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储氢材料-碳纳米管

合集下载

碳纳米管的性能及应用领域

碳纳米管的性能及应用领域

碳纳米管的性能及应用领域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很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讨论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呈现出来。

一、碳纳米管的性能1.1力学性能不同类型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碳纳米管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

碳纳米管的结构虽然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相像,但其结构却比高分子材料稳定得多。

碳纳米管是目前可制备出的具有最高比强度的材料。

若将以其他工程材料为基体与碳纳米管制成复合材料,可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弹性、抗疲乏性及各向同性,给复合材料的性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1.2导电性能碳纳米管制成的透亮导电薄膜碳纳米管上碳原子的P电子形成大范围的离域键,由于共轭效应显著,碳纳米管具有一些特别的电学性质。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

对于一个给定的纳米管,在某个方向上表现出金属性,是良好的导体,否则表现为半导体。

对于这个的方向,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电导率通常可达铜的1万倍。

1.3传热性能采纳了碳纳米管涂层的热水器内胆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碳纳米管具有特别大的长径比,因而其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很高,相对的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低,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高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材料。

另外,碳纳米管有着较高的热导率,只要在复合材料中掺杂微量的碳纳米管,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会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碳纳米管的应用2.1电子领域碳纳米电子管(CNTS)是一种具有显著电子、机械和化学特性的独特材料。

其导电本领不同于一般的导体。

性能方面的区分取决于应用,或许是优点,或许是缺点,或许是机会。

在一理想纳米碳管内,电传导以低温漂轨道传播的,假如电子管能无缝交接,低温漂是计算机芯片的优点。

诸如电连接等的混乱极大地修改了这行为。

对十较慢的模拟信号的处理速度,四周环围着平向球分子的碳纳米管充当传播者已被试验证明。

新材料科学中的碳纳米管材料

新材料科学中的碳纳米管材料

新材料科学中的碳纳米管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管状结构,在新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碳纳米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一、基本介绍碳纳米管是一种类似于石墨烯的碳材料,其结构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具有管状形态的微观结构。

碳纳米管的直径在纳米级别,一般为1纳米到50纳米之间。

它的长度可以是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甚至可以达到数厘米以上。

碳纳米管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比如强度高、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强等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碳纳米管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光学、化学等领域。

二、应用领域1.电子领域在电子领域中,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如高电导率、高耐电压性、超短开关时间等。

这些特点使得碳纳米管可以广泛应用于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逆变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中。

2.机械领域在机械领域中,碳纳米管有着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被用于制作高强度的机械零部件。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制成强度高、重量轻、耐磨损的轮胎、杆、桥梁等。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制成高性能的自行车、汽车、飞机等机械设备。

3.光学领域在光学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制成具有高透明度和高导电性的薄膜,可以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智能窗等光学器件中。

4.化学领域在化学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被用作催化剂、吸附剂和分离材料。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被用来催化氢气的产生和净化工业废气。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被用来制备高效的分离膜,用于饮用水的净化。

三、未来发展趋势由于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未来,碳纳米管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合成方法的改进当前,碳纳米管的主要制备方法是电弧放电法、激光热解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制备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于大规模制备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改进或发展出更简单、更可控性强、更可扩展的制备方法,以适应未来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制备需求。

碳纳米管材料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碳纳米管材料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碳纳米管材料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能源的消耗速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因此,发展可持续、高效、环保的新能源以及寻找高能量密度、易携带、长寿命的储能材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碳纳米管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

一、碳纳米管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是由官能化的碳原子构成的中空纳米管,其结构类似于卷曲过的石墨烯。

碳纳米管拥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导电性能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储存、传输等领域。

目前,碳纳米管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氢材料、储能器件和催化剂等领域。

二、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储能装置,碳纳米管也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中。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巨大的孔隙度,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空间,因此它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性能、导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改善了电极材料的储能性能。

三、碳纳米管在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中的应用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在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电容器的电容量和功率密度,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电容器的循环寿命,满足柔性电子类设备对高性能、高安全、 ultra low power consumption的需求。

四、碳纳米管在储氢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碳纳米管的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在储氢材料领域中也有着应用。

其中一种方法是用氢气吸附到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很薄的氢原子分子层,可以通过氢气在氢分子间扩散和碳纳米管表面的相互作用,将氢分子物理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上,起到储存氢气的作用。

五、碳纳米管在燃料电池领域中的应用碳纳米管的表面活性位点、高比表面积以及可控的孔道结构,使其在燃料电池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碳纳米管(CNT)及其储氢特性研究进展

碳纳米管(CNT)及其储氢特性研究进展

种新型储氢材料 , 由于其独特 的结构被认为是最
有可 能达 到美 国能 源部标 准 的储 氢材料 之一 。 因此 对碳 纳 米管 的研究 成为 当今储 氢材料 的一 大热点 。
纳米管的方法 , 由于成本 比较低 , 一直受到研究者们
的关注 。其 最大 的缺 陷就是 得 到 的 S WNT 纯 度不 s 高, 含有许 多元 定形碳 和金 属颗粒 , 元序 , 易缠 结 。 维源自资讯 第2 6卷第 6期
20 年 1 06 2月

西


Vo . 6 No 6 12 . De .2 0 c 06
S A H NXICHEM I AL NDUS C I TRY

- - - ’
: :- 一 曩
, j
3 光蒸 发 ( 蚀 ) 。该 法 是将 一 根 金 属催 )激 烧 法 化剂/ 石墨混合的石墨靶放置于一长形石英管中间, 该 管则 置于一 加 热 炉 内 。 当炉 温升 至 120℃ 时 , 0
d )扩 散 火焰 法 。该 法 是 用 金 属 茂 ( 二 茂 铁 、 如
c 】
二茂镍等) 形成的金属纳米催化剂颗粒来降低碳管
形成 时 的表 面束缚 能 , 可 作 为气 相 反 应 剂 和 固体 并
a 单壁 纳米管 .) ) b 锯齿 形纳 米管 ; 手性纳米管 c )
图 1 三种类型的碳 纳米 管
如图 1 所示( 见第 1 7页)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 要有 以下几 种 : 1 墨 电弧 放 电法 。 电弧 放 电法 是 用 含 金 属 )石
催化剂 的石 墨棒作 阳极 , 过 电弧 放 电在 阴极 上 沉 通
积出 S WNTs 的方法 。石 墨 电弧 放 电是 最 早 发现 碳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摘要】碳纳米管储氢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本文从技术的原理、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优势挑战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碳纳米管储氢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展望了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潜力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前景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积极影响。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够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研究意义、发展历程、应用前景、原理、制备方法、氢能领域、优势与挑战、研究进展、未来发展方向、能源领域、环境影响、经济影响1. 引言1.1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碳纳米管储氢技术,可以提高氢能的利用效率,推动氢能经济的发展。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碳纳米管储氢技术,可以促进氢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储氢材料的性能和效率,还在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发展历程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氢气作为清洁能源的潜力,并积极寻求有效的储氢方法。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储氢材料。

在早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氢吸附和储存能力,这为其在储氢技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逐渐深入了解了碳纳米管的储氢机制,并探索了各种制备方法。

通过化学合成、物理气相沉积等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制备出了具有优异储氢性能的碳纳米管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在实验室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储氢效果,还有望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用作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

用作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
到 人 们 的 充 分 重 视 。 氢 能 技 术面 临 的 最 2碳 纳米管的形成机理分析 而 定 是 越大 越 好 。 r rm等【) 过计 算 机模 Da k i l通 1 大 的挑 战是 能 否 将氢 在常 温 常 压 下 安全 有 碳 纳 米 管 的 形 成 机 理 复 杂 , 不 同 的 拟 计 算 , 算 结 果 表 明 : 径 为 1 9 7 m时 在 计 孔 .5n
理, 目前 普 遍 的 观 点 认 为 碳 纳 米 管 的 形 成 现 内 部 包 含 7 碳 管 的 分 形 结 构 的 碳 纳 米 个 首 在 吸 量 的 物 理 吸 附 类材 料 , 对 未 来 以 氢 为 动 分 为 两 个 步 骤 : 先 , 较 高 温 度 下 , 附 管 的 储 氢 性 能 最优 。 将 力 的移 动 装 置产 生 重 要影 响 [。 纯 粹 的 用 在 催 化 剂 上 的 碳 源 气 体 分 子 裂 解 产 生 碳 原 2而 1 姚 运 金 等 【] e SO, 催 化 剂 , 用 】 ̄F / i 为 采 然 碳 纳米 管储存氢很 难实现其 实用价值 , 其 子 , 后 碳 原 子 从 催 化 剂 的 一 面扩 散 到 另 化 学 沉 积 法 裂 解 乙 炔 制 备 了 多 壁 碳 纳 米 面 沉 积 形 成 碳 纳 米 管 。 了深 入 研 究 碳 管 。 究 了预 处 理 对 碳 纳 米 管 储 氢 性 能 的 为 研 关 键是 如 何 利 用 碳 纳 米 管 储 氢 和怎 样提 高 其 储 氢 能 力 。 纳 米 管 材 料 的 规 模 生 产 和 纳 米 管 的 生 长 过 程 , 采 用 先 进 的 分 子 动 影 响 。 果 表 明 : 处理 和 热 处 理 对 碳 纳米 碳 应 结 酸 包括 : 子 束 技 管 的 重 量 储 氢 容 量 有 明显 的 影 响 , 分 经酸 处 应 用 , 其 是 用 于 储 氢 电 极 材 料 将 给 储 氢 力学 研 究 方 法 和 研 究 手 段 , 尤

单壁碳纳米管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单壁碳纳米管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单壁碳纳米管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摘要: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氢能以其丰富来源、零污染及广泛的利用途径等优点,被公认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

而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涉及到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和应用四大关键技术。

储氢材料的开发是解决氢能应用中氢气存储难题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碳和纳米储氢成为储氢材料的研究焦点。

单根碳纳米管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是一种潜在的微孔吸附材料。

关键词:储氢,单壁碳纳米管,进展11引言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资源无穷无尽,不存在枯竭问题。

氢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可循环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对氢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趋重要,首先要解决氢气的安全贮存和运输问题,储氢材料范围日益扩展。

碳纳米管(CNTS)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优良的吸、放氢性能,引起了世界各国许多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有关储氢方面的研究.碳纳米管的储氢量大,一般可达到10wt%,有的甚至可达到60wt%以上[1],已被国际能源协会列为重点发展项目[2,3]。

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目标是质量储氢容量不低于6.5%,体积储氢量不62kg/m3[4]。

单壁纳米碳管具有十分独特的结构特征,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

然而,单壁纳米碳管的大规模制备和纳米碳管的定向排列却始终是瓶颈,大大限制了对单壁纳米碳管的应用研究;在纳米碳管的各种优异性能中,纳米碳管的场发射特性尤其引人注目,用于评价纳米碳管阵列场发射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是电场增强因子。

影响该参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纳米碳管阵列密度、长径比、管尖端结构和尖端电子逸出功等。

因此,在理论上弄清电场增强因子与上列因素的具体关系,有利于提高场发射性能;定向排列纳米碳管对实验中研究纳米碳管场发射性质、制备纳米碳管冷阴极具有重要意义。

2论述碳纳米管在微观结构上具有典型的层状中空结构特征,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由单壁碳纳米管束形成的复合管,管直径通常为纳米级,长度在微米到毫米级。

碳纳米材料作为储氢材料相关

碳纳米材料作为储氢材料相关

这些现象可由氢分子在孔中的局部密度分布来解释. 氢气在77 K 和 三个不同的压力p= 1121MPa, 4191 MPa, 1614 MPa 下的各个碳 管内的局部密度分布见图4. 从图4 可以看出, 在1121 MPa 的压力 下, 11225 nm 的碳管中的流体分子的第一层已经排满, 进一步的加 压只能使中心的一行分子的密度增加, 而这对分子数密度影响不大. 在2104 nm 和21719 nm 的碳管中, 当压力增加到4191 MPa 时, 最外层的已经接近排满, 而且第二层已经出现. 进一步增加压力对孔 内的分子数密度影响较小.
发现
1997年 , Dollin 等[3] 首先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束的吸附储氢 能力, 并且发现在130 K 时储氢的重量百分比在5% ~ 10% 的范围 内, 接近或高于美国能源部的重量百分比为615 wt% 的目标. Ye 等 [ 4] 测量了高纯度的单壁碳纳米管束的吸附储氢能力, 他们发现在 80 K 和7 MPa 氢的存储能力高达8125 wt% , 并且在4 MPa 左右 氢的存储能力会有突然的升高. Liu 等[ 5]报道在300 K 和 1011MPa 的实验中发现碳纳米管束的储氢能力可达412 wt%
3 Dillon, A. C. ; Jones, K. M. ; Bekkadahl, T. A. ; Kiang, C. H. ; Bethune, D. S. ; Heben, M. J. Nature 1997,386 , 377. 4 Ye, Y. ; Ahn, C. C. ; Withem, C. ; Fultz, B. ; Liu, T. ;Rinzler, A. G. ; Colbert, D. ; Smith, K. A. ; Smalley, R.E. Appl . Phys . Lett . 1999, 74, 2307. 5 Liu, C. ; Fan, Y. Y. ; Liu, M. ; Cong, H. T. ; Cheng,H. M. ; Dresselhaus, M. S. Science 1999, 286 , 11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二十一世纪的能源

在能源日益显现不足和燃油汽车造成人类生存 环境极大污染的今天,改变能源的构成已成为 迫切的问题。氢气作为可再生和最清洁的气体 能源,以氢燃料作为汽车燃料的呼声不断出现, 日益高涨。使关于氢能的研究更具重要性。

氢的利用主要包括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应 用三个方面。而氢的储存是其中的关键。氢气 储存技术的滞后,限制了氢的大规模应用,特 别是交通工具上的应用。而后者要求系统储氢 能力必须达到6.5wt%(重量百分比)。据报 道,美国能源部所有氢能研究经费中有50%用 于氢气的储存。
常用的储氢方法及其优缺点
储氢方法 压缩气体 液氢 金属氢化物 优点 缺点
运输和使用方便、 压力高,使用和运输有危险;钢 可靠 瓶的体积和重量大,运费较高 储氢能力大 储氢过程储氢能耗大,使用不方 便
运输和使用安全 储氢量小,金属氢化物易破裂
碳纳米管在储氢方面的应用
什么是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具有典型的层状中空结构特征,构成碳纳米管 的层片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碳纳米管的管身是准圆管 结构,并且大多数由五边形截面所组成。管身由六边 形碳环微结构单元组成, 端帽部分由含五边形的碳环 组成的多边形结构,或者称为多边锥形多壁结构。是 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 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 料。它主要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 层的同轴圆管。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为 0.34nm,直径一般为2~2Onm。
2)激光蒸发法 激光蒸发法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在特定气氛下照射 含有金属催化剂和碳源的靶材并将其蒸发,同时 结合一定反应气体,在基底或反应腔壁沉积出 CNTs


3)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 CVD法是通过烃类(如甲烷、乙烯、苯等)或含 碳氧化物(如CO等)在催化剂(如过渡族金属Fe、 Co、Ni、Cr、Cu等)作用下裂解并重构而制备 CNTs的方法。1993年,Yacaman以2.5% Fe/石墨颗粒为催化剂、乙炔为碳源,首次针 对性的采用该方法合成出长度509m、直径和 结构与TOima报道结果相当的MWNTs。

碳纳米管作为新的超级氢吸附剂是一种很有前 途的贮氢材料,它的出现将推动氢/氧燃料电 池汽车及其它用氢设备的发展。但是,碳纳米 管吸氢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碳纳米管吸氢 机理还不明确,需继续开发和研究。目前,碳 纳米管吸氢是国际研究的热点,我国的纳米管 吸氢研究的水平与世界同步,建议国家科技部 予以支持。
质量储氢容 量%
19.6*
12.2*
16.3
3.9
1.7
5.7
*未计算重整系统的质量。
各种储氢方法的体积比较
常规 汽油 燃料体积(L) 20 甲醇 液氢 压缩储氢 (306kg/cm2) 128.8 金属储氢合金 (2%) 58 纳米碳储氢 (8%) 47.89
32
50
储罐体积(L)
4.5
7
35
41.2



1993年。S.Iijima等和DS。Bethune等同时报 道了采用电弧法,在石墨电极中添加一定的催 化剂,可以得到仅仅具有一层管壁的碳纳米管, 即单壁碳纳米管产物。 1995年,V.A.Likholobov等报道纳米碳纤维的 吸附热和亨利系数随着吸附介质分子尺寸的减 少而迅速增大,这与常规活性炭的吸附特性正 好相反,表明纳米碳纤维有可能对小分子氢显 示超常吸附。 1997年,AC.Dillon等报道了单壁碳纳米管的 中空管可储存和稳定氢分子,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关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也相继展开。
Thank You
储氢吸附原理

由于其特殊的管道结构及多壁碳管之间的石墨层空隙 和表面都存在大量分子级细孔,比表面积很高,因此 可以吸附大量气体。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 比率大(约占总原子数的50%),使体系的电子结 构和晶体结构明显改变,从而表现出特殊的电子效应 和表面效应。如气体通过碳纳米管的扩散速度为通过 常规催化剂颗粒的上千倍,负载催化剂后极大地提高 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碳纳米管可吸附大小适合 其内径的任意分子,利用其开口顶端的活性作为粒子 吸附剂,吸附一些活性高的粒子,做成分子水平的催 化剂,满足了人们对高效、高稳定性、高的抗中毒抗 老化性的优良催化剂的要求。
碳纳米管的发展
在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 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S.Iijima )在高分辨透 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 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 米管组成的碳分子,这就是现在被称作的 “Carbon nanotube”,即碳纳米管,又名巴 基管(Buckytube) 。


1998年,Chambers、Rodriguez、Baker等报道 纳米石墨纤维在12 Mpa下的储氢容量高达2克氢/ 克纳米石墨纤维,比现有的各种储氢技术的储氢 容量高1至2个数量级,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仔细 分析便知,该文吸附体系中每个碳原子要结合24 个氢原子,其物理图象和吸附机制十分难以理解, 数据也有待于得到其他研究人员的证实。 日本工业技术院资源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最近宣 布已开发出能吸附氢的纤维状的炭,直径约100 纳米 。

4)其它方法 除上述主要方法外,国内外学者还进行了其它CNTs 合成方法的深入探索,例如,Cho等[4]通过热解聚合 物法在400℃热解柠檬酸和甘醇聚合物制备出CNTs; Richter纠叫采用火焰法对乙炔、氧、氩气混合气进行 燃烧得到了SWNTs:Chemozatonskii等通过离子(电 子束)辐射法利用硅基体上的石墨合成出定向排列 CNTs,采用金属材料原位合成法在Fe—Ni.C、Ni— Fe—C、Fe—Ni—Co.C的粉末冶金产物中制备出富 勒烯和SWNTs Hsu以熔融碱金属卤化物为电解液、 石墨棒为电极,通过电解法合成出了CNTs和洋葱碳; Kyotani等采用模板碳化技术在氧化铝模板的沟槽中 制出CNTs。
丰田FCHV-adv FCHV-adv全称为Fuel Cell Hybrid Vehicleadvanced,是由高压氢为 燃料的高性能燃料电池 “TOYOTA FC Stack”和 镍氢蓄电池两种动力源驱 动的混合动力概念车。
丰田FCHV-adv的70Mpa储氢罐 其采用了丰田独自开发的 70Mpa的高压氢储存箱,容量 156L,较从前的FCHV都有所增 加,储罐压强增加了一倍。 FCHV-adv一次充氢后续航里程 可达830公里,达到了以往同类 车型两倍的水平。
清华大学纳米碳吸附氢初步研究

实验发现:在常温下,碳纳米管吸氢速度很快, 可在3-4个小时之内完成;碳纳米管的放氢速 度也很快,在0.5-1个小时之内即可完。碳纳 米管的后处理和改性处理对其吸氢量有很大的 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各种储氢方法的质量比较常规 汽油 燃料质量(kg) 氢载体质量 (kg) 储罐质量(kg) 系统总质量 (kg) 15 0 3 18 甲醇 25.7 0 3.3 29 液氢 35 0 18.2 21.74 压缩储氢 金属储氢合金 2 (306 kg/cm ) (2%) 3.54 0 87.0 90.54 3.54 173.46 35.32 212.3 纳米碳储氢 (8%) 3.54 40.71 17.13 61.38
宝马旗下的研发部门-BMW Group Forschung und Technik ,展示的一 款新型的车用储氢罐的原 型。这个新型液态氢储存 罐由复合材料构成。
新型储氢罐相比传统的圆 柱型钢储氢罐重量减少了 三分之二。已经安装在混 合动力车上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这种储氢罐 可以维持6天不泄漏氢气。
24
25
系统总体积 (L) 体积储氢容 量(kg/m3)
24.5
39
85
170
82
72.89
144.5*
90.8*
44.3
20.8
43.2
48.6
*未计算重整系统的体积。

美国能源部制定的储氢材料标准是65 kg/m3 (包括整个储氢系统)和6.5 wt% ;从表中可 见,吸附率为8 wt% 的碳纳米管已最接近标准 了。

我国对此项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目前碳纳米化学方兴未艾,内容丰富,前景诱 人。通过对碳纳米管的研究,必然带动相应学 科的发展。
碳纳米管的合成

1)电弧放电法 电弧放电法是lijima首次发现碳纳米管时所采用的 方法,其原理是石墨电极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 下蒸发,于阴极附近沉积出CNTs
碳纳米管吸附氢的优点与缺点可归纳 如下:
优 点 缺 点

储氢能力大,可达9.9 wt% 吸附速率快,数小时内完成 室温吸附, 解吸速率快,数十分钟内完 成 可直接获得氢气,不需重整 器,使用方便
吸附压力须 100kg/cm2 钢瓶的体积和质量 仍较大 目前价格较高
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