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综述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糖综述

生物化学 糖综述

糖类1. 糖类是多羟基醛类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2. 旋光异构凡是使“平面偏振光”偏振平面发生旋转的物质,称旋光活性物质,构型不同的分子旋光性不同,此现象称为旋光异构现象。

注:旋光性的大小和方向用旋光度来衡量,但是某种物质的旋光度并不是恒定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 构象(Conformation):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链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空间排布。

从一种构象变成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生成。

构型(configuration):指一个分子由于其不对称C原子上各原子和原子团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而使该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立体化学形式。

4. 葡萄糖与甘露糖、半乳糖相比较,仅一个不对称C原子构型有所不同,这种非对映异构物称为差向异构体(epimers)。

但是甘露糖、半乳糖这两不是差向异构体。

5. 葡萄糖空间的排列有两种形式,它们互为对映异构体(antipode),分别用D-型或L-型表示,*葡萄糖的构型取决于第五位羟基,如果在投影式中此碳原子上的-OH与D(+)-甘油醛的C2-OH有相同取向,则称D型糖,反之L型糖;自然界中的葡萄糖都是D-型结构。

6.变旋现象许多单糖,新配制的溶液会发生旋光度的改变,这种现象称变旋。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是由于开链状态与环状状态形成平衡体系过程中比旋度变化引起的。

在溶液中,α-D-葡萄糖可以转变为开链式结构,再有开链式结构转变成β-D-葡萄糖,同时β-D-葡萄糖也会以此方式转化为α-D-葡萄糖。

一段时间后,三者异构体达到动态平衡后,旋光度不在变化。

其原因是开链的单链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

7. α-D(+)-或β-D(+)-吡喃葡萄糖1. 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可以和C5上的羟基缩合形成六元环的半缩醛。

这样原来羰基的C1就变成不对称碳原子,并形成一对非对映旋光异构体。

一般规定半缩醛碳原子上的羟基(称为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碳原子(C5)上的羟基在同一侧的称为α-葡萄糖,不在同一侧的称为β-葡萄糖。

生物化学检验综述

生物化学检验综述

第二章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AAT、AAG、Hp、Cp、CRP、C3、C4纤维蛋白原等这些血浆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PS、ALB、TRF则出现相应的低下。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

是急性时相反应时极灵敏的指标。

3.前清蛋白(PA):可作为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的指标。

4.清蛋白(Alb):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5.高尿酸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

6.痛风:当出现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并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时即为痛风,严重者有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痛风是一组疾病,高尿酸血症中痛风发生率为10%-20%。

第三章1.糖化血红蛋白(GHb):HbA1a、HbA1b、HbA1c的统称。

2.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3.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反映了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是在口服一定的葡萄糖前后2小时内,做系列葡萄糖测定。

3.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皮质醇。

4.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DM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其实验室诊断指标:血糖(空腹与随机)、OGTT。

5.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出现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静脉血糖浓度≥11.1mmol/L。

○2空腹(至少8h内无含热量食物的摄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

○3OGTT中2h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其中任何一项阳性时,随后再复查三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可确诊。

第四章1.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范本)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范本)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书写实验报告是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就实验报‎告书写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的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教师、‎学生对实验报告书写的‎重视,更好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书写实验报告‎是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就实验报告书写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的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引‎起教师、学生对实验报‎告书写的重视,更好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报告;质量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一半‎的学时是在实验室完成‎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训练至‎关重要。

训练的初期主‎要是在相关实验课中进‎行,以后在进入临床实‎习来加强。

因此,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是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为进入临床打下牢固的‎基础。

而实验报告书写‎是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实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也‎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但在实验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虽然能够‎及时上交实验报告,但‎撰写的质量并不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提升‎学生实验报告书写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许多学‎者经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的策略,现归纳如‎下:1 ‎实验报告书写的重要性‎2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存在的普遍问题‎不重视实验前的预习‎,书写时不加思考,互‎相抄袭,实验报告内容‎雷同;态度不严谨,不‎是按照实际操作书写,‎而是照抄实验指导,使‎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大多数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当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就无从下手,不知原‎因出在哪里,不能客观‎全面地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内容‎方面,书写不完整,往‎往缺少实验方法评价、‎分析讨论、结果应用、‎注意事项等重要 3‎如何提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加强学生‎实验报告书写,促进实‎验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3.1‎提高认识首先加‎强教师对实验报告的重‎视度,来提高学生对实‎验报告书写重要性的认‎识。

生物化学 糖综述

生物化学  糖综述

3.麦芽糖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α-D-吡喃葡萄糖通过α-1,4-D-糖 苷键连接,因为有一个羟基是自由的,所有它是还原 糖,能还原费林试剂,能成脎,能变旋现象。支链淀 粉水解产物中除麦芽糖外还含有少量异麦芽糖,它是 由两分子α-D-吡喃葡萄糖通过α-1,6-D-糖苷键连接
4.乳糖 它是由一分子的β-D-半乳糖和一分子的α-D-葡萄糖通 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乳糖的溶解度很低。
构型(configuration):指一个分子由于其不对 称C原子上各原子和原子团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而 使该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立体化学形式。
三. 单糖
1.差向异构体 葡萄糖与甘露糖、半乳糖相比较,仅一个不对称C 原子构型有所不同,这种非对映异构物称为差向异 构体(epimers)。但是甘露糖、半乳糖这两不是 差向异构体。
3.强酸脱水
戊糖脱水形成的糠醛与间苯三酚缩合生成朱红色物质( 间苯三酚实验),与甲基间苯二酚缩合生成蓝绿色物质 (Bial实验),这两个实验用来鉴别戊糖。
作业: 把糖的颜色反应及其作用;总结一下!
4.成脎反应 常温下,糖与一分子苯缩合成苯腙;加热则与三分子苯 肼作用生成糖脎:
糖脎都是不溶于水的亮黄色结晶体,不同的糖脎具有不 同的结晶形态和熔点,因此糖脎可用的生成对糖进行鉴 别。
Benedict反应 柠檬酸钠和Cu2+生成络合离子,此络合离子与葡萄糖中 的醛基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2.溴水反应
醛糖可以使溴水褪色,而酮糖不可以,可以用 来鉴别醛糖与酮糖
溴水,呈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羰基变成烯醇式很 困难.导致酸性条件下,果糖无法转化为含有醛基的六 碳糖,所以难以被氧化. 但是如果在碱性条件下的话, 果糖的羰基不稳定,容易变构形成烯醇式.从而导致果 糖的羰基(酮基)变构形成醛基.这样果糖就在碱性 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和甘露糖,葡萄糖和甘露糖 都含有醛基就能被氧化。

生物化学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

更加主动 更为有效
改造生物 利用生物技术 创造生物
新兴产业
推动工,农, 医的发展
课程特点及学习与安排
内容多 复杂而繁琐
按生物分子的功能分类(不同于化学的结构 和官能团分类) 理论性强、概念多且前后交错
随时消化/温故知新 及时总结归纳/比较分类 理解的基础上必要的记忆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蛋白质 酶 核酸化学 糖代谢 生物氧化 脂类代谢 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核苷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核酸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世纪
绪 论
概述 生物化学的发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课程特点及学习与安排
我们所处在的地球充满着无数的生物,从最简 单的病毒、类病毒到菌藻树草,从鱼虫鸟兽到 最复杂的人类,处处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 觉察到生命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 千姿百态。不同的生物,其形态、生理特征和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都经历着生长、 发育、衰老、死亡的变化,都具有繁殖后代的
能力。
G6(葡萄糖) F(果糖) FA(脂肪酸)+甘油
分子核单酸体 5种含氮碱基(A、G、T、C、U)
组成蛋白等。 生物复杂多样,但在分子水平具有简单同一性。
研究 结构 功能
性质
返回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吸收与合成
生长、发育、生殖
异化作用
排泄与分解
剑桥大学 Cavendish Lab. 返回
Genomics
1990. 10. 1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ic Project 2000完成

生物化学专业综述

生物化学专业综述

生物化学专业综述生物化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和化学两个领域的知识。

它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专业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进行综述。

一、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生物化学专业则是培养具备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研究和解决与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相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酶的研究与应用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酶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酶在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3. 代谢途径与调控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信号传导等过程。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代谢途径的组成、调控机制以及与疾病相关的代谢紊乱。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化学专业的重要工具,包括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和分析、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在科研和医学诊断中的作用。

三、应用领域1. 医药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制药公司、医药研究机构和医院等单位从事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和临床诊断等工作。

2. 生物工程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生物工程公司、生物能源研究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等单位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 农业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农业科研机构和农药公司等单位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4. 环境保护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保公司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工作。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生物化学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
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血红蛋白亚基与氧结合 可引起另一亚基构象变化,使之更易专结合,所以血蛋白的氧解 离曲线呈 s 形。这种别构效应是蛋白质中普遍存在的功能调节方 式之一。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可导致其理化性质变化和 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发生变性后,只要其一级结构未遭破
坏,可在一定条件下复性,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功能。 ③酶
甘油磷脂合成以磷脂酸为重要中间产物,需要 CTP 参与。神 经鞘磷脂以软酯酰 CoA。丝氨酸和胆碱为基本原料,先合成鞘氨醇, 再与酯酰 CoA、CDP-胆碱结合合成。
胆固醇以乙酰 CoA 为基本原料,先合成 HMG-CoA,再逐步合成 胆固醇。其中 HMG-CoA 还原酶为关键酶。
脂质以脂蛋白形式在血中运输和代谢。血浆脂蛋白可以分为 CM、VLDL、LDL、HDL。 c. 氮代谢
脱氢酶。
糖原是体内糖的贮存形式,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为
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
糖异生指非糖物质在肝和肾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关键酶是
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糖-6-磷酸酶(肌肉中不存在)。
b. 脂代谢 脂肪在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是肝、脂肪组织和小肠,基本原料为脂肪
有皮炎腹泻痴呆维生素b6抗皮炎维生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pyridoxalphosphate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转氨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基酶反应和脱羧反应磷酸吡哆醛是血红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辅助因子磷酸吡哆醛是糖原磷酸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糖原分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泛酸遍多酸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acp它们是酰基转移酶的辅助因子coa参与酰基转移acp参与脂肪酸合成
关键词:
DNA RNA 蛋白质 中间代谢 脂代谢 氮代谢 代谢整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化综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化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题目:院系:专业: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及其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应用姓名:学号: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及其应用纲要:泛素 - 蛋白酶系统统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介导了真核生物 80%~85%的蛋白质降解 , 该蛋白质降解门路拥有依靠ATP、高效、高度选择性的特色。

除参加蛋白质降解以外, 泛素化修饰还可以够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和定位。

因为泛素化修饰底物蛋白在细胞中的宽泛存在, 泛素化修饰能够调控包含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调控、 DNA 损害修复以及免疫应答等在内的多种细胞活动。

p53、 NF-κ B 和 GADD45α是在细胞应激损害反响中拥有宽泛调控作用的信号蛋白,发生在这些分子上的泛素化修饰反响是它们发挥有关分子体制的重要基础。

重点词:泛素化; p53;NF-κ B;GADD45α;细胞应激1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反响1.1 泛素及泛素化泛素 (Ubiquitin)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构成、在真核生物中宽泛存在并具有高度守旧性的多肽[1]。

一个或多个泛素分子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与底物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的翻译后修饰过程称为泛素化修饰(Ubiquitination/Ubiquitylation)。

泛素化修饰最早被发现的功能是标志靶蛋白 , 使之被蛋白酶体辨别并降解 , 整个过程波及泛素分子、底物蛋白、多种酶系统( 如泛素激活酶 (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E1) 、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泛素连结酶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E3)、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 DUB)), 以及蛋白酶体, 它们共同构成了泛素- 蛋白酶系统统(Ubiquitin-pro-easome system, UP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
(生物化学综述)
学号: 1202011034
姓名: 张雪
班级: 12生物工程(1)班
专业: 生物工程
题目: 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以
及前景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对组织和细胞无毒副作用的生物材料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壳聚糖(α(1-4)2-氨基2-去氧β-D葡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得到的天然多糖中惟一的碱性多糖,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

本文就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壳聚糖,结构,性质,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
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为广泛的用途。

对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十分
活跃,近年来国际更是十分重视对它的深入开发和应用。

通过对甲壳质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1.壳聚糖的来源甲壳素
壳聚糖来源于一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线
性聚合物一甲壳素,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后得到的一种生物高分子Ⅲ。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多糖类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支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内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将甲壳动物的外壳通过酸碱处理,脱去钙盐和蛋白质,即可得到甲壳素。

甲壳素化学名为[(1,4)一2一乙酰胺基一2一脱氧一B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05)。

,单体之间以B(1-4)糖苷键连接,分子量一般在lO6左右,理论胺含量为6.9%。

甲壳素的化学结构与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纤维素结
构非常相似,故又称为动物纤维素。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壳聚糖本身的基本结构是葡萄糖胺聚合物,与纤维素类似。

但因多了一个胺基,带有正电荷,所以使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

且因其聚合分子结合键角度自然扭转之故,对于小分子或元素会发生凝集螫合作用。

根据甲壳素脱乙酰化时的条件不同,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分子量不同,壳聚糖的分子量通常在几十万左右。

但一般来说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

壳聚糖本身性质十分稳定,不会氧化或吸湿。

鉴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在食品、生物制药、水处理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

二聚糖富集工艺的研究现状
由于壳聚糖吸附剂有以上的优点,学者们对其富集的工艺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李斌,崔慧[1]研究了以壳聚糖作富集柱,稀
H2SO4为洗脱剂,稀NaOH为再生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分离富集测定水中痕量Cu(Ⅱ)的方法,于波长325nm 处测定,检出限为20ng·ml-1,线性范围为10~20μ
g·ml-1。

此法的优点在于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经济实用、效果良好。

但由于壳聚糖易降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流速控制难,富集效果不均一,空白大的问题。

王瑜[2]采用壳聚糖修饰钨丝基质螺旋卷,直接浸入含有痕量铜的pH 5.0的缓冲溶液中,经电
磁搅拌富集一定时间后,将其转移至空气/乙炔火焰燃烧器上,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测定水中痕量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75μg/L;检出限为0.98μg/L。

同一支钨丝螺旋卷重复涂敷壳聚糖富集Cu,RSD ( n = 6)为2. 7%。

此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用于自来水中Cu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但成本偏高。

由于壳聚糖粘度大,分子刚性差,在偏酸性的溶液中, 壳聚糖由于分子中的氨基
( -NH2) 易质子化( -NH3+) 而溶解,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但利用壳聚糖重复单元上的羟基和氨基,可对其进行交联、接枝、酯化、酰化、醚化等化学改性,制备出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 或与机械强度高
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物理混合制备成微球或微球的办法后,提高了机械强度或吸附能
力,从而延伸了壳聚糖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就是改性壳聚糖。

3、壳聚糖的改性①化学改性:
共聚壳聚糖:壳聚糖与含有乙烯基的单体进行共聚反应,从而使壳聚糖具有某些特殊性能。

壳聚糖酯化:甲壳素/壳聚糖与脂肪族或芳香族酰氯或酸酐反应,所生成的酰化产物具有许多新的用途。

壳聚糖醚化:甲壳素/壳聚糖中的羟基与卤代烃或醇反应,可生成醚,广泛用于日化工业。

化学交联改性:就是壳聚糖与戊二醛、环氧氯丙烷等发生交联而制得的外观类似树脂的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理化性质与壳聚糖有明显差别,它不溶于水、酸、碱溶液。

②壳聚糖的物理改性
壳聚糖与膨润土复合:根据膨润土层间阳离子的可交换性,利用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将壳聚糖负载在膨润土上,制成固体复合吸附剂。

壳聚糖与PVA复合:制备壳聚糖/PVA微球,因PVA机械强度高,PVA分子中丰富的-OH与壳聚糖分子中的-OH、β-O、-NHR,
形成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的缘故,在维持其功能性的同时,其耐酸碱性能与机械强度也明显提高。

5、改性壳聚糖的应用
壳聚糖自然资源丰富,在研究角度和实用角度都有着巨大潜力。

在生物、食品、医药、废水处理、纺织、造纸等领域中均有一席之地。

1977年,日本首次将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处理废水,并于同年在关国波士顿召开有关甲壳素、壳聚糖的会议,从那时起,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就得到较快的发展。

国外的化妆品行业已经大量采用壳聚糖,如德国的WELLA及日本的姿生堂等公司,据统计日本每年约有100t壳聚糖衍生物用于化妆品工业中;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多种细菌生民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来对织物进行抗菌防霉整理。

参考文献:徐晶、王新省:流动注射壳聚糖在线微柱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钯.分析化学(FENXI HUAXUE)研究报告
李斌、崔慧:壳聚糖富集FAAS法测定水中痕量Cu(Ⅱ).理化检验2化学册
周永国、杨越冬等:河北大学自然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