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共26张PPT)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 的反帝活动; 危害:清政府已经完全听命于列强, 对强俯首称臣,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 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危害: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 国防安全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 许各国驻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和 清军共同与八国联军作战的地点有 ()
①廊坊②大沽③杨村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
赔款最多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问题思考: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 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 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清政 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 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帝斗争。
• 3、影响:
• (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 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令是英国人西摩尔。 • 3)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
经过:
过程: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天津失陷-----侵占 北京(英法联军也曾攻克北京) 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北京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 材料一: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 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居民物 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 不易调查。皇宫大部分可移动之贵 重物件,皆被抢去。
2.率八国联军经天津向北京进犯的英国海 军司令是( )
A.瓦德西 C.克林德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 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危害: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 国防安全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 许各国驻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和 清军共同与八国联军作战的地点有 ()
①廊坊②大沽③杨村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
赔款最多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问题思考: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 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 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清政 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 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帝斗争。
• 3、影响:
• (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 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令是英国人西摩尔。 • 3)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
经过:
过程: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天津失陷-----侵占 北京(英法联军也曾攻克北京) 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北京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 材料一: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 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居民物 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 不易调查。皇宫大部分可移动之贵 重物件,皆被抢去。
2.率八国联军经天津向北京进犯的英国海 军司令是( )
A.瓦德西 C.克林德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借口)—天津保卫
战(聂世成)—天津失陷
结果 嫁祸、“痛剿”义和团,派人与各国议和
西摩尔(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 海军中将。经八国联 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 授 权 , 西 摩 尔 于 1900 年 6 月 10 日 凌 晨 , 率 2000 兵 力 自 塘 沽 下 舰 , 兵锋直指北京,对中 国不宣而战。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5.《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D)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
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慈禧一路西逃到西安, 直到《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 法后,才挟光绪帝于1902 年1月3日回到北京。尽管 出逃时狼狈不堪,还京时 慈禧却威风十足。但正是 这个在中国人民面前作威 作福的慈禧太后,在回宫 后却向列强表示要“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是指( D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于帝国城主义武力威胁清政府、 镇压中国人民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不准中国人居住
“国中之国”,成为列
“国中国” 外交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强侵华大本营。同时也 便于监控清政府。
《辛丑条约》(1901)
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
战(聂世成)—天津失陷
结果 嫁祸、“痛剿”义和团,派人与各国议和
西摩尔(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 海军中将。经八国联 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 授 权 , 西 摩 尔 于 1900 年 6 月 10 日 凌 晨 , 率 2000 兵 力 自 塘 沽 下 舰 , 兵锋直指北京,对中 国不宣而战。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5.《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D)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
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慈禧一路西逃到西安, 直到《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 法后,才挟光绪帝于1902 年1月3日回到北京。尽管 出逃时狼狈不堪,还京时 慈禧却威风十足。但正是 这个在中国人民面前作威 作福的慈禧太后,在回宫 后却向列强表示要“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是指( D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于帝国城主义武力威胁清政府、 镇压中国人民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不准中国人居住
“国中之国”,成为列
“国中国” 外交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强侵华大本营。同时也 便于监控清政府。
《辛丑条约》(1901)
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 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自主预习
二、抗击八国联军 1. 目的:为镇压_义__和__团__运___动__。 2. 爆发: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_西__摩__尔___的 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
乃皇
发
伊
展
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同 意“两宫仍旧临朝”。慈禧挟光绪皇帝于1902年1 月3日回到北京。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课堂小结
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
时间:1900年—— 1901年
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战争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泱帝 不 严
泱国 平 重
大主 等 阻
国义 条 碍
成国 约 中
了家 成 国
干成 了 的
枯了 裹 进
的太 尸 步
木上 布 和
义和团的反抗 (毁洋物杀洋人)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引起列强的强烈不满, 联合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900年6月初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进一步瓜分中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
北京
八
廊坊
国
天津
联
大沽
军
入
侵
自主预习
二、抗击八国联军 1. 目的:为镇压_义__和__团__运___动__。 2. 爆发: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_西__摩__尔___的 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
乃皇
发
伊
展
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同 意“两宫仍旧临朝”。慈禧挟光绪皇帝于1902年1 月3日回到北京。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课堂小结
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
时间:1900年—— 1901年
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战争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泱帝 不 严
泱国 平 重
大主 等 阻
国义 条 碍
成国 约 中
了家 成 国
干成 了 的
枯了 裹 进
的太 尸 步
木上 布 和
义和团的反抗 (毁洋物杀洋人)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引起列强的强烈不满, 联合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900年6月初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进一步瓜分中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
北京
八
廊坊
国
天津
联
大沽
军
入
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课件

内容:1、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
税收做担保;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 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12倍) 2、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违者处死) 3、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口炮台,允许帝国 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 4、外交:在北京东郊民巷划定使馆界,由各国驻 兵防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问题探究
《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区与今天北京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清军前往包围东交民巷列强:
《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 馆区有什么不同?
《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 是“国中之国”,而今天的 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 的。
(2010· 山东滨州)8.“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 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义和团战士与其所用的武器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爆发时间: 1900年6月初 参与国家:英、法、美、俄、 德、意、日、奥(奥匈帝国) 帝国主义国家为实现瓜分 战争性质: 中国的侵略计划,而发动 的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C)
4.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明显区别是 A.属于旧式农民战争 B.被中外反动派镇压 C.被统治集团利用 D.与侵略者直接作战
(C)
5.〈辛丑条约〉中哪一规定,最能表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B.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纯粹是由义和团运动引起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一、原因
二、经过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1、时间: 2、参与国: 3、头目: 4、路线:1900年6月 俄、英、美、日、、法、意、奥(因祸得福,美日依靠)
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
课后巩固练习: 1.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C)
2.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具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的工具
拆毁炮台,不得设防,允许各国驻兵
军事失去自主权
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
外交
政治
军事
项目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901年
2、内容、危害、影响: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 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 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2、内容、危害、影响: 内容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危害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 济的凋敝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 严禁人民反帝 强的帮凶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 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划定使馆界,改总理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赔款白银4.5亿两
衙门为外务部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 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 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
A.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
约。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B
)
A.《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5.《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D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 是指( D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 (1)口号:扶清 灭洋 • (2)1900年夏, 义和团已经控制了 京津地区。 • (3)斗争方式: 捣毁教堂、拆毁铁 路、砍断电线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共13张PPT)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近代中国是怎样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谈谈对本单元的感想?
Y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Leabharlann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O
鸦片战争
动就是在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兴起的。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 组 成 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 因: 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 织: 员: 农民和手工业者
地
性
点:山东、直隶等地
质: 反帝爱国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发 展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 主义侵略势力。北京和天津是清政 府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心脏。1900年 6月,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顶峰,他 们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 电线,中国人民的反帝怒火,在北 方大半个中国熊熊燃烧起来——
义和团抗争
什么教训?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农民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三、《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时间:
11国 签约国: 《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加重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税收受 列强控制。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 两,本息9.8亿两,以 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辛丑条约
经济
军事
兴 起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义和团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鸦片战争以来,各国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山东一省建立的大小教堂就有 一千多所,教徒八万多人。外国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作护身符,勾结土豪劣 绅,地痞流氓,逞凶杀人,无恶不作,还不受中国法律的制约。中国人民对 此极其痛恨,在山东、直隶等地,许多乡民相聚习武,力图自保,义和团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共18张PPT

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 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1900年8月14日瓦德西率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图为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的情
抗
击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英勇抗击
八
过程: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国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联
时间: 1901年
军
结果: 《辛丑条约》 内容: 赔;禁;拆;划;改
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清政府完全成 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 。
“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侵华 大本营。
深Y 入 探 究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怎样一 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O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 八国联军 X
战争 侵华战争
盘点提升
目的: 直接目的/根本目的
时间: 1900年——1901年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
动 势
为
力了 壮镇 大压
八国联军侵华
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帝国 主义在华利益,进一步侵 略瓜分中国
战争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 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你 动为借口 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口 号 扶清灭洋
灭洋 扶清
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 争意志。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 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1900年8月14日瓦德西率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图为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的情
抗
击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英勇抗击
八
过程: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国
②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联
时间: 1901年
军
结果: 《辛丑条约》 内容: 赔;禁;拆;划;改
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清政府完全成 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 。
“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侵华 大本营。
深Y 入 探 究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怎样一 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O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 八国联军 X
战争 侵华战争
盘点提升
目的: 直接目的/根本目的
时间: 1900年——1901年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
动 势
为
力了 壮镇 大压
八国联军侵华
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帝国 主义在华利益,进一步侵 略瓜分中国
战争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 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你 动为借口 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口 号 扶清灭洋
灭洋 扶清
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 争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
军事 外交
严禁人民反帝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划定使馆界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义和团 运 动
背景 兴起 发展 口号 结果 性质及意义
抗击 八国 联军
时间 八国联军侵 原因 华战争 概况 结果
时间 《辛丑条约》 签订国 内容及危害 的签订 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 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 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 长矛。相信降神附体,刀 枪不入。
义和团成员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中国人民的反帝意志 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义和团旗号:
扶清灭洋
爱国性 义和团对清政府 的本质认识不清, 对其抱有幻想。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将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
2、内容、危害、影响:
内容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危害
加重中国人民经济负 担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 。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 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知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 华的史实 二、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 面加深的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历史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传教 士活动猖獗。
目的: 反对帝国主义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 反帝斗争组织
深 入 探 究
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 Y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O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 战争
八国联军 X 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扶清灭洋
义和团
招抚利用
清政府
直接目的: 镇压义和团 根本目的: 进一步瓜分 中国
列强
二、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 下,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二、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战 役
廊坊阻击战 大沽之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 东交民巷使馆区 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 炮轰紫竹林租界 天津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将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些主张反映的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 矛盾日益激烈化。
结 果
八国联军撤回天津 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清政府处于被动地位 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
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北京陷落
二、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1900年
天津
攻陷大 沽炮台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 团狙击,狼狈逃回
北京 (统帅:西摩尔)
攻占 北京 慈禧 出逃
攻占 天津
(统帅:瓦德西)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义和团
Hale Waihona Puke 剿杀清政府列强义和团在中外 反动势力的镇 压下失败。
四、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意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野心。
彼等(指中国)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 蓬勃生气……… -------《瓦德西拳乱笔记》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将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主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运动具有 浓厚的迷信色彩和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放 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