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诊断鉴别及其治疗
PCV诊断鉴别及其治疗精选全文

.
二、PCV特点
➢ 特殊类型CNV? ➢ 脉络膜血管扩张性疾病? ➢ 原因、发病机制不清 ➢ 发病机制有别于AMD、眼底血管样条纹、高度
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 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有别于AMD/CNV
.
临床表现
症状:自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眼前黑影 视力下降 可双眼发病,视力下降程度不一
眼底改变: 特征性病变:后极单个或多个橘红色病灶 出血性/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
.
PCV的FFA表现 缺乏特异性
➢
➢ 出血-遮蔽荧光 ➢ 病灶区的渗漏,晚期荧光素积存等 ➢ 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边界清楚的强荧光病
灶 ➢ 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舟状出血性荧光
.
PCV的ICGA表现
➢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 ➢多个息肉状扩张、膨隆病灶,ICGA荧光 染色增强; ➢造影晚期:染料渗漏; “冲刷现象”;
异常血管无效; ➢ 联合治疗;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 病变
(Idiopath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IPCV)
.
一、PCV
1990 年由Yannuzzi 等正式命名 特征1: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 特征2:脉络膜内层的异常血管形态。
呈分支状或扇形的新生血管网; 血管末端息肉样的膨大灶;
血管比较细小
有硬性或软性 点状或斑块状
+++
.
PCV
不清 较年轻 息肉样橘红色病灶 后极部 +++易出血
较轻
血管粗大 无玻璃膜疣
息肉状病灶
+
AMD/CNV
【AAO2018指南】PCV的诊断

【AAO2018指南】PCV的诊断基于对其发病机制的新理解和影像学研究中不断增加的数据,⽬前有观点认为PCV是I型新⾎管形成的变体,具有与典型nAMD不同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基于临床和ICGA发现,PCV有⼏个传统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表2)。
表2. 息⾁状脉络膜⾎管病变诊断标准BVN=分⽀⾎管⽹络;ICGA=吲哚青绿⾎管造影;PCV=息⾁状脉络膜⾎管病变;RPE=视⽹膜⾊素上⽪。
临床特征PCV表现为浆液性⾎清⾎液的渗出性黄斑病,特征为玻璃膜疣缺乏、⾊素改变、地图状萎缩和盘状瘢痕形成,PCV的常见特征总结于表3。
表3. 息⾁状脉络膜⾎管病变的常见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总结AM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BVN=分⽀⾎管⽹络;CNV=脉络膜新⽣⾎管形成;CSC=中央浆液性脉络膜视⽹膜病变;FA=荧光⾎管造影;ICGA=吲哚青绿⾎管造影;NV=新⽣⾎管形成;PCV=息⾁性脉络膜⾎管病;PED=⾊素上⽪脱离;RPE=视⽹膜⾊素上⽪;SD=谱域。
息⾁状脉络膜⾎管病变应根据息⾁的位置进⾏分类:中⼼凹下、近中⼼凹、中⼼凹外、视乳头周围的或外周的。
根据表现,PCV也可分为静⽌型、渗出型或出⾎性亚型。
静息性PCV与视⽹膜下或视⽹膜内积液或出⾎⽆关。
渗出性PCV与视⽹膜下液状体、神经感觉视⽹膜增厚、PED、脂质渗出或其组合相关,但⽆出⾎。
据报道,与典型nAMD眼相⽐,息⾁状脉络膜⾎管病变的浆液性视⽹膜脱离的发⽣率更⾼,浆液性视⽹膜脱离⾼度更⾼,视⽹膜内⽔肿的发⽣率更低。
出⾎性PCV与视⽹膜下或RPE下出⾎相关,伴或不伴渗出性改变。
与典型的nAMD相⽐,患有PCV的眼睛更有可能出现复发性浆液性或出⾎PED、⼤⾯积黄斑出⾎、玻璃体突破性出⾎或其组合。
此分类尚未经过验证,也未对与视⼒预后或治疗应答的相关性进⾏详细评估。
OCT特征PCV中最常见的SD OCT特征包括PED、双层征、脉络膜增厚,有时还有局灶性脉络膜陷凹(表3;图1-5)。
红细胞比容和三种平均值、网织红细胞计数、

②MFR:粗颗粒在10个以上,或细小颗粒超过15个。
③LFR:细胞内含15个以下细小颗粒
参考值
①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成人和儿童:0.005~0.025
新生儿:
0.02~0.06
②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成人和儿童: (24~84)X109/L
18
19
20
[检测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活体染色(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碱性着色基团 网织红细胞RNA的磷酸基(带负电荷) RNA胶体间的负电荷减少而发生凝缩, 蓝色的点状、线状或网状结构 , 显微镜下计数 1000个红细胞中所占的网织红细胞数,以百 分比或分数数表示。
[检测原理]
2.仪器法
10
11
[检测原理] 1.手工法 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计算出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 例:RBC为3.50X1012/L,Hct为0.36,Hb为120g/L
Hct 0.36 MCV=—— (fl)=—————— =103(fl) RBC 3.50X1012/L
Hb Hb MCH=—— (pg), MCHC=——( g/L ) RBC Hct
当HCT大于0.7,RBC为(7-10)X1012/L, Hb大于 180g/L,即可诊断。
临床意义
3.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C)可用于贫血的形态 学分类。
4.血液流变学指标
HCT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
全血黏度增加,严重者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
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 HCT与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应用,可对一些 血栓前状态进行监测。
分子病毒学-PCV

2 PCV的主要蛋白质表达 的主要蛋白质表达 (2)Cap蛋白:Cap蛋白由ORF2编码, 在病毒感染细胞后再宿主的酶的作用下 合成。两种型的病毒Cap蛋白均由233aa 组成,但同源性只有64%。Cap蛋白是 病毒核衣壳的组成蛋白,表面抗原抗原。 (3)ORF3编码蛋白:1型和2型分别为 206aa和104aa组成,PCV-2的这种蛋白 参与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细胞诱导凋亡。
1 病毒侵袭细胞的机制和宿主细胞尚未 完全明了 2 PCV-1和PCV-2的致病性与否的原因 和 的致病性与否的原因 不明确, 不明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PCV-2引起的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 引起的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 尚不明确
[1] Ilse Tischer, D. Peters, R. Rasch, etc. Replica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 induction by glucosamine and cell cycle dependence [J]. Archives of Virology, 1987,96:3957 [2] Florence Faurez, Daniel Dory, Béatrice Grasland, etc. Replica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es [J]. Virology Journal, 2009,6(60):1-8 [3] 郑敏.猪2型圆环病毒病病原学研究[J].福建畜牧 兽医,2008,30(增刊):40-44 [4] 黄雁,刘美容.猪圆环病毒2 型的分子致病机理 研究进展[J].猪与禽,2008,6(28):77-79 [5] 史岩, 秦爱建.猪圆环病毒2 型生物学特性与致病 特征研究进展[J].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31(1):10-15
猪圆环病毒病的PCR检测分析

猪圆环病毒病的PCR检测分析作者:王平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年第2期王平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 313300摘要:猪圆环病毒(PCV)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用于猪血清和组织中PCV的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该检测试验是利用离心柱内惰性大分子膜提取病料DNA作为模板,中温时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以引物为复制的起点,沿模板合成一条新链。
每个环节包括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三个过程,使特异DNA片段的拷贝数放大1倍。
经过35次循环,最终使扩增DNA片段放大了数百倍。
将扩增的产物进行电泳,经染色后,在紫外灯照射下,肉眼可见到DNA片段的扩增带。
分别利用PCV1和PCV2阳性对照进行检测,PCV-1阳性对照出现652bp扩增带和PCV-2阳性对照出现1154bp扩增带,阴性对照无带出现(引物带除外)时实验结果成立。
从该实验中充分了解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充分掌握PCR检测的要点,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猪圆环病毒的知识。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PCR;检测;分析1 实验试剂及器材(1)实验试剂。
0.2mL薄壁PCR管、DNA抽提试剂盒、50倍TAE电泳缓冲液、电泳上样缓冲液和电泳染色液由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CV-1和PCV-2阳性对照由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提供,ExTaq聚合酶、dNTP、10×PCR Buffer和DEPC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提供,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2)实验器材。
仪器有分析天平、水浴锅、离心机、PCR扩增仪、电泳仪、电泳槽、紫外凝胶成像仪(或紫外分析仪)、微波炉、组织研磨器、-20℃冰箱和可调移液器(2μL、20μL、200μL、1000μL)。
耗材有眼科剪、眼科镊、称量纸、20mL一次性注射器、1.5mL灭菌离心管、琼脂糖、500mL量筒、500mL锥形瓶、吸头(10μL、200μL、1000μL)和灭菌双蒸水。
规模化猪场PCV2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规模化猪场PCV2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研究高亚飞1,高亚成1,郭奎2,孙裴3(1.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安徽利辛236700;2.安徽省利辛县畜牧兽医局;3.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是当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PCV2可引起猪只严重的免疫抑制,容易引起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造成猪群死淘率增加。
链球菌是环境及猪呼吸道常在菌,在猪群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感染,引起呼吸障碍、关节肿大甚至败血症症状。
应用细菌学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对PCV2和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进行诊断与防治,以期为规模化猪场该类疫病的防制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链球菌;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2-1324-02猪链球菌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经上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皮肤感染,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1]。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WMS)的主要病原[2],PWMS主要感染断奶仔猪和育肥猪,表现为体重下降,呼吸困难,黄疸以及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肿大,肝炎和肾炎等症状,并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容易继发其他病原的感染和疫苗免疫失败[3]。
笔者阐述PCV2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以期为规模化猪场该类疫病的防制奠定技术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病料来源与主要试剂安徽地区规模化猪场30 45日龄发病仔猪。
5%兔鲜血平板、TSB肉汤。
1.2方法1.2.1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观察。
观察病猪临床症状和剖检后病理变化,无菌采集病料。
仔细观察病猪的体表是否苍白或黄疸、被毛是否粗乱,肺脏是否有肺炎症状、全身淋巴结是否有病变及病理变化、肾脏表面是否苍白或出血,其他脏器病理变化等。
1.2.2细菌分离与药敏试验。
无菌操作对病死猪的肺脏、脾脏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培养,后挑取菌落进行细菌形态学鉴定。
常见猪病的诊断与防治

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肾脏表面有弥漫性 针尖状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膀胱、喉头、肠粘膜 有点状至斑状出血,脾脏有梗死(猪瘟最具诊断 意义的病变),回盲瓣处有纽扣状溃疡。
5.46 断奶仔猪坏死性干酪样肠炎的结肠,粘膜层的淋巴组 织上有积聚的纤维,故又称为“钮扣状溃疡”。见于猪瘟, 也见于沙门氏菌感染合并引起的痢疾。
剖检:
可见胃肠道有出血性炎症,心包液混浊,心肌表面 或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纹或不规则斑点,类似 虎皮斑纹,又叫虎斑心。心肌松软像煮过似的,心 内外膜出血.
防治处方:
①彻底扑杀
②注射疫苗
③彻底消毒
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
诊断要点: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 症状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 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 感染本病后:
2. 病理指标 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 出血性梗死;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 斑; 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 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 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 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 .病原学指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阳性。
4.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检测
四、猪圆环病毒(PCV-2)感染
诊断要点:
猪圆环病毒是由猪2型圆环病毒(PCV-2)引起猪的 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感染6-16周龄猪,其特征为体 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与猪2型圆环病毒 (PCV-2)相关的疾病有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 症、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仔猪抖抖病、皮炎与肾病 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PCV-2常与细小病毒(PPV) 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混合感染.本 病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哺乳猪很少发病.饲养条件 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高、不同日龄猪混养等应 激因素均可加重病情的发展.
超声造影在眼内肿瘤诊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眼内肿瘤诊断的应用杨文利【摘要】超声造影检查是一项新的诊断技术,将其应用到眼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本文分三个部分介绍了超声造影在眼部应用的基本情况:1.如何理解超声造影在眼部的应用.比较传统的眼内肿瘤的诊断方法如眼底血管造影、CT、MR等,超声造影的优势何在?2.超声造影在眼内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通过对眼内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表明恶性肿瘤病变内的造影剂浓度低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病变内造影剂的平均渡越时间小于良性肿瘤.即恶性肿瘤为快进快出,良性肿瘤为快进慢出.3.超声造影在眼部使用的局限性.通过对造影剂特点的研究,建议严格选择眼部超声造影诊断的病例,即年龄大于18周岁,以肿瘤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超声造影的出现,为眼内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超声造影;眼;肿瘤【作者】杨文利【作者单位】首都眼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眼内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病人视力和生命的疾病,如何准确地诊断?如何早期诊断?对于眼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既往我们应用二维超声诊断眼肿瘤:可以根据病变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大小等诊断不同的眼肿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眼肿瘤:可以根据病变内的血流分布情况以及血流的特征诊断眼肿瘤。
但仍有一部分肿瘤缺乏明确的超声诊断依据,而且前述的超声诊断方法对检查者的依赖性较大,不同经验的检查者对同一病人的诊断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分歧。
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新的超声诊断方法,它的出现可以说是超声诊断技术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腹部、心脏以及乳腺、甲状腺等脏器的疾病诊断。
将超声造影用于眼肿瘤的诊断是一项新的突破,为眼肿瘤的超声诊断探索一条新途径。
1.如何理解超声造影在眼部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是一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的诊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V的ICGA表现
2.多个息肉状扩张、膨隆病灶,ICGA荧
光染色增强;
造影晚期:
活动性病灶:后期染料渗漏或染色
静止期病灶:荧光减弱或中心弱
荧光,周围环状强荧光---冲刷现象
v
OCT:
RPE向前锥状隆起,呈高反射光带,在息肉 突起病灶2测均可见RPE和神经感觉层之间低 反射的液体充盈。
PCV
PCV
不清 较年轻 息肉样橘红色病灶 后极部 +++易出血 较轻 血管粗大 无玻璃膜疣 息肉状病灶
预后(斑痕)
+++
+
AMD/CNV
四、PCV的治疗
传统激光;TTT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黄斑下出血
光动力疗法 (PDT) ;治疗PCV最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TA、抗VEGF等;促进渗出吸收,但对 异常血管无效;
联合治疗;
特征3: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PED);
临床表现
症状:自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眼前黑影
视力下降,多不是急剧下降
可双眼发病,视力下降程度不一
特征性眼底病变: 1.后极单个或多个橘红色病灶0.3~0.5PD大 小,大者可达2~3P 2.出血性/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
3.晚期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变性,但少有瘢痕组织形成
PCV的FFA表现
出血-遮蔽荧光Fra bibliotek缺乏特异性
病灶区的渗漏,晚期荧光素积存等
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边界清楚的强荧光病
灶
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舟状出血性荧光 息肉状扩张典型表现为点状高荧光
ICGA: 1.造影早期显示内层脉络膜伞样分支状血管 网,末端呈息肉状或动脉瘤样簇状高荧光 血管网位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内 直接从脉络膜大血管膨出 出血渗出遮盖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Idiopath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IPCV)
一、PCV
1990 年由Yannuzzi 等正式命名 特征1: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 特征2:脉络膜内层的异常血管形态。
呈分支状或扇形的新生血管网; 血管末端息肉样的膨大灶;
PCV
PCV诊断依据
眼底橘红色息肉状病灶
分支脉络膜血管网 末梢的息肉状血管扩张:重要依据
PCV 与AMD/CNV的鉴别诊断
最初诊断湿性AMD的患者8%-13%再次诊断为PCV AMD
病因及机制 年龄 病灶特征 部位 血管脆性 渗漏 CNV 玻璃膜疣 ICG表现 有硬性或软性 点状或斑块状 多种病因 大 灰白色膜 黄斑区 + 重 血管比较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