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校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园的环境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心学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校园区域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用画笔和纸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校园景色和设施。
3.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其他学生听后猜猜是哪个校园区域。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爱护校园环境。
活动准备:1. 画笔和纸2. 校园地图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选择一个区域进行观察。
2. 学生用画笔和纸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校园景色和设施。
3.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其他学生猜猜是哪个校园区域。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爱护校园环境。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庭结构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准备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并在照片背后写上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关系。
2. 学生将照片贴在卡片上,并在卡片上写下对家人的描述和感受。
3. 学生将卡片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他们对家人的了解和感情。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活动准备:1. 家庭成员的照片2. 卡片和彩笔活动步骤:1. 学生准备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并在照片背后写上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关系。
2. 学生将照片贴在卡片上,并在卡片上写下对家人的描述和感受。
3. 学生将卡片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他们对家人的了解和感情。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第三章:我们的节日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并了解该节日的历史和习俗。
2. 学生用画笔和纸记录下他们了解到的节日习俗和活动。
3. 学生分享他们的了解和描述,其他学生听后猜猜是哪个节日。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共8篇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1、节约用水一、教学活动设计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也是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少。
懂得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源,纠正不良的用水习惯并能自觉督促他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之源的认识,产生热爱自然,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情感。
2、养成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做节约用水的小卫士。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分享劳动成果、锻炼归纳能力。
三、活动重点:通过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
四、活动准备:教师:各种缺水图片,宣传节约用水标语,调查活动卡片、水污染资料、玻璃盆、废机油学生:一杯水、量杯第一阶段活动目标:认识生活中不良的用水习惯,形成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认识水的对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了解哪些是不良的用水习惯教学准备: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图片、世界各地干旱引发的灾难图片活动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讲解水的重要性:据科学家研究,人10天不吃饭不会死亡,3至5天不喝水就会死亡,植物体内水份占70%。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被严重污染等,造成全球水危机。
目前有80个国家严重缺水,有的国家缺到“滴水贵如油”程度。
其中,我国被联合国列为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展示干旱引发的各种灾难图片(尼日利亚旱灾360万人挨饿、美国得克萨斯州大旱等),看了这些图片,我们应怎样对待用水?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节约用水2、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导言部分,认识水的重要性和我们对用水应持的态度。
提出问题:想想我们口渴时有什么感受?没有水植物、动物会怎样?每停一次水我们的感觉怎样?(2)组织学生学习“万花筒”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自读相关部分内容抽学生复述自读内容的大概意思(3)设问:辉辉和军军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军军小气吗?军军为什么被称为环保小卫士?引导学生讨论完成这些问题。
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8篇)

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教学内容:排气扇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排气扇的整体步骤;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排气扇,出示课题:“排气扇”。
1、介绍制作排气扇的整个步骤(1)剪下各部件。
(2)划线后切刻。
(3)粘合。
(4)将风叶放入箱体,并以竹棒代轴插入。
(5)粘上箱盖,完成2、学生动手操作(1)可以独立完成;(2)可以合作完成;(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4、本课小结(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制作排气扇的步骤是什么?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程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课程表的整体步骤;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课程表,我们可以用这美丽的课程表记下我们每天的课程安排。
出示课题:“课程表”。
二、新授1、介绍制作课程表的整个步骤(1)剪切、折叠、制作课程表外壳,将抽拉板与外壳粘贴。
(2)~(3)将课程表粘贴在外壳里面。
(4)~(5)粘贴好外壳,完成2、学生动手操作(1)可以独立完成;(2)可以合作完成;(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4、本课小结(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制作课程表的步骤是什么?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3教学内容:面具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面具的整体步骤;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面具,出示课题:“面具”。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主题一:校园安全【教学目的】1.结合学校安全文明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2.学习安全知识,学习文明行为;3.在活动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感恩每一位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重点】结合学校安全文明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感恩每一位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准备】安全知识,关于安全方面的事例。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各位同学:一(1)班《校园安全》爱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关于校园安全(例举一些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
1.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
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
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
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
2.校园就像一个家,安全文明靠大家。
平时走路不奔跑,课间休息不骂人,不打闹。
3.上下楼梯靠右走,楼梯拥挤等一下。
这是我们少先队员要牢记的,因为平平安安最重要。
4.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校关于安全文明的感受。
5.还有很多同学想说,那请你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因为一些不文明行为而受伤的过程或看到别人受伤的情景,好吗?二、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
1.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警示牌还有很多很多,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同学们可要留心观察呀!2.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警示牌来提醒我们,在没有警示牌的地方,我们更应该细心观察,加倍小心,尽量避免受伤。
3.像这种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A.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4.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三、现在轻松十分钟,我们来个安全知识问答。
答对就得一颗星。
(1)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记恨在心,事后叫人一起教训对方。
C、据情节给予报复。
D、叫家长到学校来教训对方。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一、主题一:我爱我的家乡。
1.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等基本情况。
-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调查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家乡的美,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热爱之情。
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总体情况。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特色。
-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家乡的某些代表性地点进行实地观察。
4. 教学过程。
-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美景的视频,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哪里,引出家乡的话题。
- 知识讲解(10分钟)- 利用地图,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的省份、城市、周边的地理环境等。
- 简单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对家乡的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 每个小组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传统习俗等。
-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实地考察(20分钟)- 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可作为家乡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或者古迹进行实地考察。
- 在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建筑的特点等。
- 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情况,再次强调家乡的独特之处。
-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询问关于家乡的其他有趣故事,并记录下来。
二、主题二:奇妙的植物世界。
1.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认识多种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识别常见植物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 难点: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教案一:自我介绍游戏1.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自我介绍。
-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准备- 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一个学生的名字。
- 音乐。
3. 教学过程- 引入:老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跳舞,放音乐停止后,学生坐下。
- 提出问题:老师问学生是否想要了解其他同学,引导学生讨论。
- 游戏介绍:老师分发卡片给每个学生,每个卡片上写一个学生的名字。
学生需要按照卡片上的名字找到对应的同学,并用英语自我介绍对方。
- 学生操作:学生按照卡片上的名字找到对应的同学,并用英语自我介绍对方(例如:This is Lucy. She is 8 years old. She likes playing soccer.)。
- 游戏结束:学生自我介绍结束后,老师可以提问其他学生有关他人的问题,以增加互动。
4.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互相进行自我介绍。
-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卡片,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在卡片背面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等。
5. 总结反思- 老师可以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自我介绍句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自我介绍是否流利、准确。
教案二:小小环保者1. 教学目标- 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并了解几种简单的环保行为。
-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准备- 杂志、报纸等可回收物品。
- 彩色纸、剪刀、胶水。
- 水彩笔或彩色铅笔。
3.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学生成为小小环保者。
- 讨论:与学生讨论环保的概念,并展示杂志、报纸等可回收物品,让学生了解回收的重要性。
- 制作环保手工:老师分发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给学生,让他们制作环保手工品,例如彩色纸制作的花瓶、书签等。
- 绘画作品:老师鼓励学生画一幅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表达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 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环保手工和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年级综合实践全册教案(下册)

三年级综合实践全册教案(下册)第一章:春天里的发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自然环境,发现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春天的植物变化:观察树木、花草的生长变化,了解春天的植物特点。
2. 春天的天气变化:观察春天的天气特点,了解季节交替的变化规律。
3. 春天的环保行动:学习春天环保知识,参与春天的环保活动。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植物变化和天气变化。
2.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发现。
3. 组织学生参加春天的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第二章: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环境和设施,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校园的环境:观察校园的自然环境,了解校园的植物、动物等。
2. 校园的设施:观察校园的建筑、设施,了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3. 团队合作:参与校园的清洁、绿化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观察,记录校园的环境和设施。
2.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的认知和感受。
3.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清洁、绿化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章:家庭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关系,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家庭历史:了解家庭的历史和故事,培养对家庭的尊重和热爱。
3. 感恩行动:参与家庭活动,表达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和家庭历史。
2.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认知和感受。
3. 组织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如做饭、打扫等,培养感恩意识。
第四章:家乡的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主题一:粮食与我们一、主题活动设计思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同学们,当你们吃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时,你们是否想过这诱人的粮食是从哪儿来的呢?此次活动,我们将与小朋友们一起敞开心扉正真体会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正真一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含义。
二、课时安排:4课时确定主题,分工、制定计划活动准备,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活动实施,与同学交流活动总结、评价,并与同学分享此次活动的收获三.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粮食是什么,以生活中怎样才能不浪费粮食。
学会并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四.活动与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初步学会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养成珍惜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群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调查身边浪费粮食的情况;教学难点: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教学指导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性课程,不能当成一门具有独立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要有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
一、为什么(发现问题)1、这一环节,特别引导学生去观察照片,发现照片上非洲难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你看,那小朋友腿上廋得竟然只能看到像纸一样薄的皮肤包着细细的骨头,那小孩的手瘦得像鸡爪一样,在他妈妈怀里不知是死是活,同样瘦弱的妈妈欲哭无泪;刚刚出生的孩子因为母亲没有奶水而活活饿死……。
思考:怎么会出现这一幕呢?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看。
2、学生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人在忍饥挨饿。
3、引出问题平时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粮食。
难道我们的国家真的很富有,以至于我们可以肆意浪费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决心认真调查我们身边的浪费粮食的现状。
二、怎么办(活动准备)1、搜集了一些浪费粮食的图片联合国统计,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5岁以下的儿童。
平均每5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每天有8.5亿儿童饿着肚子上床睡觉,有1.5亿个儿童死于营养不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积极自主发现动物自身特点,结合实际合理联系生活。
话题设置法、指导学习法活动过程1、讲述故事引出主题讨论小灰兔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小结原来他身上的颜色跟泥土的颜色很像所以没有被发现2、出示图片师:小动物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看你们找找看,他们是什么小动物。
师逐一出示图片师:你们在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他们的颜色为什么跟周围环境这么像?有什么用处吗?师小结:这些颜色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我们叫它保护色。
讨论:那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动物他们有保护色3、出示图片请同学找找,谁使用了保护色?小结一些动物只有一种保护色,有些动物有几种保护色,他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也保护了动物。
4、出示图片:看看环境的破坏,说说这样对小动物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兴趣。
5、结束部分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仅要告诉别人保护环境,而且要自己用行动告诉大家保护环境。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对小动物的作用。
知道保护色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保护小动物要从保护环境做起。
资料:哺乳类:人类-虽然天生没有这能力,不过透过独特的观察跟模仿能力,可以随场合乔装不同形态。
北极熊-模拟雪地的毛色,有助它伏击猎物。
银狐-也是以毛色模拟漫天雪地,以助逃避敌人和捕猎。
使学生了解怎样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健康的生活。
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真正地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到自己生活中不正确的地方并积极改正。
使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思想摈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以做到保持环境为荣。
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通过游戏活动。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层层1.初步体会游戏的多样性摸球游戏,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板书:游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摸球游戏。
请看游戏规则:男、女生代表每人各摸三次。
摸到橙色球多,算女生赢,摸到白球多,算男生赢.现在请一个男生代表和一个女生代表到讲台前准备做游戏,谁愿意?再请一个记录员记录摸球的情况,统计结果。
谁来?摸球的同学摸球的时候眼睛不能看袋子里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球之后全班同学大声说出球的颜色,然后把球放回袋子里。
开始! 大家看一下,是谁赢了? 女同学真厉害,祝贺她们!刚才在摸球的时候,我听到了男同学说“不公平老师放的都是橙色球”到底是不是,我们来看一看!(把球倒在纸盒里) 老师这样放球,公平吗?为什么?,所以对男同学不公平。
通过不公平的游戏,学生初步感受游戏规则公平的必要性,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揭示课题,看来老师不公平的安排已经引起男同学的强烈不满。
所以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以公平为前提。
看下面这个故事:课间休息时,小明生喜欢。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指明两个学生上来学生依次摸球,并记录好摸到球的个数学生回答,因为摸到白色球的可能性小,摸到橙色球的可能性大探究解决问题三、运用所学。
拓展应用和小华准备下棋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下吗?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
笑笑也想了一个方法,我们看一看是什么办法。
想一想,你们认为她的方法公平吗?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多少个点数?点数大于3的有多少种可能性?点数小于3的有多少种可能性?这种方法公平吗?为什么?同学们认为不公平。
那我们来亲自试试吧。
(游戏期间教师巡堂指导) 游戏结束后请小组长汇报结果。
我们来比较一下小明先走的次数和小华先走的次数从结果来看你都发现了什么?自己设计游戏,并进行探究,看看是不是真的能玩!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了解不同民族儿童的课余生活并激发向往之情。
一、联系学习内容导入新课二、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课余安排同学们,你了解了哪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课余涛涛在海边捡贝壳、踩沙滩。
山山提着小篮子采蘑菇,青青骑着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平平在平原上抓蝴蝶,京京正跑向科技馆,看样子他在课余一定很喜欢探索科学奥秘。
我们也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而且认真执行了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⑴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⑵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⑶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⑷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⑸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⑹可以讲讲自己学会的一样生活小技能学会的一件小家务。
三、联系民族风情进行拓展延伸四、激发想象思维丰富交际内涵交流要求:别人发言认真倾听不打断。
自己交流尽可能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共同评议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安排都不太一样,那么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最合理、最有意义、最切实可行呢?也可以说说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并和大家共同讨论。
请老师为交流的同学颁课余生活之星章。
惜时小能手、才艺小能手、创造小能手、勤劳小能手、休闲小能手、阅读小能手等。
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彝族我们是彝族聚居区,因此每年的农历7月间我们都会举行欢快的火把节表达自己对火的崇拜,自己的高兴之情。
傣族,每年的农历4月13日—4月15日之间是傣族的泼水节全族的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从家里拿来锅碗瓢盆往别人身上泼水水身上的水越多就说明谁在这一年好运最多。
蒙古族草原上的孩子放学回家坐在马背上放羊放牛一方面为家长分担辛劳另一方面也成了自己有趣的课余生活。
黎族、苗族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晚上大人小孩纷纷跳起竹竿舞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多么有趣的课余生活,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与更多人来分享它呢?说说你的好办法。
方法:交流、拍照片、把自己学到的、听到的告诉更多的人,与同学合作编课余生活三句半,将有趣的画面画下来。
通过泥塑草莓初步了解泥塑的几种基本技法搓、捏、压、刻、刮等等,感受创作的乐趣。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他造能力。
了解泥塑的几种基本技法搓、捏、压、刻、刮1、教师变戏法似地出示工具箱请学生猜箱里有什么(教师故意卖关子这里面藏着的可是小朋友课间的最爱哟)2、教师陈列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及一定数量的泥塑用具。
泥篦、钢片、泥工板、毛笔、颜料、火柴梗、牙签、吃冰淇淋用过的小勺等。
一边陈列一边说:看,有了这些材料我们想把橡皮泥做成啥就能像啥了。
不信请看老师做好泥塑水果。
3、教师出示泥塑水果作品供学生观赏,问:你认识它们吗?你还认识哪些水果?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自己喜欢的水果,引出活动主题:泥塑水果(板书)。
1、师:看得出,同学们兴致很高,都跃跃欲试了,可是动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我喜欢草莓,谁能帮我做一个草莓呢。
2、请几个小朋友上前为大家做,团、压、搓、捏等动作。
3、小结:根据个人喜好,橡皮泥可以被塑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其技法不外乎搓、捏、压刻、刮等(板书基本技法)。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理解搓、捏、压、刻、刮、贴等基本技法。
5、教师边做边讲解草莓的制作过程。
①选一块大红色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用泥篦将橡皮泥团成大草莓块。
②搓成鸡蛋形。
③在顶端压出端凹坑,下端稍捏细④选一小块绿色的橡皮泥,搓成小泥条做蒂梗,用手指压平。
⑤蒂梗按在凹坑处在泥块上用火柴头压出坑点。
1、学生按老师提示的步骤泥塑草莓。
教师巡视作必要指导。
2、成品交流、欣赏、修改师选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提出诚恳的意见和修改方案。
3、小结:刚才通过泥塑草莓的制作与修改,同学们已经对团、压、搓、捏、刻、贴、刮等技法有了正确理解和运用,非常不错。
其实在创作中,我们还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手法、艳丽的色彩展现作品的个性特征,赋予它们的生命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手中的橡皮泥动起来,好吗?4、创作大比拼①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水果各给小组命名,如“苹果”组制作苹果,菠萝组制作菠萝等。
②小组成员仔细观察,友好交流,分工合作,材料共享,共同创作。
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使用火柴梗等用具时注意安全。
1、把所有的作品摆放在桌子上,大家一起欣赏。
2、同桌、前后桌,互相轻声交流喜欢哪件作品。
3、总结: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做出了许多漂亮的泥塑水果,用橡皮泥不仅可以做水果,还可以做出其他工艺品。
回家做一做,做前必须学会会观察哦.4、整理用具,下课,洗手,感受劳动的快乐。
泥塑水果一、基本技法搓、捏、压、刻、刮二、草莓的制作□→□→□→□→□→□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