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课程设计

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课程设计
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课程设计

湖南文理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系部:电气信息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2班

学生姓名:王昊东

指导教师:王立

完成时间:____2013年6月13日

报告成绩:

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交换原理 (4)

1.1 交换机构成 (4)

1.2 交换机的控制方式 (6)

1.3 信令系统 (6)

第二章核心模块——交换网络的介绍 (7)

2.1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 (7)

2.1.1时间交换单元 (7)

2.1.2空间交换单元 (9)

第三章基于MT8980的交换网络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11)

3.1交换芯片——MT8980 (11)

3.1.1 MT8980的管脚说明 (11)

3.1.2 MT8980的功能说明 (12)

3.2控制单元——AT89S51 (13)

3.2.1 AT89S51的管脚说明 (13)

3.3 MT8980与AT89S51的连接 (14)

3.4 基于MT8089的交换网络实现原理 (14)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MT8980与AT89S51的连线图 (18)

第一章交换原理

1.1交换机构成

程控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由两大部分组成: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 (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程控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 /输出设备。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1.1.1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 (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1.1.2 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 (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1.馈电(Battery feed): 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

2.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 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3.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4.监视(Supervision):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5.编解码(CODEC):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6.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7.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

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1.1.3 出入中继器

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它的功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对模拟中继接口单元(ATU),其作为是实现模拟中继线与交换网络的接口,基本功能一般有:发送与接收表示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释放等)的线路信号。转发与接收代表被叫号码的记发器信号。供给通话电源和信号音。向控制设备提供所接收的线路信号。

对于最简单的情况,某一交换机的中继器通过实线中继线与另一交换机连接,并采用用户环路信令,则该模拟中继器的功能与作用等效为一部“话机”。若采用其它更为复杂的信号方式,则中继器应实现相应的话音,信令的传输与控制功能。

数字中继线接口单元(DTU)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中继线与数字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它通过PCM有关时隙传送中继线信令,完成类似于模拟中继器所应承担的基本功能。但由于数字中继线传送的是PCM群路数字信号,因而它具有数字通信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帧同步,时钟恢复,码型交换,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即要解决信号传送,同步与信令配合三方面的连接问题。

数字中继接口单位的基本功能包括帧与复帧同步码产生,帧调整,连零抑制,码型变换,告警处理,时钟恢复,帧同步搜索及局间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如同模拟用户电路的BORSCHT,也可将数字中继单元的上述8种功能概括为GAZPACHO。

1.1.4 控制设备

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

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

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1.2交换机的控制方式

交换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布线逻辑控制和存储程序控制。

1.2.1布线逻辑控制(WLC,Wired Logic Control)它是通过布线方式实现交换机的逻辑控制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仍使用机电接线器而将控制部分更新成电子器件,因此称它为布控半电子式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相对于机电交换机来说,虽然在器件与技术上向电子化迈进了一大步,但它基本上继承与保留了纵横制交换机布控方式的弊端,体积大,业务与维护功能低,缺乏灵活性,因此它只是机电式向电子式演变历程中的过度性产物。

1.2.2存储程序控制(SPC,Stored Program Control)它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功能预先变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属于全电子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或简称为程控交换机。

1.3信令系统

在交换机内各部分之间或者交换机与用户,交换机与交换机间,除传送话音,数据等业务信息外,还必须传送各种专用的附加控制信号(信令),以保证交换机协调动作,完成用户呼叫的处理,接续,控制与维护管理功能。

按信令的作用区域划分,可分为用户线信令与局间信令,前者在用户线上传送,后者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如果按信令的功能划分,则可分为监视信令,地址信令与维护管理信令。

第二章核心模块——交换网络的介绍

2.1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交换网络是交换系统的核心。将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可以构成交换网络。交换网络的三要素就是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和控制方式,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

在本设计中采用的是同步时分交换网络,由时间交单元、空间交换单元这两种基本交换单元组成。

2.1.1时间交换单元

时间交换单元又称为时间接线器,简称为T单元或T接线器,其功能是完成一条PCM复用线上各时隙之间的信息交换。如下图所示,时间交换单元主要由信息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构成。信息存储器用来暂时缓存存储要交换的信息,控制存储器用来寄存脉冲码信息的时隙地址。

(a)顺序写入,控制读出(b)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T接线器的组成和原理图

设输入话音信号在TS50,要求经过T接线器以后交换至TS240上去,然后输出至下一级。下面分别介绍两种工作方式的原理。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的工作原理:

CPU根据这一要求,通过软件在控制存储器的240号单元写入“50”.这个写入是由CPU 控制进行的,因此把它叫做“控制写入”。控制存储器的读出由定时脉冲控制,按照时隙号读出相对应单元内容。如0时隙读出0单元内容;1时隙读出1单元内容……这种工作方式叫做“顺序读出”。话音存储器的工作方式正好和控制存储器的方式相反,即是“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即,由定时脉冲控制,按顺序将不同时隙的话音信号写入相应的单元中去。写入的单元号和时隙号一一对应。而读出时则要根据控制存储器的控制信息(读出数据)而进行。由于向话音存储器输入话音信号不受CPU控制,而输出话音信号(读出时)受到由CPU控制的控制存储器的控制,因此把它总称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

根据图中的例子,话音的输入时隙号为50,在定时脉冲控制下就可写入到50号单元中。因为CPU在控制存储器中的240号单元己写入了内容“50”,在定时脉冲控制下,在TS24O 这一时间,从控制存储器的地址240中读出内容为“50”,把它作为话音存储器读出地址,立即读出话音存储器的50号单元。这就是原来在50号时隙写入的话音信号内容。

因此在话音信号50号单元读出时己经是TS24O了,即己把话音信号从TSSO交换到TS240,实现了时隙交换。

“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工作原理:

话音存储器的写入要受控制存储器的控制,而其读出则受定时脉冲控制按顺序读出,所以称为“输入控制”。控制存储器仍然是由CPU控制写入,在定时脉冲控制下按顺序读出。但是CPU写入到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却不同了。如图(b)所示,CPU要在控制存储器的50号单元写入内容“240”。然后控制存储器按顺序读出,在TS50时读出内容“240”,作为话音存储器写入地址,将输入端Ts50中的话音内容写入到240号单元中去。话音存储器按顺序读出,在TS240读出240号单元内容,这也就是TS50的输入内容,这样就完成了时隙交换。

2.1.2空间交换单元

空间交换单元又称为空间接线器,简称为S单元或S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不同PCM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的信码交换。如下图所示,它由交叉接点矩阵和控制存储器组成。

(a)输入控制方式(b)输出控制方式

S接线器的组成和原理图

上图表示2 2的交叉接点矩阵,它有2条输入复用线和2条输出复用线。控制存储器的作用是对交叉接点矩阵进行控制,控制方式有以下两种。

输入控制方式:

它按输入复用线来配置CM,即每一条输入复用线有一个CM,由这个CM来决定该输入PCM 线上各时隙的信码,要交换到哪一条输出复用线上去。

输出控制方式:

它按输出PCM复用线来配置CM,即每一条输出复用线有一个CM,由这个CM来决定哪条输入PCM线上哪个时隙的信码,要交换到这条输出PCM复用线上来。

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以输入控制方式为例。设输入PCM0的TS1中的信码要交换到输出PCM1中去,当时隙1时刻到来时,在CM0的控制下,交叉点01闭合,使输入PCM0的TS1的信码直接转送至输出PCM1的TS1中去。同理,在改图中把输入PCM1的TS14的信码,在时隙14时由CM1控制10交叉点闭合,送至PCM0的TS14中去。因此,S接线器能完成不同的PCM复用线间的信码交换,但是在交换中其信码所在的时隙位置不变,即它只能完成同时隙内的信码交换。故S接线器不能单独使用。而输出控制方式的S接线器工作原理与输入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第三章基于MT8980的交换网络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3.1交换芯片——MT8980

本设计中实现话音交换功能的芯片是MT8980。

MT8980是Mitel公司生产的PCM时分复用时间变换器。

3.1.1 MT8980的管脚说明

其芯片引脚图如下所示:

STi0-STi7:8路串行输入的PCM基群(32信道)码流,速率为2.048 Mb/s。

ST00-STO7:8路三态串行输出的PCM基群码流,速率为2.048 Mb/s。

A0~A5:微处理器接口时地址信号输入。

D0~D7:微处理器接口时双向数据输入/输出(三态)。

C4i:时钟输入,频率为4.096 MHz,串行码流由此时钟的下降沿定位。

F0i:帧同步脉冲输入,它作为2.048 Mb/s码流的同步信号,低电平使内部计数器在下次负跳变时复位。

CS:片选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

DS:微处理器接口时数据输入选通信号,高电平有效。

R/W:微处理器接口时读、写控制信号,若输入高电平,为读出;若输入低电平,则为写入。DTA:数据应答信号输出(开漏输出),它为微处理器接口时数据证实信号,若此端下拉至低电平,电路处理完数据,通常DTA经909Ω接+5 V。

ODE:输出驱动允许。若该输入保持高电平,则SDO0~SDO7输出驱动器正常工作;若为低电平,则SDO0~SDO7呈高阻。

CST:控制总线输出。每帧由256 b组成,每码元为接续存储器高位256个存贮单元第1位的值。第0码流相应的码元先输出。

3.1.2 MT8980的功能说明

其功能框图如图所示,该芯片由串/并变换器、数据存储器、帧计数器、控制寄存器、控制接口单元、接续存储器、输出复用器与并/串变换器等部分构成。

MT8980功能框图

串行PCM数据流以2.048Mb/s速率分八路由STI0~STI7输入,经串/并变换,根据码流号和信道号依次存入256×8比特数据存储器的相应单元内。控制寄存器通过接口,接受来自微处理器的指令,并将此指令写入到接续存储器。这样,数据存储器中各信道的数据按照接续存储器的内容,以某种顺序从中读出,再经复用、缓存、经并一串变换,变为时隙交换后的八路2.048Mb/s串行码流STO0~STO7,从而达到数字交换的目的。

如果不再对控制寄存器发出命令,则电路内部维持现有状态,刚才交换过的两时隙将一

直处于交换过程,直到接受新命令为止。接续存储器的容量为256×11位,分为高3位和低8位两部分,前者决定本输出时隙的状态;后者决定本输出时隙所对应的输入时隙。另外,由于输出多路开关的作用,电路还可以工作于消息或报文模式,以使接续存储器低8位的内容作为数据直接输出到相应的时隙中去。

MT8980的全部动作均由微处理器通过控制接口控制。外部CPU可以读取数据存储器、控制寄存器和接续存储器的内容,并可向控制寄存器和接续存储器写入指令。此外,还可置电路于分离方式,即微处理器的所有读操作均读自于数据存储器,所有写操作均写至接续存储器的低8位。

3.2控制单元——AT89S51

控制单元控制着各模块协调有序的完成呼叫的全过程,本设计中采用AT89S51单片机完成。AT89S51单片机是Atmel公司所生产的,该单片机在AT89C51的基础上,增加了WDT (看门狗)功能和双数据指针(DPTR),并且支持ISP/IAP功能,其中看门狗模块可以在单片机出现死机现象时自动使单片机复位。

3.2.1 AT89S51的管脚说明

该单片机的引脚图如下:

VCC(Pin40):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Pin20):接地线

XTAL1(Pin19):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

XTAL2(Pin20):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

ALE/PROG(Pin30):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PSEN(Pin29):外部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Pin31):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RST/VPP(Pin9):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PO口(Pin39~Pin32):8位双向I/O口线,名称为P0.0~P0.7

P1口(Pin1~Pin8):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1.0~P1.7

P2口(Pin21~Pin28):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2.0~P2.7

P3口(Pin10~Pin17):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3.0~P3.7

3.3 MT8980与AT89S51的连接

MT8980与AT89S51之间的接口信号主要有:地址线 A0~A5、地址线 D0~D7、片选信号CS、读写控制信号R/W ,另外还有选通信号DS 、回应信号等。

当片选信号CS为低电平时,AT89S51可对MT8980内部的寄存器进行读写,DS 和DTA 作为AT89S51 和MT8980 之间数据交换的同步信号。在 DS 信号的上升沿时刻,如果

MT8980 的片选信号、数据线、地址线以及读写信号有效,则AT89S51开始对MT8980进行读或写操作。当 MT8980与AT89S51之间完成相应的数据发送或者接收之后,MT8980的DTA 送出一个下降沿,表示这次数据交换完成,可以进行下一项操作。

89C51 的 P3.0、P3.1 分别与 MT8980 的 DS、DTA 相连,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AT89S51 和MT8980之间数据交换的同步。89C51 的读信号线RD经反相处理以后,直接与 MT8980 的读写控制线相连,可以实现对该芯片的读写控制。其引脚连线图见附录。

3.4 基于MT8089的交换网络实现原理

本文在第一章已经介绍了交换系统的整体构成。在此,对整个交换系统基于核心交换芯片MT8980的实现原理进行阐述。

用户电路是程控交换系统连接模拟用户线的接口电路,主要完成馈电、过压保护、摘挂

机检测、二四线转换等功能。用户集中级完成话务集中的功能,在本系统中将32 个话路集中在一起,各个语音信号经过 PCM 编码后通过复用形成 2.048Mbit/s 码流,送入MT8980 进行交换。从 MT8980 输出的2.048Mbit/s 码流经相反的处理后送入用户电路。各个话路的状态检测、拨号数据的接收以及向被叫用户发送振铃信号都通过用户接口电路实现。中继电路和中继接口电路为本局用户和远端局用户提供数据通道,向远端局发送接续请求,拨号,并且检测远端局送来的振铃呼叫信号。

一次呼叫的建立过程大致如下:AT89S51 以100ms的周期循环检测各用户电路,当某用户摘机后,其状态就反映到用户电路中,AT89S51 确认该用户摘机后,即在内存中为该用户分配相应资源,包括记发器、呼叫存储器等,然后向该用户发送拨号音,并开始接收用户的拨号,将号码存储于记发器内,同时内部程序不断地对用户的拨号进行分析,当用户正确地拨完号码以后,AT89S51根据该号码,寻找被叫话机,并向被叫话机发送振铃信号。被叫用户摘机后,在 MT8980 内部即为这两个用户建立通路,这样通话开始。同时AT89S51监视着这两个话路的状态,当其中的一方将电话挂机后,AT89S51 即撤销该次接续,并收回相应资源。

总结

上大学以来做了好几次课程设计了,以前的课程设计与当时所学的东西没有太多的联系,有很多都是网上查找资料,边学边做的。这次非常幸运被分到了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正好这学期学的现代交换技术可以运用一点自己学的东西到课程设计里面去了。

开始一周觉得还挺简单的,但是结合了书本上的和去网上查的知识,发现要做好这个设计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搞定的。

我对广义的程控交换还有一点点了解,但是做沉入的研究发现自己只能眼巴巴看着,以芯片为基础去设计真不是我能弄懂的,去网上找到了基于T8980的设计。发现芯片还是很强大的,那么小的东西能处理那么复杂的情况。这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罗国明等.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版.2010年9月

[2]张继荣等.现代交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5年2月

[3]姜冰.一种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电子元器件应用.2003年第5卷第8期

[4]张中荃等.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1月

[5]谭伟贤. 现代电话通信实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6]金蕙文. 现代交换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附录 MT8980与AT89S51的连线图

小型液压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学生姓名: vvvvvv 学号:vvvvvvvv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vvvvvv 职称:vvvv 2014 年06 月15 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5) 一设计题目 (6) 二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6) 三工况分析 (6) 四拟定液压系统原理 (7) 1.确定供油方式 (7) 2.调速方式的选择 (7) 3.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8) 4.液压阀的选择 (10) 5.确定管道尺寸 (10) 6.液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11) 7.液压缸的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1) 8.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11) 9.缸盖厚度的确定 (11) 10.最小寻向长度的确定 (11) 11.缸体长度的确定 (12) 五液压系统的验算 (13) 1 压力损失的验算 (13) 2 系统温升的验算 (15) 3 螺栓校核 (16) 总结 (1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有压的液体经由一些机件控制之后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相对于电力拖动和机械传动而言,液压传动具有输出力大,重量轻,惯性小,调速方便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和机床等设备上。 作为现代机械设备实现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传动控制技术相比,液压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配置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大﹑工作平稳且快速性好﹑易于控制并过载保护﹑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整合﹑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多种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使其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和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要素。 液压压力机是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的主要设备,适用于可塑性材料的压制工艺。如冲压、弯曲、翻边、薄板拉伸等。也可以从事校正、压装、砂轮成型、冷挤金属零件成型、塑料制品及粉末制品的压制成型。本文根据小型压力机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利用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拟定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再经过必要的计算来确定液压系统的参数,然后按照这些参数来选用液压元件的规格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小型压力机的液压系统呈长方形布置,外形新颖美观,动力系统采用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敏可靠。该机并设有脚踏开关,可实现半自动工艺动作的循环。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C&C08 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 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 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 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 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 1 所示: 图1 2.C&C08 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 4 个等级: (1) 单板 单板是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 成单元。 (2) 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 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 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USM/TSM/UTM+AM/CM C&C08 模块模块模块 用户框+主控框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 ASL+DRV+TSS+PWX+ 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 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 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 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学号:2013914115 姓名:邓志成班级:13电信----------------------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 设计目得 1、2 程控交换系统得介绍 1、3 程控交换系统得整体设计方案 第二章程控交换硬件系统 2、1 话路系统及其实现 2、2 控制系统及其实现 2、3 时分交换电路 第三章程控交换软件系统 3、1 软件系统实现流程

3、2 程序得部分代码 第四章方案设计总结 摘要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模拟程控交换机及70年代初期推出数字程控交换机以来, 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同时, 由于人们对信息处理得需求迅速增长, 除电话业务外, 各种非电话业务如传真、用户电报、电子邮件、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迅速兴起, 因此除了电话网外, 还存在其她得专用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不同得通信业务时,必须按照业务类型分别向电信部门申请, 引入不同得专用用 户线与中断, 使用不同得规程与方式, 这给用户与管理部门都带来了不便。再者,建设专用网必然存在投资大、线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弊病。解决这些问题得就就是用一个单一得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得业务。小型字程控交换机以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等优势, 使其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得开发潜力。 关键字:程控交换机通信时分复用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得 程控交换课程设计旨在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内得理论认识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巩固与加深对控制理论基本知识得理解与对仪表得认识,培养创新能力,经过搜集资料,初步方案设计,系统组建,撰写设计报告得过程,得到一次科学研究工作得初步训练,提高科研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

小型液压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前言 液压机是制品成型生产中应用最广的设备之一,自19世纪问世以来发展很快,液压机在工作中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液压机的液压系统和整机结构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国外液压机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控制系统方面,也主要表现在高速化、高效化、低能耗;机电液一体化,以充分合理利用机械和电子的先进技术促进整个液压系统的完善;自动化、智能化,实现对系统的自动诊断和调整,具有故障预处理功能;液压元件集成化、标准化,以有效防止泄露和污染等四个方面。 作为液压机两大组成部分的主机和液压系统,由于技术发展趋于成熟,国外机型无较大差距,主要差别在于加工工艺和安装方面。良好的工艺使机器在过滤、冷却及防止冲击和振动方面,有较明显改善。在油路结构设计方面,国外液压机都趋向于集成化、封闭式设计,插装阀、叠加阀和复合化元件及系统在液压系统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集成块可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其质量好、性能可靠而且设计的周期也比较短。 近年来在集成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液压元件组成的回路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不需要另外的连接件其结构更为紧凑,体积也相对更小,重量也更轻无需管件连接,从而消除了因油管、接头引起的泄漏、振动和噪声。逻辑插装阀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能好、功率损失小、动作速度快、易于集成的特点,从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至今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我国从1970年开始对这种阀进行研究和生产,并已将其广泛的应用于冶金、锻压等设备上,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 液压机工艺用途广泛,适用于弯曲、翻边、拉伸、成型和冷挤压等冲压工艺,压力机是一种用静压来加工产品。适用于金属粉末制品的压制成型工艺和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玻璃钢、绝缘材料和磨料制品的压制成型工艺,也可适用于校正和压装等工艺。 由于需要进行多种工艺,液压机具有如下的特点: (1)工作台较大,滑块行程较长,以满足多种工艺的要求; (2)有顶出装置,以便于顶出工件; (3)液压机具有点动、手动和半自动等工作方式,操作方便; (4)液压机具有保压、延时和自动回程的功能,并能进行定压成型和定程成型的操作,特别适合于金属粉末和非金属粉末的压制; (5)液压机的工作压力、压制速度和行程围可随意调节,灵活性大。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学号:2013914115 姓名:邓志成班级:13电信----------------------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 设计目的 1.2 程控交换系统的介绍 1.3 程控交换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第二章程控交换硬件系统 2.1 话路系统及其实现 2.2 控制系统及其实现 2.3 时分交换电路 第三章程控交换软件系统

3.1 软件系统实现流程 3.2 程序的部分代码 第四章方案设计总结 摘要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模拟程控交换机及70年代初期推出数字程控交换机以来, 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同时, 由于人们对信息处理的需求迅速增长, 除电话业务外, 各种非电话业务如传真、用户电报、电子邮件、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迅速兴起, 因此除了电话网外, 还存在其他的专用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业务时,必须按照业务类型分别向电信部门申请, 引入不同的专用用户线和中断, 使用不同的规程和方式, 这给用户和管理部门都带来了不便。再者,建设专用网必然存在投资大、线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弊病。解决这些问题的就是用一个单一的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小型字程控交换机以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等优势, 使其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字:程控交换机通信时分复用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程控交换课程设计旨在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内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对控制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对仪表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经过搜集资料,初步方案设计,系统组建,撰写设计报告的过程,得到一次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提高科研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2 程控交换系统的介绍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模拟程控交换机及70年代初期推出数字程控 交换机以来, 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同时, 由于人们对信息处理的需求迅速增长, 除电话业务外, 各种非电话业务如传真、用户电报、电子邮件、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迅速兴起, 因此除了电话网外, 还存在其他的专用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业务时,必须按照业务类型分别向电信部门申请, 引入不同的专用用户线和中断, 使用不同的规程和方式, 这给用户和管理部门都带来了不便。再者,建设专用网必然存在投资大、线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弊病。解决这些问题的就是用一个单一的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小型字程控交换机以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等优势, 使其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小型程控交换机课程设计

湖南文理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系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07102班 学生姓名:贺伶燕 指导教师:王立 完成时间:2010年6月24号 报告成绩:

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第一章小型程控交换机的整体设计 (6) 1.1 程控交换机的简介 (6) 1.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6) 1.3 各模块的功能分析 (6) 1.3.1用户接口电路 (6) 1.3.2语音处理单元 (7) 1.3.3交换网络和中心控制单元 (7) 第二章核心模块——交换网络的介绍 (9) 2.1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 (9) 2.1.1时间交换单元 (9) 2.1.2空间交换单元 (11) 第三章基于MT8980的交换网络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13) 3.1交换芯片——MT8980 (13) 3.1.1 MT8980的管脚说明 (13) 3.1.2 MT8980的功能说明 (14) 3.2控制单元——AT89S51 (15) 3.2.1 AT89S51的管脚说明 (15) 3.3 MT8980与AT89S51的连接 (16) 3.4 基于MT8089的交换网络实现原理 (17)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附录 MT8980与AT89S51的连线图 (21)

摘要 程控交换机采用了数字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能提供多种电信业务,适应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的要求,是当前通信网特别是电话网中应用的交换系统的主体。而专用交换机很多时候造价太高或功能太强大造成浪费,解决这问题的途径就是小型程控交换机。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型程控交换机的整体结构和简单的工作过程,然后重点对交换网络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阐述,即MT8980交换芯片的工作原理和AT89S51单片机对该交换芯片的控制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芯片引脚连线图。 关键词:程控交换;交换网络;MT8980;AT89S51

小型液压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学生姓名: vvvvvv 学号: vvvvvvvv <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vvvvvv 职称: vvvv # 2014 年 06 月 15 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1) 一设计题目 (2) 二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2) 三工况分析 (2) 四拟定液压系统原理 (3) . 1.确定供油方式 (3) 2.调速方式的选择 (3) 3.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4) 4.液压阀的选择 (6) 5.确定管道尺寸 (6) 6.液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7) 7.液压缸的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7) 8.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7) [ 9.缸盖厚度的确定 (7)

10.最小寻向长度的确定 (7) 11.缸体长度的确定 (8) 五液压系统的验算 (9) 1 压力损失的验算 (9) 2 系统温升的验算 (11) 3 螺栓校核 (11) 总结 (13) : 参考文献 (14)

前言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有压的液体经由一些机件控制之后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相对于电力拖动和机械传动而言,液压传动具有输出力大,重量轻,惯性小,调速方便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和机床等设备上。 作为现代机械设备实现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传动控制技术相比,液压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配置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大﹑工作平稳且快速性好﹑易于控制并过载保护﹑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整合﹑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多种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使其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和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要素。 液压压力机是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的主要设备,适用于可塑性材料的压制工艺。如冲压、弯曲、翻边、薄板拉伸等。也可以从事校正、压装、砂轮成型、冷挤金属零件成型、塑料制品及粉末制品的压制成型。本文根据小型压力机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利用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拟定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再经过必要的计算来确定液压系统的参数,然后按照这些参数来选用液压元件的规格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小型压力机的液压系统呈长方形布置,外形新颖美观,动力系统采用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敏可靠。该机并设有脚踏开关,可实现半自动工艺动作的循环。

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学生姓名: vvvvvv 学号:vvvvvvvv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vvvvvv 职称:vvvv 2014 年06 月1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设计 目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是机床设计的一部分。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机床的功用、运动循环和性能等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再经过必要的计算,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然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参数,来选用液压元件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 使学生在完成液压回路设计的过程中,强化对液压元器件性能的掌握,理解不同回路在系统中的各自作用。能够对学生起到加深液压传动理论的掌握和强化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要求学生在完成液压传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液压基本知识,根据液压元件、各种液压回路的基本原理,独立完成液压回路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要求实现的工作循环:快速空程下行——慢速加压——保压——快速回程——停止。快速往返速度为4m/min,加压速度为40-250mm/min,压制力为300000N,运动部件总重量为20000N。。设计结束后提交:①5000字的课程设计论文;②液缸CAD图纸2号一张;③三号系统图纸一张。 3、主要参考文献 [1]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章宏甲.液压与气压传动.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许福玲. 液压与气压传动.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张世伟.《液压传动系统的计算与结构设计》.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 [5]液压传动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程控电话交换机设计方案说明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部分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及设备选择 (1) 1.1 需求分析 (1) 第二章、技术建议方案 (2) 3.1技术解决方案 (2) 3.1.1系统配置 (2) 3.1.4多功能数字电话机 (3) 3.1.6计费系统 (3) 3.2其它系统特性和应用 (3) 3.2.1高可靠冗余系统 (3) 3.2.2自动路由选择(ARS) (4) 3.2.3自动呼叫分配(ACD)【可选】 (4) 3.2.4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可选】 (4) 3.2.5多方会议电话【可选】 (4) 3.2.6信息中心接口(MCI) (4) 3.2.7计费信息接口(SMDR) (4) 3.2.8 PC话务台(IAC)【可选】 (4) 第三章、系统其他基本功能 (4)

第一章、需求分析及设备选择 1.1 需求分析 本次程控交换机语音通信项目包含一套程控交换机系统。其中,程控交换机系统包括程控交换机、前台数字终端(数字话机)、专用话务台等。 设备需求: 1.系统容量 初装容量32门。其中:模拟中继12路;模拟分机32,专用话务台1台。 2.性能及设备要求 ?性能稳定: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系统可自动测试、自动诊断和自动故障告警。 ?系统是全数字程控交换机,可接多种的数字终端(如数字话务台、数字话机、直选台等)。 ?设备冗余性强大,可实现灵活扩容。 ?板卡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带电插拔设计。 ?中继接口丰富,可与E/M、ISDN、载波、磁石、PCM等制式交换网络联接。 ?二次电源技术,停电自动切换由电瓶供电。 ?外接端口具备过流、三级防雷过压保护功能。 3.功能要求 ?SMDR接口:向管理软件传送话费清单。 ?交换机能配置电脑作为话务监控台、计费台或综合台(集计费与话台管理于一体),PC 管理功能强大、操作方便。 ?电脑话务台:能实时监控每路电话摘机、通话、打进、打出、挂机等状态,能进行有效的话务和话单监视与控制,能存储打入/打出电话记录清单。客房分机话费清单为通 用OFFICE格式,具有实时报表输出及打印功能。 ?可设定多种中继出局局向码及间接局局向码均。 ?多等级电话限制:能对任意电话分机可实现权限限制管理,根据分机不同等级,可对该分机呼出权限作出相应的限制,可通过等级设置限制分机打市话、打本地网电话、 打特服号码、打国内长途电话、打国际长途电话等。可设置客房分机限拨客房分机。 ?字头管理。通过字头设置来限拨特定的本地网、特号、市话、长话、传呼与手机等。 ?分机连选功能:两个或者多个分机可以使用同一个号码。 ?中继等待功能;外线电话呼入,遇总机占线,外线会保持等待状态,并在电脑界面上显示,提醒总机服务人员。并具有征询转接功能;外线呼入时,总机可征询分机是否 接听,分机不接听可挂机;接听,总机挂机。转接过程中,外线一直听音乐。适用于客

电话程控交换系统方案设计

xxxxxxxxxxxx联网中心智能化工程电话程控交换系统 设 计 方 案

设计单位:西安翰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日期:2013年10月27日 第1章电话交换机系统 (4) 1.1前言 (4) 1.2系统需求 (5) 1.3设计依据 (5) 1.4产品选型 (6) 1.5产品特点 (6) 1.6系统功能 (22) 1.7产品接口 (26) 1.8符合信令: (27)

1.9主要技术指标 (27) 1.10工作环境 (27)

第1章电话交换机系统 1.1前言 通信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及其作为通信发展目标的确立,技术将集成,业务将整合,单一的电话和数据及视频将难于硬性的分立,网络建设将纷纷面向集话音、数据、视频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对于网络建设者来说,在设计蓝图和选择设备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未来指向性问题,即既能适应世界通信传播技术的发展趋势,又能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随之而带来各项新业务的拓宽和开展,这些都依赖于通信设备的进步。近两年,中国加强对外的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超速发展,国内的数字交换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质量、功能、性能、自主知识产权、售后服务等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外的产品水平。

1.2系统需求 1、程控交换机初装容量按2000用户,可以平滑升级至4000用户。 2、中继板配置数量不少10个ISDN 30B+D数字中继(采用PRI信令连接)、4个2M数字中继(采用7号信令连接)和32条模拟中继。 3、交换机来电显示板:按2000门交换容量配置。 4、语音配线架配置:负一楼语音配线架按4000门交换容量配置。 1.3设计依据 ?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暂行规定)GF001-9001 及补充规范;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暂行规 定;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GF002-9002.1、 9002.4); ?邮电部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GF002-9002.1、 9002.4)》 ?《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暂行规定) GF001-9001及补充规范》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暂行 规定》 ?《中国No.1信令》 ?国标GB3377一82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

液压课程设计要求及题目2014-5

题目1: 一卧式钻镗组合机床动力头要完成快进-工进-快退-原位停止的工作循环;最大切削力为F L=11500N,动力头自重F G=19500N;工作进给要求能在0.02~1.2m/min范围内无级调速,快进、快退速度为6m/min;工进行程为100mm,快进行程为300mm;导轨型式式平导轨,其摩擦系数取fs=0.2,fd=0.1;往复运动的加减速时间要求不大于0.5s。 设计要求: (1)确定执行元件(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D、d等) (2)确定系统的主要参数; (3)选择各类元件及辅件的形式和规格,列出元件明细表; (4)绘制正式液压系统图(A3手绘) (5)进行必要的性能估算(系统发热计算和效率计算)。

题目1: 一台专用双面铣床,最大的切削力为9000N,工作台、夹具和行程的总重量4000N,工件的总重量为1800N,工作台最大行程为600mm,其中工进行程为350mm。工作台的快进速度为4.5m/min,工进速度在50~100mm/min范围内无级调速。工作台往复运动的启制(加速减速时间)为0.05s,工作台快退速度等于快进速度,滑台采用平面导轨。静摩擦系数为0.2s,动摩擦系数为0.1。(夹紧力大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机床的工作循环为:工作定位-工件夹紧-工作台快进-工作台工进-加工到位后停留-快退-原位停止-工件松开-定位销拔出。 要求系统采用电液结合实现自动化循环,速度换接无冲击,且速度要平稳,能承受一定量的反向负载。 试完成: (1)按机床要求设计液压系统,绘制液压系统图;(A3手绘) (2)确定夹紧缸、主工作液压缸的结构参数; (3)计算系统各参数,选择液压元件型号,列出元件明细表; (4)列出设计系统中的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程控交换机简介讲解

程控交换机简介、工程设计 学生:何培尧易添财 内容摘要:自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为适应多个用户之间电话交换的要求,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交换机,而在电话交换机中引入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就是交换技术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就此,这种属于全电子类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的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暨程控交换机登上了时代的大舞台。程控交换机是目前自动电话交换机最先进的一种,现代电话交换已经全部采用了程控交换。本文主要介绍了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分类、基本组成和程控交换工程设计。 关键词:程控交换机全电子存储程序控制

目录 前言 (1) 1 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1) 1.1 交换机的演进过程 (1) 1.2 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2) 1.2.1 程控交换机中话路网的发展 (2) 1.2.2 程控交换机中控制方式的发展 (2) 1.2.3 程序软件的发展 (2) 1.2.4 接入业务的发展 (2) 2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构成 (3) 2.1 外围接口单元 (3) 2.1.1用户线接口电路 (3) 2.2 交换网络 (4) 2.3 控制系统 (4) 2.4 信令系统 (4) 2.4.1 用户线信令 (5) 2.4.2 局间信令 (5) 2.5 出入中继器 (5) 3 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 (6) 3.1 系统设计 (6) 3.2 机房设计 (6) 3.3 电源设计 (6) 3.3.1 要求 (6) 3.3.2 措施 (7) 附录1:电话接续的基本信令流程 (8) 附录2: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图 (9) 附录3: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网络 (10) 参考文献: (11)

程控交换机简介、工程设计 前言 人工交换的效率太低,不能满足大规模部署电话的需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开关电路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可以利用电子技术替代人工交换。电话终端用户只要向电子设备发送一串电信号,电子设备就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将请求方和被请求方的电路接通,并且独占此电路,不会与第三方共享(当然,由于设计缺陷的缘故,可能会出现多人共享电路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串线”)。这种交换方式被称为“程控交换”。而这种设备也就是“程控交换机”。 由于程控交换的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设备昂贵,我国的电话普及率一直不高。随着当年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陆续自主研制出程控交换机,电话在我国得到迅速地普及。 目前,语音程控交换机普遍使用的通信协议为七号信令(Signalling System No.7) 1 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1.1 交换机的演进过程 自从1876年贝(Bell)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科技水平不断地提高,电话交换技术处于迅速的变革与发展中。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人工交换、机电交换与电子交换三个阶段。 1878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哈芬港就出现了人工交换机,他是借助话务员进行电话接续,其效率是极低的。 1891年,美国人史端乔(Strowger)发明了升降旋转接线器,并继而出现了步进制(step-by-step)交换机,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人工时代迈入机电自动交换时代。这种交换机虽然实现了自动连接,但仍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杂音大与机器磨损严重等缺点。 1919年,瑞典工程师比图兰特(Betulander)与帕尔姆格林(Palmgren)申请了纵横接线器专利,并于1926年和1938年分别在瑞典与美国开通了纵横制(crossbar)交换机。 1965年,美国贝尔系统经过艰苦努力在新泽西州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交换机(No.1ESS),这一成果标志着电话交换从机电时代跃入电子时代,使交换技术发生划时代的变革。由于电子交换机具有体积小,速度快且便于提供有效而可

电话系统方案

V&L威乐科技 法院电话系统设计方案 青岛威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3月

目录 一、设计说明 (3) 二、组网方案 (3) 1、接入方式选择 (3) 2、虚拟网业务介绍 (4) 3、组网方案描述 (5) 三、性能特点 (5) 四、虚拟网优势分析 (5) 一、设计说明 目前很多的单位都已经认识到了通讯的重要性,尤其是当网络规模变得越来越大、部门机构越来越多、功能要求越来越广的时候,不能对本单位的通讯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

配线架 PBX 合理的利用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将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寻找一套完善的高质量、低 成本、好管理、易扩容的语音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许多单位的迫切需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公众网的日益壮大,按照传统方法建设专业通 信网的做法将很难适应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而利用公网组建企业内部通信网, 则是世界通信发展的趋势。它可以彻底解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网和公网之间的 瓶颈,并大大降低企事业单位的通信成本。 二、组网方案 1、接入方式选择 贵法院办公电话接入公网方式,除单机外可以归纳为两种较为常见的方式: 一种办法是自购安装用户小程控交换机,将所有办公电话连接到小程控交 换机上,不经过公网而实现内部电话的交换,同时实现内部通话免费,内部小 程控交换机通过中继线与公网连接;此方式一次性投资较大,交换机维护成本 较高。 办公电话 PBX 中继线 PSTN 法院办公楼 电信本地网 内部程控交换机接入公网示意图 另一种方法使用本地电信(或其它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固定电话虚拟网业 务,将贵公司的固定电话直接接入本地电信本地网程控交换机上,通本地网程 控交换机的设置使贵公司的固定电话虚拟网在一个网内,实现用户小交换机的 所有功能,内部通话拨自定义的小号码,与网外用户通话在电话号码前加拨确 定的数字即可。此组网方式使得用户不必为交换机的维护和升级花费成本。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摘挂机检验原理与设计分析 学号:2 学生姓名:刘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12 月17 日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内容和目的···························································· 四、源代码····································································· 五、结果····································································· 六、心得······································································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现代交换原理》课程知识,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现代通信网交换节点所采用的技术,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 2、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在实验室现代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箱或者计算机上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相关课题的工作原理,深入研究相关课题系统组成及程序设计与分析 (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原理分析透彻,技术实现方案合理可靠; (2)按照现代交换原理相关研究课题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组成,完成从理论分析、系统软硬件组成、程序设计,调试及功能分析的全过程。 二、设计目的 摘挂机检测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摘挂机检测原理的掌握情况。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设计原理 设用户在挂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0”,用户在摘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1”,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执行周期为200ms,那么摘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0”到“1”的变化点,挂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1”到“0”的变化点,该原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小型液压机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 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____年__月__日 机械电子工程系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 3 -第二章工作状况分析 ......................................................................................................... - 4 -2.1 绘制并分析运动部件的速度循环图。 .................................................................... - 4 -2.2 分析并绘制部件负载图 ............................................................................................ - 4 -第三章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定 ......................................................................................... - 7 -3.1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 - 7 -3.1.1 工作压力P的确定................................................................................................. - 7 - 3.1.2 计算液压缸内径D和活塞杆直径d .............................................................. - 7 - 3.1.3 计算在各工作阶段液压缸所需的流量 ......................................................... - 7 -3.2液压系统图分析 ......................................................................................................... - 9 -3.3液压系统原理图 ......................................................................................................... - 9 -第四章液压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 - 11 - 4.1液压泵的选择 ........................................................................................................... - 11 -4. 2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 - 11 - 4.2.1油箱的容积计算 ............................................................................................ - 12 -第五章液压系统性能的运算 ........................................................................................... - 13 - 5.1压力损失和调定压力的确定 ................................................................................... - 13 - 5.1.1进油管中的压力损失 .................................................................................... - 13 - 5.1.3局部压力损失 ................................................................................................ - 13 -5.2油液温升的计算 ....................................................................................................... - 14 - 5.2.1快进时液压系统的发热量 ............................................................................ - 14 - 5.2.2快退时液压缸的发热量 ................................................................................ - 15 - 5.2.3压制时液压缸的发热量 ................................................................................ - 15 -5.3散热量的计算 ........................................................................................................... - 16 -第六章结论 ....................................................................................................................... - 17 -

程控交换机课程设计

电子工程系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程控交换机机房勘测 年级:2014级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学号: 0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6.11.21—2016.12.18

目录 1.前言 (2) 2.任务描述 (2) 2.1机房设备布局原则 (3) 2.2机房电缆布置原则 (4) 2.3机房平面设计图与走线图的注意事项 (5) 4.实现过程 (6) 5.结果 (6) 前言 设计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依有据——各种标准、规范、上一级部门的文件、设备厂家的资料等等,机房勘察是整个工程的前期阶段,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以后的维护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说机房勘察质量的好坏和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机房的使用和布局。 2.、任务描述 1. 根据机房空间大小和用户终局容量,进行交换机房平面布局规划,确定本次工程所配置的设备的具体安装摆放位置。并对将来扩容发展位置进行规划。 2. 根据设备安装位置,确定机房电缆走线路由、走线方式,明确每类电缆的安装连接方式,确定电缆走线所经过的走线梯、走线孔洞、配线架的具体位置; 3. 根据合同配置情况和设备的安装方案,确定各类工程安装材料的规格、型号、

接头、长度和数量及其它安装成套件的规格和数量; 4. 根据勘测结果完成各类勘测文档、图纸的制作。 2.1机房设备布局原则 1. 机房布置方案要结合设备结构特点,既考虑本期工程,同时要考虑将扩容的位置。 2. 机房布置要考虑机柜安装与固定的可操作性,要方便电缆走线。 3. 首先要确定机房的主走道,主走道的宽度不少于1.0米。 4. 机柜靠主走道侧列对齐,当需增加一排机柜时,尽可能从主走道侧开始摆起。切记一排机柜不要从两边向中间摆或从另一侧向主走道侧摆。 5. 机房的行间距尽可能保持一致,行间距一般不少于0.8米。对于我司目前发货的B型拼装机柜(特别是128模中心局),行间距也不能太大(受行间走线槽制约,行间距应在650mm~950mm之间)。 6. 机柜摆放应尽可能少破坏防静电地板。当为了保持行间距需破坏较多地板时,需与局方协商,由局方负责人二者选一。 7. 电源分配柜应尽可能设在一排机柜的第一列。 8. 重要设备如AM/CM、BAM、重要中继的TSM架要离值班室或控制室近一些,以便维护人员进出维护及观察。 9. 维护终端、告警箱一般要设在控制室。 10. 同一期同类机柜在不影响以后扩容的前提下,尽可能摆放在一排。当一排摆放不下时,可考虑将同一用户模块的机柜提出,另起一排。无需扩容或扩容对位置无明显要求的机柜(如:OLT机柜)应设于靠主走道侧(不一定是第一架)。 11. 同一模块的机柜应尽可能位于同一排。同一机房有多个模块时,管理模块可居中考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上级局的中继模块尽可能与管理模块就近同排摆放。 12. 一般情况下,新上机柜正面需与原有机柜正面保持一致。对于新建机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机柜正面需面向控制室。 13. 机柜的安装位置应具有唯一性,在标注一排机柜的位置时,严禁一排机柜的左右(上下)侧距不同的参照物同时出现标注。 14. 在不影响行间距的情况下,机柜的正面需与地板的边缝对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