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案
九上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案

九上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案作者: 日期:《鱼我所欲也》复习课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1 )积累孟子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 )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
2、 能力目标:(1) 了解文章大意,会翻译全文。
(2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复习的方法,授之以渔。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复习重点:掌握重要字词句及文章的写法。
复习难点: :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
教学准备:试卷。
复习方法: :自由背诵法、知识整理法、点拨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过程:(一) 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 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同桌之间可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三)教师下发试卷让学生练习,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适当指点、更正。
」、文学常识积累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生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 :■、字词句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死亦我所恶(wu )一箪食(dm ) —豆羹(g mg ) 蹴尔(c u ) 不屑(xi e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 ,释义: 感激 【穷乏:贫穷】(三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古今异义)今义 :叫、让1、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古义: 如果、假使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表判断的动词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容量单位今义 :计时工具4、 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 古代一种食器今义 :豆子(四)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1、为: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 也( wei 做、采用) 故不为苟得也(w e 做)㈡L 、r~T -V -4^. Z ( wei 做) tx | --- J -----、想法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w e 心情、今①为宫室之美②为之 (①wei 介词,为了 )( ②w e 动词,做、接受*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 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拓展思考
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
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
1.阅读《礼记·檀弓》中的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 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 第一层:提诞生与义不可兼得,亦即“舍生取义”的论点; 第二层: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阐发自己的论点; 第三层:贤者保持“本心”,所以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 第二部分:举例论证论点,人应该保有“本心”。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古:能够用来 古:这,指导代词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古:古代的量器 古:益处
文言知识
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 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 好处!
问题探讨
1.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做有
问题探讨
2.文章说理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分别有怎样的作 用?
2.背诵这篇文章,可以借助句式整齐的特点,奇妙轻松记忆,不必死 记硬背。如标出这样的句子,可以成串记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词类活用
今:能够 今:判断动词 今:豆子 今:计时器具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
目合在一起
名词作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初中语文_19 鱼我所欲也《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课-------《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复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3、深化孟子的“舍生取义”的主张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孟子主张人和治国,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孟子,感受孟子的思想。
二、进一步了解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和思想等的儒家经典,现存有七篇。
三、生背诵并翻译课文四、复习练习(一)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 辅佐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二)一词多义: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恒亡:国家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弼(三)词类活用:1.饿其体肤:使……经受饥饿2.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3.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4.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5.劳其筋骨:使……劳累6. 空乏其身:使……资财缺乏(四)虚词: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攻亲戚之所畔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并且夫环而攻之表修饰环而攻之而不胜表转折却、但是舍鱼而取熊掌表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表转折不辩礼义而受之表承接蹴尔而与之表修饰则1.则凡可以辟患者那么2.万钟则不辩礼义如果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于是,就与1.呼尔而与之给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吗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之宫室之美的人皆有之代词,代这种心呼尔而与之代词,代他(五)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比
、
比
喻
、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
排 比 等
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 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
修 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
辞 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手
法
排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 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 刻舍生取义。
品味语言 1.对称句
相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相也近。
课文内容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 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课文内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 是我所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 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选取大义了。
所鱼
欲我 也
CON
课文导读 A D D 好词好句 A D D 课文内容 A D D 课文讨论 A D D
课文导读
课文导读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 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字 ,邹(今山东 邹县)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 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 被称为“亚圣”。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语文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和道德观念。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论证逻辑和道德观念。
2.难点: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论证逻辑分析
(1)再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分析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3.道德观念探讨
(1)结合文章内容,讨论道德观念的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
4.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了、富有说服力等。
(2)探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
5.讨论价值观
(1)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6.总结归纳
总结论证逻辑、道德观念、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7.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道德选择的看法,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做,接受
做
表示假设,如果 表示结果,就
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并列,不译
表示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表示修饰,不译 表示承接,就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表示转折 表示承接,就
由是则生→不用 →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 →有甚于死者 (人之初,性本善) 非独—皆有—勿丧 (结论)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 不辨礼义而受万钟 (正面举例) (反面举例) 返回
中心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 选择,应以“义”为重,应选择“舍生取义” 的观点,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5、虚词 之:
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 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他 指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件事
为: 介词
为了 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此之谓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重点实词: 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有所不避也 如使 勿丧 乞人不屑也 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故患 蹴尔而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 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丧失道义 。 2、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通过复习,掌握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通过复习,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进一步巩固。
3.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中考题型。
教学过程:一、解释两篇课文的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1.在括号内解释加点词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 )也。
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
④万钟..( )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⑤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⑥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2.翻译划线句子。
①②③④⑤⑥二、根据提示填写两篇课文的结构图,熟悉课文内容。
舍鱼而取熊掌②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③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④三、完成《鱼我所欲也》的内容理解题。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
B.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不应该丢失自己的“本心”。
C.孟子认为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恻隐之心。
D.孟子指责贪官污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也提醒后人应该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执教者: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吴贵兰
教学目标:
1、知晓2013年泸州市语文中考文言文考题的变化及具体考点。
2、复习、掌握《鱼我所欲也》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落实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遥控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点评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情况)为了使今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更加高效,下面我们进行考点解析。
二、考点解析
多媒体展示2012年泸州市语文文言文中考真题和2013参考试题。
1、对比2013参考试题与2012年的中考真题在题型和分值上有何不同。
2、预测:2013年文言文题型及分值
第1题——解释加点词(3分)
第2题——选择题(2分)
第3题——翻译句子(6分)
第4题——课外文言文段断句(约3分)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
1.实词释义
2.虚词辨析
3.句子翻译
三、初绽风采
1、试一试本课实词翻译。
2、练一练虚词的比较翻译。
3、考一考本课重、难点句子的翻译。
四、回归文本
1.学生自由读教材,积累知识要点。
2.老师理由多媒体展示测试题,学生抢答。
五、互动练习
参照2013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题型、考点模式命题。
六、实战演练
1、学生关上书本,翻开练习题,独立完成测试题。
2、老师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学生交换阅卷。
3、展示我们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展示阅卷中的优秀作品。
七、其它考点
1、文学常识
2、默写
八、反思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