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实验方案
黑木耳棚式立体挂袋栽培关键技术试验

果, 但停止浇水 , 撤掉 塑料 膜后 再 用 药 物 治 疗 效 果 更 好 。
表 5 三 种 防 治 方 法 对 绿 色 木 霉 防 治 效 果
可以看 出 , 栽 培 串 顶 端 高 度 高 的耳 基 发 生 早 。这 是 由于 距 棚 顶近 、 光照 足 、 温 度早 期 高 , 但 是 温 度 上 升 快 绿 色 木 霉 发 生 也早 , 顶端 高度 在 2 5 0 e m的 黑 木 耳 绿 色 木 霉 发 生 时 间 要 比 2 1 0 e m早 2 0 d , 且 高度 在 2 3 0 c m以 上 黑 木 耳 产 量 骤 降 。高 度
超过2 1 0 c m空气相 对湿度也不易调控 , 且采收也不方便 。
表 2 栽 培 串顶 端 悬 挂 高 度试 验 结 果
栽
3 小 结
棚 内立体 栽培黑 木耳 时间应在 3 月下旬 至 4 月上旬 , 在 此 时间段早 栽 比晚栽效果好 , 但不能 过早 , 以 棚 内 气 温 稳 定 在1 5 ℃即 可 ; 栽 培串顶端 的高度 不应超 过 2 1 0 c m, 栽 培 串距
培
术 技 :
鍪舔露
地 面高 度应 在 4 0 c m以 上 ; 栽 培 袋 悬 挂 密度 1 2 0 袋/ m 最好 ; 栽 培期 间菌袋如果有绿色木霉 的污染 , 应该停止浇水 、 撤膜 , 也
可 以进行化 学药物 的防治 , 但 停止浇水 、 撤 掉 塑 料 膜 后 再 用
表 3 栽 培 串距 地 面 高度 试 验 结 果
[ 2 ] 董锡文 , 吴玉德 , 薛春梅 . 黑 木耳简易高效栽培技 术I J 1 . 中国食用
黑木耳栽培

相关基础知识
2、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菌丝生长:范围5~35℃,最适22~28℃; 子实体生长:范围15~32 ℃,最适20~24 ℃; <10℃菌丝体发育受到抑制;>28℃导致菌种衰老;
常压灭菌8~12小时,立即停火。当温度降到90℃时,打开锅盖,用锅 内余热将棉塞烘干,60℃左右时趁热出锅。
⑷接种:料温降至30℃时开始接种;无菌操作,表面接种。
⑸发菌:3月下旬开始栽培种发菌。
最适温度24~26 ℃ ,环境气温开始控制在26~28 ℃ 。菌丝吃
料后控制在24~26 ℃ ,菌丝吃料1/3时要控制在22~24 ℃长弱,最
而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肉类; 2.氨基酸: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 体必须的氨基酸全部都具备,赖氨酸 和亮氨酸比较丰富。 3.矿物质:Fe质比一般肉类高100倍, Ca++比一般肉类高30~70倍。
相关基础知识
药理作用:
1.清肺益气、滋补强身、 补血活血、止痛止血等作 用;
采收方法:用手从上往下掰,带 下一部分培养基,不要将耳根留 在上面。
袋栽黑木耳由于开口部位不同, 成熟期也不一致,采收时应采大 留小。
采收后,及时剪掉耳根,洗净泥 沙后摊放于竹帘或纱帘上在烈日 下晒干,摊放时不宜重叠,以免 相互粘连,晒干过程中也不宜翻 动,以免造成拳耳,影响质量。。
如遇雨天,可将木耳摊放于干净砖 面上,让砖吸取部分水分,天晴后 及时谈晒。
袋晾晒1~2天,停水5~7天。
任务操作要点
四、病虫害防治:
木耳的栽培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木耳的栽培技术,掌握木耳的生长周期和条件要求,同时验证不同栽培条件下木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为木耳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菌种:紫木耳菌种(编号:ZM-2018)2. 栽培基质:稻草、河沙3. 设备:电子秤、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灭菌锅、无菌操作台、接种针、菌袋、沙床等4. 工具:剪刀、铁锹、筛子、塑料薄膜、绳子等三、实验方法1. 菌种制备:将菌种在无菌操作台中按照比例接种到预先制备好的菌袋中。
2. 菌袋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5-28℃,湿度在60-70%,培养至菌丝满袋。
3. 沙床准备:选择干净无菌的河沙,晒干后铺设在栽培场地,厚度约为10厘米,距离墙两侧80厘米用砖铺设两排人行采耳走道。
4. 菌袋转接:将培养好的菌袋脱去袋筒,按照一定的间距栽植在沙床上。
5. 水分管理:采用喷雾器定期喷水,保持沙床湿润,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
6. 温度控制:通过开闭门窗和覆盖薄膜等方式,控制室内温度在20-25℃之间。
7. 光照管理:白天盖膜、夜间揭膜,模拟自然光照条件。
8.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四、实验步骤1. 菌种制备:按照菌种制备步骤,将菌种接种到菌袋中。
2. 菌袋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菌丝满袋。
3. 沙床准备:按照沙床准备步骤,准备沙床。
4. 菌袋转接:将菌袋脱去袋筒,按照一定的间距栽植在沙床上。
5. 水分管理:定期喷水,保持沙床湿润。
6. 温度控制:通过开闭门窗和覆盖薄膜等方式,控制室内温度。
7. 光照管理:白天盖膜、夜间揭膜。
8.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情况:经过一个月的培养,菌丝生长旺盛,菌袋内菌丝呈白色,质地均匀。
2. 木耳生长情况:在适宜的条件下,木耳生长迅速,耳片肥厚,产量较高。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近年来,黑木耳栽培技术逐渐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包括材料准备、种植过程和养护要点等方面。
1. 材料准备1.1 隔离试管黑木耳的栽培过程中需要使用隔离试管,用于分离和培养菌株。
隔离试管应选用无菌、透明、耐高温的试管,可以在实验室或者菌种供应商处购买。
1.2 培养基黑木耳的培养基是支持其生长的基础物质。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的培养基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由木屑、麸皮、玉米秸秆等材料制成,可以提供黑木耳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液体培养基:由葡萄糖、蛋白胨等溶解在水中制成,适合黑木耳的菌丝生长和繁殖。
2. 种植过程2.1 菌种接种首先需要准备好菌种,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或者通过厂家提供的菌种进行培养。
接种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将隔离试管放入无菌工作台中,用消毒酒精灯将试管口消毒。
2.打开试管盖,用火柴或酒精灯将火针烧红,用火针沾取菌种,然后将火针插入培养基中。
3.快速将试管盖盖好,并用火柴或酒精灯将试管口消毒。
2.2 培养基生长接种完菌种后,将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箱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的最适温度为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0-80%。
2.3 菌丝移植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将其移植到培养袋或培养桶中。
移植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准备好培养袋或培养桶,并将其消毒。
2.将培养基中的菌丝剪下,均匀地撒在培养袋或培养桶内。
3.将培养袋或培养桶盖好,并将其放入保温室中。
2.4 培养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黑木耳的菌丝会快速覆盖整个培养袋或培养桶,并形成一片薄而均匀的菌丝层。
此时,即可进入下一步的养护阶段。
3. 养护要点3.1 温度控制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
在养护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黑木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木耳种植方案

木耳种植方案1. 引言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的滋补食材之一。
它富含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许多功效,如降血脂、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等。
由于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将木耳种植列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木耳种植方案,以提供种植者在种植工作中的指导。
2. 土壤和环境要求木耳的种植需要在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下进行。
以下是木耳种植的理想条件:•土壤:木耳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理想的土壤为酸性土壤,pH 值介于5.5到6.5之间。
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温度:木耳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摄氏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木耳的正常生长。
•湿度:木耳是一种喜湿的食用菌类,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70%-80%之间。
•光照:木耳不需要太强的光照,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生长。
3. 选种和培养基准备木耳的选种和培养基的准备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相应的步骤:1.选种:选择优质的木耳菌株,通常选择生长快、丰产的品种。
2.培养基准备:准备木耳的培养基,一般以糠饼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各种营养物质。
4. 木耳种植步骤木耳种植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1.预处理:将培养基放入容器中,加水调匀,然后用锅煮沸杀菌,冷却后分装入木耳种植箱中。
2.接种:将选好的木耳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
注意要避免过量接种,否则容易造成菌丝融合。
3.培养:将木耳种植箱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4.观察和管理:定期观察木耳的生长情况,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及时除去杂菌和有害物。
5.收获和加工:及时收获成熟的木耳,注意细心采摘,避免伤害,然后进行必要的清洗和干燥处理。
5. 病虫害防治木耳种植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威胁,针对常见的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病害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控制,定期检查木耳的生长情况,对出现病变的部分及时处理。
黑木耳的育种操作流程

黑木耳的育种操作流程东北黑木耳的育种备料,装瓶,各个操作流程都应按规范进行.一.黑木耳的菌种配料先将81%锯末称好,再将15%麦麸或稻糠,2%的黄豆粉或豆饼粉,1%石膏干拌拌均,再把1%红糖溶解在5升水中,将溶解的红糖水与麦麸,黄豆粉,石膏先干拌的混合物拌均,拌均后闷堆30分钟后,再与81%锯末掺和在一起干拌拌均,拌匀后加水翻3--4遍搅拌均匀,使含水量达到65%,用测水仪的指针扎入锯末,看表盘指针读数到65即可.用土法测,手紧握料,在手指间有水珠渗出稍滴水为宜.二.装瓶将拌好的料闷堆1--2小时后装瓶,用黑白铁制作能坐在葡萄糖注射液瓶子上的漏斗,将拌完的料用自制的6分盘圆钩将拌完的料装入瓶中.再用1厘米的木棍从瓶口中央到瓶底打个孔.再准备一盆清水将装好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子用手以45度的角度把瓶口放入水盆中转一圈,这样就把瓶口沾的料涮干净了,再塞好棉塞。
在生产过程中当天拌好的料必须当天装瓶当天灭菌.三.灭菌将装好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子放在常压或高压灭菌锅里灭菌,在15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下保持1.5--2小时,等压力降至零时,将锅盖打开三分之一,用锅内余热将瓶口及棉塞烘干,30分钟后将葡萄糖注射液瓶子趁热取出,立即放在接种箱内.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6--8小时,将锅盖打开1/2,用锅内余热将瓶口及棉塞烘干.20分钟后将葡萄糖注射液瓶子趁热取出,灭菌一定要彻底.四.接菌黑木耳在接菌时一定要按无菌操作进行,提高成品率,灭菌后出锅降温至30度以下的瓶可以接种,最佳接菌温度为25到30度之间.目前,黑木耳的接菌方法很多,可根据自已具体情况和条件定,要注意,连续接种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箱内温度过高;一个试管一级菌种接葡萄糖注射液瓶10瓶,先将试管一级菌种在无菌台式酒精灯前拔下棉塞,再将试管里的一级菌种分成10等份,把每份移接到灭菌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子里,一定注意一级菌种不能贴在瓶壁上,立即塞上棉塞缩短接种时间不给杂菌侵入的机会.五.养菌在黑木耳菌丝培养全过程中,要创造使菌丝体健壮生长,又能控制黑木耳的子实体正常发育的条件,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室的第一周温度为18度到25度.最适温度为18--23度之间.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25度.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湿度过高,易生杂菌.光线能诱导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为了控制培养菌丝阶段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培养室应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强度.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之呈石破天惊生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瓶堆积在地面上培养菌丝时,要经常翻动.调换瓶子的位置,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继续观察.30天基本就长好了,35天就可以接种栽培袋了.。
人造耳木的栽培黑木耳

人造耳木的栽培黑木耳1、培养基配方:杂木屑77%、棉籽壳5%、麦麸8%、米糠8%、蔗糖1%、硫酸钙0.5%、碳酸钙0.5%。
2、“人造耳木”制作:先将棉籽壳倒入池中加水浸泡8小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备用,再将木屑、麦麸、米糠、硫酸钙、碳酸钙与棉籽壳混和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糖水继续搅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含水量55%,然后用装袋机装袋,经100℃灭菌12小时。
3、接种与培养:灭菌后的“人造耳木”冷却至30℃以下时接种,采用接种箱接种,每箱接70-100棒,每棒接3个孔,具体操作方法同常规。
接种完毕搬至培养室叠堆发菌。
培养室应预先打扫干净,地面撒石灰,并用80%敌敌畏稀释500倍喷洒杀虫。
发菌初期可以密集堆叠,约15-20天后,当接种口菌丝圈直径5-8厘米时,结合翻堆刺小孔供氧,每个菌丝刺3-5个小孔,深度0.5-1厘米,待菌丝长满棒时立即进行全面刺孔供氧;见光催耳芽,刺孔量每棒200-250孔,孔深2-3厘米,用装有3-5厘米长的小铁钉的钉板刺孔。
刺孔后“人造耳木”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加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培养室温度升高,因此,分批刺扎,疏散“人造耳木”加强通风,以免闷菌。
4、排场脱袋:①选场整畦。
选近水源,有电源,通风向阳的田块或旱地。
若选水稻田待水稻收割后田内泥土干燥时,按东西方向做畦,畦宽1.3-1.4米,长短不限,畦沟40厘米,在畦面上每隔2米竖1个木桩,在木桩上端捆铁丝,形成3条直线靠枕,也可用竹片捆在木桩上作耳木靠枕。
②排场脱袋。
当“人造耳木”的大部分刺孔口均有黑色耳芽形成时(约刺孔后15-20天)可以排场脱袋。
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将“人造耳木”搬至出耳场,用刀片划破塑料袋,把袋脱去。
在“人造耳木”的一端插入1根竹签当支脚,竹签长度30-40厘米,然后将竹签的另一端插入畦面土中,并使“人造耳木”斜靠于铁丝枕上,每两棒“人造耳木”间留5-10厘米,以利通风及受光。
也可用直立排场法,即将“人造耳木”按照一定的间距垂直插于畦面。
种植木耳实施方案

种植木耳实施方案一、引言。
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种植木耳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种植木耳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木耳产量、改善木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选择。
选择适宜的土地是种植木耳的首要条件。
木耳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在选择土地时,要避免选择盐碱地或者多石的土地,以免影响木耳的生长和品质。
三、菌种培育。
木耳的培育主要是利用木耳菌种进行培育。
在培育过程中,要选择健康的木耳菌种,进行无菌培养,保证木耳的生长环境干净卫生。
同时,要注意控制好培育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木耳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四、种植环境。
木耳种植的环境要求相对比较严格,要选择通风良好、光照适宜的环境进行种植。
可以选择在温室或者棚室内进行种植,保证木耳的生长环境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并保持空气流通。
五、管理措施。
1. 土壤管理,在种植木耳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土壤松土、施肥和灌溉,保证土壤的肥沃和湿润,为木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病虫害防治,要加强木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病虫害的检查和防治,保证木耳的健康生长。
3. 生长调控,在木耳生长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保证木耳的生长环境良好。
六、收获和加工。
木耳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天,当木耳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木耳要及时进行清洗和晾晒,保证木耳的质量和口感。
七、结语。
种植木耳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木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木耳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能够根据本实施方案,科学种植木耳,取得丰收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小组实验方案:组长:曹园成员:叶承红、杜泽虎、曹园、黄志健、刘帅、沈毛毛黑木耳栽培技术实验方案(一)黑木耳简介黑木耳是一种质优味美的胶质食用菌和药用菌。
黑木耳肉质细腻,脆滑爽口,营养丰富。
其蛋白质含量远比一般蔬菜和水果高。
且含有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B的含量是米、面、蔬菜的十倍,比肉类高3—6倍。
铁质的含量比肉类高100倍。
钙的含量是肉类的30—70倍,磷的含量也比鸡蛋、肉类高,是番茄、马铃薯的4—7倍。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木屑、玉米蕊、稻草作原料,用玻璃瓶、塑料袋等容器栽培黑木耳。
代料栽培资源丰富,产量高,周期短,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方法。
黑木耳在植物分类中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异隔担子菌亚纲,银耳目,黑木耳科,黑木耳属。
在自然界中,黑木耳侧生于枯木上,它是由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三部分组成。
(二)黑木耳菌种制备黑木耳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三个程序。
一、母种的分离和培养:1.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配制成试管斜面,经常规灭菌,即可使用。
2. 母种分离和培养: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耳木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可获得菌种。
(1)孢子分离法:这种方法获得的菌种变异较大,适合于育种采用。
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2)耳木分离法:成功率高,种性较稳定,生产中多用此法。
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3)组织分离法:选片大、肉厚、成丛生长的鲜耳或当年生长经晒干的干耳再经清水泡胀,洗净,进行无菌操作分离。
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经过转管纯化,质量评定,出耳试验,才能作进一步扩大生产。
二、原种制作:培养基配方:木屑55%,麸皮40%,蔗糖1%,石膏粉1%,水65%,酸碱度6。
把各种培养料拌匀,调至适当水分,装瓶,灭菌。
灭菌后待瓶温降至30摄氏度送入接种室,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块。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三)黑木耳生长发育条件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条件包括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和适宜的酸碱度。
一、营养:木耳的营养来源完全依靠菌丝从基质中吸取。
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能不断地分泌各种酶。
通过酶的作用把培养料中的复杂物质分解为木耳菌丝容易吸收的物质。
木耳是一种腐生真菌,它的营养来源是依靠有机物质,即从死亡树木的韧皮部、木质部中分解和吸收,各种现成的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无机盐,从而得到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在刚砍伐时,组织尚未死亡,有机物质也就不能被黑木耳菌丝分解,黑木耳菌丝也就不能繁殖。
在采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蕊、豆秸杆、稻草等作培养料时,常常要加米糠或麸皮,增加氮源泉和维生素,以利菌丝体的生长繁殖,适合木耳生长发育的碳氮比是20:1。
二、温度:品种不同对湿度要求也不同。
如“沪耳一号”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要求低些,“沪耳二号”却要求高些。
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不同地区的菌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了解和掌握黑木耳各阶段温度要求,是人工栽培管理的依据。
1、黑木耳孢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在22—23℃时黑木耳孢子萌发最快,在4℃以下和30℃以上不产生孢子。
2、黑木耳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菌丝生长对温度适应性很强。
在5—35℃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是20—28℃。
在零下40℃的低温时菌丝仍能保持生命力。
但难以忍受36℃以上的高温。
3、黑木耳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子实体的发生范围大约为15—32℃,最适的温度是15—22℃。
子实体的形成温度与地区有关,一般南方的品种比北方的要高5℃左右。
在黑木耳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大,菌丝生长健壮,子实体大,耳片厚,温度偏高时,菌丝虽然生长快,但生力弱,子实体颜色较淡,质量较差。
三、水分:黑木耳对空气相对湿度和基质中水分的含量有一定的要求。
人工配制培养基水分含量以60—65%为宜,黑木耳的菌丝体在生长中要求木材的含水量约40%左右。
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
在子实体形成期对空气的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要求达90%以上,如果低于70%,子实体不易形成。
子实体生长时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所以每天要喷几次水。
菌丝耐旱力很强,在段木栽培时如百日不下雨,菌丝也不会死亡。
在黑木耳人工栽培中,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是符合黑木耳生长发育要求。
四、空气:黑木耳是好气性腐生菌,在代谢过程中吸收氧气而排出二氧化碳。
露天栽培时一般可不考虑黑木耳对空气的要求,但在室内栽培和培养菌丝时,应注意通气和避免培养基水分含量过多而排挤空气造成生长不良。
五、光线:黑木耳菌丝需要在黑暗或和微弱光线环境中生长。
但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又不能形成子实体。
若光线不足,子实体发育不正常。
在400烛光的条件下,子实体能正常生长。
六、酸碱度:菌丝生长的ph最适范围是5—6.5。
一般配制木屑培养基时常加1%的硫酸钙或碳酸钙能自动调节PH至微酸性。
(四)培养基与栽培袋制备一、PDA培养基马铃薯100g,葡萄糖(或蔗糖)10g,琼脂7.5-10g,自来水500ml,自然PH。
制法:马铃薯去皮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4层纱布过滤,再加糖和琼脂,加热融化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ml,121o C下灭菌20min。
三级培养基二、栽培袋制备1、配方:木屑(阔叶树)55%、麸皮(或米糠)40%、石灰粉1%、蔗糖1%、黄豆粉3%2、调料:将以上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拌匀,加水翻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手握培养料,有水纹渗出而不下滴),然后将料堆积起来,闷30~60分钟,使料吃透糖水,立即装袋。
3、装袋:选用厚度在5微米左右,袋大小约17厘米x 33厘米的底部为方形的塑料袋。
装袋时,将已拌好的料装入袋,边装边在平滑处用力振动,使培养料密实,并上下松紧一致,这时培养料的高度约为袋高的3/5,中间打个孔,用干纱布擦去袋上部的残留培养料,加上塑料颈套把塑料袋口向下翻,用橡皮筋扎紧,形状像玻璃瓶口一样,塞好棉塞。
4、灭菌:装好的栽培袋放在高压灭菌锅里灭菌,在15公斤/厘米2的压力下保持1.5~2小时,待压力表降到零时,将袋子趁热取出,立即放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
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6~8小时,待袋温下降到30℃时,或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30~40分钟,进行接种箱或接种室空间消毒.5、接种: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
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菌袋接种程序为:将冷却的菌袋放入接种箱内;栽培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然后用每立方米5克高锰酸钾,10毫升甲醛熏0.5~1小时。
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用灭菌的镊子将栽培种弄碎,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形成一薄层。
接种时要注意,连续接种不要时间太长,接种量要多些。
6、菌丝培养:培养前期,即接种后15天内,培养室的温度适当低些,保持在20℃~22℃,中期,即接种15天后将温度升高到25℃左右,后期,当菌丝快发满,即培养将结束的10天内,再把温度降至18℃~22℃。
培养室的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间。
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使室内光线接近黑暗。
培养室每天要通风20~30分钟。
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作用。
后期,更要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
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成碱性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
不宜多翻动,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继续观察。
若污染程度比较轻,可用甲醛药液注射到杂菌处,并用小块胶布把针眼贴着,可控制杂菌继续蔓延。
7、仪器或其他用具:黑木耳菌种、台秤、聚丙烯塑料袋、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绳子、培养箱等。
(五)出耳管理一、开洞后的菌袋,可平放在栽培室的菌床架上,也可以悬挂在苗床架上或林下树枝上,也可以放在铺湿沙的地面上,随即创造黑木耳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条件。
首先要增加栽培环境的相对湿度达90%~95%,室温尽可能控制在20℃~25℃,良好的通风和较强的散射光照也是黑木耳原基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开洞处菌丝体能得到较充足光线、空气和湿度,有效地促进了此处子实体的形成。
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下,一股开洞7~12天,肉眼能看到洞口有许多小黑点产生;并逐渐长大,连成一朵耳芽)。
这时需要更多的水分,15℃~25℃的温度,较强的散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
如果遇见连阴雨天气,可把已形成耳芽的栽培袋挂在露天下,温、湿、光、空气都能充分满足,耳芽发育更快。
这时,如果在耳基部或幼小耳片上发现有绿霉菌和橘红色链孢霉污染,可将菌袋在水龙头下,小心放水冲洗掉杂菌,但且勿把子实体冲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耳芽形成后大约10~15天,耳片平展,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
(六)采收当木耳长至7-8层熟时就要及时采摘。
小孔木耳长至3-4公分时即可采,孔合适时木耳一碰就掉,不用割根、撕片,晴天一天即可晒干。
(七)晾晒与储存晾晒:菌农晾晒木耳时,水菜要根朝下,片朝上,定型后再翻动,大朵要分成片,摆开晾晒,不要叠放,只有型好才能价高。
小孔木耳的晾晒与大朵略有不同,木耳采收后先在晾晒架上薄薄地摊上一层,当耳片略干,而耳根未干时,在将其摊厚晾晒,这样晒出的小孔单片木耳易成碗状,形好。
木耳晒干后要捡出杂质,分级装袋,妥善保管,注意防潮、防虫、常检查,防止霉变、虫蛀。
储存:晒干后的木耳应该置于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处储存,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八)杂菌与病虫害防治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适宜温度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是黑木耳栽培中的大敌,因而,防治病虫害工作十分重要,应予重视并作好防治的工作。
一、常见杂菌及防治措施黑木耳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杂菌的侵染,常见杂菌有:1、绿霉症状: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病原:常见的绿霉菌有绿色木霉菌,康氏木霉菌,木素木霉菌等,属半知菌亚门,丝孔纲、丛梗孢目、淡色菌科,该病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白色、纤细,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上长出与菌丝无显著区别,分生孢子小梗着生形式不一,瓶梗式小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常常聚生成团,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单细胞、无色、大小与霉菌的分生孢子相近。
发生:绿色木霉菌广泛存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上和土壤中,空气中也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病菌的分生孢子。
代料栽培黑木耳,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将抱子带入木屑、棉子壳、稻草等培养料和生长弱的子实体上形成菌落。