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本质分析

合集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一书序言李其庆[摘要]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新自由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新秩序和资本的世界积累制度。

在实践上,新自由主义具有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双重标准的特点。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综合,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发达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结果,一方面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新的矛盾和危机,特别是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从而引发了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

这场斗争在世界范围内,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全面展开,其发展趋势将取决于影响斗争双方力量对比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

新自由主义具有多元性,它有多种名称如新保守主义、新古典综合主义等,又区分为多种理论流派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但又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可追溯到二战后甚至更早,但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全球化时期,它才得到充分发展。

新自由主义内在矛盾的展开,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新自由主义,并对它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新自由主义的定义是对新自由主义本质的概括,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新自由主义,我们对它的分析首先从它的定义开始。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的作者诺姆·乔姆斯基认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所谓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在经济脆弱的国家,这些理论经常用做严厉的结构调整方案。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主要特点是追求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和国家干预的减少。

它的产生有三个根源实质: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反思、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以及全球化的影响。

这种政策的后果有利有弊,增加了经济自由度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源于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反思。

二战后,许多发达国家实行了福利国家模式,通过国家干预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国家干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的管制和腐败。

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反思国家干预的效果,认为过度的干预会束缚市场力量,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他们主张减少国家的经济干预,赋予市场更多的自由度,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第二,新自由主义的产生也受到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的影响。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模式被看作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替代方案。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计划经济的低效率、缺乏激励机制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成为了社会主义模式的弱点。

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为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新自由主义的产生还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

这种全球化趋势使得国家难以独立地控制经济发展,也使得市场的力量更加重要。

以此为背景,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国家干预,赋予市场更多的自由度,以适应全球化的趋势。

新自由主义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后果。

首先是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增加。

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政策使得市场力量得到强化,但也导致了资源、财富的不均衡分配。

大量的财富被富人和跨国公司所掌握,而普通人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也对公共服务和福利体系造成了冲击。

为了减少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民有民治民享自由,强调个体责任和市场竞争。

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主要观点、流派

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主要观点、流派

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主要观点、流派一、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 世纪20 ——30 年代,这是由这个时期的社会历史环境造成的。

一方面,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这既是对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肯定,也一种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开始从理论变成实践,这则是对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突破与否定。

正是在这种挑战与刺激下,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思潮。

从3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大危机和大萧条以来,新自由主义一直处于受冷落的边缘地位,但一直在发展之中。

20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再次爆发,新自由主义的发展理论首先为英美国家所接受,英国的撒切尔主义、美国的里根主义率先将新自由主义从理论构想变为政策实践,此后便向西欧、拉美、澳洲、非洲、俄罗斯、东欧、东亚等地蔓延。

由此,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安家落户”。

新自由主义成功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一)凯恩斯主义失效。

凯恩斯主义成功地应战了30年代以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生产要素的完全过剩现象,一直是西方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但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综合症”,凯恩斯主义应付不了这次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致使凯恩斯主义处于束手无策、困难重重的境地。

(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已经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竞争结构的变化使大企业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为了适应生产和资本全球化和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新自由主义大肆鼓吹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开放市场,放松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管制,等等。

(三)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激烈的经济与政治竞争中,发展速度成为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这就使得效率问题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政策的首要问题。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教案分析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教案分析

本文将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争议点等方面,对相应的教案进行分析。

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经济学中最为热门、最为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在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内都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理论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理论的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在地球各个地方由于跨越国界的资本、物品、信息、资源、技术和劳动力的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现象,是跨国企业、国际交通、信息技术和文化传媒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球化的背景是现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过程受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交流也日益加强。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概念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也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等;它是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挑战,认为政府宏观调控会干涉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应将经济活动尽可能地交给市场自由决定,尤其是让贸易、投资、资本流动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仅成为全球化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而且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市场经济发展中。

三、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全球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贸易投资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跨国化,以及经济增长的连接资本。

从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即“新全球化时代”,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化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全球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的影响范围大大扩大。

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评估

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评估

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评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时,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和互动,从而共同获得发展和繁荣。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并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该理论主张要建立一个自由市场、竞争自由的经济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最大化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新自由主义者将市场经济视为经济自由的表现,认为政府应当减少干预市场的力度,以便市场自主地进行调控。

他们反对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并主张降低税收、减少政府支出、放松市场准入,促进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等。

随着全球化的蓬勃发展,新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主流思潮。

新自由主义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既有的国际贸易关系的调整,新自由主义理论让市场管制更为灵活,让企业可以使用更加高效的方式来运营,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新自由主义理论也让更多的国家放弃旧有的政策框架,转向自由化的经济体制,使得资源得到了更好地分配和利用。

全球化让不同的国家之间产生了经济合作的联动,这种联动以自由竞争的原则为基础,从而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合作效应。

然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不是没有缺陷。

自由主义实践过程中,虽然政策的调整对于经济发展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不承认它也会产生许多对于国民生活不利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国家的中小企业被大规模地淘汰掉,这样会将一部分的人员从经济上排挤出去。

一些国际机构和政策制定者也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批评,指出它会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并损害到环境和社会利益。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并不一定要采取某种经济学的理论来完成,也不应该且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运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及其实质

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及其实质

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及其实质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有弗莱堡学派、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等流派,它以捍卫“自由主义”为核心,从自由主义出发要求私有化、市场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披着科学的外衣,真正用意是为了维护西方资产阶级和西方大国的利益。

标签:新自由主义;主张;流派新自由主义近年来在中国正悄然兴起,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学者的理论观点出发做一些具体的探讨,以加深对自由主义的剖析。

一、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流派1.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与这一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有关。

20世纪初,德国的卡特尔成了“德国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金融寡头在垄断了经济大权之后,还进一步要求国家政治为它们的垄断利润服务。

同时,德国的皇室和贵族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也需要与金融寡头紧密勾结,这样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形成了。

尽管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和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德国,经济却奇迹般地发展,而且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因此人们不得不怀疑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另一方面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和计划经济的建立,出现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捍卫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米塞斯1920年发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算》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有合理的经济计算,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于是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一场以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者为一方,以波兰经济学家兰格为另一方的关于经济计算问题的大论战。

米塞斯主要依据是:合理地配置稀缺的资源离不开经济计算,而正确的经济计算只有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但是,兰格等人否认这一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1]。

这次论战之后,新自由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

2.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流派如果说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德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和苏联计划经济的实施,那么其理论发展主要是伴随凯恩斯主义的盛行而实现的。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它的产生源于对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挑战和对市场经济的重新评估。

新自由主义的根源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市场化改革、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理论的发展。

市场化改革是新自由主义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

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停滞经济和通货膨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质疑。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国家计划为基础,重视公有制和国家干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提出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市场化改革推进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新自由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国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新的技术革命(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要求国家更加开放和灵活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提出了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的观点,认为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国家竞争力。

理论的发展与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密切相关。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理性选择理论的兴起为新自由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分配,引导经济体获得最大效益。

在新自由主义的视角下,市场是一种自发的、和谐的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并且通过个人的理性选择来实现整体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国家面临着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市场机制使得资源分配更加灵活高效,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利益的集中和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推崇的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格局重塑,加剧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依赖和不平等问题。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国家的调控能力,导致了金融危机等问题的发生。

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根源实质在于对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挑战和对市场经济的重新评估。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

浅析“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表明,在这一时期,全球化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市场国家和社会开始朝着自由市场的方向发展。

在朴素的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及其对金融体系的极大影响下,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就产生了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又称自由市场改革新自由主义,是1980年代以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财政政策,这种政策主张政府在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要减轻它的财政负担,主张以不干预市场为主,以减少对私营部门的影响为核心,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政策。

它的精髓是由经济学家米尔斯所提出的,强调政府减少影响市场有效性的干预,以提高经济主体的市场表现。

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采用新自由主义政策,这也是全球化运动的重要部分。

从实质上讲,新自由主义产生的本质是:政府的财政负担减少,自由市场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增强,使资源的配置不再受政府的主宰,以市场调节公平性、自由价格机制以及货币稳定的要求而代替。

新自由主义的出现来源于当时的经济环境,这一经济环境是由政治变革、技术进步、民间融资以及社会不平等导致的,新自由主义着眼于更完善和更加有效地将资源向经济效率较高的部门配置,获得优势于世界竞争。

新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助于稳定经济,让经济体系更加有效的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的实施也会造成收入不均衡,部分经济体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物价的上涨、污染的加剧等不良后果。

总的来说,新自由主义的产生,以及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会。

它虽然不能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但至少能够促进世界宏观经济的稳定,给我们带来坚实的增长和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