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放大器设计
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线性时变电路调幅原理,用差分对放大器构成调幅电路,选择元器件、调制信号和载波参数,通过multisim 软件仿真,实现振幅调制信号的输出和分析。
全文共有四个任务,通过搭建单端输出差分对放大器,计算出差分对放大器基本参数为差模输入电阻275i R =Ω,电压放大倍数33k =;利用差分放大器构成的调幅电路输出观察调幅波;通过改变参数实现差分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开关状态和非线性区,观察记录电路参数、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利用平衡对消技术,改变差分放大器输出为双端输出,对比单端输出有明显的改善。
目录1、搭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 .................................................................................. 1 2、线性时变电路调幅..................................................................................................... 3 3、差动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开关状态和非线性区的调幅波 ...................................... 5 4、双端输出差分对放大器调幅 ...................................................................................... 7 参考文献: (9)1、搭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如下所示,晶体管Q3构成恒流源电路,恒流输出电流为(120.6)/2 5.7I mA =-=;故静态工作点电流为/2 2.85Q I I m A==。
图1.1 Multisim 仿真,输入电压波形和输入电流如下图1.2输入信号频率为5MHz ,振幅为0.1V 。
差分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分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差分放大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器是运放常用电路之一,由两个反相输入、一个反相输出和一个非反相输出组成。
该电路对于输入信号中公共模信号即同等量级的噪声信号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能够提高电路的增益,并减小电路的噪声。
差动放大器主要由晶体管、共模抑制电容、偏置稳定电阻等组成。
三、实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电压表、电流表4. 直流电源5. 差分放大器电路板6. 大量电缆、万用表等组成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电源和差动放大器电路板连接,并将电源接通并连接交、直流电源与电路板。
根据电路原理和电路板图纸在板上焊接所有器件,并按照图纸接线。
2. 测试偏置电压:将示波器负极接地,正极接输入端差模(+)和差模(-)互相交替。
记录偏置电压。
3. 测量差动放大器电压增益: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50mV幅值、1kHz正弦波,在输入端交替连接同相、反相信号。
测量差分放大器输出信号幅值。
4. 测量输入电阻:将信号发生器接入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固定一个电压,改变电压源内阻,读取两个数值,计算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5. 测量输出电阻:通过连接负载和电压表,固定输出电压,测量输出电流,通过计算得到输出电阻。
6. 测量共模抑制比:将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同时加入同相和反相信号,测量差模输出电压,并计算共模抑制比。
七、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顺利的实现了差动放大器的电路部署,并测量了其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以及共模抑制比等参数。
数据表明,本实验设计和测试方法正确可行,并为近期电路实验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技术积累。
结语本次实验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让我们了解了电路基本原理和电路参数测量知识,也帮助我们掌握了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期望未来在电路设计和开发中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和有效技术指导。
cmos差分放大电路设计

cmos差分放大电路设计摘要:一、引言- 差分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应用- 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优势二、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 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 关键参数及其影响- 设计流程与方法三、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 静态工作点- 差分增益与共模抑制比- 频率响应四、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优化- 电路结构优化- 参数调整-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五、总结- 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要点- 应用前景正文:一、引言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和通信电路中的基本电路,它能有效地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MOS 差分放大电路以其低失真、高共模抑制比、宽频带等优点,成为差分放大电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性能分析和优化策略。
二、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CMOS 差分放大电路主要由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和一个电源端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CMOS 器件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差异,实现差模信号的放大。
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参数包括: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偏置电流、输出电流、电源电压等。
三、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1.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电路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静态工作点应选择在器件的线性工作范围内,以确保电路具有良好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2.差分增益与共模抑制比:差分增益和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分放大电路性能的重要指标。
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提高差分增益,降低共模抑制比,以提高电路的差模放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3.频率响应: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直接影响其放大性能。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带宽和阻尼比,以确保电路在所需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四、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优化1.电路结构优化:通过调整电路结构,如采用多级放大、改进电路布局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全差分运放(Fully-Differential Amplifier,简称FDA)是一种特殊的运放,它具有两个差动输入和两个差动输出。
全差分运放具有许多优点,包括良好的共模抑制和电源抑制比,适用于高精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功率放大和模拟信号处理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全差分运放的设计原理和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设计的要求和规范。
这包括增益要求、带宽要求、电源电压和输入输出电阻等参数。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运放器件和电路拓扑。
全差分运放的常见电路拓扑有两级差分放大器、共射共源放大器和增益交换放大器等。
在这里,我们以两级差分放大器为例进行设计。
第一步是选择运放器件。
我们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运放器件,可以根据其增益带宽积、供电电压范围和失调电流等参数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低失调电流、高增益带宽积和低电压噪声的器件。
第二步是确定电路拓扑。
在两级差分放大器中,第一级是差分放大器,第二级是共射共源放大器。
差分放大器的作用是提供高输入阻抗和共模抑制比,共射共源放大器的作用是提供电流放大和驱动能力。
由于这两级放大器要分别满足不同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和器件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
第三步是确定偏置电路。
偏置电路的作用是提供恒定的工作电流,这可以通过电流源和电阻网络来实现。
偏置电流的选择要根据运放器件的要求和特点,可以使用恒流源或电流反馈等方法来实现。
第四步是确定反馈电路。
反馈电路的作用是控制放大倍数和增益稳定性,可以使用电阻、电容或者电流源等元件来实现。
选择适当的反馈方式可以减小失调电压和非线性,提高性能。
第五步是进行电路仿真和优化。
通过电路仿真,我们可以验证设计的性能和满足要求。
优化可以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和进行迭代仿真来实现,以达到设计要求。
第六步是进行电路布局和线路板设计。
在设计布局时,要注意分离放大器电路和干扰源,减少电源和信号线的串扰。
线路板设计要保证差分信号走线的对称性和阻抗匹配,以提高传输性能。
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

《IC课程设计》报告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设计摘要在对单极放大器与差动放大器的电路中,电流源起一个大电阻的作用,但不消耗过多的电压余度。
而且,工作在包河区的MOS器件可以当作一个电流源。
在模拟电路中,电流源的设计是基于对基准电流的“复制”,前提是已经存在一个精确的电流源可以利用。
但是,这一方法可能引起一个无休止的循环。
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电路被用来产生一个稳定的基准电流,这个基准电流再被复制,从而得到系统中很多电流源。
而电流镜的作用就是精确地复制电流而不收工艺和温度的影响。
在典型的电流镜中差动对的尾电流源通过一个NMOS镜像来偏置,负载电流源通过一个PMOS镜像来偏置。
电流镜中的所有晶体管通常都采用相同的栅长,以减小由于边缘扩散所产生的误差。
而且,短沟器件的阈值电压对沟道长度有一定的依赖性。
因此,电流值之比只能通过调节晶体管的宽度来实现。
而本题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实现的。
目录1设计目标 (1)2相关背景知识 (2)3设计过程 (6)3.1 电路结构设计 (6)3.2 主要电路参数的手工推导 (6)3.3 参数验证(手工推导) (7)4 电路仿真 (9)4.1 用于仿真的电路图 (9)NMOS: (9)PMOS (9)整体电路图 (10)4.2 仿真网表(注意加上注释) (10)4.3 仿真波形 (13)5 讨论 (17)6 收获和建议 (17)参考文献 (19)1设计目标设计一个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参考电路图如下:工艺ICC网站的0.35um CMOS工艺电源电压5V增益带宽积25MHz低频开环增益100负载电容2pF输入共模范围3V功耗、面积尽量小2相关背景知识据题目所述,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的制作为0.35um CMOS 工艺,要求在5v 的电源电压下,负载电容为2pF 时,增益带宽积大于25MHz ,低频开环增益大于100,同时功耗和面积越小表示性能越优。
我们首先根据0.35um CMOS 工艺大致确定单个CMOS 的性能,即在一定值的W/L 下确定MOS 管在小信号模型中的等效输出电阻和栅跨导,然后记下得到的参数并将其带入到整体电路中计算,推导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电路中的器件参数,例如,小信号模型的增益、带宽、功耗等,再分析是否满足题目中的各项指标的要求。
差分放大电路

03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类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 压负反馈来减小输出电压的幅度,
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 有较低的输入阻抗和较高的输出 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弱
的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 是稳定性好,噪声低,适用于信
号源内阻较高的应用场景。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1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流负反馈来减小 输出电流的幅度,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2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有较高的输入阻 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强 的电路。
3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是带宽较宽,响 应速度较快,适用于信号源内阻较低的应用场景。
缓冲和驱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缓冲器和 驱动器,用于驱动后级电路或传 输线路,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和 传输稳定性。
比较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比较器, 用于比较两个电压或电流的大小 关系,常用于触发器、寄存器等 数字逻辑电路中。
在传感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用于放大温度传感器的输 出信号,将微弱的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便于后续处理和测量。
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
高增益
抑制共模干扰
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很高的增益,通常在 100dB以上,因此能够将微弱的差分信号 放大到足够大的幅度。
由于差分放大电路只对两个输入信号的差 值进行放大,因此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 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宽频带
cmos差分放大电路设计

cmos差分放大电路设计(原创实用版)目录1.CMOS 差分放大电路概述2.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要点3.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4.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5.总结正文一、CMOS 差分放大电路概述CMOS 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模拟信号处理领域的电路,它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增益和低失真等优点。
与传统的晶体管差分放大电路相比,CMOS 差分放大电路具有更好的电源抑制比和更低的功耗,因此在现代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要点在设计 CMOS 差分放大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输入级设计:输入级通常采用差分对结构,可以有效抑制共模输入信号,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晶体管尺寸和电流值,以保证输入级的性能。
2.输出级设计:输出级需要提供足够的电流驱动能力,以驱动后级负载。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晶体管尺寸和电流值,以保证输出级的性能。
3.电源设计:CMOS 差分放大电路需要稳定的电源,以保证电路的性能。
通常需要采用电源抑制技术,以抑制电源噪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4.布局和布线设计:合理的布局和布线设计可以减小电路的寄生效应,提高电路的性能。
三、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主要包括增益、带宽、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电源抑制比等指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晶体管尺寸和电流值,以满足性能要求。
同时,需要进行性能仿真和测试,以验证电路的性能。
四、CMOS 差分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CMOS 差分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模拟信号处理领域,如音频放大器、通信放大器、仪器测量等。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CMOS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提高音频信号的质量和音量;在通信放大器中,CMOS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CMOS 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重要的模拟电路,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输入级、输出级、电源和布局布线等因素,以满足性能要求。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岳生生(200403020126)一、设计指标以上华0.6um CMOS 工艺设计一个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指标如下:✧直流增益:>80dB✧单位增益带宽:>50MHz✧负载电容:=5pF✧相位裕量:>60度✧增益裕量:>12dB✧差分压摆率:>200V/us✧共模电压:2.5V (VDD=5V)✧差分输入摆幅:>±4V二、运放结构选择运算放大器的结构重要有三种:(a )简单两级运放,two-stage 。
如图2所示;(b )折叠共源共栅,folded-cascode 。
如图3所示;(c )共源共栅,telescopic 。
如图1的前级所示。
本次设计的运算放大器的设计指标要求差分输出幅度为±4V ,即输出端的所有NMOS 管的,DSAT NV之和小于0.5V ,输出端的所有PMOS管的,DSAT PV之和也必须小于0.5V 。
对于单级的折叠共源共栅和直接共源共栅两种结构,都比较难达到该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两级运算放大器结构。
另外,简单的两级运放的直流增益比较小,因此我们采用共源共栅的输入级结构。
考虑到折叠共源共栅输入级结构的功耗比较大,故我们选择直接共源共栅的输入级,最后选择如图1所示的运放结构。
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必须保证运放的稳定性,我们用Miller 补偿或Cascode 补偿技术来进行零极点补偿。
三、性能指标分析1、 差分直流增益 (Adm>80db)该运算放大器存在两级:(1)、Cascode 级增大直流增益(M1-M8);(2)、共源放大器(M9-M12) 第一级增益1351113571135135753()m m m o o o o o m m m m o o o o m m g g gg gg G A R r rr r g g r r r r=-=-=-+第二级增益92291129911()m o o o m m o o gg G AR r rgg=-=-=-+整个运算放大器的增益:4135912135753911(80)10m m m m overallo o o o m m o o dB g g g gAA A g g g gr r r r ==≥++2、 差分压摆率 (>200V/us )转换速率(slew rate )是大信号输入时,电流输出的最大驱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差分放大器设计[学习要求] 掌握差分放大器的主要特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学会设计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及电路的调试技术。
[重点与难点]重点:差分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及差模特性。
难点:恒流源的镜像电流;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方式对性能的影响。
[理论内容]一、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应用十分广泛。
特别是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常作为输入级或中间放大级,电路如图1所示。
其中,T 1、T 2称为差分对管,常采用双三极管如5G921或BG319等,它与电阻R Bl 、R B2、R Cl 、R C2及电位器RP 共同组成差分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T 3、T 4与电阻R E3、R E4、R 共同组成恒流源电路,为差分对管的射极提供恒定电流。
均压电阻R 0I 1、R 2给差分放大器提供对称差模输入信号。
晶体管T 1与T 2、T 3与T 4的特性应相同,电路参数应完全对称,改变RP 可调整电路的对称性。
由于电路的这种对称性结构特点及恒流源的作用,无论是温度的变化,还是电源的波动(称之为共模信号),对T 1、T 2两管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因此,差分放大器能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
图1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1、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差分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可以有4种不同的连接方 .id V .od V 式:·双端输入—双端输出连接方式为①—A'—A ,②—B'—B ;③—C ,④—D 。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连接方式为①—A'—A ,②—B'—B ;③、④分别接一电阻 RL 到地。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连接方式为①—A ,②—B —地:③—C ,④—D 。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连接方式为①—A ,②—B —地:③、④分别接一电阻R L 到地。
连接方式不同,电路的特性参数有所不同。
2、静态工作点的计算静态时,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信号。
对于恒流源电路的电流值 .id V 04444422I I I I I I I Q C Q C QC Q C Q B R ≈≈+=+=β (1)故称为0I R I 的镜像电流,其表达式为407.0E EE R R R VV I I +−−== (2)上式表明,恒定电流主要由电源电压0I EE V −及电阻R 、4E R 决定对于差分对管T1、T2组成的对称电路,则有2021I I I Q C Q C == (3)2101121C CC C Q C CC Q C Q C R I V R I V V V −=−== (4){}(){}mA I mV mA I mV r mA mA E be ⋅++Ω=⋅++Ω=226130026)1(3000ββ (5)可见差分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主要由恒流源电流的大小决定0I 二、主要特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1、传输特性传输特性是指差分放大器在差模信号输入下,集电极电流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传输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由传输特性可以看出:C i id v 当差模输入电压=0时,两管的集电极id V 图2 传输特性 电流相等,2021I I I Q C Q C ==,称Q 点为静态工作点;当增加(±25mV 以内)时,随线性增加,随线性减少,id v 1C i id v 2C i id v 021I I I C C =+的关系不变,称的这一变化范围为线性放大区;在增加到使T id v id v 1趋于饱和区,T 2趋于截止区(超过±50mV)时,的增加和的减小都逐渐缓慢,这时、随作非线性变化,称的这一变化范围为非线性区,增大射极电阻可加强电流负反馈,扩展线性区,缩小非线性区;在再继续增加(超过±100mV),T id v 1C i 2C i 1C i 2C i id v id v id v 1饱和、T 2截止时,、不再随变化,称的这一变化范围为限幅区。
1C i 2C i id v id v 也可以通过测量T 1和T 2的集电极电压、随差模电压的变化规律来测量差模传输特性。
因为,如果1C v 2C v id v 111C CC R i V v C C −=CC V +、确定,则与1C R 1C v 1C i −的变化规律相同,而且测量电压、比测量电流、要方便得多。
测量时的接线方式如图3所示。
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为=l00mV ,频率为=lkHz 的正弦波。
设差分放大器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接法,示波器上将显示如图4所示的传输特性曲线。
为晶体管截止时的电压,为晶体管饱和时的电压。
静态工作点Q 对应的电压为,当增加时,随线性1C V 2C V 1C I 2C I id V i f )(−c V )(+c V CQ V id v 1C v idv 图3 测量差模传输特性接线图 图4示波器上显示的差模传输特性曲线减少,随线性增加。
此传输特性可以用来设置差分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观测电路的对称性。
2C v id v 2、差模特性如图1所示电路,当从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入一对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时,与差分放大器4种接法所对应的差模电压增益、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出电阻的关系如表1所示。
VD A id R od R 表1差分放大器4种接法的差模特性*未考虑信号源内阻和s R RP ;若考虑,则。
()()RP r R R be B id β+++=121RP 上表说明,在4种连接方式中,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特性完全相同,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特性也完全相同,不论是双端输入还是单端输入,其输入电阻均相等。
id R 差模电压增益的测量方法是,输入差模信号为=20mV 、=500Hz 的正弦波,设差分放大器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接法,用双踪示波器观测及(它们应是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不失真正弦波),用晶体管毫伏表或示波器分别测量、的值后,用下式计算:VD A id V i f 1C v 2C v 1C v 2C v 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id C C VD V V V A 21+= (6)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id C id C VD V V V V A 21== (7)如果与不相等,则说明放大器的参数不完全对称。
若与相差较大,则应重 1C V 2C V 1C V 2C V 新调整静态工作点,使电路性能尽可能对称。
差模输入电阻与差模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与本章第一节介绍的单管放大器输入 id R od R 电阻及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相同。
i R o R 3、共模特性当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入一对共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时,由于恒流ic v 源的作用,集电极电压、不会因变化而同时增大或减小。
如果电路参数完全对称,1C v 2C v ic v 则共模电压增益。
所以,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如晶体管的零点漂 0≈VC A 移、电源波动、温度变化等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常用共模抑制比来表征差 CMR K 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即VC VDCMR A A K = (8)或 dB A A K VC VD CMR lg20= (9)CMR K 愈大,说明差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力愈强,放大器的性能愈好。
共模抑制比的测量方法如下:当差模电压增益的测量完成后,将放大器的①端与②端相连接,输入=500mV ,=500Hz 的共模信号。
如果电路的对称性很好,则,示波器观测、时,其波形近似于一条水平直线。
共模电压增益,则共模抑制比CMR K VD A ic V i f 021≈=C C V V 1C v 2C v 0≈VC A ∞≈=VC VD CMR A A K如果电路的对称性不是很好,、的波形可能为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正弦波(其原因是由于电路的参数不完全对称所引起的)。
但其幅值很小,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或将示波器的“V/cm ”置于较小档时才能观测到波形。
这时的共模电压增益为1C v 2C v双端输出时 ic C C VC V V V A 21+=单端输出时ic C ic C VC V V V V A 21==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为CMR K dB A A K VC VD CMR lg 20=虽然电路参数不完全对称,但由于<<l ,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也能达到几十分贝,对共模信号仍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因此,在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用一固定电阻代替恒流源,T VC A 1、T 2也可以采用特性相近的两只晶体管,而不一定要用对管,还可以通过调整外参数使电路尽可能对称。
图5 BG319引脚图 图6设计举例题的实验电路三、设计举例例 设计一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差分放大器。
·已知条件=+12V ,=-12V , CC V +EE V −Ω=k R L 20,=20mV .id V ·性能指标要求,≥20,>60dB 。
Ω>k R id 20VD A CMR K 解 (1)确定电路连接方式及晶体管型号由于对共模抑制比的要求较高,即要求电路的对称性要好,所以采用集成差分对管BG319(或对称性较好的双三极管3DGl30等),其内部有4只特性完全相同的晶体管,引脚排列如图5所示。
图6为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差分放大器电路,其中T 1、T 2、T 3、T 4为BG319的4只晶体管,在晶体管图示仪上测量604321====ββββ。
(2)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元件参数差分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主要由恒流源的值决定,一般先设定。
越小,恒流源越恒定,漂移越小,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高。
但也不能太小,一般为几毫安。
这里取=1mA , 0i 0I 0I 0I 由式(2),(3)得 mA I I R 10==,mA I I I C C 5.02021===由式(5)得 {}Ω=⋅++Ω=k mA I mV r mA be 4.3226)1(3000β要求,由表1可得(忽略RP)Ω>k R id 20Ω>+=k r R R be B id 20)(21则 取Ω>k 6.6R 1B Ω==k R R B B 8.621要求>20,由表3.3.1可得 VD A 201'>+−=beB L VD r R R A β 取30=VD A 则Ω=k R L 1.5'由表1得)2///('L C L R R R =则 Ω=−⋅=k R R R R R L L L L C 4.10)2/()2/('' 取Ω==k R R C C 1021由式(4)得集电极电压V R I V V V C C CC Q C Q C 721=−== 则基极电压VV R I V V B CQ B Q B 008.0121≈===β则 V V V Q E Q E 7.021−≈=射极电阻不能太大,否则负反馈太强,放大器增益很小,一般取几十欧姆的精密电位 器,以便调整电路的对称性,现取Ω=471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