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测量.doc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大生命体征是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1、测量体温一般用体温计腋下测量。
水银端放在腋下,测量10分钟。
正常是36-37摄氏度之间。
2、测量呼吸时可以观察胸腹起伏,一起一伏可表示一次呼吸。
通常可以计时30秒钟,所测的次数乘以2即为每分钟的呼吸频率。
但如果是呼吸不够规律者,或者是婴儿以及呼吸较为微弱者测量时,可以测量完整的1分钟。
3、脉搏可以让病人休息5-10分钟,通过手触动脉搏动点,也可以用听诊器听诊心率。
正常人的脉搏次数和心跳次数是一致的,测量脉搏次数,实际上就是检测桡动脉或其他动脉的搏动次数。
检查脉搏前,病人的位置应该舒适,平卧或坐位均可以,检查者以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轻轻地按在桡动脉上计数1分钟。
4、首次测量时要测量双上肢血压,以测量血压偏高的一侧并密切监测。
测量血压时要充分暴露上肢,袖带捆绑于上臂中部,松紧以放入两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cm,测量前需将袖带充分排空。
将血压计平放于心脏水平处,按开始键则自动开始测量,测量时手臂放松、手掌向上,过程保持平静,在测量过程中不要说话和移动身体。
(完整版)生命体征测量

高热病人护理
促进舒适
①休息,减少消耗,高热者卧床休息。 ②口腔护理:唾液分泌减少,抵抗力差,
易发生口腔感染,保持口腔清洁。 ③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压 疮。
心理护理
经常巡视病人,耐心解释、安慰。
2.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称为体温过低。
(1)体温过低分期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小于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
电子体温计
◇可可弃弃式式体体温温计计
鼓室膜◇体温计
体温计探针有探针套 覆盖,探针插入耳道 并紧贴耳道,2s内可 测得。
奶嘴式体温计
前额式体温计
2.体温计的消毒
方法:
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放入盛消毒 液的容器中浸泡30分钟,使用前取用清 水冲净后擦干。
注意:消毒液的温度要在40 ℃以下以免体 温计爆裂。
F 0.1℃。)华氏表(华氏表的刻度为 94~ 108F,每小格0.2F)。
② 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分为可将体温计
分为口表、肛表、腋表。
(四)体温的测量技术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①水银体温计:腋表、口表、肛表 ②电子体温计:电子感温探头
③可弃式体温计:化学指示点,以最后变蓝色点
玻璃汞柱体温计 口表 肛表 腋表
体温计消毒
方法一:病人单独用
将体温表浸泡在消毒 中,使用前清水洗净
消
擦干
毒
常用消毒液:70%酒精、1:200
方 法
84消毒液、 0.5%过氧乙酸碘 伏
有 方法二:病室集体消毒
二 种
浸泡5min→甩表→第二盒浸泡30min→冷开 水冲洗→擦干→放清洁盒备用。
口表、腋表、肛表分开清洗、消毒。
3.测量步骤:
生命体征测量

察异 常 呼 吸 的 观
性质异常 ☞ 呼吸困难:由各种原因导致通气量增加而引起的呼吸费力。 ☞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 时出现鼻翼扇动、紫绀、辅助肌参与呼吸、端坐体位。
异常呼吸的观察
节律异常 ☞ 潮式呼吸:脑炎、尿毒症。 ☞ 间停呼吸:预后比潮式呼吸严重,常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
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 异常呼吸的观察
• 频率异常
• 深度异常
• 性质异常
• 节律异常
• 声音异常
• 形式异常
异常呼吸的观察
频率异常 ☞ 呼吸过速:见于高热、疼痛、 超重体力劳动、甲亢的患者。 ☞ 呼吸过慢: 见于麻醉药、镇静剂过量、颅高压等呼吸中枢受抑
制的患者。
深度异常 ☞ 呼吸深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患者。 ☞ 呼吸浅快: 呼吸时深时浅呈波浪式交替呼吸中枢衰竭的表现。
体温生理变动 不超过0.5-1℃
①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 ②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③性别:女性>男性 ④饮食:饥饿、禁食时↓,进食后↑ ⑤运动:↑ ⑥药物影响:麻醉药物↓ ⑦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正常体温
腋窝 36.0~37.0℃(平均温度:36.5℃) 口腔 36.3~37.2℃(平均温度:37.0℃) 直肠 36.5~37.7℃(平均温度:37.3℃) 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 发热的分类与病因
⊙ 感染性发热 ⊙ 非感染性发热
•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 抗原抗体反应 •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 皮肤散热减少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发热过程及症状
时期 体温上升期
基础护理学-实训07.生命体征的测量

生命体征的测量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护士通过监测和观察生命体征,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掌握其病情变化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所以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实训任务一生命体征的测量【情景病例】患者,李先生,50岁。
因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入院,诊断:“肺部感染”。
入院后需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请问:你作为当班护士,应该如何为其进行操作?【实训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范围。
能力目标:掌握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
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
【岗位技能目的】1. 判断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间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3.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操作程序】1.素质要求一一一一2.核对一一一一3.评估一一一一4.计划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5.实施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6.评价一一一一 【注意事项】1. 操作前认真、仔细评估患者,确保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
2. 根据患者病情、状态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
3. 测量脉搏时不能用拇指诊脉,因拇指有小动脉搏动,易与患者的动脉搏动相混淆。
4. 测量患者呼吸时,气息微弱不易观察者,以少许棉花至于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次数。
5. 正确测量血压,避免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6. 及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护理故事附【评分标准】实训任务一生命体征测量评分标准考核时间监考老师。
生命体征的监测

操作过程
测量脉搏: 1.仰卧位时使患者近侧手臂放于舒适位置 2腕部伸展、手掌向下3.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的表面 4.一般病人测30秒,将测得的脉率乘以2、脉搏异常、危重患者测一分钟 5.若5岁以内小儿须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
操作过程
测量呼吸:测量脉搏后手仍然按在病人的手腕上,观察患者的腹部或胸部的
测量方法:由两名护士一人测脉搏,一人测心 率,测心率护士看表叫开始,一分钟结束。脉 搏短绌者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式为心率/脉 率。
3.测血压时,测血压时位置,血压 的”0”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处在同一 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骨, 卧位时齐腋中线
5.监测血压时,应做到“四定:定体 位、定时间、定部位、定血压计。
生命体征的测量 ——操作前准备
操作护士: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车、体温计、盛放体温计的容器2个(一个为清 洁容器,另一个为放测量后的体温计)、表(有秒表)、记录本、 笔、血压计、听诊器、必要时备棉球(测呼吸时用)、洗手液
环境:安静
评估与告知
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诊断、主诉、 近期病情变化);心电图是否正常;近期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评估与告知
检查对侧腋下有无破损、伤口、出汗; 检查测量脉搏部位肢体活动度,有无皮肤破损 (如果患者有动静脉造瘘应测健侧肢体); 检查患者肢体有无偏瘫、功能障碍、被测皮肤有无损伤 评估病房环境:安静、整洁 回到治疗室评估治疗室环境:整洁、安静、光线足
操作过程
体温测量:协助患者解开衣物,有汗应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水银 端放置于病人腋窝深处贴紧皮肤、屈臂过胸加紧。解释:体温计 请您夹好,您不要动,过十分钟以后我会给您取出体温计,现在 给您测量脉搏
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计数为30秒。
生命体征的测量

肛温的测量方法
• 润滑 大约在汞槽以上2.5cm • 插入长度:成人3.5cm,儿童2.5cm,婴幼 儿1.5cm • 时间:3分钟 • 取出体温计后为患者擦净肛门
整理、记录
• 读数、记录 • 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 消毒体温计: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 (75%酒精)中加盖浸泡30min→冲洗 →擦干→放清洁盒备用
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平均温度 37.0℃ 正常范围 36.3~37.2
肛温 腋温
37.5℃ 36.7℃
36.5~37.7 36.0~37.0
发热程度的判断
低热 37.3~38.0 ℃
中等热 38.1~39.0 ℃ 高热 39.1~41.0 ℃
超高热 >41 ℃
体温计的种类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腋表、口表、肛表 电脑数字式体温计:电子感温探头、鼓膜体温计 可弃式体温计:化学指示点,变蓝处读数
绌脉的测量方法:
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2、用手掌摩擦听诊器胸件的膜面, 使之温暖。 3、将听诊器放在左锁骨中线第五 肋间处 4、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 率,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 “始”、“停”口令,计数1min。 5、记录测量结果,绌脉以分数式 记录:心率/脉率,如120/90次/分 钟。
生命体征的测量
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病人准备 环境准备
生命体征的测量
步骤
核对
解释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方法以 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测 量部位
主要内容
1 2 3 4 体温的测量 脉搏的测量 呼吸的测量 血压的测量
体温的定义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测量

呼吸的测量
1.将测量脉搏的手仍按在患者手腕上, 2.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 3.计数半分钟,将测得的呼吸次数乘以2,呼 吸不规则及婴儿要数一分钟 4.危重患儿可将棉花少许置于小儿鼻孔边缘, 观察棉花纤维的摆动次数,计数1min 准确 的测量结果。
脉搏与呼吸
注意事项:
测脉搏时病人如有剧烈活动 ,应先休息15-30分钟再 测; 不可用拇指诊脉 , 因拇指小动脉博动易与病人脉博 相混淆;指压不能过大过小,大小适中; 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1分钟; 脉博短绌者须两人同时测量 : 一人听心率,另一人 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开始”、“停止”的口 令,计数1分钟.
生命体征的测量
checking vital signs
教学要求
1. 掌握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2. 熟悉测量生命体征的注意事项。
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 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 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 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 征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 防、诊断、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生命体征 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基本的最重 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体温过低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脉搏及呼吸测量
各年龄段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年龄 新生儿 呼吸 40~45 脉搏 120~140 呼吸:脉搏 1 :3
<1岁
1 ~3 岁
30~40
25~30
110~130
4)、将体温计汞柱 用手或离心机甩至 35.0 ℃ 以下 。
生命体征的测量

➢ 对于使用耳滴剂或耳道内放置其他药物的病人使用 未接受治疗的耳朵测量;
以下情况等候20分钟后再测 ➢ 侧卧时被压住的一侧耳朵; ➢ 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温度下或游泳洗浴后; ➢ 耳朵被盖住; ➢ 戴助听器或耳塞的病人。
精品课件
取出体温计后,用消毒纱布擦拭; 读数、记录; 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消毒体温计(2000mg/L含氯消毒剂,每次30min),耳
温计测量后用柔软的酒精棉签轻轻擦拭消毒耳套表 面,干燥5分钟以上。
精品课件
耳温
1.将温度计从盒中取 出,并确认装上一 个新的,干净的耳 套。
2.按下方电源键启动 机器,等待3秒后 ,把探头轻柔缓慢 地伸入耳道。
➢ 生理变化:年龄、性别、运动、体型、情绪、活动 、药物、其他(环境温度或海拔)。
精品课件
24
注意事项
➢ 测脉搏时病人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15-30分钟再 测;
➢ 如患者有紧张、哭闹等情况,待稳定后再测量; ➢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博动易与病人脉博相
混淆; ➢ 脉博短绌者须两人同时测量操作,听心率者指示起停
生命体征测量
生命体征测量目的
安全、准确地测量脉搏、呼 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 理措施提供依据。
精品课件
体温测量
精品课件
LOGO
用物
消毒过的体温计若干支(置于体温计盒内)或 耳温计,消毒纱布,记录本,笔,秒表,弯盘 。
【如测肛温备卫生纸、润滑剂、 】
精品课件
体温表区别
体温计分肛表、腋表、口 表三种。口表和肛表的玻 璃管似三棱镜状;
口温 平均 37.0℃ (范围 36.3---37.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的测量方法
一目的
测量并记录病人体温,以观察机体内在温度及病情变化与转归,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二用物准备。
体温测量盘内备消毒液容器(放置并消毒后的体温计用)和清洁干容器(放置清洁体温计)、容器内垫消毒纱布、带秒表的表、笔、记录本、消毒液纱布。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2.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3.腋下测温: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出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
体温计,10min取出。
4.用浸有消毒液的纱布擦拭体温计
5.检视体温计读数、记录
6.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放回消毒液容器中,30min后取出
7.冷开水冲洗,消毒纱布擦干,放清洁容器内备用
四注意事项
1.对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用腋下测温。
沐浴
后需待20min再测腋下温度
2.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对照,以便得到
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3.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士需守候在旁或用手托扶体温计,以免发
生意外
4.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击它物,以防碰碎。
切忌把体温计放在这水中清洗或沸水中
煮,以防爆裂。
五正常体温:腋温36—37℃
㈠体温过高:
低热:37—37.9℃,常見與活動性肺結核,風濕熱。
中等熱:38—38.9℃,常見於急性感染。
高熱:39—41℃,常見於急性感染。
過高熱:超過41℃,常見於中暑。
㈡体溫過低:体温低于36℃。
六体温的绘制:
1 将所测得的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
腋温“×”,均以蓝笔记录。
相邻两次体温用蓝线相连。
2 新入院(转入)的病人每日测体温三次,分别为6时、10时、14时。
体温异常的病人每日测体温四次,分别为6、10、14、18时,连续三天正常后改为每日两次。
3 如体温与脉搏在体温单的同一点上,則用蓝笔画体温的符号,在用红笔在其外画一圆圈。
4 物理降温后测得的体温,画在降温前温度的同一纵格内,用红圈表示,并以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度相连。
下次测得的体温与降温前的温度相连。
5 如体温过低,则用篮圈表示,连与向下的蓝(↓),(↓)占两个格。
脉搏的测量
一目的
计数每分钟的脉搏数,评价脉搏节律及强弱,以了解心脏负荷、心脏功能及周围血管的情况二用物准备
带秒针的表、记录本、笔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用合适的压力按于桡动脉处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诊脉,计数30s,所得数字×2,做记录
四注意事项
1.诊脉前应使病人安静,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20min后在测量
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易与病人的脉搏先混淆
3.对心脏病病人应测脉搏1min,对有脉搏短绌的病人,应由两人同时分别测量脉搏与心率
1min,以分数方式记录,即心率/脉搏
4.除桡(rao)动脉以外,可测顳(nie)动脉、肱(gong)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等。
5.为偏瘫病人测量脉搏,应选健侧肢体。
五正常脉搏在60~100次/分范围内。
1 脉搏超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常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等。
2 脉率小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六脉搏的绘制
1 将测得的脉搏绘于体温单上,以红点(·)表示,相邻的脉搏用红线相连。
2 如遇脉搏短绌,心率用红圈()表示,相邻的心率用红线相连。
在脉搏与心率两曲线之间用红笔画线填满。
呼吸的测量办法
一目的
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等
二用物准备
带秒针的表、记录本、笔,必要时备棉花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护士诊脉后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病人胸或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计数30s,所得数×2,做记录,危重病人呼吸不易被观察时,将少许棉絮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次数,计数1min
四注意事项
1.测量呼吸前,应使病人安静,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20min
2.测量时不能与病人讲话,呼吸不规则的病人及婴儿应测量1min
五一般正常人的呼吸为16~20次/分。
1 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呼吸过速。
可见于强体力劳动、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等。
2 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表浅但规律,称呼吸过缓。
可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颅内压增高等。
六呼吸的绘制:用红笔以数字的形式记在呼吸栏内。
上下错开,先下后上。
血压的测量方法
一目的
测量血压值,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二用物准备
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1.上肢血压测量法
⑴检查血压计。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使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高度,露出手臂。
⑵放平血压计,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的缠上手臂,使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放开水银槽开关
⑶戴好听诊器,将听诊器陶件放在肱动脉搏处并固定,向袖带内充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加压使压力升高20~30mmHg(2.6~4kPa),放气,使柱以4mmHg(0.5kPa)/s的速度缓慢下降
⑷当从听诊器上听到第一次搏动,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搏动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水银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⑸取下袖带,排尽空气,关闭水银槽开关。
整理床单位,记录血压值
四注意事项
1 血压计要定期检查和校正,以保证其准确性。
应放置平稳,切勿倒置或震动。
2 对需要长期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证测得血压值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3 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慢,以免读值误差。
用后驱尽袖带内空气,卷好。
橡皮球应放于血压计盒内固定位置,以防玻璃管被压断。
关闭水银柱开关。
如水银柱里出现气泡,应调节或检修,不可带着气泡测量。
4 当动脉搏动音听不清,应指导患者在袖带未充气前抬高臂部,并在袖带充气后握拳与松拳反复8~10次,使血压声音更为清晰。
需重复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柱降至零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测量结果应取最低值。
5 偏瘫或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应测量健肢。
6 舒张压变音和消失音相差较大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数值。
五血压水平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一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二级高血压(中度) 160~180) 100~109
三级高血压(重度)≥180 ≥119
六血压的绘制:采用分数形式,即收缩压/舒张压mmHg(kPa),用红笔记录在血压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