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天--玉米的霉变及处理方法! (1)

合集下载

处理霉变饲料的方法

处理霉变饲料的方法

在我国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广泛,越来越多的作物、泔水等可以发酵成牲畜饲料。

在潮湿的环境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饲料霉变的因素有很多,像原料的种植和采集时已经霉变;其次是在初级加工时未处理好饲料水分;3、储存条件差、运输环节出了问题。

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如何处理霉变问题呢?肯定会有人说使用脱霉剂或者防霉剂不就行了,而一味地依靠它们是否正确呢?这里有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不妥请指正。

(一) 科学使用脱霉剂,适度使用防霉剂主要针对轻微霉变的原料,采用原料与脱霉剂逐级混匀的办法,使脱霉剂与原料充分混匀,然后作为原料使用。

脱霉剂在脱霉的同时也有吸附部分营养物质的作用,不要与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直接混用,因此,科学使用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十分重要,一味地加大剂量只会适得其反。

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饲料则需要适度使用防霉剂,推荐使用双乙酸钠、乳酸、丙酸等防霉剂。

(二) 通风晾晒,去表霉霉菌有很多种,在表皮的霉变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风晾晒法,以去掉表皮附着的霉菌体。

最典型的是玉米黄曲霉,在晒场进行晾晒后初筛,使表皮霉菌脱落,然后再依据霉变的情况决定使用方法,轻微者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中度或严重霉变者则推荐使用下一种方法。

(三)稀释法中高度霉变原料不应再用作动物饲料,但我国不合格的霉变饲料比重较大,且价值不菲,丢弃不太现实,此时建议稀释法,即用好的原料与其混合使用,比例依情况而定,喜事前必须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进行处理。

(四)水洗法对于玉米而言可采用此法,玉米粉碎后,采用水洗的方法,洗去霉菌及其毒素,同时去掉浮在表面的胚芽,可以较好地去除霉菌毒素。

但此法操作难度较大,量少可以用,处理后的玉米要及时使用,不便存储。

(五)改变用途在批量大时可用,一是完全改变,用于工业发酵等,收回大部分成本;二是改变饲喂对象,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比如由猪改成普通水产,但要先进行第1-3种方法处理,否则效果很差。

(六)微生态缓解法霉变饲料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用户来说有继续霉变恶化的风险,会引起拉稀、中毒等等问题,因此推荐大家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来缓解损害,它对霉菌具有竞争抑制性作用,其产生的复合酶还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霉变玉米危害

霉变玉米危害

霉变玉米危害玉米霉变对当前养猪业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进入今年十月份以来,在我省许多养猪场(户)普遍出现了猪的适口性变差,日采食量明显降低,并常伴有拉稀或消化不良,以及小母猪阴门红肿(似发情症状)和妊娠母猪时有流产等一系列现象。

为尽快查明上述问题,公司技术部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对猪群、环境、原料等进行认真调查,经反复诊断,并与有关专家、教授探讨,确认为系由霉变玉米所造成。

为能减少或避免霉变玉米对广大养猪场(户)带来的危害与损失,现就霉菌毒素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作一概略介绍。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1、玉米胚大。

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呼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

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2、原始水分大。

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而今年由于秋雨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3、易感染虫害。

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度。

二、霉变玉米有何危害: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

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

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B、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C、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D、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E、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G、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玉米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巍山县植保植检站蹇永祥我县的玉米病虫害发生有: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地老虎、粘虫、玉米蚜、玉米螟、红蜘蛛、蓟马。

防治的重点是: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地老虎、粘虫、玉米蚜、玉米螟、红蜘蛛、蓟马。

各生育期发病情况如下:一播种期和苗期种子腐烂蝼蛄地老虎粘虫二生长至成株期虫害玉米蚜玉米螟红蜘蛛蓟马叶部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纹枯病玉米锈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等穗部病害玉米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茎部病害玉米茎基腐病根部病害玉米全蚀病全株性病害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线虫病害玉米根结线虫防治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一)实施保健栽培措施(二)实施规范化栽培措施(三)实施规范化的农事操作(四)实施规范化的农药防治:种子腐烂症状:种子萌芽前子粒被土传和种传病原菌侵染,引起种子腐烂,如种子不发生腐烂,则在苗期发生猝倒病原菌:镰孢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发生规律: 播期过早,土温低,种子在土内接触病原菌的时间过长,播种过深、低洼积水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适期晚播;2、种子处理, A、用温水51—52OC浸种15分B、种衣剂用粉锈宁、多菌灵、百菌清.玉米穗腐病穗腐病在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

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株镰刀菌(F.moniliforme)青霉菌(Penicilliumspp)曲霉菌(Aspergilllus sp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单瑞孢菌(Trichothecium spp)等近20多种霉菌浸染引起。

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蓖的菌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玉米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害,农民需要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有所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不断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的赤褐色斑块。

受害玉米穗部则出现大片的赤霉霉变,满目腥红,整个穗部严重腐烂。

赤霉病还会导致玉米颗粒出现霉变,降低玉米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为了防治玉米赤霉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性品种是防治玉米赤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减少气温变化对玉米的影响,减轻病害的发生。

3. 农业防治: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等,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 病源清除:发现受害玉米植株,及时清除,并对田间秸秆进行深埋,减少病源的存留和传播。

二、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灰斑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

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随后小斑点扩大,中间出现灰白色斑点,形成大小不等的灰斑。

受害叶片逐渐干枯焦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产量减少。

为了防治玉米灰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 喷施杀菌剂:在病害初期进行预防性喷洒杀菌剂,如有效成分为氯酰胺的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4. 育种抗病品种:选用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

1. 合理施肥:保持充足的养分供应,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如改良土壤排水条件,减少植株间的湿度。

四、玉米晚疫病玉米病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施杀菌剂、清除病灶等。

定期巡田观测,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

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董继红;高鹏飞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 (一)物理脱毒法rn(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总页数】1页(P45)
【作者】董继红;高鹏飞
【作者单位】河南省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0008;河南省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1
【相关文献】
1.霉变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电子鼻检测模型的构建
2.玉米霉变及黄曲霉毒素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
3.霉变玉米毒素的去除方法
4.霉变饲料毒素的去除方法
5.基于高光谱特征选择的霉变玉米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霉玉米的危害与合理利用

发霉玉米的危害与合理利用

乡村科技2014.02丌丌丌丌丌丌丌丌玉米在收获或晾晒期间遇连续阴雨天气时,很容易产生霉变。

玉米霉变后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污染,如黄曲霉毒素、F-2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毒素等。

这些霉菌毒素的化学及物理稳定性较强,简单的加工处理很难消除其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

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霉菌毒素会在其体内沉积。

特别是对畜禽而言,霉菌毒素会在其肌肉组织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事实上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

因此,笔者建议对于有少量轻度霉变的玉米可通过稀释、清洗、脱毒等方法处理后再使用,对于大量霉变玉米,则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确认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不得用于食粮和饲料加工,霉变严重的必须销毁不得使用。

玉米霉菌毒素可简单分为田间霉菌产和储藏霉菌产两类,呕吐毒素、F-2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均属于田间霉菌类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和赭曲毒素属于储藏霉菌毒素。

据报道,每年全世界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包括看得见的临床症状(腹泻、生长差、死淘率高、采食量低、啄癖、生产性能差等)和看不见的隐性危害(免疫抑制、肝损伤、消化功能紊乱、各种营养素利用率降低、不明原因应激等),各生长阶段的鸡只具体表现为:出生雏鸡卵黄重降低,育雏鸡腹泻、不喜采食、均匀度差、死淘率高,育成鸡生长慢、开产后啄肛脱肛、有假母鸡现象,蛋鸡产蛋降低、能量吸收障碍等。

一、在蛋鸡养殖中危害较大的几种玉米霉菌毒素1.烟曲霉毒素。

烟曲霉毒素主要对蛋鸡的呼吸道造成损害。

病鸡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急促,有的还表现出嗜睡、食欲废绝、消瘦、渴欲增加和发热,后期腹泻。

剖检染病雏鸡可见:肺和气囊上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

2.黄曲霉毒素B 1。

黄曲霉毒素B 1主要会对蛋鸡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急性肝脏损伤;皮下出血;公鸡精液量减少;胚胎死亡;产蛋量下降(需要几周时间恢复),蛋变小、卵黄质量减小;引起免疫抑制,诱发球虫病、马立克、沙门氏菌等。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玉米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我国也是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玉米在生长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玉米的病虫害,对于保障玉米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种植户更好地保护玉米作物,保障丰收。

一、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一)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玉米生长的拔节至抽雄期发病,其病害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严重时可蔓延至整片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和凋萎。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灰斑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密植: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加强通风透光,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播前清田:在播种前对田地进行彻底清理,清除秸秆杂草以及玉米田周围的杂草,减少病害的发生。

4.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玉米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一)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为褐色小蛾,幼虫为淡绿色,其幼虫以玉米叶片和穗部为食,造成叶片损伤和玉米穗部空心。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 搭设黄色粘虫板:使用黄色粘虫板吸引和捕捉玉米螟成虫,减少种群数量。

2. 喷洒杀虫剂:在玉米叶片和穗部喷洒有效的杀虫剂,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3. 科学种植:种植期间注意间作和轮作,减少虫害的发生和滋生。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防治玉米的病虫害,保护好自己的玉米田,确保丰收。

也希望政府和农业部门能够加大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我国玉米生产事业的发展。

防止饲料原料--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防止饲料原料--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防止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玉米的霉变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粮粒表面发生湿润现象。

因此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水分,注意储存方法,防湿防潮。

玉米防止霉变的方法:
1、玉米收购时从感观上看,颗粒均匀、饱满,亮度足,无杂质水份要控制在14%以下。

2、干燥防潮: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

将符合标准的玉米装入有内衬的塑料袋,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此后因为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霉菌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裸粒存储易发霉、生虫。

3、玉米霉变一般是入仓水分高或是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地层墙壁处返潮等)而造成的。

因此,玉米的储放位置极为重要,将密封好的干燥玉米堆码在垫起的离地面30公分的储存架上,同时也与墙壁保持30公分的距离,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4、还有一种储存方法是仓罐储存,即将仓罐内壁充分消毒,烘干后将烘干玉米放入仓罐内,注意离罐顶40-60公分,放上干燥棉,盖上封盖,注意定时倒仓,以免发生霉变。

5、清除杂质:杂质也是影响玉米储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玉米在入仓前要放风过筛,清除玉米中的杂质。

6、防霉防虫:玉米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

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

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

7、定期检验:品管部定期检验库存玉米,以便对发生霉变的玉米原料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改善措施,追究仓管管理责任。

该措施请恒泰、京丰俩分公司饲料加工厂参照执行,苦战十天,调整仓库堆码结构,做好防湿、防潮、防霉、防虫害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细胞微生物:细菌
微生物的种类
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无细胞微生物:病毒阮病毒和类病毒等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 次氏体、衣原体、蓝藻、衣藻等
球形菌
杆形菌
弧形菌
螺形菌 酵 母 菌
放 线 菌
蓝 藻
衣 藻
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 型真菌
青霉
曲霉




• 3、 易感染虫害。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 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 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 的程度。
如果是生虫引起发热生霉的,要进行药物 处理,杀虫降温,以缓解霉变。
二:玉米霉变过程
• 一:初期变质: • 1特点:颗粒鲜艳,散发甜味,有出汗现象,此时菌
落不明显,继而胚部及碎粒断面出现白色菌丝(俗称生毛) 有轻霉味,
• 2持续时间:一周左右, • 3措施:争取处理的最后措施
通风。
降温、散湿、
• 二:生霉阶段 • 1特点:继续发展就产生孢子(多数为绿色或者是青
色)主要集中在胚部十分明显;(俗称点翠)有辛辣味、 霉味和酒气味;严重不可食用。
• 2持续时间 :生霉到点翠就几天。 • 3措施:进行隔离,烘干、暴晒以求他用。
六:霉玉米鉴别方法:
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 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 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 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 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 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游漂浮的颗 粒。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
1、 玉米胚大。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
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呼 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 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 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 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 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 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 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 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 丧失发芽能力。 。
是 不 存 在 的

微生物是构成粮食霉变的前提
什么是霉变?
• 霉变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食 物中,食物中含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 而且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水份,而霉菌和 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和暖和的温度。 水份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 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 就会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食用食 物中的养分。
• 另外,我们还要警惕不法商贩用口水油抛 光已经发霉玉米并进行烘干的处理,还有 一些不法分子将已经发芽的玉米用除草剂 喷洒,在进行烘干销售。
• 七:怎样去处霉菌毒素
正常玉米籽粒皮色有黄色、白色、红色、 紫色、黄褐色多种,以黄白色为最多见。 正常玉米的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 虫蛀和发霉变质现象。发霉玉米可见胚部 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 有霉味。受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玉米,应 该废弃。对于轻度污染的玉米,经适当处 理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 三:霉变阶段:
• 随着粮温持续上升;绿色菌落逐渐变为灰色或者 黑色。
• 三:霉变玉米有何危害: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 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 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 并产生毒素。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 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 及呕吐霉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主讲人: 魏邦天
制作人:魏邦天 2013年3月11
认识我们的世界
• 宏观 • 微观
人眼分辨率直径大小于 0.1mm
• 中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物理量。原子、电子、
离子、磁场等运动量。)
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的总称。有新陈代谢。
• 自然界
非生物:无机世界,包括阳光、水、空气、有机质;岩石等。
• 2、 原始水分大,储藏温度高。一般新 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如果秋 雨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 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 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降温、降水、 通风。如果是堆积玉米棒,需将堆散开, 摊开于太阳底下暴晒,降低水分,同时 通风降低粮食温度;如果是玉米粒堆积 或包装,能机械通风的直接通风降温降 水,不能通风的摊薄在太阳下暴晒,降 水降温;
• 五、养殖场(户)须采取哪些 应对措施
在当前养猪生产中,广大养殖场(户) 必须经常而认真地检查所用原料。如 果发现玉米霉变现象较为严重时,建 议最好废弃不用;如果确需使用时, 除应进行处理后并减少用量外,最好 不要用来饲喂种猪和仔猪,特别是种 公猪和妊娠母猪。现将玉米霉变后的 处理方法以及畜禽霉菌毒 素
• 一:黄曲霉毒素
• 1简介: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
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1962年 被命名。
• 2特点: • 种类多,目前已分离鉴定的有20多种。(B1、B2、G1、
G2、M1、M2等)
• 分布广:土壤、粮食、油料作物、种子等。(我国长江
• 四:呕吐毒素及其危害: 主要是由镰刀菌的某些种产生的化学结构 和生物活性相似的有毒代谢产物。 不同的动物对它的敏感程度不一,猪是最敏 感的动物。研究表明,呕吐毒素可能对免 疫系统有影响,有明显胚胎毒性和一定致 畸作用,可能有遗传毒性,但无致癌、致 突变作用。
五:粮食行业的主要防霉措施
中下游高温高湿区,)
• 易污染食品:花生、花生油、玉米。
• 耐高温: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不被破坏,280℃
发生裂变。
• 属剧毒物质:属于肝脏毒素,抑制肝细胞NDA、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 基亚硝胺大75倍,目前公认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 氰化钾10倍,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肝脏的伤害, 它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生产性能, 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 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 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 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 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 紊乱、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 贫血等。
• 初情期前后备母猪日粮1~3mg/kg浓度的玉 米赤霉烯酮,临床反应为发情,外阴阴道 炎、脱垂;未怀孕母猪和后备母猪日粮 3~10mg/kg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临床反应 为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孕;妊娠母猪日 粮>30mg/kg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其临床 反应为出现早期胚胎死亡。
• 三:伏马毒素的危害: 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伏马毒素可造成猪肺 水肿,生殖系统紊乱,也可导致人类食 道癌。
• 2:化学方法
(1)碱煮处理法:其方法是:按每1000g发霉 饲料加入清水,再加入500g苏打粉或1000g石 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 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 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饲料,对黄曲霉毒 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 的氧化而分解其毒性。 (3)氧化剂法: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 钝化剂;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毒素。
• 4:营养素法
(1)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 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该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 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 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 生长和其它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2)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 的能力,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可 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3)补充硒:硒对于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的 作用,因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 活性。
能量:太阳能、光能、势能、动能、核能、风能、水能;电磁
所有自然界物质的能量
什么是微生物?
• .微生物定义是:除了动物和植物以外的全 部生物的总称,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 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 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 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微生物的分类
按结构分
(4)石灰水浸洗法:先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 径1.5~5mm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 石灰粉按0.8%~l%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 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 倒入容器中搅拌lmin,然后静止0.5~5h, 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 毒率可达91%以上。 (5)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 或高热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 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 3:微生物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黄曲 霉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乳 酸菌、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头菌、 灰蓝毛菌、橙色黄杆菌等。
• 4:其他方法: • (1)辐射法:紫外线和等离子体照射可以 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但同 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 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 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2)吸附法: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 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 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这类 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如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SARS病毒
艾滋病毒
你能认出哪些是微生物么?
球形菌
仙人球
老鼠
香菇
酵母菌 霉 菌
甲流病毒
大肠杆菌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 • • • •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力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不 带 微 生 物 的 粮 食
• 关键:水分(收粮前的安全水分,)一般的粮粒水分13%一下,玉 米12.5 %以下,花生8 %以下,霉菌不易生长。入仓的通风, • 温度:微生物的适宜温度最适温度为20℃~40℃,生长的最低温度 为5℃~15℃。 (低温储藏抑制) • 气体成分:好氧菌在其最低需氧量以下,生长会受到抑制。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