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一背景、原因类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万能模板与套路,你值得拥有!反正我是收了!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万能模板与套路,你值得拥有!反正我是收了!历史是高考文综卷的重要部分,高考历史大题则是高考文综的重要得分点,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大题答题万能模板与套路你值得拥有》,仅供大家参考。
1历史大题答题模板1、各种背景(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2)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3)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4)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3、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2历史大题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背景、原因类答题方式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背景、原因类答题方式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答题模板: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举例说明: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时,主要从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支持、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列强无暇东顾等方面来回答。
注意: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可能性);背景、条件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
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历史答题模板

掌握规律,赢在文综高考一、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政治+文化+⋯⋯济二、历史内容=经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经济结构、布局+,,业+手工业+商业济制度+经⑴、古代经济政策+(农济=经役+人身+,,政策+土地+租税+赋济政策=总①、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业经②、农+布局+,, )织+矿冶+陶瓷+,, )(技术=(纺经济③、手工业贸+外贸+,,+边④、商品经币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化+经展+,,化+经济重心变济方式扩济成份比例变济结⑤、经构、布局=经、手工业、商业各业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先分析总济的措施,如均展情况。
如唐朝经方面分析经济发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工具的改进,兴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田制、租佣调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增长的丝等;手工业织、陶瓷、造纸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济趋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体发等。
从总展等。
济发经济+,,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⑵、近现济=经代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原料+劳力+经金+市场①、经展要素=技术济发+资;西部开发提供力、技术济发如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经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断模式等。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导语】考生在历史的考试中提高答题效率,增加得分率,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考历史的答题模板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1、背景:一样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形下产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首创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何”,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大。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气力对照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一)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样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干的那一方面因素;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
历史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一、如何答好背景、条件、原因类非选择题1.历史背景=(国内+国外)(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治+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历史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的分析与北京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二、如何答好过程、内容、状况类的非选择题1.过程(趋势):历史事件按其时间顺序,可分为开始、发展、结局。
趋势是历史事件的总体走向。
例如:是加强、还是减弱,是上升、还是下降等。
2.内容(措施):(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3.状况:从在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习俗、风气,或者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种社会状态等来归纳。
三、如何答好评价、评述、认识、启示类的非选择题1.题型解读:“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述”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评价、评述类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评、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如何理解、你的看法等。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如果问高考哪科最难背,那必须是历史。
很多同学学习历史时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
辛辛苦苦记了很多,考试时一看到题目还是无话可说,或者答不到得分点,真是痛苦,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倾情分享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你绝对用得到!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x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朽: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__、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历史特点题答题原因类

历史特点题答题原因类模板1.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① 国家长期的统一,社会比较安定。
② 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③ 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 交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
⑤ 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分工细化,促使人们通过交换互通有无,促进商业发展。
模板2.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① 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② 思想解放运动引领了社会的发展。
③ 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① 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② 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模板3.反侵略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① 战争的性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 领导阶层政治军事策略的运用。
③ 斗争能否取得广大军民的支持,英勇斗争,这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 双方的实力与当时的国际环境。
(备注:决定战争的胜败是要看这四大因素的综合情况,并不是具备其中的一条或两条就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模板4.近代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① 14、15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定下来,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聚集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 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④ 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科学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
模板5.工业发展的因素① 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 经济发展的促进。
③ 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④ 领导者的正确政策和政策的持续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本国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⑤ 广大劳动者的不懈努力。
模板6.改革成败的原因(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各类题型答题模板(背景原因因素类+评价看待类+列举开放类)

中考历史各类题型答题模板一、背景原因因素类【题目简析】背景、原因、因素类的问题,虽然问法不同,但殊途同归,可用答题模板克之。
回答方向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史实,就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包括国内外(或事件各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这些要点,回答时要结合题目分析,不要生搬硬套。
有则答之,无则略之。
【答题模板】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三大产业+贸易+生产+消费市场.......:(2)政治背景=国家/政府+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理论+科技+教育+艺术+意识形态+宗教.....如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事件的我方)①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②政治:政府腐败+军事废弛+财政亏空+阶级矛盾尖锐③文化:思想封闭、愚昧自大。
国际:(事件的敌方)①经济: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扩大,需要打开消费市场;鸦片贸易获利巨大②政治:资本主义崛起、扩张+军事实力大增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人民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③思想:列宁主义。
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原因(因素和原因基本相同):(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事物当事人、人才的努力、事物自身的继承、借鉴、创新,事物自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发展外因:事物外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发展,如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的推动或支持、人们观念的革新、外来事物的影响等政治、经济、文化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题型一背景、原因类题目
·设问方式
·破题思路
1.宽泛性设问:在题目没有设置限定词的情况下,有关历史事件、现象的背景、原因、条件、因素、依据等可从国际及国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
2.限定性设问:
(1)根本原因
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
②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
③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
④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或社会制度入手。
⑤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事件内因入手。
⑥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入手。
(2)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原因(外因)。
(3)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直接原因往往是离事件发生最近的因素。
(4)主观原因:包括引发历史事件的主观、客观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典型例题
(山东高考)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信息速读
政治 1688年,光荣革命
国内经济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
1670-
1776年国际 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1807年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
解析:“1670-1776年”,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国内则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807年”,工业革命正在英国蓬勃展开,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注意(1)问分析国际、国内两个方面,(2)问限定在经济方面分析。
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国家衰弱,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地位优势;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万能模板
1.历史背景(原因)=(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2.历史条件:与历史背景(原因)的分析基本相同,但历史条件更侧重于引起事件发生的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更侧重于静态分析,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原因=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
4.原因深度:有关历史事件的原因深度涉及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5.万能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①中国古代的政治事件应侧重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因素。
如秦完成全国统一的原因(或秦朝建立的背景):
②中国古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应主要分析8要素:
统一稳定或分裂并存的局面、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与推广、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交流的密切、前代经济发展的经验、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自然条件。
如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发展变化的原因:兴修水利,政府提倡推广,生产工具改进,技术提高,自然条件符合。
(2)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3)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4)世界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①政治方面: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及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新阶级、阶层的形成及社会矛盾的变化;法律制度或法律文献的颁布;某些先进人物的个人作用。
②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方面: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自然科学的发展等。
(5)世界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①政治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后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三世界的崛起。
②经济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