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制剂制备技术.
实验二 混 悬 型 液 体 制 剂 的 制 备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制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小微粒半径(r);再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ρ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根据△F=σSL·△A,△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A因此在混悬型液体制剂中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与微粒表面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解质),使微粒ξ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A减小,表面自由能△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且絮凝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
有的产品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ξ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而减少了微粒的聚结,使沉降体积变小,混悬液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简述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流程及操作要点

简述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流程及操作要点1. 引言1.1 概述溶液型液体药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它由溶于溶剂中的活性成分组成。
与其他给药形式相比,溶液型液体药剂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方便口服、易吸收和迅速发挥作用等。
因此,在制药工业中,研究和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介绍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流程的主要步骤,其中包括材料准备、溶解操作步骤以及调整药剂浓度等内容。
其次,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如温度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控制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制备流程和操作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流程及操作要点,并提供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
有关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流程和操作要点,本文将提供详细而清晰的指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掌握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该领域奠定基础。
2. 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流程:2.1 材料准备: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活性成分、溶剂和辅助物质。
活性成分是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功能。
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用于将活性成分溶解在其中,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醇类或无机盐溶液。
辅助物质主要用于调整药剂的pH值、增加稳定性或改善口感等特性。
在材料准备过程中,需要确保选用高质量的原材料,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2.2 溶解操作步骤: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关键步骤是将活性成分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以下是一般的制备流程:(1) 准备容器: 准备一个干净、密闭的容器,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2) 加入溶剂: 将事先准确称量好的适量溶剂缓慢加入容器中。
在搅拌的同时加入溶剂,确保充分混合。
(3) 加入活性成分: 将准确称量好的活性成分逐渐加入溶剂中。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操作,加深对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认识。
1. 实验原理混悬型液体制剂是指由两种或以上的不相互溶解的溶液或液体悬浮物混合而成的制剂。
混悬型液体制剂具有如下特点:颜色透明或半透明,悬浮物分散均匀,粘度较低,易于吸收和贮存。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合适的溶剂和分散剂:溶剂一般为水或乙醇等极性溶剂,分散剂则需要根据悬浮物的特性来选择。
2)将悬浮物分散于分散剂中:通过在簿杆或高速搅拌机等设备下将悬浮物分散于分散剂中,使其颗粒尽量细小。
3)将分散液中加入稳定剂和其他药物:通过加入稳定剂和其他药物,保证混悬型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4)适当调节pH值:根据悬浮物和其他药物的性质,适当地调节pH值,有利于混浊效果和稳定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米诺环素混悬液(15mg/mL)、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酸乙酯、聚山梨酯、脂质体(0.2M的淀粉酸盐缓冲液)、去离子水、甘油。
仪器: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搅拌器、pH计。
3. 实验步骤1)将洁净的烧杯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用去离子水清洗5分钟,然后用纯乙醇清洗,烤干备用。
2)将米诺环素混悬液取出,用电子天平称取15g加入已清洗干净的烧杯中。
3)将聚山梨酯和聚乙烯酸乙酯按照10:1的比例混合,然后称取5g加入另外一个烧杯中,用搅拌器充分搅拌。
4)将聚山梨酯和聚乙烯酸乙酯混合物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0.3g)、甘油(1g)和去离子水(20mL),用搅拌器继续搅拌至分散均匀。
5)将4)中得到的分散液倒入1)中的烧杯中,用搅拌器充分搅拌至分散均匀。
6)将3)中得到的淀粉酸盐缓冲液倒入5)中的烧杯中,用pH计调节pH值至7.0左右,用搅拌器继续搅拌均匀。
7)将6)中得到的混悬型液体制剂分装到精密瓶中,貌相观察无悬浮物沉淀后即可。
4.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保证仪器和药品的清洁无菌,避免杂质污染。
(实验讲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讲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附加剂的正确使⽤、作⽤机制及常⽤量⼆、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溶液剂和⾼分⼦溶液剂。
常⽤的溶剂有⽔、⼄醇、⽢油、丙⼆醇、植物油等。
(⼀)低分⼦溶液剂是指⼩分⼦药物以分⼦或离⼦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油剂、芳⾹⽔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溶液(真溶液),从制备⼯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量取。
⽤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少许⽔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药物取处⽅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的药物可直接加⼊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溶解,亦可采⽤增溶、助溶或选⽤混合溶剂等⽅法使之溶解;⽆防腐能⼒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抗氧剂、⾦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溶液中时,加⼊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玻璃漏⽃、布⽒漏⽃、垂熔玻璃漏⽃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中药液体制剂的关键技术_难溶性成分的增溶方法

中药液体制剂的关键技术_难溶性成分的增溶方法
难溶性成分是指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溶剂中的成分。
在制备中药液体制剂时,如果中药中含有难溶性成分,会导致其在制剂中的分布不均匀,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因此,为了充分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使其均匀分布在制剂中,需要采取一些增溶方法来提高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难溶性成分的增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1.研磨法:通过将中药进行粉碎或研磨,使难溶性成分的颗粒尺寸变小,增大其表面积,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和溶解度。
2.过滤法:将研磨后的中药粉末通过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不溶性物质,从而提高溶解度。
3.超声波法: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使中药中的难溶性成分颗粒产生共振、凝聚和破裂,从而提高溶解度。
4.温度法:通过调节溶液的温度,使中药中的难溶性成分产生溶解或结晶,从而提高溶解度。
化学方法:
1.离子化法: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中药中的难溶性成分形成可溶性的离子化合物,从而提高溶解度。
2.配伍法:将含有难溶性成分的中药与其他易溶性成分进行配伍,通过相互作用,使难溶性成分转化为易溶性形式,增加其溶解度。
3.化学修饰法:通过结构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的难溶性成分进行化学修饰,使其溶解度和生物可利用性增加。
以上是常用的难溶性成分的增溶方法,根据中药的具体情况和制剂的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进行组合使用。
然而需要注意,在选择和应用上述方法时,要保证增溶方法不会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产生破坏或损失,并要兼顾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在增溶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证明和质量控制,确保制得的中药液体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液体制剂—混悬剂(药物制剂技术)

化学凝聚法
磺胺嘧啶 钠水溶液
枸橼酸-枸橼 酸钠溶液
①
剧烈搅拌
② 单糖浆
析出磺胺 尼泊金乙酯 定容 嘧啶微粒
<30μm
磺胺嘧啶混悬液
【注解】 本品系用化学凝聚法制成的混悬剂,粒子大小均在 30μm以下,若直接将磺胺嘧啶分散制成混悬剂,其粒 子在30~100μm的占95%,大于100μm的占10%,从 沉降容积比看,前者1小时为1,6小时为0.92,后者分 别为0.93、0.61。两者在家兔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有显 著差异(P<0.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制法】
取炉甘石、氧化锌粉碎,过筛,置乳钵中,加甘油及适量纯
化水研成糊状。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纯化水溶解后,分次
加入上述糊状液中,随加随研,最后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
即得。
CMC-Na胶浆
②
①
炉甘石洗剂
【注解】 ① 炉甘石、氧化锌微粒在水中均带负电荷,有相互排斥 作用,可加少量三氯化铝为絮凝剂或加枸橼酸钠为反絮 凝剂增加其稳定性;甘油具有润湿、助悬作用;羧甲基 纤维素钠有助悬作用;纯化水为分散介质。 ② 炉甘石中含少量氧化铁,故本制剂为淡红色。 ③ 氧化锌有轻质和重质两种,宜选用轻质者。
复方硫磺洗剂
【作用与用途】 保护皮肤、抑制皮脂分泌、轻度杀菌与收敛。用于皮脂 溢出症,痤疮等。用前摇匀,局部涂抹。
磺胺嘧啶混悬液
【处方】磺胺嘧啶
100 g (主药)
氢氧化钠 枸橼酸钠
16 g (化学反应剂) 50 g (化学反应剂)
枸橼酸
29 g (化学反应剂)
单糖浆
400 ml (矫味剂)
4%尼泊金乙酯乙醇液 10 ml (防腐剂)
磺胺嘧啶混悬液
1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3.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于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
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
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f溶解f 混合f过滤f加溶媒至全量f检查f包装f标签。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碘、碘化钾、蒸馏水、薄荷油、滑石粉器材:上皿天平、乳钵、烧杯、量筒、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等。
实验内容: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1 •处方1g 薄荷粉 蒸馏水 碘碘化钾2g 蒸馏水 加至30ml2•制法 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 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 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 治疗。
每次0.1-0.5ml ,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4. 质量检查 成品外观、性状。
二、芳香水剂一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1. 处方0125ml加至 100.0ml2. 制法 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有盖的容器中加入蒸馏水,加 盖振摇10min ,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通过过滤器加适量蒸馏水,使成100ml , 即得。
3. 用途 芳香矫味与驱风药,用于胃肠充气或作溶剂。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
(一)低分子溶液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标准】★掌握真溶液制剂、胶体制剂含义、种类、特点▲熟练应用制备设备制备真溶液制剂、胶体制剂。
●了解溶液剂的防腐技术、矫味与着色,胶体制剂的稳定性与应用★掌握混悬剂、乳剂的定义、特点及质量要求。
▲熟练应用制备设备制备混悬剂、乳剂。
●混悬剂、乳剂的稳定性和附加剂真溶液制剂制备技术一、概述(一)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特点★1.含义液体制剂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液体制剂是指所有以液态形式使用的药物制剂,狭义的液体制剂是指除了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以外的其他液态制剂,本章所阐述的有关内容为狭义的液体制剂。
★2.分类按分散系统分为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四个大类。
★3.特点与固体制剂相比,液体制剂有以下主要优点:①药物的分散度较大,吸收快而奏效迅速;②有效成分分散或振摇后较均匀,剂量准确、便于取用和易于控制;③能降低某些药物的刺激性,如溴化物、水合氯醛等;④能增加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甲醛和硝酸甘油;⑤液体流动性大,适用于腔道用药。
液体制剂分散相(药物) 固体液体 气体-分子 胶粒(1nm ~500 nm)胶体溶液 微粒(500~2000 nm )混悬液 分子(﹤1nm )真溶液 液滴( 1nm ~2500 nm)乳浊液真溶液分子或离子(<1nm )真溶液的主要缺点是:①贮运和携带不方便;②水性液体易于霉败,而非水性液体药理作用大、成本高;③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液体后不易贮存;④液体制剂对包装的要求较高;⑤配伍使用时易发生配伍禁忌。
▲(二)液体药剂的溶剂1.极性分散溶媒(1)水:是液体制剂最常用的分散溶媒。
水能溶解大多数极性药物。
水还能与乙醇、甘油等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混溶而成为复合溶媒。
(2)甘油:为无色粘稠液体,毒性较小,能与水、乙醇、丙二醇互溶。
内服带有甜味,能延缓或防止鞣质的析出。
甘油作外用液体制剂的分散溶媒居多,具有防止干燥、滋润皮肤和延长疗效的作用。
甘油能溶解许多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如硼酸、鞣质、苯酚等。
无水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但含水量达到10%以上的甘油没有刺激性,反而还能缓解药物的刺激性。
含量为30%以上的甘油有防腐作用。
(3)二甲基亚砜:万能溶剂、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
2.半极性分散溶媒(1)乙醇:可与水、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溶。
乙醇能溶解大多数有机药物如生物碱及其盐、苷类、挥发油、树脂、鞣质、有机酸和色素等。
相对其他有机溶剂而言,乙醇毒性较小,含量达20%以上即有防腐作用,外用时能促进药物发挥局部作用。
(2)丙二醇:对药物的水解有一定缓解作用,并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本品价格较贵,故使用较少。
(3)聚乙二醇:聚乙二醇200~600,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具有保温作用。
3.非极性分散溶媒(1)脂肪油:为麻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易酸败、皂化反而变质。
(2)液体石蜡: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化学性质稳定。
(三)液体药剂的防腐与矫嗅矫味、着色剂●1.防腐剂由于微生物在水性液体制剂中易于生长和繁殖,故水性液体制剂中常加入防腐剂。
(1)羟苯酯类又称尼泊金类,为优良的防腐剂,无毒、无味、无臭,性质稳定,可内服、外用。
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
常用品种有羟苯甲酯、乙酯和丙酯,两种羟苯酯类合用效果更好。
(2)苯甲酸类包括苯甲酸钠和苯甲酸,只在酸性溶液中起作用。
防霉和防发酵能力较强。
常用于糖浆剂防腐,亦可与尼泊金合用。
(3)苯扎溴胺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只作外用制剂防腐剂,消毒剂。
(4)山梨酸pH为4时效果最好。
可内服或外用,能与其他防腐剂产生协同作用。
本身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失效,易被塑料吸附而使作用降低。
●2.矫味剂(1)甜味剂:蔗糖或单糖浆、橙皮糖浆、甘草糖浆、樱桃糖浆、糖精钠、山梨醇、麦芽糖醇、甜叶菊素(2)芳香剂:天然香料纯挥发油或芳香制剂,如薄荷油、桂皮油、留兰香油等;人工合成的香料有各类香精,如香蕉香精、橘子香精等。
(3)胶浆剂:具有粘稠、缓和的性质,可以干扰味蕾的味觉而矫味。
在胶浆中添加甜味剂,可增强矫味效果。
常用的是淀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的胶浆。
(4)泡腾剂:为碳酸氢钠与有机酸的混合物,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O2溶于水,能麻痹味蕾而矫味。
常用于苦味盐类泻药中,亦可与甜味剂及芳香剂合用于清凉饮料。
●3.着色剂用以改变药液的颜色,使这有悦目的外观而令患者乐于接受。
常用品种包括天然色素如焦糖,及人工合成染料,如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等。
(四)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含义、性质、分类★1.含义真溶液型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分散介质中,供口服、腔道及外用的单相液体制剂,简称为真溶液。
其分散相的质点小于1nm,均匀、透明,并能通过半透膜;常用溶媒为水、乙醇、脂肪油或水与乙醇的混合物。
★2.性质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属于单相分散体系,各种成分同处于一个体系,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制剂的质量改变,如药物水解、氧化,微生物繁殖等均可导致药物变质。
各种附加剂与附加剂之间或药物与附加剂之间以及药物与药物之间均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而使附加剂和药物的作用效果降低。
3.剂型举例▲(1)芳香水剂:指挥发油或其他芳香性或挥发性物质的澄明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一般只作芳香剂使用。
常见的如薄荷水、浓薄荷水、氯仿水等。
★(2)溶液剂:系指化学药物的内服或外用澄明水溶液,呈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溶质一般为不挥发性药物,溶媒多用水、乙醇或非极性溶剂。
取用时以量取代替称取,故剂量比较准确,特别是对剂量小的药物更有意义。
★(3)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含药的糖浆剂有治疗作用,含糖量达50%~65%,能有效掩盖药物的苦味、咸味等不适味道,使药物易于内服,很受儿童的欢迎。
★(4)甘油剂:指含有不低于50%(W∕W)甘油的溶液或药液。
由于甘油具有粘稠性、防腐性、高渗透性和吸湿性,对皮肤和粘膜有柔润安抚作用,易附着于皮肤、粘膜,能吸收患处的分泌液,保护患处,使细菌细胞脱水而阻止其生长。
甘油也可使药物滞留于患处、延长疗效。
▲(5)醑剂:有时称为香油,系挥发性物质的乙醇或乙醇-水溶液。
可内服或外用,亦可用作矫味剂。
醑剂中乙醇含量一般为60%~90%,因乙醇的作用,醑剂中挥发性物质的浓度比芳香水剂中大得多。
二、真溶液剂的制备工艺★(一)溶液剂的制法溶液剂一般有三种制法,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化学反应法比较少用。
1.溶解法多数溶液剂都采用此法制备,其一般制备过程为:取处方量药物,溶于适量纯化水中,搅拌溶解,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若处方中含有多种药物或需加入助溶剂、抗氧剂等附加剂时,可按“配制溶液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原则”处理。
2.稀释法本法适用于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等原料。
用稀释法制备溶液剂时应注意浓度换算,挥发性药物浓溶液稀释过程应注意避免挥发损失,以免影响浓度的准确性。
3.化学反应法此法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在一起,经过化学反应而制成所需药物的溶液。
化学反应法制备溶液剂时其生成物中多含有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以及未参加反应的原药物,应采用适宜的方法除去。
此法应用较少。
(二)糖浆剂制法1.溶解法本法可分为热溶法和冷溶法。
★(1)热溶法:热溶法是将蔗糖溶于沸纯化水中,继续加热使其全溶,降温后加入其他药物,搅拌溶解、滤过,自滤器上加适量新沸过的纯化水,使成处方规定量,搅匀即得。
此法适用于制备主要成分对热稳定的糖浆剂。
其优点是蔗糖加热易溶解,制得糖浆易于滤清,蔗糖中所含的蛋白质等杂质被加热凝固而滤除;加热尚能杀灭微生物,使糖浆易于保存。
但在加热时应避免蔗糖焦化或转化,转化糖含量过多时,易发酵变质,焦化会使糖浆色泽变深。
因此,要注意掌握加热时间和温度,最好在水浴或蒸气浴上进行。
大量生产时采用蒸气夹层锅,并装以适当的搅拌器,以加速糖的溶解。
滤过可用压滤机。
溶解后应趁热保温滤过。
▲(2)冷溶法:将蔗糖溶于冷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剂。
此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
制得的糖浆色泽较浅,但制备所需时间较长,在生产过程容易污染微生物。
★2.混合法系将药物直接与单糖浆均匀混合而制成。
此法操作简便灵活,可大量配制也可小量制备,应用广泛。
糖浆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如下:①水溶性固体药物,可先用少量水溶解再与单糖浆混合;②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可酌加少量其他适宜的溶剂使药物溶解,然后加入单糖浆中,搅匀;③水性液体药物制剂可直接加入单糖浆中搅匀,必要时滤过;④含醇液体药物制剂如直接与单糖浆混合,往往发生浑浊,应细流,不断搅拌,亦可加适量的甘油等助溶;⑤药物为水性浸出药剂时需精制纯化后再加到单糖浆中;⑥药物为中草药者,须先浸出、精制、浓缩至适量,加入单糖浆内搅匀,即得。
制备糖浆剂时应注意:①应在避菌环境中进行,所用各种配制器具应进行洁净处理,并及时灌装于灭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②应选择无色、无异臭的药用白砂糖为原料,不能选用食用糖,因其中含蛋白质、黏液质等杂质,不纯的蔗糖易吸潮、长霉;③蔗糖为双糖,在加热或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生成转化糖,故制备时应严格控制加热时间与温度;④糖浆剂制成后,应于阴凉处或在不超过30℃处贮存。
★(三)醑剂制法1.溶解法此法是制备醑剂的常用方法,系将挥发性药物直接溶解于乙醇中制成。
必要时过滤,使溶液澄清。
由于醑剂是高浓度乙醇溶液,故所用器具应干燥,过滤的滤纸或滤器宜先用醇湿润以防滤液浑浊。
2.蒸馏法系将挥发性药物溶于乙醇后进行蒸馏,或将经过化学反应所得的挥发性物质加以蒸馏制得。
如芳香氨醑。
▲(四)芳香水剂制法芳香水剂的制法因原料不同而异。
1.溶解法纯净的挥发油或化学药物多用溶解法制成2.稀释法也可先制成浓芳香水剂,临用时加以稀释3.蒸馏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多用蒸馏法制备。
▲(五)甘油剂制法1.溶解法系药物加甘油(必要时加热)溶解即得。
如苯酚甘油等。
2.化学反应法即药物与甘油发生化学反应而制成的甘油剂。
如硼酸甘油。
三、真溶液剂的操作在药品生产企业,液体制剂的制备分制药用水生产、包装材料的清洗、备料、配液、过滤、灌装、包装、检验、入库等工序,其中工艺用水生产、包装材料的清洗、检验、入库等均可设为独立岗位,分别由专门的制水岗位、清洗岗位、检验岗位与仓库岗位工作人员完成。
▲1.生产前准备(1)进入操作间操作人员按照一般生产区要求进入标准程序进行更衣,进入操作间。
(2)复核清场情况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工具、容器具是否具有清场合格标志,并核对其有效期,否则按照清场程序进行清场,并请QA人员检查合格后,将清场合格证附于本批生产记录内,进入下一步操作。
(3)设备、仪器检查①根据前处理各工序要求选用适当的设备,并检查设备是否具有“完好”标识卡及“已清洁”标志,检查所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