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存在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悲剧的现实意义

悲剧的现实意义

悲剧的现实意义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悲剧的现实意义----------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悲剧对人生的积极影响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依然历久不衰。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总的来说,悲剧的特征是: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作为美学对象的悲剧,应是指艺术中的悲剧,而不应包括现实中的悲剧,什么车祸,离婚等等.艺术中的悲剧必须具备几个因素才能成为悲剧.首先,它必须具备相当强的现实意义,从而能使人产生认同或同情;其次,它必须悖逆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使人产生失落;最后,对悲剧结果的"雕刻"不能过于细腻入微,否则不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例如我们熟悉的《红楼梦》,从古至今,红学研究者不计其数,《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美学意义,也就是其悲剧意义。

《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曹雪芹自己家庭家族近百年的盛衰悲剧,和自己在悲惨人生际遇中的切身感受,很难设想《红楼梦》的产生,;其次,红楼梦中有太多悖于人们主观愿望的情节,如黛玉宝玉的爱情悲剧,黛玉之死,贾府的衰落,这些情节让人们产生怜悯,失落,同时,也能促发人们去思考悲剧背后的原因,这就是悲剧的现实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悲剧,这一概念存在于世界文学史上已有数千年。

它在欧洲文学发展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甚至,对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也功勋显赫。

悲剧作品存在于世界各国,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喜剧,高于文学作品本身所渗透出来的气息。

从悲剧的崇高品格、悲剧的现代意义、悲剧与喜剧关系三个方面对悲剧的审美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价值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是悲剧的本体,叔本华从意志本体导出了悲剧因果论,悲剧关注的是人生的痛苦,艺术拯救了现代审美本体观,这些使叔本华的悲剧有了现代意味。

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表现出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崇高是悲剧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悲剧美学的核心范畴。

因此,悲剧促使人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和德国剧评家莱辛都把骇人听闻的事件、不幸和苦难归入到悲剧的范畴。

这些对悲剧的定义各有千秋,都有其合理性。

不管悲剧的定义是怎样,它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具有如此高的评价,关键在于它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下面就初步对悲剧的审美价值作三方面的分析:一、悲剧的崇高品格在人类生命的审美活动里,可以找到一个精神的载体,那就是“悲剧”,是悲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

而“人格”的崇高,则是这一极致“美”的内化表现形式。

民国时期的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中性化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这就是因为张爱玲对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与颠覆。

悲剧与人类存在的意义

悲剧与人类存在的意义

悲剧与人类存在的意义悲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深刻的意义。

悲剧作品所展现的剧情激发了人们思考生活的本质及其可能的含义。

然而,悲剧又常常带给我们一种无奈与绝望的情感。

在这个深陷悲剧中的世界中,人类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呢?首先,悲剧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无常。

悲剧作品中经常出现由无法掌控的因素而引发的不幸事件。

明明是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却因为一时的疏忽或意外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种无常引发的悲剧提醒人们,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报酬。

这种不可预测性,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的努力是否有了意义?是否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次,悲剧反映了人类身处的矛盾与挣扎。

主人公通常扮演着自身在道德、伦理和情感选择之间摇摆的角色。

他们不得不在各种对立的力量间取舍,有时甚至无法做出决断。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纠结反映了人类存在的本质。

我们经常陷入道义与利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选择困境中。

悲剧作品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在别人的命运中反思自己的选择,并在精神上得到一种解脱。

另外,悲剧传递了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品中的人物往往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痛苦,他们思考着自己的处境,甚至对宇宙的存在和意义产生质疑。

悲剧作品通过这一方式,鼓励观众以更加深入的方式思考人类自身的意义。

我们应该反思生活的真相和我们的行为究竟对世界有何意义。

通过观看和思考悲剧作品,我们有可能超越自己的狭隘视野,发现更高尚的价值和目标。

此外,悲剧作品也提供了情感的宣泄和共鸣。

当我们看到主人公面临悲剧时,我们可能会从中找到共鸣,因为我们自己也曾经或正在经历类似的困扰和痛苦。

悲剧作品的存在让我们感觉到并非孤独面对人生困境,而是身处一个充满着痛苦和挣扎的人类集体中。

这种共鸣带来了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安慰,让我们感到自己不再孤单,而是在与他人共同经历人生旅程。

总的来说,悲剧与人类存在的意义紧密相连。

通过揭示命运的无常、反映人类的矛盾与挣扎、传递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悲剧打破了我们对生活的表面认知,引导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

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

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悲剧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他说:“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得人的模仿”,“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他说:“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以后,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

悲剧的意义

悲剧的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

悲剧的产生,是一切社会矛盾恶化导致的必然和最终结果,具有阶级性和强烈的因果关系。

在不断积聚的进程中,这种结果,这种斗争和对抗犹为突出。

悲剧和美学在其对立的角度中极其和谐且高度的统一,古典悲剧多见于阶级性,由阶级压迫为主,其间穿插着各群种之间冲突所产生的事件。

而现代悲剧则突出人性,突出现代社会各种客观的残酷和不稳定性。

这两者有本质和起因的不同,然而,两者若从美学的角度比较,他们实际存在的状态及悲剧发生后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冲击都是相同的,具有难以言喻以及无法拯救的深刻感和其他事物难以超越的精神冲击。

悲剧作为一个探察生命,探视社会的组成部分,从侧面折射出他固有的发人深省的存在意义以及产生悲剧的根源所在,精辟的揭示出两个矛盾对立面各自的崇高和下作,直观的反映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水火不融的本质,社会角色的不平衡感,在美学上带给我们以震撼,压抑以及无法遏止的低沉和感慨。

悲剧的力量宏大,他们给我们带来对世界对事件的批判,从各个角度揭示出人性和社会的阴暗。

他唤起的冲击具有连续性,在某一个时期和阶段会持久的左右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部落和民族的情绪。

悲剧和喜剧是对立的,互相违背的,一个是让善良有益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在苦难中挣扎。

而喜剧则是让丑恶不良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挣扎。

一些人喜爱喜剧,这是无可厚非的,从心理上讲,这是一种对自己蒙蔽悲惨现实的自我安慰。

正因为这种安慰,人们会产生一种快感。

但是,一旦用来蒙蔽现实所用的手段失去作用,那么这种悲惨的现实便将展现在眼前。

曾经习惯于躲避这种不幸现实的人可能因为无法躲避而放弃生活。

而悲剧的意义,是让人们直视悲惨的现实,以使人减少对不幸的悲哀感。

这正与喜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喜剧隐瞒不幸,逃避悲哀时,悲剧却让大家直视不幸,面对悲哀。

因而,最后,悲剧让人面对不幸时,所感受到的悲哀感将减少,他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困难,认识困难,改善困难,最终征服困难。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悲剧?”审题指导+写作框架+题目示例+范文3篇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悲剧?”审题指导+写作框架+题目示例+范文3篇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悲剧?”审题指导+写作框架+题目示例+范文3篇【原题呈现】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期盼追求和美的人生。

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祝福》《哈姆雷特》《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二元思辨类作文题目,写作时,可以深入探讨悲剧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探讨喜剧和悲剧的辩证关系,能结合课文和现实去谈,会更有论证力。

材料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和美的人生,但为何还需要像《祝福》《哈姆雷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呢?首先,悲剧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观现实生活的镜子。

尽管我们追求和美,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悲剧作品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

通过欣赏悲剧,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其次,悲剧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痛苦和挣扎,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们或许无法亲身经历那些悲剧,但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体验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痛苦,培养我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再者,悲剧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启示。

它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弊端以及道德的困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通过悲剧作品,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反思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价值,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最后,悲剧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们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人类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欣赏悲剧作品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感恩生活中的美好。

《浮士德》“爱情悲剧”的社会内容和象征意涵

《浮士德》“爱情悲剧”的社会内容和象征意涵

《浮士德》“爱情悲剧”的社会内容和象征意涵歌德作为最伟大的德国文学家之一,其主要代表作《浮士德》,以浮士德思想精神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写出了一位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分子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逐步在追寻社会崇高理想的道路上探索人生的真理。

作为诗剧虽未有首尾和连贯的情节,却完整的表现了浮士德命运的五大悲剧。

其中的“爱情悲剧”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使其影响广泛。

这部发生在封建宗教统治森严的德国社会的“爱情悲剧”,以浮士德和平民少女——玛甘泪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一位刚从书斋生活出逃的老博士,在恢复情欲后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当“小我世界”的追求到达一定程度后,精神世界向往“大世界”的探索。

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和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还象征着人类的自强不息的探索。

本篇论文就以《浮士德》中的爱情悲剧为主,探索歌德让“爱情悲剧”出现第一部中的意义、这部爱情悲剧中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以及“爱情悲剧”中蕴藏的的象征意涵。

关键词:爱情悲剧;社会内容;象征意涵;人类发展AbstractThispaperisbasedonthelovetragedyofFaust,exploreGoeheletthemeaningofthelov etragedyinthefirst,andthislovetragedyreflectsthesocialcontentandsymbolicmean ings.Keywords:lovetragedy;socialcontent;symbolicmeanings;humandevelopmentTOC\o"1-3"\h\z\u摘要I引言1一、“爱情悲剧”存在的必要性2(一)历史性2(二)社会性3(三)象征性3二、“爱情悲剧”的社会内容4(一)封建宗教的统治4(二)社会伦理旧俗的压制6三、“爱情悲剧”的象征意涵7(一)人类发展的追求71.人格发展中的本我与超我72.锲而不舍的发展与实践9(二)哲学思想的升华101.灵与肉102.善与恶113.“小我”与“大我”13结论14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经历启蒙运动后的德国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德国文学也因为他创作的存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并在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史中留下了精彩的一幕。

论悲剧的必然性

论悲剧的必然性

论悲剧的必然性悲剧是古典戏剧的一种,它呈现了主人公的失败和不幸的结局。

悲剧在文学和戏剧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作家和剧作家都致力于创作出深具意义的悲剧,而这些悲剧作品也成为了经典。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被悲剧所吸引?为什么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不得不走向不幸的命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本文旨在探讨悲剧的必然性,以此来解释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并列举以下九个提纲标题来阐述。

一、悲剧的定义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悲剧的定义。

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和戏剧形式,通常以主角的失败和不幸结局为特征。

在悲剧中,主角往往具有高贵的品质和矛盾的性格,面临着无法避免的困境和抉择。

他们的行为会导致他们的命运不可逆转的坠落,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

二、悲剧的起源和发展悲剧发源于希腊古典时期,是从祭祀仪式演变而来,早期是为了纪念神话中英雄或神灵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剧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戏剧形式,主要取材于历史、神话和传说等。

后来,欧洲的戏剧文化中也涌现出许多经典的悲剧,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李尔王》。

三、悲剧是生命的必然体现悲剧是生命中的必然体现,因为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失败和不幸。

悲剧突出了这些不幸的情形,并将其放大到一种全人类的经验。

因此,我们在看悲剧时会有共鸣的情感,同时也让我们可以通过主角的悲惨命运来理解这些不幸的情况是如何影响人生的。

四、悲剧的主人公和人生的必然性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具有高尚品质和强烈欲望的人,他们因为某些内外因素而走向坠落。

悲剧通过主角的命运反映了人生中的必然性,也让我们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困境和挫折。

五、悲剧的人物塑造悲剧中的人物塑造形象鲜明、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通过对主角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探讨,令人们可以看到人性深处的阴暗面,让观众更容易地理解主角的矛盾性格,对其抨击或同情。

六、悲剧的主题悲剧的主题通常与人性和命运相关,比如自由与必然、爱情和欲望、忠诚和背叛等等。

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悲剧可以帮助观众了解社会和人生中的某些问题,甚至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悲剧存在的必要性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先生如是解释悲剧。

看到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出于不可遏抑的同情心,我们自然会感到惋惜和痛苦。

那既然如此,我们到底还是否需要悲剧?
答案是肯定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悲剧中所体现的悲剧性的痛苦有一定的认识。

作为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悲剧,是表现人的挣扎和痛苦的突出表现。

悲剧中人物的痛苦和最终的悲剧结局,既有主人公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客观原因。

人无全人,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悲剧中的主人公非极恶,也非极善。

人的性格都是极具复杂性的,而悲剧正是很好的展现了这一点,将个人性格和现实的矛盾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就如同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强烈愿望和他自身的犹豫、延宕不去行动的性格形成矛盾,在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之中,悲剧就形成了;就如同同样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奥赛罗的轻信、妒忌、怀疑和李尔王的刚愎自用,都最终造成了他们各自的悲剧。

马克思、恩格斯悲剧理论里面就提到,人物内心的矛盾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

悲剧人物有矛盾复杂的性格,为内心两种激情所煎熬,产生巨大痛苦,最终引向悲剧结局。

(马克思后面还将个人性格的实质扩展到社会范围,将悲剧人物的毁灭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而在特定的大时代背景下,或在一定的社会、家庭的小环境下,都会产生相应独自的悲剧。

如同在古希腊时代,人类还在奴隶社会,许多人都是没有自由的,《俄狄浦斯王》通过对恋母情结和最终也没能摆脱命运诅咒的表现,向我们展现出在那样的时代,人们难以改变出生时命运的安排,这是一种命运悲剧。

而像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者们所创作的悲剧作品,就是一种社会悲剧,即抨击当时的现实社会思想固守、不能给予充足的空间让人们解放个性,解放思想。

《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后,安娜卧轨自杀的悲剧就是因为当时沙俄统治下的社会不允许人有“非分”思想的产生。

悲剧的主人公性格有合理的一面,如果悲剧中有相冲突的人物,他们双方也都会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都有片面性,所以悲剧的展现常带有很强的冲突性,现实性和荒谬性。

我们阅读悲剧,通过见证悲剧在悲剧主人公身上一步步发生的过程,我们能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去理解人类本身的特点,去更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性格优缺,乃至看到社会一步步的历史发展进程。

悲剧的主人公大都有善良正直的性格,但也会犯错误,我们在阅读悲剧时,见证着他们的命运由好转坏,心中会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同情心和哀怜之心,我们的内心也会逐渐收获更多的怜悯,会懂得去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

悲剧能陶冶人的情感,净化读者的情绪。

同时,我们在阅读悲剧时,走进丰富各样的人物的经历中,而不仅仅是那些英雄、那些成功者,去读懂他们的真实的内心,慢慢地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我们于是能感受到在时代滚滚前进的潮流下,不同身份、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人各自生存的不易,也不再简简单单的以成败去给他们下定论,而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读者,近乎亲眼见证了悲剧发生的我们,感受到人在一个时代一个大环境一个家庭中的挣扎,会对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有更深的认识,也才因此可能拥有改变悲剧于我们身上发生的正能量。

在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出生就受到命运诅咒,将会面对杀父娶母的结局。

尽管最终没有逃脱诅咒,但他在整个过程中敢于抗争,为万千百姓着想,造福百姓,即使我们还是很不愿的看到了命运悲剧的发生,我们依旧对他是同情和报以崇高敬意的,我们反而会从俄狄浦斯王中获得坚定的信念,以及生命的韧性。

我想,这就是悲剧,乃至文学经典的伟大价值所在吧。

而随着悲剧的表达形式随时代的不断变化,社会中真实发生的悲剧形式也在变化,读悲剧能给我们对如今我们的生存状况有更内在的揭示力量,就如马克思看来,悲剧反映这一定的社会现象和规律。

至此,我们看到了悲剧,区别于文学的其它形式,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而言的重要价值,看到了悲剧存在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