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50518

合集下载

鉴别诊断模版大全

鉴别诊断模版大全

1.心绞痛:患者胸痛症状程度重,无明显诱因,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以助诊断。

2.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

但心包炎的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别合电图除aVR 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 波倒置,无异常Q 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

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给、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

心电图示I 导联S 波加深,III导联Q 波显著、T 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右胸导联T 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伴休克。

仔细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侧定可协助鉴别5.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等可资鉴别。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 线或磁共振显像有助于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心电图有ST段抬高、异常Q波,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2.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根据其他临床症状、查体和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来鉴别。

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心电图负荷试验常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则阴性且无冠状动脉痉挛。

必要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

3.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本病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肋软骨处或沿神经走行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与心绞痛不同。

鉴别诊断大全

鉴别诊断大全

内科鉴别诊断大全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

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

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

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梅尼埃病耳鸣可能是梅尼埃病的最早症状,约 80%的患者有耳鸣。

常为单侧性,病程早期耳鸣随眩晕发作而出现,即眩晕发作前耳鸣可突然加剧,眩晕发作间歇期耳鸣可以自然减轻,但不能完全消失。

耳鸣常呈低音调的营营声、嘶嘶声或嗡嗡声。

长期反复发作者耳鸣可转为高音调的蝉鸣声或哨笛声,低频吹风样耳鸣对梅尼埃病有诊断价值。

眩晕时一侧耳鸣对确定病耳有价值。

听力检查可见早期低频减退、听阈波动,后期呈高频下降型、平坦型感音神经性耳聋,重振试验阳性。

(二)耳硬化症耳鸣为其主要症状,约 80%的患者伴有耳鸣。

一般以低音调为主(尤其在早期),硬化程度较重者也可呈高音调,常为持续性。

患者通常感觉耳鸣比耳聋更为痛苦,尤其是在安静环境下耳鸣更为突出。

听力检查早期以低频减退为主,以后呈平坦型、高频下降型。

内耳断层及 CT 扫描示耳蜗包囊上海绵状脱钙灶或骨迷路硬化灶。

(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1 / 6出现耳鸣,多为单侧或双侧耳鸣,伴有听力减退、耳内疼痛、站立不稳、复视、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等,多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

电测听检查显示神经性耳聋。

若出现耳蜗症状则提示内听动脉供血不足,脑电图、颈椎 X 线摄片、椎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四)内耳药物中毒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别是与利尿剂合用后易引起耳鸣。

多在用药后数天内发生耳鸣、眩晕、恶心呕吐;慢性中毒较多见,一般在用药后 2~4 周开始出现,约 1 周症状达高峰,多伴有平衡失调等症。

水杨酸制剂可引起耳蜗及前庭损害,发生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等症状,通常耳鸣首先出现,眩晕仅为轻度,偶见中度,停药后症状较快消失。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09脑出血1.脑血栓形成:中老年多见。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病程缓慢,意识障碍无或较轻。

根据梗塞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症状。

CT/MRI可发现梗死灶。

包括溶栓、抗凝等综合性治疗,部分预后良好。

2.颅内占位性病变: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亦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与脑血栓形成相似,但多有颅内高压症状,硬膜下血肿多有外伤史,肿瘤一般呈缓慢进展性,脓肿多有感染史。

CT、MRI检查有助鉴别。

脑梗塞1.脑出血:中老年男性多见,冬春季多发。

高血压为最常见病因。

动态发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多见,四肢定位体征迅速完全.脑脊液多呈血性,CT、MRI显示出血病灶.预后欠佳。

2.颅内占位性病变: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亦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与脑血栓形成相似,但多有颅内高压症状,硬膜下血肿多有外伤史,肿瘤一般呈缓慢进展性,脓肿多有感染史。

CT、MRI检查有助鉴别。

美尼尔氏综合症1.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

继续时间较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与本病不符,可以排除。

1.迷路炎:有化脓性中耳炎存在。

2.耳药物性中毒:有使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史,耳药物中毒多累及双耳,眩晕多为不隐藏,少呈旋转性,且无反复发作的特点。

前庭功能多双侧或一侧显著减退或消失。

多伴听力减退及耳鸣。

3.前庭神经元炎:多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发病,可能是前庭神经元遭受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上以突发性眩晕和自发性眼震伴恶心、呕吐为特征,无耳鸣和耳聋。

眩晕持续时间较长。

眩晕多为摇摆不稳感,亦可呈旋转性,有自然缓解倾向。

前庭功能检查明显减退,愈后极少复发。

4.听神经瘤:眩晕较轻,为逐渐发生,少有旋转性,常于起病时患侧听力下降及耳鸣,逐渐发展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但亦有出现突发性耳聋者。

鉴别诊断知识点总结

鉴别诊断知识点总结

鉴别诊断知识点总结一、鉴别诊断的基本原则1. 全面收集资料鉴别诊断的第一步是全面收集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和上下文检查等。

只有获得充分的资料,才能进行合理的鉴别诊断。

2. 分析资料分析资料是鉴别诊断的核心环节。

在分析资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资料,注重细节,排除干扰因素,尽可能确定最可能的诊断。

3.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诊断,排除其他可能性。

4. 动态观察由于一些疾病的特异性不高,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包括观察病情的进展、治疗效果等,才能最终确定诊断。

二、临床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1.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都是冠心病的表现,但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缺血所致,多发生在运动时,休息或予予硝酸类药物缓解。

而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胸痛、出汗、面色苍白等,需紧急处理。

2. 肺炎和肺结核肺炎和肺结核都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但其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所致,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等。

而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需结合胸片、结核菌素试验等进行鉴别诊断。

3. 糖尿病和单纯性尿糖糖尿病和单纯性尿糖都是尿中含糖的疾病,但其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

而单纯性尿糖是由于肾脏功能异常导致尿糖排泄增加,但血糖正常,需结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诊断。

4. 冠心病和心绞痛冠心病和心绞痛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但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总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等进行鉴别诊断。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多发生在运动时,休息或予予硝酸类药物缓解。

以上是一些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既往无肾脏病史,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在补液扩容后尿量仍不增多,ccr较正常下降50%,B超显示双肾增大或正常大小。

血红蛋白不低。

肾前性: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灌注不足,中心静脉压低,补液后可缓解。

肾后性:由导致尿路梗阻的因素,同位素可见梗阻图像,影像学见结石或肿瘤。

肾性:肾小球疾患包括IgA 肾病,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等,尿蛋白可超过2g/d,伴血尿、管型尿,可伴高血压。

急性间质性肾炎多有用药史,可有其他过敏反应,病史可协诊。

肾血管性如肾动脉、肾静脉血栓,可以急性肾衰为表现,可以造影明确。

支持点:肾功能明显异常。

不支持点:患者贫血较重,有高血压病史。

2.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肾小球时可出现NS。

上述骨髓瘤特征性表现有利于鉴别诊断。

支持点:大量蛋白尿,发热,肾功能明显异常。

不支持点:无骨痛,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

3.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常有反复发热、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等症状。

有多系统损害表现,肾损害最常见,常出现浮肿、血尿、蛋白尿,无菌性白细胞尿,可引起肾衰竭尿毒症而出现相关症状。

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可资鉴别。

支持点:浮肿、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明显异常。

不支持点:无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

1.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表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需排除继发性因素确定,必要时行肾穿刺病理活检可资鉴别。

支持点:浮肿、蛋白尿。

不支持点:无大量蛋白尿。

2.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常有反复发热、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等症状。

鉴别诊断-模版

鉴别诊断-模版

高血压1.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往往较高。

一般降压药效果欠佳。

同时合并有原发病的病症和体征。

2.脑堵塞:可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等病症,明确诊断有赖于进一步检查。

3. 脑出血: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脑出血,脑出血患者起病较急,开展较快,很快就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合并有颅内高压表现。

头颅CT提示有出血灶。

4.颅内占位性病变: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也可呈卒中样发病,有偏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多有颅内压增高征象,CT、MRI可鉴别。

⑵脑栓塞:常有心脏瓣膜病或实体瘤等原发病史。

起病急骤,常伴剧烈头痛及肢体功能障碍。

该患者可排除。

4.可与紧张性头痛、纵集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鉴别。

1.完善相关辅检,进一步明确病情。

2.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降酶及对症支持治疗。

3.待病情稳定后给予针灸理疗,促进功能恢复。

4.向患者解释相关病情并作健康宣教。

5.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完善相关辅检,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颅脑及胸部CT等,进一步明确诊断;2.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3.活血化瘀〔香丹注射液〕、针灸理疗及对症治疗;4.根据患者病情及辅检结果调整治疗。

神经衰弱1.完善相关辅检〔如头颅及颈椎MRI、心脏彩超、三大常规、血生化、各项激素水平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2.营养神经〔奥拉西坦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护胃及对症支持治疗;3.必要时加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4.行健康宣教,嘱其适当体育锻炼,调整不合理的学习、工作方式等;5.根据辅检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消化道出血应与其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疾患如:消化道溃疡,胆道及胰腺疾患,肝癌等相鉴别。

该患者无相关病症,临床可行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

1.完善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及治疗,监测血压。

2、制酸护胃、止血,护肝对症支持处理。

3,环丙沙星预防感染〔根据指南建议使用〕。

4. 卫生宣教,软流质清淡饮食。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程中,突然出现的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伴有靶器官病变者可有心绞痛、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血压、以收缩压显著增高为主,历时短暂,血压控制后症状可迅速好转,但易复发.2. 心绞痛此病有典型的心前区痛、胸闷症状,呈压榨样,可有放射痛,发作时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于短时间内缓解,心电图有st-t心肌缺血改变,冠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此病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的低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化验有低钾、高钠、代碱、血浆肾素活性减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安体舒通实验阳性可有诊断价值,超声、放射性核素,CT可定位诊断。

4. 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此病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有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症状,对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或高血压伴血糖增高、代谢亢进等表现,在血压增高时,血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可明显增高,超声、核素及CT可确定肿瘤部位。

5.急性肺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休克症状。

体检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D二聚体增高,纤溶亢进。

心电图有典型的右室负荷加重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 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等改变,肺通气灌注扫描可以确诊。

6.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相比,胸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佳,有ECG及心肌酶的动态序列变化。

7. 急性心包炎:持久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伴心包摩擦音,伴发热,伴咳嗽。

除AVR外,其他多数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般心电图有I、Ⅱ、Ⅲ、aVL、V4-V6导联有宽而粗钝S波,时限超过0.04秒,V1、V2导联呈rsR`,QRS波时限超过0.12秒,患者有典型的心电图变化,可考虑此病。

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明显或持久的非药物或运动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常伴窦房阻滞及窦性停搏,在窦缓中,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或房扑发作,患者因长时间心脏停搏而头晕或晕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1.腰椎小关节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剧,小关节处有固定的压痛点,可出现L5、S1神经根刺激症状或神经根损伤表现。

CT可清晰的显示出小关节的狭窄、骨赘及变形,牵引、手法纠正效果明显。

CT检查可鉴别。

2.腰背肌筋膜炎:多发生于颈肩腰背部,大多数患者有长期、持续在特殊姿势下工作的慢性损伤。

本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有明显痛点,疼痛程度不剧烈,特点为晨起重,日间轻,傍晚复重;劳累时症状加重,休息时减轻,背肌牵伸试验(+)。

3.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20-30岁的高发,男性多见,多数患者以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炎症为首发症状,为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典型早期表现为腰骶部不适或疼痛、晨僵,臀部和腹股沟区酸痛,可向下肢放射,类似坐骨神经痛,休息时加重,活动时缓解,夜间痛明显。

“4”字试验(+),类风湿因子(—),血清HLA-B27(+)。

患者还存在关节外表现,包括眼葡萄膜炎、结膜炎、肺上叶纤维化、心传导系统受累等表现。

脊柱X线可见“竹节样”改变,骨盆正位片可观察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坐骨等部位的病变。

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于60岁以上,安静休息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24小时,多数患者意识清醒,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头颅CT早期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CT检查可鉴别。

2.脑栓塞:起病急骤,多数秒或数分达到高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本病。

3.脑出血:多发生于60岁以下,发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常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

CT检查可见高密度灶,头CT,MRI可以鉴别。

4.颅内占位病变:颅内肿瘤虽可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患者起病后早期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结合CT结果,可排除颅内占位病变。

多有头痛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头部CT或MRI可以鉴别。

脊髓损伤鉴别诊断:
1.急性脊髓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常于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的感染、疫苗接种等病史,可有劳累、受凉、外伤等诱因。

起病较急,多数患者在2-3天症状发展达高峰,多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MRI示病变脊髓节段略增粗,髓内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

2.脊柱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接触史,临床表现为为全身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表现,X线检查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椎体寒性脓肿等改变。

3.脊柱肿瘤:
脑性瘫痪的鉴别诊断:
1.遗传性痉挛性瘫痪: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性的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可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素变性、锥体外系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痴呆、皮肤病变等,脑和脊髓的CT或MRI多正常或有脊髓变细,诱发电位检查异常,多数有阳性家族史。

2.脑炎后遗症:患者有脑炎病史,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易激惹、兴奋、躁动和
痫性发作等。

3.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多在中年发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不伴有运动协调障碍及弓形足等表现。

骨折的鉴别诊断:
1.病理性骨折:患者轻微外伤可引起骨折,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体重下降、低热等表现,X线可见骨质破坏。

2.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也可累及膝关节,可有关节红、肿、热、痛、功能受限,且多为双侧对称性;与患者术前症状较符合,但外院已明确为骨性膝关节炎,故可排除。

3.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较大的关节,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查体:关节肿胀,有中度积液,严重出现关节畸形,膝关节浮髌试验(+),Thomas征(+),X线: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4.大骨节病:多以青少年多见,以负重较大及活动较多的部位如距骨、跟骨、腕骨等最显著,主要变化为发育障碍及变形,首先侵犯骨骺软骨板,然后累及关节软骨,骺板软骨及关节软骨内发生明显的营养不良变化。

踝关节变化以距骨最明显,X线:干骺端早期融合。

X线可鉴别。

1.颈椎间盘突出症:急性颈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脊髓可出现四肢感觉运动障碍,
通常有慢性颈椎病史,外力作用下发病,且影像学检查可见相应病灶。

患者车祸史及受伤机制明确,且影像学明确提示颈椎骨折,故可鉴别。

2.急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好发青壮年,通常有前驱感染症状,临床表现为相应脊髓节段的感觉、运动障碍。

患者无感染病史,且受伤史明确,结合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3.椎管内肿瘤:颈段脊髓内占位或髓外肿瘤均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相应病灶,影像学可排除。

4.脊髓外伤:外伤导致胸脊髓损伤可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二便功能障碍,影像学可见相应骨折或脱位。

患者无外伤史,故可鉴别。

1.脑梗塞:脑梗塞同样可以引起偏身感觉、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查体可见相应肢体中枢性瘫痪,影像学可见相应缺血病灶。

2.脑外伤恢复期:脑外伤后可引起感觉、运动及言语障碍,查体可见中枢性瘫痪,患者无外伤史,可鉴别。

3.脑肿瘤:脑部肿瘤占位可能引起相应功能障碍,据影像学可鉴别。

4.脑出血后遗症:脑出血可以引起偏身感觉、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查体可见相应肢体中枢性瘫痪,影像学可见相应出血病灶。

据影像学可鉴别。

1、右侧桡神经损伤:外伤导致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手背面桡侧半虎口区
感觉障碍等,患者无相应体征,可鉴别。

2、右侧正中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可出现猿手畸形、拇食中环指桡侧半掌面及相应直接远端背侧面感觉障碍等,患者无相应体征,可鉴别。

3.右侧臂丛神经损伤:外伤所致臂丛神经不完全损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尺、桡及正中神经损伤症状,可行肌电图检查鉴别。

1.尺桡骨骨折:右肘外伤可合并尺桡骨骨折,据影像学检查可排除。

1.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可导致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可见骨折线及移位等,患者无明确外伤史,且影像学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可鉴别。

2. 股骨粗隆间骨折:粗隆间骨折同样可以引起髋关节处疼痛及活动障碍,患者无明确外伤史,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排除。

3.病理性骨折:患者老年女性,可能因骨质疏松或肿瘤等引起病理性骨折,据影像学可排除。

4.股骨头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下肢活动受限,患者外伤史明确,且影像学提示股骨颈骨折,故可排除该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