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疼痛科的应用

合集下载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常用

内脏反射

概念

内脏和血管中的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内脏 活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分泌)和躯体 运动(骨骼肌收缩)

意义

自主神经系统等功能状态
瞳孔、颈动脉窦、呕吐等
常用

病理反射


概念

神经中枢(锥体束)受损时出现 正常是不出现 锥体束受损失抑制能力下降 Hoffmann反射、 Babinski反射
让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照
顾,以免意外。
谢谢
腰神经根受压的疼痛分布
腰腿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ESI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S1block
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
椎体滑脱
梨状肌综合症
神经损毁


目的
外周神经损毁

物理损毁

射频

化学损毁

无水酒精、酚
对操作者的要求
4.在治疗开始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疗效、
可能出现的反应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效果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
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
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 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疼痛科微创常用特殊治疗记录

疼痛科微创常用特殊治疗记录

疼痛科微创常用特殊治疗记录微创手术记录2003-11-2810:30Am 肉毒素注射治疗记录患者今日上午于无菌室行"肉毒素注射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取残余痉挛处左眉弓上2点及左颊部1点为肉毒素注射点,常规消毒后,在上述3点各注射10µ肉毒素(0.2ml),观察患者左面部肌肉痉挛明显停止.患者无诉特殊不适,安返病房。

继观病情变化。

2002-1-10 10Am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记录患者今日上午于无菌室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口微张,局部消毒后,左手扪及右C6横突,右手持注射器局部穿刺达此处骨质,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1%利多卡因10ml,观察数分钟后患者左侧面部出现Horner’S综合征,阻滞成功,继观20分钟无异常,安返病房。

2002-1-15 10Am颈部小针刀治疗记录患者今日上午于无菌室行“颈部小针刀术”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项下垫薄枕以伸展颈部,先以1%利多卡因3ml加得宝松等复合镇痛液1 0ml行局部阻滞,再以4号小针刀于C3~6棘间及椎旁行松解,患者无不适,已安返病房。

嘱其注意休息,保护创口。

继观病情变化。

2003-11-2810:30Am 颈部局部神经阻滞+小针刀治疗记录患者今日上午于无菌室行颈部局部神经阻滞+小针刀术。

患者取俯卧位,项下垫薄枕伸展颈部,取C4为中心,以10ml复合镇痛液(1ml得宝松、VitB12 500ug、2%利多卡因2ml,0.9%盐水6ml)行广泛阻滞,然后以一次性小针刀在上述痛点行点切松解,术毕患者无不适,已安返病房。

继观病情变化。

2003-12-16 11Am 颈部局部神经阻滞治疗记录患者今日上午于无菌室行颈部局部神经阻滞术。

患者取俯卧位,项下垫薄枕伸展颈部,取C 4为中心,以10ml复合镇痛液(1ml得宝松、V itB12 500ug、2%利多卡因2ml,0.9%盐水6ml)行广泛阻滞,完毕后观察20分钟,患者无不适,安返病房。

疼痛门诊神经阻滞疗法

疼痛门诊神经阻滞疗法

注药1
垂直进针触及颈5横突后结节。回抽无血无脑脊液 后,注入0.26%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5mg。
注药2 拔针1cm,针尖向后滑过横突后结节再刺入
1.5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0.26%利多卡因 5ml+曲安奈德5mg,以阻滞后支,或浸润斜方肌间 隙阻滞肩胛上神经。
C5椎旁注射适应症
颈源性肩背及上肢痛 肩关节周围炎 肩背或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入0.26%利多卡因5-7ml+曲安奈 德5mg。
二、腰椎侧间隙注射(小关节内侧缘法)
棘突旁开0.8-1.0cm,8-10cm5号长穿针垂直刺 入,针尖稍向外侧直至抵住关节突。
退针少许,针尖稍向内滑过小关节内侧缘,进针 过程中玻璃注射器始终保持正压。
玻璃注射器注气阻力突然减小,则提示针尖进入 硬膜外侧间隙,注入0.26%利多卡因10ml+曲安奈 德10mg。
(三)颈椎椎旁注射(后入路法)
棘突旁开3cm,8-
10cm5号长穿针垂
直刺入直至抵住椎
板外侧。
将针退至皮下,
针尖稍向外进针,
进针深度超过垂直
1cm。
玻璃注射器注气
无阻力即到椎旁,
注入0.26%利多卡
因5-7ml+曲安奈德
5mg。
3cm
棘突旁开3cm,垂直刺入至椎板外侧。
将针退至皮下,针尖稍向外进针,进针深度超过垂直深度 1cm,注气无阻力即到椎旁。
疼痛门诊常用的神经阻滞
杨阳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一、颈椎椎旁注射 颈椎椎间孔注射
(侧入路法)
(一)C2椎旁射(侧入路法)
定位
乳突下一横指或下颌角平齐处,胸锁乳突肌后缘为 颈2横突后结节。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上的地位和作概要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上的地位和作概要

1诊断性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较大副作用、手术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缺点,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成为疼痛科治疗方法的主体,并且在许多病例中有利于疼痛的正确诊断或预后的判定。

诊断性神经阻滞原理: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的前提是对所有适合于进行神经阻滞的病人进行诊断所必要的详细病历记录、查体、临床病理检查、放射学检查,若能做心理学评价更好。

用上述方法也难以确定疼痛原因时,可考虑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

其原理为顺序应用安慰剂(placebo或不同浓度的局麻药阻滞脊神经不同纤维,产生仅阻滞交感神经或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现象,达到诊断心因性、外周性或中枢性神经来源性疼痛的目的。

一般用0.9%生理盐水首次注入安慰剂,如果获得止痛效果,则评价病人为"安慰剂反应者",但须注意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疼痛中,约30%~35%具有安慰剂效果,当然安慰剂效应是一过性的。

若获长期止痛效果者,则属于心理性疼痛的可能性很大。

低浓度局麻药进行疼痛部位感觉神经阻滞状态。

用针刺皮肤确认感觉消失后疼痛消失,则可断定这是躯体神经来源性疼痛,治疗可选用末梢神经阻滞。

感觉神经阻滞也得不到止痛效果时,可再次注入高浓度局麻药,完全阻断运动神经。

如果用此法可获止痛效果,则可认为这是躯体神经来源性疼痛,宜选用末梢神经阻滞。

如果躯体神经虽被完全阻滞也得不到止痛效果,则可认为疼痛原因位于比阻滞部位更高的中枢侧,此时则末梢神经阻滞、末梢部手术均为无效。

用上述方法达不到止痛效果,常见于中枢神经障碍、大脑化假病、心理性疼痛。

2治疗性神经阻滞2.1阻滞治痛作用机理①感觉神经阻断消除疼痛的恶性循环。

局部疼痛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反射性引起交感兴奋,导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代谢异常,使局部的病损不易修复,同时产生致痛物质,使疼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阻滞后阻断了恶性循环,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疼痛可明显减轻。

有时原发性疼痛的病因可能已去除,但恶性循环仍残留,神经阻滞治疗就可一次阻滞,疼痛治愈。

神经阻滞在疼痛科应用PPT课件

神经阻滞在疼痛科应用PPT课件

9
末梢支阻滞
第1支阻滞(眶上、滑车神经阻滞) 第2支阻滞(眶下、上颌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阻滞
第3支阻滞(颏神经、下颌神经阻滞)
半月神经节阻滞
10
(一)眶上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经交通。
三叉神经眼支发出,前行于上眼提肌和眶顶壁之间,
经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分布于眼睑和前额部,其额支纤维可以延伸至颅顶与枕大神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 (后)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16
(三)上颌神经阻滞

解,穿眶下裂入眶,与眶下动脉伴行出眶下 孔,终支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 数支神经分支。
17
(三)上颌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侧入路穿刺法。
病人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凹陷处,用7~8cm长,22G 带芯穿刺针,并带可移动标志。穿刺针垂直刺入约 4~4.5cm,达蝶骨翼突外板,此时将标志放置距皮肤1cm处。 将针退至皮下,改变穿刺针方向指向同侧瞳孔方向进针, 针尖达翼腭窝,即可得到向上牙龈部、上唇、颊部的异感 或放散痛,回抽无血后,注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 因镇痛液0.5~1ml。如作破坏性神经阻滞者,经15~20分钟 证实有效后,注入无水乙醇或7~10%酚甘油0.5ml。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得到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项技术通过阻止神经系统的传递来实现疼痛的缓解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神经阻滞技术和镇痛的应用及发展。

一、神经阻滞技术的原理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利用药物对神经的突触传递进行阻滞,从而缓解或治疗病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神经系统的特定位置注入局部麻醉剂或其他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的终末,阻止神经传导,从而抑制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实现疼痛缓解。

此外,由于阻塞位置的特定性,此方法避免了药物产生的全身副作用,对患者的自主呼吸等功能也不会影响。

二、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在许多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手术中,这种技术常被用于麻醉和镇痛。

在急诊和紧急情况下,神经阻滞技术也可作为一种快速和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

此外,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它还可以用于放射性物质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疼痛。

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改善肌肉痉挛、张力和颜面红斑等症状。

三、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新型药物的引入将使得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另外,神经阻滞技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操作的复杂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数字医疗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注射点,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的过程。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不断提高神经阻滞技术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四、镇痛的重要性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和医学诊疗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数量的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放疗等治疗的人来说,疼痛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疼痛科神经阻滞、毁损术诊疗常规

疼痛科神经阻滞、毁损术诊疗常规

疼痛科神经阻滞、毁损术诊疗常规神经阻滞/毁损术是疼痛科治疗各种疼痛性和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基本原理:通过局部注射局麻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神经破坏药,暂时或长期阻断疼痛传导通路,阻断疼痛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

一、适应证1、脊髓神经和外周神经受压、炎症引起的神经痛及软组织痛。

2、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痛等难治性痛。

3、某些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瘫),眼肌、面肌痉挛,神经性耳鸣、耳聋,顽固性呃逆,失眠等。

二、禁忌证1、不能配合治疗包括精神失常者。

2、穿刺部位皮肤或/和深层组织有感染病灶或全身感染尚未控制者。

3、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局麻药过敏者。

5、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活动性溃疡、妊娠初期、甲亢、结核病活动期等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时,应慎用糖皮质激素。

6、低血容量患者,不宜施行椎管内、腹腔神经丛及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毁损术。

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配方:2%利多卡因2.5ml~5ml+维生素B12 0.5mg~1.0mg+维生素B6 100mg~200mg+复方倍他米松1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或20ml。

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可用赖氨匹林(来比林)替换复方倍他米松。

(一)、局麻药局麻药是神经阻滞治疗中的主要药物,首选利多卡因,次选罗哌卡因。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用药剂量、浓度和容量,如:利多卡因的用药浓度为0.4%~2.0%,罗哌卡因为0.125%~0.375%;头颈部神经阻滞为5ml~10ml,臂丛神经阻滞为10ml~20ml,胸、腰部神经阻滞为10ml~20ml,交感神经阻滞为3ml~10ml。

局麻药浓度过高和剂量过大可增加其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用局麻药注意事项:1、强调有效低浓度、剂量个体化、剂量总量控制的用药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防局麻药中毒反应。

对儿童,特别强调不能浓度过高和剂量过大。

腰交感神经阻滞及射频镇痛治疗 PPT精品课件

腰交感神经阻滞及射频镇痛治疗 PPT精品课件

造影: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或液体 后注入0.3~0.5ml造影剂,在前后 位和侧位片上,造影剂应沿椎体的 前外侧缘上下弥散呈气状影,不出 现血管内造影剂冲洗或其它管状样 影像。
测试:置入射频电极,先用2Hz-2V的电压刺激,无下肢肌肉抽动, 再50Hz-1V的电压刺激,患者无腹股沟区或下肢放射痛;
B超、X线下或CT下操作,俯卧位,头和腹下加枕。 穿刺点可选L2-4棘突上缘外侧,距中线5-8cm处。
B超、X线透视或CT引导下,用23号14cm长穿刺针与皮肤矢状面呈 45°角,向内侧缓慢进针约3-4cm到达横突,针体上标记后,越过横 突上缘再进针2-2.5cm,可刺到腰椎体侧面,退针约2-3mm,并将针 头斜面对准椎体侧面,针尖略偏向外侧少许,再次进针滑过椎体,
Choi EJ, et al., Korean J Pain. 2016
解剖(Anatomy)
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 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 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 髓T1-12及 L1-3的侧角内, 节前纤维起自侧角细胞,其 周围部分包括交感神经节、 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和 神经丛等。
给予NSAIDs、弱阿片类等止痛,并分别给予腰肌筋膜、膝关节周围 软组织温针松解, 臭氧注射等,部分缓解外部关节、肌肉组织所致 疼痛; 或者给予疏通微血管的治疗措施:前列地尔、臭氧大自血等;
术前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及局部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正 常 、肝肾功能正常、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确、精神情绪稳定、血压血糖控制正常 ,能充分理解医生即将进行微创手术的治疗目的和风险;
签署微创治疗知情同意书。
手术物品准备
(1)北琪射频仪、射频套针,射频针2条(15cm,1cm裸露端) (2)电极板、定位网、无菌保护套 (3)治疗车(内含麻醉用药、抢救药品和急救物品)。 (4)枕头2个 (5)手术包,手术衣 (6)造影剂(欧乃派克10ml*1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方法 1.体位 病人取俯卧位,下腹部垫枕。也有 人取侧卧位或坐位操作。 2.定点 将球管向患侧倾斜约30°并略向尾 端倾斜,使横突尖向上翘,露出椎体前缘中点, 向外1mm即为穿刺靶点,用定位笔在患者体表作 好标记。
腰交感阻滞示意图
3.穿刺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X 线引导下进行穿刺,间断使用侧位透视了 解进针深度直至达椎体前缘,前后位透视 针尖接近小关节柱水平。
腰交感干
腰交感节
生殖股神经
适应证
☆ 神经病理性疼痛:如CRPS、糖尿病 性周围神经病变、脊髓损伤后疼痛、幻肢 痛、残肢痛、癌性疼痛等; ☆ 血管性疾病:如雷诺病、脉管炎、 下肢溃疡等; ☆ 其它:如多汗症、下肢水肿、冻伤、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禁忌症
☆ 全身严重感染或穿刺点局部感染; ☆ 凝血功能异常; ☆ 病人不合作或拒绝治疗者; ☆ 全身状态严重衰竭患者; ☆ 局麻药试验性阻滞无效者。
1.出血或血肿
2.感染
局部理疗,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
一般不需处
3.腰脊神经或生殖股神经损伤
理。如疼痛或麻木较严重,可应用镇痛药、神经
营养药,必要时给予脱水、糖皮质激素等相关处 理。 4.肾、输尿管损伤。
造影 妥善固定针头, 回抽无血或液体可注入 0.5~1.0ml造影剂,在前后 弥散而不出现“洗 脱”现象。
射频治疗
置入射频电极,用50Hz、1V,2Hz、2V的 电压刺激,无神经受刺激征象,说明针尖 位置准确。否则,应调整针尖位置,直至 满意为止。
针尖到位后,注入2%利多卡因1-2ml, 然后以80℃、60~120S行射频热凝。
术后处理 1.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 应及时作对症处理; 2.穿刺点护理,避免污染; 3.如果使用镇静药物,则需卧床休息; 注意检查病人下肢肌力或协调力,如无异常, 可允许病人在别人扶持下步行;
并发症及处理
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节和肠系膜下节
交感神经节毁损

1924年,交感神经切除治疗四肢血管性疾病 1985年,射频热凝交感神经节技术

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一、星状神经节应用解剖:
由颈下交感神经节和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 成,有时也包括有第2胸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 大小(1.2~2.5)cm X (0.3~1.0)cm X 0.5cm。
(6)心脏病 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窦性心动过速等。 (7)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肺栓塞、肺水肿。 (8)其他 不定陈述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
合征 痛经等。
2、操作方法:
(注意操作前应检查阻滞部位有无甲状腺肿大,颈部
肿瘤,气管切开伤口,放射线照射史,眼睑有无下垂, 结膜充血,缩瞳,义眼、视力异常,手部冷热及有无 出汗)
腰交感节一般有4个,左右两侧的数目、大小、位
置以及交通支不完全对称,但位于L2,L4水平的两个
比较恒定,其中L2神经节临床意义较大。腰交感节的
主要分支有交通支、内脏支、血管支等、除发出分支 至腹主动脉丛、肠系膜丛等外,还有纤维伴随血管分 布至下肢。 4个交感神经节主要分支支配下肢的交感神经,因
此下肢的血管性疾病可进行腰交感神经阻滞来治疗。
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疼痛科的应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 陈金生
交感神经解剖
脊柱两旁+ 尾部成一链索 颅底至尾骨,下端合于尾节 借交通支与脊神经相连 (一)中枢部: 脊髓T 1~L 3 节段侧角 (二)周围部: 交感神经节、节前/节后纤维 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
交感神经周围部— 交感节/干
颈部3 对,颈上、颈中和颈下神经节 胸部10~12对 腰部 2~6对,骶部有2~3对,尾部1个 交通支: 白、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脊髓侧角细胞入交感干 灰交通支— 交感干入脊神经
具体操作(图)
穿刺位置
C6
C7
T1
颈6横突较颈7横突更肥大,行星状神经节穿刺更安全



用药: 0.25~1.0% 利多卡因 5~10ml 0.25~0.5%布比卡因 5~10ml 激素 ? 维生素B ?
阻滞成功常出现horner’s syndrome

4、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 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局部麻醉 药中毒,出血,蛛网膜下腔阻滞、高位硬 膜外腔阻滞,感染,疼痛,硬结,损伤邻近 器官(肺尖、右淋巴管、左胸导管、食管) 等。
星 状 神 经 节
2、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适应证
1)带状疱疹,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
2)头痛、脑血管痉挛、脑血栓、脑梗塞、脱发。
3)面部疾病,末梢性面神经麻痹,面部痛。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耳聋,耳鸣。 5)上肢疾病。如:
(雷诺病、颈肩臂综合征、外伤性颈部综合征、肩周炎、 颈椎病、乳房切除后水肿、臂神经痛、多汗症、)。

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 <42℃ 2~4 minutes ??

星状神经节置管连续阻滞

两侧阻滞 同时? 间隔时间 ?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1、腰交感神经应用解剖:
腰交感神经干位于腹膜后的腹膜外组织内,在脊柱 的前外侧,沿腰大肌的内侧缘下降,其上端经膈的内 侧腰肋弓与胸交感干相连,下端经髂总血管后侧入盆 腔,与交感干的盆部相连接。右侧腰交感干沿下腔静 脉外侧下降,左侧则在腹主动脉外侧。
星状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横突前面至第1肋骨颈前面,颈长肌之上,其周围毗邻:下方 有肺尖(胸膜顶)、前面颈总动脉、后面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起始,外侧 斜角肌群,
星状神经节节前纤维始自T1~10节段,其 节后纤维的皮肤分布区域是C3~T12节段,而以 C6~T5分部最多。灰交通支与颈、胸神经相连 (图)。
内侧 椎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