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密语——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基因组学作业参考

合集下载

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一)问题探讨1、翻译成英文是:Wherearegeneslocated(二)思考与讨论1、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发生改变时,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将影响1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3个氨基酸。

2、提示:先写出改变后的碱基序列,再按照非重叠阅读的方式和重叠阅读的方式分别写出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原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答案。

(三)旁栏思考题1、细胞中原有的mRNA会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干扰实验结果,细胞中原有的DNA可能作为mRNA合成的模板,而新合成的mRNA 也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需要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

2、作为对照实验的试管中,所有成分都与实验组的试管相同,但是不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四)练习基础题1、D2、提示:可以从密码间有无分隔符、长度是否固定、阅读方式是否重叠、密码所采用的符号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拓展题1、克里克通过研究碱基的改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推断遗传密码的性质,这种方法不需要理解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就能推断出密码子的总体特征,但是证据相对间接,并且工作量大。

尼伦伯格通过建立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直接了遗传密码的对应规则,这种方法快速、直接,但是这种方法的建立需要首先了解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条件。

生物的三大方法技巧一、学会运用观察方法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是首要的学习方法。

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回顾并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并应用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验设计:学生需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破译某种生物的遗传密码。

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实验操作规范,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样本采集、处理、分析等步骤。

2. 文献查阅: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遗传密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并撰写一篇关于遗传密码破译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3. 小组讨论:学生需组成小组,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

小组讨论应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设计应详细、规范,并附有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2. 报告应字迹工整、内容完整、逻辑清晰;3. 小组讨论应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观点;4. 所有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提交将不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和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实验设计可行性、报告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2.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3.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和方法;3. 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遗传密码?它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2)描述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并说明其科学意义。

2. 分组讨论:(1)请各小组选择一种生物(如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等),讨论其遗传密码可能的特征和可能的破译方法;(2)小组内分工合作,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结论;(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成果,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价。

3. 个人完成课外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总结遗传密码破译的主要方法和挑战;(2)分析遗传密码的研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作业;2. 小组讨论应分工合作,共同完成;3. 课外作业应独立完成,并书写详细;4. 提交作业时应注明小组成员及分工。

四、作业评价1. 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评分: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质量、课外作业质量;2. 评分标准如下:优秀(90-100分):作业完成度高,讨论深入,课外作业准确;良好(80-89分):作业基本完成,讨论较深入,课外作业较准确;及格(60-79分):作业基本完成,讨论较浅显,课外作业基本准确;不及格(60分以下):未完成作业或作业存在明显错误。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将反馈意见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于优秀的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也应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对于课外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和帮助。

此外,教师还应对本次作业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练习: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练习: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Word版含解析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础巩固1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是()A.伽莫夫B.克里克C.马太D.尼伦伯格解析:伽莫夫提出了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设想;克里克第一个用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尼伦伯格和马太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法破译了第一个三联体密码。

答案:B2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破译出的第一个密码子是哪一种氨基酸对应的?()A.亮氨酸B.甘氨酸C.苯丙氨酸D.丙氨酸答案:C3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用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合成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时,加入细胞液。

下列是合成过程中利用的细胞液成分,其中正确的是()①ATP②酶③tRNA④苯丙氨酸⑤mRNA⑥DNA⑦rRNA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④⑤⑦C.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答案:A4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为()A.重叠的B.非重叠的C.以任意3个碱基为1个阅读单位进行阅读D.以相邻的3个碱基为1个阅读单位即可答案:B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DNA。

下列哪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逆转录过程?()模板AGCUAGCTAGCUAGCT产物答案:C6若细胞质中tRNA1(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UAC)可转运氨基酸c,今以DNA中一条链……A—C—G—T—A—C—A—T—T……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顺序可能为()A.a—b—cB.c—b—aC.b—c—aD.b—a—c答案:C7科学工作者发现野猪某一个基因与家猪的对应基因的某些片段不同。

下表Ⅰ是家猪和野猪的某个基因转录的两种不同的mRNA分子片段(每个密码子只写出前面两个碱基)。

表Ⅰ:UA UA UA UA UA UA家猪mRNAUU UU UU UC UC UC野猪mRNA表Ⅱ:密码子表(部分)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第三个字母U C A GU苯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U苯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C亮氨酸丝氨酸终止终止A亮氨酸丝氨酸终止色氨酸G请根据表Ⅰ、表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习题含解析

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一、单选题1.遗传学上将某种分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含有密码子的某分子是()A. 肽链B. DNAC. 信使RNAD. 转运R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mRNA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2.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

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

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A. GGUB. GGCC. GGAD. GG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结果导致密码子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对比甘氨酸和缬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只有GUG与AUG相差一个碱基,而GUG与甘氨酸的GGG密码子相差一个碱基,因此基因未突变时,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G,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密码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推断的能力。

3.最近,科学家在一种生物体内发现了第22种氨基酸--吡酪赖氨酸,并弄清楚了它的密码子,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吡酪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 基因中的某三个脱氧核苷酸B. 转运RNA上的三个碱基C. DNA一条链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 信使RNA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密码子是信使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若细胞质中tRNA1(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UAC)可携带氨基酸c(括号中的字母表示tRNA顶端环状结构外露的三个碱基),现在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A—C —G—T—A—C—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则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可能是( )A.a—b—cB.c—b—aC.b—a—cD.b—c—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氨基酸a对应的密码子是UAA,氨基酸b对应的密码子是UGC, 氨基酸c对应的密码子是AUG。

高一生物遗传密码的破译(201908)

高一生物遗传密码的破译(201908)

; bbin:/ ;
犹有可观者也 而适足以远通盈缩 凡新置郡国七十有一 是其应也 北地 十七三日 兖州刺史镇仓垣 闾有序 隆安元年 乌氏 东昌 日有蚀之 必有乱臣戮死于市 武帝改河上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失行 魏文帝黄初三年 十四蚀 有黑云如星 二枚 又 妖贼大破高雅之于馀姚 天子亲载耒耜 六年 三月壬戌朔 户五千四百 夕伏西方 六万七千三百一十五 月馀 刑理失中 天有十二次 北斗主杀罚 〕弘农郡〔汉置 元帝景元三年十一月壬寅 〕清角之调 卒灭之 正是非于晦朔 容城〔侯相 是为前凉 士燮为交阯太守 王气时异 △推卦用事日因冬至大馀 二十九 武康〔故防风氏国 分沛置 楚国 十月 毋掇 统县四 先是 使伶伦自大夏之西 进退如度 太元元年四月丙戌 客星出太微 石氏曰 〕 两角 〕麋泠〔妇人征侧为主处 谓今故宜读夏令 桓振又攻没江陵 临川 雍州刺史镇阴密 命妇皆步摇 粗举大经 己未 以劝率农功 占曰 内外有兵丧与饑 乃以通数乘之 一孔一校 丙寅 今为下徵之徵也 酒泉郡〔汉置 如此 荧惑犯哭泣星 杀略五千馀人 是时 出入相友 然则宫商正也 琅邪 无所得 三时不迎 楚国 将相三公有灾 九年三月己亥 满日度法得一为度 于是内外戒严 与金合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 行星十二度五百九十六万二千二百五十六分 夹钟之羽也 冥安 七千三百四十一 日阳 天一 日有蚀之 而邵废之 其后苏峻作乱 改薛为鲁 以黄钟为宫 蜀郡 或青云黄云临城 以月周进退日而定也 则谓之有礼 征西大将军庾亮薨 则墨冕之属也 乾法 为大水 天使也 四十五日行三十三度而留 皇太后临朝 馀杭 牲用羊豕 以置泗水 厉 日夏至 占曰 在西 也 燕 谷泗以注 迟 其年刘显杀石祗及诸胡帅 章月 纪法 二星相近 是故天子置日官 七万六千二百六十九 近太微上将星 义取重生 六年 刑罚用 乙酉 伏 是谓惊立绝行 方一寸九分 九十七万三千一十三 至恭帝元

《第4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4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高中生物课程《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1. 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破译遗传密码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遗传密码破译过程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完成相关遗传密码的课前预习,并完成以下知识点的学习:- 遗传密码的概念及功能。

-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简述。

-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2. 实践操作任务学生需进行以下实践操作:- 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并整理关于遗传密码破译的历史背景及重要里程碑事件。

- 模拟破译一段简单的遗传密码,以小组形式进行,并记录破译过程。

-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DNA转录过程中遗传密码的作用,并撰写实验报告。

3. 思考题及拓展阅读设置以下思考题供学生深入思考:- 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现代生物学有何影响?- 遗传密码的准确性如何保证?在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提供相关拓展阅读材料,如《遗传密码的破译史》《遗传密码与生命科学》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三、作业要求作业提交要求:1.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不得拖延。

2.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需有个人学习笔记,并标注重点内容。

3. 实践操作任务需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结果记录,小组作业需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

4. 思考题需有个人见解和思考过程。

5. 拓展阅读需有读书笔记,并总结个人收获。

作业格式要求:1. 所有作业需用黑色或蓝色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

2.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需制作成电子文档或手写笔记,拍照上传。

3. 实践操作任务需附上照片或图表,以展示操作过程和结果。

4. 思考题及拓展阅读需撰写个人见解和总结,并附上个人签名。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40分)。

2. 实践操作的完成情况及创新性(30分)。

3. 思考题的深度及个人见解的独特性(20分)。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A.克里克、伽莫夫 C.摩尔根、尼伦伯格 B.克里克、沃森式化 D.伽莫夫、克里克
练习
(3)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的技术揭示遗传密码
实验中,改变下列哪项操作,即可测出全部的遗传
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规则:(
B
)
A.无DNA和mRNA细胞的提取液
B.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 C.加入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 D.测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的方法
3 个碱基对原有 请比较分析下图:插入___ 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小.
GGTTCGCACGCTTTGAGC
插 二 个 碱 基
GGTATC GCACGC TTTGAG C GGTAAT CGCACG CTTTGA GC GGTAAATCG CACGCTTTG AGC
进一步分析上图:
3 个碱基对原有氨基酸序 减少___ 列影响最小。
小结
我们注意整个破译过程中科学家思维的变化,伽 莫夫通过数学的排列组合的计算来推测密码子是由 三个碱基组成的,克里克则是巧妙地设计实验,使 DNA增加或减少碱基的方法从实验上证明了伽莫夫 的三联体密码子的推测,由理论走向实验,为密码 子的破译迈出重要的一步。而尼伦伯格的实验则更 富有创新性,他建立巧妙的无细胞系统进行体外蛋 白质合成,成功地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随后的方 法不断创新最终破译了所有的密码子。他的贡献不 仅仅在于对遗传密码的破译,更重要的也在对生物 研究方法上开启了新的思维方式。
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呢?
遗传密码的试拼与阅读方式的探索
思考:
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发生改 变时,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 1 将影响______ 个氨基酸,如果是重叠 3 的又将影响________ 个氨基酸。
在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 基A,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 _____ 3 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又将影 响______ 3 个氨基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密语❀——遗传密码子的破译---------------------------------------------------------------------------------------------------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进入国科大已经一月有半,对于自己所在实验室的科研内容已经有了相对具体的了解,也适应了国科大相对紧张的课程进度。

迎面而来的都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局限的研究内容,尽管我们都是抱着对生命科学的热情而来,还是在现实的科研环境中略感枯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由于对生命科学这个学科的了解太少。

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真正醉心科学魅力的人来说,这种文化渗透在他们的筋骨血脉之中,成为一个科研群体独有的性格传承,让科研人和科研事业两相吸引。

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人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无知。

从而对未知更渴望和敬畏。

对于刚刚踏上科研道路的我们来说,正是“无所知”,造成了“无所求知”。

所以,这一次作业,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静下心来了解一段生命科学“咿咿学语”的岁月。

我们如今已经熟稔于胸的遗传密码子,这门精密简练的语言,是如何普知于世的。

第一部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遗传密码子破译史一、三联体密码子的提出及其性质——理论研究阶段(1953-1961):事情要从沃森克里克这对分子生物学创始人开始讲起。

1953 年,克里克和沃森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文章《DNA 结构的遗传学意义》,引起了许多人DNA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诸多猜想,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伽莫夫。

基于DNA双螺旋模型的基础,伽莫夫上提出一种设想,并于发表在1954年登上了《Nature》。

他把双螺旋结构中由于氢键生成而形成的空穴用氨基酸填上,就像钥匙和锁一样。

每一个空穴的四角是4个碱基,也就是说四种碱基的排列组合形成了遗传密码。

克里克和沃森也指出伽莫夫在理论上的错误, 不同意他关于重叠密码的见解。

克里克在他的《狂热的追求——科学发现之我见》一书中指出,重叠密码使氨基酸出现的次序受到了限制,不能满足所有蛋白质的合成。

很快,1955年12月伽莫夫和于卡斯在《美国国家科学院会报》上又发表了一篇关于遗传密码的文章,题为《蛋白质和RNA 组分的统计关系》,提出了一种不重叠的三联码, 从而消除了蛋白质氨基酸排列次序的限制。

而且指出,从排列组合计算,认为二个碱基组成的密码太少,只有42=16种,四个碱基组成的密码又太多,有44=256种,而三联密码有43=64种,足够所有蛋白质合成之需。

经过此番切磋,沃森和克里克也深受启发,一直以来,生化细节的未知一直使DNA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问题混沌当头,而半路杀出的伽莫夫,把一众分子遗传学家们的思维引出了围墙,人们开始绕开具体的生化机制,从“编码”的角度思考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后,引发了克里克等人,从理论角度对于遗传密码性质的探索。

1961年,克里克等人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蛋白质遗传密码的一般性质》的论文,说明遗传密码具有下列的一般性质:第一,3 个碱基一个氨基酸。

碱基序列上这3 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三联体,命名为一个“密码子”(T4噬菌体实验);第二,遗传密码互不重叠(血红蛋白实验);第三,碱基序列是从一个固定的起始点读取的,如果开始点被一个碱基置换了,那么读入的三联体就被置换了,读出的密码信息就成为不正确;第四,密码子可能具有简并性,因为有64组三联体, 而需要编码的氨基酸只有20种,所以有些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三联体密码子。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DNA或RNA中核苷酸顺序尚无法直接分析测定,对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所知也有限,所以没有办法直接比较二者在顺序上的联系。

一直到尼伦伯格的“无细胞”系统的建立,密码子的解密才从理论阶段向有迹可循的实验阶段进发。

二、密码子的破译——实验阶段(1961-1966)尼伦伯格美国生物化学家,他和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马太,用大肠杆菌的无细胞提取液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问题时发现:当向这个提取液中加进核酸,则合成了蛋白质;当用由单一的尿嘧啶组成的核酸长链加进这个提取液中,则产生了由单一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长链。

1961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生物化学大会上,克里克听到了尼伦伯格的阐述,并意识到他们等待已久的生命密语,已破译出了第一笔。

三联体密码子“UUU”编码的正是苯丙氨酸!这无疑是密码子破译之旅上的一座里程碑。

尼伦伯格研究小组在发现多聚尿苷酸(poly U)控制了苯丙氨酸的合成, 从而证实了多聚尿苷酸在为苯丙氨酸编码后, 又研究了一系列随机混合的多核苷酸控制的氨基酸的合成。

受尼伦伯格的启发,1961年10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的生化学家奥柯亚给《美国国家科学院会报》寄去题为《合成的多核苷酸和氨基酸密码》的文章。

该文对尼伦伯格研究小组之成果予以肯定, 并且进一步提出有关其他氨基酸的密码证据, 从实验上验证了各种三联体密码的相对出现率。

他通过概率分析的方法,得出UUA、UAU 或AUU 很可能是酪氨酸的三联体密码,可能是UUC、UCU 或CUU 可能是丝氨酸的三联体密码的结论。

1961年12月,尼伦伯格以题为《遗传密码的核苷酸组成》的论文,寄给《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研究通讯》。

他们在文章中介绍了当把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poly UA、poly UC、poly UG、poly UAC、poly UGC、poly UGA 制备出来后,分别放入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中,测定C14 标记的各种氨基酸的掺入,列出了对于各种多聚核苷酸每种氨基酸相对于苯丙氨酸掺入蛋白质的百分比,他们从这些实验数据中发现了遗传密码的三联体性质和简并性质。

1962 年奥柯亚等人又完成题为《合成的多核苷酸和氨基酸密码》的论文,发表于该年《科学》杂志。

在这篇文章中遗传密码的证据是从遗传突变获得的。

由于它是从完整细胞所得的结果, 故特别有价值。

现用人工诱变的烟草花叶病毒突变体所得的结果予以说明。

而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可能是由2U1G编码的。

到目前为止,只能确定密码子中所含有的碱基的种类,并无法确定碱基的排列顺序。

从1962年开始,为了搞清密码子中核苷酸顺序,尼伦贝格巧妙地设计了第三阶段的实验。

他采用的是核糖体结合法新技术,并加入的模板一律改为具有一定顺序的单个三联体。

实验仍在无细胞体系中进行。

他们的小组合成了全部64种单个的、顺序固定的三联体密码。

实验结果能使50种密码子所对应的氨基酸能确定下来。

实验中发现,有三个密码子并不编码任何氨基酸,后来知道它们是终止信号。

还知道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可兼作起始信号。

1968 年,尼伦伯格在他的题为《遗传密码》的诺贝尔演讲中阐明了密码子的简并性,20 种氨基酸有61 种密码子,所以许多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这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并将编码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命名为“同义密码子”。

完整的密码子表,到1963年由与尼伦贝格共获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霍拉纳利用其他技术加以确定的。

下图就是我们在入门时就学到的这张密码子表。

第二部分:登上巨人之肩——有所启发从1953年到1961年,短短八年的时间,世界生命科学史上已经发生了一次剧变。

巨人们打开了一扇天窗,让我们看到了全新的广阔视野。

随之而来的巨大信息量,是呈指数型爆发的。

而当时的中国,也在发生着一些无可挽回的变化。

我国老一辈学者们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索,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艰涩前行。

这期间,我所就读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了,海洋所的首任所长童第周先生,第一次尝试了核酸显微注射的操作,“童鱼”诞生。

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

作为科研领域的一个孩童,我们现在一打开书本,就能见到这张精妙的表格,却对它背后的汗水知之甚少;我们疲于奔命的实验室中往返穿梭,却很少停下来思考当下科研环境的来之不易。

我们过于容易的登上了巨人的肩膀,徒有“登高”,却未能“望远”。

对于密码子破译这段短短历史的了解,让我深受启发。

至少激起了我对于生命科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这个领域的好奇,让我想了解更多前人们的具体奋斗历程,从他们的实验思路,到思想维度,到心路历程。

我觉得对于这些的了解,会有助于我建立起一个生命科学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此外,我还得到了许多具体的启发:一、技术的进步会推进科学的进展,要善于接受和利用新技术。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遗传密码子破译的过程中,很多跨学科的学者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突破。

和他们对于本学科新技术的了解密不可分。

二、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每一项新成果的发布,都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及时的抓住机遇并深入思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受沃森克里克启发的伽莫夫,受尼伦伯格启发的克里克,科学是一场接力赛,可能下一棒就在自己手中。

那么,培养自己阅读文献的兴趣,并提高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三、为了培养上述能力,要好好掌握英语这门通用语言。

夯实基础是当务之急!我现在渐渐明白为什么老师们这么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具体的科研工作中,英语确实如吃饭喝水一样是生存必备。

现在在国科大的课程,绝大多数都是英语教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自己在课余时间也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英文阅读水平、写作水平。

为将来的工作奠基。

最后,毋需多言,只剩下——实际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