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设计考试重点
机械系统设计B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即:在机械系统设计时不应追求最优,而应追求的最优。
2.系统的含义:系统由相互联系的构成;系统与环境发生关系,不是孤立的。
其特性为:具有、、、目的性和优化原则等。
3.物料流由、、和组成。
4.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和。
5.专家系统是一个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
二、试画出图示主传动系统的转速图(20分)题二图题三图三、如图所示,某物料流定向机构,试说明其方案的原理(20分)。
四、某厂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总体设计时选定了A1和A2两个候选方案。
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10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
专家组选用三个评价指标:产品性能(P1)、可靠性(P2)及使用方便性(P3),同时将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0.9,0.7,0.5,0.3。
投票结果如表1、2所示。
试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方案评价。
(三个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分别为:0.6、0.3、0.1)(20分)表1方案A1得票评价指标评价等级0.9 0.7 0.5 0.3产品性能 3 4 3 0 可靠性 2 5 3 0 使用方便 1 3 2 4表2 方案A2得票评价指标评价等级0.9 0.7 0.5 0.3 产品性能 1 5 4 0 可靠性 4 3 2 1 使用方便 3 4 1 2五、如图所示为三面切书自动机的工艺示意图,它由送料机构、压书机构、两侧切刀机构、横切刀机构、工件(书本)、工作台等组成,其工艺路线为:将书本用送料机构1送至切书工位,然后用压书机构2将书本压紧,接着用两侧切刀3切去两侧余边,最后用横切刀4切去前面余边。
试分析各执行机构的运动组成,并画出该自动机的运动循环图(示意图)。
注意:定标构件未在图中画出(15分)。
自动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1.自动机械的结构组成: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
2.生产率(生产能力):自动机械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或加工的产品的数量。
3.生产率分为三种:理论生产率QT、实际生产率QP和工艺生产率K。
4.理论生产率:自动机械调整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加工产品时,单位时间内生产或完成加工的产品的数量。
5.实际生产率:自动机械在较长时间运行期间,在考虑到故障、维修、出现废品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停机时间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平均生产或完成加工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6.工艺生产率:在某种工艺条件下,自动机械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或完成加工产品的最大数量。
7.自动机械执行机构的动作分为:工艺操作,辅助操作。
工艺操纵包括加工、装配或计量等动作;辅助操作包括加工对象的传送、安装和自动检验,以及自动机械执行机构的空行程等动作。
8.间歇作用型自动机械(第一类自动机械包括单工位和多工位两种)的工作循环时间是由基本工艺时间和循环内的辅助操作时间两部分组成的。
特点:加工对象在自动机械上的加工、传送和处理等,是间歇式周期性进行的。
QT=R/Tp9.连续作用型自动机械(第二类自动机械)的特点是辅助操作在基本工艺时间内进行,辅助操作所用的时间与基本工艺时间完全重合。
加工对象在自动机械上的加工、传送和处理等都是连续进行的。
QT=R*vp10.时间损失:除了基本工艺时间之外的所有的各种非加工性的时间消耗。
11.时间损失分为:循环内的空程时间损失;与刀具或者其它成型工具使用有关的时间损失;与自动机械及其辅助设备的使用有关的时间损失;与生产管理有关的时间损失;与生产废品有关的时间损失;在转换生产另一批产品是所花费的准备—终结时间。
12.时间损失的原因:工艺上的问题和设备上的缺点及故障。
13.调整时间:用以重新恢复自动机械的工作能力所需要的技术时间。
14.自动机械中的设备、机构和元件归类:刀具;夹钳;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液压设备;气动设备;热力设备;检验设备;运输设备;储料设备。
机械系统设计试题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选集机械设计教研室第一章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特点。
3.机械系统的特性。
4.从流的观点出发,机械系统的组成。
5.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
6.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7.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1.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形成的基本技术文件。
2.设计任务的类型。
3.设计任务的来源。
4.试拟定播种、施肥机的设计任务书。
5.画出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构成图。
6.试建立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树。
7.形态学矩阵的概念。
8.试建立挖掘机的形态学矩阵,并根据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确定几种合理的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9.机械系统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评价方法。
10.在某机器设计中,有两种备选方案,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20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
已知:1)评价指标:产品性能(B1)、可靠性(B2)、使用方便性(B3)、制造成本(B4)、使用成本(B5);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很差5个等级:0.9,0.7,0.5,0.3,0.1;2)评价指标B1、B2、B3、B4、B5的权分别为:0.25、0.2、0.2、0.2、0.15;3)投票结果如下表所示:评价指标评价等级(A方案)评价等级(B方案)优良中等较差很差优良中等较差很差B110 4 4 2 0 8 6 4 2 0B210 4 2 4 0 8 4 4 2 2B38 4 4 2 2 8 4 4 2 2B48 4 4 4 0 6 4 4 4 2B58 6 4 2 0 6 4 4 6 011.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12.总体布置的基本形式。
13.试分析手扶拖拉机的总体布置方案。
14.机械系统常用技术参数及指标的类型。
第三章1.物料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物料流设计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3.物料流系统的组成。
4.简述常用存储子系统。
5.简述常用输送、搬运子系统。
6.简述六点定位规则。
7.夹紧装置的组成。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1. 决定机器好坏的关键阶段是?设计阶段2. 机器的基本组成、主要结构有: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传动部分。
3. 机器设计一般程序: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编制阶段;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4. 机械零件设计基本要求: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强度,刚度,寿命);结构工艺性要求;经济性要求;质量小要求;可靠性要求。
5. 机械零件主要失效形式:整体断裂(受拉,压,弯,剪,扭);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
6. 机械零件设计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可靠性准则。
7.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相关特性:金属材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刚度,塑性,韧性等,导热导电性能好,减磨,耐腐蚀);高分子材料(原料丰富,密度小,但易老化,阻燃性差,耐热性不好);陶瓷材料(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熔点高,刚度大,密度比钢铁低,但比较脆,断裂韧度低,价格昂贵);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质量小,但耐热性差,导电导热性差)。
8.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载荷、应力的大小和性质(从强度的观点考虑);零件的工作情况(环境特点,工作温度,摩擦磨损的程度等);零件的尺寸和质量;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材料的加工可能性;材料的经济性。
9.机械零件现代化设计方法有哪些: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并行设计;虚拟产品设计,参数化设计;智能设计;分形设计;网上设计等。
10. 材料疲劳曲线?材料极限应力线图;零件极限应力图?(2)(3)11. 摩擦按摩擦面间接触状态分为哪些类型?磨损类型?按摩擦面间接触状态分: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
磨损类型:根据磨损结果着重对磨损表面外观的描述,如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等。
根据磨损机理分为粘附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流体磨粒磨损;流体侵蚀磨损;机械化学磨损等。
12. 润滑剂的4种基本类型:气体,固体,半固体,固体。
机械设计考试重点

二机械设计总论机器由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组成什么叫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什么是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准则有哪些?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是指机械零件设计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
主要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震动稳定性准则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零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质量及强化因素.四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螺纹连接为何要防松?常见的防松方法有哪些?【答】在冲击、振动、变载荷及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连接松动松开,失效,引起机器损坏,在设计螺纹连接时,必须考虑防松问题.螺纹连接防松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简要说明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答】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有螺栓联接、螺钉联接、双头螺柱联接和紧定螺钉联接四种。
主要特点是:螺栓联接:孔的加工精度低,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不受连接件材料限制螺钉联接:结构比螺栓联接复杂。
不适用于经常拆装的场合。
双头螺柱联接:用于不易制成通孔,材料比较软的场合紧定螺钉联接:可传递不大的力或扭矩,多用于固定轴上零件的相对位置.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的变化范围;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减小应力集中;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普通平键按构造分有圆头(A型)、平头(B型)及单圆头(C型)平键连接有哪些失效形式?普通平键的截面尺寸和长度如何确定?【答】主要失效形式是较弱零件(通常为轮毂)的工作面被压溃或磨损。
键的截面尺寸hb 应根据轴径d从键的标准中选取。
键的长度L可参照轮毂长度从标准中选取,L值应略短于轮毂长度。
为什么采用两个平键时,一般布置在沿周向相隔180°的位置,采用两个楔键时,则应沿周向相隔90°~120°,而采用两个半圆键时,却布置在轴的同一母线上?【答】两个平键连接,一般沿周向相隔 180布置,对轴的削弱均匀, 并且两键的挤压力对轴平衡,对轴不产生附加弯矩,受力状态好。
机械系统设计考点归纳

机械系统设计1.机械工程学科由机械学和机械制造两部分组成。
2.机械系统主要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支承系统、润滑、冷却和密封系统等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3.人们对机械系统进行功能原理设计时常采用的一种“抽象化”方法是黑箱法。
4.机械系统结构总体设计的任务是将原理方案设计结构化,即包括初步总体布置到具体装配结构设计全过程。
5.所谓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系统。
系统的4个特性是: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6.产品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功能原理方案阶段、结构总体阶段、技术设计阶段。
7.功能元是指能直接从技术效应(如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等)及逻辑关系中找到可以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单位。
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功能元有物理功能元、数学功能元和逻辑功能元。
8.卧室车床主要尺寸参数指的是主轴中心高度尺寸、最大工件长度尺寸、主轴中心孔直径尺寸。
9.机械产品的系列化、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简称“三化”,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
10.总体参数是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和零部件设计的依据,总体参数一般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
11.机械系统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需求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简单原则。
12.在传动系统中,基本组的级比指数是1。
13.双联滑移齿轮占用的最小轴向尺寸应不小于4倍齿轮宽度。
14.执行系统是由执行末端件和与之相连的执行机构组成。
15.预紧可以有效提高滚动轴承的旋转精度和静刚度。
16.支撑系统是指机械系统中具有支承和连接作用的子系统。
17.隔板的布置方向应与载荷的方向一致。
18.转速图主要由三线一点是轴线、转速线、传动线、转速点。
19.针对传动系统变化范围的大小情况而提出的转速图拟定原则前密后疏。
20.传动件的计算转速是指传动件或执行件能够传递最大功率的最低转速。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复习提纲要点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复习提纲要点《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考试重点:第五、八、九、十、十二、十三和十五章,计算题基本以这几章为主,其余所讲各章以概念为主。
2.考试题型:填空、选择、简述和计算题。
3.各章重点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以概念为主,包括:机器组成、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设计准则、机械零件常用材料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1.图3-1中对各段曲线的划分及意义2.图3-3的作法3.应用图3-4如何确定单向稳定应力时当r=C、σm=C、σmin=C几种情况下极限应力。
4.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1.概念:摩擦、磨损、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2.磨损的种类、零件的磨损曲线含义(图4-6)3.润滑的方法第五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1.概念螺纹的预紧、防松2.螺纹的类型(表5-1)、主要参数(大径、小径、螺距、导程、螺纹升角、牙形角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螺纹的强度计算:几种螺栓联接强度计算的公式、紧螺栓联接公式中“1.3”代表的意义,叙述图5-16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力的变形过程;能够对螺栓的相对刚度进行分析。
4.螺栓组的受力计算:包括受横向载荷的联接、受转矩的螺栓组联接、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联接等四种情况。
5.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6.参看:书88页例题、习题5-4,5-5、5-6以及5-10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1.键联接:主要类型、半圆键的优缺点、楔键和切向键的工作原理,工作表面2.花键联接:种类、定心方式第七章不考第八章带传动1.概念:带传动、弹性滑动、打滑、预紧2.带传动的类型、普通V带的结构、带的应力分析、张紧方法3.对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4.利用欧拉公式分析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因素。
习题:8-1、8-2第九章链传动1.链传动与带传动的比较、滚子链的结构2.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分析(图9-9),链传动的受力分析(即松、紧边力组成)第十章齿轮传动1.概念:使用系数Ka、动载系数Kv、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α、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齿宽系数Ψ2.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力的计算公式3.弯曲强度公式及计算点,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Y Fa,Y Sa、[σF])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公式及计算点,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Z H、Z E、[σH])5.齿轮设计中的参数选择及影响6.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计算及受力图的绘制7.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公式和齿面疲劳强度公式的应用,及与直齿轮公式的比较;参考习题:10-1、10-5、10-2第十一章蜗杆传动1.蜗杆传动的类型、参数原则、失效形式、设计准则2.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参考习题:11-1第十二章滑动轴承1.概念: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液体动力润滑轴承、液体静压润滑轴承、径向滑动轴承2.径向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失效形式、常用材料的类型及要满足的要求、轴瓦的结构3.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4.对一维雷诺方程的分析,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过程5.径向动力润滑滑动轴承的压力分布图第十三章滚动轴承1.概念向心推力轴承、轴承的寿命、轴承的额定寿命、额定动载荷、当量动载荷2.滚动轴承基本代号各位的意义,熟悉30000、60000、70000型的性能及特点3.滚子轴承与球轴承的性能对比4.滚动轴承寿命及当量动载荷的计算5.轴承装置的配置方法(三种)参考习题:13-1、13-5、例题13-2、例题13-3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1.概念离合器、联轴器、刚性联轴器、挠性联轴器2.刚性联轴器的种类及特点、挠性联轴器的种类及特点3.掌握十字滑块联轴器的原理、万向联轴器的原理、齿式联轴器的原理4.离合器的种类和特点第十五章轴1.概念传动轴、心轴、转轴、2.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方法3.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方法4.提高轴强度的常用措施5.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按扭转强度、弯扭组合)6.纠正轴的错误画法参考习题:15-4、15-6、15-7参考题:填空题001 计算载荷F ca 、、平均载荷F 和载荷系数K 的关系式 ,强度计算时应该用载荷.002 在静强度条件下,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而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 003 受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其总拉力为与之和. 004 ________螺纹常用于联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螺纹常用于传动. 005 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006 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工作载荷F 和残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减小_________或增大__________.007 用于联接的螺纹牙形有_________.用于传动的螺纹牙型有_________.008 有一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所受的预紧力F ′=6000N,工作时所受轴向工作载荷F=3000N,螺栓的相对刚度mb b C C C =0.2,则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 0=________,残余预紧力F ″=__________.009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_______,工作时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转矩.010 楔键的工作面是________,键的_______和它相配的________均具有1:100的斜度。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重点小抄

一.零件的失效形式1:整体断裂2:过大的残余变形3:零件的表面破坏4: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二.设计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⑴强度⑵刚度⑶寿命2:结构工艺要求3:经济性要求4:质量小的要求5:可靠性要求三.机械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1:载荷,应力的大小和性质2:零件的工作情况3:零件的尺寸及质量4: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材料的加工可能性5材料的经济性6:材料的供应状况四.材料疲劳曲线AB段:材料试件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值基本不变,或者说下降得很小,静应力强度的状况。
BC段:材料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将不断下降,发生塑性变形的特征。
C点:材料已出现局部的塑性变形五.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1:尽可能降低零件上应力集中的影响,是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首要措施2:选用疲劳强度高的材料和规定能够提高材料疲劳强度的热处理方法及强化工艺3: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4:尽可能地减小或消除零件表面可能发生的初始裂纹的尺寸,对于延长零件的疲劳寿命有着比提高材料性能更为显著的作用六.摩擦:内摩擦,外摩擦;外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七.磨损的三个阶段: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分类:粘附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八.螺纹连接的类型及特点1)螺栓连接,特点:被连接件上的通孔和螺栓杆间留有间隙,通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低,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使用时不受被连接件材料的限制,因此应用极广2)双头螺连接,特点:被连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材料又比较软,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双头螺连接3)螺钉连接,特点:螺栓直接凝乳被连接件的螺纹孔中,不用螺母。
结构比双头螺柱连接简单,紧凑4)紧定螺钉连接特点:利用拧入零件螺纹孔中的螺钉末端顶住另一个零件的表面或顶入相应的凹坑中,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并可传递不大的力或转矩。
九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密型,以防止受载后被连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系统的概念与特性:系统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彼此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优化原则。
2工业控制微机系统的基本要求:a具有完善的输入/输出过程,b具有实时控制功能,c具有高可靠性,d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及抗干扰能力,e具有丰富的软件。
3机械系统方案评价基本原则:客观性,可比性,合理性,整体性。
采用专家评审集体讨论的方法,有:名次计分法,评分法,技术经济评价法,模糊评价法。
将系统的总收益与总投资之比作为主要评价值。
4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在机械系统设计时不应追求局部最优,而应该追求整体的最优。
5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a系统原理方案的构思,b结构方案设计,c总体布局与环境设计,d主要参数及技术指标的确定,e总体方案的评价与决策。
6形态学矩阵的概念:在形态学中,将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基本可能实现的方法列入一个矩阵形式的表中,这个表就是形态学矩阵,亦称模幅箱图。
7简述六点定位规则:运用适当分布的与工件接触的六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规则。
8夹紧装置的组成:力源装置,夹紧机构(中间传力机构,夹紧元件)。
9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夹紧过程可靠,夹紧力大小适当,结构性好,使用性好。
10三相异步电机固有机械特性: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用规定的接线方法,定子和转子电路中不串联任何电阻或电抗时的机械特性;人为机械特性:当固有机械特性不能满足工作机械要求时,常采用改变电动机某些参数以改变其机械特性的方法,所获得的机械特性称为。
11简述传动系统的组成:变速装置,启停与换向装置,制动装置,安全保护装置。
12物料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机械系统工作过程中的运动变化过程。
地位:物料流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机械系统的设计就是围绕着物料流展开的,物料流系统决定了机械系统设计的总体布置,物料流系统决定了能量流系统的主要参数,物料流系统是信息流系统的主要控制对象。
13物料流系统的组成:加工,输送,存储,检验.
14常用的微位移机构:柔性支承微工作台,尺蠖机构,蠕动直线马达,X-Y-Z-θ三自由度微动台。
驱动单元:微型电动机,压电式维驱动器,微型发动机。
15微位移机电系统基本要求:a灵敏度高,最小位移量达到使用要求;b传动灵敏、平稳。
无空行程,制动后能保持稳定位置;c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d结构工艺性好。
16试简述尺蠖机构的组成及前进运动的控制:由三个压电陶瓷串联形成。
只要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在三个压电晶体上加压,就可以使器件在轴上做步步移动,改变三个压电陶瓷所加的压电频率就可以获得不同的移动速度。
17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产品规划(任务书,调研,可行性研究,开发计划),系统技术设计(总体,技术,工作图,鉴定和评审),制造销售(样机试制及样机实验,样机鉴定和评审改进设计,小批试制,定型设计,销售)。
18工作循环图:在机械设备中,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往往是周期性的,执行机构在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其位移运动等参数周期性重复,即完成一个个工作循环,工作循环图反应系统中各执行机构在一个周期的工作时间是以怎样的顺序对产品进行加工的。
19执行系统的功能:夹持,搬运,分度与定位,检测,加载。
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运动学原则,基面合一原则,最短传动链原则,保证安全性原则,简单化原则。
总体布置的基本形式:按主要工作机构的空间几何位置:平面式,空间式等;按主要工作机
构的相对位置:前置式,中置式,后置式等;按主要工作机构的运动轨迹:回转式,直线式,振动式等;按机架或机壳的形式:整体式,组合式等。
机械系统常用的技术参数及指标的类型:尺寸与规格参数,重量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技术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