保建材调查市场上得环保建材受人们的“青睐”吗?开展一次实地调查。

1、环保建材有怎样的标志?2、每天销售的环保建材有多少?……活动准备:1、把各种建材的名称、型号写在制作的卡片上。

2、每组发购买券10000元。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2. 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1. 生命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知道生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化的。

2. 生命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种类的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第二课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 生态环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知道生态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后果。

第三课时:基本安全知识1. 交通安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包括遵守交通规则、如何安全过马路等。

2. 防火安全: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学会预防火灾和火灾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第四课时:自我保护能力1. 防范意识:让学生树立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2. 自我保护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生命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命体验活动,如植树、参观动物园等,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2. 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引导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生态·安全》教材。

2. 课件: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图片。

3. 实践活动材料:如植树工具、垃圾分类标识等。

六、第六课时:食品安全与健康1. 食品安全: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自然保护教育教案

六年级上-自然保护教育教案

六年级上-自然保护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常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的定义。

- 自然保护的目标和意义。

2. 常见的自然资源问题- 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 森林砍伐和滥伐。

- 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 土地资源过度利用。

3.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和环境污染.-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 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自然保护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团队合作研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研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实地观察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程度。

2. 分组讨论成果: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解决方案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自然保护概念和问题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资料:展示自然保护问题的图片和实例。

2. 音频和视频:播放与自然保护相关的音频和视频素材。

七、延伸活动1. 撰写短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关于自然保护的短文。

2. 组织宣传活动:学生分组准备自然保护宣传活动并进行展示。

3. 观赏纪录片:观看有关自然保护的纪录片并进行讨论。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常见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安排,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对自然保护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六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和应对危险的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
相关案例资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生命生态安全。

大家知道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安全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呀?
生 1:交通安全,过马路要小心。

生 2:还有在家里不能玩火。

师:说得对,那还有其他的吗?
生 3:在学校要注意课间活动安全。

师:非常好。

那我们先来看看交通安全方面,谁来说说过马路要注意
什么?
生 4:要看红绿灯。

生 5:要走人行横道。

师:对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那在家里玩火会有什么危险呢?
生 6:可能会引发火灾。

师:没错,火灾可是很可怕的。

那在学校课间活动时怎么保证安全呢?
生 7:不要追逐打闹。

师:嗯,还有呢?
生 8:不玩危险的游戏。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那我们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这些安全知识,以后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哦。

五、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安全知识。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强实践操作环节。

同时,可以增加更多真实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生态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简单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爱大自然,关注环境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态环境?2.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4.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有关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的影像资料。

3. 黑板及粉笔。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 讲授新课:讲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及保护方法。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及对保护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八、作业布置1. 收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或案例。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小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山野生物无限多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

2.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3.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美育渗透点: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世界上生物体色、形态等的奇妙无穷,五颜六色。

形态各异的生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使学生感觉世界的美丽,进而让学生感悟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l)生物的多样性组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内容。

(2)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2.教学难点(l)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自主探究1.什么是生物?2.自然界的功能。

生物资源是地球上生物进化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活不能离开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致使野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山野中的成员。

(1)土壤(2)树木(3)花草(4)小动物。

4.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1)、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1)一天中,我们会做哪些事情?2)组织学生分主题收集资料阐明生物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关系A、讨论生物的多样性与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预设:根据学生兴趣分成调查植物组,调查动物组,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组,调查具有药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组)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四组调查,第一组调查植物;第二组调查动物;第三组调查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第四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药用和欣赏)。

3)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再探究,再归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大自然改变生物,人类也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整个生命世界的重要性。

(2)、生物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的关系讨论:1)花朵是为我们人类而美丽的吗?花与虫之间什么关系?(提示:花是为了招引昆虫帮助传粉,繁衍后代而存在的。

)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三个例子。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4.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我们知道生物资源对我们很重要,但是人类对他们的破坏却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生:保护它,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很好,非常正确!生物多样性是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是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野生生物资源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只有全面认识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所在,才能增强并树立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采取具体措施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使野生生物资源世世代代地、可持续发展地为人类造福。

5、保护生物的多样。

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其衰退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那么,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呢?经发生过哪些破坏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事件;提出保护家乡生物资源从保护家乡环境做起的倡议。

第二课:微观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初步了解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

2.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激发研究兴趣。

二、过程目标。

1.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搜集汇报的资料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情感目标。

1. 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了解这有趣和神秘的生命。

2.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播放幻灯片)适时讲解:小蜜蜂在忙着采蜜,毛毛虫在慢慢地爬行,蝴蝶在快乐地飞舞,小螳螂在忙着找食物,还有金龟子、甲壳虫等等他们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2.提问:在幻灯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3.揭题:那老师告诉大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昆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而有趣的昆虫世界。

板书课题。

微观的昆虫世界齐读课题。

(二)学习与探究1、什么是昆虫,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1)昆虫是一类身体分头、胸、腹三大部分,胸部一般生有3对足、2对翅,骨骼长在肌肉外面的动物。

(2)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预设:蜜蜂、蝴蝶、苍蝇、蚊子、蝗虫……(3)辨别:这些是昆虫吗?出示课件:(各种动物图片,有的是昆虫,有的不是。

)学生根据昆虫的概念辨别是否是昆虫,并说出理由。

2、昆虫一生的变化。

昆虫的生长有一种现象:蜕皮。

昆虫的蜕皮是生长的需要,因为昆虫的表皮(外骨骼)是由蜡质层和几丁质层组成的。

蜡质层位于表层的最外层,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几丁质是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它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

在几丁质层的下面是分泌外骨骼的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分泌的外骨骼一经硬化后,就不能继续扩大,从而使昆虫生长受到限制。

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

蜕皮时,表皮细胞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同时蜡质层破裂,昆虫的幼体就可以从外骨骼中钻出来,并且由表皮细胞重新分泌外骨骼。

当新的外骨骼还未完全硬化之前,昆虫身体可以增大。

所以,正在发育而迅速生长的昆虫幼体蜕皮次数较多。

当昆虫发育到不再继续长大时,蜕皮也就停止。

3、昆虫和人类。

昆虫与人类息息相关,昆虫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瑰丽的文化想象力,更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昆虫就在人类的食谱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蜜蜂酿的蜜,或有的昆虫的幼虫、蛹等都可以成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营养圣品。

不仅如此,部分昆虫还有着独特的药用疗效,例如冬虫夏草、九香虫等,可谓是一座”宝库“。

在工业方面,人们通过仿生学,研究生物系统的优异能力,将其作为模式化依据设计和制造设备,并将其应用于技术系统,解决应用问题。

如利用苍蝇复眼原理制造出的”蝇眼“照相机,模范蝴蝶翅膀鳞片的卫星控温系统等,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产。

而一些昆虫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桑蚕、柞蚕吐的丝,白蜡虫分泌的蜡状物等。

在农业方面,人类利用”天敌昆虫“用于农作物的害虫防治,如菜地利用赤眼蜂与其他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防治菜青虫,在显示人类敏锐观察力的同时,也显示了昆虫对人类世界的慷慨。

4、害虫。

在生活中,观赏昆虫、研究昆虫是人类的一大爱好,人类从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感。

但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昆虫在向人类展示它们的慷慨时,也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食品储藏的蛀虫是居家生活的大敌,挖建筑物墙角的能手,到防不胜防的衣物蛀虫。

部分昆虫的出现让人类烦不胜烦,甚至恨之入骨。

总而言之,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也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

5、对昆虫的保护。

要想昆虫与人类和谐相处,我们组觉得要加强对昆虫中益虫的保护,首先,我们应该减少对益虫的捕杀,其次,我们要宣传益虫对我们的帮助及我们从益虫那里获得的好处,使更多人能加入到保护益虫的行列中来。

最后,要以身作责,保护益虫。

第三课:我们这里还有鱼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2.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二)技能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教学难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三、教学过程(一)鱼的形态特征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

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

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

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

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

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

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

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

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

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二)鱼类的分布。

1三大洋2南美洲3热带非洲(三)鱼对人的用。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课外拓展。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四课:拥抱可爱的动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性,能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