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2、地域性。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概念;区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是由于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结合体;区域是一种商品生产的区位,这使得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而且其区位性往往决定了区域发展的机遇;虽然人类活动早已超越地球表面,但就经济活动而言,目前还只局限于地球表面,这是从平面上划分经济区域的基础;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综合体,由区域中心、区域腹地和联系网络三大要素构成。从空间角度看,经济区域的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它们之间有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其中处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部分,就是区域经济中心或增长中心,相反,则是区域经济腹地。一般说来,增长中心就是城市,经济腹地就是农村,交通线路则是二者进行经济往来和能量交换的联系网络。因此,经济区域可表述为:以城市为增长中心、以农村为腹地、以交通线路为联系网络的经济地域综合体。
1、区域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对定义区域概念,区域有哪些特点,如何划分区域。
2、如何划分区域,尤其是极化区域概念。
3、区域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异同。
3、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4、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学习目标和指南
1、掌握区域、区域划分和经济区域的概念。
2、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历程和理论的演变过程。
一、两组概念
1、区域(region)与地区(area):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地区的泛称;地区是指特定的区域。
2、空间(space)与地域(territory):空间是对地球表面及其方位的一种表达;地域强调空间或区域的地方性和景观性,如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人口、资金、市场、资源等。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v (二)现代区位论
3.区位经济学
•区位经济学
•廖什《区位经济学》 •廖什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廖什的经济区边界的分类 •五组平衡方程 •假设条件 •举例:啤酒企业 •正六边形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v 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
•背景: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
• 大发展
•工业区位论
•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论 •韦伯理论的基本框架
•聚集经济效益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v 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v (一)古典区位理论
3.运输区位论 •代表人物:胡佛
•运输区位论
•胡佛主要著作:《区位理论与 • 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 • 的区位》
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二)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研究的中心: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 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 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
•内容:(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 • 生产的空间转移。 • (2)产业和部门规划。 • (3)缩小区域差距
•主要目标:八个
•自然地理 •地理学家认为区域之间的 学对区域 过渡不是跳跃的,而是渐进
的认识 的、互相衔接的。
•经济地 理学对区 域的认识
•经济地理 学对区域
•1、类型区
的认识 •2、系统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 学与区域经 济学的关系
•两者日益靠拢,日趋融合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域开发的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不合理的,就是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对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有用的物质。

2.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3.人力资本: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的趋势3.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2.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1.纯自然资源型。

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区域往往有着储量巨大的一种甚或多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特点是: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四种基本类型:高消耗高效益型<如美国>和高输出高收益型<如中东各石油输出国等>:在资源消耗殆尽后区域仍能持续发展。

高消耗低效益型<如苏联、中国>和高输出低收益型<如非洲资源输出国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出省份>:一旦资源消耗完毕,严重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

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四种发展模式里最好的一种,典型例子:美国。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区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是通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区际相互合作来 实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就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体现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而产业经济 则代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纵向联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 经济发展就集中反映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 联系的变化,构成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所谓“条块”矛盾。 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宏观经济(国民经济总体)、中 观经济(区域和产业经济)、微观经济(企业和个体经济)三个 层次。
经济区域的概念理解
第一章 第一节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 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 会综合体(白雪梅,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特定地域范围内资源要素和产品、产业相对密 集分布和联系的空间性经济活动总体(陈鸿宇,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社会化大生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 的产物,是在考虑了行政区划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 上具有密切相关性、同类性和联系性并且不能无限细分的 某一空间范围或地域经济综合体,它必须具备市场主体、 经济核心区、非核心区和要素流通网络四个最基本单元以 及具有协调和组织内部经济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能力。
资金流
信息流 技术流
区 域 联 系
非 实 物 流
空 间 联 系
城市与区域
城市与城市
图1-1 区域联系框架
我国区域联系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联系表现为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竞争关系。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区域利益的导向性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有限性,导致 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它区域而 获得长久的发展,因此每个区域的经济竞争是在区域间相互 依赖基础上进行的。 区域联系表现为互利互惠前提下的合作关系。相关区域在 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参与,依投入大小分享利益,分担风险。

区域经济学课件-导论

区域经济学课件-导论
对区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区际竞争的前景不同司的判断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秘书的汇报作出来的汇报的内容是否真实汇报的数据是否准确汇报的用语是否恰当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的形成区域经济空间运动规律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工与联系区域空间地域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城市经济城乡边缘区区域城市化乡村经济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经济学主要内容体系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a.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一个地点;
b.所有活动在整个区域内呈现均匀分布
c.经济活动毫无系统模式,随机的分布
d.以上都不对
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 生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将其均衡 地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必须考虑到规模 经济和聚集的要求,在条件好的地方, 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又带 来人口的增加,从而形成城市,成为地 区的经济中心。
步高涨。
(3)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传统理论:强调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要素
新增长理论:突出知识积累的作用 经济总量的增长 区域发展表现: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
《区 域 经 济 学》
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
课件 不管其发展水平如何,最终都能在某一
特定空间上找出它的“影子”。这种经 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产生了区域 经济学(Regional or Spatial Economics)。
讨论:谈到区域经济学,你首先想到什么?
导论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区域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 异,而这种差异又影响区域间发展速度 的差异,这种发展速度的差异是区域分 异的主要的条件。
(5)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区域经济学第1章

区域经济学第1章

第1章导论1、“区域”一般指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划分的地球表面上一定的空间范围。

2、“经济区域”概念的基本内涵:(1)经济区域是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基于分析、研究、规划、管理需要而划分的经济空间。

(2)经济区域是由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内聚性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

(3)经济区域是由在经济上具有共同利益、在地缘上彼此邻接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

(4)经济区域是一个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经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

3、“经济区域”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一国范围内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或内聚性,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经济结构较为完整且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承担一定职能的地域空间。

4.经济区域的划分标准:(1)差异性标准或同质性标准。

(2)内聚性标准或集聚性标准。

(3)毗邻性标准。

(4)兼顾行政区划标准。

5、经济区域的构成要素:经济中心、经济腹地、经济网络。

魏后凯等(2006)五要素说:区域的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和边界。

相比而言,三要素说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

1.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活动中心点,即城市。

区域经济空间聚集指向于城市,是由城市具有聚集经济效益的缘故。

2.经济腹地是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也是经济区域的空间范围。

3. 经济网络是经济联系的实体渠道或载体。

6、区域的经济中心具有四大特征:(1)等级结构的多层次性。

(2)城市选择性。

(3)经济中心性。

(4)功能和职能的综合性。

物质构成内容为交通运输网络、邮电通信网络。

经济中心和腹地的沟通主要依托于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缺乏它经济区域就不能形成。

经济区域的扩大和经济强度的增加都取决于交通通信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7、区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1)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地域空间内各种经济活动所组合成的有机体”。

(2)区域经济五大鲜明特征:中观性、区域性、差异性、开放性、独立性。

(3)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1.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是区域经济存在的一般前提。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区域经济、经济区域的基本概念,熟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经济区域构成要素与发展要素。

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区域的概念、区域分异基础和研究对象内容。

教学难点:区分区域、区域经济与经济区域几个概念。

课、学时: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一、区域概念的界定(一)概念界定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又是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一个区域。

地理学定义区域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质性特征来划分。

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

社会学把区域看做为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区域可以超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

目前,在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明确定义。

1922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经济区划问题委员会定义: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

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我国学者认为:所谓区域,乃为有内聚力的地区。

它是通过选择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制定的。

也就是说,区域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

区域乃为有内聚力的地区。

区域所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相关性、协调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

区域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涵:首先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

第二,区域一般来说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有时可能相等),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驶控制权。

1区域经济导论

1区域经济导论
– 天府之国。 – 两湖熟,天下足。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
世界各国工业化中的区域经济
• 美国:
– 西部大开发
• 两德统一:
– 区域经济改造
• 日本:
– 区域战略的失败
• 前苏联:
– 远东开发
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1
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9
九十年代
• 1992年
– 皖江开发
• 1995年
– 一线两点:一线”指马芜铜宜的沿江地区, “两点”指的是合肥、黄山两市;
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40
21世纪
• 2000年,一线两点
– 安徽提出了打造“一线两点”的大合肥都市圈, 形成以合肥、黄山为南北轴,沿江城市为东西 轴的城市群,作为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龙 头。这个城市群包括合肥、黄山、安庆、巢湖、 芜湖等10座城市
三、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2、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二)新制度学派
•研究的中心: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 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 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
•内容:(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 生产的空间转移。(2)产业和部门规 划。(3)缩小区域差距
新制度学派
(一) 理论体系
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5
中国区域经济现实问题(1)
• 劳动力要素流动; • 资源要素流动; • 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 • 区域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效果
1)根治了洪灾
2)它是农一业种、地林区业性、综牧合业治理和实全现面了发展
及规旅划游,业“得是到美了国历史上第一经次济巧效妙益地、
迅安速排的一发整展个流域及其居民命社运会的效有益组、
织尝试。”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效益 的统一
4)人均收入接近
全国平均水平
田纳西流域开发的主要经验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措施:5、旅游
一大批公园 促进措施:野生动物管理区
风景区、宿营地、俱乐部…
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现状: 旅游收入 带动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 发展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措施:6、土地利用
做好土地利用规划
建自然保护区
具 体 调整农业、林业、牧业结构
措 施:
控制水土流失
对采矿区的土地进行恢复和治理
田纳西流域由于长期缺 乏治理,森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 雨成灾,洪水为患,是 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 之一,年人均收入仅100 多美元,约为全国平均 值的45%。
田 纳 西 河 流 域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措施: 1、防洪 2、航运 3、发电 4、提高水质 5、旅游 6、土地利用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创 的区位理论。
区位特指企业、产业、设施等在空间经济格局的位置。 1.区位论研究 (1)古典的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工业区位论” 德国地理学家泰勒“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市场区位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第三节 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区域的 一门学科。
区域:它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 包括:
全国国土、省、市、自治区等; 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长三角、珠江三角、
京津唐等; 跨国界的特定区域:东盟、欧盟等。
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 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河流两岸形成一条 “工业走廊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流域电站的分布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4、提高水质
电站尾水生态环境的设施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措施:4、提高水质
居民生活用水 影响: 农业灌溉用水
水生生物
污染防治
具体措施: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6)畜牧圈,纯牧区 。 再向外是毫无任何经济价值的荒
野。
这种圈状分布,常被称为杜能圈。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1、理论背景 韦伯(1869---1958)德国经济学家 近代工业区位论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 1909《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
的最基本理论。
(2)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二战后,区位论的研究与战前相比有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
型的研究; 二是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
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三是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
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度假等的第三产业; 四是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 经济的均衡发展。
•西方国家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 •英国于1936年成立了巴洛委员会,设法遏制产业和人口过度向以伦敦为中
心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集中,建立工业开发区、税收优惠等手段促使产业向北
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等萧条区分散。
•美国在1942年成立了田纳西河流管理局,目的是开展以水土整治为中心的
(2)没有通航河流和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第(一3),土在质均这质样,条一件种一关样,系任下何地,点农都可业以将进行呈耕 现作(怎4)样距的城市状50态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保证了唯一商品交换中心和有限的生产地
第(物二5供),给人则合工仅产理来品源经供于应营周仅围农来平源业原于;时中央,城距市,离而城城市市的食的 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要学习区域经济学?
国际视角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加深
中国视角
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需要 ;我国参与国际活动越来越多 (亚洲四小龙,金砖国家)
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区域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中的一个 重要部分,是国贸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3)发行债券,面向社会筹措资金。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自1960年开 始在国内发行债券,为发展电力筹措资金。1995年开始在国际市场发 行债券,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债券的成功运作,促进了其电力生产的发 展,也使电力生产经营逐渐成为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经济支柱。
1960年他又出版了《区域分析方法》一书, 书中系统阐述了区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标 志着区域科学的正式形成。
艾萨德:把单个厂商的最佳区位 扩展为区域综合研究与分析,完 成区位论向区域经济学的转变。
•2.区域经济问题的出现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 干预政策
•20世纪2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区域经济两极分化。 •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
课程介绍
教材: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人大版本
考察形式: 1)闭卷考试 2)一篇3000字经济方面的论文
导言——感性认识区域经济学
1、什么是区域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3、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哪些内容? 4、为什么要学习区域经济学?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域、经济学 ——研究一定自然区域、行政区域以及经济
第为规第为第一 最 模 四 谷 五圈近所圈物圈—的决—(—城定麦———市的类自谷三农消)由草圃业费、式式式地量牧农农农带大草业业业,小、圈圈圈主而休要决耕生定轮产。作易地腐带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 第供近第在特此一度第此油租二 给 处 三 所 色 圈 块 。 六 圈 、 为圈城(圈有。是地圈是奶零—市第—耕距分—杜酪,用二地城为能等则———的圈上市三圈供为林轮畜薪)种最区的应无业作牧材种植远,最城人圈式业、植农的第外市利农圈建。作谷一圈市用业筑物作区,场的圈用,农黑生。荒材以业麦产据地、谷圈,谷杜。木物,第麦能炭(也二作计等麦是区物算,类最大仅本由)粗麦用圈于和放,于层重饲的第自位量料谷三给于和作作区,距体物农休而城积(业闲生市均马圈,产51较铃。三牧~大薯三区草80, 、 圃轮 用k从豌式作于m经豆农,养处济等业即畜。角)将为,该度的农三以此必轮家圃畜圈需作近式产之在为处轮品外城主的作如,市要每制黄地
要考虑集聚因素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假定:1 均质平原
2 经济人
3消费者的活动是连续,划一和合理的
并就近购物
内容:城镇是乡村的中心,负有为乡村提供商 品和服务的中心地职能。乡村居民从中心地购
买商品和享受服务可承受的距离就是中心地服 务范围。提出六边形区位模型。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市场区位论”
3.经营上的良性运行机制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作为具有联邦政府机构权力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上的 良性循环主要依靠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1)政府的扶持。联邦政府对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开发项目给予拨款。 在1960年前,这种拨款基本上是无偿的,仅交纳少量的资金占用费; 1961年后,经营项目的拨款要求限额偿还。
措施:1、防洪
干支流建成了具有 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
形成了统一有效的 水库防洪调度系统
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措施:2、航运
河流水位平稳 水运联系范围扩大
通航里程延长 廉价的水运 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措施: 3、发电 类型:水电、火电、核电 影响: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开发电力等赢利项目,为发展积累资金。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以开 发水电起家,到50年代,电力负荷的需求迅速增长,促使田纳西流域管 理局积极建设火电站,继而建设核电和燃气电站,电力生产逐渐成为田 纳西流域管理局最大的经营资产。据2001年资料,田纳西流域管理局 已拥有48座各类电站,近3,000万千瓦保证容量,是美国最大的公共 电力企业。电力赢利为流域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1.通过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州的权力很大。田纳西流域地跨7个州,田纳西 流域管理局要实现对田纳西流域的统一开发管理,没有立法保证是难 以想象的。
因此,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对田纳 西流域管理局的职能、开发各项自然资源的任务和权力作了明确规 定,如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有权为开发流域自然资源而征用流域 内土地,并以联邦政府机构的名义管理;有权在田纳西河干支 流上建设水库、大坝、水电站、航运设施等水利工程,以改善 航运、供水、发电和控制洪水;有权将各类发电设施联网运行; 有权销售电力;有权生产农用肥料,促进农业发展等等。
同时也考虑人们的居住、采购、出行、游乐等行为的效用最 大化目标。
艾萨德对区位理论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最大。
沃尔特·艾萨德(Walter·Isard,1919—2010 )
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于1954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区域科学协 会、第一个区域科学系、第一个区域科学研 究所和第一本区域科学杂志。
2.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成立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根据 河流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制定规划, 对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集中进行开发。当时的 目标是以航运和防洪为主,结合开发水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