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霉变及处理方法共33页文档
浅析霉变玉米对养猪危害及处理方法

剂能迅速 而且 已经大部 分用于吸附霉菌毒素 。就没有 多余 的
再去吸附营养 ,体现有两个好处 :一是脱霉剂能尽最 大可 能
的吸附毒素 ,减少对猪体 的危险 ;二是 能最 大限度减少饲 料
营养损失 ,使猪长 的更快。 3 生猪霉变玉米中毒病的防治措施
3 . 1 及 时更 换 饲 料
颗粒通风 、降水 、降温 。堆集 尽量散开 ,并确保水分 干燥 时
储存 ,将任何能滋生毒素 的条件 清除 ;发现有霉变现 象时一
定及时处理 ,尽量不使用霉变 玉米作 为饲料 ,可作为烧酒 原
料或留做 它用。
2 . 2 霉 变 玉 米 的 处理 措 施 2 . 2 . 1 水 洗 法
发现 猪群有霉 玉米中毒症状后及时停喂原饲料 ,更换新
鲜优质无霉变 的饲料 。
脱 、假 发情 等情况。而哺乳母猪会 出现便 秘 、进食量 和产乳 量减少 、高烧等情况 ,延迟下次发情 时间 ,严重时不发情或 是不会 孕育等。而仔猪会 由于母源抗体 水平 低 ,在产房 内出 现腹泻 、高烧等症蓝耳病 等其他传染病 。怀孕母猪会 出现流产 、胎死亡 等 情况。公猪会出现性欲下 降、睾 丸变小 、精子活力弱 、影 响
对轻微霉变 的原料 用暴 晒的办法处理 .可破坏其 中大部 分的霉菌毒素 。 对较 为严重 的利用 高热蒸煮法或是高压蒸煮法能将玉米
中的霉菌毒素清除 。此法适用于农村少量饲 喂 .但会 降低 玉 米的营养价值 。
2 . 2 . 3 脱胚去毒法
关键词 :养a t ;霉变玉米;危 害:处理方法 近年来 ,霉 菌毒素中毒是生猪群体健康 水平下降 的罪魁
3 . 2 补 充 营养
将霉 变 的玉米 粉碎 后加 入 3  ̄ 4倍 水量 .搅 拌后 静置 浸
发霉玉米的危害与合理利用

2 . 黄 曲霉毒素 B . 。黄 曲霉毒素 B , 主要会对蛋鸡肝脏 造成损 害 , 可 引起 肝细胞变性 、 坏死 以及急性肝脏损伤 ; 皮 下 出血 ; 公鸡 精液 量减少 ; 胚 胎死亡 ; 产 蛋量下 降( 需
要 几周时 间恢复 ) , 蛋变 小 、 卵黄质量 减小 ; 引起 免 疫 抑
一
,
将其 捞 出或 随 水倒 掉 , 如此 反 复数
4 . 物理 吸附 。使 用能够 吸附并捕 获
次, 即可 达 到 脱 胚 去 毒 的 目的 。
、
在 蛋鸡 养 殖 中危 害 较 大 的 几 种 玉 米 霉 菌毒 素
霉菌毒素分 子的矿物质——硅酸铝盐 、 沸石 、 膨润土 、 活 性炭 、 硅 藻土 等 , 或 是牛血 清 白蛋 白 、 酯 化甘露 寡糖等 ,
以在采取如下措施处理后使用 。 1 . 稀释后使 用 。少 量轻度 霉变玉米 可以分 多次掺 人正常玉米 中使用。 2 . 水洗后使用 。将霉变玉米粉碎 , 加
入3 ~ 4 倍 的水 进行 搅拌 浸泡 , 每 日搅拌
换水2 次, 直 至浸 泡后 的水变 成无 色 为
止, 洗后尽快使用 。
乡 村 科 技 2 0 1 4 . 0 2
≤
使早期胚胎 死亡 , 受精率及孵 化率降低 , 胚胎畸形率增加 ; 引发腹泻 , 导致体重 降
低等。
二、 轻 度 污 染 玉 米 的 处 理 措 施
●适 瑟 巨 _
玉米在收获或 晾晒期问遇连续 阴雨天气时 , 很容易
产生霉 变 。玉米霉变 后会 被霉菌代 谢产物 ——霉 菌毒
3 . 脱胚去 毒 。霉 变玉米 的毒素主要 集 中分布 在玉米 胚芽部 分 。因此 , 可先 将玉米 磨成粒径 为 1 . 5 - 4 . 5 毫米 的颗 粒 , 再加入 5 - 6 倍清水 , 然后进 行搅拌 , 此 时 胚芽部分碎 片会因密度较低而浮在水 面
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

1 . 3 霉料处理
从收摘到储存前,拣出霉变的玉米棒,
要 单独脱粒 ,洗干 净霉 迹后 ,单 独晒干 ,可 以作为斋禽 饲 料,但 人不 宜食 用 。对储 存过 程 中已有霉 变者应及 时
挑 出,以防止霉菌扩散 。
红蛋 白的速度 比美蓝 快3 7 %,按5 mg / k g 体重制 成5 %的溶 液 ,静 脉注射 ,也 可作 肌 肉或腹 腔注射 。( 3 )按每 千克 体重用2 5 %一 5 0 %高渗葡 萄糖液 1 2 ml 、维生索C1 0  ̄ 2 0 mg 静
的屋檐房梁下阴千 。
绿饲 料一 旦发霉 、变质 、枯 萎就 不 能饲 喂。( 3 )改 熟食 生 喂,若要 熟喂 ,应大 火 煮熟 ,不要 闷益 在锅 里。 ( 4 ) 接近收割的青饲料不能再施用硝 酸盐或化肥农药 。 5 治疗 根据猪 的具 体病 情 .采取 以下措施 :( 1 )特效 解毒 剂是美 蓝 ( 亚 甲蓝 ) ,按每 千克 体重 l  ̄ 2 mg  ̄ U 量计算 ,加 生理盐水或 葡萄糖 溶液 ,制成 1 %的溶 液静脉 注射 ;( 2 )
健康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1 霉 玉米 的防止措 施
1 . 1 及时 晾晒 收摘回来 的玉米应 尽快剥 壳、脱粒 ,及
解猪 体 ,因死亡 快 ,内脏 多无显 著 变化 ,主要 特征 是血 液呈紫 黑 色 ,酱 油状 ,不 易凝 固 ,胃底 、幽 门部和 十二 指肠 黏膜充 血 、出血 ,气 管及 支气 管有血 液样 泡沫 ,肺 有 出血或气肿 。 4 预防 ( 1 )青绿饲 料要鲜 喂 ,不 能堆码放 置 ,要 采用摊开
霉 菌毒索 还可 能通过 食物链 传递 给人 ,从而 影响人体健 康 ,造 成 更 大 的 危害 。 因此 ,充 分认 识 霉变 玉 米 的危 害 ,制订和 实施 其行之 有效 的 防制措施 。对 于保护人畜
防止饲料原料--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防止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玉米的霉变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粮粒表面发生湿润现象。
因此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水分,注意储存方法,防湿防潮。
玉米防止霉变的方法:
1、玉米收购时从感观上看,颗粒均匀、饱满,亮度足,无杂质水份要控制在14%以下。
2、干燥防潮: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
将符合标准的玉米装入有内衬的塑料袋,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此后因为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霉菌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裸粒存储易发霉、生虫。
3、玉米霉变一般是入仓水分高或是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地层墙壁处返潮等)而造成的。
因此,玉米的储放位置极为重要,将密封好的干燥玉米堆码在垫起的离地面30公分的储存架上,同时也与墙壁保持30公分的距离,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4、还有一种储存方法是仓罐储存,即将仓罐内壁充分消毒,烘干后将烘干玉米放入仓罐内,注意离罐顶40-60公分,放上干燥棉,盖上封盖,注意定时倒仓,以免发生霉变。
5、清除杂质:杂质也是影响玉米储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玉米在入仓前要放风过筛,清除玉米中的杂质。
6、防霉防虫:玉米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
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
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
7、定期检验:品管部定期检验库存玉米,以便对发生霉变的玉米原料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改善措施,追究仓管管理责任。
该措施请恒泰、京丰俩分公司饲料加工厂参照执行,苦战十天,调整仓库堆码结构,做好防湿、防潮、防霉、防虫害工作。
霉变玉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撵鞠
科 学
霉 变玉 米 的危害 及 防治 对策
张新厂1 陈
( . 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周 河南 周口
涛
河南 周口 460 ) 600
4 6 0 ;2 周 口市畜禽改 良站 600 .
中图分类号 :9 9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 7 9 2 1 )0 2 1 1 0 55 6 1 5 7( 0 O 2 0 占农 业产 值 的百分 之 4左 右 ,然而 严 重影 响 0 养殖 业健 康 的霉 玉米 却 不能 忽视 ,玉米 ( 别 是粉 碎 的玉 米 粉 )极 易发 生 特 酸败 、霉 变 ,不 宜长 期贮 存 ,如 对 酸败 、 霉变 的玉 米 去霉 处 理不 当 ,用 来 喂猪 则极 易致 猪 中毒 。猪 对 各种 霉 菌毒 素最 敏 感 ,因此 ,霉 菌毒 素对 养猪 业造成 的危害 最 大 。玉米 是 畜禽 能 量饲 料 的主 要原 料 ,在 畜 禽 日粮 中所 占 的比例 一般 为5% 7% 0 ̄ 0 。霉玉米 产 生 的黄 曲霉毒 素 、T 2 素、 呕吐 毒素 、 一毒 玉 米 赤霉烯 酮 等毒 素严 重 影 响母 猪 的生 产性 能 以及 仔猪 成 活率 ,从 而 影 响 到生猪补 栏 ,使猪 的存 栏量 、 出栏量 受 到较 大的影 响 。
疗 本病 。 3预 防
1病 理变 化及 瞄床症 状
据 调查 ,收 获玉 米季 节 , 由于 出现 连 续 阴雨 天气 ,收 获 的玉米 发 生霉 变 :玉 米贮 存保 管 不善 发 生霉 变 以及 玉米 加 工粉 碎后 贮 存 时间过 长 ; 对霉 变玉 米 去霉 处理 方 法不 当 ,用 霉变 玉米 喂 猪 等都 是 导致猪 食 霉玉 米 中 毒的 直接 原 因。猪 食霉 玉米 后一 般在 7 0 内发病 ,猪采 食霉 玉 米的 比例 占猪 ~2天 采 食量 的 l% 4不 等 。其 猪采 食 霉玉 米 中毒 的 发病 症状 一 般表 现 为 :患 0 ~1% 猪采 食 霉玉 米后 3 天 内仅 见猪 食 欲不 佳 ,采 食 量减 少 ,这 时如 发 现猪 的 ~7 发病 症 状 不 及 时 而 未采 取 治 疗 措 旌 , 患猪 随 后 会 出 现 突 然 不食 ,精 神 沉 郁 ,嗜 睡 ,趴 在 地 上不 愿走 动 ,眼 结膜 潮 红 , 口色 淡 白等 ,有 的患猪 发 生 口腔 溃疡 ,咽部 肿胀 充 血 ,鼻镜 干 燥 ,母 猪 阴户 红肿 、充 血 ,粪 便干 燥 并 带有 黏液 和少 量 血液 , 患猪 体温 正 常或 偏低 ,心脏 节 律不 齐 ,心 音微 弱 , 心跳 每分 钟 10 10 ,中 毒严 重者 常 因心 力衰 竭 而 最后 死 亡 。病程 多 在 0~ 5次 2 月 以上 , 并 以小猪 、中猪 居 多 ,小猪 发病后 可在 数天 内死亡 ,病 猪常在 个 采 食 霉玉 米后 约 1天左 右 开 始 出现病 症 ,病 猪精 神 沉 郁 ,食欲 不 振 ,及 至 0 废 绝 。 口渴喜 饮 生水 ,体 温 正常 , 粪便 先干 后燥 且 带 血 ,尿混 浊 色黄 。有
玉米霉变标准

玉米霉变标准玉米霉变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玉米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
玉米霉变是由霉菌引起的,主要会产生一种称为黄曲霉毒素的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畜禽的生产和养殖产生影响。
因此,制定相应的玉米霉变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玉米霉变标准通常会涉及以下内容:1.玉米质量要求:玉米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包括种子的选择、土壤和气候条件、农药使用等。
玉米的种子应具有良好的抗病抗虫能力,土壤和气候条件应适宜,农药使用要符合相关法规。
2.玉米贮存要求:对玉米贮存过程中防止霉变的措施和条件进行规定。
例如,要求存放玉米的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霉菌滋生和繁殖。
此外,还应定期清理仓库,杀灭可能存在的霉菌孢子。
3.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根据国际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通常在5μg/kg左右。
此外,还需要对其他黄曲霉毒素进行相应的限量标准。
4.玉米加工标准:制定玉米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饲料、食品等加工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控制。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测。
5.食品安全监测与溯源: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玉米及其加工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和抽检,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对违反标准的产品,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进行追溯调查,找出问题根源。
6.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制定玉米霉变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标准,加强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玉米霉变问题的认识,提高其主动性和责任意识。
玉米霉变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玉米的生产、加工和贮存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玉米霉变的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加强对玉米霉变的监测和检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霉变玉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霉变玉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作者:张新厂陈涛来源:《硅谷》2010年第04期地处中原,养殖业的比重占农业产值的百分之40左右,然而严重影响养殖业健康的霉玉米却不能忽视,玉米(特别是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发生酸败、霉变,不宜长期贮存,如对酸败、霉变的玉米去霉处理不当,用来喂猪则极易致猪中毒。
猪对各种霉菌毒素最敏感,因此,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最大。
玉米是畜禽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在畜禽日粮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为50%~70%。
霉玉米产生的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仔猪成活率,从而影响到生猪补栏,使猪的存栏量、出栏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1 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据调查,收获玉米季节,由于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收获的玉米发生霉变;玉米贮存保管不善发生霉变以及玉米加工粉碎后贮存时间过长;对霉变玉米去霉处理方法不当,用霉变玉米喂猪等都是导致猪食霉玉米中毒的直接原因。
猪食霉玉米后一般在7~20天内发病,猪采食霉玉米的比例占猪采食量的10%~14%不等。
其猪采食霉玉米中毒的发病症状一般表现为:患猪采食霉玉米后3~7天内仅见猪食欲不佳,采食量减少,这时如发现猪的发病症状不及时而未采取治疗措施,患猪随后会出现突然不食,精神沉郁,嗜睡,趴在地上不愿走动,眼结膜潮红,口色淡白等,有的患猪发生口腔溃疡,咽部肿胀充血,鼻镜干燥,母猪阴户红肿、充血,粪便干燥并带有黏液和少量血液,患猪体温正常或偏低,心脏节律不齐,心音微弱,心跳每分钟100~150次,中毒严重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最后死亡。
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并以小猪、中猪居多,小猪发病后可在数天内死亡,病猪常在采食霉玉米后约10天左右开始出现病症,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及至废绝。
口渴喜饮生水,体温正常,粪便先干后燥且带血,尿混浊色黄。
有明显的异嗜癖,喜吃稀饭、面条和生青绿饲料,拒食含有玉米的饲料,喂混有霉玉米的饲料时,病猪要将饲料刨在一边。
部分病猪甚至有啃食泥土、瓦砾的现象,随病程发展病猪不食、机体消瘦、眼结膜黄染、过度兴奋、抽搐、出现脚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多数是因衰竭而死亡。
养殖技术-祛除饲料中霉菌毒素五法

养殖技术-祛除饲料中霉菌毒素五法一、水洗法。
先将发霉饲料粉碎成碎粒状,放在容器中加入3-4倍的清洁水后进行搅拌,让其浸泡,每天换1次净水搅拌2次,直到浸泡的水由茶色变为清亮无色为止。
适用于籽实谷类饲料。
二、石灰水浸泡法。
先将发霉饲料粉碎成小碎粒,然后按0.8%-1%的比例把干石灰粉掺拌到发霉的饲料中,将这种掺入石灰粉的饲料倒入缸里,最后按1份料2份净水的比例将净水倒入缸中搅拌1分钟左右,让其静置6-8小时后,将水取出倒掉,再用净水冲洗2-3次,晒干后使用。
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谷物籽实类饲料。
三、脱胚法。
适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玉米胚芽部最易发霉。
将玉米粉碎成小碎粒,放在容器内,加入5-6倍的净水,进行搅拌和揉搓,当胚部碎片浮出水面,将其捞出倒掉,如此反复几次即可达到去毒目的。
四、氨水去毒法。
此法适用于糠麸类饲料。
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小剂量高温处理法。
即在发霉饲料中拌入小剂量的氨水(按每千克饲料拌入12克氨水)放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闭容器口,静置于有较高温度的室内解毒。
据测试,室温20℃时,7天后去毒率可达87.5%以上,室温保持40℃以上,5天后去毒率可达90%以上。
即温度越高去毒时间越短,去毒率越高。
第二种是大剂量常温处理法。
即在发霉饲料中拌入较大剂量的氨水,放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严容器口,在常温中静置于室内解毒3天左右即可启封,启封后一定要让饲料中的氨气挥发24-36小时之后再用。
五、碱煮去毒法。
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去毒。
即按每100千克发霉饲料先加入300千克净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千克生石灰搅拌后加火煮,待煮到饲料外皮开裂时停火,让其自然冷却后再用净水冲洗到闻不到碱味时,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