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页

合集下载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②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的。

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

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和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的甄别作用。

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及策略1.1 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评价指标的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

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的先进性和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

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的目标;一部分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的激励作用。

1.2 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

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

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1.3 简略性与指导性结合教学评价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

因此评价体系的构成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进入名牌大学抬高到了人生的重要目标之列。

而在大学排名的背后,是越来越成熟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支撑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指标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通常包括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社会责任和国际影响等方面的指标。

在其中,教学质量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传统上,学生的毕业率和就业情况是衡量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已经过时。

如今,学生的学术成果、学术竞赛中的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除了教育质量外,科学研究也是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

科学研究的成功通常表现在研究经费的拨款和教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上。

此外,学校在社会责任和国际影响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也需要加以考虑。

校园文化、学术自由、校际关系、学生参与度等因素可能对一所大学的评分产生影响。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评价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确保它切合评价体系中的要求,搜集各种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应该通过全面记录和基础信息收集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估学术研究方面,需要考虑是否有了足够的研究基础和资源,或者是否可以与其他学校或组织开展合作。

社会责任和国际影响方面的评估则需要考虑学校深化文化、合作、社交和人类愿景的贡献。

对于大学的排行榜,权重是更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因为不同的大学评价体系可能会为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

一所学校的排名与其专业性、设施、师资、发展方向和地理位置等有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大学的教学质量,只能作为判断标准之一。

三、评价体系的问题目前,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排名只能体现那些更具权重的指标而不能准确体现学校整体质量。

此外,数据质量、比较不一致、非正式数据的因素,也会对评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

评价体系缺乏全局视野和多重角度,这也意味着一家学校有可能只是在符合部分标准而并非全面优势。

高等教育质量的维度与评价指标

高等教育质量的维度与评价指标

高等教育质量的维度与评价指标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就业前景,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评价和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的维度以及评价指标。

1. 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实验设施、校园设施等方面的资源。

一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丰富的图书馆藏书和现代化的实验设施也是评价一个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指标。

2. 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另一个维度是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一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教材选择应该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此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也是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3. 学生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因此,学生发展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之一。

学生发展包括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一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支持,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4. 就业率和就业收入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因此,就业率和就业收入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并获得满意的工资待遇。

良好的就业率和就业收入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程度。

5. 社会影响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发展和质量也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一致。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也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之一。

一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标准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标准体系

附件:一般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定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办学思绪和领导作用1.1 学校定位1.2 领导作用1.3 人才培养模式2.老师队伍2.1 数量和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2.3培养培训3.教学条件和利用3.1 教学基础设施3.2 经费投入4.专业和课程建设4.1 专业建设4.2 课程和教学4.3 实践教学5.质量管理5.1 教学管理队伍5.2 质量监控6.学风建设和学生指导6.1 学风建设6.2 指导和服务7.教学质量7.1 德育7.2 专业知识和能力7.3 体育美育7.4校内外评价7.5 就业附:1.一般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定指标和基础要求(试行)2.对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定指标调整说明附1:一般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定指标和基础要求(试行)附2:对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定指标调整说明一、民办高校部分评定指标调整说明1.办学思绪和领导作用1.2 领导作用增加一个观察点“领导体制”,基础要求为:领导体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党委会机构发挥了各自职能;建立了学校发展决议咨询机构并很好发挥了作用;建立了学校师生职员民主管理监督、建言献策机制。

2.老师队伍2.1 数量和结构观察点“生师比”合格标准中增加:自有专任老师数量不低于专任老师总数50%。

“专任老师计算方法”是:自有老师及外聘老师中聘期二年(含)以上并满足学校要求教学工作量老师按1:1计入,聘期十二个月至二年外聘老师按50%计入,聘期不足十二个月不计入专任老师数。

二、医学类高校部分评定指标调整说明1.老师队伍2.1数量和结构观察点“生师比”合格标准中增加:医学类专业(关键指五年制、授医学学士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针灸推拿学等本科专业)要有一支双师型临床老师队伍,老师队伍数量和学生数量百分比达成1:10。

临床老师计算以隶属医院(直属)含有医师职称系列全部人员15%计;非直属隶属医院老师按聘用校外老师折算,标准上不超出全校老师总数四分之一。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要:本文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确定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不同角度的评价主体,以期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意义目前,在人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教学质量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经过许多教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根本保证。

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曾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有两个主要着眼点:一是评价;二是发展。

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评价过程旨在对被评价者做出判断。

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情况,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

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根据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教育文档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教育文档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教育文档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评估等活动的核心。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而难以得到普遍认同的抽象概念,对其衡量与评价往往使用质量标准或质量指标转换代替。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已发展出各类质量标准,其中,“五个度”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审核评估、各类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均采用“五个度”标准框架。

本文参照国内外研究,对“五个度”质量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其在实际中的使用进行操作化研究。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标准是客观事物所具有何种意义的一种参照物,也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分析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权威文献后发现,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微观质量标准和宏观质量标准,前者直接描述出应达到的水平,后者给出质量评价对象或角度。

微观质量标准包括学生和学校两部分。

学生方面,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理解和个人发展不断提高。

瑞典学者胡森(Torsten Husé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更多指向学生各方面成就[1]。

具体而言,增加学生受社会和学术共同体认可的知识,技能涵盖各种实用技术及写作、讲话、信息、批判、分析、综合、想象、理解、适应、学习、领导、创造、设计、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态度包括自信、恒心、同情、责任心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与团队合作能力[3],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知识理解方面需要做到全面了解事实、掌握背后理论、评价及预见发展方向,还有做到善,即尊重、谦恭、宽容等道德要求,一般能力可以通过专业教学培养。

[4]学校方面,《高等教育:理论与研究手册》指出对于“研究型大学、州立大学、文理学院、免试大学及社区学院,质量的内涵是不同的”[5]。

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高校教育质量的确保和提高成为各大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高校的教育质量,并为进一步改进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探讨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培养目标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估。

主要指标包括:1.1 学生学术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在学术领域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1.3 学生道德品质评估: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也是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指标:2.1 教师评估: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师德师风等。

2.2 课程设置与改革评估:评估课程的科学性、前沿性和符合学生需求的程度。

2.3 教学资源评估:包括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源等。

三、科学研究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是衡量其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几个重要指标:3.1 科研项目评估:评估高校的科研项目数量、质量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3.2 学术论文评估:考察学校师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学术水平。

3.3 科研经费评估:评估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

四、社会服务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应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

以下是社会服务方面的几个指标:4.1 社会实践评估:评估高校开设的社会实践活动数量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贡献。

4.2 产学研结合评估:评估高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机构合作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4.3 社会声誉评估:考察高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社会评价。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应从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以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教育质量。

高等学校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构建

高等学校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构建

高等学校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构建吴虹雁;朱槿【摘要】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cument“Evaluation Scheme of Excellent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ing on the key links influencing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nd with due analysis on the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covered in the MOE document,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ttempted to set up an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appraisal system consisting of 4 dimensions-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attitude, and teaching quality. The initial 4 dimensions and 18 appraisal items derived from elaborating on the the MOE e⁃valuation system were set up aiming at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aculty, and then the questionnaires concerning the initial proposal was analyzed and our proposals were verified on their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nd the final con⁃clusion of 4 dimensions and 15 appraisal items was reached.%从影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出发,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方案》,在探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调研问卷统计结果,构建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四个维度组成的高等学校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一、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师资队伍
1.1生师比
1.2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
1.3教授当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
1.4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
1.5教学名师与高层次教师数
2.教学设施与经费投入
2.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2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
1、当年未进行新设专业评估的学校不计入内。一所高校一年内如有2个及以上新设专业进行评估,按平均排序。
4.课程质量
4.1生均课程开设数
根据高校提供的课表进行如下计算:
[(上半年所开设课程门数÷上半年本科学生数)+(下半年所开设课程门数÷下办年本科学生数)]÷2
1、“课程门数”指:列入本科教学计划的、当年实际开设的、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课程数;
根据省教育厅每年组织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结果进行排序
如一所高校有2个及以上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被抽查,则按平均排序
6.2学生省级以上学科竞赛。
计算各高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综合性活动奖项折合总数
1、项目包括挑战杯、社会实践、大运会及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或批准的学生文化或科技竞赛;
1、“教授数”不包括10月之后新引进未任课的教授,但包括12月30日之前已调走却已任课的教授;
2、“为本科生上课”指:单独至少为本科生上一门课。
1.4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
{(上半年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上半年主讲教师数)×100%+(下半年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下半年主讲教师数)×100%}÷2
7.2本科考研、“2+2”考录率
7.3初次就业签约率
二、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指标内涵及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或计算公式
内涵说明
1.师资队伍
1.1生师比
学生当量数÷专任教师总数
1)普通本专科生(含二学位、在校学习的预科生)的当量系数为1,硕士生为1.5,博士生为2,留学生为3,成人脱产生为1(自考助学),函授生为0.1,夜大生为0.3;
折合系数为:省级0.25,国家级1;教学团队1、教学名师0.25、教坛新秀0.1、育人奖0.5、劳动模范1、院士0.5、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0.3、省特级专家0.25、特聘教授0.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0.2、入选人才培养计划0.05。
2.教学设施与经费投入
2.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单价高于800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值÷学生折合数
1、折合系数为:省级为1,国家级为4;一般项目1,重点项目3;
2、只统计当年度立项项目。
5.2教学成果奖。
计算国家折合系数:省级1,国家级4;一等奖4,二等奖2,三等奖1;
2、只统计最近的一次;
3、同一成果不重复统计。
6、学科竞赛与毕业论文
6.1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1、普通本专科生(含二学位、在校学习的预科生)的折合系数为1,硕士生为1.5,博士生为2,留学生为3;理工农医专业学生的折合系数为1,文经法哲历史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折合系数为0.8;
2、数据采集时间点为:12月30日
2.2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
(当年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学费收入÷当年学费收入总额)×100%
3.专业学科
3.1重点(特色)专业的比例
3.2新设专业的质量
4、课程质量
4.1生均课程开设数
4.2精品课程,
4.3教材选优、更新率,
4.4课程教学质量
5、教学研究与改革
5.1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
5.2教学成果奖。
6、学科竞赛与毕业论文
6.1毕业论文质量
6.2学生省级以上学科竞赛。
7.社会认可度
7.1高考录取平均分
2、“学生数”的采集点为:前1年的12月30日和当年的12月30日。
4.2精品课程
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计算各高校拥有精品课程的折合总数
1、折合系数:省级1,国家级4
2、如当年精品课程检查不合格或需整改,相应课程的折合数不统计在内。
3、精品课程按累计统计。
4.3教材选优、更新率,
选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的教材或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精品教材、重点教材或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的课程门数÷一年总开课门数)×100%
2、大运会国家级只统计项目单项名次,省级只统计学校团队总名次;
3、折合系数为:国家级4,省级1;特等奖4,一等奖3,
二等奖2,三等奖1,优秀以上奖0.5;第1名4,第2-3名2,第4-8名1;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先进个人0.5;
3、同一项目不重复统计。
7.社会认可度
7.1高考录取平均分
省考试院公布的各高校当年本科新生高考录取平均分
四项教学经费指: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3.专业学科
3.1重点(特色)专业的比例
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或有重点学科支撑的专业折合数÷全校专业总数)×100%
1、折合系数为:国家级4,省级1;
2、同一专业不重复统计
3.2新设专业的质量
每年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校新设专业进行抽查、排序,
包括本科各批次(0-3批次)新生录取平均分
7.2本科考研、“2+2”考录率
“符合岗位资格”是指:具有硕士或讲师职务,新教师还须通过教师教学岗前培训,并合格;
“主讲教师”指:独立承担一门课1/2以上教学任务的教师。
1.5教学名师与高层次教师数
计算各高校当年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劳动模范、育人奖荣誉称号的折合数量与拥有院士、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特级专家、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的折合人数之合。
4.4课程教学质量
每学年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百门听课工程,并根据听课情况对各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分(评级)
5、教学研究与改革
5.1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
计算各校获得国家、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色或重点建设专业、规划或重点建设教材、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验等立项项目折合总数
2)“专任教师总数=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数+(在学校管理部门担任职务并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数)×0.5
3)数据采集时间点为:12月30日
1.2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
(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100%
1.3教授当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
(当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数÷当年总教授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