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

= 11200 美元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高洁 10
• 永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形式: C = c × YP =c× [θYt+(1-θ) Yt-1 ] = c×θYt+c(1-θ) Yt-1
消费者获得相同的满足的第一期和第二期 的组合a、b、c三点的获相同的满足程度。
●a
两期消费的边际替
●b
代率 MRS dc2 dc1
o
几何意义是无差异曲线某一点的斜率
●c
I1
I3
I2
c1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高洁 16
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
消费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曲线: c2 (1 r) y1 y2 (1 r)c1
9.2 投资
• 投资的分类 • 固定投资:用于新资本品上的支出,包括企业固定
投资和住房投资 – 企业固定投资:用于购买生产用的机器设备和 建筑物的活动 – 住房投资:家庭、居民购买住房
• 存货投资:公司持有存货的增加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高洁 23
•企业固定投资
•1.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分生产企业和租赁企业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 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 数之谜”。
长期消费函数 不变的APC
短期消费函数 下降的APC
Y 消费之谜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高洁 3
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是,如果随 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则平均消 费倾向会保持不变。
C =β Yd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激励与约束机制:市场机制通过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励企业 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 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进行淘 汰和调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信息传递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 格、供求等信号传递信息,帮助 企业做出决策,实现经济活动的 有效协调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01
国际经济与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内 生产总值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对 国内货币政策的 影响
汇率变动对国内 物价水平的影响
国际经济政策协 调对国内宏观经 济稳定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汇率下降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引 发通货膨胀;汇率上升则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新兴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 金融加速器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RBC)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融合发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融合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整体经济现象,需要将微观个体的行为 纳入考虑
当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微观数据和行为,并将其与宏观经济现象相结合
推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合作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机会: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国内就业压 力。
01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数字化和大数据的应用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策协调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变化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何更好地融合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以揭示经济运行的本质规律
21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固定投资
1.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资本的边际收益与资 本的边际成本决定资本的使用量,即资本存量。 对于竞争性企业而言,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资 本的边际产品乘以产品价格,而资本的边际成本 可以认为是资本的租赁价格。为了实现利润最大 化,企业增加租赁成本,直至资本的边际收益减 少到等于实际租赁价格为止。企业按租金率R租 赁资本并以价格P出售其产品,因此企业每单位 资本的实际成本为R/P。
第三节
货币需求
一、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思路
价格水平、实际收入和利率对货币需求函数的 影响可以表述为: Md=PL(Y,r) (21.15) 其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量,P为价格水平,Y为 实际收入,r为利率。 将公式两边同除以P,得到Md/P=L(Y,r) ,式中 的Md/P为实际货币量,又称为实际余额。
第三节
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
鲍莫尔-托宾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由经济学家 鲍莫尔和托宾提出,该模型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 有机会成本的,即用于购买债券等生息资产所能 得到的利息;而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交易的方便, 其收益在于减少交易成本,如果人们以货币形式 持有大部分财富,那么他们总有货币可以用来交 易,避免购买商品时每次都要将其他形式的资产 转换为货币,减少交易成本。
第二节
投资
二、住房投资
对住房投资理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长期,住房存量也会损耗,即折旧。 由于新住房的建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住房价 格的变动与新住房的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第二节
投资
三、存货投资
存货是企业持有的作为储备的产品,包括原材 料、在产品以及产成品。存货的变动是经济周期 波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有: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讲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消费函数(理论)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是指一国居民对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是总支出的最大组成部分。
1.跨期消费决策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在消费时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理论模型,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限制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和储蓄方面的选择。
(1)跨期预算约束与最优消费选择费雪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受到一些限制,这些约束包括:预算约束(即人们可以为自己进行消费所支出的数额大小)和跨期预算约束(即人们可以为自己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所支付的数额大小)。
假定消费者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用1y 和1c 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用2y 和2c 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二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
再假定消费者有机会进行借贷或储蓄,他在任何时期的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那一时期的收入。
第一个时期的储蓄或借贷:11s y c =-(0s >表示储蓄,0s <表示借贷),第二个时期的消费:()221c r s y =++,其中r 为实际利率。
因此,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为:221111c y c y r r+=+++ 跨期预算约束表明,当利率为零(即不存在储蓄或借贷)时,两个时期的总消费等于两个时期的总收入。
当利率大于零的正常情况下,未来消费和未来收入可以用()1r +这个因子进行贴现。
跨期预算约束线可以用图10-1来表示,它是一条斜率为()1r -+的一条直线。
图10-1 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涉及跨期消费的消费者偏好可以用效用函数()12U c c ,或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
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所有两期消费的不同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于是,理性消费者的问题是在跨期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122211max ,..11U c c c y s t c y r r+=+++ 可以求出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的条件为:1MRS r =+。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总分:102.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8,分数:18.00)1.生命周期假说(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久收入假说(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机游走(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宾的q理论(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金流量(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跨期消费预算约束(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企业固定投资(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资本存量(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久性收入(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嘉图等价(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存货投资(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广义货币(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效市场假说(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加速模型(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货币需求函数(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9.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是如何解决有关消费行为看来似乎有矛盾的证据的?(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费雪的消费模型分析第二期收入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模型的转换(对货币资产的需求)
持有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的组合。 r 代表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收益率的差额。 F 代表非货币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的成本。
C1
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C2
消费平稳化
无论是第一时期还是第 二时期收入的增加,消 费者都把它分摊到两个 时期的消费上。
y2
E1
E0
I2 I1
y1
C1
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C2
收入效应
利率上升使得消费者收 入增加,从而可以向更 高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并把增加的收入分摊到 两期消费中。
E1
y2
E0
安徽省重点课程 安徽省精品课程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没有树木何来森林
消费
收入中多少用于当前支出、多少用于储蓄?
跨期消费决策 跨期消费决策模型(1930年,费雪):理性的消费者如何在 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做出选择。
y1
c1
预算约束
青年时期
Hale Waihona Puke 老年时期y2c2
c2 y2 c1 y1 1 r 1 r
(R/P)*
资本需求
K*
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
资本存量
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
租赁企业
资本的收益
资本出租给生产企业得到的收入。
资本的成本
利息成本。
价格波动成本。 资本折旧成本。
单位资本的成本 PK (i e )
最优资本存量的动态调整 可变加速模型
资本的调整
现在的最优投资水平取决于未来的最优资本存量。
既有资本存量和最优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越大,调 整幅度就越大。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消费
消费是指一国居民对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是总支出的最大组成部分。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关于收入中多少用于当前支出、多少用于储蓄的决策,消费者的这种决策会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产生影响。
第一节 消费
第二节 投资
一、企业固定投资 按照新古典的传统,投资是总需求的一部分,但是投资需求不同于消费需求之处在于,投资可以转化为未来的供给。 投资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新资本品上的支出,称为固定投资,固定投资又可细分为企业固定投资和住房投资两部分;另一类是公司持有存货的增加,称为存货投资。
第二节 投资
二、住房投资 对住房投资理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长期,住房存量也会损耗,即折旧。 由于新住房的建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住房价格的变动与新住房的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第二节 投资
三、存货投资 存货是企业持有的作为储备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以及产成品。存货的变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有: 保证生产的平稳化 避免脱销 提高经营效率 在产品
I2
真实利率变动对 消费决策的影响
I1
E0
B’
B
A’
A
第一节 消费
一、跨期消费决策 实际利率的上升对消费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利率水平上升使得消费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向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并把增加的收入分摊到两期消费中。 替代效应:利率水平变化引起两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造成两期消费量的变动。 利率的上升既可能刺激也可能抑制储蓄,这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规模。
B
A
C
Y1
Y2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5
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想要通过借贷而增加C1,但是不能增加C2。暂时减税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如图21—5(a)和21—5(b)所示,消费者的消费增加额等于减税额。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第一期消费的增加额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为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大。
4.试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解答:根据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c1+ =y1+,无论是消费者现期收入y1增加还是未来收入y2增加,都将导致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
如图21—4所示,假设在收入增加之前,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为AB,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决策点为无差异曲线I1与AB的切点E1,相应地,现期消费为c1,未来消费为c2。收入增加之后,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至A′B′,如果两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决策点移动至无差异
解答: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来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解答:(1)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
1000+1000(1+r)=2100
图21—2
2.(教材中)本章第一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贷,试分析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并画图说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解答:21—3显示了一个消费者把第一期的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时利率增加的情况。实际利率的增加导致预算线以点(Y1,Y2)为轴旋转,变得更陡峭。在图21—3中,利率增加使预算线发生变化,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由A点移到B点。
图21—4曲线I2与A′B′的切点E2,相应地,现期消费增加为c′1,未来消费增加为c′2。因此,在两期消费均为正常物品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
如果现期消费为正常物品,未来消费为低档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同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反方向的变动;如果现期消费为低档物品,未来消费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反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
我们可以将这种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向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运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由于消费者是借贷者而不是储蓄者,利率上升使他的状况变坏,所以他不能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如果各时期的消费都是正常物品,那么这往往使消费下降。21—3图
替代效应是两个时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消费的变动。利率上升时,相对于第一期的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变得更加便宜,这往往使消费者选择第二期的消费增加而第一期的消费减少。
r=10%
乙在第一期借了1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2100元的收入偿还1100元的贷款本息以及1000元的消费。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1—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00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000元。
最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借贷者,当利率升高时,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方向,第一期的消费必将下降。第二期的消费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哪种效应更加强烈。在图21—3中,我们展示的是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的情况,因此C2增加。
3.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作者:
———————————————————————————————— 日期: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U2。
图21—1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将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1—2所示。我们知道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他的消费在B点,此点所达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A。
(2)再一次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宣布未来减税将增加Y2。图21—6(a)显示了减税对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图21—6(b)显示了减税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
5.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
(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
(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
解答: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取决于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变化很大,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大的乘数;如果消费改变很小,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小的乘数,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财政政策乘数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