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临床数据解读(西安上市会)
阿帕替尼在胃癌方面的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在胃癌方面的不良反应摘要胃癌属于全球最常见的五大癌症之一,并且其致死率也是十分惊人的。
但是传统的治疗手法不仅见效慢效果差且副作用较大。
阿帕替尼因其分子量较小且可以很好的抑制肿瘤诱导血管生成的过程和效率,可以采用口服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抗肿瘤作用。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的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对胃癌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收集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三甲医院就诊患有胃癌的患者,并且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共计544例。
本文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且将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表明,在服用了阿帕替尼药物的544名患者中,有27%的患者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其余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皮肤病,血压,血糖的升高,浑身乏力以及呕吐等症状。
关键词:阿帕替尼,不良反应,胃癌1.前言胃癌属于全球最常见的5大癌症之一,并且其致死率也是十分惊人的。
胃癌早期如果患者发现及时治愈概率还是较大的,但胃癌细胞仍然存在一定的转移性,或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仍然属于困难课题。
目前传统治疗胃癌的方法,不仅治疗效果低,复发概率高,同时在使用这些化疗药物是因含有铂类化合物、氟尿嘧啶,紫杉烷和蒽环类物质的成分,往往会使患者其它细胞或身体正常机能受到一定损伤。
这些化疗药物可以用于预防胃癌细胞转移秀,但预后性较差,长期使用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是逐步展露出来,中位生存期往往不超过12个月,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缓解,然而绝大多数的患者最后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因此胃癌的后续治疗是治疗的一部分。
目前医学研究并未提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药物,因此新的有效的高效的治疗方案,仍然是转移性胃癌患者的需求之一。
阿帕替尼因其分子量较小,可以采用口服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的给药量的70%可以从身体正常的代谢中分泌出去。
近年来,关于阿帕替尼的实验越来越丰富,实验数据也越来越完善,有研究人员对阿帕替尼的原理进行体外实验发现阿帕替尼可以不仅可以高效有效的抑制牛血清的浓度,还可以阻止小鼠主动脉产生旁支和小芽,进而降低肿瘤血管的密度和生长,体内实验证明阿帕替尼可以在人体内诱导内皮细胞的增长和繁殖。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艾坦(阿帕替尼)的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其商品名称:艾坦 ?;分子式:C 25 H 27 N 5 O 4 S;分子量:493.58;作用机制: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 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研究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结论:剂量:最大耐受剂量为850mg, qd;药代动力学:T?为9小时,支持qd给药,也支持bid给药;常见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症等,绝大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期研究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阿帕替尼:850mg qd vs 425mg bid。
有效性:PFS:3.67个月 vs 3.20个月,OS:4.83个月 vs 4.27个月;安全性:850mg qd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便捷性:850mg qd 更方便;阿帕替尼Ⅲ期给药方案推荐为850mg qd。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研究结论:阿帕替尼为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二线治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在艾坦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仍有7.6个月,较对照组延长2.6个月,死亡风险下降接近40%。
阿帕替尼的安全性较好;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极大提高患者依从性。
艾坦(阿帕替尼)--精准强效全球首个晚期胃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艾坦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强效抗血管生成;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可预期、可耐受,可控制、可逆转。
艾坦(阿帕替尼)功能主治:艾坦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艾坦(阿帕替尼)用法简介。
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聂芳;王颖;王剑英;王丽萍【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26【摘要】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毫克/次,1次/天,口服,若出现严重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改为250 mg/d,并维持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8例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晚期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4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28.6%(8/28),疾病控制率78.6%(22/28).且肺癌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7.9%和46.4%.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及控制,可在临床使用并研究其长期疗效及远期不良反应.【总页数】3页(P157-159)【作者】聂芳;王颖;王剑英;王丽萍【作者单位】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观察 [J], 张从军;孙国平;郝吉庆;熊福星;彭万仁;刘加涛;范璐璐2.阿帕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轼3.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三线或以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 [J], 黄芳4.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52例疗效观察 [J], 刘宏杰;张宁;李凌云;解华5.阿帕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三线或以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 [J], 黄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21Mar,25(3)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45例刘飞1,赵文英2,陈小雪1作者单位:1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安徽池州247000;2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安徽芜湖241000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708085MH202)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中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单药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或联合化疗方案的51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近期疗效及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45例病人可评估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5例和进展(PD)18例,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6.67%和60.0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4个月,中位总生存(OS)7个月;不良反应有高血压(44.44%)、蛋白尿(31.11%)、手足综合征(26.67%)、胆红素升高(22.22%)、转氨酶升高(20.00%)及胃肠道反应(11.11%)等,大多为1~2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针对晚期恶性肿瘤应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病人能够耐受,安全性高。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安全性Treatment of45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with apatinib mesylateLIU Fei1,ZHAO Wenying2,CHEN Xiaoxue1Author Affiliations:1Department of Oncology,Ch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izhou,Anhui,247000,China;2Department of Oncology,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Anhui,24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patinib mesyl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Meth⁃ods51patients with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August1,2017to July31,2019in Ch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They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 drug apatinib mesylate,or combined chemotherapy.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urvival status were evaluated,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observed.Results45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curative effect.There were no CR cases,12PR cases,15SD cases and18PD cases.ORR and DCR were26.67%and60.0%re⁃spectively.The median PFS was4months and the median OS was7months.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d hypertension(44.44%),protein⁃uria(31.11%),hand-foot syndrome(26.67%),bilirubin elevation(22.22%),transaminase elevation(20.00%),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11.11%),etc.Most of them were1-2levels,and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Conclusion Apatinib mesyl⁃at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s.The patient can tolerate.Key words:Apatinib mesylate;Neoplasms;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Efficacy;Safety甲磺酸阿帕替尼于2014年10月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以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46例晚期肿瘤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4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mg/日至750mg/日口服,直至患者病情进展。
结果:2月评估PR为7例,为15.2%,SD为25例,为64.1%,疾病总控制率为81.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皮疹、心悸、手足综合征、纳差、腹泻、乏力,但均能耐受,较为轻微,为Ⅰ级或Ⅱ级。
结论:阿帕替尼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毒副作用轻微,安全、有效。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阿帕替尼【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082-01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发现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1]。
我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运用阿帕替尼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腮腺癌软、组织肉瘤等)晚期恶性肿瘤46例,观察临床疗效,分析相关不良反应。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6例,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8例,女性16例,其中消化道肿瘤26例,非小细胞肺癌8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腮腺癌1例,ECOG评分为0~2分,血常规、肝肾功、心脏等情况综合分析,无使用禁忌症。
1.2 方法所有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750mg/日,每日服用1次,直至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如500mg/日,不能耐受者减量为250mg/日,750mg/日者减量为500mg/日、250mg/日或暂停。
阿帕替尼 副作用

阿帕替尼副作用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癌症的药物,它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和其他某些形式的白血病。
虽然阿帕替尼对许多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使用该药物也会伴随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阿帕替尼副作用。
首先,阿帕替尼可能会引起胃肠道问题。
许多患者在用药期间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这些不适感可能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失去体重,并且需要额外的支持来缓解这些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胀气和消化不良等不适感。
其次,阿帕替尼还可能引起高血压。
一些患者在用药期间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来控制。
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轻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阿帕替尼还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问题。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疲倦、乏力,容易出血或感染。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建议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此外,阿帕替尼还可能引起一些其他副作用。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皮肤反应、水肿和骨骼肌痛等不适感。
这些副作用虽然并不常见,但患者在用药期间还是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结而言,阿帕替尼作为一种针对癌症的药物,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该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并尽量遵循医生的建议。
如果出现任何新的症状或不适感,患者应该立即咨询医生以获得进一步的指导和治疗。
阿帕替尼在与医生的合作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单中心Ⅱ期临床效果分析

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单中心Ⅱ期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单中心Ⅱ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一线、二线治疗失败者,且自愿尝试三线治疗,口服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对服药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本组病例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9例,进展10例,疾病控制率达到67.74%;本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35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为Ⅰ-Ⅱ级腹泻、骨髓抑制,无死亡病例,无患者因为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
结论采用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取得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引言乳腺癌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早期发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表现,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化疗是现阶段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探讨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为患者采用靶向药物三线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此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0月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详细探讨,现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所在医院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满足相关诊疗标准,且均为一线、二线治疗失败者。
本组患者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2.36±3.26)岁。
所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证实为乳腺癌,且部分患者发生病灶转移现象。
所选患者满足以下标准,因而纳入研究:(1)一线、二线治疗后提示病情进展;(2)未开展手术治疗者;(3)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者;(4)自愿参与三线治疗者;(5)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者。
1.2治疗方法本组31例患者均口服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国药准字H20140105;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425g(以阿帕替尼计)】,每次口服剂量为0.850g,每天服药1次,餐后30min温开水送服,28d作为1个治疗周期。
阿帕替尼的作用与功效

阿帕替尼的作用与功效阿帕替尼(apatinib)是我国研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属于一种有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管腔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而发挥治疗作用。
近年来,阿帕替尼已经在我国和许多国家正式上市,成为晚期胃癌和不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本文将介绍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一、作用机制:阿帕替尼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所需的均质一聚和其他VEGFR家族成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具体来说,阿帕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阿帕替尼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与VEGFR结合,从而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过程,抑制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细胞遭到缺氧和营养不足的环境。
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阿帕替尼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还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从而减少肿瘤体积和负荷,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增强免疫功能:研究表明,阿帕替尼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调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总的来说,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来发挥治疗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阿帕替尼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晚期胃癌和不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症的药物。
二、临床应用:1.晚期胃癌的治疗: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使用阿帕替尼和常规化疗相比,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因此,阿帕替尼已经成为晚期胃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2.不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症的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症患者,阿帕替尼也被广泛应用于一线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Ⅱ期有效性结果
两组的mTTP及mOS比较: 组别 850 mg 750 mg mTTP(月) 4.2 3.3 mOS(月) 9.7 9.8
P值
P>0.05
P>0.05
两组的ORR及DCR比较:
组别 850 mg 750 mg P值 第2周期 ORR(%) 10.0 2.0 P>0.05 DCR(%) 58.6 64.7 P>0.05 第3周期 ORR(%) 8.6 0.0 P>0.05 DCR(%) 48.6 37.3 P>0.05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
研究考察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数据,为后续临床研究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当剂量为1000 mg/天时出现剂量限制 性毒性(DLT) 当剂量为850 mg/天时未出现剂量限制 性毒性(DLT),850 mg/天为最大耐 受剂量(MTD)
1000 mg/天,N=3
850 mg/天,N=6
53.5%
82.2% 56.8%
人NSCLC NCI-H460
多西他赛 iv 12 mg/kg
Apa ig 75 mg/kg +DCX iv 12 mg/kg
60%
88.1%
与L-OHP、5-Fu、ADR或DCX联用,药效都明显增强。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Ⅰ期临床疗效研究
阿帕替尼对不同实体瘤的疗效情况
左髂窝 小肠间 胃癌 直结肠癌 肺癌 乳腺癌 鼻咽癌 肾癌 食管癌 肝癌 恶性神 质瘤 经鞘瘤
不可评价 CR PR SD PD 1 0 2 5 1 7 0 2 15 7 1 0 0 3 1 1 0 0 4 2 1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4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未评价即死亡
ORR(%)
3
18.1
1
8
0
0
0
0
0
0
0
100
0
0
0
0
0
100
0
0
DCR(%)
总计
63.6
12
68
32
75
5
66.7
7
100
2
100
1
100
5
100
2
100
1
0
1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结论
• 剂量:最大耐受剂量为850 mg, qd
• 药代动力学:支持qd给药,也支持bid给药 • 常见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绝大多数为1-2级 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 : 肝癌(II期完成,III期已在开展)
阿帕替尼 : 乳腺癌(总结中),结直肠癌(总结中)
VEGF与肿瘤的关系
VEGF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纤维基质沉积,诱发结缔组织增生
VEGF增强肿瘤侵袭和存活能力,发挥肿瘤干细胞作用 VEGF具有招募调节T细胞作用,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Hira Lal Goel et al.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3;13(12):871-882.
5-氟尿嘧啶 ip 50 mg/kg
Apa ig 75 mg/kg + 5-Fu ip 50 mg/kg 阿帕替尼 ig 75 mg/kg
37.5%
60.1% 56.8%
人NSCLC NCI-H460
阿霉素 iv 10 mg/kg
Apa ig 75 mg/kg + ADR iv 10 mg/kg 阿帕替尼 ig 75 mg/kg
完成临床前药理毒 理IND资料
I期临床研究 完成
II期肺癌研究启 动
III期(胃癌) 研究启动
III期(胃癌)研 究结束
I期临床研究启动
II期(胃癌)研究启动
II期(肝癌)研究启动
Pre-clinical
阿帕替尼: 胃癌
Phase I
Phase II
Phase III
阿帕替尼 : 肺癌(II期完成,III期总结中)
c-Kit、PDGFR中表达
EGFR1高表达 PDGFR高表达 VEGFR1高表达(转染) VEGFR2高表达(转染) VEGFR2高表达(转染)
14±2.8
16±1.4 67±4.2 16.8±3.2 4.5±1.7 2.7±1.0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单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患者多次给药
连续给药8天,可达稳态;半衰期为18.6h,性别差异不明显;多次给 药后,蓄积不明显。
Ⅰ期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总结
口服给药后,吸收较快
连续给药8天,可达稳态
稳态下,患者半衰期为18.6h,可支持QD给药
多次给药后,性别差异不明显,无明显蓄积现象
餐前或餐后给药,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
20.3-83.7 %
41-81.2 % 37.2-74.5 % 29.2-72.8 % 43.1-78.8 % 43.3-84.7 %
小鼠S180肉瘤
50-200 mg/kg
60.3-69.9 %
阿帕替尼单用对胃癌、结肠癌、NSCLC、肝癌和肉瘤都具有明显药效作用。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单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R
BSC+安慰剂 (28天为1周期) (N=45)
随访 至疾 病进 展
80%中位 PFS进行 统计分析
分层因素: 根据受试者ECOG评分0或1
主要终点指标:PFS
次要终点指标:DCR、ORR、OS、QoL和安全性
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研究
研究关键结论:
明显改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PFS,阿帕替尼4.7个月 V.S 安慰剂1.9个月 不良反应一般可耐受,主要为蛋白尿、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多为轻中度
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Ⅱ期安全性结果
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Ⅱ期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探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给药方案
研究设计:单臂、随机、开放、多中心研究
主要入选标准:
• • • • • 无法手术和肝动脉介入治疗 未经过分子靶向治疗和系统化疗 Child-pugh肝功能评级:A级 BCLC分期: B或C期 ECOG 评分0 -2 (N=121)
--
舒尼替尼3
2
帕唑帕尼4
10
VEGFR-2
VEGFR-3 PDGFR-β c-kit FGFR-1 FLT-3
2
-537 420 >10000 --
90
--68 580 58
10
17 8 ----
30
47 84 74 ---
*:抑制某生物过程,功能或其中组成物50%时所需的药物或抑制剂浓度
1. Li et al. BMC Cancer 2010, 10:529 2.Wilhelm SM, et al. Cancer Res. 2004:64;7099-7109. 3.Mendel DB,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3, 9(1), 327-337. 4.Harris PA, et al. J Med Chem. 2008, 51(15), 4632-4640.
阿帕替尼对人胃癌SCG-7901裸小鼠移植瘤的疗效
剂量关系明显,药效明显强于PTK787(Vatalanib)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联合用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阿帕替尼与DCX联合应用对人NSCLC裸小鼠移植瘤的疗效
与多西他赛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Data on file.
药效模型 人胃癌SCG-7901 剂量 50-200 mg/kg 抑瘤率 39.3-80.7 %
人结肠癌Ls174t
人结肠癌HCT-116 人结肠癌HT-29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 小鼠肝癌H22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50-200 mg/kg 100、200 mg/kg 50-200 mg/kg
常见不良反应* 高血压 蛋白尿 手足综合征 *:可评估患者为46例 1-2级(例) 29 16 15 3-4级(例) 3 6 6
Data on file
Ⅱ期临床研究简述
开展的Ⅱ期临床研究目录
序号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者 方案设计 时间节点
2009.05 ~ 2011.05 2010.01 ~ 2011.03 2010.08 ~ 2013.08
Tissue Level of YN968(ng/ml)
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在药效靶器官(如肝、肠、胃和肺) 中分布较高。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安全窗分析
安全窗 MTD 基于临床前有效剂量* ≥1.4 3.8 基于临床推荐剂量# ≥ 0.6 3.4
大鼠26周长毒 犬39周长毒
R A N D O M I Z AT I O N
肿瘤药物临床研究Simon二阶段设计法
阿帕替尼 850 mg, PO, QD
(n=70)
(n=51)
阿帕替尼 750 mg, PO, QD
主要研究终点: 至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 次要研究终点: 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 疾病控制率(DCR),AFP,生活质量评分,安全性。
阿帕替尼临床前联合用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药效模型
人结肠癌HT-29
剂量
阿帕替尼 ig 75 mg/kg 奥沙利铂 iv 6 mg/kg Apa ig 75 mg/kg +L-OHP iv 6 mg/kg 阿帕替尼 ig 75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