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

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
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

航空工程学院

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Loss of the Thrust Reverser Indication on Engine 1 or 2 1号或2号发动机反推显示丢失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2010级热能与动力工程指导教师魏武国

提交日期答辩日期

目录

第1章 CFM56-5B发动机介绍 (4)

1.1 概述 (4)

1.2 发动机特点 (5)

第2章反推系统 (6)

2.1 概述 (6)

2.2 反推控制系统 (7)

2.3 反推显示系统 (8)

2.4 反推装置 (9)

2.4.1 阻流门锁扣 (11)

2.4.2 阻流门液压作动筒 (12)

2.4.3阻流门位置开关 (13)

2.4.4 液压控制组件(HCU) (16)

第3章反推系统分析 (18)

3.1 反推系统结构框图 (18)

3.2 反推系统功能框图 (19)

第4章故障分析 (20)

4.1 故障描述 (20)

4.2 可能原因 (20)

4.2.1 DMC-1故障 (21)

4.2.2 阻流门锁扣故障 (21)

4.2.3 阻流门作动筒故障 (21)

4.2.4 阻流门位置开关故障 (21)

4.2.5 反推器HCU故障 (21)

4.3 故障树 (23)

4.4 排故流程图 (24)

参考文献 (25)

缩写

英文缩写英文及中文含义

ECU Engine Control Unit 发动机控制组件

CPU Control Processing Unit 控制处理组件

DAC Double Annular Combustor 双环腔燃烧室

EIU Electronic Interface Unit 电子接口组件

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组件

HCU Hydraulic Control Unit 液压控制组件

SEC Spoiler Elevator Computer 扰流板升降舵计算机

SOV Shut Off Valve 关断活门

ECAM Electronic Centralized Aircraft Monitoring飞机电子中央监控TLA Throttle Lever Angle 油门杆角度

DMC Display Management Computer 显示管理计算机

第1章 CFM56-5B发动机介绍

1.1 概述

CFM56-5B发动机是CFM公司生产的一款双转子,可调静子叶片,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风扇和4级低压压气机由4级低压涡轮驱动,9级高压压气机由1级高压涡轮驱动(参照图1-1)。环形燃烧室将燃油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燃烧转化成为能量驱动涡轮。附件驱动系统从高压转子获得能量来驱动发动机附件。飞机着陆时使用的反推是使用风扇气流的冷气流反推。

图1-1 CFM56-5B发动机结构图

1.2 发动机特点

CFM56-5B发动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CFM56系列发动机中拥有最大的风扇增压比。

2、改进了发动机控制组件(ECU)和控制处理组件(CPU)。

3、首次在商业应用中使用双环腔燃烧室(DAC)。

为了适应空中客车A321的需求,CFM56-5B系列在-5A系列上进行了改进,推力能够达到22,000至33,000磅(98至147千牛)之间。这一型号同时也能使用于其他A320家族成员(A318/A319/A320)并能取代CFM56-5A。其最显著的改进是一个能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的双环腔燃烧室,新的风扇,更长的风扇外壳和新增的第四级低压压气机。CFM56-5B发动机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首次使用了双环腔燃烧室(DAC)技术。这项技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高达45%。CFM56-5B系列是在空中客车上使用最广泛的CFM56发动机。CFM56-5B系列发动机不同型号技术数据及对应机型如下表所示:

表1-1 CFM56-5B系列发动机对比表

第2章反推系统

2.1 概述

在飞机着陆滑行时风扇反推组件使用发动机的部分排气能量为飞机提供附加气动阻力,缩短飞机滑行距离同时减轻刹车磨损。风扇反推组件由发动机上的液压泵驱动。反推组件由驾驶舱里相应发动机油门杆上的反推手柄控制。控制通过两条独立的电路实现。第一条电路是EIU-ECU-HCU,第二条是SEC-静态继电器-SOV。反推系统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反推系统示意图

反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

1、反推控制系统

2、反推装置

3、反推显示系统

2.2 反推控制系统

反推装置是由驾驶舱里的油门控制杆进行控制的,控制只能当飞机在地面上时操作。控制杆位置如图2-2(a)所示。

( a ) ( b )

图2-2 油门控制杆及反推杆

当反推控制杆被拉动时,油门控制杆可以在反推选择区域内向后运动,如图2-2(b)所示。反推由电子控制组件(ECU)控制。当油门控制杆在反推选择区域内运动时,控制杆通过扰流板升降舵计算机(SEC)和静态继电器控制关断活门(SOV)打开,参见图2-1。

电子控制组件(ECU)整合油门控制杆选择产生的反推命令逻辑,反推位置反馈和地/空构型,计算马赫数,最终向压力活门和换向活门发送一个指令信号。

从ECU到换向活门的信号会反馈给一个抑制继电器,抑制继电器由电子接口组件(EIU)根据油门杆位置进行控制。

ECU的每个通道都可以控制和监视反推装置。反推作动筒的液压压力源由正常液压系统提供,其中1号发动机压力源由液压绿系统提供,2号发动机压力源由液压黄系统提供。在阻流门运动的过渡态ECU控制发动机处于慢车状态。

2.3 反推显示系统

图2-3反推显示在驾驶舱内位置

反推系统和反推工作顺序通过飞机电子中央监控系统(ECAM)的上显示组件进行监控(位置如图2-3),能对警告和“反推”进行显示。压力开关、收上位开关和放下位开关的相关信息都会被送往ECU。

下列故障被检测到时会在ECAM上出现警告信息,并且这些警告在飞机放行中是不允许放行的:

A:反推收上位显示

飞行中在反推收上出现故障的情况下ECAM会显示警告。一个琥珀色的“反推”显示将会出现:它先闪烁9秒钟时间,然后保持静止。当反推收上位通过其他方法能够保持时,这个故障不会影响收上位的工作。

B:反推工作显示

(1)放下顺序

在地面上反推放下过程中一个琥珀色的“反推”显示会在ECAM上,此时N1转速刻度会出现在显示器中央并且至少有一个反推阻流门处于非收上或者是解锁状态(行程大于1%)。当反推阻流门完全放下并且最大反推可以由ECU控

制时这个显示会变成绿色。

(2)收上顺序

在反推收上过程中,当其中一个阻流门行程小于95%时显示会由绿色变成琥珀色,当所有阻流门都收上后显示消失。

图2-4 反推显示

2.4 反推装置

图2-5 反推装置

风扇反推装置位于风扇机匣的下游。一个与发动机风扇后机匣相连的转接环

将发动机与反推器本身相连。反推器有以下两种构型:

1、直接推力构型

在直接推力构型下,整流包皮遮盖阻流门,以最小的推力损失为风扇气流提供流通通道。

2、反推构型

在反推构型下,阻流门打开堵塞风扇气流通道;风扇气流通过反推器从发动机侧面喷出,产生的向前的气流分量提供反推力。

如图2-5所示,反推器由分开的两半通道构成。这两部分通道铰接在发动机挂架上,合抱在风扇机匣的后方外层法兰上,在发动机底部中心线处锁扣在一起。每一半反推都通过三个铰链支撑在发动机挂架上。这些铰链和通过反推器上方的机加工铝梁是一体的。反推器整体上可分为内外两层。

图2-6反推器内外层构造

(1)外层

外层部分形成了风扇气流的外部轮廓。在收上位时阻流门是发动机外部整流罩的一部分。反推外层使用蜂窝状复合材料结构。

(2)内层

反推内层形成了风扇气流的内部轮廓。反推器内层壁板在前端有四个鱼鳞片进气口,允许风扇通道内冷气流进入发动机核心机部件。这些进气孔和低压涡轮冷却系统引气一起向发动机核心部件提供冷却和通气。

2.4.1 阻流门锁扣

图2-7 阻流门锁扣

反推装置上有四个锁扣,每个阻流门上一个。锁扣与反推前部框架上的作动筒相邻,使阻流门保持在收上位。四个锁扣相互串联,由HCU(液压控制组件)提供液压能。每个锁扣包括以下部分:

1、一个由两个弹簧保持在开锁位的锁钩

2、一个同两个弹簧一起作用保持锁钩在锁定位的杆件

3、一个液压作动筒

4、一个液压活门

锁扣作动所需的最小液压压力为45到65巴(640-925PSI)。

A:阻流门开锁顺序(放下时):

在压力作用下锁扣作动筒推动杆件。在作动筒行程末段,活塞杆给锁扣施加很大的力。杆件此时位置不干扰锁钩的旋转运动。在阻流门作动筒和气动载荷的作用下阻流门离开收上位,此时锁钩由两个杆件保持在开锁位。

B:阻流门上锁顺序(收起时):

在阻流门放到位后,锁钩液压作动筒活塞杆收回。在弹簧作用下作动筒内液压油流出。

2.4.2 阻流门液压作动筒

图2-8 阻流门作动筒

反推装置上有四个液压作动筒,通过球铰链组件安装在反推装置前框架上。它们组成了一个双向差动组件,由HCU提供液压能。

阻流门作动筒有四个不同功能:

1、放下阻流门

2、收上阻流门

3、保证阻流门在放下位二次锁定

4、保证阻流门在放下的最后能降低转动速度

图2-9 作动筒构造

A:作动筒放下顺序:

作动筒开始时在风扇气流直流位置,是锁定的。在阻流门放下指令下液压压力供应给作动筒活塞杆一侧(图2-9中B腔)。液压软管位于作动筒头部,然后液压压力通过中央软管和一个与B腔连通的中央腔向B腔供压。在阻流门锁扣开锁后作动筒头部腔室(A腔)液压由HCU提供。A腔B腔的压力是相等的但是活塞两边的面积不同,因此作动筒活塞杆可以向外伸出打开阻流门。以206巴的压力(2987PSI)可以推动的负载大约是6840N(15.38磅力)。作动筒行程是260mm(10.24英寸)。

B:作动筒收上顺序:

作动筒开始时在反推气流位置。当收起命令发出后高压压力进入B腔,此时A腔和压力回油油路连通。在限流器内液压推动滑动环移动,因此液压油在收起刚刚开始时可以高速流动。回油压力是15巴(217.5PSI)。得到的收上力为23050N(51.82磅力)。

C:阻流门锁扣失效:

如果阻流门锁扣坏了,作动筒的内部锁会防止阻流门离锁上位打开超过1/2英寸。这个距离足够触动“收上解锁”开关向驾驶舱发出失效指示。ECU逻辑同样会评估这个信号。如果反推放下没有选定,HCU压力开关会被指令打开,向阻流门收上作动筒供压。

2.4.3阻流门位置开关

(a)( b )

图2-10 阻流门位置开关

阻流门位置开关分为阻流门放下位开关(如图2-10a)和阻流门收上位开关(如图2-10b)两种,用来将阻流门的位置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反馈给ECU。

(1)放下位开关

阻流门的放下位会被两个反推器双位开关测量到:一个负责发动机右侧的两个阻流门,一个负责左侧的两个阻流门。

放下位开关位于发动机反推3点钟和9点钟方向的梁上。一个开关包含两个单体,每一个单体负责一个ECU通道。开关内的连接线由油脂包裹,防止震动导致的磨损。单体是由气密外壳封装的,并且包含一个补偿系统,使它们能在过压(高达2巴压强)情况下使用。

这些开关通过电接线盒和ECU相连。对于每扇门,开关里的单体一个连通ECU的A通道,另一个连通B通道。所有的阻流门都是由电路串联的。当阻流门到达它95%的行程,电路就会闭合。

电特性:

1、开路电压:5到50V直流电。

2、最小开路电阻:0.1兆欧。

3、电流:2到10mA.

4、最大回路电阻:5欧姆。

工作原理:

放下过程中的阻流门带动开关,当阻流门放到95%位置时,放下位开关闭合。两个放下位开关是串联的,只有当两个开关都闭合了,ECU才会接收到“所有阻流门已放下”的信息。(电路图参见图2-11右图)

图2-11 收上位和放下位开关电路图

(2)收上位开关:

反推器的收上位置是由4个单位开关测量的。每个阻流门有一个收上位开关,位于前框架后部靠近阻流门锁扣的位置。

这些开关各包含两个单体,每个单体负责ECU的一条通道。开关内连接线同样由油脂包裹,防止磨损。单体是由气密外壳封装的,并且包含一个补偿系统,使它们能在过压(高达2巴压强)情况下使用。

所有收上位开关都是并联的。在阻流门位于0.9%的平齐位置时,开关内单体就会闭合。电学特性与放下位开关相同。

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下电路1开路,电路2闭合。当收上阻流门到达0.9%的平齐位置

时,电路1闭合,电路2断开。ECU接受到“阻流门已收上”信息。

2.4.4 液压控制组件(HCU)

图2-12 液压控制组件

液压控制组件控制流向反推器锁扣作动筒和阻流门作动筒的液压。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同发动机ECU交换。HCU安装在反推器前框架上(位置见图2-5)。

HCU包括以下部件:

1、压力活门和机械抑制

2、换向活门

3、限流器

4、排气活门

5、压力开关

6、油滤和堵塞显示

7、单向限流器

8、加热层

液压黄系统或液压绿系统给HCU提供液压源。HCU功能有:

1、向所需液压系统供应压力(通过液压活门实现)

2、控制阻流门收上速度(通过限流器实现)

3、向阻流门锁扣提供液压(通过换向活门电磁阀实现)

4、向阻流门作动筒通过液压(通过换向活门实现)

驾驶舱内反推收上或是放下的控制向发动机ECU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发动机ECU向反推器HCU压力活门和换向活门各发送一个信号。只有当ECU接收

到发动机功率处于反推位置时才会向HCU发送命令信号。对应电磁活门状态如下图所示:

表2-1电磁活门与反推对应状态表

第3章反推系统分析

3.1 反推系统结构框图

图3-1 反推系统结构框图

飞机上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若干子系统和更小的组件组成。通过对反推系统的相关资料查询和整理,得出了上图(图3-1)的结构框图。在反推系统框图中可以看出反推系统的三大分系统及其主要构成组件。能够对反推系统的相关故障在结构部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由于故障现象为反推显示问题,故根据与故障现象联系的密切程度,主要对反推装置本身和反推显示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对反推控制系统不做过多说明。

3.2 反推系统功能框图

图3-2 反推系统功能框图

根据反推系统部分的资料分析画出了该系统的功能框图(即上图3-2)。在功能框图中能清晰地看出信号在整个系统各主要组件之间的传递。能帮助对反推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和排故。

根据框图能看出反推命令信号由驾驶舱内的油门杆发出,经过油门杆角度解算器变为电信号,途径电子接口组件(EIU)进入电子控制组件(ECU),转换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给反推系统液压控制组件(HCU),HCU将电信号转化成液压信号给阻流门作动筒和阻流门锁钩作动筒,在作动筒驱动下阻流门根据命令放下或收上,同时收上或放下到规定位置后触动位置开关产生电信号反馈给ECU,ECU处理信号后传给显示管理计算机(DMC),最终在飞机电子中央监控系统(ECAM)的上显示组件上进行显示,实现驾驶员对阻流门位置及状态的监控。

第4章故障分析

4.1 故障描述

Loss of the Thrust Reverser Indication on Engine 1 or 2。

1号或2号发动机反推显示丢失。

反推显示丢失是指当驾驶员将油门杆推到反推位打开或关闭反推时,“REV”的相关显示没有在ECAM的上显示器上出现。

故障危害:当反推信息无法显示时,驾驶员无法通过显示了解反推打开、关闭的状况。不利于对应执行的操作做出正确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飞行安全。当反推显示故障没有排除前,飞机是不允许放行的。

4.2 可能原因

1、1号DMC故障(1WT1)

2、右上方阻流门锁扣故障(3002KM1)

右下方阻流门锁扣故障(3002KM2)

左上方阻流门锁扣故障(3002KM3)

左下方阻流门锁扣故障(3002KM4)

3、上阻流门故障

下阻流门故障

4、右上方阻流门作动筒故障(3001KM1)

右下方阻流门作动筒故障(3001KM2)

左上方阻流门作动筒故障(3001KM3)

左下方阻流门作动筒故障(3001KM4)

5、阻流门位置开关故障

6、反推器HCU故障(4101KS)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说明书-综合布线

山东建筑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工程弱电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 院(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于海鹰 完成日期:2012年6月

目录 摘要 (3) 1.前言 (4) 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4) 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 (5) 2.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 (6) 2.1 工程概况 (6) 2.1.1 工程简介 (6) 2.1.2 建筑与结构形式 (6) 2.4 系统需求配置 (7) 2.5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 (7) 2.5.1 设计相关的标准 (7) 2.5.2 设计规范 (7) 3.方案选型 (9) 3.1 综合布线传统方案 (9) 3.2 方案设计概述 (9) 3.2.1 工作区子系统 (10) 3.2.2 水平布线子系统 (10) 3.2.3管理区子系统 (10) 3.2.4 设备间子系统 (11) 4.总体方案说明 (13) 4.1 布线设计说明 (13) 4.1.1 工作区子系统 (13) 4.1.2 水平子系统 (13) 4.1.2 设备间子系统 (14) 4.1.4 建筑群子系统 (14) 4.2 综合布线管线的设计 (14) 4.2.1 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15) 4.2.1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设计 (15)

4.3 设备电源管线方案 (16) 总结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摘要 本课程设计根据GB/T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建设方对布线系统的要求,对集办公、实验、会议场所于一体的徐州市卫生防疫站综合办公楼,进行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学习了“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以及“智能建筑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际工程的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旨在使学生加深对建筑物及建筑群弱电布线和计算机通信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提高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综合布线技术;GB/T50311-2007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要点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数字温度计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屈鹏 学号1141201112 系、专业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李海娜 2013年12月17日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专业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屈鹏学号1141201112 题目名称数字温度计设计设计时间2013.12.9—2013.12.20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编号121202306 设计地点电工电子实验室408、409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已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并要求能设计出完整的电路或产品,从而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制电子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并制作一数字式温度计,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范围0-100度。 2、测量精度0.2度。 3、三位LED数码管显示温度。 三、任务和要求 1.按学校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论文。 2.论文主要内容有:①课题名称。②设计任务和要求。③方案选择与论证。④方案的原理框图,系统电路图,以及运行说明;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说明;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的说明等。 ⑤必须用proteus或其它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仿真调试。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的措施;测试、记录、整理与结果分析。⑥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课程设计: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强度课程设计思考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强度课程设计思考 一、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课程设计的作用 对于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学生,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的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航空发动机构造和强度课程的特点。实践性是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本课程研究的是实际发动机的结构及其强度,从表面上看,内容简单、易懂,理论性、系统性不强。但是要学生自己分析,则往往无从下手,特别是碰到实际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更是束手无策。因此,通过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完成航空发动机某一结构的设计,起到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课程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多学科综合的特点。实际的航空发动机结构是一个容纳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的、具体的统一体,一个发动机具体结构的诞生是多学科综合的结果。即使一个简单的叶片结构设计都涉及到气体动力学、传热学、弹性力学、疲劳与断裂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等等。因此本课程的教材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几乎包括了所学过的所有课程。总体上看显得内容繁杂,没有系统性和规律性。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而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航空发动机构造》、《航空发动机强度计算》等专业课程以及《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需要查阅国家标准、材料手册等相关资料。因此,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课程设计作为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课程的后续教学环节,起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课程的能力、加深对航空发动机构造的与强度认识和理解的重

要作用。综上所述可知,课程设计作为大学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而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课程设计,由于航空发动机构造与强度课程的实践性和多学科性的特点,其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学科的能力以及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尤为重要。 二、工科相关课程设计的研究进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高等工科教育要“回归工程实践”的教育理念。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清华大学老教授容文盛指出课程设计作为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教学实践环节,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而是全面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课程设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成为各大高校教师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西南交通大学的鲁汉清教授提出要发挥课程设计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人文素质和工程素质的关系。工程素质是工科学生课程设计培养的主要目标,鲁教授提出工程素质是与人文素质不可分割的,借助课程设计,树立起学生老实做人、严谨治学的思想,为工程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鲁教授提出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一,设计题目的设置向产品设计的方向靠拢,让学生接受真实产品设计的完整过程的训练和熏陶。第二,计算机模拟和实物讲解相结合,计算机模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进行设计结果的快速仿真分析,实物讲解可以直观地提供设计结果。课程设计可以充分

课程设计题目.doc

题目一 题目: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1.基本背景描述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协议(RIP)。分公司1和分公司2内部通过划分vlan技术,使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局域网内。 2.方案设计 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包括: ①完整的校园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分公司1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④分公司2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⑤分公司1和分公司2的网络互连互通。 设计内容及工作量 1、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要求画出完整的企业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2、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要求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 3、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书写相应的设计书及实现的过程纪录。 题目二 某学院有1900台个人计算机,50台服务器,其中办公用计算机60台,教学用计算机60台,科研用计算机120台,研究生计算机200台。其余为学生实验电脑。 分配的IP地址为: 服务器:172.16.1.1—172.16.1.61/26 网关为:172.16.1.62/26 个人计算机:192.168.0.0—192.168.7.255 学院现在三层交换机6台,每台三层交换机可划VLAN(虚拟局域网)个数为100。24口二层交换机若干台。 1.请为学院的全部计算机分配IP地址,并使用上述设备为学院设计网络。 2.要求: a.画出网络拓扑图。 b.给出每个网段的IP范围,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c.为三层交换机规划VLAN。给每个VLAN接口分配IP地址。 d.做好三层交换机之间的路由设计(可使用静态路由和RIP)

航空发动机研制难点

航空发动机研制难点 目前,在各行各业众多工业产品中,能够称得上是“工业王冠”的大概只有喷气航空发动机和微电子芯片了。“工业王冠”不单单反应的是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在技术层面的研制难度,也不仅仅说明了航空发动机在飞机设计中属于“心脏”一样的核心地位,更说明了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航空发动机如同“王权”一般高端的战略位置。但是我国偏偏在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长期处于“慢性心脏病”的状态,在追求“工业王权”的过程中,长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不过,在对航空发动机研制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和对于国家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之后,我国在当今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仅可以与航空强国齐头并进,还要创立属于中华民族的“动力王朝”。 现代涡扇发动机结构极其复杂,图为GE9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结构剖视图 采用三维气动算法进行理论计算的压气机叶片 如何组织燃料高效的燃烧而又不伤及自身,是燃烧室设计的核心问题 带有冷却孔的涡轮叶片,采用了激光熔接技术,号称是世界上最难制造的零件之一。 我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的高推比核心机预研计划F119-PW-100堪称是世界第一发动机,可是只是美国第四代核心机的衍生产品而已,后面还有三代…… 用于民航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我国目前在这个领域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型号。 精心雕琢的工业王冠 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优势是建立在精巧的连续回旋转子结构上的,其研制难点也基本围绕这一个核心展开。现代飞机不断提高的战术技术指标对航空发动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温、高压、高转速而又要求高可靠性、耐久性和维护性是其基本特点。在这些高而又相互矛盾的要求的推动促进下,航空发动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精密的工业产品。 压气机的作用是利用来自涡轮的能量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压缩和增温。一方面提高了进气分子活跃程度,更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另外一方面,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氧气含量,因为大气尤其是高空大气的单位体积含氧量太低,远小于燃烧室中的燃油充分燃烧所需的耗氧量。压气机的主要设计难点在于要保证效率、增压比和喘振裕度这三大主要性能参数满足发动机的设计要求。一个世纪以来,伴随着气动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压气机的设计水平在逐年提高。20世纪初采用螺旋桨理论设计压气机叶片,二十年代开始采用孤立叶形理论,三十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叶栅设计理论,五十年代开始用二维设计技术,七十年代开始建立准三维设计体系,九十年代以来,航空界开始使用三维粘性流场分析设计体系对压气机进行设计。压气机设计理论、计算模型和设计系统在基础理论科研推动下不断进步跨越。即便是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如果基础科研理论没有进步,也无法在高性能压气机领域取得突破。由于压气机的逆压梯度相当大、需要对空气流场、温度场和压力场进行详尽的

综合布线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体育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计算机学院 2018年12月5日 2018 - 2019学年 第1学期

目录 1 引言 (1) 2 体育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需求分析 (1) 3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总体方案设计 (3) 3.1 用户现场环境 (3) 3.2信息点分布情况 (4) 3.3 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设计 (4) 3.4 综合布线产品选择 (5) 3.5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图 (6) 3.6 综合布线模型端口对应表 (6) 3.7 施工图 (7) 3.9 施工进度表 (8) 4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详细设计 (9) 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9) 4.2 水平子系统设计 (9) 4.3 管理子系统设计 (10) 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1) 4.5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12) 4.6 设备清单 (13) 5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测试方案 (14) 6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标准和验收方式 (14) 7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体育馆主要作为学校重大活动的举办地点和个别办公地点,对于网络建设要求不高,但为保证正常的办公及未来的拓展,综合布线系统必须得到重视。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运行的基础和高速数据传输的保障,在建设初始就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缩写SCS)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能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物的布线系统。其代表产品是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DS)。PDS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和物理分层星型拓扑结构,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以及各控制信号。 2 体育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需求分析 作为大型体育场馆建筑群,其智能化信息系统符合体育专业性的要求,为今后场馆管理和其商务运作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平台,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综合布线作为信息系统传输平台,应为场馆在举办大型竞赛时提供高效、不间断、稳定的系统传输;为赛会管理的高效、竞赛成绩处理及新闻系统发布等实时性、可靠性等要求提供良好、稳定的平台,以确保赛会的顺利举办。从信息网络应用的角度,本项目网络信息系统设计为三级构架: 体育场设中央网络管理室一一负责整个中心的共享资源和网络管理:各场馆设本地网络管理室---负责本地的资源及网络管理;电信管理中心一一实现电信的统一管理与共享,设在体育场,由此转发到各场馆,实现电信的统一管理与共享。中心信息管理系统针对的主要功能应用,划分区域如下:竞赛区、运动员和官员区、竞赛管,理区、场馆管理区、贵宾区、媒体区、观众区。智能化终端信息点的设置和容量,要根据以上功能区域的具体要求来考虑,-次设计到位。综合布线系统除了将各场馆本地网络管理室与体育场中央网络管理室连接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和电信管理系统之外,还有体育专业布线系统需要进行考虑,包括: 比赛应用型布线,即用于各场馆比赛应用信息网络及计时记分系统中的布线:计时记分与成绩处理系统作为采集、处理、显示比赛成绩及赛事中计时的系统。主要分为数据采集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其中数据采集系统主要为各种检测设备,重点控制计时设备,现场裁判员计时记分设备。数据处理系统设在比赛专用计算机房,通过专用软件,将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平均、排名、存储。显示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综合训练课程设计 基于FPGA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题背景 多功能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用数字显示时间的计时装置。主要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时器、译码显示及扩展电路几部分构成。具有时间显示、校时校分及闹钟设置、整点报时等扩展功能并且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稳定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能进行时、分、秒计时的十二小时制或二十四小时制的数字钟,并具有定时与闹钟功能,能在设定的时间发出闹铃音,能方便地对小时、分钟和秒进行手动调节以校时间,每逢整点,产生报时音报时。 (三)原理框图: 数字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数字钟原理框图 其中,基本的计时功能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钟基本计时功能原理框图 具有校时功能的数字钟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具有校时功能的数字钟原理框图 (四)课程设计要求 (1)利用QuartusII软件设计出具有校时功能的数字钟,并能够通过数码管显示,定时闹铃,整点报时,时间的校准;通过Modelsim仿真。 (2)了解DEII70开发板,完成管脚配置,利用DEII70(896C6)进行验证。其中报时和闹铃功能通过LED灯实现。 (3)可扩展设计,使数字钟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例如:通过开关切换,完成日期和时间的显示切换。 (4)如果学生有FPGA开发板,可以使用自己的开发板完成设计。 (5)完成报告,并于7月14日10:00统一交至信息学馆505。 (五)提供资料

(1)DE2-70.iso (2)DE2_70 User manual_v101.pdf (3)DE2_70_pin_assignments(管脚配置文件)

发动机课程设计汇总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院(系)专业班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华中科技大学

目录 一目的与要求 (1) 二设计任务 (2) 三工作过程模拟计算 (3) 四动力学计算 (7) 五设计感想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A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12) 附录 B F g-?、F j-?、F-?曲线图 (13) 附录 C F N-?、F L-?、F t-?、F k-?、R B-?曲线图 (14) 附录 D 发动机合成扭矩∑M k-?曲线图 (15)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发动机课程设计是《发动机现代设计》课程的后续教学环节,旨在对刚学习过的发动机设计课程以及发动机原理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课程设计环节,通过总体性能计算(工作过程模拟计算与动力学计算)将发动机的结构参数与性能参数结合起来,弄清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发动机总体布置图设计,对发动机的总体结构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并深化对发动机各主要零件的作用和设计要求的理解。 2.要求 对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要认真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借鉴,不要盲目照搬照抄。独立完成,可以讨论,不许抄袭;按时完成,不得延期。交课程设计材料(计算说明书与图纸)时必须通过指导教师的考核,不得代交。计算说明书应包括:计算目的、已知条件、变量说明、计算结果及说明(分析)等,其中动力学计算应有受力分析图,曲线图应标明坐标及单位。所绘图纸应符合工程图纸规范要求。

二设计任务 4110柴油机总体方案设计 1. 技术参数 机型: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废气涡轮增压、中冷燃烧室型式:直喷式 气缸直径:110mm 活塞行程:125mm(曲柄半径:62.5mm) 缸数:4 发火顺序:1-3-4-2 压缩比:17 标定功率(kW)/转速(r/min):140/2300 最大扭矩(N.m)/转速(r/min): 640/1450~1550 外特性最低燃油耗率(g/kW.h):200 标定工况燃油耗率(g/kW.h):210 机油耗率(g/kW.h):≤1.0 调速率:≤8% 怠速(r/min): 750 曲轴旋转方向(从前端看):顺时针 气门间隙(冷态):进气门0.3~0.4,排气门0.4~0.5 冷却方式:强制水冷 润滑方式:压力、飞溅复合式 启动方式:电启动 配气定时:进气门开,上止点前20oCA;进气门关,下止点后43oCA排气门开,下止点前60oCA;排气门关,上止点后20oCA 供油提前角:上止点前18±2oCA 2. 其他有关数据 活塞质量:1.32kg 活塞销质量:0.58kg 活塞环总质量:0.088kg 连杆大头质量(直开口/斜开口, kg): 1.89/1.98 连杆小头质量(kg):0.704 连杆长度L(mm):210 曲柄销直径:70mm 曲柄销长度:40mm 主轴颈直径:85mm 主轴颈长度(非止推挡):36mm 曲柄臂厚度:28mm 曲柄臂宽度:126mm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组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题目:校园网布线设计 姓名:王吉利王志红张文 张先风邵佳倩彭令威章恩许 组号: 2组 班级:网络1302班 系部:计算机学院 日期:2015 年 6 月 28 日 注明每部分由谁完成,没有做任务的零分 项目具体要求及分值完成人 1.分工及格式要求1.?????? 设计报告统一使用下下发的模板,报告具 体内容格式自行设计,要求图文排列合理,主要 内容突出,简洁直观。每部分都要将完成者的名 字标注清楚,不标注名字的没有成绩。(5分) 王吉利 2. 校园布线设计(全新设计,建筑群子系统范围是全校,其他子系统只以自己所在宿舍楼为例进行设计)(共工作区点数表(5分)绘制信息点安装位置示 意图(5分) 王吉利水平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5分)绘制水 平子系统线缆安装路径示意图(5分) 王志红 管理间宿舍楼每楼层管理间设备型号(注明主 要参数)及数量(5分) 张文 垂直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5分)绘制垂 直子系统线缆安装路径示意图(5分) 章恩许

50分)设备间绘制平面图,列表注明设备型号(注明 主要参数)及数量(5分) 彭令威建筑群全校园布线方式及路径:使用卫星平面 图或自绘详细图注明每条路径的线缆规格, 数量及布线方式(5分 张先凤 3.?????? 教室布线设计(改造)(共20分)5511大教室(10分)改造为大开间软件开发工 作室满足当前30人办公需要自行设计办公桌 类型及位置绘制平面图注明信息点和布线路 径等信息 王吉利 508小教室(10分)改造为网络中心(设备间) 满足我校所有学生宿舍上网及有线电话连接需 求,绘制平面图,列表说明设备型号(注明主要 参数)及数量 王志红 4.实地考察在校园中找到每个子系统(进线间除外)的实例, 每个子系统从不同角度拍摄三张照片(每个子系 统5分,共30分) 王吉利 王志红 邵佳倩

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题目: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及组网实现(二层)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2010年1月22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 2、教学楼布线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 2.1教学楼布线系统的设计任务 (2) 2.2教学楼系统需求分析 (2) 2.3教学楼网络系统的设计及选型 (3) 2.3.1.工作区子系统 (3) 2.3.2.水平干线(配线)子系统 (3) 2.3.3.管理区子系统 (4) 2.3.4.垂直干线子系统 (4) 2.3.5.设备间子系统 (4) 2.4教学楼布线系统的设计及选型 (5) 2.5教学楼材料及价格计算 (6) 3、课程设计总结 (8) 4、参考文献 (8)

1、课程设计目的 传统电话布线最大的问题是成为高速率传输的瓶颈,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图像、通信构成多媒体应用。综合布线不仅为电话通信服务,而且为数据通信、图像通信服务。由其属性可以成为传输的高速化、布线普及化、服务的语音、数据综合化、系统智能化,解决接入网到终端之间的问题。综合布线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产业,表现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综合布线在于布线结构化、综合化的理念能够适应信息通信向标准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初步掌握综合布线的设计要求、标准、方法,以及系统的布线规划。 2.依据课程设计题目要求,进行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并且熟悉和了解AutoCAD绘图软件便分析教学楼建筑图来进行需求分析。 3.做出网络拓朴图、综合布线逻辑图等相关工程图,进行系统评测。 2、教学楼布线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教学楼布线系统的设计任务 1.首先依据题目来调研,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 2.其次做出布线路由,算出所需材料设备用量,分析设计网络连接拓扑图 3.最后根据结论编写实验报告 2.2教学楼系统需求分析 教学综合楼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通讯传输系统。使用符合标准规范的布线部件(配线架、连接器、信息插座、插头、适配器),以连接大楼内的话音设备、数据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等,并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为教学楼的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全系统语音和数据信息点共约110多个,数据和语音系统水平线采用超5类布线产品。数据系统主干可以满足现在100Mbps的数据网络传输,便捷的升级;语音主干采用3类可以保证话音的通信。按照用户的要求: 1.需满足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考虑到系统连接的快捷性和今后维护的便利性。 2.需满足能支持综合信息(话音、数据、多媒体)传输和连接,实现多种设备配线的兼容。 3.需满足完全满足所支持的话音、数据、多媒体等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传输标准的要求。系统可为数据及高清晰度图像信息提供高速(100Mpbs以上)及带宽(100MHZ以上)的传输能力,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学号 班级学院 课程电子技术综合 题目简易信号发生器和简易频率计 设计任 务 1.设计一个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1) 频率可调范围:2Hz—20KHz,分为4档: 2—20Hz;20—200Hz;200Hz—2KHz;2—20KHz; (2) 幅度可调范围:0—5V; (3) 可调偏置。 2.设计一个简易数字频率计: (1) 可测量信号频率范围:1~100 KHz,显示单位为Hz; (2) 输入电压幅度VPP:100mV—10V; (3) 输入信号波形:任意周期信号; (4)显示方式: 6位十进制数显示。 时间进 度第17、18周 2010.12.27-2011.1.7 星期一、二布置设计方案、预设计及验收星期三、四、五计算机仿真及仿真结果验收星期一上午发放元器件、领取工具 星期一下午焊接 星期二、三、四安装、调试、教师验收 星期周五打印图纸、写设计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电子技术(下)实验指导书,中原工学院电子技术课程组自编,2011;

目录 一、摘要 (2) 二、设计原理 (3) 2.1 简易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3) 2.2 数字频率计的基本原理 (5) 三、方案设计 (9) 四、电路仿真 (10) 4.1 简易信号发生器电路仿真 (10) 4.2 数字频率计 (15) 五、电路焊接与调试 (17) 六、心得体会 (20) 附录一:参考文献 (22) 附录二:元器件表 (23) 附录三:原理图 (28)

V2500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范文要点

航空工程学院 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 此范文仅供飞动1206班同学进行格式及内容模块参考实际课程设计的篇幅等具体要求以正式下发的通知要求为准 题目Failure of the HP Bleed Valve Closure Control Solenoid on Engine 1 1号发动机高压引气活门关断控制电磁阀故障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飞行器动力工程指导教师李梦副教授 提交日期答辩日期

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V2500发动机概述 ..................................................................................................................... - 1 - 1.1 V2500发动机简介............................................................................................................................ - 1 - 1.2 V2500发动机结构............................................................................................................................ - 2 - 1.3 V2500发动机主要参数.................................................................................................................... - 3 - 第二章V2500空气系统 ......................................................................................................................... - 4 - 2.1 V2500空气系统概述........................................................................................................................ - 4 - 2.2 V2500空气系统结构........................................................................................................................ - 4 - 2.2.1 推进气流 ............................................................................................................................... - 4 - 2.2.2 涡轮间隙控制 ....................................................................................................................... - 4 - 2.2.3 压气机气流控制 ................................................................................................................... - 5 - 2.2.4 第四级轴承冷却 ................................................................................................................... - 7 - 2.2.5 风扇及核心机冷却 ............................................................................................................... - 7 - 第三章高压引气活门关断控制电磁阀故障分析 ................................................................................. - 9 - 3.1 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引气气系统 ...................................................................................................... - 9 - 3.2 高压引气活门关断控制电磁阀故障分析....................................................................................... - 9 - 3.2.1 高压电磁引气阀关断控制故障 ......................................................................................... - 12 - 3.2.2 从高压引气活门关断控制电磁阀(4029KS)到EEC(4000KS)的接线故障 .......... - 13 - 3.2.3 EEC故障.............................................................................................................................. - 13 - 3.3故障树 ............................................................................................................................................. - 14 - 3.4排故步骤 ......................................................................................................................................... - 15 -参考文献 ....................................................................................................................................................... - 16 - 修改正文后请记得更新目录页码 同一级标题格式相同,对左边页边顶格书写,数字和汉字之间统一留1空或2空 同一标题下的数字编号方法要统一,例如:一级标题用一、二、三、<此为汉字顿号,占2个字符位>;二级标题用1、2、3、<此为汉字顿号,占2个字符位>;三级标题用(1)(2)(3)<此为汉字扩号>、占2个字符位。注意目录页页码的格式是罗马字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班级:网工121 姓名:薛翔 学号: 指导老师:王则林 完成日期: 2015.1.11 成绩:

目录 一、前言 (2) 二、需求分析 (3) 2.1建筑群功能及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4) 2.1.1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结构详解与信息点数量的分析 (4) 2.1.2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相关标准和规范 (6) 2.1.3 实现此种功能的网络技术及所需的带宽 (7) 2.1.4 此种网络技术需要的介质 (7) 2.1.5 客户的布线规模 (8) 2.1.6 客户的装修工程进度 (8) 2.2设计方案 (8) 2.2.1设计总目标 (8) 2.2.2设计原则 (9) 2.2.3总体设计说明 (10) 三、综合布线系统详细设计 (11) 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1) 3.1.1设计原则: (12) 3.1.2设备选择 (12) 3.2配线子系统设计 (13) 3.2.1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13) 3.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14) 3.2.3设计原则 (15) 3.2.4线槽和电缆用料的计算: (15) 3.2.5设备选择 (16) 3.3干线子系统设计 (16) 3.3.1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17) 3.3.2设计原则: (17) 3.3.3设备选择: (17) 3.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7) 3.4.1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7) 3.4.2设备选择 (18) 3.5进线间子系统设计 (18) 3.5.1进线间的注意事项 (18) 3.6管理间子系统 (19) 3.6.1设计原则: (19) 3.6.2设备的选择 (19) 四、工程总体预算 (19) 五、心得与体会 (20) 一、前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1)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5.6.22~2015.7.3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领域某一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报告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规范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反映课程设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特拟定如下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一般可分为设计项目的选题、项目设计方案论证、项目设计结果分析、答辩等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有一定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成绩。 2. 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要符合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项目应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项目有一定的实用性,且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完成的。课程设计项目名称、目的及技术要求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二项中,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考核成绩占10%左右。 3. 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包括可行性设计方案论证、从可行性方案中确定最佳方案,实施最佳方案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内容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三项中,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考核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考核成绩占30%左右。 4. 项目设计结果分析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与制作结果的工艺水平,项目测试性能指标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项目测试中出现故障或错误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项目设计结果分析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四项中,考核成绩占25%左右。 5.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认真阅读与本课程设计项目相关的文献,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借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综合分和理解能力。文献阅读摘要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五项中,考核成绩占10%左右。 6. 答辩是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向答辩学生提出2~3个问题,通过答辩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答辩考核成绩占25%左右。 7.学生应在课程设计周内认真参加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交给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全过程,认真评阅学生的每一份课程设计报告,给出课程设计综合评阅意见和每一个环节的评分成绩(百分制),最后将百分制评分成绩转换为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总评成绩。 8. 课程设计报告书是实践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资料,应按课程、班级集成存档交实验室统一管理。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报告5组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题目:网络综合布线期末设计 姓名:吴豪、郑丹丹、王伟豪、 张金、肖小勇、杨煊懿、袁豪 分组号:5组 班级:计网1703班 系部:计算机学院 指导教师:王燕波 日期:2019 年6 月20 日

注明每部分由谁完成,没有做任务的零分

[摘要]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次实训,使自己全面掌握综合布线的设计知识和施工技术。这次课程设计将对我们校园进行设计通过这次课题设计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布线系统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系统,示意图,校园网综合布线

目录 一综述: (5) 设计目标 (5) 所需技术 (5) 二、校园布线设计: (5) 2.1工作区子系统 (5) 2.2水平子系统 (6) 2.3管理间子系统 (7) 2.4垂直子系统 (8) 2.5设备间子系统 (9) 2.6建筑群子系统 (10) 三、教室布线设计 (10) 1.5511大教室 (10) 2.508小教室 (12) 四、各子系统照片 (12) 1.工作区子系统 (12) 2. 水平子系统 (13) 3. 管理间子系统 (15) 4. 垂直子系统 (16) 5. 设备间子系统 (16) 6. 建筑群子系统 (17) 参考文献 (18)

一综述: 设计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信息传输的高速通道,是保证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之一,是建筑物内部用户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为了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高效、快速、网络化的工作环境势在必行。 所需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要求熟练掌握综合布线七个子系统的划分方式、位置、作用。能够完成七个子系统的设计,并计算设计预算。能够熟练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各种工具、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校园布线设计: 2.1工作区子系统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网络与综合布线题目:4号教学楼中心机房与主干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周数:2周(~)设计成绩:撰写日期:2011年6 月24日- 1 -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3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3 原始数据及主要任务???????????????????3 技术要求????????????????????????3 二、课程设计正文?????????????????????????3 工程设计总规划?????????????????????3用户需求分析??????????????????????4系统设计细则??????????????????????5

确定中心机房位置以及信息网络的拓扑结构????5干线及管理子系统设计细则???????????5配线间设计概述????????????????5 三、所需设备的选型与要求?????????????????????6 确定信息插座类型????????????????????6 中心机房组网设备及设计要求???????????????6配线架设备选型?????????????????????6线缆的选型以及长度的确定????????????????7水平布线线缆长度的确定????????????7干线布线线缆长度的确定????????????7订购线缆箱数的计算??????????????8 线槽的设计选购?????????????????????8跳线的设计???????????????????????8 四、设备清单以及工程报价?????????????????????8 五、课程设计总结?????????????????????????9 六、课程设计评价及成绩表?????????????????????10 附录:1. 配线间设计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