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柴油发动机概述讲解

柴油发动机概述讲解

二、柴油机类型
4.按结构特点分类:
(1)筒状活塞式:活塞起导向作用,缸壁承担侧推 力。
(2)十字头式: 活塞不起导向 作用,缸套没有侧推力的作用, 导向作用由十字头滑块承担,侧 推力由导板承担。气缸下部加设 一横隔板,把气缸与曲轴箱隔开, 以防气缸中的污油、结炭或燃气 漏入曲轴箱污染滑油。十字头式 柴油机可靠性较筒形活塞式高。
五、柴油机型号
五、柴油机型号
五、柴油机型号
船舶柴油机的型号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机体组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机体组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机体组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气缸体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气缸套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气缸套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曲柄连杆机构
作用: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组成: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等
柴油发动机概述 2013.01
主要内容
一、柴油机的发展 二、柴油机类型 三、柴油机特点 四、柴油机基本结构参数 五、柴机型号 六、柴油机基本结构
一、柴油机的发展
柴油机的形成:
18世纪中叶,瓦特(英)发明了蒸气机。 1807年,富尔顿(美)将蒸汽机用于船舶。 1829年,史蒂芬孙(英 )将创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开创了铁路时代。 1816年,斯特林(苏格兰)发明了外燃机,又称斯特林发动机。 1858年,里诺(法)发明了煤气发动机是内燃机的雏形。, 1876年,奥托(德)提出四冲程理论,是内燃机的理论基础。 1880年,D.clerk和J.Robson(英),K.Benz(德)开发了二冲程内燃 机。 1892年,狄塞尔(德)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 1897年,MAN公司制成第一台实际使用的柴油机。

发动机发展史

发动机发展史

发动机发展史发动机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核心。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发明了蒸汽机。

以下是发动机发展史的详细介绍。

1. 蒸汽机:蒸汽机是第一种真正的发动机,它由苏格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于1765年发明。

它使用蒸汽推动活塞来产生动力。

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纺织厂、造船厂等工业领域。

2. 内燃机: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在内部燃烧产生能量的发动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劳斯·奥托于1876年发明了第一个四冲程汽油内燃机,这标志着内燃机时代的开始。

内燃机比蒸汽机更加高效、轻便和便于维护,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领域。

3. 柴油引擎:柴油引擎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使柴油自然点火的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鲁道夫·迪波尔于1892年发明了第一个柴油引擎。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更加节能、耐用和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重型车辆、船舶和发电机等领域。

4.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是一种通过将空气压缩、加热和喷出来产生推力的发动机。

英国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利于1930年代初期发明了第一个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原型。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飞机、军用飞机和导弹等领域。

5. 电力驱动:电力驱动是一种使用电池或其他电源产生能量来驱动车辆或设备的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力驱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选择,它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环境污染。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创造出越来越高效、节能和环保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不仅推动了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便利、舒适和美好的生活。

柴油机发展史

柴油机发展史
2.柴油机的发展史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人工启动,有人值守 普通机组
自启动,无人值守机 组 在自启动,无人值守 的基础上添加微型计 算机控制自动化机组
强化、可靠、 经济、低排放
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 机组
• • • • •
• • • • •
• •
发展历程: 1905年,德国的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1976年,德国大众首先在高尔夫轿车上采用柴油发动机; 1989年,德国大众高尔夫柴油车获得“低排放车”的称号; 1990年,德国大众首次推出增压、直喷柴油机,德国大众在柴油 动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1993年,开发出四缸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TDI); 1995年,开发出自然吸气式直喷(SDI)柴油发动机; 1995年,开发出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1998年,开发出泵喷嘴技术; 1999年,开发出3升路波轿车柴油动力是未来的主流技术。未来的 柴油动力将创造一个光辉灿烂的新经济时代,德国大众一升轿车 的出世令整个世界震惊,这种柴油概念轿车的百公里油耗实现了 创记录的0.99升----世界上最省油的轿车。发动机采用铝制自然 吸气式单缸柴油机,采用了先进的高压直接喷射技术,排量为0.3 升; 2002年,一汽-大众率先将捷达SDI轿车投放中国市场; 2004年,一汽-大众引入TDI技术,领路中国汽车新动力时代
• 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机诞生于1893年的德国。蒸汽机发明 后,一位德国皮革商的儿子鲁道夫▪ 狄塞尔 (RUDOLF DIESEL), 在慕尼黑技术大学上学时对“ 蒸汽 机” 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他34岁那年(1892) 取得了 把空气压进容器并且和煤粉充பைடு நூலகம்混合直至被压燃而提供 动力的机械装置的发明专利。第2年,位于德国奥古斯 堡的MAN公司根据这一专利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 发动机的原型机,并取名叫“ 狄塞尔(DIESEL)” 发 动机。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狄塞尔发动机从诞生到 不断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狄塞尔先生在他55岁那年 不幸逝世了,没有能够见到他发明的发动机装在汽车上。 10年之后,MAN公司终于在柏林的汽车展览会上推出了 第一台装在卡车上的狄塞尔发动机。

tdi 发展历程 -回复

tdi 发展历程 -回复

tdi 发展历程-回复"TDI发展历程"TDI,全称为"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ion",是一种燃油喷射技术,用于汽车发动机,以提高燃烧效率和提供更高的动力输出。

TDI发展历程就是指这项技术从诞生到演进的历程。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TDI发展历程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其相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技术初现(1989-1995年)TDI技术最早由德国汽车制造商Volkswagen Group引入,属于第三代柴油直喷系统。

这一阶段的TDI引擎采用喷射泵和早期的电子控制单元,油泵的压力较低。

通过在气缸内直接喷射柴油燃料,TDI实现了更完全的燃烧,并提供更高的功率和扭矩。

第二阶段:电子控制升级(1996-2002年)在这一阶段,TDI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引入了更先进的电子控制单元。

这些新的ECU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喷油压力。

同时,喷油系统也得到了改进,将压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这使得TDI发动机能够获得更高的喷射精度和更高的功率输出。

第三阶段:增压技术升级(2003-2010年)在这一阶段,TDI技术开始采用涡轮增压系统,以提供更大的进气压力。

通过增加进气压力,TDI发动机能够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并实现更高的动力输出。

这一阶段的TDI发动机也采用更先进的排放控制系统,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第四阶段:碳排放控制升级(2011年至今)在这一阶段,TDI技术进一步改进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燃油效率。

TDI发动机开始采用先进的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以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此外,新一代TDI发动机还引入了更先进的喷油系统和气缸压力传感器,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总结:TDI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从技术初现到电子控制升级,再到增压技术和碳排放控制的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TDI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动力输出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柴油发动机汽车史话

柴油发动机汽车史话
动机和驱动铁路机 车。
量 生产 柴 油发 动机 并 向瑞 典 斯堪
美 国人 只在 重 型和 特 大 型车
尼 亚公 司转让 发 动机 制造 技术 。 在 当 时 的 中国 ,在 慎 品洋行 做 柴 油发 动机 、水 泵和 压 缩机 生
意 的上 海 交通 大 学 毕业 生支秉 渊 于 13 年 “ ・ 9 1 九 一八 ” 变后 , 建 事 创 了上海新 中工程 公 司。1 3 年 , 9 5 支 秉渊 买回l 台美 国制 造 的 帕 克 意
也 多是 采用 汽 油 发 动机 或 以汽 油 作 为 燃 料 的航 空 发 动机 ,仅 有 个 别 型 号 采用 柴 油 发 动机 。 如 美 国
生产 的“ 兰特 将 军” 系列 坦 克 格 M3 中的M3 3 和 “ 尔 曼” 系 列 A型 谢 M4 坦 克 中的M4 2 A 型分 别 采用二 冲程
油发 动机 的载货 车。1 3 年 , 9 3 曼公
司开 始 批 量 生产 载 质 量46 、 .吨 装
柴 油 发 动机 已能 达 到 实用 水 平 。
l 9柴 油 发 动机 的 90
M一 0 主战坦 克 , 比前 苏联 晚 了 6型
司为 驻 阿拉 斯 加部 队运送 给养 专
门 生产 的“ 雪地 货 车 ” “ 和 雪地 列 车” 汽车 列车 ( 前者 由6 组 成 , 节 后 者 由4 组成 ) 其 牵引 车采 用2 节 中,
发 动机 作 为 动 力 装 置 的 拖 拉 机 。
参 展 的 主 要 有 瑞 典 曼 克 台 尔 公 司 、德 国梅 塞德 斯一 奔驰 公 司 、 匈
牙 利 霍 法 ・ 兰 茨 公 司及 英 国 玛 舒
舍 尔公 司 、 克 拉伦 公 司 、 玛 阿贝 林

柴油车的发展历史

柴油车的发展历史

柴油车的发展历史
柴油车的发展历史
一、柴油发动机的发明与进步
柴油发动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但早期柴油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并不理想。

在20世纪初期,随着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柴油发动机开始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柴油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辆和船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柴油车在欧洲的普及和推广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开始普及柴油车。

特别是在德国和法国,柴油车得到了大力推广。

这主要是因为柴油发动机具有较高的燃油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符合欧洲城市的需求。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欧洲的柴油车市场逐渐扩大,成为主流的汽车市场之一。

三、柴油车在北美的兴起
相比欧洲,柴油车在北美的起步较晚。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加剧和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柴油车开始在北美流行。

特别是在美国,由于石油资源相对匮乏,柴油车的燃油效率和运行成本优势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北美地区的柴油车市场也逐渐扩大。

四、柴油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柴油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柴油车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这主要是因为柴油车具有较高的燃油效率、较低的运行成本和较好的环保性能,符合这些地区的需求。

总之,柴油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从早期的柴油发动机到现代的柴油车,人们不断努力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柴油车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柴油发动原理及发展史机

柴油发动原理及发展史机

柴油发动机相关知识柴油发动机概述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开释的发动机.它是由德国发明家鲁道夫.狄塞尔(RudolfDiesel)于1892年发明的,为了纪念这位发明家,柴油就是用他的姓Diesel来表示,而柴油发动机也称为狄塞尔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优点是功率大、经济功能好.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与汽油发动机有众多相同的地方,每个工作循环也经历进气、削减、做功、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而其自燃温度却较汽油低,因此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点火方式都与汽油机不同.不同之处重要是,柴油发动机气缸中的混合气是压燃的,而不是点燃的.柴油发动机工作时进入气缸的是空气,气缸中的空气削减到尽头时,温度在500-700℃,压力40m50个大气压.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发动机上的高压泵以高压向气缸中喷射柴油,柴油形成细微的油粒,与高压高温的空气混合,柴油混合气自行燃烧,猛烈膨胀,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下行做功.此时的温度可1900-2000oC,压力可达60-100个大气压,功率很大,所以,柴油发动机广泛的应用于大型柴油汽车上. 而柴油机在节能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优势,则是包括汽油机在内的所有热力发动机无法取代的,因此,优秀的小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其排放曾经达到欧洲III号的标准,成为"绿色发动机",目前曾经成为欧美众多新轿车的动力装置.柴油发动机历史1905年,德国的狄塞尔发明柴油机;1976年,德国大众首先在高尔夫轿车上采用柴油发动机; 1989年,德国大众高尔夫柴油车获得"低排放车"的称号; 1990年,德国大众首次推出增压、直喷柴油机,德国大众在柴油动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1993年,开发出四缸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TDI);1995年,开发出自然吸气式直喷(SDI)柴油发动机;1995年,开发出变截面涡轮增压器;1998年,开发出泵喷嘴技术;1999年,开发出3升路波轿车柴油动力是未来的主流技术.未来的柴油动力将创造一个光辉灿烂的新经济时代,德国大众一升轿车的出生令全部世界震惊,这种柴油概念轿车的百公里油耗落实了创记录的0.99升----世界上最省油的轿车.发动机采用铝制自然吸气式单缸柴油机,采用了优秀的高压直接喷射技术,排量为0.3升;2002年,一汽-大众率先将捷达SDI轿车投放中国市场; 2004年,一汽-大众引入TDI技术,领路中国汽车新动力时代. 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柴油用英文表示为Diesel,这是为了纪念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鲁道夫.狄塞尔(RudolfDiesel).狄塞尔生于1858年,德国人,毕业于墨尼黑工业大学.1879年,狄塞尔大学毕业,当上了一名冷藏专业工程师.在工作中狄塞尔深感当时的蒸气机效率极低,萌发了设计新款发动机的念头.在积蓄了一些资金后,狄塞尔辞去了制冷工程师的职务,自己开办了一家发动机实验室.针对蒸汽机效率低的弱点,狄塞尔专注于开发高效率的内燃机.19世纪末,石油产品在欧洲极为罕见,于是狄塞尔决定录取植物油来解决机器的燃料问题(他用于实验的是花生油).因为植物油点火功能不佳,无法套用奥托内燃机的结构.狄塞尔决定另起炉灶,提高内燃机的削减比,利用削减产生的高温高压点燃油料.后来,这种压燃式发动机循环便被称为狄塞尔循环.像所有奇伟的发明家一样,狄塞尔的前进道路上困难重重.实验证明,植物油燃烧不稳定,成本也太高,难以承担狄塞尔的"重任".好在当时石油制品在欧洲逐渐普及,狄塞尔选择了本来用于取暖的重馏分燃油mmm柴油作为机器的燃料.压燃式发动机的结构强度始终是个难题.一次实验中,汽缸上的零件象炮弹碎片一样四处飞散,差点儿造成人员伤亡.实验不顺利,狄塞尔的资金也渐渐耗尽.他不得不回到制冷机工厂谋生.但狄塞尔没有向困难屈服,他利用业余光阴延续实验,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机器.1892年,狄塞尔终于研发出一台实用的柴油动力压燃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功率大,油耗低,可使用劣质燃油,显现出灿烂的发展前景.狄塞尔随即投入到柴油机出产的商业冒险中.不幸的是,作为优秀的工程师,狄塞尔缺乏商业头脑.他在经济上渐渐陷入困境.1913年狄塞尔已处于破产的边缘.这一年夏天,狄塞尔在乘坐英吉利海峡的渡轮时,突然失踪,据认为是投海自杀.但狄塞尔发明的柴油机,在汽车、船舶和全部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发展柴油机特点传统柴油发动机的特点:热效率和经济性较好,柴油机采用削减空气的办法提高空气温度,使空气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燃点,这时再喷入柴油、柴油喷雾和空气混合的一起自己点火燃烧.因此,柴油发动机无需点火系.一起,柴油机的供油系统也相对简单,因此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比汽油发动机的好.由于不受爆燃的限制以及柴油自燃的需要,柴油机削减比很高.热效率和经济性都要好于汽油机,一起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柴油机的扭矩大,最大功率时的转速低,适合于载货汽车的使用.但柴油机由于工作压力大,要求各有关零件拥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所以柴油机比较笨重,体积较大;柴油机的喷油泵与喷嘴制造精度要求高,所以成本较高;另外,柴油机工作粗暴,振动噪声大;柴油不易蒸发,冬季冷车时起动困难.由于上述特点,从前柴油发动机一般用于大、中型载重货车上.小型高速柴油发动机的新发展:排放曾经达到欧洲III号的标准.传统上,柴油发动机由于比较笨重,升功率指标不如汽油机(转速较低),噪声、振动较高,炭烟与颗粒(PM)排放比较严重,所以一直以来很少受到轿车的青睐.但随着近年来柴油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小型高速柴油发动机的新发展,一批优秀的技术,例如电控直喷、共轨、涡轮增压、中冷等技术得以在小型柴油发动机上应用,使原来柴油发动机存在的缺点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柴油机在节能与CO2排放方面的优势,则是包括汽油机在内的所有热力发动机无法取代的,因此,优秀的小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其排放曾经达到欧洲III 号的标准,成为"绿色发动机",目前曾经成为欧美众多新轿车的动力装置,可以预见,我国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柴油轿车.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汽油发动机一般将汽油喷入进气管同空气混合成为可燃混合气再进入汽缸,经火花塞点火燃烧膨胀作功.人们通常称它为点燃式发动机.而柴油机一般是通过喷油泵和喷油咀将柴油直接喷入发动机气缸,和在气缸内经削减后的空气匀称混合,在高温、高压下自燃,推动活塞作功.人们把这种发动机通常称之为压燃式发动机.汽油机汽车拥有转速高(轿车用汽油机转速可高达5000m6000转/分,货车用汽油机达4000转/分左右)质量轻、工作时噪声小、起动简便、制造和维修开销低等特点,故在轿车和中、小型货车及军用越野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不足之处是燃油消耗较高,所以燃油经济性较差.柴油机汽车因削减比高,燃油消耗平均比汽油机汽车低30%左右,所以燃油经济性较好.如最近上市的一汽大众出产的TDI1.7升柴油轿车比1.6升汽油轿车每百公里可节约2升油.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柴油机.柴油机的弱点是转速较汽油机低(一般最高转速在2500m3000转/分左右)、质量大、制造和维修开销高(因为喷油泵和喷油器加工精度要求高).但目前柴油机的这些弱点正在逐渐得到克服,它的应用范围正在向中、轻型货车扩展.国外柴油轿车也有很快的发展,其最高转速可达5000转/分. 通常,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热效率高30%,所以从节约能源、降低燃料成本角度上讲,柴油发动机轿车的推广使用拥有重大意义.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拥有功率大,寿命长,动力功能好的特点,它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比汽油低45%,一氧化碳与碳氢排放也低,在整车的使用寿命期氮氧化合物排放略大于汽油机.柴油机的不足之处是有害颗粒物排放大.近年来,柴油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中冷、直喷、尾气催化转换和颗粒捕集器等优秀技术,柴油发动机汽车的排放已达到欧III、欧IV排放标准.在欧洲,柴油轿车比较普及,随着环保与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严格要求,今后汽车,特别是柴油小轿车将是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一汽大众曾经开发出捷达、宝来柴油轿车,并已在国内部分城市上市.汽车在定然的使用条件下,以最小的燃料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汽车燃料经济性是汽车的重要使用功能之一.通常,燃料的消耗开销占到汽车运行开销的37%左右.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有:从汽车本身讲,首先要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进气效率和降低摩擦损失.其次要减少车身重量,减少空气阻力,减少车轮的滚动阻力.第三,提高传动效率,合理匹配变速比.从使用方面讲,不同等级的路面跑起来耗油不同.交通拥挤、堵塞严重的状况与畅达行驶的耗油完全不同.风、雨、气候变化对汽车的耗油量都有影响.操纵者的技术对耗油水平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影响汽车燃料油经济性的因素十分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汽车发动机本身.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其实跟汽油发动机一样的,每个工作循环也经历进气、削减、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而其自燃温度却较汽油低,因此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点火方式都与汽油机不同.柴油机在进气行程中吸入的是纯空气.在削减行程接近终了时,柴油经喷油泵将油压提高到10MPa以上,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在很短光阴内与削减后的高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柴油机削减比高(一般为16-22),所以削减终了时气缸内空气压力可达 3.5-4.5MPa,一起温度高达750-1000K(而汽油机在此时的混合气压力会为0.6-1.2MPa,温度达600-700K),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因此柴油在喷入气缸后,在很短光阴内与空气混合后便立即自行发火燃烧.气缸内的气压急速上升到6-9MPa,温度也升到2000-2500K.在高压气体推动下,活塞向下运动并带领曲轴回旋而作功,废气同样经排气管排入大气中.普通柴油机的是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借助于高压油泵将柴油输送到各缸燃油室.这种供油方式要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做不到各种转速下的最佳供油量.而现在曾经愈来愈普遍采用的电控柴油机的共轨喷射式系统可以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共轨喷射式供油系统由高压油泵、公共供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ECU)和一些管道压力传感器组成,系统中的每一个喷油器通过各自的高压油管与公共供油管相连,公共供油管对喷油器起到液力蓄压作用.工作时,高压油泵以高压将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闭环工作,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落实精确控制,彻底改变了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现象.其重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喷油正时与燃油计量完全分开,喷油压力和喷油过程由ECU适时控制.2、可依据发动机工作状况去调整各缸喷油压力,喷油始点、持续光阴,从而追求喷油的最佳控制点.3、能落实很高的喷油压力,并能落实柴油的预喷射.相比起汽油机,柴油机拥有燃油消耗率低(平均比汽油机低30%),而且柴油价格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较好;一起柴油机的转速一般比汽油机来得低,扭距要比汽油机大,但其质量大、工作时噪音大,制造和维护开销高,一起排放也比汽油机差.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的这些缺点正逐渐的被克服,现在的不是高级轿车都曾经开始使用柴油发动机了. 柴油发动机的分类按用途工程机械配套柴油发动机农用机械配套柴油发动机井下设施配套柴油发动机车辆配套柴油发动机叉车配套柴油发动机削减机配套柴油发动机发电机组,焊机,泵配套柴油发动机船机配套柴油发动机按排量缸数2 、3 、4 、5 、6 、 8 、 10 、 12 缸柴油发动机燃料使用指南---柴油根据国标(GB252m87),轻柴油规格按凝点分为10、0、-10、-20、-35和-50六个牌号,分别表示凝点不高于10℃、0℃、-10℃、-20℃、-35℃和-50℃;牌号越高,凝点越低.柴油是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柴油的外观为水白色、浅黄色或棕褐色的液体.柴油又分为轻柴油与重柴油二种.轻柴油是用于1000r/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中的燃料,重柴油是用于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机中的燃料. 一般加油站所销售的柴油均为轻柴油.轻柴油产品目前执行的标准为GB 252-2000 《轻柴油》标准,该标准中柴油的牌号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柴油的牌号划分依据是柴油的凝固点.冷滤点是权衡轻柴油低温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柴油低温实际使用功能,最接近柴油的实际起码使用温度.用户在录取柴油牌号时,应一起兼顾本地气温和柴油牌号对应的冷滤点.5号轻柴油的冷滤点为8℃,0号轻柴油的冷滤点为4℃,-10号轻柴油的冷滤点为-5℃,-20号轻柴油的冷滤点为-14℃.如何录取轻柴油的牌号根据GB 252-2000标准要求,录取轻柴油牌号应遵照以下原则:1、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预热设施的柴油机;2、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起码气温在8℃以上的地区使用;3、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起码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4、-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起码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使用;5、-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起码气温在-14℃以上的地区使用;6、-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起码气温在-29℃以上的地区使用;。

柴油机发展历程

柴油机发展历程

柴油机发展历程1893年,狄塞尔发动机理论被认可1894年,世界第一台狄塞尔发动机诞生,狄塞尔博士便被世人所熟知,他对世界的工业文明及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人们将根据他的理论发明的发动机称为狄塞尔发动机,即现在的柴油机。

然而最初的柴油机只是用炭粉做燃料,使用压缩空气将炭粉吹入气缸,燃烧很不稳定,直到1913年狄塞尔去世,他的发动机也没有真正应用到汽车上。

1915年,MAN公司将燃烧室做在活塞上,使活塞顶部形成一个凹坑,并采用直喷式将燃料喷入气缸,当时的燃料大部分是煤炭焦油或苯油。

使用煤炭焦油做燃料比苯油的燃料经济性要好很多。

直到1923年,MAN公司和奔驰公司相继将狄塞尔发动机装到卡车上,从此才开启了柴油机的新纪元。

随着各大知名厂商对狄塞尔发动机的批量生产,狄塞尔发动机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是由于当时的燃料还只是炭粉或重油,且燃料的喷射系统大部分还是采用空气压缩喷射,燃料喷射系统一直比较粗糙、简陋,不管是燃料的喷射时刻还是喷射量以及喷射压力,都没有太好的方法进行精确控制。

燃料系统一直制约着狄塞尔发动机的发展。

1922年,BOSCH开始关注柴油机,将研发力量转移到柴油机的燃油系统上,相继开发了多种型号的喷油泵。

1927年博世公司开始批量生产2缸、4缸、6缸机的直列式喷油泵,制约柴油机发展30余年的燃料系统被攻克,柴油机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博世早期生产的喷油泵当时博世公司生产的喷油嘴有轴针式喷油嘴和孔式喷油嘴;轴针式喷油嘴用在带有预燃烧室的发动机上;孔式喷油嘴于1929年被用于直喷式柴油机上;当时的喷油泵基本上不带调速器,调速器由单独的企业进行生产。

1931年,博世公司开发了自己的调速器。

后来,博世公司将调速器与喷油泵整合为一体,生产出带有调速器的喷油泵,对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使博世公司的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也为柴油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绿洲”采用了瓦锡兰公司的V46D系列柴油机作为主机,缸径460毫米,行程580毫 米,转速为500转/分。其中三台为12V46D 12缸机型(单台功率13860 千瓦/18590马力), 另三台为16V46D 16缸机型(单台功率18480千瓦/24780马力)。这些柴油机带动发电机 发电,产生的电流用于驱动3台ABB公司生产20000千瓦吊舱式电力全向推进置。
在二战前,双动式的二冲程柴油机比较流行。这种柴油机在活塞的上下两边都设有燃烧室, 可以推动活塞在两个方向都做功,因此称为双动。双动比单动能输出更大的功率,双动柴 油机的设计与蒸汽机的结构颇为相似。不过双动柴油机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活塞杆穿透 气缸,因此对气密要求很高,现代柴油机已经不再采用这种双动的方式了。
1860年,法国发明家莱诺制成了第一台实用 内燃机(单缸、二冲程、无压缩和电点火的 煤气机,输出功率为0.74—1.47KW,转速为 100r/min,热效率为4%)。 1862年法国工程师德罗沙认识到,要想尽可 能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就必须使单位气缸 容积的冷却面积尽量减小,膨胀时活塞的速 率尽量快,膨胀的范围(冲程)尽量长。在 此基础上,他在提出了著名的等容燃烧四冲 程循环:进气、压缩、燃烧和膨胀、排气。
柴油机的高压缩比带来众多的优点: 1、不但可以省去化油器和点火装置,提高了热效率。 2、柴油机由于其压缩比大,最大功率点、单位功率 的油耗低。在现代优秀的发动机中,柴油机的油耗约 为汽油机的70%,柴油机是目前热效率最高的内燃 机。 3、柴油机因为压缩比高,发动机结实,故经久耐用、 寿命长。 同时高压缩比也带来了缺点: 1、柴油机的结构笨重。通常柴油的单位功率质量约 为汽油 机的1.5~3倍。 2、在同一排量下,柴油机的输出功率约为汽油机的 1/3。
三台为12V46D 12缸机型(单台功率13860 千瓦/18590马力),另三台为16V46D 16缸机 型(单台功率18480千瓦/24780马力)。这些柴油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用于驱动3 台ABB公司生产20000千瓦吊舱式电力向推置

内燃机的发展趋势 内燃机增压技术 增压技术在柴油机上的 应用。早在20年代就有人提 出压缩空气提高进气密度的 设想,直到1926年瑞士人 A.J.伯玉希才第一次设计了 一台带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 压发动机。由于当时的技术 水平和工艺、材料的限制, 还难以制造出性能良好的涡 轮增压器,加上二次大战的 影响,增压技术未能迅速普 及,直到大战结后,增压技 术的研究和应用才受到重视。 1950年增压技术才开始在柴 油机上使用并作为产品提供 市场。50年代,增压度约为 50%,四冲程机的平均有效 压力约为0.7—0.8MPa。
煤气机虽然比蒸汽机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情况下,仍不能满足交通运 输业所要求的高速、轻便等性能。因为它以 煤气为燃料,需要庞大的煤气发生炉和管道系 统。而且煤气的热值低(约1.75×107~ 2.09×107J/m3),故煤气机转速慢,比功率小。 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用石油 产品取代煤气作燃料已成为必然趋势。
1898年B&W公司从狄塞尔那里获得了柴油机在丹麦的生产特许权并 于1903年制造出第一台柴油机DM8150X型柴油机(8缸4冲程、缸径 530毫米、行程750毫米
Hale Waihona Puke 1912年,瑞士苏尔寿公司为了展示柴油机的潜力,投资建造了一台缸径为 1000毫米,冲程1100毫米的1S100型单缸巨型柴油机。这台柴油机在150转 时可发出1470千瓦(2000马力)的功率。
柴油机几乎是与汽油机同时 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许多相同 点。所以柴油机的发展也与汽油 机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在整 个内燃机的发展史上,它们是相 互推动的。德国狄塞尔博士于 1892年获得压缩点火压缩机的技 术专利1897年制成了第一台压缩 点火的“狄塞尔”内燃机,即柴 油机,从此揭开了柴油机发展的 新编章。
柴油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广州渔业船舶检验分局 梁 燕
内燃机以其热效率高、结构凑, 机动性强,运行维护简便的优点著称 于世。一百多年以来,内燃机的巨大 生命力经久不衰。目前世界上内燃机 的拥有量大大超过了任何其它的热力 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 的地位。现代内燃机更是成为了当今 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无一与之匹敌 的的最重要的热能机械。现代内燃机 的最大功率为8万千瓦。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成了第一 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单缸、卧式、以煤气为燃料、 功率大约为2.21KW、 180r/min)。在这部发动机上, 奥托增加了飞轮,使运转平稳, 把进气道加长,又改进了气缸 盖,使混合气充分形成。这是 一部非常成功的机,奥托把三 个关键的技术思想:内燃、压 缩燃气、四冲程融为一体,使 这种内燃机具有效率高、体积 小、质量轻和功率大等一系列 优点。在1878年巴黎万国博览 会上,被誉为“瓦特以来动力机 方面最大的成就”。等容燃烧 四冲程循环由奥托实现,也被称
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制成了第 一台四冲程往复式汽油机,此发动机上 安装了迈巴赫设计的化油器,还用白炽 灯管解决了点火问题。以前内燃机的转 速都不超过200r/min,而戴姆勒的汽油 机转速一跃为800—1000r/min。它的特 点是功率大,质量轻、体积小、转速快 和效率高,特别适用于交通工具。与此 同时,本茨研制成功了现在仍在使用的 点火装置和水冷式冷却器。
其中最大最豪华的是“海上绿洲”(MS Oasis of the Sea)级游轮。她们船长361.8米, 水线宽度47米,最大宽度60.5米,型深22.55米,吃水9.3米,总吨位225282吨,拥有16 层甲板。船的内部设有电影院、餐厅、健身俱乐部、溜冰场,生活和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是一座海上的超五星级酒店。
当今柴油机的技术水平表现为:优良 的燃烧系统;采用4气门技术;超高压 喷射;增压和增压中冷;可控废气再循 环和氧化催化器;降低噪声的双弹簧喷 油器;全电子发动机管理等,集中体现在 以采用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为特征 的新一代柴油机上。
14RT-flex96C船用柴油机代表了当今低速船用柴油机的水平,这是世界上首台14缸柴油 机,采用了完善的 RT-flex共轨技术,通过增大行程/缸径比,提高了推进效率;该机持续 输出最大功率80080 千瓦,转速102转/分,缸径960毫米,冲程2.5米,燃油消耗为160克/ 千瓦小时。该机长27.3米,高13.5米,重达2300吨,仅曲轴就重达300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