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放大器设计

合集下载

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线性时变电路调幅原理,用差分对放大器构成调幅电路,选择元器件、调制信号和载波参数,通过multisim 软件仿真,实现振幅调制信号的输出和分析。

全文共有四个任务,通过搭建单端输出差分对放大器,计算出差分对放大器基本参数为差模输入电阻275i R =Ω,电压放大倍数33k =;利用差分放大器构成的调幅电路输出观察调幅波;通过改变参数实现差分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开关状态和非线性区,观察记录电路参数、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利用平衡对消技术,改变差分放大器输出为双端输出,对比单端输出有明显的改善。

目录1、搭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 .................................................................................. 1 2、线性时变电路调幅..................................................................................................... 3 3、差动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开关状态和非线性区的调幅波 ...................................... 5 4、双端输出差分对放大器调幅 ...................................................................................... 7 参考文献: (9)1、搭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如下所示,晶体管Q3构成恒流源电路,恒流输出电流为(120.6)/2 5.7I mA =-=;故静态工作点电流为/2 2.85Q I I m A==。

图1.1 Multisim 仿真,输入电压波形和输入电流如下图1.2输入信号频率为5MHz ,振幅为0.1V 。

差分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分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分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差分放大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器是运放常用电路之一,由两个反相输入、一个反相输出和一个非反相输出组成。

该电路对于输入信号中公共模信号即同等量级的噪声信号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能够提高电路的增益,并减小电路的噪声。

差动放大器主要由晶体管、共模抑制电容、偏置稳定电阻等组成。

三、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电压表、电流表4. 直流电源5. 差分放大器电路板6. 大量电缆、万用表等组成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电源和差动放大器电路板连接,并将电源接通并连接交、直流电源与电路板。

根据电路原理和电路板图纸在板上焊接所有器件,并按照图纸接线。

2. 测试偏置电压:将示波器负极接地,正极接输入端差模(+)和差模(-)互相交替。

记录偏置电压。

3. 测量差动放大器电压增益: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50mV幅值、1kHz正弦波,在输入端交替连接同相、反相信号。

测量差分放大器输出信号幅值。

4. 测量输入电阻:将信号发生器接入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固定一个电压,改变电压源内阻,读取两个数值,计算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5. 测量输出电阻:通过连接负载和电压表,固定输出电压,测量输出电流,通过计算得到输出电阻。

6. 测量共模抑制比:将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同时加入同相和反相信号,测量差模输出电压,并计算共模抑制比。

七、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顺利的实现了差动放大器的电路部署,并测量了其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以及共模抑制比等参数。

数据表明,本实验设计和测试方法正确可行,并为近期电路实验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技术积累。

结语本次实验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让我们了解了电路基本原理和电路参数测量知识,也帮助我们掌握了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期望未来在电路设计和开发中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和有效技术指导。

电子管差分放大电路设计及优势解析

电子管差分放大电路设计及优势解析

差分放大电路是为解决直流放大器的工作点漂移而出现的。

由于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一致性好,且大电容不易制造,差分电路已成为模拟集成电路中放大电路的主要形式。

电子管差分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原理差不多,但在音频领域内实际应用并不多。

其基本电路如上图所示。

当两个电子管的特性一致时,两管的屏流相等,两个输出端的电压幅值相等,相位相反。

由于阴极电阻R5的作用,在电子管的栅极输入信号时,一个管子屏流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个管子屏流的减少,并且增加量与减少量相等,而输出电压则是二者之差,这正是差分电路名称的由来。

但当电子管的工作点选择不当时,仍可能出现一个管子的增加量不等于另一个管子减小量的情况,即放大器出现了失真。

当双端输出时,失真被抵销一大部分,而单端输出时,失真并不能被抵销,与单管放大器(工作点相同)差不多。

电子管差分放大电路对管子的配对要求也比较高,两管一致性越好,电路性能越好。

此外还与阴极电阻R5有关,R5越大,电路性能越好。

但阴极电阻大,相应要求负电源电压高。

例如《电子报》2006年24期《电子管差分放大电路》一文阴极电阻高达68kΩ,若每管屏流为1mA,则负电源应达-134V)(栅负压-2V)功耗也增加。

为此,也可采用在阴极电路接入恒流源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但又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恒流源除可采用晶体管,也可采用恒流二极管或电子管,此时,阴极负电压只需10~20V。

在采用阴极电阻的情况下,电阻大小可用下式计算:R5=|VS|+|VG|/2I式中VS为阴极负电压,VG为栅负压,I为单管屏极电流。

当|VS||VG|时,可按R5=VS2/2I选取电阻。

当电阻接入电路后,其直流负反馈作用可自动提供适宜的栅负压稳定工作点(工作点可能与原选值略有差异,但不影响正常工作)。

较之单管放大器,电子管差分放大器有如下优点:1.省去了阴极旁路电路,电路频响可至OHz,成为直流放大器,但高端频响不变。

2.具有高的共模抑制能力,对共模干扰、噪声及电源电压变化不敏感。

cmos差分放大电路设计

cmos差分放大电路设计

cmos差分放大电路设计摘要:一、引言- 差分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应用- 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优势二、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 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 关键参数及其影响- 设计流程与方法三、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 静态工作点- 差分增益与共模抑制比- 频率响应四、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优化- 电路结构优化- 参数调整-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五、总结- 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要点- 应用前景正文:一、引言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和通信电路中的基本电路,它能有效地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MOS 差分放大电路以其低失真、高共模抑制比、宽频带等优点,成为差分放大电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性能分析和优化策略。

二、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CMOS 差分放大电路主要由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和一个电源端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CMOS 器件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差异,实现差模信号的放大。

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参数包括: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偏置电流、输出电流、电源电压等。

三、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1.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电路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静态工作点应选择在器件的线性工作范围内,以确保电路具有良好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2.差分增益与共模抑制比:差分增益和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分放大电路性能的重要指标。

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提高差分增益,降低共模抑制比,以提高电路的差模放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3.频率响应: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直接影响其放大性能。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带宽和阻尼比,以确保电路在所需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四、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优化1.电路结构优化:通过调整电路结构,如采用多级放大、改进电路布局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全差分运放(Fully-Differential Amplifier,简称FDA)是一种特殊的运放,它具有两个差动输入和两个差动输出。

全差分运放具有许多优点,包括良好的共模抑制和电源抑制比,适用于高精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功率放大和模拟信号处理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全差分运放的设计原理和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设计的要求和规范。

这包括增益要求、带宽要求、电源电压和输入输出电阻等参数。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运放器件和电路拓扑。

全差分运放的常见电路拓扑有两级差分放大器、共射共源放大器和增益交换放大器等。

在这里,我们以两级差分放大器为例进行设计。

第一步是选择运放器件。

我们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运放器件,可以根据其增益带宽积、供电电压范围和失调电流等参数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低失调电流、高增益带宽积和低电压噪声的器件。

第二步是确定电路拓扑。

在两级差分放大器中,第一级是差分放大器,第二级是共射共源放大器。

差分放大器的作用是提供高输入阻抗和共模抑制比,共射共源放大器的作用是提供电流放大和驱动能力。

由于这两级放大器要分别满足不同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和器件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

第三步是确定偏置电路。

偏置电路的作用是提供恒定的工作电流,这可以通过电流源和电阻网络来实现。

偏置电流的选择要根据运放器件的要求和特点,可以使用恒流源或电流反馈等方法来实现。

第四步是确定反馈电路。

反馈电路的作用是控制放大倍数和增益稳定性,可以使用电阻、电容或者电流源等元件来实现。

选择适当的反馈方式可以减小失调电压和非线性,提高性能。

第五步是进行电路仿真和优化。

通过电路仿真,我们可以验证设计的性能和满足要求。

优化可以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和进行迭代仿真来实现,以达到设计要求。

第六步是进行电路布局和线路板设计。

在设计布局时,要注意分离放大器电路和干扰源,减少电源和信号线的串扰。

线路板设计要保证差分信号走线的对称性和阻抗匹配,以提高传输性能。

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

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

《IC课程设计》报告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摘要在对单极放大器与差动放大器的电路中,电流源起一个大电阻的作用,但不消耗过多的电压余度。

而且,工作在包河区的MOS器件可以当作一个电流源。

在模拟电路中,电流源的设计是基于对基准电流的“复制”,前提是已经存在一个精确的电流源可以利用。

但是,这一方法可能引起一个无休止的循环。

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电路被用来产生一个稳定的基准电流,这个基准电流再被复制,从而得到系统中很多电流源。

而电流镜的作用就是精确地复制电流而不收工艺和温度的影响。

在典型的电流镜中差动对的尾电流源通过一个NMOS镜像来偏置,负载电流源通过一个PMOS镜像来偏置。

电流镜中的所有晶体管通常都采用相同的栅长,以减小由于边缘扩散所产生的误差。

而且,短沟器件的阈值电压对沟道长度有一定的依赖性。

因此,电流值之比只能通过调节晶体管的宽度来实现。

而本题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实现的。

目录1设计目标 (1)2相关背景知识 (2)3设计过程 (6)3.1 电路结构设计 (6)3.2 主要电路参数的手工推导 (6)3.3 参数验证(手工推导) (7)4 电路仿真 (9)4.1 用于仿真的电路图 (9)NMOS: (9)PMOS (9)整体电路图 (10)4.2 仿真网表(注意加上注释) (10)4.3 仿真波形 (13)5 讨论 (17)6 收获和建议 (17)参考文献 (19)1设计目标设计一个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参考电路图如下:工艺ICC网站的0.35um CMOS工艺电源电压5V增益带宽积25MHz低频开环增益100负载电容2pF输入共模范围3V功耗、面积尽量小2相关背景知识据题目所述,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的制作为0.35um CMOS 工艺,要求在5v 的电源电压下,负载电容为2pF 时,增益带宽积大于25MHz ,低频开环增益大于100,同时功耗和面积越小表示性能越优。

我们首先根据0.35um CMOS 工艺大致确定单个CMOS 的性能,即在一定值的W/L 下确定MOS 管在小信号模型中的等效输出电阻和栅跨导,然后记下得到的参数并将其带入到整体电路中计算,推导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电路中的器件参数,例如,小信号模型的增益、带宽、功耗等,再分析是否满足题目中的各项指标的要求。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信号输出通常采用平衡输出或非平衡输出的方式,平 衡输出是指输出信号为一对相位相反、幅度相等的信号, 而非平衡输出则是指输出信号为单端信号。
03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类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 压负反馈来减小输出电压的幅度,
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 有较低的输入阻抗和较高的输出 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弱
的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 是稳定性好,噪声低,适用于信
号源内阻较高的应用场景。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1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流负反馈来减小 输出电流的幅度,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2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有较高的输入阻 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强 的电路。
3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是带宽较宽,响 应速度较快,适用于信号源内阻较低的应用场景。
缓冲和驱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缓冲器和 驱动器,用于驱动后级电路或传 输线路,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和 传输稳定性。
比较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比较器, 用于比较两个电压或电流的大小 关系,常用于触发器、寄存器等 数字逻辑电路中。
在传感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用于放大温度传感器的输 出信号,将微弱的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便于后续处理和测量。
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
高增益
抑制共模干扰
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很高的增益,通常在 100dB以上,因此能够将微弱的差分信号 放大到足够大的幅度。
由于差分放大电路只对两个输入信号的差 值进行放大,因此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 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宽频带

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

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

《IC课程设计》报告——模拟部分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摘要在对单极放大器与差动放大器的电路中,电流源起一个大电阻的作用,但不消耗过多的电压余度。

而且,工作在包河区的MOS器件可以当作一个电流源。

在模拟电路中,电流源的设计是基于对基准电流的“复制”,前提是已经存在一个精确的电流源可以利用。

但是,这一方法可能引起一个无休止的循环。

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电路被用来产生一个稳定的基准电流,这个基准电流再被复制,从而得到系统中很多电流源。

而电流镜的作用就是精确地复制电流而不收工艺和温度的影响。

在典型的电流镜中差动对的尾电流源通过一个NMOS镜像来偏置,负载电流源通过一个PMOS镜像来偏置。

电流镜中的所有晶体管通常都采用相同的栅长,以减小由于边缘扩散所产生的误差。

而且,短沟器件的阈值电压对沟道长度有一定的依赖性。

因此,电流值之比只能通过调节晶体管的宽度来实现。

而本题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实现的。

目录1设计目标 (1)2相关背景知识 (2)3设计过程 (6)3.1 电路结构设计 (6)3.2 主要电路参数的手工推导 (6)3.3 参数验证(手工推导) (7)4 电路仿真 (9)4.1 用于仿真的电路图 (9)NMOS: (9)PMOS (9)整体电路图 (10)4.2 仿真网表(注意加上注释) (10)4.3 仿真波形 (13)5 讨论 (17)6 收获和建议 (17)参考文献 (19)1设计目标设计一个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参考电路图如下:2相关背景知识据题目所述,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的制作为0.35um CMOS 工艺,要求在5v 的电源电压下,负载电容为2pF 时,增益带宽积大于25MHz ,低频开环增益大于100,同时功耗和面积越小表示性能越优。

我们首先根据0.35um CMOS 工艺大致确定单个CMOS 的性能,即在一定值的W/L 下确定MOS 管在小信号模型中的等效输出电阻和栅跨导,然后记下得到的参数并将其带入到整体电路中计算,推导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电路中的器件参数,例如,小信号模型的增益、带宽、功耗等,再分析是否满足题目中的各项指标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1= VC20,示波器观测 vC1、vC2时,其波形近似于 一条水平直线。共模电压 增益AVC0,则共模抑制比
K CMR
AVD AVC
2010-1-26
19
共模抑制比KCMR的测量方法
先测量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AVD,再测量共模增益AVC。
若电路对称性不是很好, vC1、vC2的波形可能为一 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 AVD1 正弦波。但其幅值很小, KCMR 20lg dB 将示波器V/cm”置于较小 AVC 档时才能观测到波形。
15
差模电压增益AVD的测量方法 设差分放大器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接法
输入差模信号为fi=500Hz、Vid=20mV(有效值)正 弦波,用双踪示波器测量vC1及vC2(它们应是一对大 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不失真正弦波),用示波器或晶 体管毫伏表分别测量VC1、VC2
VC1 VC2 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 A 若VC1与VC2不等,则说明 VD Vid 放大器的参数不完全对称。 若VC1与VC2相差较大,需 VC1 VC2 重新调整Q点,使电路能尽 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 A VD 可能对称。 Vid Vid
两个输出端应 接相同的负载
两个输出端应 接相同的负载
信号源的一端和 差 分放大器的一个输入 端均应接地
2010-1-26
9
2.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静态工作点主要由恒流源 电流I0的大小决定。
恒定电流I0主要由电源电 压–VEE及电阻R、RE4决 定。
恒定 电流I0
输入端不加信号
2010-1-26
恒流源电路的 参考电流 IR
+VCC +12V RC1 10k ① RB1 6.8k + Vid - BG319 i0 T3 RE3 2k T4 RE4 2k RP2 10k T1 RL 20k T2 RC2 10k RB2 6.8k ②
26mV rbe 300 (1 ) 3.4K I0 / 2mA mA
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2) 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元件参数
T1、T2、T3、T4为BG319的4只晶体管,1=2=3=4=60
+VCC +12V RC1 10k ① RB1 6.8k + Vid - BG319 i0 T3 RE3 2k T4 RE4 2k RP2 10k T1 RL 20k T2 RC2 10k RB2 6.8k ②
10
四、主要特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 1. 传输特性
2. 差模特性
3. 共模特性
2010-1-26
11
1. 传输特性
vid=0时,IC1= IC2= I0/2, vid增加(±25mV以内)时, 称Q点为静态工作点; 传输特性 iC1随vid线性增加,iC2则 线性减少,IC1+ IC2 是指差分放大 = I0的 关系不变;
要求AVD>20
RL AVD 20 RB1 rbe 取AVD=30 则RL 5.1k
RL ( RL / 2) RC 10.4k ( RL / 2) RL
取RC1= RC2=10k
24
RL RC //(RL / 2)
-VEE -12V
(1) 确定电路连接方式及晶体管型号 根据要求KCMR>60dB,即要求电路的对称性要 好,应采用集成差分对管BG319( BG319内部有4只 特性完全相同的管子)或挑选三极管性能参数较一 致的3DG130、3DG100等。根据题目要求,采用具 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
2010-1-26 21
2010-1-26 17
Rod
Vo VoL RL VoL
3. 共模特性
当差分放大器两输入端输入共模信号(大小相等、 极性相同)vic时,由于恒流源的作用,集电极电压vC1、 vC2不会因vic变化而同时增大或减小。如果电路参数完 全对称,则共模电压增益AVc0。故具有恒流源的差 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如晶体管的零点漂移、电源波 动、温度变化等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常用共模抑制比KCMR来表征差分放大器对共模 信号的抑制能力,即
Q点主要由恒流源i0值 决定,一般先设定I0。

I0越小,恒流源越恒 定,漂移越小,放大器 的输入阻抗越高。

-VEE -12V
5.1k
但不能太小,一般为 几毫安。取I0=1mA。

2010-1-26
22
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2) 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元件参数
IR= I0=1mA,IC1= IC2= I0/2=0.5mA
器输入差模电 压vid时,集电 vid增加 (超过±50mV)时, i极电流iC2随输 C1增加和i C 减小都逐渐变缓, i入电压vid作非线性变化。 C1、iC2随v id的变 化规律。
vid再增加(超过±100mV), iC1、iC2不再随vid变化 限幅区
2010-1-26
I0
非线性区 线性放大区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两个输出端应 接相同的负载 两个输出端应 接相同的负载
Vid 两端均不接地
均压电阻R1、R2给 差分放大器提供对 称差模输入信号
2010-1-26
7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RL应接在3、 4两个输出端
信号源的一端 和差分放大器 的一个输入端 均接地
2010-1-26
8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K CMR AV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VC
K CMR AVD 20 lg dB AVC
K CMR 愈大,说明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能力愈强, 放大器的性能愈好。
2010-1-26 18
共模抑制比KCMR的测量方法
先测量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AVD,再测量共模增益AVC。
输入Vic=500mV, fi=500Hz的共模 信号。 示波器观测vC1、vC2 将放大器的①端与②端相连接 若电路的对称性很好,则
计算T1、T2静态工作点: 集电极: VC1Q= VC2Q
RB2 6.8k ②
= VCC–IC RC= 7V 基极: VB1Q= VB2Q =(Ic/ )RB1=0.08V0V 则 VE1Q= VE2Q –0.7V
-VEE -12V
5.1k
2010-1-26
25
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要求Rid>20k
Rid=2(RB1+ rbe)>20k 则 RB1>6.6k
取RB1= RB2=6.8k
-VEE -12V
5.1k
2010-1-26
23
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2) 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元件参数
+VCC +12V RC1 10k ① RB1 6.8k + Vid - BG319 i0 T3 RE3 2k T4 RE4 2k RP2 10k T1 RL 20k T2 RC2 10k RB2 6.8k ②
(2) 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元件参数 计算恒流源电路参数:
+VCC +12V RC1 10k ① RB1 6.8k + Vid - BG319 i0 T3 RE3 2k T4 RE4 2k RP2 10k T1 RL 20k T2 RC2 10k RB2 6.8k ②
IR I0
二、设计课题
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设计 已知条件 VCC=+12V,VEE= –12V,RL=20k, Vid=20mV(有效值),3DG100或9018
性能指标要求 Rid>10k,AVD>15,KCMR>50dB。
2010-1-26
2
三、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组成及特点
12
1. 传输特性 传输特性 是指差分放大 器输入差模电 压vid时,集电 极电流iC随输 入电压vid的变 化规律。
加入射极电阻RP可增强电流负 反馈,扩展线性区,当RP=100, vid在±50mV内是线性区
线性放大区扩宽
2010-1-26
13
测量传输特性的方法
vc1=Vcc -ic1*Rc1
双端输出时:
AVC
单端输出时: AVC
2010-1-26
VC1 VC2 Vic
VC1 VC2 Vic Vic
20
五、设计举例
例 设计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已知条件 +VCC=+12V,–VEE= –12V,RL=20k, Vid=20mV。 性能指标 Rid>20k,AVD≥20,KCMR>60dB。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差分放大器常作为输入级或 中间放大级。
输出端
输入端 T1、T2称为差分对管,T1与T2 T3、T4是特性相同的晶体管, 特性应相同,常用双三极管如 与电阻RRP可调整电路的对称性 E3、RE4、R共同组成 5G921或BG319等,它与RB1、 恒流源电路,为差分对管的射 RB2、RC1、RC2及RP共同组成 极提供恒定电流I0 差分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VEE 0.7 V R RE
R+RE=11.3k
取RE3= RE4=2k,则 R=9.3k,为方便调整 I0,R用5.1k电阻与 10k电位器RP2串联。
-VEE -12V
5.1k
T3、T4静态工作电压 VB3= VB4= -IR*R= -9.3V VE3= VE4= VB3 – 0.7= -10V
5.3 差分放大器设计
一、学习要求 二、设计课题
具有恒流源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设计
三、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组成及特点 四、主要特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 五、设计举例 六、实验要求
1
3.3 差分放大器设计
一、学习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